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意識流小說?
其實意識流小說的閱讀能力就是被虐出來的,如果循序漸進的來很可能會錯過那種被顛覆的感覺,而讀文學作品時冷不丁被顛覆的感覺真是太美好了。他可以告訴你,哇,原來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竟然還可以這麼寫。
所以有一點上我可能會和八寶粥 @葉茫 說的有點不同,讓我推我會先推《海浪》或者《在我彌留之際》隨便一本給初讀者看。如果你之前沒接觸過意識流技巧,放心,這兩本肯定是看不懂的,保不準還會瘋掉。但是為什麼推這兩本,首先儘管它們難讀,但是篇幅相對不長,結構相對簡單,不會讓初讀者對整個意識流流派喪失閱讀興趣,這也是為什麼我上來不推《尤利西斯》的原因。再者,這兩本的意識流技巧都非常成熟了,可以讓你更大效率的去體會創作技巧。切不可急躁,不可一目十行,不可追求故事性,甚至不可追求讀懂,只要挨得住,剩下的就好說了。
讀完了上面的隨便一本之後,去百度伍爾夫《牆上的斑點》,然後參照著百度詞條里的解析,把這個短篇搞明白。《牆上的斑點》雖然短,但技巧是有了,而且每次獨白前,會先往那個斑點上呼應一下,不至於讓讀者跟丟節奏。這個主要是看她的思維是怎麼發散的,由斑點想到了什麼等等。
接下來是伍爾夫《達洛維夫人》和喬伊斯《一個青年藝術家自畫像》。這兩本真的傳統小說的影子還是蠻明顯。讀《達洛維夫人》時我開始甚至都沒發現它是在意識流,我以為是就是種回憶錄寫法,而且它意識流的時候會有「她想」等字眼出現,注意一下就好。雖然事情發生在達洛維夫人辦晚宴的一天之內,但是通過當事人的回憶,一些舊情、戰爭等往事會和主線串起來,還是有故事性的。
《追憶似水年華》我只讀過一卷,挺容易上手,不要被他的名號嚇到。《到燈塔去》也要讀,伍爾夫代表作,只要跟上節奏,非常好看,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解,最後莉莉那段意識流寫的太美了。
有了三四本的底子,應該就不會有太大障礙了,可以試著去和福克納玩耍。《喧嘩與騷動》還是要看,最好要帶著注釋看。福克納對界線的處理很厲害,他可以通過一個很不起眼的東西做跳板,開始意識流。比方他開頭寫凱蒂的衣服時,已經是從現在往回憶里切了,但是不看注釋基本是察覺不到。還有,他的思維發出去後,不會很快回到當前,經常在意識流的基礎上再意識流一下,一定要跟上。再就是通過不同的人名表示不同的時空啥的,這個不難。
我看介紹里說他的《押沙龍!押沙龍!》《八月之光》也是意識流小說,這兩本我沒讀過,就不展開了。但是這個時候可以把開始那本《在我彌留之際》拿出來重新讀讀看。
然後就我個人體驗,《尤利西斯》真的是本天書,令人髮指。其實它的意識流技巧不難,第三人稱敘事,往內心切換的時候會把視角變成第一人稱,習慣就好。它難的是內容,密集的不知所云的典故,大篇幅的莎士比亞辯論,寫high了竟然還會直接切成劇本模式,這麼說吧,即使他不用意識流寫作,我們還是看不懂。
作者的內心獨白應該是這樣的「大家好我叫喬伊斯,我要把三百年內讀這本書的人都neng死,hhhhhh」。
我看也有人在討論吳文英的意識流。
《夢窗詞》的現代寫法葉嘉瑩先生在《拆碎七寶樓台——談夢窗詞之現代觀》里提到過。但是我記得裡面只是說可以用《喧嘩與騷動》的技巧去理解《夢窗詞》,並沒有敲定吳文英就是意識流吧。
