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學生畫圖有什麼大大提高效率,縮短時間的奇技淫巧?

前幾天和同學熬了幾個通宵終於交上了圖,長時間熬夜後感覺身體好虛。每個學期交圖前幾個晚上,都被逼著通宵幾天,身邊同學都普遍存在這種情況。提這個問題,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最後正式出圖過程中,自己的一些奇技淫巧,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技巧。對於我來說,例如CAD直接導平面圖,功能房間名稱直接用CAD已經寫好的,不用在排版軟體在寫一遍。還有建築立面和剖面直接su導dwg,在修改。渲染直接lumion。這些都可以大大縮短時間。


從大三開始想通了,拿熬夜感動自己的都是傻x,高效率畫圖完成設計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大四研一就極少熬夜,從不通宵。始終堅持在ddl之前至少6個小時完成所有的圖+列印。

(結果發現自己變成在結構課建築史課之類的作業上熬夜,攤手)

奇技淫巧什麼的永遠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好的圖肯定是要花時間去畫的。所以其實說通了,建築生要提高畫圖效率無非3點:

  1. 有一個成熟完善的工作流(workflow)
  2. 對自己的設計和最終效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3. 自律

後兩點多半靠自己,所以只說說第一點。

工作流就是自己如何從建模到出圖這一系列軟體相互配合的關係流程,每個人都不一樣,最好摸索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流。越簡潔,協同性越高,越好。

我個人的習慣是以Rhino為中心建立起一套目前而言比較完善的工作流。

Rhino建模。模型一定建得細,盡量不要有含糊的地方,這樣後期出圖就能省很多事,直接出線稿都好看。如果模型建得一團糟,凈想著靠後期ps什麼的強行改錯誤加細節,會浪費很多時間。

Rhino里用Thea Render渲染。這個渲染器目前依然是我覺得最適合建築生的渲染器,在速度和效果之間的平衡做得最好。我用它完成所有的渲染圖,以及渲白模做剖面和分析圖用。渲完自然用ps做後期處理。我的渲染圖風格幾乎都是走寫實路線,Thea渲3-5k解析度的鳥瞰、室外、簡單室內都能在一個小時內搞定,白模更是5分鐘足矣,即便是複雜場景和光環境的室內渲染,用時通常也不會超過七八個小時,我通常就在睡前讓它渲,早上起來收圖,不耽誤其他工作。

(最近Vray3.0 for Rhino出來了,我打算找機會試試,看起來功能完善了不少,界面也友好了許多)

在Rhino中make2D出線稿做分析圖、剖面、總平等大部分需要線稿的圖(如果第一步rhino模型建得好的話,這一步特別方便),進入ai調線型填色(live paint這個命令是神器),需要的話再導入ps和渲染圖片配合出其他圖。注意這裡的ps和ai之間相互關聯要做好,要麼ai作為智能對象導入ps,要麼ps保存成pdf(個人習慣)導進ai,重要的是在一邊做了改動時另一邊能即時更新。

Revit拿來畫平面,導出cad,再導出成pdf進ai調線型、填色。這是唯一一個和rhino工作流脫節的一環,但是沒辦法,Revit拿來畫平面實在太快、效果太好了,尤其是項目越大,Revit就越方便。

最後用indesign統一排版,使用print能得到體積很小的pdf。

大概如此,細節處時有改動。Google Earth,Mapbox,Flowdesign等等輔助軟體也時常進來打打醬油。

以Rhino為中心的主要原因不僅是Rhino建模厲害,還因為這軟體它就是個萬金油,跟cad幾乎無縫對接,make2d直接對接ai,導出obj直接對接Flow Design,Thea Render和Vray在Rhino里也有插件,GH有多強大更不必說,反正跟各種東西配合起來都特別方便,基本只要Rhino裡面模型建得精,後面出什麼圖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這樣的工作流目前能保證我比較高效的完成設計並且不需要熬夜。上學期一個學期居然有兩個studio(UVa神奇的課程安排),其中一個是做曼哈頓的一個上萬平的設計,我整個學期拿來推敲設計和建模,最後一周半左右的時間開始出圖,沒有熬夜,按時完成所有圖。review時請來的其他studio的教授竟不太相信整個版面的圖是我一個人完成的,還問了我兩遍有沒有隊友。

