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究竟是在表達什麼?
除了用跑步的方式,不斷的超越自我,我看了一半多一點了,真的沒看出什麼意思來,我太low了吧,你們都有什麼讀後感?
一、
於是我決定放棄是枝裕和的《幻之光》,用本計劃看電影的這兩個小時,為這本書寫篇文字。
薄薄的一本小書,四小時看完。早晨坐在閱覽室的靠窗位置,打開窗子,「涼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陶潛也許沒想到,一千五百多年後會有人和他發出同樣愜意的感慨(也許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陶潛和現在的我吹得是同一縷微風)。
村上開篇即玩了一個寫作時常用的技法:
有一句箴言說:「真的紳士,不談論別離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的稅金。」
隨後第二句即向讀者老實坦白:「此話其實是謊言,是我適才隨口編的。」
喏,村上你什麼時候這麼老實過。在處女作《且聽風吟》中你大段大段地引用哈特菲爾德的著作,並著重推薦了他的短篇《火星的井》。還像王小波在《我的師承》里那樣介紹說:「文章的寫法,我大多——或者應該說幾乎全部——是從哈特費爾德那裡學得的。」
於是我看完《且聽風吟》後第一件事就是搜索這個對你影響至深的哈特菲爾德。結果是——
查無此人。
他是你虛構出來的一個作家,你在你的長篇里虛構了他的——其實是你的一則短篇《火星的井》。到最後,到最後你都沒跟讀者坦白:「喏,不好意思啊,這個其實是我編的。瞞了你們這麼久。不過有個作家叫做菲茨傑拉德,他是真實存在的。」
於是當我看到開篇序里的這第一句話時,不禁莞爾一笑,村上果然又回來了。
二
村上在這本談跑步的集子里也聊了一些關於寫作的事情。
上面所舉的這句即是一例,有關寫作技法。雖不很明顯,但若是寫作者,自然會注意到並加以吸取。
其後村上陸續談了幾點。比如由談論長跑自然過渡到寫作長篇小說:
「其要領與寫作長篇小說一般無二。在似乎可以寫下去的地方,果決地停下筆來,這樣第二天重新著手時便易於進入狀態。」
後面還說:「歐內斯特·海明威好像也說過類似的話:持之以恆,不亂節奏,對於長期作業實在至為重要。」
海明威確實說過類似的話,不過好像是這句:
「最好的辦法總是在你感覺良好或者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的時候打住。別去考慮它,或者擔心它,直到你第二天又繼續。這樣的話你的潛意識就會一直起作用。如果你每天都這麼乾的話,你永遠也不會卡殼。」
三
村上在第四章談到了作為小說家最為重要的資質。他提到了三點:
1、才華
2、專註
3、耐力
關於才華,村上其實謙虛了。他說,像舒伯特、莫扎特那樣才華橫溢的流星一般的藝術家,對我們大多數人不具備參考價值。
可,村上大概不屬於「我們」吧。
大學畢業就和妻子開了間酒吧,之後突然決定寫小說,於是白天經營酒店,逮著空隙就寫兩筆,深更半夜打烊之後,再回到家裡,坐在廚房的餐桌前繼續寫,一直寫到昏昏欲睡。事實上,村上的前兩本小說,就是這麼來的,《且聽風吟》投稿後連複印件都沒留——
即便如此,依然得了新人獎。
村上創作小說二十餘年,還從沒遇到過才華枯竭的尷尬境況。他一次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想寫小說卻寫不出,我還一次也沒碰到這樣的事。有時我自己不去寫,但沒有過寫不了的情況。寫小說是艱苦而嚴苛的工作,但我沒有因寫不出而苦惱的情況。」
喏,這個才是真得你吧。
關於第二點,集中力。村上談到:
「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個小時。坐在書案前,將意識僅僅傾瀉於正在寫的東西里,其他什麼都不考慮。」
第三點則是耐力:
「繼集中力之後,必需的是耐力。即使能夠一天三四個小時集中意識執筆寫作,堅持一星期,卻說『我累壞了』,這樣依然寫不出長篇作品來。每天集中精力寫作,堅持半年,一年甚至兩年,小說家——至少對於有志於寫長篇的作家來說。必須具備這種耐力。
所以村上認為寫長篇更近於一種體力勞動。和長跑很像:
「每天不間斷地寫作,集中意識去工作,這些非做不可——將這樣的信息持續不斷地傳遞給身體系統,讓它牢牢記住,再悄悄移動刻度,一點一點將極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讓身體發覺。這跟每天堅持慢跑,強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者的體型異曲同工。」
應當說,村上提到的這三點都是誠懇的經驗之談。才華姑且不論,後兩點不僅是寫作,對其他很多事情也都同樣適用。
四、
有意思的是,即使是本談論跑步的集子,也依然可以覓到村上其他一些短篇的痕迹。
在第二章結尾,他說道:
「閑話休提,我就這樣開始跑步了。三十三歲,是我當時的年齡,還足夠年輕,但不能夠說是青年了。這是耶穌死去的年齡,而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凋零也從這個年紀開始。這也許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在這樣的年齡,我開始了長跑者的生涯,並且正式站在了小說家的出發點上——雖然為時已晚。」
以及第九章的開頭:
「記得好像是十六歲的時候,算計好了家裡人都不在,我站在家裡的大鏡子前赤身裸體,仔仔細細地打量自己的軀體,將身體上自以為不及常人的部位一一列出,[……]。我記得總共列到了二十七項。」
這兩段結合起來,很難不讓人想起他的另一則短篇小說——《游泳池畔》。
在這則短篇里,也有類似的語句與關鍵詞:
「在第三十五個生日近在眼前之時,他毫不猶豫地決定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轉折點。」
「這種晨間儀式一一進行完畢,他沒有像往常那樣出門去附近散步,而是以剛降生時的姿勢站在更衣室牆壁上那面同人一般高的鏡子面前仔細檢查自己的身體。畢竟是後半生第一個早晨。就好像醫生給初生嬰兒體檢,他帶著莫名的激動上上下下打量自己的身體。先從頭髮開始,往下依序是面部皮膚、牙、下頦、手、前腹、側腹、陰莖、睾丸、大腿、小腿。他花足時間逐一確認,將「+」「-」號記入頭腦里的清單。」
如果仔細閱讀就會發現,其實不僅村上,幾乎每個作家寫下的作品間都交纏著諸多線索,不僅是同一題材的小說,也有跨題材的。彼此之間構成互文本,從中或可索隱出小說和作者本人的些微聯繫。這樣對文本的探索,倒很有些像福爾摩斯探案。
五、
以及從這本書里還可得出一些有關村上本人的大致印象。
村上在書里談到了自己的性情:
「我這個人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表達得準確一點,是那種不太以獨處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兩個小時跟誰都不交談,獨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罷,四五個小時伏案獨坐,默默地寫文章也罷,我都不覺得難熬,也不感到無聊。」
他也怕麻煩,稱自己是「一遇上事情就想獨自躲進壁櫥里的人」。他甚至害怕得獎,因為「得了獎,必然又是採訪又是約稿,沒完沒了,應接不暇。」
他不太喜歡和人有過多的交往,並為此解釋了一番:「每個人自有價值觀和與之相配的活法,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與之相配的活法。這樣的差異產生了細微的分歧,數個分歧組合起來,就可能發展成大的誤會,讓人受到無緣無故的非難。遭到誤解、受到非難,絕非令人愉快的事件,還可能使心靈受到深刻的創傷。」
