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前醫生、醫學生,你現在轉到了什麼行業?
看了5+3+X 特別想轉行。我不怕讀書久 不怕讀書累 但我怕父母等不了我太久了。
目前綜合性一本院校 非211 985【南華大學】大二臨床醫學生
有想法轉行的醫生/醫學生可以一起來交流下(? ˙o˙)?
這兩天由於衛計委的《關於開展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朋友圈裡轉行語錄滿天飛,作為一個已經轉行的先行者,我想談談我的感受。
1. 轉行真的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我本人便是一名轉行人員,自身並不喜歡當醫生,這裡以先行者的身份和大家說道說道。
我的觀點是:盲目的轉行是一個悲劇。
360 行,行行有光鮮,行行也有辛酸。無奈的是,通常外人只能看見光鮮,內行品著其中的辛酸:我們喝著苦得傷心的酒,聽著甜得膩人的讚美。
外人看醫生如是,醫生看其他行業也不外如此。如果以「幹什麼都比當醫生好、當醫生太累我想換工作」這種理由轉行,遲早你會想回去的。
因此,如果你有明確的方向,也許可以嘗試轉行,在一條嶄新的路上披荊斬棘,拼出屬於自己的那片天。
2. 轉行,我們需要準備些什麼?
(1)首先,就要準備好吃苦
轉行,也就意味著我們跨入了一個全新的行業,獲得了一個全新的身份。在這個新的崗位上,我們需要重新學習這個崗位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要重新學習這個崗位所帶來的不同的人際關係。
從一個小白起步,始終都是要吃苦的,不經歷一番苦學,怎麼趕上原本這個專業的同學?「落後可要挨打的。」
註:本段對那些天賦異稟的天才不適用。
(2)然後,我們要準備好犯錯
既然是小白,那麼我們的所作所為極有可能並不符合崗位要求,犯錯也總歸會發生的,還可能是那種不堪入目的低級錯誤。
這裡說的準備好犯錯,指準備好承擔該錯誤所帶來的結果。
(3)最後,我們要準備好相應的技能
無論我們轉去哪裡,最好去一個自己了解的行業,並提前為之準備相應的技能和知識儲備。
3. 醫學生轉行能做什麼呢?
其實轉行能做的事很多,下面我就來舉幾個栗子:
(1)律師
隨著司法考試的改革進程,很快也不會允許非司法專業報考了,有志走這條路的同學,可以修雙學位。下面是最新的報考條件:
取得國家統一的法律職業資格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行;
具備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法學類本科學歷並獲得學士及以上學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並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及以上學位或獲得其他相應學位從事法律工作三年以上;
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獲得通過,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這一行的辛苦程度,完全不亞於醫生,並且其職業進程和醫生完全不同,律師與客戶的關係複雜程度,其實也不亞於醫患關係。
(2)醫藥公司
接受應屆生最多的是銷售崗位,然後還有市場、代理崗位,雖然近一兩年,這些崗位相對往年低迷,但只要業績突出,收入笑傲江湖是完全可能的。
銷售崗位對於人際交往能力和抗壓能力要求是極高的,通常你得把客戶當祖宗一樣供著。萬一遇到一個脾氣不好的主任,你可能還得受不少冤枉氣;而一旦 得罪了主任,你可能會直接被封殺。
這些崗位也會伴隨著經常的應酬,還需要來自家庭,比如另一半,的支持。
還有一個職位是臨床監察員(CRA),這個崗位通常薪酬不高,不過也不會太忙,風險也沒銷售高。未來可晉陞為高級 CRA、項目主管和項目總監等。
經評論補充,加上我的朋友圈好友科普,我又來補充一個職位:醫學聯絡官(MSL)。
MSL 是一個紐帶作用,屬於葯企的醫學事務團隊,屬於某個領域的專業人士,主要職責是和專家團隊進行學術交流,以維護專家資源;也會對銷售和市場進行醫學知識的培訓,相當於提供技術支持。
近幾年市場上對 MSL 的需求量大了起來,據網路資料,美國前 10 的生物製藥公司,醫學聯絡團隊在 2005 年至 2013 年間增長了 76%。
這個職位要求一定的工作經驗,碩士及以上學歷,同時也要求具備善於溝通、樂於交流的性格。和銷售這個職位並不相同,這個更強調其專業性,不做產品的宣傳銷售工作,考核標準也更偏向學術性一些。
同時由於這個職位要求維繫葯企和專家之間的關係,作為學術溝通的橋樑,也伴隨了相對較多的出差次數,會在負責的區域內到處跑。
待遇:據傳武漢的 MSL 年薪會有 14 萬左右。
(3)諮詢公司
例如艾美仕這樣的醫藥健康類諮詢公司,也歡迎醫學生的投簡歷的,具體的我不是很了解,就不贅述了。
根據評論 @張小若 補充:
艾美仕的人來補充一下,學醫的人在我們公司非常吃香哦! 而且有好多部門可以選擇,從比醫生還忙,成長curve很陡,回報也很高的管理諮詢(managemeng consulting),到專門負責幫助醫藥企業研究目前政策走勢,市場趨勢和行業前沿的pharma insight、primary market research,
再到主要和醫生打交道的field work,主要和數據打交道的data support ,還有好多銷售類,內部管理類的職位。具體的信息到官網上可以看到。
(4)醫療網路公司
選擇「互聯網+」催生了一大堆醫療網路公司或者新媒體,例如丁香園等,均是醫學生轉行的出路,可從事的崗位很多,如果醫學編輯、醫療產品經理等等。
(5)公務員
恩,我今晚才看見了同學們想轉行考公務員,我想說的是,晚了,現在公務員也在改革,這個飯碗已經逐漸的不好端了,估計也快變成不是鐵飯碗了。
而且這個行業對於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要求頗高,最好家裡還能有一定人脈,否則又是一晚苦水:啊,西湖的水我的淚。
(6)其他,根據能力決定
比如轉行做程序員、金融人員、保險理賠等等。
這裡再次發出一個忠告:不要輕信任何人告訴你的,某個行業遍地黃金;也不要親信任何人說的某個行業一無是處。
轉行一定要慎重,轉行前捫心自問:我想做什麼?如果無法得到答案,不妨堅持下去,看看網上的政策就想著轉行、談著不喜歡,這是不理性的。
年輕人,不要總想弄個大新聞,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悶聲發大財。這句話的意思是:年輕人要沉得住氣,在 任何行業里都是需要沉澱才會迎來豐收的。
先總結一下個人的經驗吧,我覺得自己規陪10個月之後轉行做醫療互聯網+智能硬體相關行業,到現在還算能混得下去,其中有幾方面原因:
- 初心:每每想到所從事的工作或即將帶來的影響就會感覺開心或興奮
- 興趣使然:能快速應對變化,積極擁抱新生事物,看好新技術和新方向
- 後顧之憂在可控的範圍內:基本沒有多少來自家庭等方面的負擔,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 能耐住性子:在興趣變成工作,隨之而來的是繁瑣和沉悶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得住
- 風口:選了一個等著起飛的朝陽行業
- 蘿蔔少坑多:去的地方能給我發展的空間,並能汲取到自我成長的必要養分
—————————————————————————————————
以下是轉行過程中和轉行後發生的比較重要的事兒
—————————————————————————————————
我是08年五年制的本科生,臨床醫學畢業;13年考研失利,然後選擇了上海市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項目,在兒科做了10個月的兒科住院醫。現任一家國內創業公司的『產品經理』(打引號是因為和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相比,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產品銷往14個國家,在一項生理參數的無線採集方面,技術上我們說是全球第二,估計沒有人敢說是第一。
在臨床的日子裡,我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醫院,是徹徹底底的『住院醫』。能拿得出手的是一個臨床預試驗階段的研究項目,嘗試通過用Littmann3200藍牙聽診器採集肺音之後,繪製肺音圖,看是否能有特徵性,從而與疾病掛鉤;一個『上海市XXXX優秀住院醫師』的稱號;還根據科室里一名住院患兒的真實故事寫了一篇微小說,獲得了《上海市衛生計生系統「醫患真情故事」徵文比賽二等獎》。
當時我有幸參加了一次科室內部會議,開始還不清楚,後來明白了,那次的會議除了科室的正式職工之外,只有我一個『外人』;在那次出行的時候,跟主任閑聊,他也說道,雖然我不像別的同一批規陪同學,他們是『四證合一』,我只是純規陪、沒有學歷,但是只要他想留我,就有90%的把握讓我能留得下來。他的學生中有2位老師已經成了科室的成員,都已經到主治的級別,在上海都有屬於自己的房產。其實聽起來還蠻誘惑的~但是隨後,我在14年6月9號從上海輾轉到北京,開始了第一次自主選擇的職業生涯。
做這個『跳槽』的決定其實機緣巧合,當時的背景是:醫院裡有一位護士做了固定輸液管的一個小玩意兒,被註冊為了一項專利,還出售給了一家公司,我被這個事兒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總覺得臨床上還有很多類似的發明可以被發現。然後在一次值夜班的時候,意識到護士辛辛苦苦的挨個床位測量患兒的體溫,發現異常還要及時跑到醫生值班室通知值班的醫生。我在想是不是有一個簡單的設備能完成體溫的測量,出現異常值事能給護士和醫生報警,還能接入HIS系統,讓體溫單不再用手工來標記,既避免一些謄錄的錯誤同時也能提高效率。
然後在網上搜索的時候發現了我現在就職的這家公司,當時正好完成了天使輪的融資,有一些公開的信息可以在網上查得到。想想也蠻有意思的,我當時沒想著也沒有膽量離職去加入一個創業團隊,但是大學期間我常年訪問cnbeta,對於新技術和『融資』等字眼格外感興趣,所以想嘗試著更進一步了解這家公司的信息,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封郵件:(現在看起來竟然像求職時的自薦信)
你們好!