八聲甘州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厓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裡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髮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台去,秋與雲平。
裡面確實是憑著意識來貫徹的。由長星想蒼厓,由落葉想到了西施走路聲,然後又到了吳宮。表面上無邏輯,內在有條線。
但是它和意識流還是有差別的。詞因為要達到精鍊的美感,不可能像意識流那樣全景式呈現內心獨白,而且它創作過程中會刪減掉很多無意義的意識。比方這首《八聲甘州》,他就是圍繞著興亡這個主題來寫,並沒有太發散。而意識流是經常走神的,不一定就去哪兒了。
所以我的觀點是,吳文英寫的不是意識流,但是其注重感性邏輯,不受時空限制等特點,確實可以用意識流技巧解讀。
不過我詩詞方面基礎太差了,具體還得請教 @賀金縷
說到這裡,不妨再聊點題外話。
經常有人說自己從古典文學那裡發現現代派寫法,比方《聊齋志異》里的荒謬感,很像「魔幻現實主義」,長吉那麼頹廢,可不可以把他當成「垮掉的一代」?這些都是誤解。畢飛宇老師有篇文章里其實講過了,但我還是想重申一下。
我們看文學的時候,不能忽略歷史背景。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各種主義,大多是19世紀後興盛起來的,包括「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等提法,乃至之後的」未來主義「「存在主義」」意識流「等等。
這些都是為了定義特定歷史環境下的一種自覺的文學思潮。他們的背景大多是工業革命、世界大戰,期間造成了人類的精神家園流離失所,理想破滅,乃至反傳統反上帝。伍爾夫幾部意識流都與戰爭有關,而且經常描寫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所以說是帶有一定文化訴求的。《聊齋》里確實有很多誇張、夢囈的寫法,但他的目的是勸誡,和馬爾克斯寫拉丁美洲孤獨的歷史背景文化訴求有本質上的區別。
當然,我們可以認為杜甫屬於廣義上的現實主義,但是當年現實主義這個術語出來的時候,僅僅是為了定義19世紀那批人的。
嗯,扯得有點遠了。
最最最後我再補充一點,古龍注重寫意,但那不叫意識流啊,我男神躺槍好多年。托蝦皮叔 @李蝦皮 的福,又看到以前寫的這個答案,不勝惶恐。人是會變的,現在的我看一年前的我並不知道一年前的我在說什麼。
如今我的想法是,就讀著唄。不是單純的獵奇心態,慢慢讀總會讀下去的。如果只是因為意識流這種表現形式而讀不下去,就沒必要讀下去了。
因為難讀的不是意識流這種手法,而是人家為什麼要用意識流。
所以說王蒙模仿意識流總覺得有點怪怪的呢。
要看意識流,總逃不開時間的困惑。所以,怎樣處理時間,為什麼要這麼處理時間很重要。
喬伊斯的瞬間和普魯斯特的瞬間是不是一樣的?為什麼有些人不把普魯斯特當做意識流小說家呢?
意識流是整個現代派文學的一支,意識流最好放在整個現代派大背景下來看。它的出現意味著文學的一種轉向。有些東西被重視了,有些東西不那麼重要,有些問題又變得不得不面對。這些東西是哪些?這種轉變又是為什麼?