我們其實可以借用存在主義對村上所論述的這一段進行相當簡練的概括——
「他人即地獄」。
所以在他成為小說家之後,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徹底改變生活形態。日升則起,日落則眠。[……],今後我們只見想見的人,不想見的人則盡量不見。」
其實這些和我從他以往諸多小說的閱讀中對他所得出的印象大致相同:
大二的時候,從學校搬出來一個人住,喜歡讀書,偶爾也寫作。中午會午休半個小時。下午沒事的時候會去學校里踢球,或者跑步。周六的晚上會去游泳。學校里也有幾個要好的朋友,但沒碰上能說知心話的。見面也只是適當聊幾句。晚上回去後,會聽一兩個小時的爵士樂,業餘最喜歡收集密紋唱片,黑膠的最好。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一個人去游泳池,一個人去聽音樂會。不以獨處為苦。
怕麻煩。不太喜歡同人有過多的交往,由於每個人主體性的存在,必然會發生摩擦、誤解或爭執,而這自然不能算是愉快的經歷。所以盡量避免。
看電影,不看電視。
遇到困難也不跟任何人商量,獨自思考,得出結論,然後行動。
這樣的生活從上大學一直持續到三十歲。這期間幾乎不曾同任何人有過心靈上的交流。沒有稱得上是朋友的朋友;結交過幾個女性,但全然沒有得到幸福,也沒有真正喜歡過誰。這十二年間,是在失望、孤獨與沉默中度過的,可謂冰凍了的歲月。
我時常覺得,村上在小說里為他的主人公刻畫的這十二年間的人生軌跡,會成為我的讖語。
六、
接下來聊一下我的偶像福柯,以及薩特的存在主義。
福柯認為,人的本質——假如人有本質的話——並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固定的、普遍的東西,而是由許多帶有歷史偶然性的規範和準則塑造而成的,而那些規範和準則,又是由每個人都必須在其中成長的風俗、習慣和制度所規定的。
按照福柯的看法,人的自我是被發明出來的,而不是被發現的。
事實上,我們依然可以借用存在主義簡練地概括出福柯上面這一段所言及的根本——
「存在先於本質」。
而這正是存在主義的根本觀點之一。
福柯堅持認為,一個理想的人並非那種努力去發現他自己、他的秘密的真實的人,而是那種力圖發明他自己的人。
而村上春樹就是那種力圖發明他自己的人。
村上開爵士酒吧的那幾年其實不太能算正常的自己。真正地回歸自己是在做了小說家以後。
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睡覺。在清晨,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這幾個小時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隨後的時間或用於運動,或處理雜務。日暮時分便不再工作,或是讀書,或是聽音樂,放鬆精神,儘早睡覺。
從一九八二的秋天開始跑步,幾乎每天都堅持慢跑。每年夏季跑一次全程馬拉松,秋季參加一次鐵人三項賽。
他在書里寫到:
世上時時有人嘲笑每日堅持跑步的人:「難道就那麼盼望長命百歲?」我卻以為,因為希冀長命百歲而跑步的人,大概不太多。懷著「不能長命百歲也不打緊,至少想在有生之年過的完美」這種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
大二的時候我晚上會去跑步,舍友問我是不是在減肥。我不知該怎麼回答。當時自己對此並未想得透徹,現在再回過頭來看,可能其中有減肥的因素,但只佔了很小很小一部分。正如村上跑步不是為了長命百歲,我跑步也不是為了減肥,我們都只是想把自己這一生過得盡量完美一些。
歸根結底,村上和我屬於一類人。
克制,內省,作息規律,享受獨處。讀書、寫作,運動。我們共同懷著一種也許模糊但終會貫穿一生的願望,借用福柯的話來說,「從自我不是給定的這一觀點出發,我想只有一種可行的結果:我們必須把自己創造成藝術品。」
但他做得遠比我更好。
剛剛看完這本書,今天晚上九點左右拿到。一點十五分看完,期間穿插著六公里的跑步。
一本好書莫過於此,作者通過描述他的跑步態度映射出他的生活態度。
讓所有有需要的人從中吸收到他們想要吸收的養分。
我自己得到的:
1.痛苦無法避免,磨難可以選擇。
2.你如果是為了一個目標去做這個事情,那你一定堅持不住,請打從心底的喜愛上它,喜愛上那個不斷突破的自己。
3.當你跑一場鐵人三項,你會碰到很多的小碰撞,但是,請相信,只要你跑完了,所有的碰撞都不會成為你的記憶,你只會記得跑完突破自己的那種自豪。
謝謝,這本書跟六年前的喬布斯的視頻一樣重新點燃了我生命的光。
萬分感謝,無以言表。在我感覺看來,雖然是看似一本談跑步的書,可是卻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文中有些話,我覺得寫得很好。
1.無論何事,贏了別人也罷輸給別人也罷,都不太計較,倒是更為關心能否達到為自己設定的標準。
2.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3.我不是人,是一架純粹的機器,所以什麼也無須感覺,唯有向前奔跑。
4.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5.正是跟別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確立自我,一直作為獨立的存在。
6.心靈所受的傷,便是人為這種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給世界的代價。
7.人生之中總有一個先後順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時間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齡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訂好這樣的規劃,人生就會失去焦點,變得張弛失當。
8.她們自有其步調,自有其時間性。我則有著我的步調,我的時間性。
9.喜歡的事兒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兒怎麼也堅持不了。
10.輸本是難以避免的。誰都不可能常勝不敗。在人生這條高速公路上,不能一直在超車道上驅車前行
11.同樣是十年,與其稀里糊塗地活過,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當然令人遠為滿意。
12.違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則,哪怕只有一次,以後就將違背更多的原則。
13.我非挑戰紀錄的無邪青年,亦非一架無機的機器,不過是一介洞察了自身的局限,卻儘力長期保持自己的能力與活力的職業小說家。
14.堅持跑到終點,中途不停下來步行,再就是享受比賽。這三者,依照順序,便是我的目標。
15.這個世界需要一個特定的惡人,可以供人們指名道姓,千夫所指:「全都怪你!」
16.世上將馬廄改造成車庫的人多如牛毛,而將車庫改造成馬廄的,恐怕只有我
17.不拘什麼,按照喜歡的方式做喜歡的事,我就是這樣生活的。
18.缺點和缺陷,如果一一去數,勢將沒完沒了。可是優點肯定也有一些。我們只能憑著手頭現有的東西去面對世界。」這是我喜愛的一些句子節選,我的感觸。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里說,他寫小說的很多技巧,是從長跑里學來的。我當時讀到,覺得很奇怪。堅持長跑雖然值得稱讚意志力,但這樣機械重複看起來只是累加數量的活動,為什麼可以不斷學到新的東西呢?
