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確定不是坑嗎?

我是13年畢業後投入互聯網行業做產品的,之間輾轉過兩三家創業公司,深深感受到互聯網創業之坑。
其中最明顯的一點感受是我覺得互聯網創業並不是那麼理想——「改變世界」的事,而更多時候是資本逐利的事。去年的時候互聯網教育和LBS這兩個方向被炒得很熱,相信炮灰也積了一堆吧。我也不再看36kr,虎嗅上面的各種報道了,一方面是因為實在厭倦了各種耍猴的信息,覺得TMT也是各種炒,無非是哪個app又融錢了。體驗一下他們的產品,根本沒有人用,也沒有創造他們所標榜的價值;另一方面是我覺得這些信息並沒有幫助我的思維。
所以我其實是有點煩、失望互聯網這個行業的浮躁之氣了。與其說初心是改變世界,不如說是各種嘩眾取寵。得利和得道任何一點,都完全無法做得純粹。
我之前是學國際貿易的,英語口語還行,畢業之後先是做了挺長時間的翻譯兼職,後來實在是太不穩定,又是女孩子,因為某些機遇進了互聯網公司做產品。正好因為本人又是個互聯網深度用戶,思維各方面還能趕得上,其實做產品我一直還覺得比較適合自己。
昨天老闆又和我說大概準備出去創業了,問我要不要參與。我笑了,問現在公司誰管?說,集團那邊總有人會來管,我只是不想再做重複的事。
而我彷彿在那一瞬間看到了大多數所謂純互聯網公司尷尬的宿命。它們並不是一個被「養大的Baby」,一個產品——if養大,養得半死不活時,quit,somebody會來繼承你的衣缽,替他收屍。——if養死,甚至沒有後話。即便是那麼多的資本注入進來,在這過程當中除了給我們這些畫原型圖、開頭腦風暴、計較按鈕位置的菜鳥發發工資,又給這個社會創造了什麼價值?

我是不想再進創業公司了,我的資歷,還沒有那麼好的運氣進入一個真正有未來的創業公司,而我在創業公司投入的,卻必須是在一家普通公司好多倍。經常看見有些人喜歡用綁架的方式來問這句話:「你是想安安穩穩(混吃等死),還是想拼一把?」

工作一年了,在選擇的覺悟上還沒有。或者說,是因為選擇權太少了,太tm少了。沒想到現在走了半年不到的時間,又走到「互聯網創業or not」的路口。
不好意思,我好像真的有點累了。感覺不會再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已經在titile里,以上只是我順手寫的發泄之語,或者說解釋我為什麼會有如題困惑的經歷背景,心態原因。


互聯網不是坑,是一種只獎勵每個細分類型前3名的奧運會。奧運會得獎當然爽,拚命干4年頂別人干好幾輩子。當下的社會理念就是「快速致富」,而互聯網奧運會提供了這種可能性。這就是互聯網創業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

但是,每個類型能得獎的也只有前3名,而且互聯網奧運「比賽項目」也不太多,這個因素被很多人忽略了。全民去練競技體育,指望奧運會得獎發財自然會製造很多悲劇,這個道理人人明白。但是放在互聯網創業這塊,由於沒有統一的「能力測驗」作為參照,反而人人都認為自己有希望了


課程表用詞「數千萬」這種模糊的用語本身就是呵呵了,那讓出多少股份,估值多少? 知乎估值大約1億美元,個人覺得課程表之類難超過知乎。
超級課程表首輪融資規模大約是300萬rmb而不是聲稱的1kw,阿里給的b輪是幾百萬美元,而不是余佳文所說的幾千萬dollar。
創業型公司一般都虛報估值等指標,比如人人貸款,號稱1.3億融資,但據知情人士爆料是6000萬美元,而且其中3000萬是股東套現。許多號稱拿了幾千萬美元的項目實際就幾百萬人民幣。
而且現在風投資金擴大是常態。投資和被投資方出於利益交互都是默認的。
業績吹水那就更加沒譜了。
超級課程表號稱用戶千萬,其實有百萬就不錯了,日活躍用戶破10萬都難。
淘寶才800萬家店鋪,口袋購物敢號稱1200萬店家,乘以10%就算抬舉他了。
大姨媽,美柚給出日活用戶數據是300多萬,實際估計就是90萬左右。
現在應用市場產品是多,精品少,風投不是傻子,正確的估值自己知道。


但是話說回來,傳統行業切入更難,互聯網泡沫是有,還真是屌絲逆襲的地方,可以參考下目前80後創業成功的精英,幾乎80後的商界精英都是互聯網行業,:
聚美優品:市值 21億美元 陳歐 8億美元
聚美優品:市值 21億美元 戴雨僧 1.7億美元
學而思 市值 23億美元 張邦鑫 9億美元
游族 市值 26億美元 林奇 9.5億美元
蘑菇街 估值 10億美元 陳綺
口袋購物 估值 15億美元 王珂
滴滴打車 估值 10億美元 程維
優信拍 估值 10億+美元 戴琨
樂逗遊戲 市值 8億美元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互聯網是坑這個結論我認為是靠不住的,
1 好不好是比出來的,那什麼行業不是坑,除了互聯網,還有哪些屌絲逆襲的行業?難道是房地產嗎?
2 互聯網不是一個行業,是一種思維和手段,行業是經營特定內容的分支,如房地產,服裝。
3 互聯網虧錢不是大問題,反正虧投資者的錢,怕什麼?

周潤發因怕失去台灣市場推辭某影片,推薦剛出道劉德華做主演。
劉德華哭喪臉:",發哥,我也不想失去台灣市場,這是坑"。
發哥:"有的演不錯了,以為自己什麼東西?你從來沒有過台灣市場,怎麼能說失去?"。


美女題主,醒悟的快。或者你在職的創業公司洗腦不到位。

值得肯定的一點是,你看透了。
互聯網聽起來很潮,比開包子鋪,小賣部高大上多了。事實上99%的所謂的互聯網創業,從開始到失敗,都沒見到過進賬。都是小朋友玩泥巴的形式。離錢太遠。能拿到錢投資的,基本是靠運氣,然後開始不知所謂,燒錢,擴張,曝光,使勁吹(參考 超級課程表CEO,這廝公司還沒開始盈利,才融了千萬左右,估計花的差不多了,竟然口出狂言明年要分一億利潤給員工,你丫的去打劫錢出來分嗎?能回本就是神了,還有利潤。)
傳統行業創業至少在投入產出比上不至於太虛幻,說不準。傳統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會有更多的參與感和安全感。
互聯網就讓高大上的大牛來做吧,我們用用玩玩互聯網就行了,感謝那麼多優秀的創業公司做出那麼好的產品免費讓我們用。

