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燕壘生的《天行健》?


「蒼生苦難,不知伊於胡底。」

拖拉了幾年,終於讀完了《天行健》。

心裡淌著溫熱,筆下裹著冰。燕壘生之所以為狂生,大約也是出於憤慨吧。他心中的氣,表現在楚休紅,流傳於閔維丘。

若我也激憤一些,就要罵楚休紅死了活該了,可終究罵不出來。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的確不易。耿直如張龍友,也被權力的漩渦洗成另一個人,而楚休紅的仁者之心從未變過,卻也最終變了:

「楚休紅,你也變了很多。我記得在高鷲城裡,你不願殺降,但眼裡一樣有殺氣,只是眼神卻要清澈得多。現在你手握重兵,動輒伏屍千里,可你眼裡的殺氣淡了,眼神卻也渾濁了許多。」

所謂不易。

「封侯將軍事,戰士半死生。頭顱輕一擲,空有國殤名。」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原本以為,天下人人如龍,就必能開創太平盛世。可若這些人都成了文侯、南武般的人,天下就要亂了。所以「群龍無首,吉。」可以人人自強不息,但英雄只能有一個,超過一個,就要逐鹿,就要拔劍。

「身既死矣,歸葬山陽。
山何巍巍,天何蒼蒼。
山有木兮國有殤。
魂兮歸來,以瞻家邦。

身既歿矣,歸葬山阿。
人生苦短,歲月蹉跎。
生有命兮死無何。
魂兮歸來,以瞻山河。

身既沒矣,歸葬山麓。
天何高高,風何肅肅。
執干戈兮靈旗矗。
魂兮歸來,永守親族。」

「臣長幼二子昨日歿於王事,臣欲扶柩歸葬。」那庭天一代軍聖,沒能永守親族。

更可惜的是,楚休紅知道那庭天的悲哀,卻也沒能避免。本不願踏著屍骨登高,可卻被推著走上去,然後萬劫不復。岳飛死於風波亭,岳雲同死。楚休紅死於權力鬥爭,楓與五德營陪葬。這個結局,比那年的高鷲城還要悲涼。


這是我第二次讀完《天行健》了,和去年第一次讀的情況一樣,一開始入戲極慢,到得最後十來章完全被吸引進去了,馬不停蹄地殺到了結局。雖然只讀了兩遍,卻成為我心中最喜歡的三部長篇通俗小說之一。

除去題材相差太大的《三體》不說,這裡我們先看看它是怎麼寫的。這一點非常不同於一部叫做《英雄志》的小說,孫曉的《英雄志》可以做到融於文中的煽情,《天行健》卻截然不同,它通篇處處是冷筆調,文字之間克制之極,讀這部小說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揣摩。雖然故事很流暢,但因為讀者很難充分進入人物的情緒或者感受人物的際遇,所以一開始入戲極慢,這時會丟失很多讀者,卻也能篩選出一些靜得下心的讀者,有了這些讀者,才會一步步暴露出作者想要探討的東西,想要表達的思想。

是的,《天行健》和《英雄志》在某些方面是共通的,雖然《英雄志》架構更大、寫法更細、草蛇灰線用得更多、想要承載的主題更大,但它們都是奠基在儒家思想之上的作品,是探索人間的作品。

好了,文眼已經引出來了,下面就談談這部《天行健》了。

不知道是我讀的次數少還是本身作者就沒有下太大筆墨,全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那麼幾個,譬如楚休紅、甄以寧、鄭昭、文侯、南武公子等。後二位的出彩一是因為奇詭頗多,二是因為眼光老辣;鄭昭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其實是在《地火明夷》,而這次重讀《天行健》,也有了一處動人:「蒼生苦難,不知伊於胡底。

甄以寧有勇有謀,尚還可說是文武全才,而緣何鄭昭簡簡單單一句話便打動了我,緣何楚休紅婦人之仁,卻成為最讓我心折之人?

因為楚休紅的婦人之仁、懦弱等等等等一切,都基於一個點,那個點不會改變的,因為變了就不是楚休紅了,就不是《天行健》了。是的,楚休紅懦弱是因為他堅持,類似於盧雲的「正道就是做對的事情」,楚休紅的堅持就是「做一個好人」。正是這個信念,讓這個亂世中出現了一絲希望的火光;正是這個信念,讓《天行健》有了不一樣的地方。「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要不屈不撓」。修羅地獄,「婦人之仁」讓多少人不屑一顧,側目而視,但是正是這種「婦人之仁」的存在是修羅世界中的第一道裂痕,是證明它不合理的首要證據。

