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司馬昭?
感謝楊威君邀請。
按照慣例,先從權威記錄《晉書》里摘取房玄齡等人給司馬師和司馬昭的評價。
史臣曰:世宗以睿略創基,太祖以雄才成務。事殷之跡空存,翦商之志彌遠,三分天下,功業在焉。及逾劍銷氛,浮淮靜亂,桐宮胥怨,或所不堪。若乃體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連於此歲,魏武得意於茲日。軒懸之樂,大啟南陽,師摯之圖,於焉北面。壯矣哉,包舉天人者也!為帝之主,不亦難乎。
《晉書》的編纂是有很明確的政治目的性的,但在大事上並不會信口開河,基本是守住了史家的底限。房玄齡等人對於司馬師和司馬昭的這一段評價,堪稱公允。世宗司馬師,是創立基業;而太祖司馬昭,是成就大事。這兩位有很清晰的先後繼承關係。所以他倆被放在同一個紀里,也是相當合理的——不過這裡面也有唐太宗和房玄齡這些人的一點點小私心,他們是把司馬昭看成司馬師的替代者的。
首先我們簡單梳理一下,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都做了什麼事兒。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和平定淮南第一次叛亂之後去世,司馬師是他的合法繼承人。從司馬懿生前的態度和做法來看,他並沒有考慮到司馬師的早逝,所以他心中,司馬氏的繼承關係應該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攸的順序。
司馬師主政之後,面對的局面很複雜。在朝內,司馬氏的野心剛剛凸顯,朝內有一批大臣對曹魏懷有忠誠;在邊境,手握重兵的大將們並未明確的支持或者反對司馬氏,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維持自己的權勢和軍隊;在邊境之外,吳國新主政的諸葛恪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對曹魏擺出了進攻態勢。
司馬師執政的五年時間內,主要有以下作為:
1.對內,他平定了李豐等人的政變,一面用雷霆手段處死李豐、夏侯玄等人,一面對其餘不涉及其中的世家大族予以安撫和示好,穩定了朝內局勢。
2.對外,在東關慘敗之後,自承責任安撫諸將,然後在合肥新城擊退諸葛恪獲得大勝。
3.在身患眼疾的情況下,親自率軍平定毌丘儉、文欽的淮南二叛,基本上穩住了淮南地區的形勢。
4.任用和招募大批人才,為司馬氏集團內部的新舊更替打下基礎。
司馬師離世之後,司馬昭的主要作為,有以下幾點。
1.完成了權力的平穩交接。
2.平定諸葛誕的淮南三叛,這之後一直到西晉建國,淮南地區基本穩固,沒再出大亂子。
3.派遣鍾會、鄧艾等人伐蜀,完成了對漢中的佔領,這是重大的對外戰爭勝利。
4.在第三條基礎上,成功晉身晉王,這時候幾乎已經完成了取代曹魏的全部工作,只剩下最後禪讓那一場戲了。
對比一下,可以看到,雖然司馬昭不是被作為繼承人培養的,但對於司馬氏和即將正式誕生的西晉王朝而言,他基本上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和使命。這是毋庸置疑的。司馬懿去世後,司馬氏面臨的政治和軍事問題,基本都是在司馬師和司馬昭兩代完成的。政治上,司馬昭因為伐蜀的勝利而解決了聲望和功績不足的問題,這才使得司馬炎直接摘取勝利果實;軍事上,解除了淮南地區的隱患,而且取得了漢中。這之後,即使沒有鄧艾的冒險行動,統一全國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誇完了,接下來該分析一下,司馬昭幹得不太成功的幾個事兒。