希望創業公司們趕緊上市,因為不上市,很快就要死了,造血能力太差,是病態,不是靠現金流生存,而是靠股權融資講故事過日子,相當畸形的市場。


  1. 對於整個行業而言。互聯網行業是大趨勢,這是肯定的。樓上lydia老師說,繁榮和泡沫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也是肯定的。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很繁榮,但同時泡沫也很大。整個互聯網浪潮退掉的時候,穿著褲子游泳的,可能就那麼幾家,然後他們逐漸長成行業的中堅,成為巨型企業。剩下沒穿褲子的,還在向海里爬的,就等著被曬死吧~
  2. 對於從業者而言。互聯網行業發展很快,在行業內累積的經驗在五年後可能根本用不上,與後進者相比,行業內的老人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3. 現在什麼人都往移動互聯網跑~整個互聯網的創業環境非常好,只要你有完整的創業想法,就不難拿到風投。但也正是因為創業環境的優越,導致不靠譜的創業者越來越多。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埋頭聽著忽悠扎進這個行業。懂互聯網的不懂互聯網的~運營啊產品經理啊風投啊什麼的,一個個高大上。真正有靠譜盈利模式的沒看到幾家。別最後又去賣廣告了。
  4. 線下的東西發展到線上,遠比線上的東西發展到線下要容易。各種莫名其妙的產品拿了幾千萬的風投,沒線下的依託,活著很累的。年輕的傳統行業精英去做線上的資源整合,遠比圈外的互聯網創業者有優勢。
  5. 不把產品做好的創業者一定死~大家都知道互聯網這個行業一將功成萬骨枯~做不到行業第一,就是死亡。所以都在迅速的擴張市場,迅速地鋪面。覺得「佔據市場」反而比「把產品做好」更重要~但其實移動互聯網產品不過就是整合下資源的一個工具,或者說是一個大幅度提高行業生產/銷售/盈利效率的一個工具。可問題在於,你的產品要能提供比線下那些產品更好的服務,你才有可能去擴大市場啊!你線上的東西做的都不如人家線下的~你靠什麼賺口碑靠什麼盈利?就靠給顧客貼錢營銷嗎?好像大家都這麼玩~美名其曰:互聯網思維/擴大市場。囧里個囧。
  6. 與傳統行業相比,你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都在說互聯網模式將顛覆傳統行業~不過如果你把這個行業里最牛逼的專家和最牛逼的企業拉出來,看看他們能夠給大眾提供什麼服務,再看看你能夠給大眾提供什麼服務。如果你不能夠提供更多的東西,還是等著失敗吧~說什麼顛覆行業~別吹了~在這個不是1就是0的行業里,活著都困難。
  7. 行業顛覆,應當來自線下和線上的合力。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倒是促進了一些傳統行業的精英不得不去了解互聯網。他們不在意那些互聯網創業者的叫囂,但對洶湧的資本倒是十分恐懼。大量湧入的資本逼迫傳統行業的那些精英去思考互聯網對自己的用處,在我看來,真正的改變和顛覆,理應來自兩方面的合力。而不是互聯網創業者單方面的叫囂。
  8. 健身互聯網行業里,同樣都是創業,從對待線下資源和線下機構的態度上就足以看出不同的創業公司的靠譜程度了。

以上八點,基本囊括了我對目前移動互聯網創業的看法。


感覺題主沒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如果是為了結果而去互聯網創業,那就一定是個坑。

(ˉ﹃ˉ)口水


說點自己的看法吧~
在如今資本漫天飛舞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創業是不是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那個leader本身是想做一家去讓這個世界變更美好的互聯網公司,還是想做一家能讓自己迅速實現財務自由的互聯網公司~這家互聯網公司從創生的那一刻起,這一切都確定了~
如果你的老大像ppg那些投機者一樣,那互聯網創業就絕對是個坑,因為你看到必然是去逐利,去迎合資本,去儘快的融資、圈錢、上市,並為這些東西不惜一切代價~
而如果你的老大和王興那樣,那互聯網創業就不是坑,他本身不缺錢,一切產品都是為了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一切東西都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好一點,那你在這裡就會找到無窮的樂趣以及人生奮鬥的目標~分辨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在即使最困難的時候,依然有一批很有能力的人追隨在身邊的老大,絕對不會差~
我現在就非常享受創業的過程,因為雖然我們公司的三個創始人都非名門望族,但好在他們都在行業內浸淫多年,並立志要改變行業。在拿到資本後,並不急於套現和盈利,而是想著怎麼做的好一點,再好一點~有些公司一切以財務報表和業績為終極導向,而我們以有沒有為客戶或者這個產業鏈提供了價值為導向,導向不同,你感受到的氛圍自然不同~
資本的充裕,市場的開放,政策的支持以及聰明無比的中國人,讓我非常堅信這是中國互聯網創業的黃金時代,在互聯網這個行業,未來必然會出現讓美國人都由衷讚歎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之所以讓你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你對於公司不是對的人,亦或是沒有跟對人而已~


有些互聯網創業公司是坑。

互聯網創業本身不是坑。

很多人談到互聯網行業就會說,「圈錢」,「燒錢」,「忽悠」;這些的確是這個行業的現象——形形色色的概念,真假莫辨的數據,還有幾十號人就有幾千萬的投資這些看傻傳統行業的案例,說浮躁也好,泡沫也好,真的都沒錯。

但是呢,你再往裡點看,互聯網,尤其是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真的沒有改變你的生活嗎?

你身處異鄉,難道不會因為有了手機地圖而不用再擔心迷路了嗎?

你買手機或者家電,難道不是已經直接網購而不用去蘇寧國美百思買貨比三家了嗎?

你雨天打車,難道不是加十塊二十塊就有計程車飛馳而來跪舔,而不用雨中哆嗦兩小時了嗎?

你有什麼想不通的,譬如本題,難道不是直奔知乎來聽其他人給你扯淡嗎?

這些從前沒有解決的問題,從前沒有想到的需求,不正是那群互聯網創業的人在做的事情嗎,對不對?

所以說,這個行業再多泡沫,再多不靠譜,但是也的的確確在一刻不停的前進著,在無孔不入的滲透和改造我們的生活。

上周我去北京轉了一圈,走馬觀花參加了幾個活動,其中一個是IDG辦的2014矽谷對話北京,共享經濟與O2O中的C2C峰會。坐在會場上我就想,如果我是一個來自純粹傳統行業的人,真的應該冒冷汗才對,因為有那麼一大批聰明人盯上了金融,招聘,婚慶,教育,家政,餐飲,美容這些行業,他們有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手段,有相關的行業背景,背後還有有幾千萬乃至幾億的資金支持,特別是,他們一開始都不考慮賺不賺錢,為什麼呢,因為只要能幹翻僅有傳統手段的廠商,他們自然就可以開始賺錢了啊。

這就叫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或者用時髦的話說,叫「降維攻擊」。

這事情還真是細思恐極呢。

所以作為互聯網公司,一開始不考慮盈利,真的不能說人就是騙子,谷歌一開始不盈利,阿里巴巴一開始不盈利,騰訊一開始不盈利,亞馬遜甚至到現在都沒盈利,但是如今誰又能質疑他們的(潛在)盈利能力呢?