共勉。

ps:感謝評論里 @陳鴻昊 提出的關於Revit的一個更好的用法:用Rhino導出所需平面的單面模型(每面牆都是一個單面surface)成ACIS(.sat)文件,然後在Revit中以面成牆


在我意識到CAD+Rhino/Sketchup工作流依然存在不可忽視的短板,這種將二維平面和三維模型分開的方式,不說蠢,至少不聰明。很早就有建築設計師意識到這類問題,於是有了ArchCad這類軟體來嘗試解放建築師的雙手。隨後技術的不斷革新,BIM在國內外的逐漸成熟,真正嘗試將設計方案和結構水暖電甚至施工結合,我個人傾向於並且也希望這樣的模式能夠行之有效並且成功。但就目前看來,將所有的建築信息包含在一個模型裡面也是比較困難的,不過對學生來說肯定是夠用了。再者,對一個想有點作為的建築師而言,如何與本專業甚至其它專業協同工作高效把想法轉化為圖紙再確立實體才是最需要去提高的部分,學生時代所在意的東西,平面工作流,表現設計流這些所佔的份額就會相對減少。換句話說,一個項目周期里可以找到建模比你快的,渲染比你6的,畫圖比你吊的,但在設計初期就能考慮周全,合理安排時間並且高度集中精力去完成的人則少。扯這些,無非想說時間管理,工作模式,技術水平,個人習慣,團隊合作是提高效率的幾大突破口。假如現在我要開始做一個項目,也許我會......

0. 先保證自己有一個簡潔乾淨的桌面,拿我自己的說,大致分了六類,每一類單獨創建了一個桌面格子:

a. System系統類,就是我的電腦控制面板之類的

b. Arch-design類,各類常用的一些建模軟體,2d軟體,adobe系列,office等

c. General通用類,就是和專業無關的軟體

d. File文件類,一些隨時需要查看的文件,定期清理

e. Security系統安全類,就只有一個殺毒軟體,哈哈

f. Important重要文件類,最後圖紙或彙報文件專用

1. 接著我可能做一個項目文件管理和時間節點控制excel, 說白了就是把文件夾命名好,工作大致分配好:

比如學生作業,我可能簡單四個文件夾Material(項目背景)-Research(項目調研)-Working(項目過程)-Presentaion(項目成果)就解決了,當然,下會有子文件夾,同時子文件夾里每一個做圖文件會以時間title命名,比如20170914-Plan,方便快速查找。遇到複雜一點的項目,四個文件夾就解決不了了,那我打十個吧,主要是養成習慣,省去後期多文件查找的麻煩。

時間節點表,做了就要經常打開看看,不斷提醒自己,這樣即使後期和表單有所出入,也可以很大程度避免熬夜。

2. 然後就是設計的一般步驟,了解項目背景要求,調研分析,案例比對,初步構思,討論深化,階段彙報,繼續深化,一直深化到要拿電腦開始正式出圖了。如果是團隊協作,有決策人會省去很多麻煩,多數時候學生作業是沒有的,這時候就會出現很多難以預料的情況,思維碰撞也可能是意見不合,分工合作說不定個體水平層次不齊,遇到這些情況,效率往往大打折扣,那怎麼辦呢,嗯,沒有辦法,認命吧,孩子,有效的溝通可能解決一二但治標不治本。所以說一個和諧的團隊和英明的決策人是多麼的必要。如果是一個人全流程,工作量倍增,要做到對時間,項目深度,出多少圖,出什麼圖,出到什麼精度,出圖方式,出圖風格,都有一個大致的概念。

3. 那差不多就開始出圖吧,工作流很重要,多線程軟體的操作一定是高效的,因為可以選取利用不同軟體優勢規避劣勢,比如ID和PS,你拿PS排版行不行,可以,但是就是低效,有好的方式新的技巧就應該嘗試。假設我的一個工作流是下面這樣:

前期Rhino或者Su推敲方案,這時候一般兩種情況,Revit翻模,平立剖一套帶走,快且准,應對後期的小修小改肯定是有極大的優勢,過程中配合犀牛和adobe系列是我目前覺得最快的方式。另外一種就是常規情況,CAD出平面,導入SU或者Rhino建模,這時候的效率基本就是拼思維活躍度和軟體熟練度。比較建議的幾點:

a. 能用鍵盤解決的操作方式絕對不要用滑鼠去點,多記命令,CAD/Rhino都是

b. 能設置快捷鍵的常用操作方式一定要去設置快捷鍵,尤其是Sketchup

c. 圖層管理要清清楚楚

d. 重複工作一定會有解決方式,可能是插件,也可能是你不知道命令或者操作,多動腦子常用Google

4. 平面和模型完成後基本上大部分圖都可以從這裡來,這時候最應該做的是在ID中布好版式,羅列圖紙框架,對需要出的圖再回平面或者模型里重點細化。針對常規的線圖,CAD多圖層我習慣在Ai中修改,無他,能最直觀看到效果,也能在需要的時候做分析P圖,ID可直接鏈接,文字都是統一在ID加,為了美觀統一,需要PS可直接拖入修改後再鏈接。其他如分析圖,爆炸圖等,做法基本一致,只要分好圖層,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至於效果圖,渲染是一種方式,但其實,我發現工作之後能讓你渲染的情況還真不多,時間成本是一種,再者,成熟的工作室都有專門負責渲染的人。而學生時候趕圖階段肯定怎麼快怎麼來,真能靜下心來研究渲染的並且以此出圖的也不多,所以各方的極速出圖,疊圖,拼貼就慢慢成為了學生鍾愛的一些方式,事實上,國外很多高校也是如此,他們圖面的優美不是渲染的美,而是多年美學素養的培養,所以思想一定是走在技術前面的。你看著簡單好看的方式在你手裡可能花很久也做不出來,因而有三點我覺得是值得去做的:

a. 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個人素材庫,書到用時方恨少就是這個道理,比如在我的資料庫中會專門給予這麼一個分類,積累多了,一勞永逸:

b. 要出好看的圖先有參考圖或者有一些概念傾向,做多了你才培養了自己的出圖風格,才慢慢得心應手

c. 細節是考量圖紙重要的標準,出圖技術手段的不足往往是靠細節彌補,沒什麼捷徑都是要打磨

還想說點什麼,但覺得大體上就這些,和別的答主提到的也差不多,如果有時間希望能來更新一些技術方面的,一直也在想方設法節約時間成本,主要是不想熬夜,所以共勉。


作為學生,想要提高效率,無非3個方面:

1.更換更好更有用的工具。學習精通工具。

2.用思考代替重複的勞動量。

3.多犯錯,多總結。

---------------------------------

1.更換更好更有用的工具。學習精通工具。下面講幾個案例

1)用天正+CAD+AI+ID代替CAD+PS的工作流程

以前用CAD+PS做平面圖填色和出圖工作。需要先反覆在CAD里調整線形,用CAD將每個圖層分別導出來,在PS里重新寫一遍文字,還有填不準或者圖層畫的不好的問題,如果需要返工可能需要重新導圖。基本我們這邊新人填一張圖需要1-2小時。而用天正+CAD+AI,活用天正的牆柱填充後導出T3直接在AI里打開,再在AI里對不同圖層不同線形進行所見即所得的調整,也可以直接修改CAD字體和大小,最後將圖分成需要填色的部分,和後面覆蓋在填色上的部分合併填色。大概整體工作效率在1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張圖的填色。(當然我自己是所有圖放在一個ai里一次搞定,可能填個5張-8張也就20-25分鐘就搞定了)

大部分人不會用AI進行hatch,其實AI hatch就相當於填充,比CAD拾取快調整快自由度高,能精通AI基本上能讓你畫圖效率高1倍。

加上ID在排版和排文本上的加持(ID文本有段落預設的,載入常用預設就可以很快將文字一次性調整對,不用對每段文字單獨調整了),善用鏈接文件可以減輕修改時候反覆插入的工作量,這些整合起來基本效率已經翻了不止一倍了。

2)用REVIT代替天正畫正圖,三維透視剖面,渲染圖,平面圖,立面圖一氣呵成,絕對比分開建模來得更快(前提你能用熟練),又節約了一半的時間,其實出圖可以很快很快,設計做完了,學生的圖又不用標註,設計做完=完成所有出圖工作。

3)調整預覽效果,截圖進AI出分析圖,代替調材質渲染出分析圖(犀牛)。用屏幕錄像軟體直接錄像出視頻,代替視頻漫遊渲染出草圖視頻。這些都可以在80%-90%的質量下,完成至少3-5倍的工作量。

(上圖的線框、顏色是一次性用犀牛截圖出來的(grasshopper2倍放大輸出),外面的場地只是簡單ps處理了下,也沒進渲染)

