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大菜系中除了魯菜之外都在中國的南方?

能否從歷史和文化角度說一下?而且魯菜館好像更少見一些。


八大菜系以菜為區分。
從生活習慣角度,北方以麵食為主食,北方居民在飲食方面專註於各種各樣的麵條類、麵餅類食物,反而對菜不是特別講究;而南方以米飯為主食,需要配菜。
從食材角度,北方由於氣候原因,食材比較單調,不如南方的蔬菜種類的多元。
從經濟發展角度,唐宋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北方由於戰亂等原因經濟落後於南方,老百姓肚子都吃不飽,自然沒有心思琢磨菜系了。
以上個人意見


我也認為地形的影響比較大,北方地形相對平坦,不管是飲食文化還是其他的,相互影響關聯的程度比較大,而南方丘陵山地地形比較多,而且獨特的地形造就的獨特氣候如貴州等西南地區尚辣。獨特的丘陵山地地形將整個地區分割成一個個小塊。就像語言一樣,北方雖然說也有方言,但你基本上都能聽懂了,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在南方就不一樣了,不同地區的人有時候很難聽懂對方的方言。以上僅是個人淺見。


米飯配菜才能下肚,不然你吃光兩碗純米飯給我看看

麵食可以做成:包子、饃饃、花捲、麵條等等形態


我認為地理特徵是重要因素。
南方山川交錯地形參差,食材也相對豐富。
北方則多為廣袤平原,海拔相近,農牧產品種類相對貧乏。
而魯菜故鄉山東,其地形地貌就很豐富。

在所有地理條件中,可能最突出的差異就是水系發達與否了。


一、先天條件
還記得多年以前北方的冬天嗎?只有蘿蔔大白菜啊大白菜蘿蔔,其餘啥也沒有,這還是我有記憶的時候的事情,那
明清二代就更別說了。
我們以山西為例,為啥山西麵食發達愛吃醋呢?因為沒蔬菜。沒蔬菜所以要把面點搞成千姿百態,沒蔬菜所以要吃醋來幫助消化各種雜糧麵食。上回去長治哥們那兒帶我吃飯,一桌子各式各樣的面為主的菜,其實說起來把山西麵食搞成一個菜系也無不可。
但在過去北方特別到冬天食材少,這是不爭的事實。別說蔬菜了,就是河流北方也比南方少啊。
所以毫無疑問南方形成菜系的先天條件比北方好。

二、八大菜系之首是北方菜
但你看山東這種好地方就不存在這種問題,靠海有河出產又豐富,所以早在幾千年前烹調水準大概就很高了,所以至今也是排在八大菜系之首。實在說起來淮揚菜跟魯菜很相近,徽菜中部分也是出自魯菜。
不過隨著全國人民都開始吃辣的,八大之首,估計得讓給川菜了。

三、八大菜系之外
有人列出過八大之外的小菜系,來自貼吧。。。。

北京(京菜)
湖北(鄂菜)
上海(滬菜)
河南(豫菜)
黑龍江(龍江菜)
江西(贛菜)
山西(晉菜)
河北(冀菜)
天津(津菜)
貴州(黔菜)
陝西(秦菜)
遼寧(遼菜)

南方人至少對滬菜這個說法不會陌生對吧北方人也多半應該知道京菜這個叫法。


上面說的很好了,一是南方物產種類豐盛一些,二是經濟發達落後的問題。

僅就南方內部而言,我大湖南的菜,主要就是禽類家畜,然後混合辣椒加重油一炒了事,論起辣味自然是強,而食物普遍精細不足,不能與江浙菜比。而以我身邊的例子,湖南人江西人四川人對於面點的要求都比較低,我的解釋就是把舌頭吃壞了.

這一點上,我認為精細與否恰恰是權貴菜與屌絲菜的區別,孔子云食不厭精燴不厭細,就是因為富人對於吃的要求要更高,而同時,也只有富貴人家的廚師,才會有動機,有時間,有手法,也有去對於菜品下大力氣去改良做法.