如果有一個產品能為幾億人節約時間,譬如谷歌;為幾億人創造交易,譬如淘寶;為幾億人建立和保持聯繫,譬如微信;那就是為這個社會創造了巨大的價值,而在這個巨大的價值當中分一杯羹,也就是變現,就完全只是早一點晚一點,這樣變那樣變的問題。

再比如,我們的扇貝網是做在線教育的,也經常有人問我商業模式什麼的,有沒有可能賺到大錢。我目前的確是回答不上來的,但是我非常看好互聯網方式下的醫療和教育革新;用改編自大劉的話說,醫療是給生命以時間,而教育是給時間以生命,我如果能讓幾千萬人的一生因此好上一點點,最後居然還是賺不到錢,那我也認了。

說起來我們這代人真是挺幸運的,你想想,隨隨便便就能擁有電腦互聯網無線通信GPS智能手機這些東西,在一兩個世紀前的人類眼中,它們何止是黑科技,簡直是黑魔法啊。

要是運氣好的話,我們也有可能在有生之年踏入更加不可理喻的科幻紀元,譬如殖民火星,感知神經層面的虛擬現實,量子計算機,真正的人工智慧,意識的數字化乃至永生。

總之,不論來臨的是舊時代的黃昏還是新時代的黎明,我們這群人,就是這一大幅風雲際會的圖卷中的星星點點。

所以你再想想,這還是坑不?

最後送Elon Musk的神照一張作為福利:要麼旁觀,要麼摻和。


聽了樓主的抱怨,感覺相對同齡人來說,樓主確實算是思考比較多的,不過以樓主的經歷來看,還是比較淺。說說自己的看法。
1、關於移動互聯網的浮躁。
作為一個誕生才幾年的新的行業,本來就沒有什麼現成的東西可以給所有人參考,既然沒人來指明方向,那所有能只能憑自己的感覺去做了,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肯定是需要去做炮灰的角色,這樣才能為後來者提供參考,經驗不也是這樣慢慢積累的嗎?就好比一個人的成長,是需要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的,而現在的互聯網環境主要還屬於量變,而質變最後肯定也會到來,但是至於到來的時間是三年還是五年,沒人知道!
2、關於那些燒錢的純互聯網公司
現在很多小的創業公司融資,砸錢,搶用戶,但是做出的產品卻根本幫不了用戶,而且沒有利潤來源。只能說現在投資確實過熱,前幾天不是聽說有人拿著錢請別人出去創業的新聞嗎?本來一個公司存活的過程是產生價值--獲得收益-產生更大的價值-獲得更大的收益。。。但是現在因為有些公司給出了一個典範,使用5年或者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去產生價值,完全不用考慮是否獲得了收益或者怎樣獲得收益,而當體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收益會隨之而來,而且這個收益來的更大,所以大家肯定都想去獲得最大的收益。殊不知這種模式只是對於一部分行業或者公司有效,而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產生價值之後的第一份收益其實代表的不僅僅是一份收益而已,還代表著用戶對該公司產生價值的肯定,是促進該公司產生更大價值的一種正向激勵。所以說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沒有自己的正向的現金流,能夠從成千上萬個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是一件概率極低的事件。
3、關於作者不想進創業公司
題主用了不到兩年時間,進了三家創業公司,相信已經了解很很多創業公司遇到的問題,如果說現在感覺創業公司已經消磨了自己的激情,其實完全可以先去考慮下大公司的文化氛圍,讓自己換一個環境,小公司和大公司並不存在好與壞,一個人在不同的地方會學到不同的東西,思想也會不一樣,大公司裡面能讓自己更加職業化,能學到與怎樣與同事交流合作,同時也可以獲得小公司沒有的資源等等,但是不管在哪裡,都必須有自己獨立的想法,永遠記得自己現在處在什麼樣的狀態,自己希望做什麼,自己能夠付出什麼!
總結為一句話:Follow my heart!


互聯網創業,為什麼坑? 一群想要逆襲的屌絲,懷著天馬行空唯我獨尊改變世界的想法,拉上自己的親朋好友,自己當CEO,女朋友是CFO,好兄弟當CTO,整個團隊自己覺得很牛,其實都只是井底之蛙,蹦噠蹦噠。以為自己看知乎,36kr,玩APP,隨便寫點產品體驗報告,看幾本書,就認為自己真的是產品經理了。一有想法就覺得自己肯定是首創,生怕別人抄襲了自己的想法。想法能當飯吃?天真地以為自己的需求就是別人的需求。一沒錢,二沒本事,三懶。天天賴在家裡,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天天妄想著自己的計劃能夠被風投,白日做夢。人醜人窮就該多讀書,還沒搞清楚互聯網是什麼就不明不白的踏進來。不提前思考盈利模式,分析是否可行,就為了做產品而去做產品,所以出現了這麼多跟風的人。自己的產品真的能夠攻擊到用戶的痛點嗎?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先搞清楚自己幾斤幾兩,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再說吧。互聯網是不錯,沒看清行情的人,必將會隨波逐流。


謝邀!非常推薦大家認真、仔細的看完本內容,說不定對你有所啟發。

常見問題:

1、「團購是一種好模式,現在做還有機會嗎?」

2、「O2O是一種好模式,我準備做一個O2O網站。」

3、「目前本地已經有了好幾個門戶網站,我準備從家裝做起,應該有機會吧?」

4、「本地還沒有一家大的人才網站,機會應該不錯!」

5、「淘寶現在還好不好做了?」

一次,在某公司的戰略會議上,某公司超牛的X總在PPT演示中說道:本公司在我們的領域內,具有綜合性、高素質、獨創性的特色,優於該領域所有的大公司。——看著表裡那些該領域赫赫有名的公司名,我一下就愣住了。

會後聚餐,X總喝高了,一個勁地說:我們要製造出該領域的著名案例,我們要獲得客戶選擇權和定價權!——原來,這家創立不到3年的公司,擁有的不是案例,僅僅是一堆看起來很牛的PPT!------以上來自:互聯網創業者容易遇到的兩大致命邏輯錯誤


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當我看了留幾手的文章,我徹底明白了,(同時也推薦我自己之前寫的:互聯網營銷全民造假的虛假手段你了解嗎? - 網聚生活 - 知乎專欄)

原來其他人也是這麼個看法,只不過我不太善於用文字來具體幽默的描述罷了;