所以楚休紅才是《天行健》的主角,他計謀不是最高,他的本領不是最大,但是他心中的「氣」卻是《天行健》賴以生存的基石,他強由他強,我自巋然不動。如果沒了這塊基石,書裡頭所有人都是戰爭與和平、權利與慾望之間博弈的石子,隨意飄蕩——這也是《地火明夷》只剩下了奇謀詭計,缺乏一股正氣的原因。

所以說到這裡,《天行健》和《英雄志》緣何都是奠基在儒家思想之上的作品,大家想必都清楚了。大道破滅之後,天下必有大災。孔丘言仁,卻為春秋諸侯所共棄。孔丘失守的那一日,輪迴便已開啟,這便是誰都無法挽回的「罪與罰」。

《天行健》是奠基在儒家思想之上的作品,也是探索人間的作品。前者已經說過了,後者卻更為明顯,「文以載道」,《天行健》的基石已經有了,這樣才能進一步去探討影響我們更深遠的問題。如果在前兩部裡頭楚休紅對共和軍的想法還不是很明顯的話,那麼如此明顯的尊王團就足夠說明了。很多人說《天行健》是在影射,或許有吧,但我的著眼點不在這裡,《天行健》想要反思的東西是,民主憲政體制啊,什麼蛇人、郡主、槍法,全是一層皮,全是幌子,里子就是在反思這玩意兒。

不錯的作品講一個好故事,可讀性很高的作品加一點人性或者來一點政治影射,再深刻一點的作品正兒八經的反思一些大家的誤區。《天行健》就屬於最後一列。

反思這些啊,其實就是在討論一個問題,個體和集體的關係。

一大群自私冷漠的投票者集合起來,無見、無聞、無思、無想,製造出來的結果,居然可以比貪婪的暴君更加可怕? 民主是思想上的核武,多數決是集體統治的不二法門、亦是大我團結把戲的必要前提。假群體大我之名,對個人的全面統治。

不扯了。

在這兩個方向上的努力,燕壘生想要闡述的東西,在《天行健》里其實已經說了: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燕大叔的天行健我刷了三遍。
楚休紅這個角色可以說是被塑造的非常經典,首先他的名字很有意味,休紅,停止血染。
但是最衝突的是他的性格與他用來適應生活的一切技能,他所有掌握的東西都是為了打仗,這恰恰是最悲哀的,他渴望著以戰止戈,渴望著不再有戰爭,渴望著做一個田舍翁,可是他要先打完手邊的仗。他犯了太多違背軍人職業操守的過錯,可他偏偏成為了帝國的楚帥,他希望能夠與共和軍和談,可他偏偏被共和軍殺死,他愛煞了楓,可他偏偏要保護身為太子妃的她,他在郡主健在的時候優柔寡斷,可他偏偏又在郡主遇刺後痛徹心扉。
楚休紅是個欲說還休的名字。他是個優柔寡斷卻又有血有肉的人。
他愧對了愛他的人,愧對了欣賞他的人,愧對了信任他的人,愧對了自己,也愧對了手中的刀。
但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男人,大概才是需要一句話來時刻點醒的吧。


唯刀百辟 唯心不易


佔位。周末抽空答,天行健看了多遍,是我個人認為最好的中文奇幻之一。且在微博上與燕大有那麼一點點交流。
=============================
總體來說,《天行健》是中文奇幻小說中最好的作品之一。
作者野心大,以第一人稱寫奇幻,是巨大挑戰。立意狠,幾乎是在人與非人的角度上進行思辨和探討。文筆佳,白話文清晰明快,描寫生動,古詩詞熨帖到位。
缺點在於,後半段可能作者心境有所變化,節奏和前文變化過大(大大加快),表現出頭重腳輕,一些重要情節(關係到人物性格變化的重要情節)沒有放在正文,而放在外傳中。