------分割線-----
感覺上述表述不夠準確,畢竟也可以找出大把的例子說江浙人吃的糙.比如金華火腿實際上就跟湖南臘肉一樣屬於不太精細的食物.
這個可以類比到英國菜,大家都知道倫敦奧運會後吐槽英國菜的鋪天蓋地,可是英國菜在頂級餐館裡做出來還是很好吃的,因為那樣對於食材十分講究,又比如壽司,有三十塊錢一頓的壽司,同時也有三萬塊錢一頓的壽司,區別就在於食材和師傅的精細度把握.
我湖南菜要想吃的精細是很困難的,而相比之下江浙菜的頂級飯館並不少見.


魯菜為什麼是四大菜系之首?並被冠以「宮廷菜」的稱謂呢?

魯菜,之所以是四大菜系之首,更多的是一種中華飲食文化的象徵意義,因為飲食本身並非像體育比賽那樣非得以具體分數決出高下,論歷史悠久,輪影響力,論文化底蘊魯菜當之無愧。

魯菜,包含著一整套飲食文化在裡面。菜做好,色香味俱全,要有好的裝修,而襯起這桌子魯菜的不光有裝修,還要有文化傳統,餐飲禮儀,比如婚、喪、嫁、娶、壽、等對應宴會的上菜品種、上菜順序、菜品搭配、座位順序、喝酒方式、主人責任、赴宴的穿著、輩分的長幼、親戚遠近區別都會具體體現在這魯菜上...

那麼本文就從「巨大的影響力」「優越的區位豐饒的物產」「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細菜品做工」和「當代魯菜的現狀」幾個方面來闡述魯菜的文化。

1、對中華飲食文化巨大的影響力

四大菜系指的是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而八大菜系則是這四大菜系的具體細分。一般意義上魯菜代表整個北方地區的菜系,川菜則是西南地區,粵菜則代表華南地區,而淮揚菜則代表東部地區。專家和學者公認的影響力最大的是魯菜,因為從中華民族的版圖和政權擴張歷史來看,就是從中原地區一點點的向四周擴展。

魯菜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鼎盛於元明清三代,區位上距離中原政權中心最近,因為也就有了登堂上殿的便利,成了皇家菜品,再加上四方來朝的官員、商人、學子在京城居住一段時間後也會把魯菜的一些技法帶到家鄉,融合自己的地方菜,形成新菜品。所以,四大菜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魯菜的影響。

魯菜以海鮮見長,文化致勝,善於將各類家禽家畜水果蔬菜五穀雜糧巧妙搭配使用,善用蔥姜蒜,調和糖醬醋是把中國傳統的「五行哲學」落實到「五味調和」的典範。

中國最頂級的皇家菜品「滿漢全席」,除了幾個滿足的野味之外,98%以上全部是魯菜系,魯菜的地位和實力可見一斑。

研究菜系的都知道淮揚菜其實是受到魯菜影響最大的一個菜系,其實這也跟中原王朝版圖最先擴張的方向是「江南」有直接的關係。這個優勢是其他菜系無法比擬的。畢竟悠久的歷史是先天的客觀優勢,當魯菜成為一個族群文明的象徵之一的時候,春秋時期,山東地區就因為富饒的物產和發達的文明而遙遙領先,其他地區或許還在茹毛飲血、近似荒蠻的文明前夜因此從悠久的歷史來看,被官方和民間習慣上稱為「菜系之首」也名副其實。

2、絕佳的地理位置和豐饒的物產

山東省位於黃河下游,氣候溫和,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三面環海擁有3000多公里優質海岸線,境內山川縱橫,河流交錯,黃河自西向東橫跨其境,形成大片沖積平原,沃野千里,物產豐富。山東糧食產量在全國前第三位;蔬菜種類繁多,品質優良,號稱「世界三大菜園之一」(另兩處為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原蘇聯的烏克蘭),像膠州大白菜、章丘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薑等,都早以蜚聲海內外;水果產量居全國首位,煙台蘋果、萊陽梨、大澤山葡萄、沾化冬棗、肥城蜜桃、沂蒙山大黃杏產量巨大;豬、羊、禽、蛋的產量也極為可觀;水產品產量在全國前三位,魚翅、海參、大對蝦、加吉魚、比目魚、鮑魚、天鵝蛋、西施舌、扇貝、紅螺、紫菜等名貴海產品馳名中外。山東釀造業歷史悠久,品種多質量優,如洛口食醋、濟寧醬油、即墨老酒、博山陳醋等,同時坐擁中國最大海鹽場。豐富的物產,為發展山東烹飪事業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物質資源,與其他單純的平原或者南部丘陵山區物產的貧乏相比較這個是成為「菜系之首」極其重要的物質基礎。