以下是文章內容:我整體複製過來了,我沒有向作者索要轉載要求,如果需要請聯繫我刪除,自行百度搜索、微博搜索。

註:本文來自@留幾手 新浪微博,可自行登錄微博查閱原文。

關於互聯網創業你不知道的事
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興起了一股風潮,大學生一畢業基本都不找工作了,現在都必須得創業。幾個朋友一聚會,聊天,你要說你在哪哪上班打工,人家就覺得你沒上進心。沒個「XX創始人」、「CXO」、「XX公司合伙人」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搞互聯網的。

  哥有個朋友,原來一直在某互聯網企業上班,人非常樸實,每天朋友圈每天發點自拍,吃喝嫖賭啥的。去年聽了兩場互聯網大佬的演講,然後突然就激情燃燒,辭職創業去了,由一個幹了5年也沒升職的編輯搖身一變成了科技公司CEO了。然後整個人精神面貌都不一樣了,朋友圈也不發擼串喝酒內容了。每天早上起來,帶著各種定位手環,用跑步記錄app打卡,然後吃東西也按卡路里計算了,整天轉發各種科技媒體的新聞,今天這家企業又估值幾個億了,明天那個商業模式又不可行了,感覺啥都懂,啥都明白,各種高談闊論,指點江山。然後每天忙得風生水起,今兒去見了某某名人,投資人,倆人一頓寒暄,又學到了創業心得,明兒去參加了某某產品的發布會,試用了新產品,又顛覆了行業。每天嘴上掛著的詞是「天使」、「估值」、「顛覆」、「情懷」、「定位」、「盈利模式」、「創新」……整個人感覺都老高端了,給人感覺像下一個喬布斯。

  前兩天,我倆見了個面,主題就是他積極鼓動我也去創業。

  我:「我看你最近朋友圈發的東西很高端啊,都是喝咖啡,聽演講啥的,人也弄的人模狗樣的,天天發言啥的挺澎湃,都是勵志、夢想啥的,整得有點像微商。啥意思啊?你這生意干挺大唄?」

  他:「不是,手哥,你別埋汰我了。我這是必須的,我現在不是創業了嘛!CEO,必須要整的高精尖一點,不然我要是還是原來那low逼形象,能行嗎?誰給我投錢啊。哥啊,你看你天天也沒個正事,今兒去爬個山,明兒去潛個水,每天就罵罵咧咧的,微博也不更新了。也不幹點啥大事炒作一下,真是浪費啊!」

  我:「哦,是嗎?此話枕講呢?」

  他:「手哥,你知道嗎?你太適合搞互聯網創業了,你看你微博這麼多粉絲,多好的資源啊,不利用白瞎了!」

  我:「搞粉絲經濟嗎?賣手機啊?那是不是太low了?我平時打個小廣告都被罵個狗血噴頭。賺粉絲錢,我這老臉往哪擱啊?再說了,我創業能幹啥啊?」

  他:「哥,就你這資質,幹啥重要嗎?你只要往那一站就行,你說你啊,帝國理工肄業,還能逼逼,長得也帥,在微博上還這麼火,雖然現在過氣了吧,但畢竟瘦死駱駝比馬大啊。只要你肯干,一群人排著隊給你投錢,幹啥都行。你啊,不是普通人。」

  我:「我咋不是普通人了?再說創業還分啥普通人,特殊人啊?」

  他:「那對唄,你看現在互聯網創業者,他必須要有個鮮明的標籤,要與眾不同。比如:最屌90後,哈佛天才,美女創業者,休學創業,賣身創業……反正肯定要獨特,得有代表性。否則那麼多人搞創業,投資人憑啥看好你啊。你說你啊,從上到下,一身子特點,太獨特了。」

  我:「我咋沒感覺到呢?」

  他:「你啊,當局者迷唄。你看現在一般行業都飽和了,你要想干點啥,必須得顛覆。要顛覆,你就不能隨大流,你必須得另類,得與眾不同,否則你跟普通人一樣,你顛覆啥呀?你看你在網上的日常行為,言行舉止啥的。忽而傻逼,忽而機智,飄忽不定,這就是你的資本啊!投資人就喜歡你這種能整事兒的。然後還得會吹牛逼,這方面你肯定在行。哥,不瞞你講,我吹牛逼的本領一大半都是跟你學的。我到投資人那就拍胸脯,把自己一頓包裝,這事兒只能我干,別人都幹不成,咔咔一頓講,都給對方侃蒙蔽了,用情懷讓實力落地……」

  我:「等等,你這是誇我嗎?我啥時候吹過牛逼?再說我現在不是干計算機呢么!盈利還行啊,一直賺錢啊。我為啥還要創業?」

  他:「哥,你這整不行啊!你弄計算機軟體開發,跟開個飯館有啥區別啊?成本1元,賣2元,累死累活能賺多少?現在是互聯網的天下,互聯網思維,懂不?必須得拉投資,搞資本運作。」

  我:「那拿到投資之後幹啥啊?」

  他:「幹啥都行啊。比如你原來放高利貸的,你貼上互聯網思維,就是互聯網金融了。原來你送盒飯的,貼上互聯網思維就是o2o了。原來你搞個小論壇,現在放手機上就是互聯網垂直社交。你做啥真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你得說服別人,你跟傳統行業不一樣,然後你是有夢想,有情懷,致力於改變世界的。然後再加點創新思維就行。」

  我:「我現在人到中年,一天天上班累得一腦袋漿糊,下班還得當段子狗,想不到啥創新思維啊?」

  他:「這個好整,你就往上湊功能就行。比如,你搞電商的,你就加上社交屬性。你搞社交的,你就加上電商屬性。啥屬性沒有你就買倆三輪車搞外送就是O2O了……」

  我:「行行,別逼逼了。那說吧,你現在有不少投資吧?你開發啥了啊?幹了啥改變世界的大事了啊?」

  他:「我這暫時還沒想好呢。我先租了個大辦公室,然後裝修搞的時尚一點,再買輛特斯拉開開……去去XX商學院,走走戈壁啥的,刷刷臉,交交朋友……」

  我:「不是說要改變世界嗎?那你也沒幹事啊?咋改變世界啊?」

  他:「改變世界,不得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嗎?你看,我先把自己捯飭好了,多搞搞人脈,找找總裁的感覺,說不定哪天就靈感爆發,開發出一款逆天的產品呢?說不好就超越蘋果了呢。」

  我:「那你這天天不幹實事,就燒人家投資人的錢,人家能樂意?你拿人家錢不得給人賺錢嗎?」

  他:「哥,你錯了,創業啊,必須得賠錢。你賺錢了,你叫什麼創業?你開個小超市,賺錢,開個小飯館,也賺錢。那叫創業嗎?誰瞧得起你啊?現在創業,必須的賠錢!滋道不?」

  我:「為啥創業就必須得賠錢啊?」

  他:「你想啊,你開個超市,天天賣點速食麵,可樂。也就那麼些收入吧,根本沒有想像力。我干一番大事業,天天賠錢,我這收益率都是負數大家還依然看好我,我萬一哪一天盈利了,是不是一下子由負數變正數,那還不充滿了想像空間啊!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要是不燒錢,不虧損,誰給我投資啊?你看哪個投資人投資個小破飯店啊?所以現在虧的越厲害越牛逼,賠本賺吆喝,這叫搶佔市場。」