長跑的特點,是和短跑對比出來的。短跑追求瞬時的爆發力和較短時間內的速度,因此短跑的熱身、起跑姿勢、捕捉號令槍的敏銳、跑動過程中手臂和腿的協調,這些種種「動作」,對於短跑跑出好成績非常重要。而長跑,最大的秘密,就是它沒有這種「動作」,它雖然「長」,卻是一種省略。
對於長跑來說,如果不是比賽,你多做一點熱身,少做一點熱身,差別是不大的,不管你做多少熱身,重要的是你面對可能筋疲力竭的那一刻,能讓自己挺過去的那一下承接與動力,而那一刻早晚都會到來。就我的個人經驗來看,無論你把一天要跑的目標定得高還是低,跑到一定程度,你都必然會碰到「累」的那個點。哪怕你鍛煉得再久,只要你選擇長跑,每次跑都會遇到這個,決無躲避的技巧,重要的是那一刻的轉換與堅持。
至於長跑途中採取什麼動作、姿勢,更是不重要。只要你能按自己的節奏跑下去,不管你是職業地揮動雙臂,還是像只大鳥一樣張開雙臂彷彿擺出冠軍的姿勢陶醉其中,亦或彎下身子以一種有點滑稽卻舒服的姿勢前行,都行。只要你能跑下去。跑下去,才是長跑最重要的事,那些暫時的、眼前的考慮、動作和糾結,在長跑中都不必糾結,只要你跑下去,不斷地面對自己變「累」的那個點,用自己的方法經歷過去,那麼,那些短暫的憂慮和痛苦,都會被長長的跑道潤滑為暢快。
長跑的悲劇本質在於,它事實上是在使你喜歡上痛苦,只有願意擁抱痛苦,願意跑步只是為了跑下去,而不是只盯著終點的人,才能跑好長跑。
長跑的喜劇本質則是,它是一件可以讓你相信努力就可得到同等回報的事情——在這個世上沒幾個這樣的地方,你可以這樣安心地努力,舒展自己。
回到村上春樹,為什麼重複地跑、跑只是為了跑下去還可以為我們帶來新的東西呢?很簡單,因為這世上並沒有太多真正新的東西,那些用短跑的動作拚命打造出來的短期的驚奇,本質上才是一種重複,是人類不斷地重複滿足自己的慾望。慾望看上去有很多形式,但慾望其實只是一種重複。
而長跑,則跳出了重複而走向了縱深。看上去是我們在同一個形式內不斷重複,但這種重複並非為了自我滿足,或者說它走向了更高層次的自我滿足。他要恆久地保持不滿足,才會真正滿足。由此,一種質樸的好奇心和衝動,一種赤子般鑿向這世界去探索的志向,在一圈一圈機械的跑動中無限地生髮出來。
最近開了個微信公眾號【少年的時光】,歡迎來看我寫的其它東西。
http://weixin.qq.com/r/pTgNFZXEJMhbrdF29223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不是的,村上想表達的不是讓我們超越自我 ,反而是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軟弱,認識到我們會犯錯會失敗,認識到痛楚是無法避免的,但磨難是可以選擇的。
天天渴望自我突破、改變世界的人,活得不累么,也許他需要的只是換一種生活方式。
如果你真的去跑步,你就會感同身受。
「當受到某人無緣無故的非難時,或是覺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卻事與願違時,我總是比平日跑得更遠一些。跑長於平日的距離,讓肉體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認識自己是個能力有限的軟弱人類——從最深處物理性地認識這一點。」
當我跑步的時候,我就可以放空大腦,就可以暫停思考,只是簡單地跑下去就夠了。
從未想過像我這樣懶惰的人竟然會喜歡上跑步,我清楚地感受到跑步時的我特別快樂,因為比起生活中種種煩雜與喧囂,跑步顯得是那麼輕鬆和自由。
「與之相比,不就是在附近跑上一個小時,有什麼大不了的?於是腦海里浮現出滿員電車和會議的光景,再度鼓舞起士氣,我就能重新系好跑鞋的鞋帶,較為順利地跑出去。」
請不要把村上的文和那些勵志奮鬥的廉價成功學混為一談。
即使無法理解也沒有關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你去跑步吧,你應該會有一些不同的體會的。不知道題主提這個問題多久了,如果太久了可能心態就不一樣了吧,注意到題主用了「究竟」這個詞。提問題的時候題主看了一半,至少現在應該把書看完了吧。這本書我也是最近幾天看完的。
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因為我也喜歡跑步,所以對別人跑步難免有點興趣,恰好這個作家我也喜歡。在學校的時候晚上只要有時間有精力就會去學校的400m田徑場跑幾圈。一般是八到十圈。不會跑太長,最大原因沒有耐心。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對跑步量的心理閾值提高了一點,有想試的意識。因為有個榜樣在那。
這本書里說了很多他跑馬拉松的經歷,跑馬拉松前都會做準備,給自己定製計劃,落實到每星期甚至每天,根據比賽臨近時間和身體規律調整,每周的跑步量在60km——80km之間上下調整。我在看的時候想,要是這個計劃放到我身上,我能不能做到。我覺得我做不到。每天10km——13km我跑不過來。但是看完以後,我會想返校以後試一試10km。主要是心理閾值提高一點耐心會足一點。
還有我體會比較敏感的地方是,我覺得作者是一個比較喜歡和擅長做減法的人,平衡觀念很深。
這個似乎是作家都蠻擅長的。→_→
他在書里說到因為出了前兩部小說《且聽風吟》和《1973年的彈子球》以後,開始決定放棄完全酒館生意專門從事寫小說,別人勸他酒館生意不需要全部放棄,可以叫人代為管理,自己也可以同樣寫他的小說。他的回答大概意思是選了這個既然選擇(當作家)就不想再被別的事情影響,要麼一要麼零。書中還有說過類似於「以前過著「開」的生活,現在又開始歸於隱秘」(書不在旁邊,只記得大概了)。還有寫到過需要集中精力寫小說,一連寫上幾小時甚至一天,其他放鬆身心的活動便是跑步這一項,他覺得跑步是保持個人「活力」,健康的身心的方式,利用跑步得以給生活重新充電。書里有一個細節是說跑步跑到不多不少,讓身體在第二天依然有一點運動狀態的身體記憶是最好的,就像作家寫東西一個,寫到開叉的地方果斷停下,接下去的時候,方便接上氣脈。這個小感受我跑的時候也有。還有在《大方》的一個訪談裡面看到過一張採訪照片,那是第一次見到春上的樣子,上樓梯,穿黑色短袖,照片背景是用的黑白,他整個人也有那種氣質。抽煙一天三包到戒煙——跑步導致自然發生的事情。關閉酒館,寫書,跑步,趨向過自己心裡世界的生活方式,跑步對他的作用是平衡。
我接觸到這些東西以後,影響是,我自己也會有意識地這樣去做,可能做得不像他那麼好,在做人做事的思維方式上面,但會有那種良性的影響在意識裡面。
我看到眼睛裡的主要就這兩點吧。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而勵」,本人誠意分享獨家成長經驗、職場感悟,互聯網從業經驗,篇篇走心,篇篇深度,願年輕的你不再那麼迷茫。
——————————————————————————
看完上面幾個回答,感覺自己的看這本書的理解還是稍稍膚淺,但仍覺得這本書能講一個簡單的道理講的深入人心就已經很偉大。以下是我為這本書寫的書評:
每當在地鐵噪雜的環境中捧起一本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就覺得異常幸福。並不是自己多麼擅長閱讀,而是村上君的這本書就如同跑步一樣,看起來漫長,但每次打開閱讀,總能悟到不一樣的人生。
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小說,怎麼也算是大器晚成了吧。更何況是從33歲開始跑步,他一點都不急。這是村上君。以前對村上君的印象總是來自於他的小說,頹靡憂傷,充滿迷濛和幻象。直到接觸這部類似傳記的文字。截然不同---他不但自律、專註,而且嚴格、節制。似一棵並沒有生長在豐饒肥沃之地的小樹,紮根,汲取,一寸一寸,長成了參天。
從決定成為一名職業作家起,村上君就決定開始長跑。他之所以選擇長跑,一是為了排除其成為作家後的孤絕感,二是為了能夠有健康的身體支撐他持久寫作,三是因為長跑簡單方便,不受太多條件限制。在堅持跑步近30年後,他把自己對跑步的體驗、堅持和感悟記錄下來,集結成這本書。我認為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談論跑步,不如說是借用跑步在談論人生,作者將幾十年來對人生的態度和感悟融入跑步中,使之更加具象化。
