求紅茶專家解答幾個關於正山小種的問題?
謝邀 @李立秋
題主提了好多個問題,嘗試著一個一個來。
1 正山小種採用的是小菜茶?葉片細小型?葉底比較的話應該比鐵觀音葉子小吧?有些干茶比較粗條的是否可說明一定不是武夷山茶?
1)桐木關的正山小種基本是採摘自武夷菜茶,桐木關產區也有一小部分的水仙茶樹與其他單品種茶樹。
2)叫「小菜茶」不一定就是說明是「葉子細小型」,當然,相對起大葉種的茶樹,是偏細小的。
3)葉底比較的話,和鐵觀音是沒有可比性的,這個得看採摘標準。桐木關的小赤甘葉底比鐵觀音小,大赤甘相對會更大些,但是比鐵觀音的1芽3到4葉,還是會小一些。
4)從干茶比較粗條這個點,也無法判定是否屬於武夷山產區的茶。干茶粗細跟採摘標準以及揉捻有關:採的老就偏粗,採的嫩就偏細。1芽3葉當然會有粗的,1芽1葉自然會更細。還有就是揉捻,輕柔顯粗,重揉顯細。2 一直百思不得解的切斷問題。① 很多小種茶葉片是切斷的。是人為切斷?還是揉捻過程自動斷裂?②如果是人為切斷,原因為何?③切斷與否是否是品級的絕對依據?意即切斷的茶一定比條索完整的檔次低?
1)切片小種是人為的,故意切斷掉的。
2)這個我也不清楚,抱歉了。
3)切斷與否不能作為品級的絕對依據,但是一般的來說,從現在的市場角度出發,切斷的小種品級會比完整條形的小種更低。3 現在流行無煙款,可很多無煙款也有煙熏味,這個是怎麼回事,哪步工藝導致的?
無煙的小種有一點煙熏味,其實這個不叫煙熏味,這個叫串味了。導致這個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在初次烘焙(發酵結束之後)操作不到位造成的。4.試著分析題主照片中這個小種
0)你這個茶葉叫「碎」,而不叫切斷。
1)這個小種是外山茶,即非武夷產區的茶。
2)這個小種也是菜茶做的。
3)這個小種加了一點糖。
4)價格的話不好說,每個人賣茶的價格都不一,有的便宜點,有的貴一點。這茶屬於低端茶,祝題主好運:)感謝閱讀。
仔細看完了題主的描述,那麼我先放幾個基本信息之後再來解釋題主的疑惑。
正山:正山小種取名的初衷是古人用於區分其他工夫紅茶或外山小種。正山小種原產地就在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關一帶,正山小種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茶地區所產」之意,正山所指的地區「以廟灣、江墩為中心,北至江西鉛(yan)山石隴,南到武夷山市曹墩百葉坪,東到武夷山洋庄鄉大安村,西到光澤縣司前村,西南到邵武觀音坑,面積約600平方公里,凡是武夷山中所產的茶,均稱作「正山」。
而這個正山範圍內,茶葉並非只有單一茶種,或者說,並不是只有灌木茶,也有喬木,半喬。所以正山小種的選料,各家會有各家的選法。
小種紅茶:「正山小種」紅茶一詞在歐洲最早稱 WUYI BOHEA,其中WUYI 是武夷的諧音;在歐洲(英國)它是中國茶的象徵,後因貿易繁榮,當地人為區別其它假冒的小種紅茶(人工小種或煙小種)擾亂市場,故取名為「正山小種」,「正山」指的是桐木及與桐木周邊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種傳統工藝製作;品質相同,獨具桂圓湯味的統稱「正山小種」,「正山」既指正確正宗的意義,而「小種」是指其茶樹品種為小葉種,且產地地域及產量受地域的小氣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種」又稱桐木關小種。
這兩個是比較官方和通用的說法。
簡單來說,正山範圍內,不止產出正山小種,而小種紅茶也不能都被稱為正山小種。只有正山範圍內的小種紅茶,才能成為正山小種。所以如果遇到產地為河南、四川、雲南的正山小種就基本可以打臉了。
然後我們來解答題主的問題。
1 正山小種採用的是小菜茶?葉片細小型?葉底比較的話應該比鐵觀音葉子小吧?有些干茶比較粗條的是否可說明一定不是武夷山茶?