第一個,高貴鄉公的事兒。這件事帶來了很壞的影響,司馬昭還是太沒有警惕心了。當然,曹髦是司馬師選的人,責任不都在司馬昭身上,但面對這麼一位剛烈過人有乃祖之風的皇帝,司馬昭居然失策到讓他自己帶著軍隊打出來,最後大庭廣眾下被賈充指使成濟所殺的程度,這個責任必須他來承擔。這件事一直到西晉初年都還留著巨大的陰影,司馬孚動輒自稱魏臣用這事兒噁心司馬炎,陳泰一家子乾脆不和司馬氏合作了,看看,後果多嚴重。
第二個,鍾會鄧艾的事兒。鄧艾,是司馬懿留下來的老將,和司馬昭關係不親密,不同意伐蜀計劃,被司馬昭逼著去;鍾會,是司馬師兄弟的心腹,之前沒當過主帥,被司馬昭推上去的。結果鄧艾、鍾會都以謀反罪被處置。這件事反映出司馬昭在人事上的處置嚴重不當。
第三個,繼承人問題。司馬炎和司馬攸的選取,是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司馬昭對此的處理還是過於簡單。當然,這個事兒他不負主要責任,實在是司馬師給他留下的局面太過尷尬了。
司馬昭是司馬師的繼承者,他延續了司馬懿和司馬師的未竟事業,在生前基本完成了西晉建國的各項工作,和司馬師一起選拔了一批幹練之才組建了西晉初年的執政團隊建設。
缺點很多,性格不夠成熟穩重,遇到緊急事件反應不夠迅速,下決斷也不夠果決。但他在長兄去世之後,倉促接班,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看看司馬家這一家子篡魏逆賊,為了家族利益真的是嘔心瀝血,司馬懿和司馬師都帶重病親征淮南,司馬昭也是沒過過幾天舒服日子,一直在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最後,他有個好妻子。政治婚姻,談不上愛情有無,但有妻如此,他應該挺幸福的吧。
景元四年,天子扔給司馬昭一個包裹,裡面裝了九樣東西。
車馬、衣服、舞樂、朱戶、納陛、虎賁、鈇鉞、弓矢、秬鬯。
這,已經是曹魏帝國能送給司馬昭的所有了。
1.
成濟弒殺曹髦之後,司馬昭下令,殺成濟,以安天下心。
成濟兄弟不服,於是跑上屋頂,大罵,終被軍士射殺。
也許臨死前,成濟會對他的兄弟說上這樣一段話:
小人物,小把戲,我們都是小人物,我們都是小把戲。
2.
曹髦死後,司馬昭召集幕僚商討對策。僕射陳泰拒絕入宮,最後是被裝上車子,才拉著進了宮。
陳泰將曹髦的腦袋枕在腿上,撫摸著皇帝年輕而倔強的臉,大哭不止。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司馬昭問:玄伯,現在天下人都怎麼看我?
陳泰:現如今,只有殺了賈充,以謝天下。
司馬昭:還有沒有別的方法?
陳泰:難道你還想讓我繼續說下去嗎?
不久,陳泰因悲痛過度,嘔血而亡。
3.
一個非常值得揣摩的地方在於,不論弒殺曹髦,還是淮南三叛,從沒有人想到要追究司馬昭的責任。
甚至包括諸葛誕,也沒有將叛變的矛頭指向司馬昭。
4.
景耀六年,蜀漢滅亡。
前線,鍾會姜維正在密謀叛變;後方,司馬昭正在謙虛的拒絕天子賜給他的九錫。
車馬、衣服、舞樂、朱戶、納陛、虎賁、鈇鉞、弓矢、秬鬯。
這是曹魏能送給司馬昭的最高獎賞。
以後,若是你做的更好,我該拿什麼獎勵你,我的愛卿?
5.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魏行將就木,路人同樣皆知。
這是一場勢在必行的變化,沒人能阻擋。
沒人。
6.
無論權謀,還是戰略,司馬昭都像他爹司馬懿。
我是說,司馬昭確實有著作為一名偉人應有的識人之智和宏圖偉略。
但,曹操是偉人,劉備是偉人,諸葛亮是偉人。司馬昭,卻不是偉人。
時勢造英雄,僅此而已。
7.
咸熙二年五月,洛陽城中出現了兩位天子。一位是魏國皇帝曹奐,一位,是晉王司馬昭。
由魏到晉,目前只隔著一場禪讓儀式的距離。
8.
