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食療達到健脾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 有哪些食物可以健脾胃?
又或者是要改善什麼生活習慣對脾胃有益?
例如 吃生冷的 吃素 會對脾胃造成怎樣的影響?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中醫之脾,在人體中承擔著下列非常重要的功能:

1、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脾具有把食物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虛失健,會導致食欲不振、腹脹、慢性腹瀉、倦怠、消瘦、氣虛、貧血等種種癥狀。

2、脾主運化水液脾在水的吸收、轉輸和布散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脾虛生濕,會導致濕氣、痰多,甚至水腫。

3、脾主升清脾能把從食物中吸收來的營養轉運到心、肺、頭目以營養全身。脾虛氣陷,會導致神疲乏力、頭目暈眩、腹脹、腹瀉,甚至久泄脫肛、內臟下垂等等癥狀。

4、脾主統血脾有維持血液在脈管里正常運行的作用。脾虛易導致出血,包括各種各樣的出血,如牙齦出血、鼻子出血、便血、尿血、月經久而不止等等。

5、脾主思,現代人常常思慮過度,導致脾虛,從而出現不思飲食、脘腹脹悶、頭暈目眩等症。

6、涎為脾之液容易流口水也是脾虛的原因。除了流口水外,舌體胖大,邊有齒痕,也屬脾虛。

7、脾主肌肉肌肉不夠豐滿或者容易酸痛等等,均是脾虛導致。

8、脾在竅為口,其華在唇《內經》說,「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口淡無味、口甜、口膩、口苦等都與脾虛有關。嘴唇的色澤、是否乾燥等等,都與脾的功能密切相關。對於學生來說,如果脾虛的話,還很容易導致脾氣急躁、粗心大意、靜不下心看題目、上課走神、多動等等問題。所以,補脾對很多人很重要。然而,如何補脾呢?下面介紹一些簡單的常用方法:

1、穴位方面 養脾貼貼兩太白穴,每天早晨貼,晚上取下;---晚上貼,早晨取下也可以。 如果家裡有經絡類的書,最好給孩子檢查一下所有的脾經穴位,選取疼痛的穴位,都用養脾貼貼上。也是早晨貼晚上取,或者晚上貼,早晨取。
2、飲食方面 驢肉---此物補脾功效最佳,但聽說有假的驢肉,購買的時候要注意 新鮮扁豆或干扁豆仁---炒菜燉湯都行 新鮮蓮藕、芋頭 鯽魚、泥鰍、黑魚(又叫烏魚、生魚) 小麥或者麵粉製作的饅頭、包子、麵條等等。 如果脾虛,需要避免大量的飲料、牛奶、豆漿、豬肉製品、甜食;避免吃寒涼的食品
3、藥材方面 吉林產生曬參或者高麗參,切片煮水,補脾功效較好
4、環境方面 宜與泥土多接觸,假期盡量去鄉下---不要去水很多樹木很多的地方,而是去泥土很多的地方。
――――――――
大家肯定都聽說過:中醫的不傳之秘在量!
我以前也跟大家講過生黃芪的故事---這裡再簡單重複提一下,以作為中醫的不傳之秘在量的註解。

有一次,我給一個老人使用生黃芪---用的量稍微大了些,當即,他感覺到胃裡好像徹底空了一樣---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生黃芪的用量問題。這件事如果換做主神較弱的人,估計立即就慌了,覺得用錯了葯了----好在,我一向膽大心細,主神超強。當這老人告知這問題的時候,我立即便明白過來,這必然是生黃芪用的量大了些的緣故,於是,立即給予他炙黃芪30克煮水喝---他的胃中空空的感覺立即便好了。再後來,給他總是生黃芪、炙黃芪等量同用,以避免這個問題。這老人後來恢復得非常之好,現在也非常健康。
還有一次,一個年輕的女子告知我身體不舒服---忘了她當時哪裡不舒服了,但給她切脈,發現她的胃脈較大,而肺脈較弱---這其實就是肺氣陷於胃的緣故,所以,當時給她處方:生黃芪10克----僅此一味,沒有其它的,這生黃芪10克煮水服後,她不僅脈象立即好,而且癥狀也立即除。