1.《天行健》是第一人稱小說,這是優點,也是腳鐐。
第一人稱寫奇幻,好處是代入感強烈,缺點是沒有大視野,諸如架空世界的世界觀、種族、法術體系之類設定只能從單一的「我」這一個角度進行交代,所以在進行大事件的描寫和更迭中,有所缺陷。
《魔戒》是古典寫法,作者全知全能,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故而可以從容的將中土世界描述下來。
《冰與火之歌》採用的是POV視角,每次選取不同的視點人物,相當於多個第一人稱的複合使用,代入感強,同時可以隨時隨地宕開一筆,寫一些世界邊緣發生的事情,異常方便。
《天行健》洋洋洒洒,一百五十萬字,但是結尾還是仍顯倉促,這也是當時作者選用第一視角敘事的時候所沒有料到的吧。
當然,燕壘生筆力強勁,當時在雜誌上看烈火之城的連載,人物、敘事、情節和思想都大有可觀,而且情節流動自然至極,但是文章寫到後來,節奏越來越快,一方面是文中的「我」雖然官職眼界都有增長,但是仍然不能全知全能,所以對於一些情節只能跳出來敘述,另一方面就是後半段頗有些敏感的東西,作者雖然自稱這是垃圾小說,但是這小說融合了那麼多的作者心血,當然也加入了作者的理想和思考。所以其中有難以下筆之處,也在所難免。文中悲天憫人之情,權術軍法之戰,奇術異人之爭,都讓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己。
   2.燕壘生本身極其愛好文學,於古典文學和詩詞造詣頗深,網文作者能在文中自己寫詩詞而不出錯的已經少見,但天行健一文中,無論是占重要地位的葬歌,或者結尾的猙獰妖異的結尾詩,甚至僅僅作為點綴的詩歌(如前朝太師詠雪詩),都給文章增色,且非常熨帖,這一點實在是讓人情不自禁的讚歎。(燕大叔文中雖然把楚休紅作為「我」來寫,但是真正的書中代表應該是那個矮胖的詩人閔維秋)。

3.此書野心極大,雖然燕壘生自稱寫的是「垃圾」,但是也說出了即使是垃圾,寫到這個字數也足以自豪的話。其實這是作者故作「驚人之語」,比如孔融自己是個大孝子,但是自己卻攻擊孝道,稱子女和父母的關係不過是容器里的東西和容器的關係而已,這不過是憤激之言而已。
從立意看,此書討論一個具有仁者之心的人,從一個下層軍官,成長為一代名帥,戰功彪炳,但是天命有歸,非戰之罪,雖然自己自強不息,並且要求自己「唯刀百辟,唯心不易」但是在動蕩亂世中,仍然保不住自己的朋友、師長、愛情,甚至連全身而退的歸隱也做不到。期間百辟刀在追捕文侯的戰鬥中破裂,也是人物性格轉變的標誌之一。

================
待續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五德營,仁廉信義勇。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

《天行健》影響我的人生。
從一開始的蛇人到之後共和國帝國之爭,文章可不謂不豪華,不可謂不震撼。
楚帥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在命運中,歷史中漂泊無助而無奈的情感何嘗不是你我的寫照?
在那種戰亂的年代,有像武侯這樣戰死沙場的將軍,也有文侯這種精於權謀的政客,還有無數隨波逐流的將士們和那些無助的民眾。
但是還有楚帥,他用仁這一個字寫就了一生。他彷彿是修羅地獄裡面唯一的閃光,讓五德營的將士們效忠,讓共和國的敵人們膜拜,讓書本前的我們落淚。
他是活生生的人啊!他曾經讓我堅定了從軍的夢,雖說和他隕落一樣,夢想在堅實的現實面前破碎。
但是他的創作者燕壘生讓我學會了寫作,即便是現在毫無佳作的時候,我也能想起燕大叔的那句「我投稿到30多的時候才有了成就。」
他也讓我學會了寫詩詞,一點點的學會了。
他讓無數讀者怨恨燕壘生讓他死去,卻又活在無數讀者心中。

「新的時代開始了。」我記得楚帥臨死前的默念。
那時候哭的不像人樣的我,一直把您的仁德牢記在心。
感謝您,楚帥,讓我擁有了現在。


對天行健評價太經典了,不得不轉
記得大學時從讀書館借來《天行健》的四本單行本——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載至路恭行叛變失敗,南宮聞禮出場效忠楚休紅為止。當年只是聽聞別人說這書如何好,便從書架上拿了一套四本,誰知目光沾了書後就無法再移開,在宿舍廢寢忘食連夜閱讀,當看完第四本書最後一句話「朝陽鮮紅,如血一片,不可逼視。這新的一天不管人願不願意,終於到來了。」後,不可抵擋的長舒了一口氣,雖然整部劇情這才剛剛拉開序幕,但總算得以一個喘息的機會。隨後,在網路上孜孜不倦的查閱了「創世紀」的少量殘章以及《天行健》的短篇外傳,大致的知曉了部分人物的下落和結局,心裡愈發沉重,但作者燕壘生雖然高產,這時卻也極其不願像以往那樣將文字放在網路上供人無償瀏覽,《天行健》於《飛·奇幻世界》上連載,也是斷斷續續、藏頭弄尾,索性橫下心不再關注《天行健》,甚至不想再看到燕壘生的任何信息——他在《幻想縱橫》上連載的「道士無心」系列我一個字都沒看。