看到你們的XXXXXXXX心裡又喜又悲。
喜的是:理念、外觀、工作參數、App支持、網頁設計(網頁中對發熱的解讀)等方面都讓人感覺非常專業!產品很誘人,我個人認為在兒科臨床方面大有前景;
悲的是:本來我想藉助紅外技術製作以臨床醫療為目標導向的耳溫計,但是搜索到了貴公司已經十分成熟的產品,心裡頗感失落(又慢人了N多步……)我是一名兒科的住院醫師,在住院部的臨床工作中,處理髮熱是耗費一線醫生和護士最多經歷的一件事(沒有之一);所以試想如果擁有貴公司這樣的設備,再鏈接到醫院的病歷管理系統,實現監控,及時給患兒予以對症處理,可能會省去很多的人力與物力。為你們鼓掌!!(為什麼官網上看不到銷售的信息呢)
我非常喜歡IT(僅停留在喜歡的階段),在大學做過很長時間的校內新聞采編工作,掌握一些科研基礎技能,對創業滿心渴望;想具體諮詢一下,有什麼能力、達到什麼水平就可以在貴公司某個職位呢?
注意最後一句有紅色下劃線的這一句話。其實當時只是抱著好奇的心想知道在這樣的公司中工作,以自己的背景和資歷是否有對應的工作崗位,以及要在這樣的公司中工作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
到第二天一大早查房的時候,我接到了現在老闆的電話,他跟我提到在這家公司中別的不能承諾什麼,但會讓我有跟美國Top1兒童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和Top1綜合性醫院(麻省總院)合作的機會,我沒有太關心『臨床顧問』具體要做的事情,而正式這種和頂級醫療機構合作的機會讓我很憧憬。
當天也收到了書面的郵件回復:
XXXXX,您好!
很感謝您對XXXXXX及產品的關注,我們也非常欣賞您對智能醫療設備的熱情。
我公司現正在招聘臨床顧問一職,您如果感興趣可以查看附件了解。
此職位包括但不限於職位描述的內容,如果您有更多想法,可以跟我們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我們期待您的加入~
郵件來來回回,我發了大學畢業時候準備的簡歷過去,也了解到該公司更細節的信息;覺得似乎時機到了,也許換一份工作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過了幾天吧,這家公司的商務經理(具體職位是CMO),也是我加入之後的第一位直屬上司,來上海出差,跟我見了一面,算是一次非正式的面試吧~見面之後留了幾道需要我答覆的問題,主要針對於產品的市場推廣方案。當時為了回答問題,還專門買了一本名為《營銷管理》的『巨著』。
再後來,我被邀請到北京的公司面試。
這期間其實蠻糾結的,最主要的不是說服自己、給自己一個答覆,而是說服女朋友自己要離開上海,孤身前往北京奮鬥一段時間的既定事實。還好不是馬上就要離開,而是抱著去看看、說不定會怎麼怎麼樣的想法;一通歹說賴說,反正在某個周末買了高鐵的票,來參加這一次面試。
當時的公司還在亞洲最大社區的居民樓中辦公,說實話我當時第一印象並不好,不過我想換誰看到這樣的辦公室周圍環境,印象都不會好到哪裡去吧~
具體聊了什麼已經不太記得了,不過創始人的醫學專業背景和『能通過自己設計的產品採集數據,通過數據分析等方式變成診斷依據,寫在教科書中』的願景又打動了我一次;相當於被打了一次雞血,借用一下爛大街的那一句話,當時的感覺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和北京佑安醫院的哥們吃了飯、逛了故宮之後,我坐連夜的車回到上海,直接去上當天的白班。
在回去的車上,我仔細整理了一下思路,捋了捋想法,給女朋友寫了一封信:
客觀來講,我留下來會繼續完成三年的培訓,很大程度上可能會培訓結束後通過主任的幫助而留在XXXX,然後在職讀研,學有餘力再花一年時間讀個博士出來,然後升主治、副主任、主任,期間我們會結婚,等你畢業後你也將留在上海當一名臨床醫生,或者找一家醫藥公司做基礎研發,在我快考主治,你也工作一兩年之後買我們自己的房子,有我們自己的孩子,然後我們供養孩子上學,在我做到職稱上的主任以後你辭去你的工作,專心照顧家庭,然後我繼續養家,有我們的車子和第二套房子……
另外一種生活呢,你說得很對,不確定性更多,我在北京,你在上海;我做臨床顧問一兩年,可能英語水平會得到很大提高,也會接觸更多的世界一流的臨床醫院和臨床醫生,致力於向改變臨床診療行為而完成階段性目標,陪伴著這家企業一起成長。緊接著你會面臨畢業找工作,又要在就業地點上做一番取捨,不確定到底在哪個城市,期間我們兩個人分開生活也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感情、健康、生活價值觀和對世界的看法,交流少了必定會引發更多的隔閡跟矛盾。
相比較這家初創企業而言,當然我們之間的感情更加重要,有任何價值都換不來的珍貴!而且畢竟是初創企業,國家的政策雖然扶持,不能保證它自己的發展一定會順風順水,一路坦途,照著預期的目標成長。也許如果我真的嘗試了,某一天這家企業消失了,我可能又會重新踏上考研的路,重新做一名臨床醫生;但是現在,對我而言,顯然期待在這家企業開始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真正碰到自己,才顯得這麼真切,這麼難以決斷。
親親,我雖然覺得很難選擇,但是心情卻沒有那麼沉重。我還是想順從神的帶領,尊重創造者的旨意,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盼望神在這一周內開我們各自的心竅,幫助我們決斷。
試想:當你打電話哭著像我說你一個人買了很多東西,提得有多麼累,多麼希望我在身邊,我想我也會心酸流淚。當我繼續工作在臨床一線,也可能會失去原來那種興奮,缺少獲取知識的那份激情,而慢慢將個性消失在制度和家庭生活中,老年以後回想起來現在這一次選擇可能會後悔莫及。要麼左,要麼右,中間就是那麼明確的沒有路。現實就是現實,不得不面對。但最後不管怎麼決定,我們都會更加成熟!
面試的結果是說公司決定要我,但是也會尊重我的選擇,給我一周的時間考慮。特別挫的是,我去的醫院規陪的年薪是6萬,當然第一年、沒拿到執業醫師資格證之前是要少一些的;不過當年正好新起了一棟外科樓,在加上幫主任和負責教學的老師做了一些額外的活兒,也賺了一些外快,大概平均一個4K出頭;跨了一個新年,還幸運了拿到了一份年終獎~但我在這次去這次面試的時候都跟女朋友商量好了,說老闆在談薪資的時候,就告訴他我希望8k,其實也是一個可以衡量是否要跳槽的重要條件。想得挺好,現實卻很骨感,老闆問我之前在醫院能拿多少錢,我實打實的說多少多少,他說:那好,我多加1000,繳納五險一金,每個月5K。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畢竟經驗沒多少,想著能有一個創業公司要自己就已經很欣慰了,於是就這麼把自己低價出售了……只能呵呵了~
回上海後的一周,跟女朋友經過了幾次深談和冷戰,工作也不再那麼上心,總是想著要不要離開,在心裡做著選擇。終於在一個夜班,我給主任寫了一封長信:
尊敬的謝主任:
您好!