還是那句話,人家不是在為了寫意識流為了新穎好玩,人家需要這種意識流的表現形式。所以讀者讀的,不是意識流這種表現形式,而是這種需要。這種需要讀起來是費勁的,而且我現在已經不認為有什麼技巧方法可循了。要不就多看書多看文學評論。反正就是,要麼天分,要麼勤奮。
廢話不多說了。這一年內我恰好重新把我女神的書又翻了一兩遍。我的想法已經變了。我看自己的答案很慌張。因為我確實不知道如何欣賞,如何又叫看懂。
原答案原來想刪了。但遵大佛 @李洛迦 的旨還是留待被批評檢討吧 ~
------引頸待批評的原答案----------
謝謝 @甘震邀請,抱歉現在才來答。
其實之前我有隨手寫過這個,如何讀一本意識流小說?不過其實怎麼讀書這類的我也不是很懂,最近也沒有看這方面的小說。
不過我覺得讀意識流小說,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最好拋棄傳統小說的閱讀心理。可能一下子對意識流小說不適應,我感覺還是一個閱讀習慣的問題。很多人看小說是為了看情節看故事。在這種習慣之下,一下子對於意識流小說接受不了。因為在意識流小說內,很難找到一個波折起伏的情節。外部世界的曲折性被內化了。這個時候我通常會引用女神的話,來表示意識流小說和傳統小說的看中描寫的方向是不一樣的,女神認為現代小說要
對於這種多變的、陌生的、難以界說的內在精神,無論它表現得多麼脫離常規、錯綜複雜,總要儘可能不夾雜任何外來異物,將它表現出來
而傳統的小說著重的卻是一些無足輕重的東西,他們(指一些傳統小說家,注意是一些,阿茫注)拿出了巨大的技巧、巨大的勤奮,只是為了把那些瑣碎平凡、轉瞬即逝的東西寫得彷彿是而有長遠意義似的。
原本可以引用更恰當的話的,但是手頭邊沒有書。其實我覺得如果對意識流小說感到欣賞不了,但又想去看的話,不妨在這之前看一下女神的一篇文章《論現代小說》,這是一篇很短的文章,女神文筆也很好。這篇文章里有講到一些東西,能幫助認識像女神這樣的意識流小說家認為小說應當怎麼寫,可以幫助破除一些傳統小說閱讀習慣帶來的不適應。如果喜歡的話,還可以去看看上海譯文出的那本《論小說與小說家》,女神的傾向性很明顯,但她沒有否定傳統小說寫作。重點看一下那些談論小說本身的文章。當然,那篇《論現代小說》也是收入在內的。
破除了閱讀習慣帶來的障礙之後,我想應該就可以去以讀者的身份去欣賞意識流小說了吧。寫意識流小說的代表小說家,像喬伊斯福克納還有女神他們這些人(我也不知道該不該把普魯斯特算到意識流流派里去但是毫無疑問他的文筆也是一流的)文筆本身就是很棒的。能夠接受意識流這種小說形式之後,應該可以做到欣賞吧。
如果是初讀的話,還是不建議找那些大部頭入手的。《尤利西斯》《芬尼根守靈夜》這些還是放著吧。我覺得福克納也是不適合初讀的,我高中的時候讀《我彌留之際》,覺得異常艱難。我是從女神早期的作品開始接觸的。像《達洛衛夫人》之類的,接下去《到燈塔去》這些,我個人覺得也是可以閱讀的,而且很舒服。《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也不錯,個人覺得可以直接上手。並且如果要深入欣賞意識流的話,喬伊斯肯定逃不掉要看的。所以《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正好開頭。
還有,看了一下這題下面的其他答案,忍不住還是想說,意識流小說不是將作家腦子裡的東西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寫出來,它並不是作家的潛意識表現。排名第二的答案,可能是在說布列東等人的自動寫作。跟意識流還是不一樣的。意識流小說還是在創作文學作品,它試圖表現的是作品中的東西。我這麼特地一說是因為女神不喜歡泄私憤的表現。
還有,作家早期的作品,我感覺還是有節點可以尋找的。如果說我在另一條答案里寫的一些從一個人跳到另一個人的轉化,提示等等,還是比較明顯的。所以我覺得相對會比較好讀。而這在另一方面也表示作家還沒有放開膽子來寫。像《牆上的斑點》,我個人就認為這篇作品女神要麼是還在探索,要麼是還在畏縮。沒有放開膽子來寫。這篇作品也比較好讀。她每次要意識流之前,都會提醒一下你,嘿,我要開始意識流了,你抓緊了哈。但是後期,這些節點都被吞沒了。所以後期相對早期會比較難讀一點。除此之外,增加其他的設定也會是增加閱讀難度的表現。意識流本身就已經讓人抓不住了,福克納偏偏還要引入一個傻子班吉。歐漏。又有時候,還會碰到一些炫技大神,喬伊斯先生不加標點算是表現意識流形式的,但是每一章節變一種寫法我覺得也是有得意的成分在裡面。面對這種情況,讀者只能是帶著尊敬和欣賞的目光去膜拜了。在這個時候,真的是我們的能力夠不上作家的作品了。有些情況是沒有辦法的,只能去加強自己的修鍊。誰讓喬伊斯洋洋得意的講,他寫的書是為了讓別人拿博士學位的呢。