4)用參數化代替建模工作,熟練使用犀牛各種插件和grasshopper可以大大加快建模的速度,也可以大大加快調整和推敲的速度。

2.用思考代替重複的勞動量。

1)畫圖前做一個計劃,想清楚要講一個怎麼樣的故事,用什麼邏輯串聯所有的圖,每張圖表達什麼。這時有2種策略:1.用一張圖講清楚整個故事,那麼你就想清楚怎麼畫一張圖就好(加法),不要再畫別的無用的分析圖。2.一張圖講一件事情,那麼就做減法,只畫需要表達的部分,其他部分從減,減少工作量。能復用模型講清楚的就不要重新畫圖,能用AI勾幾筆解決的就不要開一張大圖,能用照片說明白的就別畫了。(對我自己來說,出一個100p的本子【不包括說明】,可能2天做規劃和找照片素材,3天在完成所有設計的基礎上,出完填色平面+所有分析和意象圖【每天8小時】)

2)畫圖時候要想清楚各個工作流程,選擇最快的流程。從建模到最後出圖經過3-5個工具,其實有些步驟在不同工具中都是可以做的,比如牆柱的填充,CAD、天正、AI都可以做。但是在天正里自動做肯定是最快的,那麼這個工作就在天正里解決。

3)能用參數化的部分(幕牆,欄杆),就別用手工建模;能想清楚再畫的部分,就別一頭熱先畫了再改。

4)規劃好能復用的圖,比如總平去掉某些部分就是可以畫分析圖的底圖。那麼填色前就分開這些部分,不要後來想到了再彌補。(所以PS沒有AI優勢大,很大程度就是圖復用的問題)

3.多犯錯,多總結。

學生時代大家都是從錯誤和歪路中成長起來的,不要交了作業就結束了,多去看看別人怎麼出圖的,交完作業大家交流一下,提高特別快。


不請自來地分享一些經驗。關於你所說的建築學畫圖提高效率,我會把其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操作熟練度,比如你對軟體的熟悉程度,很多快捷鍵的掌握等等,我們先按下不表。另一個呢我稱作容錯率,也就是說我如何在不斷更改方案或者調試軟體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一張圖不用反覆重做。第二點往往是很多人忽視並且耗費重複時間最多的一項。我們拿一張效果圖舉例(其他類型圖與該方法基本相同),下面用到的軟體包括SU,Vray, AI, PS。希望對你有些許幫助。

1.視角(模型軟體)

視角是我們保證能不停更新圖像的根本,重中之重。所以在模型軟體中及時儲存你要導出的圖像視角非常重要。我們這裡以SU舉例,下圖是我們調整好的角度,然後我們在窗口》動畫》添加場景中添加這個角度。這樣你們就能看到如我左上角小窗口一樣的場景了。每次點擊這個場景它就會自動回到你所儲存的視角,非常方便。

2.渲染(Vray)

我們調整好了視角之後,接下來就是對我們已有的模型進行渲染。渲染的效果可以不停地更改,只要我們的視角一直保持原有視角就好。我們將渲染完成的圖存成不需要天空的png,完成這一步驟。下圖你會看到我們之前做的場地還有道路的線,在這裡就沒有了,那怎麼辦呢?不要急。

3.線稿(AI)

專業版的SU一直可以導出dwg文件,我們就保持視角,什麼操作都不要做,直接導出dwg文件。導出完之後我們要在AI中建立一個新文件,這個文件的大小要與你成圖大小相同。所以假設我們渲染圖的大小是5001x2813,那我們就創立一個這麼大的圖像,然後將dwg線稿文件拖入AI中。

拖入之後它會提示你,如何縮放文件,你將文件縮放成畫布大小就好。這樣我們的線稿就被拖入AI中等待編輯了。

我們選中所有線,將線寬調整為0.2,然後存儲為pdf格式。

4.結合(PS)

我們首先用PS打開我們渲染完的圖像

然後將剛才存儲的PDF也拖入ps文件中,蓋在底圖上,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晰地找到之前的道路了(由於圖片尺寸問題看不到),而且很重要的一點,這個線稿可以非常準確地幫助我們進行選區。

5.後期(PS)