前些時日,方才聽聞《天行健》終於連載結束——給我說這消息的人一腔抱怨,絲毫沒有欣喜之色,細問後才知道,不知是出於趕稿的原因,還是已經厭倦這個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奇幻世界,燕壘生在《天行健》終章「創世紀」後半部分幾乎是以歷史年譜的方式濃縮了本應為巨幅篇章的劇情,近乎草率的結束了《天行健》,這無疑給那些追買雜誌只為看他填坑的讀者失望至極。據說現在《飛·奇幻世界》的質量已經大不如前,當《天行健》也終結後,恐怕雜誌的銷量會近一步劇烈下滑。但是不論如何,這個坑現已填完,久違的狂熱再次蔓延開來——無論如何淡漠,我終究只是將對《天行健》的好奇和記憶掩埋起來而非消滅。鑒於上次閱讀距今已年代久遠,很多人物和情節都很難對上號,於是乾脆又讀了一遍《天行健》,毫不拖泥帶水的從頭讀到尾,我以為這樣會有一氣呵成的感覺,但是我錯了。

1783年,義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將肉塊放入小巧的金屬籠內,然後讓老鷹把小籠子吞下去,這樣,肉塊就可以不受胃的物理性消化的影響,而胃液卻可以流入內。過一段時間後,他把小籠子取出來,發現籠內的肉塊消失了。於是,他推斷胃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的物質。

對,我就是這隻可憐的老鷹,自己撞上了這場慘無人道的實驗。《天行健》的確結束了,長達一百四十萬字足夠講述一個王朝,但是燕壘生的故事設定卻不止一代,王朝顛覆並非結局而是新的開始,主角雖死卻也並非沒有留下新時代的火種,燕壘生明確的告訴了讀者們,他用了六年的時間寫《天行健》,但《天行健》也僅是他「天·地·人」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天行健》的外傳「七征」尚未完成,第二部《地火明夷》才剛剛開了一個頭放出了樣章,《人間道》樂觀的估計今後五年內是不會有影子的……

正所謂,一坑復一坑,坑亦何其多,我生待後坑,萬事成蹉跎。

絕望歸絕望,還是來說說「總算完結」的《天行健》吧。

燕壘生年近不惑,在奇幻圈內早已享譽盛名,不過他倚賴聞名的卻是早期的武俠、科幻作品,我第一次對他產生印象還是在念高中時,某期《科幻世界》刊登了一篇名為《瘟疫》的作品,這篇軟科幻雖不及劉慈欣等執牛耳之人的作品那般優秀,但這短短一篇文章卻極具鋒芒的勾勒出頗顯宏大的世界輪廓,這是同期作家很難達到的水準,雖然後來燕壘生不常發表科幻作品,但他的這個筆名我已是記憶深刻,到接觸《天行健》時我也是一眼就發現這部重磅作品的作者就是幾年前在《科幻世界》上發表科幻短篇的那個傢伙。

選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撰寫《天行健》這樣分量的長篇小說,實在是不能不佩服燕壘生,但這份自信最終也毀掉了《天行健》的完美之處,留下了讓人心痛的瑕疵。這種寫作手法在《天行健》前兩章「烈火之城」和「天誅」里還算順利,但是到了「創世紀」則很明顯開始無法支撐篇章的大幅度展開,燕壘生越是將精力集中到楚休紅身上、並竭力通過楚休紅在劇本中的穿插走動來呈現小說的局面走勢,越是無法把控在情節表述上日益突出的局限性,燕壘生講故事的能力自然沛莫能當,但鋪得太開的世界已經抽絲剝繭的稀釋了他的努力,到了後期燕壘生都恨不得自己跳進去告訴楚休紅該怎麼做,更不用說旁觀的讀者是如何心急如焚了,而且照燕壘生慣常的手法如果寫下去恐怕《天行健》寫到兩百萬字都收不了尾,燕壘生應對不了這個挑戰——事實上我不認為有哪個中文作家能夠應對這個挑戰,所以他放棄了繼續充當楚休紅的指路人,選擇以時間來涵蓋劇情,用楚休紅的嘴來講述數年的過程,跳過了大段大段的歷史,這才得以重新贏得對小說的支配權。只是,在這其中註定被犧牲的就是小說前後如一的完整性和讀者的閱讀體驗感了。

