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Knuth 的《研究之美》 以及高博對此書的翻譯?


我就不評價自己的翻譯了吧,不可能客觀,就談談Knuth的這本書。
《研究之美》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數學部分」主要講的是使用集合重新定義數,使用集合的運算定義數的運算,即所謂算術公理化。經由Friedrich Frege、Bertrand Russell、David Hilbert等老一輩大師提出來,又被John Conway、Alexander Grothendieck等當代數學家擴展,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推論,比如從原始定義出發構造了一個比實數更「緻密」的數系(連續統理論認為實數數系已經是沒有「空隙」的),再比如在這個數系中「無窮大」是一個有明確定義的數,可以參與一些初等運算等等。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非數學部分」,這也是Knuth寫這本書的意義:他想選擇一個範圍和邊界明確的主題,展示一個從零開始直至非常高深複雜的研究的全過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採用了相當奇特的一個場景設定:把一對對數學有興趣(但是水平並不是一開始就非常高)的戀人扔到一個荒島上,然後採取對話體來完成了這本書的全部創作。這個設定好處在於:第一,去除了所有先入為主的假設,在一個荒島上也沒有任何外來的力量可以作為協助,只能靠這對戀人之間的純粹思維才能把研究建立和推進。並且這樣的研究沒有設定最終目標,或者說研究是開放式的,書中展示了按照研究的規律可以取得的越來越多的成果;第二,這對戀人的研究偏好明顯不同,男性比較注重邏輯健全,而女性比較能夠開拓發散,反映了現實中的兩種典型而普遍的研究人員類型。一言以蔽之,Knuth是想通過這本書來展示研究給人類帶來的美感:過程之美和成果之美,並且這種美感又通過愛情這種人類普適的情感得到升華,甚至達到「極樂」(total happiness)之境。所以,本書的書名也就是這樣來的,得到了Knuth本人讚歎「實在恰如其分」
我感覺Knuth選取的這個主題非常符合他想達到的需求,它有幾個特點:第一,入門極其簡單,就像歐氏幾何一樣,幾條公理人人都能一眼看懂;第二,推理工具少,只要掌握交、並、差運算就可以看懂整本書,所以說這本書連一些天資聰穎的初中生都可能能夠看懂,而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看這本書是完全應該沒有問題的;第三,這個理論的應用不是非常多,和學科的其他部分的關聯也不是非常地廣泛,所以邊界比較清楚,可以一本書把這個小小領域裡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說清楚,並且能夠很好地展示所有定理和推論的來龍去脈;第四,最終達到的研究水平高,可以說已經達到了頂級研究水平才能夠達到的高度,這就很好地演示了如何通過很少一部分研究素材和工具,只要採用書中說的這些研究過程和方法,就能達到極高的水平。書的前七章都是很簡單的數學,然後推進的曲線極陡,這也是有些讀者會抱怨看不懂的緣故。然而只要仔細看,並不十分難懂,只是要求一些耐心而已,這也是做研究少不了的。
具體地,也請看看Knuth自己怎麼說這本書吧:
Knuth: Surreal Numbers
當然,通過翻譯這本書,我的作品也擺上了Knuth的書架:
http://www-cs-faculty.stanford.edu/~uno/translations.jpg


謝謝推薦,一定買來學習


圖片複製自[http://www-cs-faculty.stanford.edu/~uno/translations.jpg]
高博老師所說的 Knuth的書架,研究之美 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雙語的右邊,整圖右四分之一偏左一點。


我買的這本特別坑,從 165 頁開始就全是白紙,一個字沒印上。另外第 111 頁,stimulate 翻成了 simulate 的模擬之意,應算是低級錯誤吧……


買這本書沖得就是老爺子的名頭 之前看GEB 對於技術類科普讀物很感興趣 看完之後對於Conway代數的印象不深 但感覺老爺子的苦心可以理解 學識有限 不敢妄加評價


我只想知道老爺子的書啥時候寫完。


不匿名估計要被噴死:就是本文學角度幼稚,數學角度晦澀,定價上坑錢的可能啤酒瓶厚眼鏡理工宅會看得笑呵呵的書.


推薦閱讀:

數學家會偏愛粉筆與黑板嗎?現在的演算推導使用哪種載體比較多?為什麼?
如何看待 2013 年 4 月 5 日的「一個」中關於國外數學問題的答案?
超難數學題,誰來挑戰?
北師大版的數學沒有十字相乘法,那麼考試時能用這個方法嗎?

TAG:科普 | 數學 | 翻譯 | 計算機科學 | 書籍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