去年報名參加上海市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同時選擇了三家醫院,XXX醫院是第一個向我回複信息的醫院,所以我選擇了這裡。印象里,2013年3月份的時候跟您見過第一面,當時就領略了您的和藹跟謙遜,由此也強化了我將來好好工作、努力留在XXXX的願望。去年7月22日我踏上了這片祖國最富麗堂皇的城市,來到了像家一樣的XXX兒科。一腔熱情讓我扎進臨床工作,您不斷的關心和對我的器重也讓這份工作顯得更有份量;雖然我僅僅是一個培訓項目的參與者,而且也僅有本科學歷,您卻給了我殷切的希望。
- 還記得去年盛夏進科室的第一周,可能因為水土不服,我的腳踝皮膚被特殊的蟲子叮咬,出現了色素沉著和浮腫,查房的時候走路一瘸一拐,被您注意到,您當時就讓科室老師幫我聯繫外科,看是不是蜂窩織炎之類的毛病,石老師還幫我找護士老師吊水。
- 通過一段時間的兒科臨床實踐,讓我意識到肺部聽診存在標準不統一及缺乏客觀評價依據的問題,向您闡述過構想之後,得到了您的大力支持,並第一時間購得了價值近八千元的電子聽診器供我研究之用;時過數月,原來的構想依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您卻沒有責怪我,反而告訴我做不成功也沒關係,關鍵的是實踐的過程。
- 科室組織的教學活動,是本該核心成員參加的內部會議,我卻有幸參與其中,更進一步體會到了科室的凝聚力、良好的氛圍,還有您的諄諄教導,告訴我要適應環境,在學會怎麼乾的前提下把事情幹得更好。
我在科室的近10個月里,不僅學習了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常規,熟悉了兒科臨床實踐指南,撰寫了部分科室宣傳文稿,參加了醫院舉辦的文藝活動並贏得小品大賽一等獎,在同批進科的本科生中最先開始獨立值班,通過了公共課的考試,得到了優秀住院醫師的稱號,完成了兩個課題的數據統計分析,作為志願者參加了東方兒科大會,在上海醫學會兒科分會的季度病例討論中發言,也有幸作為裁判助理參加了華東賽區的臨床技能大賽。可惜的是本該用更多的時間去在臨床技能上精進,在研究課題上用功……實在枉費了您的一番心意。
我在處理病房裡「發熱」的過程中,開始的之後追究發熱的本質與處理方法;後來想到有沒有持續監測體溫的設備,從而緩解護士的壓力,也能明確發熱的趨勢,使診療更恰當、更加個體化。在思考的過程中,無意間搜到了一款設備,正是我想自己發明的東西,他們已經做成成品,開始銷售。在深入了解的過程中,有一家初創企業——「XXXX」讓我心潮澎湃。
企業的介紹中是這樣描述的:
我們是成立於2011年的創新團隊,發明並製造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無線監測醫療產品,致力於用信息技術和數據服務改善人類的健康生活。我們的產品已經登陸京東商城,並且正在全面布局,我們希望找到優秀的夥伴和我們一起,共同創造智能醫療設備的新時代。
互聯網創業是讓我非常醉心的事情,IT信息也是我幾年來每天都會定時關注的信息,再加上有可能改變臨床醫師的診療模式,實在讓我欲罷不能。之前我也有過自己的想法被別人做成產品的經歷,心裡更多是對自己實力不及別人的懊悔;但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能成就什麼,我需要一個團隊來共同為一個理想而奮鬥。
我嘗試聯繫了這家企業,初步交談之後,該企業表達了邀請我加入的想法;之後其運營與銷售總監還有CEO也跟我進行了面談。在與家人和我女朋友妥當溝通之後,也認真思考了相關風險和婚姻、家庭生活等等,我決定放棄現在的工作,去加入到這個團隊中。
就像他們的運營總監問我的一樣,我回歸自己的內心,試想放棄這條醫生的路是否妥當,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是否值得,有以下幾點是我想到的:
- 自從接觸了電腦和互聯網,我就對其情有獨鍾,記醫學的理論記不住,但記硬體的參數和具體軟體的操作方法卻輕車熟路,所以這種長久的興趣不會騙人;每一次看到將互聯網和醫療聯繫起來的事情、產品或者創意,我都難掩心中的興奮;
- 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原有的通訊模式,雲計算技術也是全球頂尖科技公司致力於的一項高新技術,智能健康監護設備是現在最熱門的話題;眾多權威科技媒體預測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基於智能設備、雲技術,醫療模式可能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醫療方面的創新也是國家政策引導和扶持的;
- 我國現在的醫療環境不容樂觀,醫生的個人安危存在風險,陳舊的師帶徒型培養模式也存在很多弊端,大家都躊躇滿志而不得不順從體制要求;同時在醫院工作,似乎可以看到若干年以後的自己,家裡如果沒有硬關係,又不是頂尖人才,最多幸運的話年過半百成為科室主任;雖然不從事具體的臨床工作,但角色轉移到後方,為診療做出推薦,沒有白白浪費五年的臨床醫學教育,做得好的話可以影響診療行為;而且我有眾多的臨床專業同學,仍然可以獲取到一手的臨床資料;
- 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而非局限於已成型的定式中,是我長久以來的心愿;同時也期待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而且在這個企業,我不用花錢,就可以學到硬體設計、軟體編程、產品策劃與營銷等知識,可以作為自我創業的良好鋪墊;
- 我一直不認為地域有任何限制,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類似於把坐公交車的時間拉長罷了;
- 家人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均支持我個人做出選擇;女朋友即將開始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我們互相都認可對方,即將在今年結婚,一定程度上「先成家、後立業」的古訓完成了一半,讓我減少了後顧之憂,至於她畢業以後我們的生活方向,到時候再決定,因為社會變得太快,我也想不清楚。
這是一家初創企業,我知道,前路漫漫,必定有眾多的坎坷與荊棘,醫學需要終身學習,晉陞也需要不斷參加各種考試和培訓,但是收入會穩定上升,工作也相對穩定,再加上公眾的尊重,是個不錯的職業選擇。不過我每每想到互聯網企業,其他的事情就會全然忘卻,這種與內心期待良好契合的感覺我想也並不是偶然,相較而言,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謝主任,謝謝您的關心,謝謝您一直把我當成科室的自己人,謝謝您對我的認可與肯定;也請原諒我年少輕狂,原諒我辜負您的希冀,原諒我不識抬舉……我想去試一試,稱一稱自己的斤兩,請您理解,我選擇退出。
祝福您和XXX兒科!
(大家理解當時的心情就好,不要糾結裡面的定性結論~)
在等待回復的回程中,心裡是很忐忑不安的。心想著是劈頭蓋臉一段罵,說我不是抬舉;還是苦口婆心的一番奉勸。結果,主任讓我再次感受到上海老克勒風度,讓我刮目相看:
來信收閱。
良禽則木而棲,良將則主而事。
青年人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經過慎重思考,選擇合適的道路,應該支持。
本想與你適當討論,為你的選擇權衡利弊。但你的來信已經說得很明白透徹了,我能夠理解。
請你與規培辦老師聯繫,妥善辦理相關手續。
希望在XXXXX的這段時間,能夠對你今後的發展有所幫助。
祝你成功!
接下來辦好了退出規陪的手續(包括院內手續和衛計委規陪辦公室的手續,以及醫保接續、養老保險轉移等),跟科室的師兄師姐一一道別。最後一個夜班的時候,跟患者家屬還發生了口角,要不是當天的值班二線抱住了家屬,估計我還能出一次名,然後進一次醫院~
為了調整心情,迎接新的征程,我和大學的哥們兒去了成都一趟,吃了串串、看了熊貓,回來以後就踏上了北漂的路。決定加入之後,我打過幾個電話諮詢住宿的問題,CMO說會幫忙聯繫其他同事問問公司周圍的房子。之前在上海用趕集網和58找過房子,知道找一間稱心、價格有合適的出租房是有多糾結、耗時又心累的一件事;所以提前也做了一些功課,看看周圍有什麼地方可以住,一個叫『半截塔』的地名讓我記憶還蠻深的,說如果公司的同事不給力的話就自己去這個地方找。電話卡也辦了全國可以上網的那種套餐,話說我這張電話卡是在1號線上海火車站地下通道的店裡買的,當時還不需要實名登記,一張極便宜的政企客戶卡,1元包當地1G流量。
從去哪兒上買了一張飛機票,送了一張80元易道的專車券;2014年6月9日,正式來到北京,享受了一回互聯網訂車的『高大上』服務。對了,帶著1個編織袋和一個旅行箱,編織袋裡裝的被子和床褥,如果找不到地方住,還能在公司湊乎湊乎。
飛機落地之後,在車上我打開了郵箱,驚訝的收到了一封女朋友發來的郵件:
……我不是不同意你去乾的事,而是不同意你離開我,哪怕是距離上的,在北京什麼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注意保重自己……
這五年,仔細想想似乎,對你你乾的事,我很少給予你鼓舞,我以後會試著學習給你鼓勵,給你支持,就像你一直支持我一樣。
祝福你,親親!
