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語不直接用音標來當做字母?

最近在知乎上看了很多語言方面的問題。漢字直接拉丁化或者拼音化都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會造成大量的同音字引發閱讀困難。說到底漢字和音標不是個一一對應的關係,書寫也相差太多。
但是英語就沒有這些問題啊,English和"i?ɡli?就是一對一的映射,雖然也有homophone但是是很少的。況且英語和它的音標已經非常接近了,稍微改變一下(如去掉",簡化掉:)就很好應用、推廣。學習起來也更容易,真正做到會說就會寫。
its "i:zi tu: "?nd?"st?nd, rait? (沒人吐槽5個詞裡面3個homophone么。。)
啊,當然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從此分家了是真的。
估計會有人吐槽我英語好好的幹嘛要改。。就當我開腦洞好了
問題補充:我其實是從非英語國家的角度來看這個事的,我覺得如果改用全音標的話對其他語種學習英語會更友善。


謝題主喵。這其實是個正字法問題,為什麼英語不直接用音標來當做字母? - nanako izzmi 的回答的那個吐槽也是正字法的後果。說什麼正式不正式的,恐怕各位想得太多了;正字法歸根到底,實際上是一種習慣與現實的妥協,只是英語的妥協走向了「習慣」的那一面。英語的正字法簡直就是一筆糊塗賬,這點我想沒幾個人不同意的,但是真的就正字而言,又可以洋洋洒洒說很多內容,所以我打算今天給它一併說完。

之前曾經打算給為什麼英語不直接按讀音書寫? - 語言學寫一個回答的,結果放在草稿里坑了一年了,今天一鼓作氣在這裡寫完。英語原生辭彙的拼寫是在中古英語的時候形成的,也就是說,這些詞系統表示的其實是十四世紀之前的英語讀音,那時候的英語也是像德語和西班牙語那樣「所見即所得」的。但是接下來有兩件事,導致英語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一個是著名的母音大挪移(Great Vowel Shift),還有一個看似奇怪但非常重要——是的,古登堡的印刷術。
母音大挪移的時間點大概是在十四世紀末十五世紀初,一直持續到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原因大抵是黑死病導致死了很多人,而同時由於外來語的影響,在這個時期語音變化就「趁虛而入」——這也是很容易想到的事情,畢竟如果習慣舊讀音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那麼新讀音就在人口上佔了主流。母音大挪移導致了現在母音的讀法基本都是亂的,包括silent e之前的母音的讀法也都發生了變化。而英語的「正字問題」,一般也出現在母音層面,只有一部分輔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不過我們也不能把今天的局面全部怪在母音大挪移上。如果在母音大挪移的時代,英語原生辭彙的正字還沒有完全記錄下來的話,那麼局勢還有扭轉的可能;可惜,就在和母音大挪移幾乎同時代的時候,印刷術傳進了歐洲,十五世紀七十年代,英國有了印刷出版機構,並且開始批量印刷英文書籍——而當時的書籍可是用中古英語的拼寫方式寫出來的。印刷術影響了歐洲這話不是白說的,至少在英國,最初的英文印刷文本是基於古英語和中古英語的的讀音形成的,而由於印刷術的簡便和高效,這些文本大量擴散,導致最後「想改也改不了」。於是在母音大挪移之後、現代英語形成的時候,英國人面臨著一個割裂的問題:語音現代化了,拼寫卻不現代化。這是英語讀音和書寫分離的原因。

