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現在的小朋友很多都挑食,這是先天遺傳的還是後天形成的??


是啊小朋友都挑食,大人們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做的飯和菜也是自己愛吃的或者自己想吃的,那還挑什麼食


小朋友口味和身邊的大人一樣 = 不挑食


剛開始用知乎,好多贊啊,隨便吐槽而已,我愛你們!


額……為什麼我會被邀請過來回答這個問題?
據自身經驗不科學推測,影響因素太多了。
我本人天生不吃香菜,茼蒿,說我不愛吃有怪味的蔬菜吧,但是我對茴香餃子愛得深沉。
小時候不吃蘑菇,長大了對各種蘑菇瘋狂喜歡。
成長的過程中突然有一天不吃河魚了,比如鯉魚鯽魚草魚鰱魚,但是依然吃黑魚梭邊江團以及各種海魚。
吃河蟹湖蟹不吃海蟹。
水果里菠蘿,荔枝,桂圓,能不吃就不吃。
海苔,紫菜,海白菜,裙帶菜等海洋植物一口不吃,自己卻是個海鮮狂。
長大自己做飯之後總喜歡炒蒜薹,很奇怪為什麼很喜歡吃的東西自己以前卻不經常吃,後來發現,原因是我媽不吃,所以她不買。

一切的挑食,在寄宿學校面前並沒有什麼用。從初中到大學住校十年,食堂教會我,吃飯是為了生存。


先天和後天都有可能吧!
我母上愛吃肉,我奶奶爺爺爸爸大伯姑媽哥哥都愛吃素
我喜好和口味和母上差不多
一家子一起吃飯,他們經常用奇怪的目光盯著我,都姓陳怎麼就這丫頭愛吃肉呢?遺傳你媽吧?
在記憶里,桌上基本都是素菜,我爸爸做的…
(╯" - ")╯┻━┻ 我不吃帶生的菜啊粑粑!
粑粑:不吃滾?皿?#

我就端著小碗去鄰居乾爸乾媽家騙紅燒肉了,紅燒肉的香味在向我招手
「來啊~快活啊~來啊~快活啊~」
小時候的夢想是嫁給鄰居家的哥哥
(這樣我就可以天天吃肉辣!)
哦,可是鄰居哥哥的兒子都能喊我小姨媽了(手動冷漠)

乖~你吃菜~姐姐吃肉~

口味偏好是一類原因,然後就是自己願不願意接受這個菜了
多半是慣的!沒錯!
很多不愛吃或者覺得自己不能吃的東西其實都能吃,就看願不願意去吃而已。

從小就不吃芒果,不過敏,就是不愛吃而已,想去嘗嘗,可是皮一剝開,沖著味道我就跑開了。
後來有次去朋友家玩,她賢惠的媽媽把芒果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朋友塞了一片給我,我吃完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就和吃普通的水果一樣…
但是我自己再去剝芒果,聞到它濃郁的味道時候,我還是把它遞給我媽…

麻麻我給你剝了一個芒果 (????) ?

其實我爸他也不吃芒果 榴槤 菠蘿蜜
(我遺傳的挑食情況還是很全面的!)

關於蔥姜蒜香菜這類…比如不愛蔥蒜香菜的味道,被姜假裝的肉騙到吃進去…
其實都是可以吃的,吃多吃少的問題。
就像我媽說的…吃一點又不會死
可能是因為自己有陰影對這類的食物比較抵觸,其實還是可以吃的
當然我真的只能吃一點或者不吃…
(挑蔥技能max)

小朋友想法很簡單,不愛吃就不吃,不好吃就不吃,難吃就不吃
對於好吃的好看的就會多吃一點兒。

小朋友都這樣!比如我←

打一頓也見不得會好啊(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長大了就好!大了就好!就好!好!

可是我永遠十五歲怎麼會長大呢?!


謝…邀……
在之前一個問題下的回答
個人認為不是小孩特別挑食,其實大人也很挑食,但是「大人挑食了沒有被注意到」或者「注意到了也很少有人作出評價」。
首先,年幼(特別是需要喂飯)的孩子做出選擇總是依賴成年人實施,而成年人選擇以後由自己實施很少有人注意,一般而言,年幼的孩子總是聚集更多的關注目光,被給予更多關懷,所以他的言行更容易被「挑剔」。還有就是成年人挑食被發現,基於社交文化也不會被過多的評判,而孩子卻可以輕易地被年長一些的人評判。當然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其實是因為大人們有很多其他的缺點被人評價所以就忽略了挑食這一小缺點。比如長大一點會被評價愛睡懶覺,再長大一點會被說一直玩電腦。小孩子嘛,只能說他挑食了哈哈,說的多了,就誤以為他們比較挑食了。其實我也很挑食,但我不需要喂飯且愛睡懶覺更容易被批評。
以上。


這問題以前在果殼見過,當時的結論是:

不是小孩挑食,
只是你做飯難吃。


很多時候孩子表現為挑食,其實只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學會吃和欣賞不同的口味。

說吃菜會卡在喉嚨里,在咀嚼能力不夠、特別是恆牙發育不夠的時候,就是這樣的。

同樣,由於咀嚼能力不夠,孩子對不同食材的不同質感、不同味道的分辨能力也不夠。

六到十歲是第一個口味形成期,這個時候吃慣的東西,將形成一輩子的標準味。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幫孩子建立儘可能豐富健康的食材愛好呢?