八月初九,司馬昭去世。
十二月十二,魏國皇帝曹奐請求辭職,並讓鄭沖將辭呈轉交司馬炎。
兩天後,曹奐搬進了金墉城。從此,再也沒有了曹魏,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做西晉的王朝。這個王朝雖然嶄新,卻並不讓人覺得有什麼新氣象。
司馬昭終於坐上了他夢寐以求的皇位。那時,他已經死了很久。內心世界路人皆知的磊落男子。
政治鬥爭沒法談功過,我對司馬昭的評價是能力一般,奈何命好
比較起能力來,司馬昭比他哥哥司馬師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從高平陵政變的表現我們就看得出來差距。高平陵政變是司馬氏孤注一擲的家族命運賭博。這次政變是司馬懿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拉攏同樣利益受損的曹魏高門,以司馬師私下蓄積的力量發動的政變。 「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從晉書這段描述可以看出,司馬昭與司馬師的差距有多大。而此時司馬師的職位是中護軍(禁軍統領),而正是這個職位成為了高平陵政變的最重要因素,很難想像他是靠什麼手段取得曹爽那批逗逼權貴的信任,在司馬家人已經被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並被時時提防的時候,還能當上中護軍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司馬師是一個怎樣的人? - 輝劉的回答有稍詳細的陳述)
說他命好,是因為他有個太好的哥哥,又恰好在該死的時候死了(答主沒有任何惡意),要不然司馬昭就只能是第二個司馬孚,以輔佐文帝司馬攸為世人所知。司馬昭即位時候,朝中敵對勢力已經被他哥哥肅清,淮南兩次的叛亂分別由司馬懿、司馬師平定,平完司馬師還被文鴦嚇死了。你說天命不天命。
那位說了,司馬昭可是平定了淮南三叛諸葛家之狗諸葛誕的叛亂。諸葛誕是司馬昭逼反的,而且司馬昭差點演砸了。司馬昭帶著皇帝一起出征,將諸葛誕圍於壽春,諸葛誕氣定神閑,因為他選擇的謀反時機恰是江淮地區的雨季,壽春城建在一片窪地之上,若大雨連綿,城外盡似大澤。但是,這一年,壽春大旱,城破之日,大雨傾盆而下。
另一個事情是滅蜀之戰,蜀國是在不該被滅的時候被滅了,當時本來只是伐蜀,司馬昭亟需政治資本,所以改變了一直以來的防守策略,主動出擊一次。所派兵三路,諸葛緒兵三萬,鄧艾兵三萬,鍾會兵十萬,對比一下滅吳之戰,這個兵力怎麼看也不是打算滅一國的舉動,而姜維退守劍閣時,鍾會屢攻不下,已經打算退兵了,誰也沒想到鄧艾這個不世出的戰爭奇才竟能敢帶著幾千兵鑿山開路出陰平奇兵,誰能想到諸葛瞻這個膿包幾萬人守綿竹竟能被完爆最後以身死國,讓我諸葛武侯泉下再哭死一次。誰又能想到瞻兵敗後,綿竹到成都全線潰退,後主守堅城竟不戰而降。時也?命也?
而司馬昭代魏應該是朝代更替史上最難看的前幾名了,殺高貴鄉公一事更是難看得不行。這也是西晉開國士大夫沒有向心力的原因之一。直到東晉簡文帝(謝謝@alazure T指正,記錯了,是晉明帝)時候,聽了司馬氏代魏一事,掩面羞慚道:像你這麼說,欺人孤兒寡母,我們國祚哪裡長久得了啊。
若是司馬師—司馬攸這個線路出來,歷史一定大不一樣,也不會出現「何不食肉糜」這樣歷史深處的冷笑了。
站在司馬家族的角度講,司馬昭是這樣的:
司馬昭,曹魏帝國實際領導人、司馬家族第三任領導者,三國末期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昭在位期間,成功的將曹魏帝國皇帝徹底架空,給司馬炎留下了眾多既忠心又有才的文武人才,完全奠定了西晉王朝的基礎。
青年時代的司馬昭,就已經在多次的戰鬥中出彩,掌握最高權力以後,他又坐鎮首都洛陽,成功的滅亡了蜀漢帝國,其戰略戰術的成熟程度,超過三國時代任何一場戰役,使三國鼎立的格局被徹底打破,給司馬炎留下了統一全國的堅實基礎。司馬昭還給司馬炎留下了強大的陸軍,和占當時中國大約五分之三都多的人口(在農業社會的條件下,人口即財富,也可以理解為五分之三都多的財富),使得司馬炎可以盡情的花,盡情的造,盡情的打仗,盡情的養小老婆。
總之一句話,正是司馬昭,保住了司馬家族來之不易的最高權力,為司馬炎將來的一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就了司馬炎和他的新王朝的所有。
最後,我們還要說明的是,在本職工作之外,司馬昭先生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比如說司馬昭的書法和詩文造詣就非常厲害,達到了准專業水平,有很多書法和詩文,都曾經流傳到了後世,可惜傳到現在,全都化成灰了。司馬昭本人還為我國的語言藝術做出了直接貢獻,後人根據司馬昭本人奪取皇帝權力的光榮歷史,創造出了大街上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成語,到了後來,專門用來形容陰謀篡權奪位的野心家。但無論如何,司馬昭先生是司馬家族的偉大導師,司馬昭先生永垂不朽!