有人可能會說,分開了怕什麼,找個人把它們合上就好了。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自現代英語形成之後,正字法這個東西從來就沒有大規模地出現過。直到現在,英語也沒有一個負責正字法的官方機構,不管是在英國、美國還是在其他英語國家都沒有。我們都知道法語有法蘭西學院(是的我還得再講一遍那個笑話:抓蝸牛。吃蝸牛。),德語有德語正字法協會,但是不管在哪個英語國家,都沒有一個完全負責正字的由全國認可的機構。在十九世紀之後,也就是德語開始大批量正字的那個年代,在英語世界裡,即使有人提出了大規模的正字類建議,也都是小範圍的,因為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像美國那種把s改成z、ou變成o的,只能叫換湯不換藥,和英語正字面臨的問題相比根本就不是事兒:你見過有誰一下決心把gh的拼法改掉嗎?你見過有誰一下決心把kn改成n嗎?這些都沒改,只能說是沒人有能力和影響力去完全撼動中古英語留下來的爛攤子。
正字法這種東西,就像其他一切有爭議的大變動一樣,改和不改,兩方面都有很大的理由,也會有很明顯的缺陷:如果改了,英語的拼寫和讀音會統一,從而方便拼寫和學習(可不是外國人覺得英語拼寫麻煩,蕭伯納自己都覺得英語單詞的拼寫簡直是混賬;也一直有英國的家長反映說,自己的孩子以英語為母語、德語為外語,結果德語拼寫學得很好,英語的拼寫卻經常不及格);如果不改,保證英語的拼寫方式一致,可以有效地反映早期讀音(比如說在中古英語里knight這個詞的k是發音的,而gh也發成/x/),能夠明確知道詞源(比如說restaurant這種詞一看就是從法語後媽那裡借過來的),也方便閱讀古典文獻(畢竟古典文獻是根據古英語和中古英語寫的)。缺陷么,自然就是對方的優點反過來。正因為這兩個問題始終糾纏不下,所以我們也很難說到底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更何況正字法這種東西實際上是越早做越好,既然早期沒有人做,往後大家更覺得累贅,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意見,只能無限期擱置下去了。

那麼再看國際音標。國際音標的雛形出現於十九世紀中葉,而我們今天用的國際音標,大概是在1989年左右才完全形成的,在之後有過幾次明顯的增刪,不過不太影響。英語里已有的發音,基本上都是在國際音標的雛形里已經包括的標記,包括幾個在英語里沒有出現的拼式,比如/?/(對應ng)和/θ/與/e/(對應th的兩種發音)。如果在國際音標剛剛出現的時候就選擇用它來表示英語發音的話,就「可行性」來說,是可能的,畢竟英語的同音字是相對比較少的(相對,不是沒有,誰硬要說我在說英語沒有同音字就是耍流氓),我們在聽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語境來識別,比起漢語日語的情況好很多了(日語的問題在音調之前,當然還有漢字與假名的對應)。
但是,國際音標出現的時候,距離母音大挪移已經過去了二百年,而在這二百年里,識字的英語母語者已經這麼一瘸一拐地走過來了,甚至已經非常習慣一瘸一拐地走路了。幾次基於英語本身拼寫的正字法都沒有完全推廣,而如果換成國際音標,還要引入那麼多的新字元,你覺得真的有人會同意嗎?我經常說很多事情「非不為也,是不能也」,但是這次情況變化了,成了「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因為母語者們沒能力承受也懶得承受這種完全的修改。從歷史上看來,英語世界能夠允許的修改,也不過是s改成z、ou變成o這樣的小手術。
更何況,用國際音標來拼寫英語是一種很不實用的行為。首先,國際音標並不是「自然產生」的字元,並且硬性要求符號和讀音一一對應,因此引入了很多「非英語」的字元,它的直觀度是很有限的。它在誕生之時就是作為一種「專業工具」而非大眾用品設計的,它所追求的是精確可靠,而不是簡單易懂,這和正字法的目的是完全反著的;讓群眾掌握到底是/i/還是/?/,是/ɑ/、/?/還是/a/就已經足夠讓很多小學生哭著回家了。其次,正如題主所說,英語的不同變體會有不同發音,即使是同一個單詞也會使用不同的母音,如果完全採取國際音標來拼寫的話,要不我們就選擇一個基本的發音基準進行統一——這樣首先格拉斯哥就能和南安普敦打一架;要不就各自按照各自的拼式走,這樣英美音的區別還是小事,澳大利亞音可以再給你來個母音大挪移,這是所有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估計都不太希望看到的事情。
這樣,我們大概可以總結國際音標無法作為英語拼寫正字的基本原因:出現時間太晚;字元繁多、拼寫較為複雜;較成本而言實用性太弱不利於推廣。正字法的目的,當然是規範拼寫、規範印刷,但是其最終的目的,是謀求語言內部交通的便利。如果一種正字法會對母語者造成異常的負擔的話,那麼還不如讓它去死好了