正山小種並非採用的只有小菜茶,因為正山內的茶葉是屬於自然群種茶,而在製作正山小種的選料時候,多數選擇的是灌木類。小菜茶這個概念比較類似中華田園犬的概念,中國範圍內很多地方都有。在製作工藝上來說,正山小種一般會選擇葉片細小的茶青,所以你看到這個葉片尺寸是沒問題的。而你說的鐵觀音,是屬於半喬居多,葉片自然大些。
干茶粗條並不能直接相關是否是武夷山茶,這個需要注意。2 一直百思不得解的切斷問題。① 很多小種茶葉片是切斷的。是人為切斷?還是揉捻過程自動斷裂?
小種紅茶是不需要切斷工藝的。所謂切斷工藝主要是製作紅碎茶,在外貿中,多數屬於出口。因為國外喜歡使用碎茶,可以迅速衝出茶湯。你看到的這個斷裂情況,有很多可能,在揉捻、乾燥等製作過程中會有,在包裝、分裝小袋過程中也會有,在運輸過程中也會有。如果量比較少也是很正常的。②如果是人為切斷,原因為何?
人為切斷剛剛講了,主要是紅碎茶的製作工藝。原因你可以搜一下紅碎茶出口的相關標準。③切斷與否是否是品級的絕對依據?意即切斷的茶一定比條索完整的檔次低?
切斷和品級沒有絕對關係。但是正常來說,條索完整的檔次較高。這個正常,就是不故意切斷。
畢竟故意切斷工藝,這製作的目的就不是正山小種了,所以兩者之間不存在可比性。3 現在流行無煙款,可很多無煙款也有煙熏味,這個是怎麼回事,哪步工藝導致的?
傳統正山小種是應該用松針、松柴進行煙熏,這個工藝的污染很大,而且煙熏味道在市場上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但是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更好表現出正山小種的「煙熏桂園香」。我個人不是很喜歡。曾經有朋友送過幾罐桐木關掛墩村的正山小種,我只要一喝就有一種在吃岳父從湖南老家帶來的熏肉的感覺。。。無煙工藝中添加的煙熏香是一種有點複雜的技術,作為茶客沒必要知道那麼細緻。只要知道這種特殊工藝會產生煙熏香就夠了。
看到圖片之後,你的這個茶品的碎茶比例屬於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另外你的茶湯顏色也是正常的。並沒有偏橘黃。
還有你說到的微酸的問題,有可能是出湯速度慢了,或者是水溫比較高而且慢了。
如果自己的泡茶技術不夠好,可以用降低水溫,快速出湯來規避。但是那就沒有真滋味了,所以還是多練習。看葉底是半葉形,應該是精製過程中為了均衡品質軋切過,正常的。葉子也泡得很開,說明茶還是比較新嘛,不陳。
葉底含梗的話,一般梗子都是調和茶味的,梗的香味很好,滋味也是甜的。不過紅茶裡面加梗,有可能是原料欠嫩,(只是可能喲,你還可以摸摸葉底軟不軟,葉張厚不厚)
可以看看有沒有鋒苗啥的,還有,我發現這個干茶沒有金毫?
(這個正山小種,您參考參考)
茶葉都會經過精製,會軋切會拼配,這樣出來的茶才能品質標準如一,質量穩定可靠。
牛奶還要經過均質呢,所以這個有切口,真的對茶葉沒有影響。
就是怕無良商家,拼配不當,所以渣多要考慮是不是脫檔了。正山小種葉底應該是古銅色,圖中葉底青張(還是我沒看清楚?),有可能發酵不足。(只是有可能,畢竟圖片顏色看不清楚)
正宗的應該是松煙香,桂圓味。無煙的話,一般是濃郁的甜香,抓把干茶在手心,哈口氣就能聞到。
(主要還是現在說的啥煙熏致癌,大家都不買煙熏產品,導致松煙香在紅茶界混不下去了,吃了那麼多年煙熏臘肉不也過來了,我個人還是十分愛松煙味的紅茶,松煙味黃大茶…可能以後會喜歡把)紅茶酸味主要是,各種氨基酸,有機酸,茶黃素,茶黃酸啥的,都是好的,不要怕。
隔夜之後覺得更好喝這個嘛,不知道您聽說過「冷後渾」沒,就是兒茶素氨基酸咖啡鹼這些東西攪到一起形成了滋味更好更鮮爽的物質。
看您泡的茶,茶量也不少,湯色卻一般,可能是時間不夠,1分鐘就出湯了?泡得時間長一點,至少也要看看這款茶有沒有金圈嘛!