雖然不想在這裡對軟體的操作有任何贅述,但是還是想講一下在PS裡面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蒙版。我們通過剛才導入的線稿,用魔棒工具選區以後,先創立一個組,然後點擊蒙版來創建蒙版。這樣我們可以拖入圖層在蒙版之中進行變更和操作,而不會損壞到原圖。(有機會可以細講)我們從始至終的編輯都不是新建的圖層,而不會傷害到原渲染圖。這樣我們完成對後期的製作。

6.更新(PS)

重點來了,我們如果在SU中有更改模型,可以再次用同角度渲染,然後分別導出渲染圖和線稿,操作方式重複2,3。然後我們在PS中右鍵將底圖圖層轉化為智能圖層,然後再右鍵你會發現它可以relink到一個文件。這時候我們將其relink到新更新的渲染圖就好了。同理我們relink新導出的線稿。這樣我們在大效果不變的情況下,就完成了對底圖的更新。再回到剛才說的蒙版,因為有了新的線稿,我們就可以更新我們之前的蒙版。這樣在材質或者貼圖不變的情況下,我們依然只用更新蒙版就好了。

拿別的項目的圖舉例:

總結:

同一個視角,同一個圖紙尺寸,利用ps智能圖層可以更新鏈接的特點。

有了這樣的工作鏈之後,我們就可以在保持一個主文件的情況下,讓我們的操作事半功倍。我們再也不怕因為方案的改動而重複繪製同一張圖。只需要不斷更新底圖,線稿,蒙版就好了。

以為這樣就完了?

no,no,no!

7.回溯(AI)

這只是效果圖,如果我們做的是一些分析或者平面剖面呢?剛才6裡面我們完成了圖面效果,還記得我們AI打開的pdf文件么?我們用AI打開剛才的pdf,創建一個圖層位於最底下。然後我們將psd文件直接拖入這個圖層中,和畫框對齊。鎖定該圖層。

接下來該做什麼大家都知道了吧?比如下圖,我們可以對線進行編輯,區分開來線型讓圖面更有層次。這時候我們也可以在之前的cad中分好圖層再重新導入線稿。牛逼的是,你再改動psd並保存,AI裡面就會提醒你更不更新。這樣我們就完成了一個來回互換的循環,讓製圖效率大大提高。

感謝觀看!


謝邀 不過前幾天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 我就表臉的再搬過來吧

不過有一句要和題主說,單單告訴你快捷的軟體技巧的話,每個軟體我都能給你說一堆,但是真正影響你效率的還是習慣問題,所以這方面你可以參考一下我的經驗,不用全部認同。

我理解的奇技淫巧即可以用更短的時間做到更巧妙的效果,那麼也就能提高自身的效率。我覺得我這兩篇文章會對你有些幫助。

首先想提一個問題,設計和畫圖是兩回事么?


不知從何時起,這一句話流傳開來:應該專心做設計,不要研究些沒用的。但是有沒有人仔細想過,這句話的邏輯真的對么。我們設計出來的方案,實際上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只有通過一定載體才可以傳達給別人,例如方案初期我們會給別人講一下概念,但是口述的方式並不能很有效的表達清晰,然後我們需要畫草圖,到最後成圖,這個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在更新載體來讓別人更好的理解我們,於是我們最終方案的呈現效果和表達手段(也就是載體)息息相關。

簡單來說,別人眼中我們的方案=設計×表達,兩者缺一不可,少了其中一項可以提高另一項來彌補,最討厭一些人,看見漂亮的圖就說人家是以圖面取勝的,自己設計能力很強別人都看不到……#¥%#*首先不說你能力如何,你當評委老師都傻吖看不出來誰能力強誰投機取巧……我只有一句話,你弱你有理…嗯。你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卻表現不出來,你怪誰……


設計部分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有很多因素限制,包括學校的進度,老師的安排或者就是沒有靈感,不可抗力太大……所以我們可以提升效率的只有表達部分了。我一直強調設計和表達實際上是一個聯動的過程,如果兩部分獨立來完成的話很影響效率。就像是接力一樣,不能等到前面的人把接力棒放到你手裡你才開始跑……一般等到你的設計完成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考慮後面的表達了。下面我講一下自己平時的流程,大家可以借鑒一下,不用完全參照。


一般來說,我最先完成的會是效果圖,因為效果圖占的版面較大,對整體的排版影響比較大,而且效果圖可以算是最直觀的一張圖,包括氣氛氛圍,周圍環境,設計理念等等,很多東西都可以通過效果圖展現出來。所以可能在二草程度的時候我就會考慮製作效果圖了,然後根據畫幅來選擇合適的排版,我見過很多人因為效果圖沒有做完就先拿相似圖幅的圖片來佔位,這樣也是可取的,總之需要先把排版確定下來。當然,配色也是在排版階段需要考慮的事。