說完了歷史上國際音標沒能成為英語拼寫方法的原因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在電腦全面普及的今天,修正正字法的兩個限制:鍵盤和編碼。
我們現在在電腦上常用的QWERTY鍵位及對等鍵位系統(比如法語的AZERTY和德語的QWERTZ),是基於早期打字機的鍵盤排布產生的,這個排布大概出現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而那個時候國際音標還差幾年就誕生了。之前我們說了,英語是在母音大挪移及印刷術發展之後錯過了正字法的第一個時機,那麼在打字機出現之後,英語就錯過了第二個時機(那個時候有小規模的正字法變動,但是沒有擴展開來)。打字機的出現使文本的輸出變得更為便利,但是也因為打字機的制式問題,參與文本輸出的字元變得更加固定,畢竟如果是手寫的話想隨手畫個花都可以,但是要在打字機時代給語言拼寫添加進新的字元,就需要對打字機的鍵盤排布進行改造。如果是普通的umlaut和accent,還可以用退格鍵進行操作;但如果是添加諸如?和θ的新字元,就需要完全改造打字機了。國際音標出現得晚,此時的打字機已經成型了,而我們也都知道,一旦涉及到對成型的東西進行改造,大家都會有一副「喂真的有必要嗎」的態度。因此如果在當前,把英語的拼式換成國際音標的話,我們勢必需要調整鍵盤的排布,也必然也引出更大的阻力。
我之前也說過,由於國際音標強調準確性,所以在設計時是採取嚴格的一符一音規則的,因此除了標準的拉丁字母以外,也從別的地方借了很多字母過來。因此,國際音標的一些字元是需要unicode擴展包才能夠實現的,我們上維基百科上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提示:

This article contains phonetic symbols. Without proper rendering support, you may see question marks, boxes, or other symbols instead of phonetic symbols.
本頁面包含國際音標符號,部分操作系統及瀏覽器需要特殊字母與符號支持才能正確顯示,否則可能顯示為亂碼、問號、空格等其它符號。

要知道,即使是英語的音標,也有很多不存在於我們常用的編碼組裡;在Vista之前,Windows的默認瀏覽器字體Times New Roman是不支持大多數國際音標字元的。如果你曾經在Word或者其他文字編輯器里試著輸入國際音標字元的話,估計會對這件事情的困難程度有所了解。當然,你可以說我們實際陷入了一個圈套論證:如果英語採取國際音標拼式的話,這個問題可能早就解決了;正因為英語沒有使用國際音標進行拼寫,所以才會有這個問題。但是,正如我所說,這並不是英語沒有使用國際音標拼寫的根本原因,而是在當前改換英語正字法需要面對的問題。科技越來越發達的確是沒有錯,但是我們的科技是建立在過往的發展基礎上的,越往後這個包袱越沉重;這也就是如果要在今天推廣新的基於國際音標的英語正字法會比一個半世紀以前更困難的原因。