書中寫道:「不管怎樣,反正得堅持跑步。每日跑步對我來說好比生命線,不能說忙就拋開不管,或者停下來不跑了。忙就中斷跑步的話,我一輩子都無法跑步。堅持跑步的理由不過一絲半點,中斷跑步的理由卻足夠裝滿一輛大型載重卡車。」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困難的並不是下定決心那一刻,而是下定決心後持續的堅持。一個人在下定決心要做成某件事或者達到某種目標後,開始時總是勁頭足,動力強,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惰性、逃避心理等等就會慢慢顯現,開始為自己找無數個看似「正當且合理」的理由,例如:心情太差、身體不佳、工作太忙、交際應酬等原因而放棄堅持,最後事情或者目標也就不了了之。
對待跑步的態度,就是對待人生的態度。執拗地專註于堅持跑步那一絲半點的理由,不斷地打磨、強化初衷,讓它推動戰勝那一卡車的「爛理由」,不管怎樣都要堅持。這是村上君最不同的地方。
很多人可能也會寫出關於怎樣跑步的文字,但村上君卻寫出了一本「跑步哲學」。就像很多人都會中國功夫,但真正像李小龍擁有功夫哲學的人並不多,這也是為什麼這樣的人總能經受時間的洗禮經久不衰。
有人勸他,可以把酒吧交給別人打理,自己躲起來寫作。他拒絕。「無論做什麼事兒,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則不得安心。將店鋪隨意交託給某個人,自己躲到別處去寫小說,這種討巧的事情我做不來。」
於是,他關了酒吧。
於是,他開始寫作,一字一字。
於是,他開始跑步,一步一步。
在某種哲學意義上,村上君用跑步來頑強抵禦著生命的某種虛無和無限消逝,用跑步來砥礪人生,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穫,尤其是關乎他生命的寫作來說----跑步不但為他提供了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這一點對於作家非常重要),還給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這對於一個小說家的重要不亞於澆灌乾旱土地所必需的一口深井。
後來,他第一次參加了馬拉松長跑,並這樣描寫跑完後的情景:「我終於坐在了地面上,用毛巾擦汗,盡興地喝水。解開跑鞋的鞋帶,在周遭一片蒼忙暮色中,精心地做腳腕舒展運動……這是一個人的喜悅。體內那彷彿牢固的結扣的東西,正在一點點解開」。那種喜悅想必也類似於成就感的內心情致,也如同寫完長篇,擱筆,輕吐一口氣。呼。
寫作,跟跑步,都成了他的哲學。
「我那個人的、頑固的、缺乏協調性的,每每任性妄為又常常懷疑自己,哪怕遇到了痛苦也想在其中發現可笑之處的性格。我拎著它,就像拎著一個古舊的旅行包,渡過了漫長的歷程……我心中對它懷有某種依依不捨的情感。」這是他對自己性格的總結。
我喜歡這本書,在於寫這本書的人,跟讀這本書的人,都找到了一種寧靜和回歸。無論是跑步,是寫作,還是其他,他找到了抵達生命的工具。
人的一生可能會有很多這樣的時候吧,有個念頭冒上來,心一動,人忽然就怔在那裡,周圍的一切鏡像都失色失聲,你彷彿得到了上天的啟示,心不能言,卻一下子澄明通透。
不要把這樣的啟示生生浪費了。說不定,上帝給了你抵達生命的工具。
◆ ◆ ◆ ◆ ◆
附:摘一些他的字句,都是我在讀到時,能讓頭頂上的明燈亮起來的:
跑步對我來說,不獨是有益的體育鍛煉,還是有效的隱喻。
別人大概怎麼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靈卻無法矇混過關。
說起來,我這個人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這種傾向從年輕時便一以貫之,始終存在於我的身上。
就同活著一樣,並非因為有了結束,過程才具有意義。而是為了便宜地凸顯過程這玩意兒的意義,抑或轉彎抹角地比喻其局限性,才在某一個地點姑且設置一個結束。相當地哲學。
老實說,我甚至覺得每天堅持跑步同意志的強弱,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我能夠堅持跑步三十年,恐怕還是因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覺得那麼痛苦」。
健康與不健康的東西絕非冰火兩極,亦非針鋒相對。它們相互補充,某些情況下自然地包於彼此之中。
我甚至滿懷歡喜地期待下一次出的小說是什麼樣子。作為一個不完整的人、一個有局限性的作家,我走過了充滿矛盾、毫不起眼的人生旅途,卻依然懷著這樣的心情,這不也是成就之一么?
持之以恆,不亂節奏,對於長期作業實在至為重要。一旦節奏得以設定,其餘的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然後要讓慣性的輪子以一定的速度準確無誤地旋轉起來,對待持之以恆,何等小心翼翼亦不為過。
當你不顧一切地堅持跑完,便覺得彷彿所有的東西都從軀體最深處擠榨了出來,一種類似自暴自棄的爽快感油然而生。
薩默賽特·毛姆寫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大約是說.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生出某些類似觀念的東西來。
最近看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在這裡簡單說一說我讀到了什麼。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共九章,加起來大概二百頁。這算不上一本厚的書,卻讓我斷斷續續從八月讀到九月,去醫院也放包裡帶著,排隊的時候看,晚上會放在床頭,臨睡前再瞥幾眼。
之所以這麼著魔,一是好多小夥伴都說這是一本好書,好書自然慢慢品讀;二是這本書是村上君諸多作品中唯一一部談及自己的作品,我太想走進一個小說家的生活了,所以閱讀的速度不知不覺放慢了下來。
坦白說,這是我看的村上君的第一步作品。看這本書之前,我盯著作者名看了一會兒,心裡默默記住,是村上春樹,不是春上村樹,也不是樹上春村。說來慚愧,以前這四個字老是在我的腦海里胡亂排序。
⒈言歸正傳,這本書到底是講什麼的呢?
從作品名可以看出,是講跑步的。讀的時候你會發現,村上君是以跑步這條主線,講述了自己與跑步相關的生活日常以及寫小說的技巧及靈感。
也正如村上君在前言里所說:
「我是想以「跑步」為媒介,對自己作為一個小說家,同時又是一個「比比皆是的人」,是如何度過這約莫四分之一世紀的,動手進行一番整理。」
⒉為什麼跑步,從何時開始跑步的?
跑步正式進入村上君的日常生活,準確地說是一九八二年的秋天,那時他三十三歲。
之所以選擇跑步,原因歸納起來有三:
一是打算作為小說家度過今後漫長的人生,就必須找一個既能維持體力,又能將體重保持得恰到好處的方法。這就必須選擇一項運動。
二是跑步有幾個長處,首先是不需要夥伴或對手,也不需要特別的器具和裝備,更不必特地趕赴某個特別的場所。只要有一雙適合跑步的鞋,有一條馬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興之所至時愛跑多久就跑多久。
三是村上君打算專註寫小說時把家搬到了千葉縣的習志野,那一帶當時還是野草茂密的鄉間,附近連一處像樣的體育設施也沒有,道路卻是齊齊整整。於是村上君毫不猶豫地(也是別無他選)選擇了跑步。
跟著村上君的步伐,我知道了馬拉松全長是42.195公里。其實除了跑步,村上君後來還有游泳、騎單車等運動。但唯有跑步是村上君日常生活的一個支柱,他說只要跑步,他便感到快樂。
⒊為什麼寫小說,從何時寫小說的?
村上君在29歲的時候開始寫小說,更確切地說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點半前後。這時,村上君和愛人經營一家類似爵士俱樂部的店,生意剛好走上正軌。用村上君的話說是好歹算是爬過了人生中一段陡峭的台階,來到一個稍稍開闊些的場地,心裡也生出了自信,開始對該採取的下一步進行思考。
三十歲迫在眉睫,已然逼近不能再稱為青年人的年齡。於是乎村上君下了決心:寫小說。
我想起了某人說過的一句話:「種樹的最佳時間有兩個,一是十年前,而是現在。」所以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著手開始行動吧,不要等待以後,也不要覺得已經遲了,現在就是最佳的時機。
⒋跑步與寫作有著怎樣的關聯?