對一個連上大學都沒出本市範圍的『小朋友』,畢業後就去了經濟水平相當發達的魔都,又從魔都轉戰三大中心北京,實在是意料之外的事兒~也感謝家人和女朋友給予的莫大支持。其實能從滬到京,我給自己的理由是,女朋友剛剛開始研究生的學業,我出去拼一拼,看能用能用這2~3年的時間闖出點名堂,如果不行,回來繼續干本行也算是無憾了。
下午4點多到的公司,一位大著肚子的做海外業務的同事領我在小區門口打黑車去了她住的村兒~中間路過『半截塔』,我終於知道什麼是北京的村兒的概念了,也終於知道為什麼這個地方叫這種特殊的名兒。因為村裡有個半截的塔~【笑cry】
看了2間房子,就定下來了,從當時一直住到現在。放好了東西,回到公司,CMO請我在樓下吃了一頓串兒,第一次知道吃羊肉串是論『個』而不論『把』~吃飯的時候大概給我進行了一下基礎的業務培訓和工作介紹。
(我是Evernote的粉,來北京之後開了一篇《北京故事》,每天記日子,另外還在走之前把女朋友的手機上裝上了Evernote,用這種方式記錄生活的同時,讓女朋友了解我在北京每天發生的事兒。所以才會有這些細節~)
最開始的一個月,我主要做了自媒體微信文章的編輯,百度推廣後台拓展產品涉及病種的關鍵詞,產品涉及臨床部分明確定義,渠道宣傳文案的編輯,研讀相關科研文獻、為產品宣傳背書,發現產品各方面宣傳存在的疑惑和問題,參與app測試等。
7月初的時候回上海參加了執業醫操作部分的考試。後來也差不多1個月跑一趟上海,一趟差不多花2000大洋。
接下來半年的時間,大部分工作都是輔助營銷推廣的專業支持,比如在微博上回答跟產品核心需求相關的一些問題,網站知識類信息修改,宣傳折頁、營銷落地頁的內容編輯,專業新聞稿翻譯,採訪提綱撰寫等等。除了這些,還密集的參加展會,通過展會反覆跟路人介紹產品的經歷,讓我越來越了解自己在做的產品,同時也拿到了很多極客類消費者的第一手資料,發現了一些產品從硬體到軟體方面的問題。現在看來,這一段經歷相當寶貴,而且因為一件事兒,讓我承擔的工作職能多出來了一塊,讓我離當前的角色越來越近。
就是有一次參加完行業內的展會之後,我覺得需要結合之前參加的若干展會整理總結一些東西,包括來自於不同人關於產品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在參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以及諮詢者提到的問題和參考答案。這樣一份心血來潮的文檔,竟然發展成了後來的產品FAQ,除了讓我對產品更加了解之外,也為我贏得了更多相關業務的發言權。
穿插說一下公司里的牛人吧,老闆是醫學檢驗出身,後來從事過醫療器械公司的銷售、市場、供應鏈等工作,把一個監測生命指征參數的硬體模塊成功推銷給了醫院,也讓所有醫生都認知了這個參數的重要性;現在成為監護儀中的一個標配模塊;他所在的公司也是全球銷售這個模塊數量最大的公司。CTO是清華系,硬體、固件、伺服器樣樣精通,在做心電監護的一家跨國公司從事過嵌入式開發,所以也算是有明確的醫療相關行業從業背景。面試我的CMO呢,分別做過快銷品和手錶,都是全球500強企業,在快銷行業的時候是管培生,4年就被總公司的CEO接見過;之後自己創業做2年,花完天使失敗之後,想要出國讀商學院,GMAT總分700,這傢伙考了677;之前托福考滿分,大二、大三就開始做新東方的托福老師;最終被情懷打動,加入到現在這家公司,還推掉了Yale的offer。北美的CEO是大老闆之前的同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碩士研究生;北美的顧問是波士頓兒童醫院的首席創新官。還有來自網遊公司、JD電商、GE供應鏈的各路豪傑。
↓↓↓↓↓↓↓↓↓2016年7月30日續↓↓↓↓↓↓↓↓↓
我入職差不多2個月之後,公司招了一位專業的產品經理。之前在華宇軟體,做過法院信息系統的完整設計,還做過一款已經有一些年代感的輸入法『紫光拼音』。齊肩發、直男,養一隻金毛,開一輛單門越野,總之蠻有范兒。
產品經理到崗之後,app的研發漸漸步入正軌。因為我有臨床背景,產品經理自然會向我收集一些關於醫院、體溫、發燒、備孕等方面的基礎信息,便於他做產品設計;另外,在跟老大們進行需求討論的時候,也會叫上我參加,必要時對設計背景進行輔助說明。現在看來,其實這是一段需求分析、匯總、篩選再到整理成產品思路的階段,完整的經歷讓我知道了app產品設計初始階段的方法和流程。
時間跳轉到2個月之後,產品經理做了幾個小版本的迭代,修改了一些bug,也帶來了一些規範性的流程,提議並補充了個別缺失的崗位;規划了1款產品配套App的大迭代版本,界面重繪,並增加了可拓展性。但因為各種原因,在完成初步的Axure原型圖,並交代給設計師整體設計風格之後,就辭職不幹,去做音樂了。
好了,從這時候開始,公司在暫時沒有人能補充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空缺的特殊時期,放手讓我去嘗試,給了我產品經理的職位。我個人並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說是一定要轉到做App產品上面來,但可能幾位老大們考慮到我對於之前這位產品經理設計的細節相對熟悉,並且參與了需求的討論和原型的設計,在公司裡面算作最了解這個迭代項目的人;同時並沒有明確的拒絕,不願意接受,而相反,卻抱著積極的心態來面對。
部門也從市場運營轉到了研發,由CEO直接管理、CMO做協助,分配相應的任務。通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移動互聯網產品經理的通識讀物的熏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角色轉換,當然這個過程不論是從心態,還是從工作技能上都是蠻有挑戰的。幸好我對於IT相關的內容有過大學時期天天瀏覽cnBeta的鋪墊,並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反而會覺得很感興趣。
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產品經理需要能夠協調研發和設計,將公司層面的戰略布局落到實處,做出來App。在經過了一段野蠻生長的過程後,我終於知道了App設計的整體流程,知道了產品經理的角色定位以及該做的事情,知道了不同平台研發的特點和工作範疇,知道了前後台、演算法、庫等概念,也漸漸熟悉了和UI以及iOS、Android、後台、演算法工程師溝通的方法。但知道歸知道,具體做的時候還是經常會遇到很多的障礙,比如聽不懂對方描述的內容,不清楚產品經理需要定義內容的細節程度,也經常被各種人鄙視。
其實有些話經歷之後才覺得是至理名言,就比如當某件事做起來很困難、感覺自己不從下手的時候,才是自己慢慢體會到成長的時候。這個過程中,讓我真正的從臨床顧問過渡到產品經理。雖然自己在最初定義一個功能需求的時候非常痛苦,從不知道自己能定義→沒意識到自己需要定義→定義出來垃圾一樣的東西→放棄閉門造車、借鑒模仿其他App,最終看到實際效果的時候還是蠻有成就感的。但就是這種成就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工作方法上的問題。
在我意識到自己能定義某個功能,設計某一種交互方式,明確其中業務規則的時候,那種從0變成1的過程帶給我很多的自信,但這種自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用我們CTO的話說是『失控』。他覺得不知道我每天都在做什麼,已經做出來成品之後被發現有嚴重bug但提前沒有商議,沒有告知老大,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安排給了研發。當然也有一些客觀因素——我做的工作隸屬於研發團隊,但我這個角色的管理權卻在CEO和CMO身上,由於大Boss一天很忙,基本沒對我進行相關工作技巧和方式的灌輸及培養;CMO呢,工作性質變動之後又沒有太多的交集,所以我屬於被放養的階段。
後來,針對我這個角色,明確歸給了CTO來管理,並且需要撰寫周工作報告,每天晚上站立會的時間我也要向大家彙報一天的工作;每天早上需要跟CTO溝通一天需要做的事情,並請他來確定任務優先順序。隨著管理的規範和嚴謹,這種失控的局面開始得到控制。但是苦於我自己畢竟沒什麼做項目的經驗,對於交代的比較大的任務完成的不是多麼到位,對於用戶的需求也只是坐在辦公室里YY、並沒有實際的調研,就算有的話,也是來源於老大們的經驗之談以及長官意志。對於項目整體的統籌也頗感無力,導致App的進度奇慢無比,既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也不能滿足運營同事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我一個人的經驗和資歷都有限,所以制定了一個『產品會』的規則,固定時間段找2位Boss還有CMO、UI、客服/測試負責人一起召開產品會,拿著收集下來的需求和初步的方案讓大家來拍板。規則聽著蠻好,具體執行過程中還是會因為協調老闆時間、挖掘需求、提煉會議要點等方面的問題而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雖然如此,這個會議還是硬著頭皮在開,但基本上都是我被批評、被否定、被教育的過程。