或者水溫太低?紅茶就算泡著玩也要100度才能泡出個味道來嘛!如果認真的話,用茶葉審評的標準方法來泡,3g茶,150ml沸水,5分鐘,開湯,嗅香,湯色,滋味(不習慣的人可能會覺得苦澀無比),葉底。
聞聞杯子里紅茶的氣味,有沒有松煙味、甜香味,持久不持久;看看湯色紅不紅,亮不亮,碗里有沒有金圈;看看葉底泡開了嗎?摸摸厚不厚,軟不軟濃度太低,湯色淺,滋味淡跟喝白開一樣,怎麼判斷嘛。
還有就是,如果是老茶客,喝著不喜歡的話,那這茶品質可能並不是很好。
(我是冒充專家來作答的,哈哈)不是紅茶專家,不過各個茶類里最喜小種,也算是有一點了解吧。
傳統意義上的正山小種是用菜茶製作的,菜茶,又稱奇種,是茶樹有性繁殖的後代,因此其形狀不一,不像有些品種茶,是扦插無性繁殖的,就會更統一一些。
鐵觀音,閩南烏龍,其茶樹也屬於灌木中小葉種,因此其葉片未必就比菜茶大。我們說的大葉種,國內一般指的就是雲南的一些茶。你可以比較一下金駿眉和滇紅金芽,都是芽頭製作的紅茶,但其大小差別明顯。
正山小種的茶青原料為一芽兩三葉,與鐵觀音相差不大,這也是部分葉片看起來粗大的原因。
切碎的問題,在金駿眉火起來之前,小種主要是做外銷茶的。國外的習慣比較喜歡飲用碎茶,因為這樣茶葉中的可溶物可以快速浸出,一次沖泡就可以棄掉茶渣。所以小種傳統上有切碎,但這種切碎和CTC紅碎茶的製作方法是不一樣的,紅碎茶是鮮葉採摘下來就之前切碎發酵,而小種是製成了毛茶之後才切碎過篩風選,越細越重的等級越高,一般可以分為特級到三級。
小種是否好喝取決於毛茶的製作,切碎的影響不大,但同樣的毛茶切出來的,當然特級比三級更好喝。
這是正山堂的本色,是其有煙茶里最好的,沒切碎,很好喝。
這是駿德的金小種,特級中的特級,也很好喝。
兩者檔次相當,價格相近,口感也都算小種中的佼佼者,因此切碎與否不能說明小種好還是不好。
至於無煙工藝的茶中喝出煙味,個人沒有過類似體驗,姑且做幾個推斷吧:
1.誤把焦味或者火香當做煙味。
2.是真正的桐木茶,即使按無煙來做,其發酵等工序在青樓中進行,吸收了煙味,故而成茶帶一點煙味。
3.拿錯了。。。才疏學淺,一點愚見。若覺得有些許收穫,請點贊同或感謝作者。若有學術爭議探討,歡迎評論區留言。
以上
謝邀,第一點,正山小種雖是小葉種菜茶所制,但也不是都是小條索的,小葉種也有葉子相對大的。條索大小和採摘老嫩,採摘品種,揉捻程度都有關係。不能說看到粗大條索就肯定不是正山。
第二點,是人為切斷,具體是揉條後切斷還是揉碎後篩分不太確定,切斷是為了分級,和品質沒有關係。只不過一般需要分級的都是大宗紅茶,茶量一大,品質自然不會太高,所以給人切過的茶品質不如沒切的之感。
第三點,還真沒喝過有煙味的無煙茶。是不是拿錯了?還是你把其他味道誤認為煙味?加煙一般是在萎凋和乾燥兩個階段。1 正山小種採用的是小菜茶?葉片細小型?葉底比較的話應該比鐵觀音葉子小吧?有些干茶比較粗條的是否可說明一定不是武夷山茶?