為什麼我會強調先把排版定好呢,因為想要提高效率,最大的障礙就是反覆,可能你把每張圖都單獨畫完了效果也不錯,但是組合到一起就發現很不搭配了,於是返工去把不和諧的地方改掉。如果我們能把這個習慣改掉,相信效率可以提高一大截。


整體的順序大概就是這樣,然後我們來說具體到每一張圖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最開始的時候,我會在沒用電腦之前就先把要做的事寫一遍,就像PS中的歷史記錄一樣…肯定有人想這什麼鬼。。例如…1.導出線框 2.疊加材質 3.調整使畫面和諧(隨手,一定要隨手)…差不多就是醬紫吖,可以寫在紙上,也可以用任何的方式,目的就是為了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如果邊畫邊想很容易當局者迷,修修改改最後時間就過去了……


記得以前有一個撐桿跳的冠軍分享成功的秘訣,那就是在每一次起跳前,都會先將自己的心「摔」過橫杆。其實我們也可以借鑒,先在心裡想清楚,畫好這張圖都需要做什麼,然後你要做的,就是按照你的計劃做下去就好了。所謂提高效率,無非就是把你的努力,盡量更多的轉化成為最後的成果。但是如果你的能力本身就有限……趕緊學習吧孩子,我能幫你的就這麼多了。。。

放上原文鏈接:體驗高效畫圖 · 續


此篇為續集,更多偏重畫圖時的那些事兒,之前還寫過一篇在畫圖前我們如何提高效率,我覺得也很有參考意義:想不想體驗高效畫圖的極速快感?


剛工作時發現一些外籍建築師常用的一個方法:用CAD填色出分析圖。

我以前的流程是這樣的:CAD線稿——PS填色——AI做分析——ID做排版。然而有一次工作時發現一個外籍建築師噼里啪啦把這些事情都用CAD搞定了,而且效果還挺不錯的。

後來我被帶的也習慣盡量用CAD來出圖了,因為確實省時間(只開一個軟體,電腦速度快;並且節省了不同軟體來回導出和插入的時間),而且易於修改。

我手機里只有這幾張圖片了,其實我們試過用CAD出方案報建的所有分析圖,效果和AI沒有什麼區別。


做設計的時候把網斷了,別以上網看案例的借口刷知乎


大四狗不要臉的來回答 不說設計 只說最後出圖 因為沒有資格談設計 自己太渣 又沒有讀太多理論 因為跟在男神後面抱大腿 軟體稍微好一點點 只是比同校的同學好了一點
比如題主提到的cad里把房間名稱寫出來 不用在排版軟體寫一遍 我不知道你把cad導出jpg是不是先虛擬列印 再導到ps 然後再填充顏色p圖什麼的 我以前是這樣 但是後來發現不同圖層的線寬 比例什麼的要先在cad調整 還要分別列印 後來我發現可以直接把cad丟到ai裡面 而且會保留cad裡面的圖層 可以像cad一樣關閉圖層 打開要編輯的圖層 可以描邊(虛擬列印時的線寬) 而且還有個實時上色的功能 直接填充顏色 編輯完後再導出jpg 另外用ai做分析圖也很方便
剖面立面 應該是比較難畫的部分 大多會從su導 有時候su會卡啊 崩啊 導出後會有很多廢線 我喜歡用revit 直接導立面 剖面 可以調視圖範圍 剖面更開心 隨便剖哪裡 不滿意還可以修改
效果圖的話 大多用vray 我笨 沒學會 要調的參數太多 所以我就用了lumion 雖然水平也不怎樣 但還是能滿足需要 舒服也很快啊 也有很多人說lumion效果不如vray 但畢竟易上手 速度快
最後就是排版了 有用ps 有用ai 本來我是用ai 後來發現排了幾張之後 就很卡了 這個時候男神又給我安利了id 所以我就用id排了 不佔內存 速度快 可以直接鏈接ai pdf jpg等不同格式的文件
一般我的出圖是revit畫草圖 細化 平面畫好後模型也做好了 然後把平立剖導出來 放到ai裡面進行編輯 比如改線寬 上色什麼的 ai做分析圖 lumion渲效果圖 最後id排版 最後謝男神給我大腿抱 教我用軟體