最後,我覺得有必要讓題主稍微感受一下,如果英語的拼寫真的改成國際音標了會怎麼樣。(全文來自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可能需要翻牆,請大家自行解決)

e? ??nt?rn???n?l f?n??t?k ?lf?b??t ??z ? s??t ??v f?n??t?k noté??n w??t? símz tú h?v b??n ??nv??nt?d sólli tú ?n??j ??niw?n hú h?d ??ni s??rt ??v ??nt??nt??nz tú ?kt??w?li f??gj?r áwt háw s??mθ?? ??z pr?náwnst. ??t ??z n??v?r júzd, ?z ??niw?n hú w??d h?v e? tájm tú l??rn e? f??l noté??n d??z?nt h?v ??ni fr??ndz tú t??k tú w?θ ??t.
e? s??mb?lz ??v e? ??nt?rn???n?l f?n??t?k ?lf?b??t ɑ?r d?vájd?d ??ntú θrí k?t?g??riz: ?m??r?k? l??t?rz, w??rd grík l??t?rz, ?nd ??psájd dáwn méd- ??p l??t?rz.
??ni sáwnd k?n bí r??t?n ?n e? ajpié, ??nklúd?? e? sáwnd ??v kl??k?? e? t???, n???? w??nz tíθ, ?ngéd??? ?n óp?n hɑ?rt s??rd??ri, dáj?? ? b??t ??nsájd, ?nd ív?n e? sáwnd ??v w??n h?nd kl?p??.

不用謝。

考慮到回復里有人已經和我一樣大腦麻痹了,我決定把標準英文版也貼上來: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s a set of phonetic notation which seems to have been invented solely to annoy anyone who had any sort of intentions to actually figure out how something is pronounced. It is never used, as anyone who would have the time to learn the full notation doesn"t have any friends to talk to with it.
The symbols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merica Letters, Weird Greek Letters, and Upside Down Made-up Letters.
Any sound can be written in the IPA, including the sound of clicking the tongue, gnashing one"s teeth, engaging in open heart surgery, dying a bit inside, and even the sound of one hand clapping.

所以,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啥


對了,為了節省篇幅貼一個微博上看到的小笑話,我覺得炒雞合理怎麼辦。。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s just announced an agreement whereby English will be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the European Union rather than German, which was the other possibility.

As part of the negotiations, the British Government conceded that English spelling had some room for improvement and has accepted a 5- year phase-in plan that would become known as "Euro-English".

In the first year, "s" will replace the soft "c". Sertainly, this will make the sivil servants jump with joy. The hard "c" will be dropped in favour of "k". This should klear up konfusion, and keyboards kan have one less letter. There will be growing publik enthusiasm in the sekond year when the troublesome "ph" will be replaced with "f". This will make words like fotograf 20% shorter.

In the 3rd year, publik akseptanse of the new spelling kan be expekted to reach the stage where more komplikated changes are possible.

Governments will enkourage the removal of double letters which have always ben a deterent to akurate speling.

Also, al wil agre that the horibl mes of the silent "e" in the languag is disgrasful and it should go away.

By the 4th yer people wil be reseptiv to steps such as

replasing "th" with "z" and "w" with "v".

During ze fifz yer, ze unesesary "o" kan be dropd from vords kontaining "ou" and after ziz fifz yer, ve vil hav a reil sensi bl riten styl.

Zer vil be no mor trubl or difikultis and evrivun vil find it ezi tu understand ech oza. Ze drem of a united urop vil finali kum tru.

Und efter ze fifz yer, ve vil al be speking German like zey vunted in ze forst plas.


第一, 題主提到同音字/詞的問題 英語中其實也有很多同音字
例子:stake steak

第二,音標字元比字母還要多,初期學習起來其實並不簡便,而且寫起來也很麻煩。音標中還包括一些重音符號等等,手寫出來人在讀的時候很不方便。當然去掉的話寫起來會好很多,但是。。就像我剛開始學日語時候一樣,即使是看到三個假名拼起來的詞,根本讀不出來,因為不知道調。。稍微偏下題 拿日語舉個例子

日語的聲調是高低型的,由高而低或由低而高。一個假名代表一拍,包括表示清音,濁音,半濁音,促音,撥音以及長音的假名,但是不包括組成拗音中的小"や","ゆ"和"よ",即一個拗音整體上作為一個音拍來看待,如"きゅ"是一個音拍,而不是兩拍。而"きゅう"和"くう"等長音則是兩拍。
日語以東京音為標準音,其聲調可以分為如下幾種類型:?型,①型,②型,③型,④型,⑤型,⑥型以及⑦型等。高聲調錶示重音,低聲調錶示輕音。
?型:表示只有第一拍低,其他各拍都高。
①型:表示只有第一拍高,以下各拍都低。
②型:表示只有第二拍高,第一拍和第三拍以下各拍都低。
......

