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土木工程類的博士(任意方向)是怎樣的體驗?

已就職的或在讀的前輩皆可分享一下自己的現狀,謝謝各位前輩~


地下工程博士,第四年(學制5年)。聽前輩們講,第四年一般會比較鬱悶,科研進入瓶頸期,論文壓力比較大,目前就處在這樣的階段。國內的博士普遍比較窮,敝校每個月發1060,再加上其他補助,算下來每天在辦公室坐十多個小時拿60塊錢,一小時不足6塊。國獎的金額很高啊,但我這樣的科研渣基本與之絕緣,所以到了高年級兜里還是挺緊的,靠以前的存糧過活。

從大四算起,進入課題組已經整整四年,梳理一下這幾年都做了些什麼:

第0年:大四,本科畢設,做一個橫向課題。

第1年:研一(尚未通過博士生資格考試,只能算是phD student),學習課程,第一學期課比較多,第二學期課相對較少,在導師的指導下越來越多地閱讀專業文獻。這期間,本科畢設對應的橫向課題結題,參與了結題的工作。暑假開始參與另一個比較緊急的橫向課題(某海底隧道),耗時長、費精力、收穫極大

第2年:通過博士生資格考試(變成了phD candidate),考慮選什麼題目。因為導師的研究方向很多,前後試了好幾個題目,直到第二年末才最終確定下來(我前後摸了5個題目:地熱—地下結構抗震—海上結構—非飽和土—粗粒土蠕變)。在摸索的過程中費了一些時間,每個方面都略知一二,我想這對我是有好處的;如果五年都專攻一個方向,我會覺得很枯燥乏味,我喜歡接觸不同的東西。第二年暑假按學校慣例參加博士生實踐,為期6周,到基層去,在大西南待了一個多月。

第3年:既然已經定了題目,就得著手準備開題並開展工作了。但不巧的是,在博士第三年的秋季學期,突然有了一個時間很緊的橫向課題,其他同學對此不熟悉,我順理成章地被選過去做,耗費了兩三個月時間,到元旦才基本搞完。之後又突擊了20天,趕在元旦前開題。 第三年的春季學期緊趕慢趕地搞科研。課題相關的項目是個973項目,要在今年7月進行中期檢查,所以第三年的春季學期過得也挺累,老師同學都很著急,後來順利度過了中期檢查。第三年的關鍵詞就是:趕deadline

第4年:中期之後喘息了一個暑假,目前開始了第四年的學習。希望儘快出SCI,減小畢業壓力吧。本來一直想申請出國,但感覺沒搞出SCI來不好意思和導師開口。

以上是這幾年的經歷。之後有空再更新,寫幾個讀博過程中的故事。

============================

科研上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吧。

1.因為本科的時候自己做過一些小項目,所以畢設之初導師指定課題後,很快找到了哪裡可以作為本科畢設的創新點。當時的任務是研究非洲某國的公路沿線的高邊坡穩定性,當地降雨充沛,要考慮降雨的影響。這類問題有很多現成的理論和計算方法、課題組亦有前期積累,拼在一起就能解決整個問題。我編程比較快,自己寫程序做了一維降雨入滲的計算(差分法),之後用商業軟體做二維計算以及邊坡穩定性分析,找規律。這畢竟是自己第一次正兒八經地搞研究,所以投入了很大的熱情。讀研之後發現發表的論文被其他人引用了,偶爾有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做類似課題的)給我發郵件討論論文里的內容覺得挺開心。這就是滿足感~~

2.慶幸這幾年一直保持了對未知世界的熱情。我喜歡玩軟體、探索新功能,恰好課題組有某知名商業軟體的正版狗,所以別人不用的時候我就拿過來玩,做完了教程里的算例、看完了所有的幫助文檔、之後自己找師兄師姐做過的東西做著玩……慢慢就摸熟了。

3.參與大項目的過程很長見識。某超級工程海底隧道項目,我們課題組做隧道結構方案諮詢。之前在另一個答案中提到過——在隧道工地開會參觀的時候,好幾位老先生都對我說:年輕人你真是幸運啊,我們等了一輩子到退休,都沒遇上這麼大的項目;你一入行就能來見識,我們羨慕你啊。