正山小種的茶樹就是小葉種~葉片葉底肯定比鐵觀音小
正山的茶一般來說相對外山條索更粗壯,外山肯定更細小~2 一直百思不得解的切斷問題。① 很多小種茶葉片是切斷的。是人為切斷?還是揉捻過程自動斷裂?②如果是人為切斷,原因為何?③切斷與否是否是品級的絕對依據?意即切斷的茶一定比條索完整的檔次低?
人為切斷是因為更快泡出茶的內含物質,好的茶一定不會切斷的- -~3 現在流行無煙款,可很多無煙款也有煙熏味,這個是怎麼回事,哪步工藝導致的?
無煙款也有煙熏味估計不是正山的茶,正山的茶一般來說就是花果香、桂園香補充:題主喝到的應該是外山的小種,所謂正山就是桐木關國家自然保護區里產的茶才能稱之為正山,茶湯顏色沒有普通紅茶那樣深,而是金黃色的
茶味「淡」,卻又不失茶氣,特別是喝到最後一道水時,茶湯也是混融而非分離的~1、正山小種採用的是武夷山桐木關的群體品種(小菜茶)。小菜茶是通俗的叫法,大家約定俗成的叫法。小菜茶屬於中小葉種,但是並不是因為葉子小。是屬於植物學的分類。正山小種在紅茶熱銷之前,一直是採摘一芽三四葉的標準加工的,與鐵觀音、岩茶差不多,看起來也是粗枝大葉的樣子。不能說干茶粗大就不是武夷山的。
2、小種的切斷工藝是源於其原來的消費市場主要是國外,也就是作為外銷茶存在著。切斷有利於內含物質的快速溶出,便於調飲,符合國外消費者的品飲方式。切斷工藝是在茶葉毛茶加工完成後進行的,屬於精加工的範疇。切斷的方式與祁門紅茶的精加工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採用摔打、手壓等方式。切斷完成後還有過篩、分級等步驟。現在的正山小種普遍嫩采了,消費市場也越來越以國內市場為主了,所以,切斷的工藝也不同了。
3、現在市場上的正山小種多以無煙款為主,但是焙火的工藝還在,並且焙火的時候依然會使用松材,焙火的時候可能會有一點的煙味混入。當然在萎凋的時候,如果在青樓中進行,即時不用松材木加溫,也有可能產生煙味。謝邀!
其實前面的童鞋基本上把問題都回答完了。關於切斷的問題,榜叔說得比較具體。從我們接觸的正山小種看,確實如大家所言,如果是品質特別好的,一般是不會切斷的。
關於煙小種的問題,此前懂茶帝也有專門撰文分享過。今天再來聊聊。
正山小種分為煙種和無煙種,以在製作工藝上是否有用松針或松柴熏制而成的為區分依據:有用松針或松柴熏制的稱為「煙正山小種」;沒有用松針或松柴熏制的,則稱為「無煙正山小種」。
現在較少做松煙小種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環保、健康和年輕人喜好。環保的原因,是因為做松香小種必須要活樹,為了避免亂砍濫伐,只能減少這種製作。健康,是因為目前尚不知道這樣松煙熏出來的茶,到底對健康是否有影響。最後就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愛喝這種松香的小種,沒有市場,自然就更少人去做了。
武夷山桐木關是正山小種的發源地。在這裡,傳統的正山小種是松煙熏制的,但是後來為了適應大眾的口感,茶農或茶企基本都轉向製作清香型的無煙小種。現在只有少數茶企還會製作少量的煙小種。
本人桐木關人士,樓主問的大部分問題很多人已經解答了。關於碎茶和有煙茶本人發表下自己的觀點。人為切碎的茶必然是中下品質的茶,而且個人認為絕對是參雜了外山的茶以混淆視聽,令人難以辨別。至於有煙茶,必然不會是好茶,桐木關好的山產產的好茶都有各個山產獨特的味道,有的花香濃郁,有的茶水滑潤,是絕對不會用有煙茶的工藝破壞這些好茶的本質的。
一直喝小種,正山小種,是不是特能暖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