當自己的設計跟讀者的口味相衝突時,很難說作為作者而言更應該兼顧哪一側,很多人堅持作者不應向讀者妥協而按照自己的原意寫下去,但當作者寫的東西連忠誠的讀者都無法接受,那麼這部作品又有多少價值呢?在《天行健》的寫作後期,燕壘生遇到了這個讓他繞不過去的棘手的麻煩,而燕壘生選擇了「寫自己的書,讓別人說去吧」,這直接體現在他對楚休紅這個人的處理上。《天行健》設定宏偉,場面大氣,戰鬥描述酣暢淋漓,宮廷謀略絲絲入扣,但這部小說的本質卻是堅定的「反戰」思想,楚休紅從一個百夫長一步一步的做到元帥,而他對戰爭的厭倦與反感也與日俱增,「共和」的理念也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可他同時又是一個軟弱的人,至始至終不曾有過實際行動去構造他所嚮往的「共和」,這種貫穿全文的性格註定他將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在外傳「血與沙」中武侯當初賜給他的那柄刻有「唯刀百辟,唯心不易」銘文的佩刀受擊破裂,這也預示著他並未如武侯所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個堅定酷忍的偉人。中國的奇幻圈崇尚YY之風,雖然《天行健》的讀者相對高端,但也無法拋離這種閱讀的口味,所以當燕壘生筆下的楚休紅並未成為他們所期待的豪情萬丈的英雄時,這種不滿體現在每個讀者的心頭,讀者們喜愛楚休紅,並希望這個人帶領大軍一統天下,但是這種期望卻與燕壘生「反戰」的初衷南轅北轍,這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事實上,燕壘生大概也是根本沒有想過要去調和,他遠比人們所想的要利落——楚休紅投降敵軍,落入囚室,忠誠的手下為了營救他而死傷大半,卻也失敗,最後楚休紅被押上刑場,成為一個偽善王朝的殉道者,被砍了頭。

《天行健》原本就不是一部輕鬆的作品,當讀者帶著沉重的心態看到這個結局,很難說此時各人心中的溫度有多麼寒冷,這種寒冷稍縱即逝,取代而來的是炙熱的憤怒,這個被人無比期許、帶著讀者走了如此久遠的楚休紅,這個無論身處何種逆境都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上天的眷顧勉力脫身的楚休紅,這個始終沒能得到自己心愛的女人的善良男人楚休紅,就成為這麼一個戰爭犯子,在眾目睽睽之下,頹唐得沒有一絲反抗的氣力,身首異處。我相信燕壘生的這個決定下得極為不易,但一旦心意已定,他也沒有半分猶豫。直到現在,還有為數不少的讀者痴痴的認為《天行健》外傳「星海」里那個身份不明的槍術老師是逃過一劫的楚休紅——實際上這個男人的身份已經很明顯的被證明是小王子了,或許,是很多讀者一廂情願的不想看到這個真相罷了。其實,站在局外來看,楚休紅這個角色也無法繼續走下去了,三十四歲的他已經走到了自己的巔峰,沒有了升級的空間,但是劇情不能跟著楚休紅一起故步自封原地踏步,年輕人登上舞台的時候已然到來,加上楚休紅身為帝黨,隨著帝國的隕落而消失,即使對他自己而言,這無疑也是最合適的結局。因為性格上的劣勢,楚休紅到頭來依然是一事無成,他的命運由高鷲城而轉折,可是當年的那些人都已不在,作為太子妃的楓也一同上了刑場——楚休紅最後的幸福只不過是和她相視互道臨別,張龍友、吳萬齡、薛文亦也都離他遠去,他自己非但沒能遠離硝煙,反而成為了大軍元帥,塗炭生靈……直到共和軍統一天下,楚休紅已經沒有半分逆勢之心,他並不相信那個城府更勝文侯的南武公子能夠帶來真正的共和,但他也無力再將更多的士兵推向戰場來抗拒天下大勢,坦然赴死,這是絕望中的楚休紅唯一的選擇,也是逃避這個世界的唯一方法。

其實,這樣一個楚休紅才是一個真實的人,這樣的他才是最強的楚帥。邵風觀當初對楚休紅說自己最怕的就是他,話里的意思也正是因為楚休紅的善良和誠懇使邵風觀自己無法防備,與文侯不同,楚休紅有種讓人真心追隨的人格魅力,且不說曹聞道、陳忠,當初背叛過楚休紅的錢文義在獲得楚休紅原諒後也死心塌地的跟隨楚休紅直到為了救他而戰死,原先看不起楚休紅的楊易也是如此,而身為張龍友眼線的廉百策基本上沒費多少力氣就自願投靠了楚休紅,在外傳「血和沙」中被張龍友賦予刺殺楚休紅的簡仲嵐更是數次下不了手,最後竟然以身涉險救了楚休紅,莫名其妙的死掉了。或許,這才是楚休紅他那人見人怕的能力吧——在他的身邊,總不乏那些信任他、願意用命去保護他的人。這樣的楚休紅,的確擁有征服天下的能力,但反過來一想,倘若楚休紅拋棄了自己的善良,轉而要將士兵們推向戰場淪為修羅,那麼在這同時他無疑也喪失了那種令他猶如戰神般威武的人格魅力了。這是楚休紅的悖論,亦是燕壘生的不忍。