  我:「那投資人的錢就這麼好騙嗎?你這不盈利,人眼閉眼睛咔咔給你投錢,憑啥啊?」

  他:「這不好說,比如你想干點啥,不一定能幹成,你自己心裡也知道,但是你牛逼都吹出去了,你就只能硬挺著。你的天使投資人,他也不一定指望你這個事真能幹成。但是吧,他是最早投資你的,肯定希望有回報啊,你倆眼神一對,心照不宣,你負責在前面嗚嗚喳喳搞宣傳,他在後方給你暗地裡煽風點火,說好話,一頓吹,給你站台。是不是肯定接下來A輪,B輪肯定就有人願意繼續給你投錢了?就跟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你給你項目估值100萬,天使投資人估個1000萬,然後8000萬賣給一個土豪大傻逼,或者立個高精尖的名頭,從政府那搞點錢。一下子幾倍幾十倍的回報啊,這不比干實體買賣強多了嗎?」

  我:「那這事到底能不能幹成啊?這不相當於擊鼓傳花,騙人錢呢嗎?」

  他:「手哥,你說你是不是傻。你管這東西能不能幹成啊?你先把錢拿到手再說啊,大家現在誰不這麼干啊?這能叫騙嗎?能拉到錢這叫能力,創業本來就是兵行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再說了,就算干黃了,你也不吃虧,還能落下個好名聲。」

  我:「啥?買賣都干黃了?人家不罵我?我還能有好名聲?」

  他:「必須的,現在沒有失敗者,都叫連續創業者。你越失敗人家越投你,就跟你買股票一樣,買一隻爛股票,咋辦?捨不得割啊?所以只能越跌越買,你越是連續失敗,人家投資人就越覺得你離成功不遠了。你看這些90後創業者,干成啥了啊?不都是先把自己包裝一圈,干實業,拉投資。干黃了就去XX商學院休息兩天,刷臉搞人脈,然後再去虎嗅、36kr看看國外有啥最前沿的科技產品,依葫蘆畫瓢,抄一份,然後找個牛逼人做一份漂亮點的PPT,搞個大型發布會,邀請媒體啥的……再接著騙唄。不是,不是,接著干唄。」

  我:「哎呦卧槽,原來是這麼回事啊?我說現在互聯網上這麼多什麼哈弗肄業天才、最懂互聯網的90後啥的呢?敢情都是蒙人的啊?」

  他:「手哥,你說話不能這麼損啊。在這行業里是萬萬不能罵同行的,否則你就混不下去了。」

  我:「那是為啥呢?他整個虛假的東西騙錢,我還不能說實話啦?」

  他:「這個吧,就類似你玩那微博裡面段子狗抱團,你轉發我,我轉發你,大家哈哈哈一笑,誰也不得罪。你都得跟別人混個臉熟。別人產品發布了,沒錢送花籃,起碼朋友圈得分享一下,幫人吹個牛逼。這樣以後別人才能給你捧臭腳,這都是相互的。同行出事兒了,比如抄襲啦,倒閉啦、醜聞啦,你不能罵,你得挺。大家都是一個鍋里的,都吃一碗飯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這性格必須得改改,不能太實在了。」

  我:「行,聽你這麼一說,我大概知道怎麼回事了。可是,我除了會編程,真沒啥技能啊。我干點啥好呢。」

  他:「哥,你多慮了。咱們這是中國,不是矽谷,你搞互聯網創業不需要有核心科技,你只要會宣傳,會忽悠就行。你看現在這些互聯網創業的小年輕,都是什麼傳媒大學,藝術學院畢業的。哪有幾個技術流啊?沒技術咋辦,你上國外網站下載幾個老外照片放在自己公司主頁里,就說是矽谷科學家,誰還能查你去啊?前兩天都有人用互聯網思維造汽車了,你再不抓緊,過兩年就有人用互聯網思維造宇宙飛船探索宇宙了。到時候,你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這哥們走後,我愣住了,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坐在椅子上久久沒有緩過神來。互聯網創業真的是太奇妙了,不敢獨享,馬上整理出來分享給網友們。

  十年前,你沒有趕上淘寶創業;五年前,你錯過了社交網路創業;去年,你沒有加入微商。那麼今年,你不能再錯過「互聯網思維」創業了。朋友們,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只要你有「夢想」(暴富),有「情懷」(改變世界),有「實力」(會吹牛逼),那麼你都會成功的。趕緊辭職加入創業大潮吧!

本文來自@留幾手 微博,原創作者,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和出處。


根據問題說明,題主是在懷疑創業公司產品的價值。
借用廣告行業的一句話來回答:我們知道一半創業公司的產品是沒有價值的,但不知道是哪一半。

互聯網創業者都在努力讓自己的產品對他人有價值(少數投機者除外),但是部分創業者始終都沒有找到和市場匹配的需求,不能創造真實的價值,然後他們失敗了。就是這部分人讓題主覺得「浮躁」。但正是因為有大量的創業公司對不同方向進行創新嘗試,才有了少數產品找對了方向,迅速發展壯大,改變人們的生活。
產品的價值是無法做事前預測的。相反,往往還容易出現一開始誰都不看好的公司發展壯大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價值。甚至出現黑天鵝。

P.S.
作為一名互聯網業創業者,目睹身邊很多優秀的創業者非常踏實勤奮的工作,想要做出有用有價值的產品。評價一個人是否浮躁,應該參考他做事過程中的動機和行為,而不是事情的結果。


中國人太多,哪個解決別人問題的行業好好做,用心做,都不是坑,很浮躁無論做什麼都是坑。互聯網聰明人多點,前衛一點,和其他行業沒有兩樣,都是服務於他人。想通這個,就無所謂坑或者不坑了,干互聯網和賣包子,推拿,或者當官從政沒有兩樣。
干自己想乾的,做個把父母孩子老婆都照顧好的好人,一輩子夠了。
還要來討論這種無聊的問題做什麼?都是幻象。


是坑,而且坑很大。
讓我想起一個歇後語,我以前經常用這個歇後語來嘲笑前女友:
「沙漠中的蓮藕——洞大無水。」

我經常會碰到很多創業者拿著他們的創業計劃書或者產品demo來找我,想讓我幫他們在產品功能或者營銷上把把關。

很多模式,純粹是為了迎合資本圈和媒體圈的口味,故意疊加上很多時下比較火的模式:比如做個app就能解決的,非要做智能硬體;比如開個餐館就能解決的問題,非要搭上O2O和社群的模式。

我常常感到大家在把簡單的事情弄複雜,而事情變複雜之後大家就徹底迷失了!