村上君在書本第四章說,他寫小說的許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學到的。
村上君29歲開始寫小說,33歲開始跑步。打算作為小說家度過今後漫長的人生,就必須找一個既能維持體力,又能將體重保持得恰到好處的方法。村上君斟酌後選定跑步這項簡單的運動。
也可以理解為村上君是因為寫作才開始跑步的。沒想到,這一跑竟堅持了二十幾年。跑者是村上君除了小說家的第二個身份,愛上跑步,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⒌關於寫小說,村上君怎麼看?
有人提問「對小說家來說,最為重要的資質是什麼?」
村上君回答首先是才華、其次是集中力和耐力。倘若毫無文學才華,無論何等熱心與努力,恐怕也成不了小說家。說這是必要的資質,毋寧說是前提條件。值得慶幸的是,集中力同耐力與才能不同,可以通過訓練在後天獲得,也可以不斷提升資質。
他認為寫作長篇小說是一種體力勞動。寫文章屬於腦力勞動,然而寫出一本大部頭來更近於體力勞動。也正因如此,村上君在寫小說3年後開始跑步,想必也是為了保持源源不斷的體力吧。
⒍村上君是如何看待跑步這件事的?
村上君在第一章里說,跑步於他,不單是有益的體育鍛煉,還是有效的隱喻。他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說一面積累參賽經驗,一面將目標的橫杆一次次提高,通過超越高度來提高自己。
「突然有一天,我出於喜歡開始寫小說。又有一天,我出於喜歡開始在馬路上跑步。不拘什麼,按照喜歡的方式做喜歡的事,我就是這樣生活的。」
在最後一章里,村上君表示他會把跑步這件事堅持下去,最重要的是用雙腳實實在在地跑過一個個終點,讓自己無怨無悔:應當盡的力都盡了,應當忍耐的都忍耐了。
假如有他的墓志銘,假如上面的文字可以選擇,他希望寫的是:
村上春樹
作家(兼跑者)
1949-20××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後
這周用了兩個晚上的時間,終於把村上這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什麼》給看完了,看的過程中難掩內心的激動與興奮。閱讀的過程中驚喜連連,對於村上寫的關於寫作與跑步的感想有著許多的共鳴,而且村上的真誠與執著也深深的打動著我,看完這本書之後,立馬成了村上的真愛粉!書中有很多的觀點讓我印象深刻,同時也受益匪淺!
觀點一:公平與不公平
村上跑步的初衷之一時因為寫作要消耗大部分的體力,需要通過鍛煉來提供能量供給。另一方面是因為村上屬於易胖體質,不鍛煉的話,因為久坐的關係會立馬長胖。而他的妻子是屬於怎麼吃也不胖的體質。村上說,生活真是不公平,有些人要通過大量努力而得來的東西,在有些人無須努力卻唾手可得。
但是村上也說,生活是公平的,屬於不易長胖的體質的人,不會因為怕長胖而勤於鍛煉。年歲越久,他們的肌肉就會很鬆弛,身體狀態也會不好。但是像村上這種易胖的體質,會通過勤於鍛煉來維持平衡,雖然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擁有了強健的體魄。這在另一個層面說明生活他是公平的。
但是能像村上這樣去思考公平的意義,卻是生活里的極少數!
觀點二:十分之一效應
村上從他早年開店的經歷,總結出了十分之一理論。到店裡吃飯的人,來來往往,只要十個中有一個認可這家店,他就會很開心。而且這十分之的人一定會是回頭客。也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他一直抓住那十分之一的少數讀者,這些人是真正喜愛村上的作品的,他們會耐心的等待村上的每一部作品,一旦作品問世便會捧卷閱讀。
村上從店鋪中感悟到:經營者必須有自己明確的姿態和哲學,作為自己的旗幟高高舉起,並且在風雨來臨之際,毫不動搖。這與現在做產品是一樣的,給自己的產品一個清新的定位,服務好那些真正喜歡並且重複使用的十分之一的人。上次看到一個觀念:「在寫作這件小事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點我也深表贊同。
觀點三:生活的優先次序
村上因為堅持寫作之後,生活變得極為規律,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所謂的夜生活幾乎不復存在,還有人為之大為光火。因為村上為了給自己構建一個清凈的寫作環境他,他都會拒絕這些邀請,免不了會遭至朋友的誤解和不滿。
村上認為,人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瓏,四方討巧。人生之中總得有個優先次序,按這個次序安排自己的時間和能量。如果不這樣的話,生活會失去焦點,變得張弛失當。村上認為作為一個作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創造出能集中精力執筆寫作的環境,催生出高品質的作品。
村上始終堅持:對讀者最好的饋贈是把作品寫好。
觀點四:跑者藍調
村上也有著普通人的煩惱,當受到某人無緣無故的非難時,抑或覺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卻未必如此時,他總是比平日跑得更遠一些。跑長於平日的距離,讓肉體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認識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軟弱人類 ——從最深處,物理性地認識。並且,跑的距離長於平日,便是強化了自己的肉體,哪怕是一點點。
村上跑了三十年當然也有不想跑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就會告訴自己:相比起每天像沙丁魚一樣擠公交,自己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難道跑步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嗎。然後他會乖乖的綁好鞋帶去跑步。
村上說:「人生來如此:喜歡的事兒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兒怎麼也堅持不了。」
觀點五:創作,專註於一點
東野在畢業之後一直經營一家店鋪,直到30歲的時候才打到收支平衡,於是他想做一些店鋪之外的事情。在一個觀看棒球賽的午後,他萌發了寫作的念頭。那個時候他連一直像樣的鋼筆也沒有,於是他買回紙和筆,在每一個晚上進行創作,寫了中篇《且聽風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去投稿了,最終獲得最佳新人獎。
後來他決定將店鋪轉讓,專職開始寫作,為寫作他還特意去北海道旅行,後來寫作《尋羊冒險記》,通過寫作這篇東野樹立起自己的寫作風格,而且在寫作中感受到了極大的樂趣。他很慶幸當初把店鋪轉讓出去了,如若一邊經營店鋪,一邊繼續寫作類似《且聽風吟》那樣訴求於感覺的文字,早晚有一天會山窮水盡,才思枯竭。
所以村上說:無論做什麼事兒,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則不得安心。
寫作藍調:
《尋羊冒險記》在當時並沒有受到主流文學的青睞,並遭到冷遇,但是好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後來的讀者都很喜歡這本書。村上一直堅持自己的寫作風格,後來的讀者群也喜歡村上獨特的風格。這一點與東野圭吾的經歷很相似,當時東野創作出《白夜行》的時候,在當時並不被看好,反而受到冷落。好在經典的作品總會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被讀者所喜愛的。村上和東野都有一個共同點,一直堅持寫作,高產而且含金量高,他們都有自身獨特且不易複製的風格,都有大批的真愛粉!
村上這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講述了他成為職業作家之後開始跑步,從82年一直持續到今天。從最開始跑步的氣喘吁吁,到希臘馬拉松市42公里的全程馬拉松,再到北海道10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村上一直堅持在寫作和跑步的路上,用跑步的健康來對抗寫作的不健康。不過對於跑步這一部分,如果當我有一天也開始跑步的時候,對於村上的文字會有更多的共鳴吧。
之前看過《挪威的森林》很無感,後來便沒有再看他的作品,看完村上這本書之後,真心想看他的其他小說了!