一句話總結下:這是史詩級的作品。

每個讀到最後的讀者,都有那種冰火九重天的感覺。

沒錯,冰火九重天。

另外,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看天行健的。

看得進的人,會為燕壘生傾倒。看不進的人,就說它寫得不好。


一句話印象:唯刀百辟 唯心不易。
刀,為百辟刀。
《小雅·桑扈》有『百闢為憲』之句。按辟字,有禁止、鎮壓之義。
百辟刀,歷史上也有其名。
歐陽詢《藝文類聚·六十·魏》:"往歲作百辟刀五枚,煉成,先以一與五官將(曹丕),其餘四,吾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學,將與次與之。"
再回到天行健,楚休紅,從前鋒營破城之後,忽生惻隱之心,不欲屠城。武侯賜刀 百辟刀,欲堅其心,不讓其胡思亂想,有婦人之仁。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刀光劍影下,只有鐵腕手握神兵才能大殺四方,征戰天下。

唯心不易。
易,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容易的易;一種意思是 改變。這本書看完你之後我以為這兩種意思都有。
且說,楚休紅從前鋒營百夫長,一路風雨,手持百辟寶刀,不斷升遷直到成為楚帥。刀下亡魂固然不少,但他內心確實早就厭惡征戰,厭惡刀上的鮮血亡魂,內心嚮往未來的和平盛世。從他的五德營的名字不難看出他對道德,對清賓士世的渴望。
一直到死那一刻,他還是最初的那個楚休紅,這可以稱作「不易」。那顆心,軟弱也罷,憐憫也罷,不曾改變過。
另外一層不易,不容易。我覺得一種悲涼感,抉擇不易,人生不易,總有利刃在手,楚休紅的一生都在痛苦的糾結,殺還不是殺,以殺能真的止殺么?從這個角度來說,那句話可以改寫成:雖刀百辟,唯心不易。

寫到這裡忽然又有一種想法,可能是玄幻小說看多了。
如果刀有刀靈的話,會不會是一把傲嬌的刀呢。這樣就好解釋「唯」的含義了,唯有我百辟刀,嘿嘿,才能使你心堅似鐵,不忘始終呢?

呵呵,唯刀百辟,唯心不易。

一家之言,貽笑大方。


只有一首喊麥來評價這部書了。

他曾經是王者 後來說聲算了
拱手讓位兵馬大權 還讓別人賺著
他從不與人紛爭 他早已看淡輸贏
如今臉上比以往 多了幾分滄桑
他曾經年少輕狂 為著江山瘋狂
為了稱王多少年來.只有鋼刀陪在身旁
當血流成不止 戰仍不停止
身旁兄弟斬將 或征戰而死
他得到著江山 放棄多少他最清楚
但已選擇完路,哪還有後退的路
一路過關斬.將有時也身受重 傷
雙手沾滿鮮血 卻阻擋不了方向
從他單槍匹馬 直到一方稱霸
他問過自己除了名利還得到了什麼
兄弟也有背叛 但多數還在身邊
征戰多年的兄弟 他們屍骨未寒
他得到的這一切也付出應有代價
但是結果卻成為不想看到的反差
身旁的人陸續離開 還有幾人陪伴
得到的反而只有這半壁江山
半壁江山有多遠是想問他卻不敢
他錯了 但他自己還是做了

嚮往的世界已變成黑色了


通篇看起來,主題是很鮮明的,這是一部借描寫戰爭來反思戰爭珍惜和平的小說。


看了阿加莎的小說後就很少去看別的推理小說,看了大袖遮天后就不關注別的懸疑作家了,同樣,高三看完《天行健》後就只等著《地》和《人》了。
並不是說以上這些都是最好的了,只是當我在長期消磨在一些同質化的小說中時,忽然接觸到了一本如此脫俗,如此對自己胃口的小說時,我不知道下一次有這種感覺會在何時了,,,


網路文學興起後不可多得的佳作 我個人認為燕大的筆力是勝過當年寫九州的那幫人的 國學底子也較其他人深厚。可惜現在好多騷年只愛看爽文 種馬文 後宮文之類 以前在貼吧看到過 一定數量的人表示看不下去 也不知咋了 現在稍微需要一點專心的小說年輕人都不愛看


可惜,我寫不出我的震撼,也找不到寫出來了的人。


將相失和,楚休紅只是一個線索人物,以一個失敗者的視角反證文侯的成功,誠然,文侯打壓異己,讓十萬南征軍血灑南疆,可是卻在帝都城下以地雷陣以少勝多,
成功反擊蛇人,如果換成楚休紅來統領全局請問他有沒有能力解帝都之圍?文侯的下場,可以說是功臣裡邊最慘的,文侯的"不臣之心"與岳飛"莫須有"反骨,無
非都是政敵攻擊他的把柄,連燕大自己都沒有忍心在正傳里描寫文侯之死,這個人物的悲劇性可想而知.