從最初什麼都不懂到跳槽的產品經理帶我上路,再到自己通過書和實踐去摸索而小有成就,後來的階段是一次又一次的差評導致的自卑和無助。被賦予權力,能掌控一些事情,並得到別人認可的時候是很有成就感的,成就感讓我像打雞血一樣能在996的工作之餘,回到家裡也在做著工作上的事兒,也輪班做著接聽客服電話。但被否定的時候也會灰心喪氣,北京的天一旦再有霧霾,就會讓心情變得更沉重。有一段時間,我還養成了晚上一個人喝一瓶啤酒的習慣。
如果學醫不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想換自己喜歡的專業,最好現在就換,而不是畢業後再換;
如果學醫本身是你自己的選擇,只是擔心耗時太久、當醫生太累、年輕時收入太少之類,那我負責任的告訴你,「條條蛇都咬人」,在中國就沒有不難做的行業和事。
我是因為自己志不在醫,所以折騰了一大圈最終做了自己喜歡的文科類,但是一路付出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而再回頭看自己當初學醫的同學進步快的當了院長副院長,進步一般的也大多是主任和主任醫師,他們現在基本上就不用怎麼操心了,正好印證了老話說的「醫生越老越值錢」。
所以,也在此奉勸各位前同業師弟師妹們,選定了路就不要三心二意,該熬的還得熬。我想來強答一下下。
想轉行的心思在本科畢業時候就有了,當時正值上海突然強制推行規培,有幾個已經找到工作的小夥伴突然被告知醫院現在不能招了offer作廢了,政策天天在變,一會兒闢謠說規培的紅頭文件還沒下來不要驚慌,一會兒說從我們這屆馬上開始正式實施,一會兒說本科規培之後給研究生學歷,一會兒又說教育局不同意所以不能給。當時覺得義憤填膺,希望立即離開體制。然而自己並沒有準備好,去面試過一家合資的CRO做臨床數據處理的,發現自己的不足,職業上升空間有限,拿了offer沒去。參加了規培考試,進了內科而不是全科,當時並不知道其中的區別(估計當時制定政策的也沒有搞清楚,當時傳說內科比全科好,畢竟屬於專科,錄取的人少分數要求高,能呆三甲大醫院,全科只能去下級醫院。後來去二級醫院的全科都因為二級醫院沒有全科編製而無法升主治,後一年二級醫院才開始不收全科的規培生,坑爹嗎醫院自己也搞不清楚狀況好嗎╮(╯▽╰)╭實際上現在全科不用去輪2-4年的專科培訓了吧~所以政策風險真的很大很大,說不準的事兒)。我想了很多,同時也是隨便考考研,結果考上了,政策風險那麼大,如果不參加規培就直接告別醫生職業,沒有想清楚的情況下我選擇去讀研了。
後來讀研的過程中,政策一直在變,說規培後沒有研究生學歷的結果後來又有了,專碩的事情也出來了,心情很差。自己覺得個人的努力和判斷是無法玩的過政策的。想清楚了醫生只是一個養家糊口的職業,頂多職業成就感比其他職業高那麼一點點,況且從醫環境也越變越差,實習的時候也碰到了不講理的醫鬧,知道了帶教老師的工資條還出現過負數生活只能靠獎金(也就是必須拚命幹活啊~),所謂灰色收入大部分都是yy出來的不是主任級別或心腹那基本沒你什麼事兒。。。等等等等(行業里的事情還是少議論了),以及碰到了坑爹的導師(所以說做事情前功課做足是很重要的,隨便考研考到的導師命中好導師的概率太低了,因此轉行之前的功課也要做足才行啊),以上種種堅定了我改行的決心。決心很重要!瞻前顧後猶猶豫豫的話做任何事都會後悔。
除了醫院輪轉、做實驗、查文獻寫論文之外的時間,早些去了解一些醫藥相關的職位,這些職位都是做什麼的,有什麼上升空間,職業發展路徑是怎樣的,我是不是喜歡,我的性格能力背景是不是適合和有競爭力。每天都會或多或少花一些時間在這個上面,確定好大致方向,花時間補短板事半功倍。但由於導師的緣故,無法身體力行的去當intern,如果能親身感受且能獲取經驗也是極好的。同寢室里一位眼科專業的同學和我志同道合,她就抓住機會去到一家合資公司實習了大半年,後來由於這段經歷和經驗進到愛爾康。我導師那裡沒有道理可講,要麼拿畢業證走人要麼現在就走人,這就不談了。總之,高票答案那裡已經說了很多醫藥方面的職位,但還是看個人性格喜好努力方向,有相關實習經驗是加分項。還有那些徹底改行做和醫藥完全無關的事情,我覺得也未嘗不可,讀醫是不會徹底荒廢的,實際上我們讀書時候獲得更多的不是技能,而是糅合進身體的能力,這一點對讀醫的人來講尤甚,我一直認為,連讀醫和當醫生這種折磨人的事兒都做下來了,還有什麼事你不會的!並一直以此自勉。so,共勉共勉。
d=====( ̄▽ ̄*)bd=====( ̄▽ ̄*)bd=====( ̄▽ ̄*)bd=====( ̄▽ ̄*)bd=====( ̄▽ ̄*)b
下面來簡單說一下我有些了解的基礎職位供同學們參考,歡迎業內人士糾正補充
1、MSL,醫學聯絡官,我的理解是沒有銷售指標的銷售,和醫生打交道,了解他們對產品的疑問和看法以及關係維護等等,需要醫學背景。隨著GSK因為在國內帶金銷售被處罰,越來越多的外企裁撤銷售人員,欲以MSL取代之,所以雖然在前幾年MSL招人並不多且要求越來越高,不過貌似感覺現在機會又來了。
2、CRA,臨床試驗監查員,臨床試驗過程中協調試驗進度、監查試驗質量的。這個工作有時候比較案頭需要細緻耐心(核對試驗數據等等),有時候需要會跟人打交道處理協調很多事情(和醫院臨床試驗機構和倫理的老師打交道,和研究者打交道)。類似的會有更加細的職位劃分,比如有CRC,協助研究者操作整個試驗並錄入數據等等,比如有專門負責受試者招募的等等。不過國內企業沒有外企分那麼細。除了醫藥公司可以去之外,還有很多CRO、SMO可以選擇。
3、醫學專員或類似職位,主要是醫學部的事務,包括醫學寫作(撰寫申報資料、臨床試驗方案、說明書等等)、醫學支持(支持銷售、市場部,以及臨床項目中人員的培訓等等)、藥物警戒(臨床試驗中藥物安全性方面的事務)。此類職位的關鍵技能應該就是查閱各類文獻,了解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做ppt O(∩_∩)O哈!醫學寫作真的耗腦細胞(有些直接要博士)!
4、醫藥信息或類似職位,此類職位主要是為公司立項做事,需要查閱很多資料,及時了解國內外在研藥物上市藥物的動態信息。基本都是案頭工作,這個職位行業動態一手掌握,以後可以轉去做BD。不過去年底到今年,政策大調整了,醫藥信息這個活不好做啊。
5、醫藥專利,也是很案頭的工作。需要學習新東西了,是個越老越吃香的職位,這一點和醫生有點類似。我很看好,不過我興趣不在這的話,會覺得有點枯燥。
6、基金申報,這個職位也是案頭工作,主要是寫基金申請資料並提交等等。
7、註冊,其實註冊也是個基礎職位,而且很穩定,基本上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感覺。我個人認為是個可以做的很一般,混日子也行,但如果做得好是可以很牛X的職位。一開始做註冊,肯定都是整理申報資料吧~其實這事情看著很無聊,但可以學很多東西。能做到很牛X,需要情商情商情商,因為要和政府部門人員打交道,可想而知。一般藥學專業轉做註冊的比較多,臨床的少。
8、產品技術支持或者類似職位,比如一些醫療器械或設備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廠家派專業人員指導,如在手術中植入時指導一些關鍵操作步驟等等。
有時間再補充。。。先醬
2017/6/23更新
最近專科培訓的政策都出來了, 雖然試點是早就開始的, 不過罵娘的聲音還是不絕於耳,值此危難之際,我來補充一下各個基礎職位可能的未來發展和錢途。
首先是MSL,做上市後的醫學事務類以及主要是市場類工作,可以進一步升到MA,也就是醫學顧問,各個公司的title會有一些出入吧,主要做上市後臨床研究,跟市場部門內部、以及外部的銷售和臨床部門溝通密切,主導上市後臨床試驗設計等等醫學事務及市場類工作,目前大外企的MA至少也是年薪50w+,小外企比如一些日企以及內資企業可能要少一些,但是30-50w也是有的。
然後是CRA,監查員主要負責臨床試驗質量和項目運營管理方面的事務,最近這一年多來是供小於求的賣方市場,CRA薪酬漲的厲害,有多厲害呢,可以自己搜一搜51job,CRA未來可以做稽查(auditor),可以做項目經理(PM),PM之後如果有能力可以成為臨床總監,不管內資外資,臨床總監目前都能達到年薪80-100w的水準。稽查是個比較特別的活兒,目前國內的臨床研究環境還不成熟,稽查未來可以做稽查經理,再後面可以做質量總監,薪酬可能不如臨床總監,但也不差,主要是從項目外部角度去改善優化試驗流程,有時候是部門甚至是公司流程,來降低試驗運營的風險。
醫學專員,醫學方向的話,就是可以先做到醫學經理,主要從事上市前臨床研究的所有醫學相關的事務,比如試驗設計,安全性事件的解讀和報告(藥物警戒),醫學監查(主要看入排標準還有判斷不良事件是否有臨床意義等等),培訓等等。醫學經理再往上可以做到醫學總監,年薪比臨床總監略低,但基本目前內資外資也都在50-70w的水準上吧。
專利,專利這個厲害了,不過臨床的一般不會去做專利,有非常多葯化啦製劑的專業問題,其實不適合純臨床的,如果是有藥學專業背景的可以考慮,現在也很稀缺啊,年薪100w不是事兒。