4.有時候見到名人就忍不住想上去搭個訕……因此這幾年趁著各種開會的機會,找各位如雷貫耳的前輩簽名或搭訕。(這個愛好時常被師弟師妹詬病)2014年參加黃文熙講座,茶歇時見導師在和河海大學的殷宗澤教授聊天,就跑過去央求導師引薦,成功要到了簽名。今年在上海開土力學大會,也是給課題組的年輕老師賣萌,讓老師帶著我們去給業界大牛敬酒。走了一圈酒沒了,冒昧地和年逾80的鄭穎人院士說:您分酒器里的酒能不能給我一點?鄭院士很開心:快幫我喝了。那天的微博我寫道「這幾天和GXN院士,ZYR院士,YZZ老師,LGX老師,BCG老師,以及(此處省略N個名字)等老師都說了幾句話。來開會很值啊!(加上之前和SJ院士,CZY院士搭訕,似乎快集齊什麼了… 」 在T大讀書也有很多便利,找過李學勤、見過馬親王、和鳩山由紀夫講日語、遠遠地面聖N次……真是讓我特別興奮呢。

(請勿轉載)


土木直博生第三年在讀,恰好在這出國交換的寧靜的一年裡,我想明白了一個問題:我當初想做的事情,讀博(做科研)並不是通往它的途徑。但沒有讀博的經歷,我不會想通這個問題。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蠻憂傷的故事,但我能說想清楚這一點後整個人都好輕鬆一點不擰巴了嘛~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相比於考察/學術會議走過十幾個國家的經歷,相比於參加國家重大課題項目帶來的眼界,相比於坐下來靜靜科研思考一個問題的專註體驗,於我自己而言,讀博士這段經歷帶來的最大收穫,是可以有一段不那麼喧囂的時光,有一點自己和自己充分交流的機會,在這樣的機遇下,充分了解自己想要的東西,充分看清(至少當下)走的道路。而不是「我同組的學長職業發展如何,因此我要如何如何」,抑或「某大神人生之路是這樣的,我要努力復刻」。

這些思考大概是「讀博」這種相對獨立(或者說孤獨)的經歷帶來的獨特產物吧~


謝 @Schaffer 師弟邀請。
我自己經常的感受是,時間不夠用,能力不夠強,自己有很多想法沒時間精力去實現。
對於博士生來講,實際上是導師決定了你的讀博體驗。我做課題還算比較順利(這句話太敗人品啊,只能說目前為止比較順利,我指導困難的日子在後頭),因為我很幸運,兩位導師都很好,學術水平高,視野也很開闊,支持我的工作,在課題中給予了充分的指導。說起來,我努力工作,一個原因就是想跟他們同樣地受人尊重。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讀文獻,想方案,做試驗、處理數據和寫論文。我特別喜歡看文獻,有時一天看很多,略讀和精讀相結合,有的idea就逐漸在大腦中清晰了。不過呢,現在我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去想新的idea,因為我覺得我腦子裡面的ideas足夠自己做10年了,有的試驗方案都考慮成熟了,就差200萬建個實驗室然後再招幾個助手就可以開始幹了,嗯哼。
過去兩年,做試驗幾乎貫穿我的生活。做試驗很辛苦,尤其你作為試驗的主持人和負責人,真的茶飯不思。平時我睡眠質量極好,一般11點多睡,6點起,在試驗壓力最嚴大的時候,我每天晚上失眠到2點多,5點多就醒來,然後洗個澡就精神抖擻地去實驗室準備當天的試驗了。
雖然大部分時間過得很充實,但有時候也會覺得無聊,無聊的時候,就不來教研室,或者即使人過來了也是坐在電腦前面劃划水,磨磨洋工。幸運的是,這樣的日子並不多,課題進展總體還算在時間表內。
讀博士,情緒上最大的挑戰是沒有緣由的孤獨,悲傷和憤怒。每當我遇到這樣的時期,我知道不能這麼下去,因此總會想辦法調節情緒,跟兄弟們喝喝酒是最常見的排遣方式。另外,跟學校某些歧視學生、不知好歹的教職工吵一架,有時候效果拔群。
以上,跟各位同道共勉。


結構力學方向直博生,交叉計算數學。

大二的暑假就初步進入了目前的課題組,至今已經五年了;大四開始真正進入狀態。一直在努力做擁有主見、爭取高產的好弟子,善於傾聽的好師弟,以及有擔當的好師兄。

讀博至今最大的收穫,就是自我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知識圖景,主要體現在計算數學、固體力學與結構分析的有機結合,並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維模式,具備了初步的研究素養。重中之重是眼界,這有賴於老闆基於的寬鬆的環境。