這就像拍電視劇,大家都想拍出下一步《太子妃》,所以好好的劇本,非要疊加上很多時下流行的模式:比如性轉,穿越,BL,二次元,腐文化。

但問題是,《太子妃》只有一部。它的模式,如果對不上你的屬性,可能只會減分。一個公司的產品和戰略,重要的不是迎合資本圈和媒體圈的口味,重要的是迎合最終買單的普通受眾的口味。普通受眾的口味,就是普世的人性!

所以當出現一個大家都看不懂的商業模式或者新概念產品的時候,大家不妨切換到小白受眾的感知去想一下,去體會一下,感受一下這個模式或者產品的吸引力,基本就能判斷出它靠不靠譜了!

很多時候,我為創業者給出的建議都是非常簡單直接的。

在產品上,我常常給出的建議是:儘可能加上社(yue)交(pao)功能;在營銷上我最常給的建議是:儘可能和「性感美女」搭上邊!

好多人讀到這裡,肯定心裡暗自發笑!吳寒笛,你丫真LOW!和「性」掛上鉤誰不會啊,還用你教!

而事實上是,過多的創業者沉溺於商業模式的自嗨,沒有辦法切換到普通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去迭代。導致產品解決不了任何剛需痛點,模式過於複雜市場教育成本太高,切入點太偏導致市場容量有限。

要記住,一切商業模型都是建立在人性基礎上的。

大量的互聯網產品,被創業者競相開發,被投資者爭相追捧,在媒體圈被炒得火熱,可是實際銷量就是不行。

深究原因,追根溯源,還是因為:談太多商業,談太少人性!

任何產品,不僅是互聯網產品,都是為了解決「人」的問題而存在的,而不是為了驗證某個商學院案例和模式。

好的產品和營銷,往往也是直擊人性,甚至是簡單粗暴的。

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和創業者,沒讀過幾天書,壓根也沒受過專業的商業訓練。但是他們非常成功,原因就是,他們很懂人性,精通人心。能夠理解人心,也就能理解商業。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大家都熱衷於探討新模式,新產品,新詞兒。覺得迎合一下所謂的風口和熱點,就能融資上市發大財。

但是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好好鑽研一下圈外的普通用戶的心理,能想一想怎樣的模式才是符合普羅大眾認知水平和使用習慣的。

在熱炒之後,在熱潮之後,在熱錢之後,終究是有實際用戶拉動的產品,才能活下來。

說了這麼多,給各位創業者幾個建議:

1.
產品儘可能加入「社交」或者「泛社交」功能,人與人的連接永遠是人性最基本的需求(特別是身體與身體的連接,你懂的)

2.
模式儘可能輕,環節儘可能少。太複雜的東西不僅用戶聽不懂,太高市場教育成本;投資人也聽不懂,影響融資。

3.
如果是新模式,一定要做好市場容量的調研。在迭代方向比較猶豫的時候,記得做AB-Test

4.
營銷上拿不出爆點的時候,就扯上「性」吧。性是最穩定的營銷元素,注意好尺度就行。你看大多數泛色情行業,都發展得不錯,現金流非常良好!

文章末尾,還是要點一下題(不然又有人罵我文不對題,瞎傍熱點):

與其做一位被業內追捧新模式的「太子妃」,不如做一個迎合大多數人偏好的「大胸妹」。


最後,為了驗證「性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我要做一下文章轉發的激勵了:

凡在微信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微信ID:whdkad)裡面回復「種子」兩個字,將收到我珍藏多年的島國種子,趕快回復「種子」吧!


謝邀。

1、毫無疑問,這是資本照耀下的最好的創業時代。

我毫不迴避由於資本的進入,整個互聯網行業變得喧鬧、變得蓬勃、顯得有些浮躁。隨便一個不那麼渣的商業計劃書,都可以拉來投資。

但,不要忘記,任何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都會有這樣的表現,無論是60年代的好萊塢,還是迎來工業時代的歐洲國家。

蓬勃發展與泡沫,本來就是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但大浪淘沙,十年之後回頭看,沒有人會否認這個蓬勃時代的成果和偉大。

by @Fenng

2、很多加入創業公司人,也是嚴重的「投機主義」

一個人選擇一家公司,在我看來有兩種。一種是「投奔」,另一種是「投靠」。

什麼是投奔?就是你堅定不移的沖著某個人、某種激情、某個行業的發展,帶著生死與共的情節選擇某家公司。

而投靠,更多在於一個「」字。行業里有很多人,更多是看著一個創業公司火了,帶著很強的「投機者」心態加入一家公司。

這樣的人,YY著「創業」「上市」這些光環背後能給自己帶來的巨大回報,但卻沒有承受這個過程中反覆的失敗-再嘗試-失敗-再嘗試的心態。


不要說創業公司是投機主義,我看不少加入創業公司人,更是投機者。【 = = !媽媽問我為什麼跪著寫答案,因為我膝蓋有點酸。】

所以,建議考慮加入創業公司的人,也認真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是沖著什麼選擇創業公司?

3、真正的問題,創業公司到底是不是值得去?

問這個問題,就如同問:身高170cm的男人是不是不能嫁?一樣。

無論一個人進入哪種公司,都需要知道:成功不是預先規劃的,而是在人們知道了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之後,把握機會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個公司,跟一個人一樣,也有價值觀。《哈佛商業評論》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是討論這個問題:

——公司和員工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公司應該為員工以及員工的發展承擔什麼責任?
——一個人對企業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

你需要認真想清楚這三個問題,再看看你想要選的這家公司,在這個三個問題上是怎麼表現的。
如果你們契合,你會工作得很快樂,否則就會很鬱悶。無論是不是創業公司,都有這樣的問題。【愛對了人,情人節每天都過。找錯了工作,再大的公司也處處是坑】

作為一個呆過初創公司,到已經拿到B輪的中等創業公司的拉勾,差點去了上市公司,以及浸淫在各種高大上的巨頭公司的人圈子裡的切身感受來看,如果你一畢業就在不著調的創業公司摸爬滾打,武功修鍊的再高,也是野路子出家。從個人成長,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資金投入和產出的回報來看,創業公司當然是個坑。但是永遠泡在人浮於事的大公司里一輩子,同樣溫水煮青蛙。一旦抵擋不住時代的浪潮,進步的速度落後於同齡人,一樣是個萬年坑。

心態,格局,眼光,對自我的認知和對市場的判斷,是五年後,這個行業里各種選擇的人們,勝敗輸贏的分布的最終決定項。

最後,用亞馬遜的創始人、CEO的一句話結束整個回答,非常適用於選擇加入創業公司的人:
如果你不頑固、不固執的話,很快就會放棄;但是如果不夠靈活的話,也只能是碰到壁。