另外想說一下的就是,其實目前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主任級別,一般都是100w以上的年薪吧,不過就是他們那代人,年輕時候付出的不一定有我們多。想想看貌似是80年之前生人,工作都是包分配的。我們。。。呵呵
謝邀。
大三醫學生。就讀於三線城市top200+大學醫學院。
首先科普一下關於「住培」和「專培」。
「住培」在考取具有「四證合一」資格的臨床學院的專碩後是與碩士同時進行的,畢業證學位證規培證執醫證同時到手。這是性價比最高的途徑,此時你就可以從醫了。而沒進行「專培」不妨礙你從醫,甚至不妨礙你考主治醫師,只是對高級職稱(主任、副主任醫師)的進階以及獨立行醫(自己開診所)有很大影響。同學們權衡一下,自己選擇。
想想其實也沒那麼可怕。想必在住培文件里大家就有了解過:具有「四證合一」資格的臨床醫學院的專業型碩士是能與住培同時進行的,住培33個月,碩士36個月,畢業後四證合一。也就是說,對於臨床醫學5年制的同學來說,8年就讀後你就可以成為一名住院醫師。(關於碩士的就業,本校如果有附屬三甲醫院,基本上還是會照顧本校研究生的,對博士沒有硬性要求。)
當然對於7年制本碩和8年制本博的同學來說就很吃虧了,平白多出了3年,連讀節省的時間都浪費了。在我把專培了解到這種程度之前,當然也想過其他出路(盡量不太浪費這五年醫學學習的前提下):
1.公務猿。醫學生考公務員基本上就得也就是衛計委旗下部門了,至少有在知乎上問過醫學生考公務員的出路,沒有大神來作答,所以具體是怎樣的我也不清楚。反正公務員有多難考應該多多少少大家都有一點概念。
2.葯代。這個就不多做解釋了。
3.USMLE(美國執醫考試):這個可以去百歌(http://bug-online.org/)上了解一下。上面對於報考條件、報考步驟、考試涵蓋、所需費用都有明確說明我也懶得打這麼多字了。自然需要一定的金錢,也有不小的難度。就算考過了,match到崗位難度也更大。慎重考慮。建議有不錯家庭條件且英語基礎好的同學嘗試。一旦match成功,一切的努力都不會白費。
先說這麼多,改日再補充。
明天考外總,為我點贊加油祝過的都是永不掛科的小天使!(??????) ?可以考慮諮詢公司,除了忙到死的ims還有其他一些。
我們公司來自從不加班的歐洲,一下班老外全跑了,什麼都不能影響他們去gym。
收入一般,和醫院的陽光收入差不多,但是不加班,不殺老鼠,不看病人,上下班不打卡,環境非常自由。很多同事都曾經是醫生,就是怕苦怕累,轉行做諮詢了。
中午聊天一個妹子說,她最害怕老鼠,沒想到為了拿博士學位殺了這麼多,現在都後怕。
做到主任的機率和做到總監差不多,global pay的陽光收入也破百萬了。最年輕的總監是怕累辭職的醫生,不到40歲。偶爾一次加班吃了晚飯,他忽然無限感慨地說,當年在醫院,最怕吃飯前來病人,哎。
謝邀,我還在讀呢。
說說我在新東方遇到的一個老師吧,地標長沙瀏城橋校區,叫做袁野,是一個口語老師,在新東方混的還不錯。
他跟我們說他是湘雅醫學院研究生畢業的。他是有一次在和導師解剖屍體的時候,在一名女性屍體子宮發現一個baby,當時特別震驚,導師和他說也是比較罕見的,就把baby標本給了他。他說那個標本至今放在他們家的書房。好像就是這件事改變了他,他後來回去想了好多,覺得醫生工作大概不符合自己的人生追求,每天要面對生老病死,自己會不開心,然後就沒有從事醫務工作,之後再是各種機緣巧合來了新東方。
他說自己現在在新東方教學很開心。新東方老師的收入也是很可觀的,我還是比較羨慕他的。不過人家口語說的是真的好,我所見過的老師之中口音最純正的。
插一件剛想起的事,他有一個超級超級漂亮比他小十歲的空姐女盆友,不知道現在結婚沒,據說是一次party上認識的,那時候好像是一名空姐,打算往國際線發展。然後我們老師就來輔導她英語啥的,一來二去…看過照片真的好漂亮,據說也在新東方教過一小段時間!人贏吶(≧▽≦)
要是你也有什麼特長也可以像他這樣發展吧。提供一個轉行思路,知乎現在在招醫學領域實習生,可以轉正哦,同事靠譜還能繼續揮發利用自己的醫學知識,有臨床經驗的大加分~
健康領域運營(實習生) - 知乎招聘
因為還差一年考證。。自己又沒事幹。。所以找了一家醫學期刊當編輯。。畢竟屬於醫學類。而且天天審稿。。對於自己以後發表論文也會有一定幫助。
謝邀,我沒想轉行,至少現在沒想,我還在幻想若干年之後醫生越來越少,我就真成寶寶了(?&>ω
===================
1.20
混了那麼久,沒有一個完全成功的項目。&
醫學轉產品,其實工作內容都是一樣的——服務產品化。
以前故事只用說給病人聽(我在給你治病,我所說的,所做的是在幫你)
現在故事說給用戶聽(我們的產品滿足了你的需求)
病人依從性很好(你是專家)
用戶不鳥你就不鳥你了(你是傻B)如果你要轉行,趕緊丟掉那份學究的清高
那帶不來任何好處
這問題我要強答!
我們醫院的院長轉行去做互聯網醫療創業了。謝邀
- 談(gei)談(ni)我(men)的(he)想(dian)法(ji)吧(tang)
- 首先我想說:如果真的是熱愛某個職業,必然不會因為外物變遷,影響自己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當然,這個說法是很理想化的。現代人都很現實,這種說法打動不了人,但我還是想這麼說。
很多同學學醫,是因為醫生的社會地位,成就感,薪水,他們其實選擇的是工作。但是,出於這些原因選擇學醫,不是可恥的,而且是無可非議的。
所以當國內的醫學界出現動蕩的時候,也是這些同學最無助不安的時候。
- 昨天「治趣」的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從5+3+x,看中美兩國醫學教育》的文章,上面寫到我國跟美國的醫學教育的異同。說實話,我也認為,美國的醫學教育只是模式成熟,但是美國自己醫改葯改也是搞的烏煙瘴氣,一塌糊塗。而且因為國內的的患者數量龐大,醫生的臨床能力比國外還強。我們的弱勢就是研發創新。
其實我們羨慕美國,也無非是羨慕他們精英教育模式,較高的社會待遇。這種羨慕也因為國內醫學界最近幾年不管是就業環境,還是福利待遇上日漸式微變得幾乎狂熱起來。說到底,誰不想拼搏幾年,就能得到可預見的各種福利好處。但是現實並不是這麼美好啊。
我有時候搬著椅子坐在門口搓腳丫子的時候,也會想回到:只要改拼敢闖,遍地是黃金的上世紀90年代。
2. 接下來我講講我所理解的醫學。
好多同學在正式進入醫學院後,對醫學這個專業很失望。為啥呢,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文科專業,天天都需要背背背。生理生化,病理,診斷,內外科,無一不是需要背的。
但是醫學它千真萬確就是一個理科專業,背書只是為了運用醫學思維時找到依據。大一到大五學到的東西都是碎片化的,臨床需要的思維就是把碎片化的癥狀表現,體征聚攏起來,從結果推導出源頭,把碎片拼成一副整體。這個過程,這對於邏輯思維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認為醫學只是背課本,而忽略了醫學之路上真正重要的東西,醫學是學不好的,也別想成為獨當一面的主治。
3. 醫學轉行問題
上面說了,如果你擁有較為清晰的醫學邏輯思維,這意味著在很多行業都可以活的很滋潤。
邏輯思維強意味著,你能夠把事情思考的很透徹,大到整個項目的格局,小到邊邊角角。這個時候,也就意味著你有把項目落地實施的能力。我以前也以為這些事情很簡單,當我真的開始接觸項目,發現既能把事情想的滴水不漏,執行起來又面面俱到的人真是鳳毛麟角。所以說,醫學上的臨床思維不僅僅可以用來治病救人,還可以用來作為轉行奮鬥時的貼身武器。
醫學生轉行有很多職業可選。
比如說醫學律師,醫學翻譯,醫藥銷售,廣告,市場策劃,醫學編輯等等。
但是轉行有兩個因素是需要考慮的:
1.轉行的原因。是因為醫生待遇不行,學醫成本過大,想要換一個來錢快的職業。還是對醫學不感興趣,另有心儀的職業。如果是前者,我認為轉行也干不好。考慮轉行,就意味著已經把學醫當成一種工作,對當前工作投入不了熱情的人,換另外一個工作,可能境況會好一些,但是依舊難以活得出彩。
2.轉行的成本。轉行會面臨該行業本專科畢業生的競爭壓力,這種成本能不能支付的起,也是需要考慮的。
來談談我自己吧。我接觸」治趣「純粹是因緣巧合。我的導師知道我志不在此,天天看我在武大里瞎溜達也不是辦法,推薦我加入武大醫學部的」治趣「項目,項目的負責人是計算學部的曾承教授(治趣是跨學科的)。我老大說:當醫生待在一家醫院裡,一輩子能救多少人,不如做好一個項目幫助更多醫學生成為更優秀的醫生。這也是」治趣「的目的。
」治趣「心內科的病例大多都是我錄的,很多時候我還會去醫學院校做病例宣講。
既然是轉行,那我就講講我對於宣講的經驗。事實上,宣講一點也不容易,需要準備兩件事。一件是PPT,另一件是演講內容。宣講的PPT是很重要的,它是你傳達給聽眾的核心,內容的邏輯,內容的痛點關乎到這場宣講的目的能否達到。而自身的演講水平,與現場聽眾的交互,控場能力則決定宣講能不能成功。最重要的還是細節,需要把宣講時的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找出應對措施。
小結:
最後我想說,真正足夠努力,且能夠把醫學學好的人,是不懼轉行的。因為思維模式上優越性,就算專業技能不熟練,他們也能很快上手,做出成績。
我所期望的是:每一個努力向上的人,都應該獲得體面的生活。同學,你加油!