意識流本身並不是非常難讀。但是誰讓對方是喬伊斯,是福克納等人呢。
如果還要再深入欣賞的話,那可能還要去看看他們的理論來源了。意識流代表作家們都是忠實又懶惰的小說家,論著不多,女神已經算多了。所以昂利(亨利)柏格森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的書也可以去看一下。
能力有限。暫時寫到這裡。想到會再補充。請不吝批評指正。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其實欣賞意識流的方式我覺得應該是很自然地閱讀,不要強求理解。在欣賞的過程中,如果你感覺到了,就會和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沉浸到一股獨特的氣氛中去。很難說你真的就從這些句子裡面讀懂了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因為作者在寫這個的時候完全可能就是把當時心中的一段情緒抽象地表達出來,很多時候寫作都是筆拖著腦子在走。文字並不是一個客觀的東西,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不要死板地追求它的意義。如果一定想要從一段現在還看不懂的東西里獲得一些什麼,建議就是多看幾遍。
即使最後你獲得的並不是作者想給的,那也是你的收穫。意識沒什麼對錯,爽到就好。
只要你不是拿它去教學生。
既然題主對這個問題沒有更多的描述,那麼我就大膽的以我的意識流閱讀歷程來回答這個問題好了。
我接觸的第一本意識流小說是大部頭的《追憶似水年華》(以下簡稱《追》),和高票答案所反對的細碎化閱讀不同,我正是用一些空餘的時間在手機上一點一點地啃完這部小說的,其實我覺得對於普魯斯特式的意識流文學來說,這樣的閱讀方式可能會更好一些,因為就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來談,它裡面大部分都是細碎的人生感悟,不管是路邊的小花、家中的女僕、旁人和自己的愛情歷程、時政,書中的主人公「我」都可以生髮出一大堆議論和感悟出來,而這些感悟之間大多聯繫也不是很緊密,所以把這樣一部完整的小說細分成為一部用時間串聯起來的散文集、隨筆集然後用空閑的時間去閱讀可能會更有意義。我後來為了紀念讀完這本小說,還專門買了一套英文版一套中文版的實體書收藏。有些時候想回味書中的某些片段的時候就會取下實體書翻閱,但是拿到手中的重量以及密密麻麻的文字讓我喪失了再去讀它的慾望,大概是因為我已經習慣了在手機上閱讀這本書,但是我無法想像拿著一本磚頭似的書去讀像「在彼此的眼睛裡,浮現的不是蘇黎世的藍天,而是我尚不知名的東方城市的熹微晨光」這樣輕柔的句子會給人帶來閱讀上的享受。
但是除此之外的意識流小說我還是非常推薦購買實體書閱讀的,《尤利西斯》自不必說,翻譯大家蕭乾和文潔若的譯本中,注釋多而繁雜,更不給電子書閱讀黨面子的是,它竟然只有章後注沒有腳註!具體的虐心體驗就讓大家自己去下載感受吧。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也與此類似。
說完閱讀方式我就來說說我是怎樣一步步地入坑的。剛剛提到了我第一部閱讀的意識流小說是《追》,那時候像《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樣屬於文青必備的意識流入門讀物都沒有讀過(現在看來,《麥》感覺還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意識流小說),只是因為看到名字美得不行就準備閱讀然後跟身邊的人裝裝逼,一開始我也確實覺得這種寫作方式過於違背常理,讀來感覺索然無味,但是這本書由於作者感悟的廣度與深度,一些偶然間的想法很快就和我產生了共鳴。我在這裡其實很想引用斯萬在維爾迪亞的沙龍里偶然聽到一首似曾相識曲子的感悟以及「我」追求希爾貝特的那兩段描寫,但是限於篇幅,還是留給大家自己去感受。
從《追》里獲取的人生感悟真實深刻,但是並不是厚黑和厭世,以至於初中的時候還喜歡讀點雞湯文的我,高中直接對所有雞湯文免疫(帶來的後果就是,高中時作文分要麼很高,要麼很低),看待事物的態度也略微深邃了一些,人是需要好處來激勵的,從意識流小說中得到好處的我更加如饑似渴地閱讀意識流文學,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欣賞他們,全然忘記了當初裝逼的目的。