第一,家長對挑食要有正確的認識。除非對一大類食材(如綠葉菜、根塊菜等等)中的任何一種都一口不吃,才叫偏食,除非有多種大類食材都不吃,才叫挑食。有一種、吃一口(就孩子那個小不點胃),都不算挑食!千萬不要讓孩子留下我不吃某一種菜就是挑食的印象。你非得要他吃他不能咀嚼不能體會的一種東西,還說非如此就是挑食,那他只能選挑食,因為對孩子的體力和意志來說,那可能是很難逾越的高山。

二、實行「好吃多吃,不好吃一口」的辦法,讓孩子多嘗試,有原則地寬容,有限度地強制。一種食材、一種作法上桌,從聞一聞舔一舔開始,幫孩子建立偏好清單,哪種菜是我更喜歡的,哪種是我一般喜歡的,哪種真不適應——告訴孩子不適應沒關係,只要吃一小口嚼一嚼,它所富含而你又必須的營養、能量、超能力之類的你就已經吸收足夠了,嚼成渣吐出來也夠你用一個星期的,下周再吃的時候,也許你的牙齒和咀嚼肌就已經足夠強大到讓你體會到它的美味了,下周不行也不用急,你媽媽我也是到了高中才不討厭青菜到了大學才愛上蔬菜的。。。讓孩子知道,吃是對的,不愛吃是階段性的。

第三,咀嚼能力不夠、味覺體驗不夠怎麼辦?在刀功火候調味上照顧著孩子點,別我愛吃剛斷生的他就也得吃剛斷生的。

口味是人權,孩子會慢慢長大,給他機會去見識更豐富多彩的美味,不要隨便定義他挑食,也不要隨便助長他挑食。


我以前一直以為我挑食 我周圍的大人也都說我挑食 而且吃的特別少
後來出來上學了之後發現自己做的和同學做的飯超好吃啊 就算不會做飯 水煮加點醬油加點辣椒也很好吃啊 每頓都能吃一大碗 有時還要添飯
我以為是長大了挑食的毛病自然就好了
直到後來我回了一次家
在家待了兩天之後無比想念在學校吃飯的日子…
我覺得我出門在外不怎麼想家也有這個原因吧…不知道我爸這些年日子都怎麼過的…


想起來一個段子:娃娃甲:大人為什麼不挑食?娃娃乙:他們盡撿自己喜歡吃的買!
發出去,發現上面已有人講過了。
正經講點往事。
生於六十年代初,上有一哥一姐。
在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六十年代初,能勉強吃上三頓飯,艱難地活下來,已屬不易,樹葉子都擼不到的情況下,是挑無可挑的了,那個特殊時期,目標只有一個:活下去。
當然,這都是後來老人講的。
到了七八歲的時候,生活逐漸改善,起碼可以填飽肚子了。哥哥開始挑食了,不願意吃玉米面做的任何食物。在以玉米地瓜為主食的當地,這簡直不可思議。因為大多數人不願吃地瓜,更不願吃地瓜干。
我哥還有一個更令人難以接受的習慣:不吃水餃!要知道在當時,水餃是大大的奢侈品,一年吃不上幾次。所以逢年過節,我們家盛滿水餃的小木盤上,會很奇怪地出現幾片餑餑,那就是給哥哥準備的。
可是農村的家庭里,除了春節元宵會有存放的餑餑,平時一般是很難見到的。那哥哥吃什麼呢?
媽媽有辦法!
將包餃子剩下的面,搓成棍子狀,用玉米葉子裹起來,放到煮完餃子的爐灶的餘熱的灰里埋起來。等餃子盛完,大家開始吃的時候,這種被稱為"juju"的食物,散發著誘人的香味被從灰堆里掏出來,儘管我等垂涎三尺,但這是哥哥的專享,我跟姐姐僅限於看看!
我則打小兒就潑實(不挑食的意思),從來不知道什麼叫不好吃不愛吃,母親做了什麼飯,劃拉劃拉塞飽肚子算完。
所以,挑食與否,不可簡單粗暴地下結論,因時因地因成長環境因生活經歷而各不相同。
何止是孩子,大人何嘗又不挑食?有的人不吃牛羊肉,有的人不吃香菜。有的地方不吃蔥姜,山東人則大快朵頤須臾難捨。
如此而已。


孩子挑食不吃東西,大多是家長最飯太難吃了。


看到那麼多抨擊大人們只買自己愛吃的 我覺得這太扯淡 雖然有小部分情況會是這樣 但我肯定的說 絕大部分情況都不屬實

挑食 很大部分並不是說不愛吃 而是指偏好於吃高甜味 高脂肪的東西
這是本能決定的 大腦會決定含糖量與高脂肪的東西遠遠比蔬菜可口
這也跟孩子接受教育的程度有關 你覺得大人常常給孩子灌輸多吃飯長高 多吃菜變漂亮這這話 完全沒用么?
看來每當過家長的孩子想要翻身做主還需要時間啊