這兩個例子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我還不懂《易經》,也不懂穴位貼葯。
這兩個例子對比來看,大家可以看到生黃芪該怎麼用了---也能夠從中體會到中醫的不傳之秘在於量了---上述兩個例子中,要是不知道這樣地用,而是盲目地大或小,都會出現異常的癥狀,而讓沒有經歷過的人想不明白的。

想到跟大家說這個,是因為見到了一個網友反饋的帖子---是關於小兒哮喘的那個,寫的非常好,但是裡面提到了一句:給孩子去買山藥,補脾。

在傳統中醫里,山藥確實是小兒補脾胃的中藥---甚至為許多中醫學得不錯的人所推崇。
山藥確實補脾,問題在於:你知道中醫的不傳之秘嗎?關於山藥的不傳之秘!
不知道吧?---不僅僅你不知道,恐怕絕大多數學傳統中醫的都不知道,否則怎叫不傳之秘呢。

傳統中醫判斷藥效,一方面來自於古人的論述;另一方面,則來自於臨床的實踐。比如,某人脾虧,某個醫生用山藥跟其它藥物治好了,於是就此認為,山藥補脾。這種根據臨床實踐歸納甚至想像,而不是根據藥物本身的特性來定藥物功效的方法,常常使得不同的人對於同一種藥物的功效判斷,出現完全截然相反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讀《本草綱目》時,經常見到相反的結論。比如,糯米,有人說,藥性寒涼;有人說,藥性溫熱---這「有人」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中醫大家,如此截然相反的結論,你說誰對誰錯,你跟誰學習?
如果我們熟悉傳統中醫的組方方法,便不難發現,這種根據個別病人的實踐結果來歸納藥物功效的方法,是極不可靠的---比如糯米的性質歸納問題,糯米吃了會讓某些人感覺很熱,於是,有人據此說糯米性熱;然而,大家知道的,陽明燥金封閉了皮毛,也會導致一派熱象,而陽明燥金本身,卻是偏寒的---更不用說,傳統中醫經常使用君臣佐使,各樣藥物配合得到一個結果,從這結果反推組方中某種藥物的功效特性,就更不可靠了。

回到山藥健脾的問題上來---

有人用山藥,治療了某人的脾虛,於是,據此斷言,山藥健脾。
有人用山藥,配入六味地黃丸里給人補腎,於是,據此斷言,山藥補腎的。

山藥究竟具有什麼藥效呢?
從《易經》的角度,考察山藥的功效,山藥色白,這是因為它富含坎水的成分;山藥里含有粘絲,此是水山蹇卦,裡面也含坎水的成分;所以,山藥肯定具有補益坎水--也就是補腎的功效。
粘絲屬於水山蹇卦,當然也有艮卦的成分,而山藥,生長在沙地里,它的生長環境也充滿了艮卦的氣息,所以,山藥必含艮土的成分---也就是,它其實有一定的補胃的功效---尤其是在胃陰不足時,山藥簡直就是無比的良藥。

從傳統中醫的角度說,山藥是補脾胃的;現在從《易經》的角度來看山藥補脾胃的不傳之秘:
1、如果胃陰不足或胃火過旺,就象一塊沙地缺很多水一樣,山藥效果會很好,而且用量要大。
如果胃氣不足甚至胃寒,就象沙地本身水分還可以,但是,氣場不夠,此時用山藥,雪上加霜!
2、山藥具有多量的坎水成分,而人體的坤土,屬於濕土,需要一定量的坎水;所以,倘若脾虛表現在脾陰不足,正如土壤的濕度不夠,那麼,山藥確實是健脾的---坤土作為濕土,並不需要多量的濕氣,而是一定量的就可以,所以,此時山藥的健脾量需要少---量大補不了脾。
如果脾氣不足,就象濕土的氣場不夠強,濕氣過多了些,此時用山藥去健脾,也正如雪上加霜。

現在,你知道山藥健脾健胃的用法了吧---可不能僅僅見著健脾健胃,而就對它大力推崇。
對於山藥,我一向是作為補腎葯推薦的,而並不建議大家用它來健脾健胃,因為上述那麼細節的東西,大家肯定是無法判別清楚的。
我給大家推薦過許多健脾健胃的葯,如土豆、牛肉健胃;扁豆健脾等等,這些東西都是純粹的健胃或健脾的東西,都是對脾胃氣陰同補的,屬於正補,它們的量可以任意使用,而不會有山藥那樣的「不傳之秘」。