當時我曾立志要把意識流三大家的代表作讀完,所以讀完《追》後,我開始讀伍爾芙偏女性化(也不盡然)的意識流作品,按照順序來說,是韶光易逝無限扼腕的《到燈塔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略誇張)的《達洛維夫人》、人生似海浪終逝志長在的《海浪》。其中的情節我就不詳述了,我們主要談的是如何欣賞。伍爾芙的作品以文字優美蘊含女性特有的細膩著稱,尤其是喜歡在用這種優美的語言鋪陳直敘之後,在作品的最後一部分給予讀者心靈上的衝擊,《達》中最後達洛維夫人聽說街上有年輕人自殺時的表現、《到》最後物是人非,健在之人重聚的感慨、《海浪》的篇末的最後一句(這個最贊,《海浪》至今是我最喜歡的意識流小說,至於是哪一句我不劇透)都可以說相當經典。所以要欣賞伍氏的意識流作品,女性把它當作一般的小說來讀是沒有問題的,男性就需要一些耐心去等待高潮出現(當然也可以把自己放置在女性的視角去感受,彎了不是我的錯)。
接下來簡短地說說《尤利西斯》以及《青年藝術家的自畫像》,後者屬於前者的前傳(但是我很不幸先拜讀了名氣較大的前者)。喬伊斯的著作,從文字上來說,是比較跳躍的,令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非結合注釋不能讀也。內容上相當晦澀,對讀者水平要求相當之高,對於耳濡目染西方文化的西方讀者,要求都類似於中國人要讀遍四書五經、二十四史、唐詩宋詞,更別說不屬於西歐文化圈的我們中國讀者了。最能表現這一點的就是《尤利西斯》中主人公之一斯蒂芬在教堂里與一大堆人關於莎士比亞著作的討論,其中許多著作對於我們來說簡直聞所未聞,更別說只看過《哈姆雷特》和《李爾王》的我了。總之,要欣賞喬伊斯的意識流作品,需要或多或少了解一些西方文化。但是他的作品也並非簡單的堆砌典故,還是拿《尤利西斯》作例,表面上看上去雜亂無章,實際上各章的聯繫相當緊密,邏輯也非常縝密,完美地把19世紀發生在都柏林的故事映射到了古代英雄奧德修斯的漂泊傳奇上,如果你能耐心地讀完這部書之後,掩卷咀嚼你就能從這本書里感受到一些關於愛爾蘭和歐洲的深層次的東西。所以,品讀喬伊斯也需要相當的耐心。
最後說說福克納,他的《喧嘩與騷動》內容和思想性上來談,我個人認為和《飄》一起總結了美國的文化,這方面我就一筆帶過了,主要談談欣賞方面的看法。由於這本書使用了兩人稱表達方式,而且一共有四個敘述角度,分別是一個家庭的三兄弟(抱歉名字忘了,第一人稱)以及保姆(第三人稱),由於幾個人的性格差異明顯,敘述的風格也迥然不同,第一、二、四部分大家可以就把它當作普通的敘事小說來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章的場景轉換非常多,似乎達到了幾千次,創了世界紀錄,所以讀的時候可以體會體會這種手法。而第三部分是站在一個痴獃人角度來敘事,所以.....大家還是保持耐心去尋找其中的線索吧。
應該就是以上這些,前面廢話太多,後面略顯倉促,深感抱歉。欣賞方面的感悟我用黑體標出,因為碼字全憑記憶,可能有些地方還有不當之處,望大家討論指正。
(ps.《八月之光》應該不屬於意識流小說吧,但是真的相當好看,細節感人,強推一發。
)
————————————————更新一下——————————————————————
忘了建議閱讀順序了,其實大家可以任選一個意識流大家的作品閱讀,我比較推薦的閱讀順序如下:
喬伊斯:《都柏林人》-《青年藝術家的自畫像》-《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靈夜》(國內好像只有譯文出版社第一卷的譯本,閱讀體驗比尤利西斯更為艱難,不建議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閱讀)
伍爾芙:《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海浪》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再安利一下上海譯文出版社,幾位意識流大家的文集上譯基本都有,裝幀也比較精美。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上意識流文學。
自身經歷 僅限中短篇 長篇我也在努力
前幾天回家翻高中語文課本,外國小說經典選修第二個單元就選了《牆上的斑點》
回顧一下當時一個十六歲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少女的讀後感:
【窩巢這不就是愛開小差的我嗎!