來自百度百科「日語」詞條下的「聲調」:聲調

該詞條中介紹了七種聲調,而日語一般書寫的時候,即使不書寫漢字,書寫直接指明讀音的假名,也通常是不加音調的。這樣,對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遇到不認識的詞也還是讀不出來的。反而是寫成漢字,至少可以大概理解意思。

第三,說到重音。。英語中也有很多同拼寫但是不同音表示不同意義或詞性的詞。個人認為語言作為交流工具更重要的是清晰簡便地表達含義。
比如:record 重音在後是動詞
i-?ko?rd,重音在前是名詞?re-k?rd (來自Merriam-Webster)
,且「e「發音不同,但是表達的意義是相關聯的。如果單用音標來表示,就是相當於把單詞和意義割裂開,而單純和語音相聯繫了。發音並不是詞語的目的。

當然,還有方言、語音等問題。
在學校有時候大家還會聽口音判別同學是哪裡來的。。當然是大家圍在一起 for fun
5句話以內還能裝裝洋人。。2分鐘內必被識破。。默默哭。
不過,說正經的,各個地方對某些單詞的發音確實是不一樣的。
而且,確實,很多外國人不認識音標。

還有一點,我們在講另一種語言的時候常常會被native speaker認為過於正式。如果用音標來學習英語,這個現象會更嚴重吧。。。

第一次回答問題orz


現在國際上有兩種音標方式,一種是嚴式音標,一種是寬式音標。兩者區別就在於是否有diacrtics,一種區分音標讀法的標註。
事實上,用音標代替字母的做法不具有可行性在於以下幾點。
一,音標表示的單詞不具有唯一性,同音異形字的存在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混淆。
二,同樣的單詞,由於方言的存在,各個地方讀音是不一樣的。除非所有人都講standard dialect,否則題主的設想無法實現。

三,語言本質上是一種convention,一個群體幾千年來約定俗成的東西,要更改的話成本太大了。
四,語言和文化是密切相關的,改變一個民族語言的書寫方式對其文化的衝擊將是毀滅性的。


法語好像就是這個樣子。基本不需要音標。除非特別特殊的詞。音標只在字典里有。


漢語也沒廢除漢字用注音符號啊……
英語也是有方言的,用這套和實際發音的正字法已經有一定歷史,如果硬要改成和發音一致的拼法,用哪家方言呢?
而且文字改革必須謹慎,不然全國人民一夜之間變成文盲,可不是異想天開能承擔的代價。


西班牙語:有人在說我嗎?


結論還是根本沒必要這麼折騰。

第一,語音和拼寫需不需要完全對應?因為文字的變化總會滯後於語音的變化。比如fight,為什麼裡面gh不發音還要拼寫呢?gh其實在以前是要發一個類似/h/的音的,但因為語音的演變這個音脫落了,但沒有反映在音節拼寫上。那麼要不要把這些拼寫都改過來呢?完全沒必要,因為改過來語音還是會變的。

第二,英語沒有同音字問題?英語的同音字一點也不少哦。There-their,pair-pear,eye-I,two-too,hear,here等等等等,全都是常用詞哦。

第三,用國際音標作拼寫方案能方便學英語?國際音標是一套用於語音研究目的的符號,分為音位音標(寬式)和音素音標(嚴式)兩種。前者設計到英語的符號大概有四十多個,後者就更多了,再加上很多的標寫符號,怎麼看都比英語26個字母要多。只會加重人們的學習負擔。

國際音標這種「高大上」的東西語言學圈裡的人自己玩玩兒就好啦,就饒了那些學英語的人了吧。「己所欲,慎施於人」啊題主。


一開始是啊,不過口音變化了,super到底是蘇趴還是秀趴?