我很少給大家講傳統中醫---有人可能就此認為,我的傳統中醫的水平不夠,所以,需要儘可能多地吸取別人的經驗。----雖然我曾經提到過,但估計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是:我當初學傳統中醫中藥藥效的時候,是抱著厚厚的《本草綱目》,把同一種藥物條目下,所有那些各具爭論的甚至是相反的觀點,把同一種藥物的所有的治療功效的根源,給歸納出來----換句話說,當我無法用一兩句最根本的道理,解釋清楚同一種藥物條目下那些各不相同的治療功效時,我是絕不甘心的----正因為如此,以前,即使在我完全使用傳統中醫的一套給人之病時,也才能夠用盡量簡單地藥物去治療複雜的疾病的。---我對於傳統中醫的理解,絕不象大家所以為的那樣的。---只是現在,有更好的更簡單的方法來用,為什麼還要用那些複雜無比的東西呢,所以,我極少跟大家提及。
-----------------
剛才看了其他答案,都是土豆牛肉補脾的,所以要添加一篇撕內經的了
-----------------
第八節 論色黃入脾嗎?

---黃為艮之色

我們現在讀到的《內經》言:色黃入脾,甘味入脾。
然而,在《易經》里,脾屬於坤土,而坤色黑,黑色才是脾之色。黑土地上生產的東西主要的味道是淡味,坤味淡,淡味才是脾之味。
為何同是經典,對於脾,《內經》與《易經》的差別是如此之大,究竟誰的說法是正確的?

較之《易經》而言,我們一向更推崇《內經》,但可惜的是,這回我們錯了。
脾之色為黑,脾之味為淡。
黃色為艮之色,甜味為艮之味。
胃之色才為黃,胃之味才為甘。
我們來看具體的論證:
北方,先天坤土之地,那裡的土地是黑色的。而所有黑土地里的物產味都淡,最典型的是大米,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它是淡味的。所以,坤色黑,坤味淡。與黃色沒有聯繫。
西北,先天艮卦之地,那裡大多是沙地。沙地是什麼顏色的呢? 你即使沒有實際見過沙子,在電視里也總見過的吧,那是黃黃的或者金黃的顏色。所以,黃色,是艮之色。胃為艮土,所以黃色是入胃的,而與脾沒有關聯。

黑土地上生產的莊稼大多是淡味的,即使甜,也只是隱隱的、淡淡的,若有若無。然而,沙地上出產的莊稼,卻往往甜味都很足。西北出產的黃芪、甘草非常有名,沒有吃過的人可以買幾克嘗嘗,它們的味道可甜著呢。新疆所產的哈密瓜比別處的甜很多也是這個道理。不僅僅在西北,有點在農村生活經驗的人也大都知道,乾旱的年份生產的瓜果,比普通的年份明顯要甜幾分,乾旱的年份土壤的表層往往沙化,這是乾旱之時瓜果較甜的主要原因。所以,甜味為艮土之味,甜味是入胃的。所以,甘味入胃。
我從來也不喜歡就單純的理論而議論理論。當然也並不喜歡否定先賢的觀點,尤其還是中醫的經典著作《內經》里所記載的觀點。我寧願直接了當的去使用它,而不是更多地去思考它,挖掘它深層的東西。然而,當我把這個理論應用於臨床,卻總是療效不佳之時,我就不能不好好想想了,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尤其事情牽涉到我的一個老鄰居的治療。我的這個老鄰居,他的實際年紀倒也並不老,也就近五十吧,可是卻患了眼肌無力癥狀,每每要費很多力氣,才能把眼皮抬起來,但隨即又落下去了。這種情況既然就再不能去做事。對於勞動一天才有一天收入的農人而言,不能再去勞動掙錢,該有多麼痛苦。
眼皮屬於脾的領域,檢查其脾經的絡穴公孫,確實完全無氣。問題出在脾氣不足上,從理論上說,補脾應該有很好的療效,於是利用傳統黃色補脾,甘味補脾的理論處方下藥,結果竟然完全不見效果,於是百思也不得其解。只能潛下心來,設法追溯《內經》里的中醫理論的可能的來源。然後,想到《易經》。再把《易》重頭來過,細細推演,最後竟然發現,原來《內經》出了錯。或者說,我們現在讀到的《內經》在這點上出錯了。
明白《內經》的出錯,也同時就明白了老鄰居的得病的原由。我們那裡土地肥沃,以前從沒聽說過有人得這病的。這個得病的老鄰居,卻在得病前幾年一直從事從船上搬運沙子下碼頭的工作。是沙子,導致了他的疾病。而我應用傳統錯誤的補脾理論給他下藥,事實上,恐怕不僅沒有治療作用,反而可能加重了他的病情。想想他的靠出賣苦力而得來的購葯的錢,我不能不自責,浪費了他的金錢的。也不希望後來者重犯我的錯誤,於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斗膽寫作此書,用《易經》作工具,細細推演,試圖弄清《內經》之誤,以更好地繼承和發展《內經》,同時使它的理論能夠直接用於指導臨床的用藥。。
西南,後天坤土之地,三七主產於此,得後天之坤氣;北方,先天坤土之地,人蔘主產於此,得先天之坤氣。所以,三七和人蔘才是補脾的良藥。而黃芪、党參、甘草等等傳統所謂補脾的藥物卻不是。