而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講,司馬昭是這樣的:
其實對於咱們普通百姓來講,只要能過得好,誰當皇帝,跟你有個鳥的關係!愛好歷史的人,最大的弊病,就是喜歡開啟上帝模式和皇帝模式,這也不能怪咱們,因為,傳統的史書,本來就差不多是皇帝們和大臣們的家史,有幾個是專門寫咱們老百姓的?!所以,讀了幾本史書,就把自己當成了那個時代的皇帝,就只是站在高官甚至皇帝的角度,來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其實,您千萬別忘了,還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其實並不是生活在那個階層、那個高度的人,說一個朝代好不好,幸福不幸福,關鍵是要看那個時代能不能讓一個普通人幸福的生活下去。
根據《魏晉春秋》不太靠譜的記載,在司馬懿發動政變以後,駐守壽春的太尉王凌想要發動兵變推翻司馬懿,就給兒子王廣寫了一封信,讓他做好準備。王廣接到老爸的信一看,嚇得魂飛天外,馬上勸老爸不要蠻幹,寫信說:「凡是干一件大事,必須要順應人心。曹爽囂張跋扈失去人心,何晏光知道吹牛B什麼也幹不了,畢軌、丁謐、鄧颺、桓范,雖然有些名聲,政令卻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所以,沒人願意聽他們的。雖然他們權勢滔天、天下聞名,可是政變以後,既然像這樣的全國名人被殺了一半兒,也並沒有發生大動蕩,這就說明,他們太失人心了。現在,即使咱們說他司馬懿叛變,也沒有什麼證據,而且,司馬懿還廣泛任用賢能,修改以前的政令,順應人心。凡是曹爽時代的弊端,他們一律都加以改正。況且,他們父子全都手握軍權,哪有那麼容易就被推翻呢!」
王廣是不是說過這個話,其實不太好證明,但是,道理是一點兒沒錯的,套用到司馬師、司馬昭身上,完全適用。司馬昭不是什麼道德高尚的人,對於曹魏帝國的擁護者來說,他是亂臣賊子,是王八蛋;可是,對於普通的百姓和士兵們來說,他們是一定程度上的好的改革者,讓這些普通人,分享到了一點點成功改革的紅利,讓腐朽的曹魏帝國,重新煥發出了一點點青春。但是,無利不起早,沒有人願意給別人做嫁衣,既然曹魏皇室不行了,那讓更有力量的人、更有能力的人們取代他們,是天經地義的。這無可厚非。
站在宏大的魏晉南北朝時代來說,司馬昭是古漢族最後一位明君,司馬昭之後,再無司馬昭。那個被一群人在大白天咒罵,卻並沒有真殺掉幾個人的君主,打司馬昭之後,越來越少了。希望這個回答您能滿意。
最後說點我自己的事兒,我是業餘歷史愛好者,但是愛歷史,最後成了編外從業人員,為了盡我一點微薄的力量,我做了一個有關西晉歷史的長篇音頻節目《大寶——西晉時代》,專門在說司馬家族在整個東漢、三國、西晉時代是怎麼崛起、鼎盛,又怎麼一步步國破家亡的。也許,這是市面上最詳細的一個說這個王朝的節目了,希望您能喜歡。這是最新一集的地址:11 絕代謀臣之路【MP3_聲音_錄音】免費在線收聽|下載-喜馬拉雅fm
三國好哥哥系列:孫策,司馬師
晉文帝司馬昭
司馬昭,字子上(211-265),司馬懿與張春華次子,曹魏權臣,西晉奠基人。司馬家族運氣最好、最不會撒謊的人。
早年經歷
28歲,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侯。這倒不是因為他做出了什麼努力,僅僅是因為他的老爹是司馬懿。
29歲,出任洛陽典農中郎將,負責屯田。不久轉任散騎常侍(高級顧問)。其實憑司馬懿在曹魏帝國的身份地位,早就可以讓兒子們出來做官。但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是三十歲左右才出仕,這一點與司馬家族上一代的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完全一致。難道年輕時專心多積累知識,三十而立再參與實踐是司馬家的寶貴經驗?