還有同音詞必須加入不發音的構件在字型上區別。


你這問題就好比:
「為什麼日語不全部改用純假名甚至純羅馬拼音?」
「為什麼漢語不全部拼音化?」
前者麥克哈瑟試圖推廣過、後者毛潤之也有這想法,但後來都放棄了:沒有可行性。


不懂韓語/朝鮮語,但日常看新聞,這倆才算是注音符號代替文字的典型吧,結果要變通或解決的麻煩事不少,被吐槽不少。而且現在朝鮮語和韓語之間差別究竟多大了?
德語的發言規則據說也是看見即拼讀,字母變音極少。


日語就是這麼乾的,日語的假名相當於音標,先學假名,再學單詞,部分單詞可講假名換做中文表示。當然這裡的中文不是我們天天看到的簡體,而是經過變化的繁體。
這麼做的最大蛋疼之處就是你會發現中國人考日語等級越往高等級考越簡單。原因在於低等級的考試全部都是假名,裸考基本就是跪。但是高等級的考試大部分是繁體中文,撇開語法不談,那簡直就是so easy,媽媽完全不用擔心的節奏。
而英語國家大多和中國隔著千山萬水,自然也沒有日語那麼適合中國人去學習咯。
額,看了下,歪樓歪的有點嚴重。請無視我。


如果要基於音位的,直接搞一套新正字法就夠了,如果基於音素,就人民大眾的菊耳,那...得每個人都系統學習一下語音學,最後這套文字簡直就不能用,得大家讀出來才可能看得懂。


補充一點——其實我說的不重要,容易解決,因為重要的原因其他人都說過了,沒必要重複——就算用音標,那用哪家的音標呢?現在所謂的英語「國際音標」,其實根本不是真正的國際音標,是經過改造的,而且還分好多個版本,DJ音標,KK音標,韋氏音標。。。「英語音標」里的/r/,讀什麼?國際音標里這個是齒齦顫音(當然英語歷史上也曾有過這個音)。另外,英語音標,也並非完全一音一符,比如清晰的l和模糊的l,有的「英語音標」版本是區分的,但有的版本就不區分。(當然漢語拼音也有這個問題,西字的i和「字詞思日支持詩」的i,其實是三種不同的母音。)


語音發展速度>文字發展速度。商務印書館,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緒論》第六章第四小節《寫法和發音齟齬的原因》有展開。


拉丁語的確是所見即所讀的,如果有興趣的話你可以感受下。


音標是語言學工作者用來轉寫人類語言發音的通用記號,本身並不屬於文字的範疇。更何況當代英語也至少有幾百種口音,如果用音標作為文字的話,根本也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正字法。

個人覺得,之所以題主會有這種想法,可能是在通識教育中受漢語拼音先入為主,認為漢語拼音與國際音標是同一性質的東西。


就像如果把方塊字都不用了只用拼音一樣,只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雖然英語的音標與字母很接近,但還是有區別的。若只用音標,你還能區別出對方說的sun or son ?
並且單詞大多符合發音規則,如果讓英國人非要捨去一種,那麼捨去的只可能是音標。


只要學了音標字母你不存在不會讀的音標,但是學了字母單詞你不一定都會讀,這就是音標的作用——標註發音,有兩個單詞可以發音相同,而每個音標不同。單詞擴展了英文辭彙量


漢字為什麼不用拼音


推薦閱讀:

使用拉丁語自學教材Lingua Latina Per Se Illustrata: Pars I - Familia Romana所需要的相關準備?
有哪些膾炙人口且易學的拉丁語短語、單詞?
拉丁語中的r一定要發成大舌音嗎?

TAG:語言 | 英語 | 英語學習 | 歐洲歷史 | 拉丁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