-----------------
以上全是複製黏貼


雖然不是什麼光榮事迹,但是資深老胃病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希望健康。
首先到最近我才意識到,胃的問題是無法單純的從治療胃病或者食療或者養生而完全治癒的,因為身體器官是一個整體,恰恰胃受到的其他器官或者特別是精神方面的影響最大,所以,想有一個健康,長久能吃的胃,一定要有一個好的身體和好的精神狀態。所以…不要試圖單純的養胃了。
然後,身體狀態正常的情況下,如果胃有問題,那麼一定和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係,作息時間不正常和三餐的時間,營養以及是否能管住嘴對胃的影響非常大。
單純的說養胃。三餐正常,這是基礎,早餐豐富,午餐吃飽,晚餐清淡並且吃少,如果有條件,每晚喝一碗熬30分鐘以上的小米粥,快餐店裡或者路邊的那種請無視。然後,胃不舒服的時候就不要想大魚大肉什麼的了,也別想著擼串,麻辣火鍋什麼的,我當時為了養好胃能開心的擼串,忍了半年,那段時間真是…多吃青菜,多吃炒的瘦肉,多吃香菇,少鹽少油。關於吃什麼對胃好吃什麼不好,請上網自己找找,到處都是。
最後,最重要的,如果不是實在的病變型的胃病,不是因為吃壞肚子什麼的,那麼胃不舒服大部分是因為精神原因。真的真的真的,調節下自己的心情吧,一個快樂的心情可以讓你的一切器官興奮,活躍,特別是我們敏感的胃。
想吃就吃,吃的高興才是養胃的最佳方法,提心弔膽的不敢吃這不敢吃那的,只能讓你的胃和你的心情越來越糟。


說點個人體會:即使是夏天,也少吃生冷,尤其夏天少吃。其次,減少飯量,少吃主食。再次,每天上午爭取運動一下。別總想著吃這吃那的,吃了那麼多好東西,補不進去還不是一堆痰濕堆在那。


拋開個人體質不同來談關於中醫藥的治療都是瞎扯淡,對自己身體健康有疑問請到正規大型醫院諮詢,謝謝。

ps:脾虛是中醫術語,不知道題主是如何得知自己需要健脾。不過 如果 日常生活經常做到這三件事,應該會慢慢轉好的
1,,盡量盡量不要生氣鬱悶(事情總有解決 辦法,如果沒有就由它去吧。)
2,清淡飲食,三餐保持規律(我們這一代人日常隨便怎麼吃營養都是夠的,相反要警惕營養過剩帶來的疾病)
3,經常做輕運動(散步,游泳等全身運動)

個人意見。


養脾的食物

  • 糯米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 紅薯

  俗稱甘薯、地瓜。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

  • 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

  • 薏仁

  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作者:愛中醫的小郎中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雞的胃為啥強大到需要吃沙子來摩擦胃,從而雞的胃耐磨力增強成雞內金。
人傻到寧可吃雞內金助消化都不吃粗糧!
為啥不肯承認吃的過於精細把脾胃搞壞了?吃粗糧磨磨胃就好了呀!
如果您硬不肯吃也沒辦法。可以吃點雞內金,蒼白二術!