廣告時間
推薦一個有利於醫學生鍛煉臨床思維的學習軟體。名字叫:治趣(微信公眾號:治趣)。
治趣是我們武漢大學醫學部的國家虛擬實驗室項目。
治趣把三甲醫院的真實診療環境模擬出來,醫學生通過對虛擬病人進行診治,這個過程可以鍛煉臨床思維。
建議先在PC端試過後,再去下載軟體。(官網地址:首頁-治趣)
歡迎大家嘗試這個病例:http://www.curefun.com/curefun_front/template/caseComment.html?caseId=132
這個病例是急性胰腺炎,病例包括了急性胰腺炎的所有發展演變。
難度很大,一次就把病人治出院,基本有保送協和的水平了
謝邀。
題目明明寫前醫生,為啥邀請我?是對我的「祝福」還是讓我緬懷一下曾經並不穩定的到處投簡歷的日子?
好吧,既然決定回答,我還是好好就醫學生畢業時候應如何選擇這一個小的切入點談一談我的感受吧。雖然我還身處行業中,但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沒看過豬跑么?」罪過罪過,把曾經的隊友形容成。。那完全是因為俗語的限制,沒有任何冒犯的意思。
醫學生一般來說學制非常混亂,各地各院校差別很大,有五年制,七年制本碩連讀,八年制本碩博連讀。一般七年制畢業後讀博需要三年,五年制畢業後讀碩士一般三年,再讀博士需要2-3年。也就是同樣博士,八年制8年,七年制10年,五年制10-11年。這也決定了大家的選擇一定要考慮到學制的影響。
引出我第一個要談的內容:如果你在醫學生階段已經決定「出口」,那選擇什麼時間。一句話來說,根據自身情況(想扇我是吧?說了句廢話)。如果你對醫已經厭惡至極,別等,多一年都是耽誤自己,當然如果你說還差3個月就拿八年制博士學歷證書了,你非得以本科學歷凈身出戶,我只能豎大拇指:有魄力!如果你處於猶豫觀望怎麼辦?從我的經驗看,八年制學生一般選擇拿了學位,因為放眼國內其他專業,這麼快拿博士學位的都很少,所以你以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同齡人中並不吃虧。而以後半工半讀拿的學位大家更覺得覺得覺得是混出來的。而如果你是七年制,又處於觀望態度,七年的碩士和其他專業本科四年的同學畢業時間大致相同,不算太虧,碩士畢業要求一般不高,一篇國內核心,加上基本輪轉,所以適合觀望態度的同學。而如果你是五年制,整體來說五年畢業是你出口的最佳時間,是讀其他專業的研,還是直接選擇其他行業要看自身條件和機會。無論五年制還是七年制,等你非要觀望著讀完博士,你的選擇餘地會很小了。當然,咱們所有說的大前提一定是轉行。
第二,實際放在第一最合適,現在的順序只是為了行文流暢,這個第二才是最重要的。轉行前一定一定一定要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還能幹什麼。一個脾氣犟的很,只能當「爺」的人,如果放下醫生這個「甲方」行業不做,去醫藥公司做銷售,當「乙方」,你早晚要干不下去。一個連電腦都用不好的人,隨大流去搞IT,你怎麼和那些經過相關專業培訓的人火拚?一個沒有任何經商經驗,家裡也沒相關背景的人,想著自由職業就自己開了網店,也沒有長遠規劃,但求輕鬆。那是自我職業規劃的放棄。想明白你為什麼走,醫生的行業確實苦,但是你是否已經不能忍了?另外醫生社會地位在中國雖然不高,但掌握的社會資源卻並不低,這是一些行業不能比的。總之一點,沒後悔葯吃。
第三,「出口」之後的去向。我只談我見到的多數,應該超過90%,特例只是特例,作為成功學講課可以,作為你模仿的對象不成(有五年強制出口去讀了劍橋經濟學,現在留校當老師,有五年直接支援西部,現在做到省衛生廳長的,這些聽聽就行,你要是這塊料一定沒時間上知乎)。最多的是去醫藥相關行業,五年走的多是做銷售相關的,七年八年甚至十多年走的有些做技術支持技術推廣,有些做了市場或者藥物研發,藥物臨床試驗。這些起薪是你繼續做醫生的3-5倍(不算在其他醫院做規培的,因為國家真的沒把這些住院醫當人看)。但是你面臨公司內部強烈競爭,流動性也很大。當然你水平越高,學歷越高啟示工作起點也相對高,但仍躲不過中年前的轉型,因為你不爬到一定程度可能就要另謀生路,不可能存在50歲了還在做技術推廣的一線工程師,對吧?
還有相當一部分進了醫院的行政,目前大醫院行政分科室,有些科室忙的要命,有些可能閑的蛋疼。但臨床,尤其七年制八年制去了行政,只要你會做人,還勤奮,到是提的都挺快的。我的同學在我考完二階段時就已經是各個行政科室的正副手了。當然這個也看機會,一朝天子一朝臣。
還有一部分去考公務員了,走仕途了,有些半公務員性質的崗位不用考試,當然也不是公務員的編製。那個可不一定都像想像中輕鬆,爬出來的吃香喝辣,否則要不低頭混日,要不四處受碾壓不得舒服。有沒公務員出來訴訴苦的?