【這個作者跟我一樣想得天馬行空奇奇怪怪哈哈哈哈
【我也來寫一個就寫今天樓下有一隻貓咪咪叫會不會有人給他小魚乾呢啊那個人長什麼樣呢小魚乾什麼味道呢啊好想吃紅燒魚晚上就回家告訴媽媽啊夜宵吃什麼呢啊肯定是排骨對了桌子里還有半個煎餅......
然後讀的過程經常跑神想關於斑點的東西以至於小短篇讀了快一個小時......
總之我覺得意識流小說就是作者思維的流動蔓延嘛,讀的時候放輕鬆跟著他/她/它一起流成奇怪的形狀吧ψ(`?′)ψ讀書嘛,開心最重要!來,我的腦子給你吃!讀意識流,有一個方法。
不讀。
為了閱讀而閱讀,必然要去尋找一個閱讀的支撐點。
這個和意識流是相悖的。
便秘的可以放一本在廁所,有天忘帶手機,讀完了洗髮水上的字,再拿起來讀。
又或者,帶去沒有網的地方,坐火車,坐飛機。
再或者,就隨便放在哪裡,等著時間幫你去找它。一段段顯得零碎而又雜亂的文字,只是人物片刻產生的想法,無關時間,只是當時閃出的念想而已。
讀意識流小說的時候,你自己也要進入那種意識流的狀態。讓自己進入主角的思維當中,與他她一起絮絮叨叨,彳彳亍亍。即使下一秒的想法是跳河自殺,這一秒的你依然可以讚歎河邊野花的芬芳。
上面有人提到劉以鬯的《酒徒》,這正好是我最近看著的一本書。意識流小說的語言具有其文學題材的獨特性。
那麼鑒賞就需要找到意向、語言和主旨的切入點。例如這本書,個人解讀較為有意思的就是「酒」和「女人」的意向。但在這裡不劇透,因為可能個人解讀不一致,也不應該限制思考。
意識流小說可能沒有具體的情節,它並不是完整的敘述一個故事,它可能只是主人公一段虛無縹緲的思考,只是牆上一個斑點引起女主人的一段撲朔迷離的回憶。是「思想在煙圈裡打轉」,是「酒可以醉倒固體的笑」。要學會在看似浮誇的字裡行間找到作者真正想要描寫的內容和思考。
意識流小說看過一些,但是太早了,上初中高中的時候看的,倒是沒什麼大感覺,不過意識流的表達方式個人是非常喜歡的,因為從我自身到我詢問了解周圍的人,我們本身在思考,理解,在日常的生活中,思維路數是很少清晰有條理循序漸進得出答案的。事實是我們的思維是跳躍的,片面的,破碎的,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極快的切換和碰撞,其中有意義的或者是無意義的內容進行一次次小小的思維風暴,有關的有意義的內容逐漸浮出思維水面結成繩織成網形成條理得出結論。如果說一般的表達方式比如敘述和議論是確切的成熟的表達,那麼意識流的表達方式就是最直接,簡單粗暴地呈現出來我們實際的思維世界思維路數,這樣的表達看似是破碎的不確切的,但是的確能夠引起人心底的共鳴——思維本是如此。
尤利西斯 追憶似水年華什麼的真心看不下去。不妨從一些意識流電影看起 找找感覺
上了幾節比較文學的課,讀了些意識流 感覺能談談這個問題的
教書的教授是圈內大大,寫了很多書。
課的主題是講 時間 然後主要讀的是 追憶似水年華 和 伍爾夫 的很多書
其實 追憶 這種書建議讀一遍的時候只關注在一個點 或者很少的人物上,這樣讀起來很清晰。
畢竟這種書讀一遍是不夠的。 我為了寫文章 第一本 中英法譯文讀了也有10遍了。