一說到吃飯,很多人會想,往飯菜里加點什麼能健脾呢?眾所周知的比如蓮子、大棗、山藥、南瓜、小米,這些確實有健脾的作用,但藥力較弱,肯定不像健脾的黃芪一樣能很快起效,非此,它們就不是人盡可吃的食物了。如果你想用它們來健脾,最好的辦法是常吃,甚至作為你飯桌上的主食。

事實上,即便就是平常的食物、飯菜,只要是好消化的,一般都有健脾作用,或者說 ,都是在健脾。因為中醫的脾,包括消化吸收功能,健脾就是幫助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換句話說,如果你減少了消耗,節約了脾氣,也就從另一個角度健脾了。
易消化的食物都健脾_一起食療網

好消化的食物,如果按照食物類型分,在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中,碳水化合物排第一,糧食是最好消化的。因為它們吃進去之後,胃腸的排空時間比蛋白質和脂肪都要短。

其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熱效應」低。任何食物的消化,都是要消耗身體能量的,消耗的這些能量被稱為「食物熱效應」,如果吃的是高蛋白的,消化它的能量,相當於食物本身所含能量的30%,而碳水化合物則只有5%-6%。所以,我們很容易被紅燒肉吃撐著,吃得不消化,卻很少因為吃饅頭不消化,就是因為饅頭比肉的「熱效應」低,消化饅頭比消化紅燒肉要節能,這個節能,節約的就是脾氣。

除了食物的不同,食物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同樣是糧食 ,炸饅頭肯定比饅頭或者比烤饅頭不容易消化,因為加入了脂肪,胃腸就要多做功,就要浪費脾氣。

所以,一個脾虛的人,或者希望通過日常的吃飯來健脾的人,在合理地攝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這三大營養物質的前提下,盡量選擇它們之中容易消化的,無論是從食物性質上,還是從烹飪方式上,而且持之以恆地形成習慣,就已經是在健脾了。


#既然要健脾胃,首先要保持它乾淨,衛生,對吧?
假如你平時喜歡吃肉食,麵食偏多。
你可以吃山楂,神曲,雞內金等中藥消食。
其次,要根據你自己的脾胃是哪一型的?
氣虛?濕盛?熱重?
然後再來選擇吃什麼,
普遍來講,山藥作為家常菜,用於健脾比較廣泛。

常吃生冷,導致脾陽虛,濕內生。時間長了會有食慾降低,胸悶痞滿。
常食辛辣,(南方潮濕地區除外),導致燥熱內生,時間長了有口乾臭穢。


脾胃虛的話,我建議你做一些熱敷理療。

穴位如下:
中脘, 天樞, 脾俞,胃俞,足三里。

簡單熱敷理療指導:
取粗鹽適當(顆粒可大,可小),500g,鍋中炒熱(聽到噼啪 噼啪聲即可),用麻布袋或者帆布袋,裝好。 放在穴位上熱敷10分鐘左右。

進階指導:
如果有條件,你可以用中藥材配合粗鹽熱敷,然後縫製長條熱敷包。熱敷整條脊椎(脾俞,胃俞)。
示意圖:點擊查看原圖
熱敷穴位知識普及:
1.中脘: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納谷化濕、降逆止嘔之功效
2.脾俞:有調理脾氣、運化水谷(就是吃飯助消化的意思)、滲利除濕、和營統血的功效。
3.足三里:有調整消化系統之功能,使之旺盛。《甲乙經》: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也。


建議常吃雜糧,俗話說,五穀為養,養育了人類幾千年,可想它的作用有多大,今磨房的產品就是以五穀雜糧為基礎+中藥材配方,來調理身體,預防疾病的效果。不同人群有針對的產品配方。健脾益腎的黑豆桑葚粉,健脾祛濕的紅豆薏米粉,等等


山藥、藕、牛肉俱能健脾


一般而言也就是山藥薏苡仁一類補益脾胃,過食生冷一類肯定易受涼。


我感覺多吃五穀雜糧可以來調理,加點山藥,山楂。


南瓜,小米,山藥都是健脾的。


腸胃功能不好的現象,可以給孩子用點益生菌調理腸胃的,主要食物要吃清淡易消化的。


健脾最好最健康的方式通過食補,多注意膳食合理,多吃茯苓,淮山,薏仁


四神粉當早餐


推薦閱讀:

黃褐斑有沒有什麼食療啊?
怎樣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食補吃什麼能降血脂?
在不吃中西藥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身體中的雌激素?

TAG:中醫 | 養生 | 中藥 | 食療 | 中醫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