還有做保險或者改行去學法律的,這兩行都和醫學密切相關,到是可以在其中發揮你的專業優勢,醫學專業還在臨床真正待過的如果後來改行法律去打醫療官司,那和純法律沒有醫療背景的人有著深度上的本質不同。但出來要趁早,畢竟你要學不少新東西。
還有少量的去了相關出版社,每年人衛出版社招人,那是擠破頭啊。當年我體檢都結束了,我碩士老闆一句:「去那裡幹嗎?乖乖回來好好做臨床!」把我徹底的拽了回來。
剩下的可能就和個體有關了,就如我說的去劍橋的,那不是一般人可以去的。還有當主持人的,做音樂的。並不足以作為經驗。
上海交大醫學院護理本科,在醫學生里弱爆了。上海某三甲醫院工作了8年,現在到美資500強醫療產品部門做技術支持,主要工作是培訓講課。
收入固定,無思想負擔。後悔沒早出來
居然被邀請了,有點小激動。其實,我轉行沒什麼糾結的,主要是因為在醫院實習了一年,感覺和我原先所想的中醫懸壺濟世相差太多,而且醫患關係很差,我雖然沒有正面遇到過,但是越來越多這樣那樣的醫鬧也是讓我心寒。哎,不提了。下面回答題主的問題:
1. 有自知之明
我在轉行的時候知道我可以有哪些其他的選擇,我一直喜歡寫東西,雖然沒什麼人看,但是我會堅持寫,本碩七年一直沒有斷過,在學校是院刊主編,校報編輯,畢業之前去面試過醫藥雜誌編輯,廣告文案,都挺順利的,所以我敢義無反顧轉行的前提是我確定我能找到工作。
2. 要承受壓力
我當時轉行的時候是沒有人支持我的,包括父母,老師,親戚,同學,到現在還有人時不時來提醒我不當醫生很可惜。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廣告公司的實習文案,那時候很天真,以為工作內容喜歡,同事相處開心就好,沒考慮太多其他的問題,結果在轉正的時候被老闆略坑了一下,我被解僱了。這是我壓力最大的時候,甚至比剛轉行那會壓力還要大,因為很突然,我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我都不敢跟我爸媽說,就拿著最後清算的2000多的工資,開始重新投簡歷找工作。不過,我很幸運的是,前公司的HR其實很喜歡我,雖然我被解僱了,但是她依然對我很上心,甚至幫我投簡歷找下家,最後我的第二份工作就是她幫我介紹的。我又進入了一個我完全不了解的行當——公關。我找到工作拿到offer之後才敢跟爸媽說明情況,失業的一個月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做菜,後面我就每天自己帶便當啦,現在也是,哈哈。
3. 心態要擺正
在公關這種入門要求低的行當碩士還算是比較稀少的,但是我自己心裡清楚,我的碩士學位在這個行業沒什麼卵用,我現在是在靠筆頭吃飯,很多東西我是要一邊做一邊學,萬萬不能眼高手低。我在新公司第一天就加班到晚上12點半,是做一個改PPT的工作,因為是臨時被拉去幫忙,沒有人跟我說過要求也沒有樣板可以參考,所以我一直在被經理罵,不停地改來改去,不過通過這次我也學到了很多,比如接工作之前要弄清楚訴求,brief清楚了再動手做,另外PPT報告什麼真的很多講究,這也要慢慢學,後來做過一次全年的簡報後,office裡面一些常用的功能我都摸索清楚了,之後同事有什麼word格式什麼不會弄的還會來問我。學習技巧最好的捷徑是跟著領導學,還是很幸運我碰到了工作能力很強的領導,分配工作乾淨利落,和客戶溝通不卑不亢,雖然我還沒有到這個級別,但是他的行事作風對我的工作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因為新公司有一部分業務是醫藥公司的,所以我醫學的背景才慢慢有了一點用處。
4. 真誠待人
我2015年8月剛從第二家公司跳槽,在那裡待了將近3年,因為人事比較簡單,沒什麼太勾心鬥角的事情,我和幾個玩得來的同事成了朋友,我是真心欣賞她們的為人處世和生活態度,即使後來她們離職,我跳槽,大家依然是朋友,會聚聚聊聊。現在這家公司是互聯網廣告公司,和醫藥行業很多合作,需要有醫學背景,了解互聯網行業,能寫東西的人,剛好我前期的經歷把這些都湊齊了。然後,還是第一位HR把我推薦到這的,可以這麼說,我三份工作都是她幫我找的。我也覺得很神奇,我很慶幸身邊的人都對我這麼好。經歷了前面幾年的打磨,我也不是剛畢業的小姑娘了,在跳槽之前我還是仔細想過,我能不能勝任,跳槽之後我能得到什麼,因為之前的公司很安逸,很輕鬆,而新工作可能要比那個時候壓力大很多,不過我倒不怕辛苦,但是在薪資發展方面我會在意。現在和新同事相處愉快,還是先從文案開始,領導有意培訓我讓我參與策劃方案,我也覺得挺開心的。還有很意外的是我以前學醫的朋友都成了我潛在的人脈,不是我刻意地去發展,而是大家都很照顧我,幫我找合作的機會,真的,我現在相信沒有什麼彎路,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相信自己的選擇,也許在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對不對,但是你可以努力讓它成為對的。
不知道護理專業算不算醫學生,不過好歹大學學的知識都差不多只是側重點不同,勉強…也能…算?
這個問題我宿舍特別能回答,大學學醫四年(我國有些學校本科護理學有些是五年,大多是四年),宿舍四個人全部轉行。
首先說轉行原因,國內的護士太不被尊重,且沒職業發展方向太局限。基本上在醫院工作的一兩年無論做任何事情,在大多數病人和家屬的眼裡是應該的,所以從來都沒有聽到過謝謝,更多的時候是各種抱怨和謾罵。而升職這件事情在醫院這個半國企性質的地方,確實太多的灰色因素。再者,夜班工作非常傷身,我工作一年就導致嚴重的內分泌失調(當然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在跟家人溝通過後毅然轉行了。
宿舍第一個轉行的妹子找了一份網路編輯的工作。在四五年前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非常多相關工作,而這份工作幾乎不需要專業對口,所以妹子一畢業就順利轉行。
第二個妹子醫院工作一年自考會計證,現在已經順利轉行為會計。從最初的助理一路到現在奮鬥在註冊會計師的道路上。
第三個妹子就是我,我是在一個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裸辭的。對於未來要做什麼完全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在找工作的時候我思考了三個問題,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應該怎麼做?對於一個大學四年學醫且只有醫院工作經驗的人來說,我唯一的優勢是英語過了六級。於是我在自己感興趣的服裝行業和人事服務領悟的外企廣撒網,一個月參加了十多次面試。由於沒有經驗,我都是關注助理類或者儲備幹部類職位(無論年紀多大,除非你的能力特彆強,否則不要眼高手低看不上工資低的工作,只要有心學習你一定會盛開的)
最後一個妹子因為身體原因休息了一段時間,也無法在醫院工作。現在是一個醫藥公司的編輯。
說到體驗就是一個字:爽~
人生很長,我們可以嘗試很多事情;人生也很短,有可能還沒來得及追逐夢想已到生命的彼岸。別想了,上了這個船你還想下去?
謝邀~~
不過並沒有轉行,說說我知道的別人情況吧(? ??_??)?
手機沒圖,全是字,抱歉啦,我盡量簡單點寫
先說結論,轉行人不少,1.待遇福利工作壓力以及令人寒心的人身安全問題。2國內領域發展水平政策市場落後。3.轉行後可以有更高收入更輕鬆環境更好的人際關係。
第一點我就不說了吧,題主說的和大家廣為吐槽的都是原因。
第二點,本行工作不好做。
其實說實話,雖然我國目前醫生缺口嚴重,但醫學類專業很多並不好找工作,甚至包括一些臨床方向的,一個是待遇和付出不符工作壓力大等等大家天天吐槽的原因,另一個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並不完善,比如預防醫學,可以說,目前我國預防醫學較之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發展的差距遠大於臨床醫學二者單位差距,但以我所在一個全國算的上挺不錯的醫學院預防專業畢業生來說,好吧照樣不好找工作。
呃這是為啥呢?因為預防事業發展不好啊,就像某大師所說「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科學的時代!」 好吧國內最好的生科院校都找不到工作呢還說啥,國家政策,國內研究水平,國內市場等等都跟不上(其實當時我就是想學生科的,高中生物課不聽課別人看小說,我拿本現代生物學自己翻著玩,真心特別喜歡生科,想去中科大的生科的,好吧最後還是因為沒法找工作選了個」生科相關」專業(⊙o⊙)…)
掛一張現代生物學的圖,說實話這本書真心不錯,適合廣大生科興趣人員沒事翻著玩玩
所以,這個吧,據我所知,好多我們院的畢業生都去做醫藥代表了,就是給葯企賣葯的,傳說中色誘院長啊送個紅包啊賣點假藥這些的。 我一個醫信的同學告訴我他們畢業基本上都去做醫藥代表了,做本行的幾乎沒有,當我把這個消息轉述給另一個大一剛入學的醫信小學妹時候,那表情,唉。
再說轉行後吧,當然不能說一定都好,畢竟相當於大學5年學的基本沒用,但的確,好多轉行的混的和同期醫院工作的同學一比,好的太多太多太多,我一學姐,本科護理的,按理來說畢業應該做個小護士天天在醫院拿個針頭屁顛屁顛配個葯打個針啦,可人家不想打針,跑去做醫藥代表了(怎麼又是醫藥代表~_~)結果人家第一年她回來叫上我們一堆人請吃好吃的,第二年人家開始琢磨要不要買個小車開開了,,,艾瑪我不想說啥了,要是小護士入職兩年的話,,,
這還用我說啥么?
當然,不是說轉行就一定能做得好,銷售代表也不是誰都能幹的了的,而且本來就不是這個專業的誰也不保證一定能混的下去,還能比之前混的好,這也完全是個未知數。
這裡只能說,很多轉行的人通過努力和付出,可以獲得比入職醫院更好的待遇與更輕鬆的生活。
我覺得,以以上幾點,加上我們政策上的飄忽不定沒人關心,以及當今專培這個導火索,足夠目前人們轉行的理由了,就像大家所說,會高中復讀一年畢業再戰,也比你萌這幫醫學狗早拿到正式工資,所以吧,轉行,還是有很多人付諸行動的,儘管我國醫生依舊缺口巨大。╮(╯▽╰)╭
沒想到第一次被邀請居然是這個問題
心酸ing
身為大二醫學狗,學校里的最後一期七年制,雖然我不像那些以醫學事業作為終身理想的人一樣對學醫那麼熱愛,但是學醫第二年,剛剛上路,如果真要離開,真心捨不得。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我想我應該不會轉行吧,雖然也會關注一些關於此類的問題。
標本我還沒看夠吶(????ω????)
所以,題主很抱歉,本人暫時幫不了你
無論轉或不轉,所有的醫學生,祝好運。
推薦閱讀:
※如何對一個慢性病患者說 您需要提前考慮疾病終末期的搶救方式和後世安排等等這些比較敏感的問題?
※醫生接診醫學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鄙夷學醫?
※如何給醫生寫感謝信?
※醫學界有什麼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