33歲,跟隨大將軍曹爽伐蜀,受司馬懿指示搞破壞的司馬昭天天嚷嚷著我們打不贏的!趕緊回家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曹爽兵敗回京,將司馬昭貶為議郎(中級顧問)。
坐享其成
38歲,參與高平陵之變。司馬昭在政變前一天晚上才得到消息,擔心的整宿睡不著覺,其實他大可不必操心,這次政變的兩處關鍵是忽悠曹爽和攻下司馬門控制皇宮,他的父親、大哥已經分擔好了。具體到他的任務。只是看守太后的寢宮。事成,增加封邑一千戶。
這一年,蜀將姜維抓住魏國內亂的機會想來占點便宜,與司馬懿的老部下郭淮對峙,長期不能決出勝負。司馬懿反而把姜維的進犯當做機會,將司馬昭提拔為西線戰區最高長官,坐鎮長安。姜維害怕魏軍增援,立刻退走。
40歲,司馬懿去世。司馬師沒有兒子,過繼司馬昭次子司馬攸為繼承人,兄弟之間毫無芥蒂,沒有爆發三國時代常見的奪位之爭。
41歲,司馬昭率軍伐吳失敗,被削去新城鄉侯爵位。不出半年就因擊破小股羌人恢復了爵位。
43歲,因參與廢曹芳「有功」,進爵為高都侯,增加封邑兩千戶。
44歲,在王牌謀士傅嘏的幫助下,順利繼承司馬師政治遺產。
獨當一面
46歲,司馬昭逼反征東大將軍諸葛誕。為防後方不穩,挾持太后、皇帝御駕親征。統率二十六萬大軍圍攻壽春城。吳國派文欽父子率軍三萬突破司馬昭封鎖進入壽春援助諸葛誕。
47歲,壽春城中發生內訌,諸葛誕殺死文欽,文鴛帶領部下投降司馬昭。
諸葛誕本寄希望於淮河漲水淹掉司馬昭大軍,不想竟遇少有的大旱之年,壽春城內糧食用盡再也無力抵抗。司馬昭這才破城,斬諸葛誕,夷其三族。對於投降的吳國援軍,許多人建議活埋,司馬昭下令將他們送回吳國以彰顯大國的氣度。回京後,為籠絡人心,給所有高幹子弟陞官。
48歲,將對吳國作戰的大軍區分解成小軍區。此舉解除了中央的威脅,同時也減少了對吳國的威脅。
路人皆知
49歲的司馬昭,已經是內心世界路人皆知的磊落男子,他還沒有篡位的原因在於他實在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就。威望、能力都與父兄相去甚遠。
不堪忍受做提線木偶的傀儡皇帝曹髦在心腹面前將其總結出一句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準備發動宮廷政變。
還好,曹髦所信賴的三個心腹,只有兩個跑去向司馬昭告密,說明這時有節操的大臣還沒有死絕,所以曹髦很快就知道自己被出賣了。曹操的血脈在體內復甦,曹髦率領幾百名由禁衛軍和老弱僕人組成的隊伍親自討伐司馬昭,仗著天子的身份,一開始倒也所向披靡,因為聰明人都知道與皇帝動手的後果。可不知深淺的蠢蛋總是有的,在司馬昭心腹賈充的忽悠下,太子舍人成濟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用長矛將皇帝刺了個透明窟窿。當眾弒君的惡劣影響就此與司馬家族結下了不解之緣。
司馬昭想知道朝中的意見,詢問陳群的兒子,潁川陳氏掌門人陳泰。陳泰提出必須腰斬賈充以謝天下。司馬昭與司馬師不同,他不是一個冷血的人,寧可與潁川陳氏決裂也捨不得殺賈充,只是將成濟夷三族。讀史至此,倒也有些感動。但司馬昭緊接著就殺死了唯一沒有背叛曹髦的王經,逼著太后將曹髦追貶為庶人,另立老實聽話的曹奐為帝。
為了給這次事變定性,司馬昭上書太后說:已故的高貴鄉公帶著人提著刀沖向我家,我怕雙方打起來,命令手下不要傷害任何人,違令者軍法從事。成濟卻不聽命令,傷害了高貴鄉公。我知道作臣子的一定要有節操,到死也不能有二心,侍奉君主,那就得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次意外發生的太突然了,我就想啊,在家老實呆著,聽候發落好了。可是我又一想啊,這次變故不光是針對我啊,主要目的是謀害太后!顛覆我大魏的江山社稷!我作為國家的重臣,安邦定國義不容辭啊,即便如此,我還是下了好幾次命令,不準靠近高貴鄉公的車架,誰曾想成濟這傢伙竟然不聽我的,以至於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得到消息以後,我悲哀痛恨哦,我五內俱焚啊!殺了成濟都不解恨,一定要殺他全家呀!