-----------------------------------------------------
有事情了,之後再更。


師兄好像太忙了,無視了我的邀請,心塞塞...師兄是組裡的勞模,據我保守估計一周工作時間在80h以上,當然成果也是驚人的,博二時手裡已經捏著SCI,而且還有好多成果沒整理出來投稿,此處貼上一個師兄以前其他的回答,差不多也能回答這個問題,嘿嘿嘿。
作為導師第一個博士生,有什麼優勢嗎? - 水江石的回答

哈哈哈,好像還沒我們學校的,已經邀請師兄了 @水江石 ,我還是大四哈,但權當拋磚引玉,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哈工大土木博士的現狀。

博士生津貼是每月2500,現在比較好的政策是可以選擇去當兼職輔導員,處理兩個本科小班的日常工作,兩個班的學生大概70左右吧,然後這樣又能發2500一月的工資,不過可能會對平常科研工作有些影響哈。國家獎學金是3W,但學院規定只給開過題的博士,一般開題都博二了。博士的學制是五年,不過現在有本科生直博,碩博連讀的,這樣的話應該應該能減短一些時間,順便說一下我們學院的研究生學制是兩年←_←

博士畢業學院的硬性要求是至少有一篇影響因子大於0.6的SCI文章,可能這個讓很多博士壓力蠻大的,土木學科文章一審稿就容易審上一年兩年的,所以為了早日畢業還是要合理安排時間,另外如果文章有了的話,四年甚至三年半畢業的師兄也是有很多。

說了這些權當拋磚引玉,等師兄來回答


修改開題報告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問題,忍不住要回答下。
目前直博3年級,已然跟著導師5年。把每一年的關鍵詞羅列了下,希望能和大家相互探討下。
【了解課題】大三的時候進入課題組,就是跟著師兄師姐開開例會,了解一下他們在做什麼東西。寒暑假的時候幫忙做做實驗,了解下儀器操作,就是小螞蟻的功能。
【創新競賽、嘗試研究】大四時自己主要準備了全美土木工程師競賽,花了很多時間,但是學到的知識、收穫的友情都是科研里所沒有的,本科階段,這個比賽無疑是最有收穫的,也讓原本可能較悠閑的大四一下子充實起來。除此之外,本科畢業論文,所以跟著師兄一起準備試驗,寫論文,學會處理數據,建模等。暑假的時候整理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雖然前前後後花了1年多修改了十幾稿,最後投了個EI。
【學習課程、放鬆自我】博一的時候較多課程,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上,科研那部分就耽擱了。而且本來準備申請CSC項目,所以下學期也花了很多時間在準備英語。除此之外,我個人很喜歡做學生工作,所以也相對花了很多時間在那上面,純粹是興趣愛好。另外,我也很喜歡旅遊,大四研一那兩年走了6個國家,幾十個城市。所以在這一年,基本啥科研都沒有完成。
【迷茫期】博二的時候有些迷茫,課程基本結束了。該玩的、該瘋的都也夠了。但是科研卻不知道從何抓起。本來打算提前在二年級開題的,也由於一些原因不能按時完成了。
而且我的方向也沒有縱向和橫向的課題支撐,所以做什麼東西也是自己決定。每天早上到辦公室,渾渾噩噩一天就過去了。整個博二階段都在想我要做什麼。
【探索其他領域】二年級的暑假參加了一個活動,某企業招了清華北大人大復旦交大同濟浙大的二十多位同學進行夏令營活動,主要培訓金融和互聯網知識,裡面也有很多小夥伴在自己創業。認識了特別多的大牛同學,也知道了大家的想法和行動力有多厲害,而自己原來的生活有多小。而今年,也是整個土木行業行情最不好的一年,作為工科學生,覺得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8月,和裡面的一些小夥伴自己組了個基金,募集了100w,我也主要負責市場和運營方面的工作。所以,在這個暑假,覺得自己好充實,也不像之前那麼找不到方向,渾渾噩噩了。
【完成學業,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三年級,終於要開題了,因為有DDL,所以也會強迫自己靜下心來好好學習,也發現自己的課題方向能研究的東西。另外,基金的運行也逐步穩定,隨著慢牛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藉此也得到一個機會,年底去做胡潤百富榜能上榜的企業家的助理,我也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想去外面看一下更大的世界。本來計劃CSC的留學計劃我也不打算繼續下去了。一來,我已經確定自己不會做科研相關的事情,二來是覺得2年的時間能讓自己嘗試更多感興趣的事情。
這是我這幾年心態的轉變,目前還在嘗試不同的事情。
經常有人問我讀博後悔嗎?我說不後悔,因為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2016.05.24 ---------------------------
過了很久了,來更新一下。有時候覺得知乎就像自己的一個心情牆。。。看到過去的自己有時候還覺得挺有意思的。。。經常會當博客寫哈哈哈。。。。