2016年,希望跑步和碼字一樣,都能成為我的真愛!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菜菜小桃子」
沒有什麼特別要傳達的,就是一點點努力和超越過程的那種感受。
如果自己沒有過追求一件事情,無腦堅持,冥思苦想,戰勝不了對手,戰勝不了自己,再到慢慢步入正軌,一點點突破,最後超越,最後可以水到渠成順其自然,那麼讀起來會索然無味。
相反的話,你會很有共鳴,不只是雞湯。
一把剃刀自有其哲學,何況長久堅持體育運動呢?所以村上君以鍛煉體質為這把剃刀在堅韌地踐行中尋找自己的哲學體系的突破口。在書中你看到他不斷的對自己的人生觀和方法論進行深刻的反省,最終確立了自己堅持體育運動的意義所在,並決心堅持到肉體老去。人生不就是這種尋找意義並堅持下去的過程嗎?我想,村上春樹應該也是這樣想的吧。
反正我知道,很喜歡他書裡面他的生活狀態。
因為這本書我開始了我的跑步生涯,
也因此已經跑了兩個馬拉松,
也因此從一個胖子變成了個瘦子。
我覺得無需深究他所要表達的,這本書對我的生活已經產生了確鑿的影響,這就夠了。
這本書看了三次。
第一次是大學剛畢業不久,當時看到這本書,想:「哦,寫《挪威的森林》的作者又出了一本小說」,而第一次閱讀,也是和題主一樣半途而廢,覺得遠不如小說有趣,如流水賬一般,記錄了作者在東京、夏威夷、波士頓一邊寫作,一邊跑步的過程。
第二次看本書,在去年過完春節,決定堅持一個超過21天的習慣,看起來跑步是一個既簡單,又可操作的項目。村上春樹開始跑步的時候,接近35,年輕人能玩的項目太多,又有太多的時間和玩伴,而他選擇跑步,最開始的初衷也是跑步要求簡單,不需要場地或夥伴。他的書中的描寫的狀態像極了我們所有的跑者,喜歡清晨獨跑,喜歡跑步帶上自己喜歡的搖滾樂,心情好的時候多跑一點,心情差的時候少跑一點。
問到跑步的時候在想什麼:他說:寒冷的日子,思考一下寒冷;炎熱的日子,思考一下炎熱;悲哀的時候,思考一下悲哀;快樂的時候,思考一下快樂。如果不是跑者,估計很難理解這種空白中跑步的狀態。
當跑步成為村上春樹的習慣後,開始每年一次全馬的節奏參賽,在希臘,在夏威夷參賽,成績也越來越好,業餘選手能到330算是非常不錯的成績,而這本書,就是村上在紐約馬拉松的備賽過程中完成的。而我去年為了杭馬備賽,也有三個月跑量超過180的經歷,出差成都、青島、北京、深圳,也都帶上跑鞋,每天10公里。
當村上春樹年近45,發現自己離自己的馬拉松PB已經越來越吃力,甚至難以達到,於是轉向了越野跑,超級馬拉松,甚至鐵人三項,通過距離加長或者複雜程度,來挑戰自己的極限。
如果問,「《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村上究竟是在表達什麼?」,他只是記錄了一個純粹的跑者的近10多年的跑步的歷程,結合自己從一個餐廳老闆轉型到一名小說家經歷的彷徨、痛苦和成功。有人說:人是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個衝刺,而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人生比馬拉松要複雜太多,成為跑者,心境相差不大,如果你也有跑步的習慣,看完這本書,你可以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為什麼讀《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今天要說的這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已經是第三次閱讀,而至此,我才敢說自己大抵讀懂了一些其中意義和滋味。作為一個只能稱得上「喜歡跑步」,而不能自稱「跑步者」的人,與其說我希望在這本書中找到「堅持跑步的原因」「為什麼用長跑地心態生活?」,不如說我是想找到「究竟該如何活著?又為何而活?」這些問題的答案。而這次讀完,我大概懂得了村上所說的「正是跟別人多少有些不同,人才得以確立自我,一直作為獨立的存在」的含義。
怎麼讀《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這是我第一次懷抱著強烈且確切的疑問去讀村上春樹的書,所以閱讀過程像解謎一樣,而且也常常出現拍著腿說「原來是這樣!」的瞬間。這本書現在看來,像村上春樹自己說的,倒不單單是寫興趣、寫生活狀態的隨筆,而是包含著很多人生意味的類似自傳的東西。
有的人讀書,會希望用儘可能短的時間把書讀完,並且力求將其中的意思理解、吸收,最好能馬上為自己所用就更好了。第一遍讀這本書時的我,正是這個心態。然而現在在我看來,這本書決不屬於這個類型。作者想要在書中表達的,不單單是跑步,也不是跑步者、作家這樣的職業名稱;而是含有對於個體存在的思索、個人觀念的表達,乃至自我與外面世界的關係、甚至某些超越現實事務層面的意思。
這一次我讀的很仔細,對於其中有所感觸的段落也都用筆摘抄下來。這大概是因為我一向是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天分又不那麼聰明,如果遇到感到含糊的字句,就一定要寫下來以便反覆閱讀和思考。沒想就這樣倒也非常驚喜的意外收穫了許多其它東西。
下面,是讀這本書的一些收穫:
收穫一
確認自我
我就是我,不是別人,這於我乃是一份重要的資產。心靈所受的傷,便是人為這種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給世界的代價。
……當受到某人無緣無故的非難時,抑或覺得某人的接受卻未必如此時,我總是比平日跑得更遠些。……好重新認識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軟弱人類——從最深處,物理性地認識。並且,跑的距離長於平日,便是強化了自己的肉體,哪怕是一點點。
——確認自我
村上提到年輕時就曾審視自己的身體,發現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然而在多年的生活中,也終究漸漸明白「自己就是自己不由得你不接受」這樣的道理。
這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明白「自我」究竟意味著什麼?又有多少人,每天用行為踐行著「自己」?村上春樹做到了。而他之所以能做到,大概歸結為下面幾點:
- 看到自我的局限性。
- 真切的理解、接受這局限性(而不是自我否定)
- 堅持為自己設定標準,每日提高自己(跑步、寫作都是)
- 不受外界影響、始終如一的堅持
也是在讀這部分的過程中,我也突然意識到了一點:首先要懷抱快樂地接受自己——因為只有接受了這樣的自己,才可能「目的明確」地了解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事。而正是深切的理解了自己的局限性之後,也才能知道如何使自己在這局限性中揮灑和燃燒。
同樣是十年,與其稀里糊塗地活過,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過當然令人遠為滿意。跑步無疑大有魅力:在個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讓自己有效地燃燒——哪怕十一丁點兒,這邊是跑步一事的本質,也是活著(在我來說還有寫作)一事的隱喻。這樣的的意見,恐怕會有很多跑步者予以贊同。
——對待自我局限性
收穫二
堅持標準,提升自我
跑步對我來說,不獨是有益的體育鍛煉,還是有效的隱喻。我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說一面積累經驗,一面將目標的橫杆一點點提高,通過超越這高度來提高自己。至少是立志提高自己,並為之日日付出努力。
——超越自我
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並不意味著停滯不前;相反,正是因為具備一些局限性,才要不斷地為自己設定目標,力求「每一天的自己,都比前一天好一點點」,這就夠了。
這個答案,剛巧回答了之前一直有的疑問:到底如何在和他人比較時不失去自我。
村上春樹這裡所提的「標準」,永遠是為自己設定的。是的,也許標準是因為和別人做了比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根據牛人的標準設定的。但是遵照這個標準「去做」的行為本身,絕不是為了超越他人,而是我了提升自己。這就是「外在驅動」和「內在驅動」最重要的不同。也是村上春樹寫出如此作品,卻可以在面對「諾獎事件」仍然非常平靜的原因。