編瞎話也就罷了,還編的這麼沒有水平……
51歲,司馬昭殺害了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曹操的曾孫女婿嵇康,致使廣陵散絕。掀起了對文化迫害的高潮,知識分子不敢談論時事政治,漸漸以說了半天什麼都沒說為榮。
奈何命好
52歲,司馬昭得到了一個做夢都想不到的好消息:蜀漢滅亡了。
《晉書·景帝紀》記載了在司馬昭在攻蜀之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派頭兒,這份記載就像司馬昭之前的自白一樣是一次漏洞百出的扯謊。
不世出的軍事奇才鄧艾甘冒奇險,從山嶺翻滾而下,偷渡陰平小路,這是司馬昭安排的?
鄧艾在綿竹以少勝多完爆諸葛瞻,這也是司馬昭能預見到的?
蜀漢後主劉禪在坐擁堅城成都,兵力對比還佔據優勢的情況下開城投降,這也是你司馬昭算計好的?
手下給力,敵人放水,極其意外的勝利而已。這要是都在司馬昭預料之中,他怎麼不去征服世界?
可司馬昭佔據著領導的優勢,手下的功勞都是他的功勞,時也?命也?能力不足,奈何命好。
53歲,坐擁滅蜀之功的司馬昭獲得了巨大的威望,此時的司馬昭已經是相國、晉王、加九錫,具備了篡位的一切條件,距離皇位只剩一步之遙。
54歲,正準備開國稱帝的晉王司馬昭突然中風,猝死。
仗著有一個強悍、無子又短命的哥哥,司馬昭輕易接掌了巨大的權力,當然他也沒有玩忽職守,一直都很努力,但他的成功,實在是偶然因素頗多。
再看看他乾的不太成功的幾件事兒。
1.大肆提拔世家子弟,在司馬昭之前士族與寒門的平衡已經打破,經過司馬昭十年的管理,寒門被士族碾壓,除了拼了性命去立軍功,再無出頭之日。
2.曹髦被弒,司馬昭沒能防範於未然,事發後處置更是非常不得當。本來可以活捉曹髦大事化小,卻搞成了公開弒君這麼駭人聽聞的事情。
3.在接班人的問題上猶豫不決,要麼堅定立司馬攸要麼救說准了立司馬炎,他卻是一開始想立次子,被手下一勸又改主意立長子,導致司馬家族幾代以來和睦團結、兄友弟恭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才幹遜於其父兄,奈何時勢造英雄。
反雖討賊,終為弒君!
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業之始,用文帝末高貴鄉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知乎用戶:鄧艾滅蜀後,如果與鍾會姜維聯手,有沒有希望反攻司馬昭?
能力一般,水平有限。
能力有沒有呢?當然有,要不然司馬懿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會培養他,打仗一直帶在身邊呢?而且後來還參與滅了蜀漢。
要說水平很高也不見得。
尤其跟他爹司馬懿他哥司馬師比,甚至跟他媽張春華比。江山是父兄打下來的,要不是司馬師無子嗣晉室江山也不會落到他這一脈,這從司馬炎在找繼承者惹下的是非就可知道了,況且司馬攸還只是過繼給司馬師的兒子呢。
為什麼說他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呢?主要有兩件事:一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二是殺高貴鄉公曹髦。司馬昭跟他們家父母哥哥做事風格都不一樣,他爹四朝元老,兩次被魏主託孤,一輩子韜光養晦為人低調,他哥哥在父親稱病曹爽當政期間滲透入禁軍中做了中護軍,最後高平陵之變中反手一刀,插的曹爽毫無防備;可見他父兄二人情商都是極高的。
相較而言,他就比較魯莽了,蜀滅之後立刻封晉王、殺皇帝、加九錫。你要當皇帝就當皇帝搞那麼多虛頭八腦的,反讓人落下話柄。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子高貴鄉公要不是年少氣盛拚死吃河豚,而是像康熙那樣隱忍幾年羽翼豐滿一點再出手,誰說就一定不會成功呢?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以上都是扯淡。推薦閱讀:
※如果曹操在白門樓沒有殺死呂布,而是收呂布為義子,故事將會如何發展(歡迎腦洞)?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的武力值如何?
※為什麼袁紹的具體年齡沒有在《三國志》中明文記載?
※甘寧為什麼會被後世敬為神,他的神化和關羽的神化有什麼異同?
※「日本人非常喜歡三國志,而韓國人卻沒什麼感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