以上

新書《全棧市場人》已上市,

京東購買地址:全棧市場人 互聯網市場營銷入門通用寶典

噹噹購買地址:全棧市場人 互聯網市場營銷入門通用寶典

歡迎購買,反饋意見,感恩(づ ̄ 3 ̄)づ


為啥都邀請我…因為在坑裡呆得夠久?⊙▽⊙

我不覺得這個問題有可回答的意義。題主已經被互聯網行業的浮躁感染到了細胞卻不自知。

工作了一年談什麼選擇?大部分工作沒有三五年根本談不上有了解。

先收心好好想想自己有沒有成長。在所有選擇中找最有成長的就夠了。

二十歲到三十歲轉眼一瞬。等到想明白厚積薄發的簡單道理,多數人都來不及了。前途之類的事想多了都是浪費。

至於題主說的——經常看見有些人喜歡用綁架的方式來問這句話:「你是想安安穩穩(混吃等死),還是想拼一把?」

這都算綁架的話?那互聯網跟傳銷或者網路兼職有什麼區別?這句話他們不也常用嗎?


去發現更大的世界吧。


有很多人在討論關於付出後沒有相應的回報,以及現實和夢想差太遠的問題。
付出就有回報只存在於遊戲中,就算是剛畢業的孩子,我覺得也該明白人生中付出很多是沒有回報的道理了。如果當初覺得加入創業公司就能成為「當時代的英雄」,那我覺得這個想法本身就出了問題,英雄註定是個別的,我們大部分還只是凡人。在這種空中樓閣似的幻想破滅之後就覺得自己掉進坑裡了,這種理論實在太不負責了。


(以上是更新)
「坑」這個概念,對創業者或者資本才存在,對你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是不存在的。
你拿了薪水,你鍛煉了自己做產品的能力,你獲得了行業經驗,你還獲得了可能跟隨公司一起成功的機會。
如果你覺得投入的時間精力太多的話,其實這個是行業決定的,和是否是創業公司無關,不信的話你去阿里裡面看看,他們是怎麼加班的。。。


互聯網創業這特么就是瘟疫,還特么傳播非常廣,我就是其中的一個,深有體會。

具體參考此文:其實互聯網創業是一種病

如今在科技圈有一種常見的病,叫「創業」。這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也無法根治的病,至今沒有藥方能有效醫治,而且傳播性非常廣,一旦被感染,將無法回頭。

「創業」這個病是怎麼傳播的?

名人效應傳播

市值1600億美金的阿里巴巴集團的總裁馬雲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我們姑且不談論這是否為隨口說說的,但就這麼一句話,讓無數的少男少女染上「創業」這個病,義無反顧的提出離職,然後帶上自己的夢想,走上了實現夢想的道路。

媒體傳播

如今不論是新興的科技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充斥「創業」這個病的味道,就連騰訊前段時間也都開通的騰訊創業。如今各個媒體的頭條已經被「90後創業者」這個標籤刷屏,當然還有70後、80後了,不過最不可思的還是那些00後創業者。

「創業者」本身傳播

如今不論是在微信群還是咖啡廳,都能看到一群號稱自己為「創業者」的人,這些人往往是流竄於大街小巷和各個微信群,不管碰到熟與不熟的朋友都是塞張某科技公司創始人的名片,然後開始介紹自己的項目。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畢業後再努力也都是從小員工做起,(除非有個和王思聰一樣的爹),沒個三到五年很難升到總監,VP,不僅工資少,和朋友介紹一點面子都沒有,還不如去創業,雖然苦點累點,但至少名氣好聽啊!

「創業」這個病有什麼特徵?

其實很多人認為「創業」和「做生意」是一樣的,創業就是做生意,做生意就是創業,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正確的理解是:「創業」和「做生意」是不一樣的。

我為什麼說「創業」和「做生意」不一樣呢!因為生意人做生意講究的是理性判斷,講究利益,只求賺錢,而創業講究的:用戶,融資,燒錢三部曲。

一名有「創業」病的互聯網創業者,會通過各種「無節操」的方法獲取用戶,然後通過各種「吹牛逼」的方法忽悠投資人,最後再通過各種「腦殘」的方法把從投資人那邊忽悠來的錢「分發」給前期通過「無節操」獲取來的用戶,在互聯網中簡稱:「燒錢」。即使用戶數量達到上千萬還會一直持續保持這種「燒錢」的方法,因為在還沒有將市場統一的情況下,一旦盈利,便會認為這將會失去市場的份額。

公司穩定後會經常去參加各種所謂的互聯網高峰論壇以及創業成功人士分享交流會,遊走在創投圈和IT圈進行刷臉可謂是家常便飯,開口閉口就是:產品創新,用戶體驗,大數據整合等,然後不經意說又有XX資本公司的合伙人看中了我的項目,要進行X輪融資。吹牛逼是「創業」病最大的特徵。

「創業」病的特徵除了吹牛逼以外還有就是情懷,當某一天項目沒錢燒了,公司倒閉了,然後寫一篇滿懷淚水和回憶的文章總結這次的創業,而且還在會在文章中說這次失敗主要是因為自己的某些錯誤,類似忘記初心之類的,之後就去i黑馬,虎嗅,36kr等網站投稿,這類文章正是這些媒體所需的,文章一出,立馬上頭條,然後坐等投資人找上門,之後這類患有「創業」的創業者便會給自己貼個非常吸引人的標籤,那就是:連續創業者。

「創業」這個病有什麼功效?

創業這個病的功效可是太強了,不管是裝逼,還是吹牛逼,還是忽悠,這些可謂是樣樣都行。

有時候總感覺像是被上天選中的一樣,天生就是來拯救世界的。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問我們長大後的夢想是什麼,那時候很傻很天真,總是幻想長大後要成超人,然後拯救世界,雖然如今沒有成為超人,但至少如今我能拯救世界。

好吧,我剛才其實是在吹牛逼。

「創業」這個病的副作用是什麼?

「創業」這個病的副作用非常多,如果早期發現已經患有「創業」病,我建議你能回頭就回頭,別想那麼多。因為到了後期你就會發現「創業」這個病會讓你間歇性腦殘,不定期失眠,喜歡上吹牛逼,愛喝咖啡,idea豐富,逢人就互聯網思維,盈利模式都是坑爹,燒錢才是硬道理,工資都是浮雲,股權才是王道,數據都是小意思,能融到資才是牛逼。

大到公務員,小到大學生,都被「創業」這個病給感染,不管家境是好是壞,不管家人同意或反對,都毅然選擇來創業這條路上試試看。因為:「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就連現在的00後口中,也都已經沒有好好讀書,將來考取一所好的大學的說法,只有:「身為00後的我們,將來不去創業,那就是個loser,應該說對不起自己身為00後」。有這種想法的人已經是晚期了。

患有「創業」這個病的人就別想了,沒的治,如果能治的話我早就把自己治好了。

說了這麼多,當然也不乏創業成功,不但後來身體無恙,而且俞發健康強壯了。

當然這種人是極少數,如果你不幸患上創業病,希望你能是這其中一個,加油!