讀博士會讓人越來越淡定,不知道是因為年齡的增長還是博士期間經歷的事情,或者兩個都有;
讀博士會讓人越來越審視自己,而不是更多關注環境的影響。因為有大把的時間可以一個人想事情,沒有工作壓力那麼大,不用隨波逐流。

----------------------------- 原答案 ------------------------------
總結一下我讀博士的感受:

1. 讀博士前想想清楚:這個領域是不是自己喜歡且感興趣的?不一定本科學什麼,博士還是學什麼。
2. 讀博士會經歷一個或長或短的苦悶期,積極面對並不難過。
3. 結構工程這個學科博士的難度比較低,因為畢竟是非常偏重實踐的學科,並不需要基礎理論創新。
4. 結構工程博士畢業後的待遇,我只能說不一定比研究生高很多,更多的時候,博士給你的是一個平台。
5. 我絕對不會勸你讀結構工程的博士。

後面都是我的經歷,說的可能有些沒有邏輯,想到什麼說什麼,大家沒時間可以只看上面。
---------------------------------------------------------------------------------------------------
結構工程博士3年級,預計明年畢業。說一說自己的感覺供大家參考吧。先說待遇,肯定夠生活。我們基本工資一般一個月3000 元, 做橫向會有一些額外的補助。有一些同學還會自己在網上接一些分析的工作,也會有額外收入(或多或少吧);科研搞得好就更好,學校會有論文獎勵,我們這發一篇sci學校最少補助1000元;文章很多到年底還可以搞國獎,3w元;成果多學校還有各種其他獎學金可以申請。

總之,博士期間好好乾,生活不成問題。

當時選擇讀博士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本來只是碩士,後來連讀了。博士開始後的大半年沒有確定博士課題,還是在做碩士的課題。因為我們組主要是以工程項目為主,直接做縱向的博士比較少。即使做縱向,很多時候也在做組裡的橫向。所以,剛開始的大半年,就是在做各種工程項目,也沒想博士課題的事情。

後來,組裡有了一個973的子課題,但是跟課題組的主流方向非常不同,是海洋工程方面的。可是那時候博士一年級已經快結束了,仍然沒有合適的課題,就選擇這個在組裡很小眾(其實當時只有我一個人做這個方向)的課題。由於課題方向比較偏,自己很多東西不熟悉,組裡又只有我一個人在做。因為課題有論文要求,需要在一年內出3篇SCI 論文!所以,當時壓力非常大,因為這幾個論文基本都需要我來寫。當時,我只是一個碩士,只有兩篇中文EI。

只能頂著壓力,看英文論文,找方法做下去。大概過了大半年又,陸陸續續投出去幾篇論文。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這個論文投出去後不久就悲劇咯,審搞人意見非常直接,拒稿!而且評價說這是他看過最爛的論文!不過,他仍然很敬業的給了7頁的審稿意見。經過這次,我學到了很多寫論文和科研的方法,後面的幾篇論文都比較順利的錄用了。這期間,還經歷了失戀,申請出國聯合培養等等。總之算是我人生中比較充實的一年了。

再後來就到了現在了,今年3月到了倫敦,整體上壓力已經比較小了。算是度過了讀博士最苦悶的時期。


上海某高校土木工程直博(學制4.5年),今年第二年。寫點感受和體驗,一方面與大家分享,一方面也算總結。剛上完博士課程,還沒進入科研的瓶頸期所以學術上壓力不大。經濟上也能自給自足:學校補貼(2200,10個月)+導師補貼(平均每月1000左右)+獎助學金(視成果而定)。其實缺乏的是感情生活我就不細說了...
關於這兩年多的經歷:
-------------------------------------------------------------------
大四:跟著老闆做畢業設計,並偶爾打打雜;協助師兄完成了一個小試驗;去哈爾濱參加了全國地震工程大會;
第一年:完成了博士階段的課程;仍然要不斷打雜...;做了三個橫向(一個方案被斃,一個已經開始施工,一個目前仍在深化設計);協助一個師姐完成了一個大型振動台試驗;去浙江完成了一個與設計院合作的試驗;參加本校舉辦的一個國際會議,做了分會場報告;
第二年初:整理之前的成果,投了5篇灌水文,2篇EI,3篇核心(沒有SCI好羞愧...);準備在年內完成兩個性能試驗,一個振動台試驗(擬作為自己學位論文內容);準備申請出國聯培;準備出國參加學術會議,並做分會場報告;
-------------------------------------------------------------------
本科的時候選擇直博,只是因為成績算不上好。兩年下來,感覺這個選擇也算不上差。既然選擇了讀博,便只顧風雨兼程吧...