楚休紅的婦人之仁,文侯的奉行的"天地
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兩個人走向了兩個極端,文侯不仁,卻把仁義施加給楚休紅,大概太像自己的兒子了,楚休紅滿口仁義道德,最後卻把知遇之恩拋於腦後,
因為自己害怕文侯,而殘忍殺害了視自己如子的文侯,這是可悲的,顛覆了中國人的人文價值觀的,中國人追求的"仁"從來不是像楚休紅一樣掛在嘴上的婦人之
仁,而是以拯救天地蒼生為己任的大"仁",燕大的功底很強,但是也有不足,他並沒有讓所有人都能體會到,天地之仁,恰恰就在以萬物為芻狗,聖人的仁,恰恰
也就是以百姓為芻狗,為成就大事,必然會有所犧牲,如果沒有無數抗日將士的犧牲,抗戰何以勝利?投降不就得了嗎?這樣最符合楚休紅的婦人之仁,可是,真的
好嗎?

文侯老年喪子,他專權跋扈又如何?他已經沒有繼承人了,他改朝換代又有何用?
倒是劉備和諸葛文侯的永安託孤更有看頭:
"後主劉禪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
"臣正有此意."
"來人把諸葛拉下去砍了."...

這時代不缺乏竊國大盜,但是燕大也給甄礪之掛上了文侯的頭銜,我寧可相信,燕大曾經真的想讓文侯成為《天行健》一書中的中流砥柱,文侯也真的做到了,可惜他兒子死於非命,可惜他錯信了楚休紅.最後勝利果實被共和軍奪取,天下唱起了共和軍的樣板戲.

一聲嘆息...

唉!


已經是連續追了十多天這部小說吧,不喜歡那些卿卿我我的言情小說,也看不慣那些晦澀難懂的諷刺文學,這也正是《天行健》誘我深入的原因吧。
第一次看,我想以後可能還會看吧,沒看到一處都會想如果拍成電影這個角色適合誰去演,演出來的畫面又是怎樣,都想像不出,只能跟著劇情越陷越深。
看到最後,確實有那種憤恨填胸。可能,是我太善良,希望每個好人都有個好的結局,也可能是太懦弱,不懂英雄的那種快意恩仇。只是,看完小說,我已經分不出善惡好壞了。小時候看電視總會問這人是好的還是壞的,越長大才越覺得,很多事情並不都是能用好壞來衡量的。
楚休紅,男主,平民出身,從一個普通士兵慢慢成長為楚帥,我想他該是集智慧與仁愛為一身的,也確實如此,遊走於武侯、文侯、太子、五羊池各部分勢力之間,卻是活了下來,肯定不乏主角光環,但也有幸運,都說越努力越幸運。誠然,他的幸運也離不開他心裡的那份堅守吧,對善良的堅持,對人性的尊重,對自己的約束。小說中他的心裡活動描寫很充分,讓整個楚休紅成為了一個立體的人,我們看到他的懦弱,看到他的無能為力,也看到他的斤斤計較,這是人之本性。他的可貴之處是從來不曾丟失自己吧,看著跟在身邊的祁烈為了所愛的女人捨棄生命,他有心疼,有欽佩,可是我認同他的做法,如果我是當時的那個女子蘇紋月,我也會不後悔那樣去愛他然後為了他的事業去放棄生命。在每一個抉擇面前,他有猶豫,他不曾有害人之心,或者是用他人的生命來換取自己的功名利祿,但是在幾乎每一個陰謀詭計面前他都能識破並且隨機應變想出應對之策,這是讓我崇拜的吧。小說的時間跨度也才十年左右,年輕的楚將軍的成長不是我這種平凡普通人力所能及的。
我敬他,那份泰山崩於前而鎮定自若的穩重;敬他,那種任他一切倒戈都無法摧毀的堅守;敬他,唯刀百辟唯心不易的自我修養……但是,我也恨他,恨他最後的那種愚忠,他總是思慮很多,為別人想的太多,與其說他太相信別人還不如說他自負。因為最後五萬地軍團的英雄好漢化為白骨,沒有死在與蛇人死拼的戰場上卻死在對權利的猜疑上,我是心痛的。
最讓我遺憾,也最讓小說中人遺憾的是甄以寧吧,血氣少年,出生富貴,卻沒有一點豪門戾氣,反倒是一顆赤誠之心,願意為了心中的信念去奮鬥,不管結果如何他一直都沒有停下來。他有的是與自己的年紀不相符合的沉穩與老練,我想這和他從小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有子如此,文侯是該心疼還是該埋怨。他的性格跟楚休紅確實很像,但我更欣賞他的那份坦坦蕩蕩,這也是楚休紅不及他,也是楚休紅能活到最後的原因吧。