我見過不少挑食的小朋友,不愛吃正餐,就愛吃零食,糖果啊、薯片啊、可樂漢堡之類的。然後我去看他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給準備的飯,的確和零食比起來,這些飯菜實在太不可口了。
以我家鄰居為例,2歲的小孩,她奶奶天天給她喝稀稀的麵食或者泡飯,裡面打上雞蛋、加點菜葉,這樣淡而無味的食物很人難想像讓一個2歲小孩喜愛。後來又有一個小朋友來我家玩,對我媽媽做的肉丸子迷戀不已,連肉丸子盤子里的湯水也吸吮乾淨。我漸漸就明白,他們其實是對這種鮮度佳、好咀嚼的食物有天生的熱愛……
而現在一些家長做菜太老派,就我隔壁鄰居,山東農村大媽做的食物重複率高、太樸素,沒有味覺刺激度,小孩兒們的確是不喜歡的。


後天的, 因為家裡做的太難吃


據我所知,挑食只是因為那樣食物家長做的真的很難吃。。


小時候很喜歡吃帶魚,初中以後就很少吃了,以前一直不知道為什麼。
高中的時候有天在看報紙,突然看到初中母校的名字,心中有點小激動馬上仔細一看

「XX中學食堂承包商涉嫌行賄,劣質食材以次充好…近日已被我市公安局抓獲…」


我認為應該大部分都是先天吧。我以前不吃紅蘿蔔菠菜,現在也不吃,不管什麼樣的製作方式我都不吃,因為無論如何製作那個原生的味道我都忍受不了,就像有人天生不愛吃香菜,討厭香菜的味道,但是我從來沒聞到過香菜到底是什麼味。我家鄉有一種類似香菜的東西,叫荊芥,可以涼拌,也可以加入麵條的鹵子里,加入了幾根這個菜,整個鍋里都是這個味,我爸媽吃的津津有味,我聞到簡直想吐,小時候反抗沒有成效,都是被強迫吃掉,後來長大了特別憤怒的吵鬧了幾次,終於為自己爭取到了權益。
我以前不喜歡吃茄子,後來出來上學,吃了魚香茄子,紅燒茄子,地三鮮,茄子煲,覺得茄子簡直不能更好吃了,我才知道我不是不喜歡吃茄子,我只是不喜歡吃我媽做的那種茄子,現在我自己工作了自己做飯吃,覺得我做的飯真是美味啊,每次都能吃兩大碗。
很多上一代的父母或者更上一代的爺爺奶奶都是從窮苦生活過來了,在他們眼裡什麼改善伙食,什麼挑食都是作,能有吃的能吃飽就是好日子了。比如我奶奶,包餃子永遠90%的蘿蔔加10%的肉(注意:這是她眼中的肉餡餃子),晚上永遠是湯麵條,麵條里加點菠菜或者莧菜,放點鹽,就醬。我想問問現在誰吃麵條裡面只有麵條,青菜和鹽的?我比較受寵我奶奶有時候會單獨給我做點,而單獨做的也只是加了個雞蛋,放了點速食麵調料而已。我小的時候不懂事,曾經宣揚我奶奶做的是豬食,很多人笑話我說,豬食怎麼還把你養的這麼胖?這個梗被眾人笑話了很多年直到奶奶去世,哎,如果奶奶能回來我寧願還吃豬食。但是話說回來,所謂飢不擇食,沒飯吃當然不會挑食,以前不還是有吃觀音土,吃樹皮吃草根的時候嗎?你讓現在的人吃觀音土吃樹皮吃草根,誰會吃?難道要說,你爺爺奶奶就是吃樹皮草根過來的,給你吃你還不吃,真是作? 恐怕不會有。
我是很討厭這種「想想以前舊社會勞動人民的日子,你怎麼能挑食呢」,好像我不挑食舊社會勞動人民的日子就會好過一樣。中國美食那麼多,就是讓人選擇的,人生已經很艱難了,為什麼還要被迫吃自己不喜歡的食物。


我就不明白了,人類費了那麼大勁成了食物鏈最頂端的了,還不能做到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嗎?


很大程度上在於矯情的爹媽。所謂熊孩子必有對熊父母。


其實我有一個比較偏頗的觀點「挑食的都是生活條件太好了,不愁吃穿。如果溫飽都成問題,挑食也不會存在了。」不過估計會引來噴。


可能是媽媽的廚藝太差了!


小朋友味覺乾淨 受不了很多帶異味的東西 我小時候 不吃蝦米 香菜 青椒 絲瓜!覺得臭的不得了!長大了就能吃進去了!曾看過一篇報道就是這麼說的 大人吃的東西越多越雜,能接受的味道也就越多!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就是挑食了?有沒有科學理論之類的解釋?
孩子挑食是因為缺鈣嗎?
女儿挑食,每次让她吃青菜、蘑菇等蔬菜,她就会说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这是因为她不想吃呢,还是确实咽不下去?有什么改正挑食的好办法?
不能吃蔥蒜是什麼原因?

TAG:挑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