3、深厚而強勢的文化底蘊

齊魯大地又被譽為孔孟之鄉,儒家文化的強勢,讓魯菜搭上了主流文化的列車,在傳播上佔據了較大的優勢,使得其影響力和傳播廣度是無與倫比的。

魯菜以膠東菜、濟南菜、博山菜、孔府菜等等融合為一體,而又以孔府菜的傳承最為系統,原因就是孔府作為中國最大的「世家」歷經百世一直延續傳承。孔府菜是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典型的官府菜,選料精細,烹制考究,盛器講究,菜名寓意深遠,古樸典雅,宴席禮儀莊重。孔府菜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宴會飲食,一類是日常家餐。

據正史記載,乾隆皇帝的女兒嫁給孔家,宴會的餐具就有404件之多,可見魯菜之精細。

如果說距離權利中心很近,便於傳播影響力,那麼位於文化的核心區域就是佔盡了軟實力之優勢。眾所周知,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各種形式的孔廟、文廟、學廟,其實伴隨著這種文化的軟實力擴張,魯菜文化早已悄悄的影響到了整個華夏的飲食文化,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其「菜系之首」的地位。

4、菜品做工精細體現雍容華貴

魯菜原創的烹飪技法就有60多種。說起做工,就不得不提魯菜裡面的「雕工」和「切工」以及魯菜原創的「爆炒技法」,著名的北京烤鴨是正宗的魯菜。這道馳名中外的國宴必備菜就把刀工技術體現的淋漓盡致,把熟鴨肉切成薄薄的片,把圓形滑膩的大蔥切成細絲,這不是每個廚師都可以做到的。接待外國元首的釣魚台宴會中,用蘿蔔雕刻成栩栩如生的龍鳳,更是魯菜廚師的看家本領。而爆炒腰花則是民間考驗廚師的基礎題目,在滑滑的豬腰子上面切成花紋,保證不透、不連,大小如一,沒有10年功夫,不敢自稱魯菜廚師。

當年北京著名的「八大樓」(可以百度)以及現在北京有名的魯菜館子凈雅、雅軒、寶瑞、四季長安、齊魯京典、豐澤園等都是高端的魯菜酒店可以吃到正規的宴會級別魯菜。

魯菜著名的菜品有:清湯燕窩、奶湯蒲菜、蔥燒海參、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鍋燒肘子、四吃活龜、雲片熊掌、三絲魚翅、壽比南山沙鍋魚翅、燴烏魚蛋、醬汁魚、鍋燒雞等,一品鍋、芙蓉雞片、燴烏魚蛋、醬爆雞丁、炸鴨胗等、白菜燒紫鮑、油爆肚絲及素麵、杏仁元宵小籠蒸蟹,醬汁鵪鶉、醬香鮮蟹糟熘魚片、沙鍋魚唇、芫爆肚絲、清湯燕菜、凈扒魚翅等等1800多道菜品。這些名優菜品便是魯菜成為「菜系之首」的具體實力體現。

5、魯菜當代的現狀

很多人會覺得魯菜沒有存在感,其實是錯覺罷了(或者知識面的制約),真正研究飲食的人,你可以在北方地區隨地找到魯菜館(雖然牌匾不一定標明),而專家級別的人在其他菜系也很容易找到魯菜的影子。

當代的魯菜儼然已「兩極分化」。

一方面,魯菜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就是存在於許多家常菜裡面。有個辨別魯菜的常識:只要蔥、姜、蒜爆香的都是標準的魯菜底子,如果技法中有「爆炒」那更是標準的魯菜技藝,而「奶湯」和「清湯」區別運用也是魯菜首創。風靡大江南北的「拔絲地瓜」是魯菜三級廚師的考題。

街面上的東北菜館、北京烤鴨店都是標準的魯菜,家常菜里的清炒土豆絲、番茄蒜末炒蛋、蒜蓉菠菜、木須肉、家常茄子等等都是標準的家常魯菜。只不過魯菜不會像川菜、粵菜一樣掛上牌匾而已。這一點淮揚菜跟魯菜很像,即便是正宗的上海南京路的淮揚菜館也不會把「淮揚菜」的牌匾掛在門口。