虐心小說


地震《遺迹的背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梁任公頗為讚許的這句《易經》里的句子放在燕壘生的作品裡頗為合適。本書通過描寫一個中下層軍官親歷的人與蛇人之間的殘酷戰爭,從中感受到人性的分裂。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然而在僥倖回師後,卻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政治鬥爭比,前線與異族間真刀真槍的廝殺更要兇險萬分。那麼,前線的將士捨生衛國的意義又何在呢?全文的縮影就是借軍聖那庭天所作的《國殤葬歌》:

「身既死矣,歸葬山陽。山何巍巍,天何蒼蒼。山有木兮國有殤。魂兮歸來,以瞻家邦。」

「身既歿矣,歸葬山阿。人生苦短,歲月蹉跎。生有命兮死無何。魂兮歸來,以瞻山河。」

「身既沒矣,歸葬山麓。天何高高,風何肅肅。執干戈兮靈旗矗。魂兮歸來,永守親族。」


依稀記得第一次讀完的時候只是有感於楚休紅的個人,感嘆他的人,感嘆他的悲劇色彩,彷彿他比不上許多人,但又偏有許多人敬他,以前很不理解。
但第二回讀的時候好像理解了,這是仁義的力量。仁者無敵。無論哪方面的能力,都有許多人強他許多,唯有仁義,也許這就是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吧,在那個所謂的高層中,仁義一定是相當稀缺的東西。又或許再精於算計的人都會有失手的時候,而安全感這個東西又是人人都需要的,所以具備這種稀缺資源的楚休紅很匪夷所思的一路平步青雲到了楚帥,他更像是一堵牆,打架兵法里說,背靠一堵牆然後再迎敵,楚休紅就是這堵牆,所以有很多人聚集在他身邊。
但是同樣的仁也註定了他的結局,失敗。
因為有仁,有信念,那麼他便做不了斬草除根的事,他一定是希望走類似於七擒七縱的路線,想要以德化人。但是這世界從來沒有那麼多時間留給這些人,諸葛亮不行,楚休紅也不行,下不了狠心那就只能被別人下狠心。
善良的東西是維持次序用的,打天下的時候用處並不大,同情楚休紅的原因是他同我們更像,不似一些完人,叫人難以望其項背,正因為像,所以作品讀來才更有帶入感,所以我們也更期望著這樣一個與我們如此相似的人贏,因為那就象徵著我們的勝利。
但最後還是輸了,這樣的人是一個好人。但是他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他只是一個好兵,好人是做不得政治家甚至帝王的。優柔寡斷是大忌。
對於爛尾的結局,我不認同,我覺得也許楚休紅的境界已不在勝負之間了。他的眼裡是蒼生。
英雄一朝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手握精兵再痛痛快快廝殺一場未嘗不可,卻苦了天下的黎民百姓。那一定不是他從軍的理想,如果放棄自己的性命能換得天下太平,他會考慮吧。
五萬五德營的生死是大事,但億萬蒼生的生死亦是大事,如果死五萬人與死五十萬甚至更多人比較的話,死五萬人一定是最理想的結果。這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說,若是在當事人角度來說,便難做抉擇了,殺生成仁,捨身取義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做不出來,自己死可以自己決定,但五萬人,這裡面都是出生入死朝夕相處的兄弟,親人。怎麼可能隨隨便便放棄。
或許,楚休紅做到了。
只是不知道臨死前他該是怎樣一番心情。


這本小說是當兵期間偶然閱讀的。不過看了一半。因為我知道後半部要悲劇,已經看不下去了。

這麼多年,買了也沒看。

這個結局終歸能猜到,所以不想讓心中的那個仁義的青年將軍,就這樣死去。


此乃一代神作,反覆說的事情就是天行健,注意只有天行健但沒有後半句。就說一個情節,李堯天的出場與莫名的慘敗,看懂了這個就看懂了天行健到底說的是啥。這本書太多人不愛看了,一滴雞湯都不給以至於只能由讀者牽強腦補…


推薦閱讀:

如果科研人員或專家,捕捉到了活的吸血鬼,他們會在實驗室研究什麼?
奇幻史詩《王者之路》(The Way of Kings)在奇幻文學中具有什麼樣的地位?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江南的書?
哈利波特里的人為什麼會連伏地魔的名字都不敢說?
《哈利·波特》小說取得如此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TAG:小說 | 幻想文學作品 | 燕壘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