高效就是
腦子裡有圖就畫的巨快,畫圖而已,無論上機還是手勾。
腦子裡沒有圖,就是在試錯。
所以平時使勁積累讓腦子裡裝好各種素材或者各種分解模塊或者各種索引的片段,信手拈來。


單說技能,那就是花點時間把手勾草圖練練,再好的電腦軟體都不如手勾草圖來的快,平立剖,小透視,效率很高,修改很快。定稿以後無非就是電腦抄圖外加微調。

話說回來,想要真的有效率,心裡得有成熟的方案,否則就是畫一筆改兩筆的。很多時候,時間都花在邊畫邊想,改來改去上了


說下我的經驗,不針對任何軟體,適用於所有情況

  1. 大量使用快捷鍵或者快捷方式總之怎麼快怎麼來,哪怕是縮短滑鼠的移動距離,無論是操作系統還是3D2D軟體
  2. 有條理的圖層系統,無論是3D還是2D軟體,當圖層命名重出現不少圖層+數字組合的時候,切還沒有文件夾管理的時候,你的就會花更多時間來找圖層
  3. 有條理的文件存放和命名,通常第二條做到的話這一條也很容易做到,找不到自己一年前某一學期期中的圖的第X版模型的時候通常說明自己的文件管理方式有問題
  4. 熟知各種小知識,比如不同尺寸的直面輸出應該適合用的dpi,booklet的封面製作,學校CNC的精度誤差,模型要嘗試新材料的話提前做樣品測試等等,不要等到要來回跑浪費時間金錢的時候才後悔
  5. 閉嘴的時候永遠是你效率最高的時候
  6. 有機會直接圍觀別人的工作流,時不時會有意外收穫
  7. 另外提高效率也不會縮短時間,應為大部分情況你應該把節省出來的時間用來完善自己的設計或者representation

來不及渲染的時候為什麼還要用自己的電腦做渲染?交給別人吧……
安利一個插件:炫雲
在su里調好視角材質燈光之後上傳,有人幫你雲渲染,這時候你就可以做其他的工作了,等渲染好了之後再把渲染圖下載下來,節約時間


建築學大二即將開學 畫了一年圖了也算略有體會
前面都在談工作流什麼的 加快工作效率的辦法
所以想提一個其他方面的問題問題


在畫圖工作的時候 你真的在認真的 心無旁騖的畫圖么


我沒有 我熬夜出圖的時候都能一邊畫圖一邊玩手機
所以我經常熬夜
攤手


感覺本人非常有發言權啊~
大學五年,除非狀態不好時期和替別人畫圖幾乎沒有包過夜或者熬夜。專業課出圖質量總體可以,分數普遍還行。。。
廢話不多說,下面開始正文。

1.首先在你對這件事抱有及其高漲的熱情的時候比較容易效率高,這時候會很專註,沒有拖延症。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這決定了你是高效率出好圖還是只是快速出一張圖。

2.找到適合自己思路的畫圖方式。
舉個例子。我的第一次出圖。
我從拿到電腦畫圖的第一天起就沒有用天正或者CAD出過一張設計圖。只畫過施工圖作業。
因為在我了解了各種繪圖軟體之後,我本能的感覺到CAD到su再渲染PS的套路不是我的思維方式。
我從大一進來設計第一個房間,甚至做立體構成的時候就發現我思考的時候並不會單純考慮平面。或者說無法單純考慮平面。並且我喜歡把立體的圖形表達出來。
我發現revit很適合我的思考方式,所以我第一次電腦出圖就選擇了用這個軟體(當時並不會操作,剛剛下載好)我的室友都覺得我非常大膽,敢直接用從沒有接觸過的東西。
su還有它的各種插件當時已經非常熟悉了,我也深深的了解它的各種缺點。CAD是學校的一門課。所以大多數,或者說我校除了我所有人都選擇了這個方法出第一張圖。
我很輕鬆的連帶初步revit的學習在設計周內毫無熬夜的完成了第一次電腦出圖。
畢竟只要完成revit就等於,平,立,剖,透視,甚至室內透視什麼都有了。剖面更是想剖哪裡剖哪裡。省去了大把建模還有畫剖面的時間。
最後提前一天完成列印,第二天幫別人畫了畫圖。當然設計是先在草圖紙上完成好了的。並沒有太大改動。
效果可以說非常不錯了。可以說我的圖掛在評圖的地方算是能一下吸引住人的。我的同學知道後似乎都覺得revit是個高效率的神器,可惜他們絕大多數後來還是沒有勇氣嘗試。也不知道為什麼。