一方面是高端,動輒海參、鮑魚作為食材,價格昂貴,一般百姓很難企及,一句話:普通人吃不起。

再者,培養一個魯菜廚師需要十年,做一道宴會魯菜材料需要準備半個月,多名廚師配合,時間、經濟、人工成本都太高,只能是用於高規格的、國家級別的大型宴會。

在民國時期淮揚菜風靡南京上海等地。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珠三角經濟的發展,粵菜也逐步發展壯大。而川菜的傳播則是最為神速的,因為其取材便利,操作簡單,最簡單的夫妻二人,一口鍋一張桌子一把辣椒就可以開川菜館,這一點,魯菜是很難做到的。

還有就是「三年川菜,十年魯菜」說法,意思是說學做川菜需要三年,而學做魯菜卻需要十年,在人力成本很高的今天導致魯菜很難推廣,這就是為什麼大街上川菜館多而魯菜館少的原因之一吧。

最後,做個總結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飲食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實在沒有必要非得分出個一二三四,尊重歷史,正視現實即可,四大菜系就像四朵金花相互閃耀華夏民族的昨天和未來。

以上。


我想問一下題主,你所謂南方和北方的區分標準是什麼?秦嶺淮河?還是生活習慣?魯、川、粵、閩、蘇(淮揚)、浙、湘、徽這8個,你怎麼就看出來除了魯菜外都是南方的了?淮揚菜系裡宿遷的瓦塊魚、黃狗豬頭肉;徽菜里淮北的魚咬羊、宿州的蘑蒸魚,算南方還是北方呢?


現在的主流菜系源於近代工商業發展,你會發現越是工商業發達的地區,飲食也越發達,注意回顧下五口通商、十口通商就知道,大部分開埠城市在南方,南方工商業長期領先發展,催生了以城市居民為消費主體的商業餐飲,這是我們今天飲食種類中絕大多數品種的起源,再舉個例子,現在的很多名小吃,起源甚至晚於八九十年代,正好是改革開放之後,個體工商業者開始蓬勃發展的年代,比如柳州的螺螄粉、南京的鴨血粉絲湯,都是很晚近的產物。
北方地區歷史上長時間錯失現代工商業發展的先機,飲食種類偏傳統,較少創新,在豐富程度以及是否適合城市居民口味方面當然不如南方地區了。


魯菜過於強勢。


基本問題都被排名第一的答案說清楚了。補充一下為什麼會有魯菜,個人覺得全憑文化,周禮盡在魯,再加上綿延幾千年的孔府家菜。私以為周禮和孔府是支撐魯菜成為八大菜系之一的原因。

拋磚引玉


歷史上魯菜幾乎影響了整個中國文明地區,古代文明發達地區主要集中在北部,這和普通話很類似,北方菜都離不開魯菜的影子,沒有自己鮮明的特點,自然不會有新的菜系,為什麼說和普通話類似,其實過去北方的方言也不是完全一樣的,這是推廣官話導致的,從陝西到山東 東北 河南,為什麼講話都差不多,你們不奇怪嗎?現在明白了吧,至於西南東南,以前叫蠻,後來的廣東慢慢的好一點,其他基本上是自然發展的,所有飲食 講話都有自己的特色。


反對魯菜四大菜系第一,因為我找來找去沒有具體表示魯菜是四大第一的,就好像有人說西施第一,我也沒找到過。
中國人談資歷,說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西施(春秋末)王薔(西漢)貂蟬(東漢末)玉環(唐),說四大名著,三國(元末明初)水滸(元末明初)西遊(明)紅樓(清)。
所謂把魯菜寫在第一位,說明魯菜是第一個成體系的菜系,只能說明這個,中國向來喜歡論資歷,自然排第一,像所謂八大菜系另外四個,只不過相對四大體系要慢而已,至於另外菜系,可能體系更慢,甚至到今天都沒體系,不過零零碎碎而已。
所以有些人吹什麼魯菜第一的,我只能說,就像那些吹三國四大名著第一的,一吹頂十黑


推薦閱讀:

中國幾本主要文化雜誌各有什麼特色?
祠堂面前為什麼有池塘?
如何理解王陽明在台灣很受推崇,在大陸則不大被重視?
促使你堅持練習劍道的原因或者動力是什麼?
有一天《喜羊羊與灰太狼》會不會代替《數碼寶貝》成為新的情懷?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美食 | 文化 | 菜系 | 山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