如果只是愛好者的話,可以先只看第一本 然後 讀一下別的意識流作品。
伍爾夫的作品其實只是人稱很難跟得上,但是專心讀其實問題不大而且很有意思。
基本上讀的時候每段都把人圈出來會很好讀。畢竟故事情節和時間線索還是很明確的。
我也比較贊同從牆上的斑點開始讀 畢竟是一個短篇,可以初步感受下她的寫作手法。
Mrs.Dalloway 和 Between the Acts 可以一起讀,兩本個人感覺比較相似。
The Years, To the Lighthouse The Waves 也可以嘗試下 然後參考下她寫的日記之類的 其實就很容易讀了。
但是,我覺得強制喜歡意識流是很難的。
我們文學課只有我一個人樂此不彼的每次寫論文都寫意識流,大部分人都不讀的。
其實一開始不要想著你能看懂。一個人永遠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內心,何況是意識流,在作者把前意識,潛意識,意識交雜在一起時,你還是…隨緣吧。
它不需要被欣賞吧。。。
伍爾芙,喬伊斯,福克納- -。。。福克納的喧嘩與躁動,看了一個暑假都沒看完- -
不需要,就是用來讓你看著發獃的。
意識流,潛意識與現意識結合一起,潛意識的來源往往有根源的,經驗或想像。。不會憑空出現,沒看意識流小說之前是這樣理解,看了之後再說吧,研究一下
對於如何欣賞,我個人覺得,喜歡的就是喜歡的,欣賞的就是欣賞的,這種喜歡和欣賞都是自然而然的,沒有逼著自己的道理。就好像看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各不相同,我一直最愛的就是懸疑偵探類小說,看這類書時,我根本就可以廢寢忘食、專心致志,這不是說什麼樣的小說是好的、值得欣賞的,而是我個人的興趣,這樣講明白了嗎?
請參考白先勇的《遊園驚夢》,沃爾夫的《牆上的斑點》
鑒賞就需要找到意向、語言和主旨的切入點。例如這本書,個人解讀較為有意思的就是「酒」和「女人」的意向。但在這裡不劇透,因為可能個人解讀不一致,也不應該限制思考。
超保護的合作原則啊。人們讀文學作品之前要假定它是有價值的值得被讀的…
真的是這樣嗎?
權力/意識形態的障眼法。
看下去,能讀完就能欣賞了
其實斯蒂芬·金的大部分小說也是意識流,加上電影角度來考慮的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很棒的電影和小說。(本書中四部小說三部改變成電影)
看意識流小說千萬別走文青的偏門,不然都是生澀難懂的,看的讓人很煩如同燥熱的午後。喬伊斯後期的書把意識流帶向了脫離群眾的絕境,文字的發明是傳播,大眾讀不懂你傳播個毛
推薦閱讀:
※羅密歐與朱麗葉偷吃過禁果嗎?
※怎樣賞析陸遊的《釵頭鳳》?
※金庸的出現是武俠小說之幸還是不幸?
※《白鹿原》中「騎馬墜靈」是什麼意思?
※有哪些比較好看易懂的筆記小說?最好是已經翻譯成現代白話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