對了,我總覺得這獎,終究是會得到的。
收穫三
回顧與重新思考
我相當「認真地」開始跑步,時至今日,又相當「紮實地」在跑步。……意義嘛,留待日後重新思考也為時不晚。以後重新思考,乃是我的特長之一,這特長隨著歲月流逝而愈加洗鍊。
——自我回顧
最近的時日,我是在回望和整理中度過的。因為忽然發現匆匆許多年過去,竟沒有仔仔細細地回顧過,更沒有深入地思索其中含有的意義和啟示。
而之所以在10月25日強烈的感到需要重讀這本書,應該也是由於記得本書中蘊含的「回顧性」。而村上所說的話,正是對上面話最好的照應。
今天剛看了一點,覺得作者在向我們表達,不要受困於現實外界的影響,而是在自己內心深處,是什麼讓自己真正感到有意義有自豪感才是我們應該去努力尋找和堅守的。
一個方向而已。
謝謝村上春樹!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本書,讀了兩遍。使用電子書閱讀時,差不多每兩三頁都會出現一段很有共鳴的話,然後被我做上標記。所以我很想談談自己一些淺顯的看法。
寫作和跑步是相輔相成的,它們的意義也是相通的。在旁人看來,寫寫字跑跑步的生活稱得上相當悠閑。但是,這在自稱「跑步小說家」的村上先生身上顯然不適用。寫作,就是一份職業,有固定的工作時間以及不可避免的困難,相對來說缺少交流的夥伴。而跑步,無疑幫助村上先生從這份漫長而枯燥的工作暫時抽離出來,或者提供思索的時間。在這本書的目錄中每一章節的標題都是用時間加地名的形式,而世界各地都留下過村上先生的跑過的距離,如同他的聞名世界的作品一樣。他在跑步過程中也會產生對文學的思考,培養集中力。
跑步和寫作都是對身體的一種塑造。我心目中村上先生應該是一個內向,沉默寡言的人。寫作,是不是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嘴巴的功能,經過日日的伏案沉思,成為我們拿在手裡的書。有一個細節令我印象深刻,村上先生請一位身強力壯的女性按摩師為他按摩腿部肌肉,按摩師驚訝的表示想他這樣的運動量早就該抽筋了。由此看出跑步已是他生活中的強大慣性,使他塑造新的體型。「寫小說很想像跑全程馬拉松,對於創作而言,其動機安安靜靜,確確實實地存在於自身內部,不應向外部去尋求形式與標準。」
這本書很像村上先生的一部自傳,讀者可以從他本人的敘述中了解他的作息,易胖的體質和較粗的小腿,寫作的起點,參加過的賽事,了解他的一些坦誠的困惑和對才華的思考。
「當你不顧一切地堅持跑完,便覺得彷彿所有的東西都從軀體最深處擠榨了出來,一種類似自暴自棄的爽快感油然而生。」
個人認為村上先生的忠實讀者,長跑愛好者,以及性格內向敏感的人都會喜歡這本書。三者集一身的人應該會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最近因為和幾個朋友一起做一個叫「都市跑指南」的公眾號,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本關於跑步的書。這本書叫《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很好奇一個作家寫跑步能寫出點什麼。因為我平時也寫些「個人感悟」,恰好我也跑步,真的有點巧合。
整本書其實很短,我是在2天的碎片時間內閱讀完的。看完後並沒有什麼特彆強烈的感覺,可能緣於我對村上沒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挪威的森林」是本暢銷書,很多年,他都差一點贏得諾貝爾文學獎。(自2009年以來,已連續7年被視是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但均沒能獲獎。)
我對暢銷書一直是有些小小的抵觸情緒的,更不用說一個日本作家把一本書的名字叫做「挪威的森林」,多少有點文藝或者矯情的成分在裡面。
而這本書的書名也是套用來的。來自於《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據說是對小說家雷蒙德·卡佛的致敬。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1938—1988),「美國二十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小說家」和小說界「簡約主義」的大師,是「繼海明威之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短篇小說作家」。《倫敦時報》在他去世後稱他為「美國的契訶夫」。 美國文壇上罕見的「艱難時世」的觀察者和表達者,並被譽為「新小說」創始者。
01
作者印象
而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對村上春樹有了一個相對正面的印象。
自律
村上並不是因為天賦異稟才開始跑步的,跑步是源於伏案太久之後的體力不支,這點我也有同感,畢竟腦力勞動只鍛煉十指。
但一個人每天都跑10公里,一個月跑300公里,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他自謙說自己不是一個「好勝心」很強的人,我是不信的。更何況他除了每年跑一個「全馬「,還跑100公里的」超級馬」,之後是鐵人三項。所以判斷一個人,不是看他說什麼,更多的是要看他做什麼。
一個每天凌晨4點自然醒,立刻就坐到電腦前一直寫到上午11點,每天4千字,大概相當於二三頁英語的人,絕對是個自律的人,況且他從1981年開始延續到現在。(那年我剛出生)我也曾有過一段時間,每天寫3小時完成一篇質量還過得去的文章。可重點在於,他還通過寫文章養活了自己,滋潤到收藏黑膠唱片,而我連。。。都不得。(此處應有打賞)
對於有這樣毅力的作家而言,所謂寫作的靈感和才華,可能就不那麼重要了。持之以恆本身就是一種「才華」。引用一句當下的流行語形容:「當智商高到一定程度,情商就不重要了。」
自律真的是個「可怕的東西」,不僅可以讓你保持曼妙的身材,還能把「競爭對手」死磕掉,「活久見」真的是個法寶。
跨界
村上從小就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很早就有了我們現在流行的「跨界"思維,一個開酒吧的年輕人,這個」人設「就夠讓人遐想的了。而在寫作界他是最能跑的,在跑步界他小說又是寫的最出名的。這個絕對是1+1〉2的效果。要不是他跑步,也許這輩子我都沒有興趣去了解他。可能很多人是出於另外的看法:」哇,一個跑馬拉松的人,居然還能把小說寫的這麼清新脫俗「。不得不說,村上春樹你做到了。
但跨界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就像村上開始寫作之初,是把生活唯一來源的」小酒館「賣了,在沒有生活保障的情況下起步的。我敬你是條漢子,現在能做到的人都是鳳毛麟角。
他沒有把「酒吧+寫作「,或者」酒吧+跑步「形成跨界組合,而是選擇」跑步+寫作「,顯然是通過精確計算,把優勢資源有效的整合了。
02
跑者印象
長期的跑步訓練,帶來的絕不僅僅是體格上的變化,更會對精神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對村上的其他作品沒有涉獵,所以不敢妄言,跑步給他的作品帶來了什麼影響(也許是恬靜)。但我注意到一點:村上春樹自從跑了100公里的」超級馬「之後,心性變了,改鐵人三項了。我把它總結為:從理想主義到虛無主義。
選擇跑步作為健身的方式,可能是最便宜的,但絕不是最高效的。
但選擇跑步的人,大多都有些理想主義成分在裡面(裝X的除外)。當你跑過1公里,5公里,10公里,20公里。。。甚至終點。其實重複的是一個動作,但是你的身體在不同的距離和階段,反應都是不同的,由此帶來的心理變化也是」波瀾壯闊「的。再能跑的跑者,總有」跑崩潰「進入」虛無「的狀態。你會想到」死亡」,你會探索」本源「的問題,你還會全部」放下「。。。
生命就是如此的奇妙。很多殺人不眨眼的惡魔會選擇「皈依「,很多傑出的科學家會信奉「神學」,而"跑崩」也許能讓你領略這奇妙的精神世界。
03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我不是一個純粹的跑者,也許連跑者都算不上。跑得不夠快,更不夠遠,也沒有參加過馬拉松的比賽。(參加最高規格的賽事,是家門口公園的10公里跑)