博一,結構博士。好開心發現一個能回答的問題。因為不想工作就念了博士,博士並沒有外界傳言那麼難畢業!土木方向其實相對很多專業,算是一種難度低的專業,相信好好研究幾年,出國交流一年之後,我就可以畢業啦!
教研室的同門們人都很好,也很喜歡老師。我老師現在只有兩個博士師兄,所以肯定不會不讓我畢業!而且老師的研究方向我也很喜歡,滿滿的幸福感~覺得每天搞點研究,偶爾能出點成果,自己很開心的,很享受這種比較自由的生活


感受就是,第一年洋洋得意。第二年意氣風發。第三年手忙腳亂。第四年基本是靈魂出翹的狀態。。。


畢業以後頭髮都沒以前多了。


方向是健康監測,在米國,mark一下,用未來幾年好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2333.
**************2016年10月9日更新******************************************************************
去了美國發現做科研才是讀博正途,學術環境太好,沒有勾心鬥角,省去了很多精力,可以一心忙自己的事情。每天可以看很多文章,親手看著自己把實驗做成翔,又慢慢調整好,感覺很棒。

老闆讓做Soft Robotics的課題,原因是UCSD的Bio實在太強,可利用資源很多。未來可以做一些Bio-inspired structure,尋求更多Cooperaton,感覺很新鮮有趣,既脫離傳統土木,又有良好的發展前景。Soft Robot未來可以用於救援,探索等等,非常有趣的方向是Micro Invasive Surgery(MIS),憑藉柔性tentacle,很多複雜的腔內手術可以精確無損地完成,國內處於落後階段,將來會有很大市場。接手這種課題感覺非常開心,局限是我作為第一個組裡做這個課題的學生,實驗室條件並不算太好,公立學校的PI都很窮,雖然都很encouraging和inspirational,但是條件limited略尷尬。

有進展會繼續補充。總之,環境宜人,身在這邊可以視野非常非常寬廣,總能捕捉到一些適合自己的,未來中國會有大發展的方向,平時注重積累,厚積薄發,立志做出點東西的感覺非常好。

南加每天陽光明媚,心情很好,效率很高。


我就是哈工程航天與建築工程學院的力學博士,今年博二,中了3篇SCI和6篇EI,開學博三即將找工作,10月份評國獎。。。

不過,現在經濟形勢不好,擔心工作,不過最後肯定有工作的。。。


苦逼的跟了滅絕師太老闆,老闆覺得phd們弱爆了,所以從前從不招生,自己也是co-supervisor招來送到他門下,so第一件愁的事是如何從他門下畢業,傳說曾經多年前沒有音信的師兄用了七年畢業。愁的第二件事是畢業工作目測土木工資不會多高,而這對博士剛畢業的人考慮買房養小孩壓力還是很大。至於當初為啥讀博,因為博士獎學金比本科畢業時的工資高,甚至比工作五年後的工資還高。(答主在新加坡,一點一點建立生活基礎的想法吧)方向是結構防爆


科研的嚴謹和拍腦袋不可兼得。


我看你們出身名門好羨慕...
我做為我導師手下大弟子,導師爭取了三年,我還是沒有辦公桌,平時都是去自習室或者圖書館或者宿舍算模型,研究生畢業了,我也絕了在國內讀博的心思。


有在做交通的博士體驗嘛…


推薦閱讀:

武漢大學建起全國第一懸挑樓。懸挑樓的設計是怎樣的?難度主要在哪裡?
水下澆築混凝土,比如珠港澳大橋,和普通建築澆築混凝土有什麼大的區別?
為什麼我用madis civi建的貝雷片模型受力比給出的貝雷片容許受力差那麼多?
本科水利工程專業畢業可以去做建築結構設計嗎?
你們覺得土木工程有前途嗎?

TAG:房地產 | 土木工程 | 橋樑 | 結構工程 | 建築設計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