-------------------------------------------下面廣告時間------------------------------------------------------------------


喜歡我文章的,可以關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


就題主這樣打工的心態,永遠也不能創業成功,做成功一件事有多難?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你應該知道喬布斯在帶領團隊的時候都是給人一種夢想,讓每個人都能把事情當自己的事情來想來做吧?
每個人能力都差不了太多的,領導也只能經驗稍微豐富一點,很多細節方面領導發現不了,需要底層去發現,去思考,去主動上報,去解決,因為各種原因沒去解決這個問題,很有可能就導致項目失敗。
所以很多人投資,都是去看人,去投資人,太多的團隊都是普通的,人和人不是相互信任的,很多人就干著自己的面前的工作,發現問題假如不屬於自己的範疇就不去管,也不提出來,要麼怕擔責任,要麼怕得罪人,所以幹不成事情,也成功不了。
成功的人都有必勝的信念的,一次不成功,兩次,兩次不成功,三次,從不畏懼失敗!
但是創業不是衝動,不是冒險,是在各方面條件衡量下抓住機會的一次衝鋒,在衝鋒前,我們會積累很多很多~~
PS:答主正在創業,作為一個普通員工幫著朋友一起創業,朋友是合伙人之一,我現在沒想過成功,我把自己的心態放在懸崖邊上,差一點就要失敗的那種,這樣可以逼著我不停的去做事,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假如到時候真的失敗了,我也沒有什麼心理落差。


如何判斷是不是坑
1 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2 有明確的自身優勢
3 即使沒有初期的盈利,也要有明確的付費用戶群。

不滿足上面的任意一項,基本就是坑。


先放結論:互聯網創業的確是坑,還是大坑

為什麼這麼說?互聯網行業是一家獨大的,在這裡第一名改變了世界,第二名在第一名的陰影下勉強存活。什麼,你說第三名是誰?誰知道!這樣看互聯網創業就很簡單了,這是個大坑,只有幾個人能爬出來。

但是呢,你要說互聯網行業不是在改變世界?開什麼玩笑,你說你現在是不是用微信更多了,簡訊都只剩下驗證碼和廣告;你說你想買個小東西你會在哪裡買,不會趁著雙11趕快淘寶天貓下單?我這種不怎麼逛淘寶的人,都趁著雙11在噹噹買了一堆書屯著(買書更明顯了,你還會常去書店買書嗎)!你說你現在的信息都從哪裡來?還不是微博微信,今日頭條?這樣,我們說近些,題主你找工作怎麼投的簡歷?像以前那樣跑到人才市場?+_+

你說說,互聯網是不是在改變世界??
互聯網行業中的人們:產品狗、程序猿,在養家糊口之外,心裡大多都抱著改變世界的理想在奮鬥啊!

其實題主,你說的沒錯,現在有著無數的小公司在不賺錢的前提下硬撐著就希望有風投看上,拿到一筆錢接著苟延殘喘,直到撐不下去。但這不單單是互聯網創業吧,所有行業的創業都是如此的吧?都說了,這是創業,哪有那麼簡單。你藍翔挖掘機專業畢業,想開個挖掘機公司大部分的可能也是失敗吧?
這是創業公司的問題,不是互聯網的問題!

題主你在描述里說,你不再看36kr、虎嗅等的報道,說你煩互聯網行業的浮躁之氣了。你說的沒錯,你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你被這些浮躁之氣感染的很深了。題主你才工作一年而已,才經歷了什麼,就說看透了?工作才一年,你當然沒有選擇權!不就一個公司失敗了,你就累了?再也不會愛了?
你自己看看你浮不浮躁。

接下來,說說我吧:
很不巧,題主我和你一樣,正在一個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中工作,工作內容是社區運營。我是2014界的畢業生,剛進入現在的公司不到1各月,那麼我在畢業後到11月分這段時間裡我在幹什麼呢?你猜猜看?好吧,我就是在自己創業!互聯網創業!我從4月開始嚴肅構思我的創業計劃,8月正式實施計劃,然後在10月1日,停止了創業,我失敗了。
題主,我想我能體會你的心情:那個時候的我也常常會想,互聯網創業是不是一個大坑,騙著一個個鮮嫩可口的年輕人往裡面跳?但是,在經過1個月的糾結後,我還是選擇了進入互聯網創業公司。
你知道嗎,題主,每一個互聯網行業的佼佼者從來都不是一下子冒出來的,他們都是經歷過無數的考研,厚積薄發才成功的!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你說說這些巨頭哪個是一次創業就成功做到現在的?他們都是從坑裡慢慢爬上來的!
現在坑就在你的面前,我跳下去了,你也要做出你自己的選擇。不要怪這個坑太深,不要怪這個坑看起來很美,如果你要進去,就沉下心吧。不要讓一時的困難,蒙住了你的眼睛。

選擇看得到希望的創業公司,然後每天不放鬆,努力學習跟上時代的腳步。哪怕這公司又失敗了,你也沒有浪費在這裡的時光!

說到這裡也遲了,我該去睡了。明天還要起床上班,考慮怎麼提高移動社區的活躍度,這幾天腦袋都想破了-_-|||。

題主,共勉。


坑是每個行業都有的,如果沒有坑,那麼全民都往那個行業去了。

其實更多的時候,坑的不是行業,只是人和團隊。我也是和題主同一個時間畢業的,也經歷過前公司破產的事,也見識過這個行業浮躁。但是換個角度想想,當大家都浮躁時而你卻能踏踏實實做事時,這難道不就給了你莫大的優勢么?

少點相信神話,多點干實事,就算沒混出什麼成就,至少也給了自己成長。我在沒入互聯網行業時,就沒相信過什麼屌絲逆襲的故事。雖然現在也是拿著普通的薪水,也沒能力買房,但是對比起同班一些混得比較安穩同學,我的成長相對是要大點。

不過有點倒是真的,我從大三開始到現在,也跟別人創業過,也和同行交流過,能逆襲的,還真沒見到一個。


推薦閱讀:

醫療行業創業失敗率很高嗎?
初創企業採用可轉債方式融資在中國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存在什麼障礙嗎?
Beyond Meat這種人造肉在中國會有市場嗎?
VC的錢有什麼不同?
TMT 行業的天使和風險投資人,一般通過哪些途徑來主動尋找項目?

TAG:互聯網創業公司 | 風險投資VC | 投資 | 商業 | 互聯網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