我跑步的時候除了解決「向前」和「呼吸」兩件大事之外,腦子很少閑著。經常會想工作思路,寫作的思路,XX的思路。。。所以跑完到家,可以很順滑的過渡到其他的進程中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確實不是一個純粹的跑步愛好者。
而在我「跑崩」的次數里。在「奔潰」前,我會經歷身體上的嚴重不適,這個時候停下來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現在猝死的事件時有發生。像村上春樹那樣的跑者,跑了那麼多年,身體還如此硬朗,真的是比較幸運的。
可我偏偏還堅持下來了,然後身體的不適感會慢慢消失。我在驚嘆於肉體的奇妙之餘,發現身體好像不太受我控制了。而我的思想也隨著肉體一起「釋放」了。這樣的次數不多,但有一次足已,畢竟不用每天思考人生。
但我也有很多次堅持不下來的,不是腿邁不動,就是身體感受異樣。導致嚴重的思想鬥爭,最後還是「理智」佔據了上風。可停下來之後不久,內疚,羞恥,懊惱的情緒一股腦的湧上心頭,對自己剛才的「不理智」行為批鬥良久,並暗暗發誓,下次再也不能這樣。可下次誰又知道呢。
我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所以我可能會一直跑下去,即使我跑的不夠快,也不夠遠。村上在各地跑的時候,會因為途中的一些人和事,唏噓不已。在我的途中,我也會因為一個小小朋友的跟騎放慢速度;或者一個眼熟長者的擦身而過,報以一個友善的微笑。這也許是跑者禮儀,但更多的是來自理想主義者的內心獨白。
我又是一個孤獨的跑步愛好者,大多數時候只能在家門口的綠地」徘徊「。沒辦法去領略波士頓跑道,或者」上馬」賽道。很多跑者和我境遇類似。
所以我們做了都市跑指南這個公眾號。通過上傳你熟悉的線路,也能從其他人的上傳中找到你」心儀「的線路,去領略不同的」跑步人生「。
即使同一條線路,跑者不同,看到的」風景「也不同,也許還能有不期而遇的」緣分「。
路線圖模板示意
下載地址:http://url.cn/5dCjjRg
上傳地址:runtothefuture@163.com
http://weixin.qq.com/r/FSkSCmPEhT76rSdp93wH (二維碼自動識別)
發佈於 2017-11-17這書是近期對我幫助很大的一本書。沒感觸說明題主現在的經歷和心態還無法與作者產生共鳴。那也不要嘗試去copy人家的見解。過了N年後,如果不幸或有幸地和我前陣子一樣經歷了長跑般的拚命結果卻不如意之後,再看看這書我想你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還是要看,試著帶著幾個問題去看。
首先這本書內容一言蔽之:作者通過長跑談寫作與人生的感悟。書名《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其實就在提醒讀者:當我談跑步的時候,我是在談人生以及人生中的很多東西。為什麼是共通的?這是這本書最基本的一個問題。在此基礎上作者又東拉西扯地談了幾個問題(後面的「長跑」一詞都包含了跑步、寫作、人生三個層面):長跑中人的生存狀態。 長跑中什麼才是重要的,或者長跑的意義所在。長跑的終點與成績的意義。長跑與痛苦的關係。長跑中堅持與提高的方法。等。這些問題難道不都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問題嗎?帶著這些問題再去看這個很散的散文集子可能感觸會不太一樣。
ps: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好多人到處引用這句話但是感覺並沒有理解這句話。不知道村樹日語翻譯成什麼,但是感覺漢語翻譯成「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並不合適,因為磨難可以是好的、大有裨益的。而這裡suffering應該是指一種無收穫的純粹折磨,此外optional的意思應該更接近「非強制的、不必然的」。
「喜歡→堅持→習慣→怠懈→突破→真愛→生命的一部分」
(裡面的跑步,可以替換成「喜歡的」任何XXX)
~~~~~~~~~~分界山~~~~~~~~~~~~~~
你覺得他是在講道理?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告訴你,「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告訴你,「只有不斷超越自我,才能獲得更高層次的自己」?
部分人習慣一本書就是一個「道理」、一個「方法」啊,未必非要折騰出一個「二三四五六」才算「讀有所獲」。也許作者只是隨筆,隨看隨感就好~
~~~~~~~沒原因,忽然想分了~~~~~~~
這是第二次看《當。。。。》。
第一次是1年多前。
和很多人選擇看這本書的原因不同,我並不是因為喜歡村上春樹而看這本書的。
(當然我也不是說不喜歡他,只是我從未看過他的任何一本書,所以沒有什麼喜歡或不喜歡的。對他的感覺就是,日本、作家、著名、同時還馬拉松。其他一概不知,甚至因為南方人的普通話不標準,我經常分不清他是叫「春上村樹」還是「村上春樹」)
我當時看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我當時在練習跑步,我就是想聽一些跑者的感受。
(應該很多人知道,很多跑步的人不寫書,所以我就看了《當。。。。》[啊,村上知道肯定要打死我的,手動捂臉])
在這個方面,他真的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聽說有很多人也是看了他的這本書,愛上跑步)
這種觸動是什麼呢?
第一點就是,他文字里的那種不焦不躁、輕輕緩緩。
怎麼說呢,在大城市裡生活久了,高強度、快節奏,人很難不被影響,內心難免躁動。而它安撫了我。
到了夏威夷之後,依然每天跑步。除非萬不得已,一天也不間斷地堅持。自打重新開始這樣的生活,馬上就要兩個半月了。今天早晨將錄製了「滿匙愛」樂隊的《白日夢》和《滿匙愛的歌》兩個專輯的MD放進了隨身聽,一面聽著它,一面跑了一小時十分鐘。
(。。。。。)
跑步途中,下了一場短暫的雨,那是一陣讓身體恰到好處地冷卻下來的雨。厚厚的雲層從海面上飄來,遮蔽了頭頂的天空,下了一陣細細的雨,便彷彿「俺還有急事要辦」似的,就這麼一去不返了,甚至來不及回眸一顧。。。。途中遇到 幾個慢跑健身者,男女人數大致相當。這些腳踏大地、氣宇軒昂、精神十足的跑步者,望去彷彿有一群夜盜在身後追趕他們似的。也在雙眼半睜半閉、一邊跑步一邊呼哧呼哧喘氣、兩肩無力下垂、一看便知苦痛不堪的肥胖糖尿病,主治醫師竭力勸告他們每天堅持體育鍛煉。
第二點呢,他的輕輕緩緩里,似乎是慵懶的,卻又有一種篤定的堅定。
現在是堅忍積累跑步距離的時期,所以眼下還不必介意成績如何,只消默默地花上時間積累距離。想跑快點就適當加速,不過就算加速也為時甚短,只想把身體感受到的愉悅盡量維持到第二天。其要領和寫長篇小說一般無二。在似乎可以寫的地方果斷停下筆來,這樣第二天重新著手時便易於進入狀態。歐內斯特海明威好像也說過類似的話:持之以恆,不忘節奏,對於長期作業實在至為重要。一旦節奏節奏得以設定,其餘問題迎刃而解。
我是喜歡跑步的,但以前的跑步總是基於這樣那樣的目的,比如減重,比如塑形。並不是說帶有目的就不好,而是由於當時的我太追求目的,急於結果,一跑完步就只想著上秤,只想看看結果。
如果曾經是以減重為目的而跑步的人,一定會發現2點吧:1、跑步前期減重,但不久之後就會維持在一個穩定值上,而又要過一段時間後,才會又有下降的可能。2、但另一個可能是,不減反增。
就因為當時過於注重結果,一見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一下子就失去堅持的興趣了。是的,整個跑步中,我盯著結果,忘記了過程。
恩,這次重讀這本書,我就是想重溫這種感覺,山澗的風,夜裡的花開。
這本村上的書後,我依然沒有讀他的其他書,也不打算去讀。但這不影響我喜歡《當。。。。》
~~~~~~~還有一點~~~~~
我喜歡他接納自己時的那種從容~
推薦閱讀:
※村上春树能和夏目漱石媲美吗?
※如果你是《挪威的森林》中的渡邊,且深愛著直子,會如何讓她愛上你?
※如何看待村上春樹新書承認南京大屠殺,並遭到日本右翼批評?
※村上春樹能從一個酒吧老闆成為一個世界級的作家,關鍵是在於什麼?安妮寶貝為什麼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