2.1還是軟體方面。同樣是使用同一個軟體,使用的方法也決定了繪圖的效率。如順序先後等。。
還是以revit為例。在幾次出圖的實踐之後我用revit出圖的效率可以說非常高了。這都建立在對軟體熟悉了解的基礎上。比如
在畫牆之前事先編輯好牆體內外材質等數據,而不是畫完一個一個改。
有很多也許軟體視頻會教你怎麼做卻不告訴你為什麼,不經歷一次永遠記不住這些彎路。所以要多實踐幾次你的工作方法。

3.高效率的工作是建立在目標明確頭腦清晰的基礎上的。前期設計思考的越完善,後期出圖效率越高。結果也越好。我所有熬夜的時候都是因為前期設計沒有做好,一邊畫才一邊思考改動。可以說效率非常低而且很崩潰。畫圖的時候趕時間並不能很好的思考問題。最後方案和效果自己都不滿意甚至會很失望。

4.有條理也很重要。文件的整理我看到前面一個答主說的非常好,我和他存文件的方式驚人的相似~真的,想找什麼可以說是非常快。

5.不用刻意留意別人是怎麼做的,重點是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方法,不管是工作流還是存儲方式。了解自己的思路以後找到最合適的工具,並且熟練掌握,你就能有自己的最高效率。


四個字...協同設計....誰用誰知道,用了就根本停不下來


對這個問題我才念完大一沒有什麼有特別大的用處的見解
不過revit這麼好用當初為何要學CAD學天正
求學長學姐答


大三時候做小組作業的時候,作為組長分配任務,把p總平和排版的任務交給一個隊友,說兩天完成。我和其他隊友就去做分析圖啦平立剖大模型啦之類的工作。

結果這個隊友花了一下午加一個通宵又半個上午的時間就p好了一個總平。。。這個總平真的不複雜,大三的一個幾百平的單體建築還沒啥場地內容,真複雜不到哪兒去。反正也沒法吐槽,因為馬上就交圖了我只能幫他一起完成其他的工作。

然後我就明白為啥他p個總圖這麼久了。排版的時候他突然覺得立面圖上空加幾隻鳥會好看一些,然後就開始加鳥……好像加多了來減一隻……不還是減旁邊那隻……好像又少了再加一隻吧……邊上這隻好像有點太靠邊了挪回來點……欸大小錯落一點是不是才好看……來這隻放大一點……和旁邊好像離太近了來挪遠一點……誒呦和建築太近了乾脆刪了吧……這樣一來好像鳥太少了還是加一隻……加到這兒好像不太合適……往邊上移一下……然後我眼睜睜看著他為了幾隻列印到圖上都沒有幾毫米的鳥,從凌晨鳥叫時分改到日出東方。

精益求精固然不錯,但是糾結於一分一毫就是本末倒置了,RGB值透明度什麼的變個3啦5啦真的對圖面效果影響沒那麼大,反而是造成你交圖前夜通宵的主要元兇。我知道改一改確實能看出差別但是真的不需要花那麼多心思做到最好好嗎,更何況打個圖的色差都能讓你的一番苦心付之東流。

突然發現我好嘮叨,總結一下就是畫圖的時候下手果斷一些,不要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糾結太多。親測可以提高做圖速度至少四分之一。

啊對了,如果不知道這個差別是不是足夠重要讓你費那麼多心思,就請你根本分不清口紅色號的工科旁友來玩大家一起來找茬吧!


大概。。。revit
這個軟體有二維三維多視角,我現在用起來感覺挺好的。


腦子裡的邏輯,邏輯,邏輯!!


十分反感「奇技淫巧」這個詞。正如偉大的設計師說過: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這個詞太情緒化,保守化了!
槍斃它及它的作者十分鐘!


推薦閱讀:

為什麼熬夜晚起不健康,早睡早起就健康?
建築行業中各個單位都是怎樣的關係?
暖通畢業一年怎樣規劃自己的方展,不放棄初衷?
有哪些土木工程專業的冷知識?

TAG:建築 | 建築行業 | 建築設計 | 建築景觀設計 | 建築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