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千元以上價格的跑鞋跑步跟穿兩三百的有沒有區別?

今天跟同事聊這個問題。
在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情況下,穿1000+的跑鞋跟兩三百的,跑起來會不會有什麼區別?
請專業人士不吝賜教。


我的年跑步量大概1300公里左右,跑過幾次馬拉松和幾次路跑,穿過的鞋從30多塊錢到1000多的都有,總結的經驗是這樣的:

低速(時速小於9km/h)或者短距離(單次小於5km)或者月跑步量少(低於80km/月)或者體重比較輕(低於70kg或者BMI偏低)的人對鞋的需求不敏感。

以上條件里,貴的鞋和便宜的鞋穿上去跑步的話基本沒有太多的差別,當然還有一種特例:有些人天生腿部肌肉發達,跑步姿勢正確的情況,但這種極少,這些人也不挑鞋。

不同的跑鞋有最大體重的限制,一般普通的跑鞋最大體重應該在70~75kg左右(男鞋),那麼如果體重大於這個數,就應該選擇更貴的鞋,因為大多數情況下,貴的鞋能承受的最大體重更大,緩衝更好。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有一雙Asics NIMBUS,1000多,還有幾個普通的鞋,從100到300都有,有一次跑馬拉松作死換了一雙普通的鞋去跑,跑完以後腳底磨了一個很大的水泡,跑完以後膝蓋感覺快碎了。好鞋是從來不會有這種情況的。兩個鞋的最好成績是不一樣的,好鞋的半馬(奧森繞圈)最好成績是2小時06分,普通的鞋半馬最好成績是2小時10分以上。

總結一下:區別是肯定有的,但要看你個人情況,我也曾經穿30多塊錢的鞋跑過幾個星期,因為開始的時候跑的慢,量也少,沒什麼感覺,跑步量上升以後,對鞋的要求就高了。還有就是胖子一定要穿好鞋,為了自己的膝蓋。


兩三百鞋:沒感覺

一千多的鞋:卧槽這都幾點了買了這鞋不能荒廢啊趕緊去跑步

就醬。


區別因人而異。
體重:體重越大,對跑鞋要求越高。
膝蓋健康:膝蓋越不健康,對跑鞋要求越高。
膝蓋周圍肌肉:膝蓋周圍肌肉越弱,對跑鞋要求越高。
跑步的姿勢:姿勢越錯誤,對跑鞋要求越高。
跑步的路況:路面越硬,對跑鞋要求越高。
月跑量:跑量越大,對跑鞋要求越高。
配速:配速越快,對跑鞋要求越高。
單次距離:距離越遠,對跑鞋要求越高。
這些情況的不同,對於鞋子選擇,都會不同。
我自己是75KG,膝蓋非常健康,感覺周圍的肌肉也很給力,跑步姿勢自我感覺良好,全是跑的馬路,月跑量150KM,配速從500到630看心情決定,平時早上單次8KM,周末看心情單次10-20KM。
最早我是一雙nike的runfree5.0(忘咯699還是799),跑著覺得膝蓋還是有點負擔,也有可能是因為剛開始身體還鍛煉的不夠,後來換咯雙nike的Lunarglide 5(好像是899),覺得確實比以前的runfree舒服很多,緩震好太多。因為嘗到咯換鞋所帶來的提升,跑量又逐漸增大,又換咯雙asics的kayano 20(印象中是1200+),後來上腳之後覺得很硬,反而感覺還不如lunarglide 5。但是對於頂級跑鞋不死心的我,前段時間又買咯雙adistar boost esm(1499),大概跑咯200公里,穿著感覺還是挺舒服的,跑著感覺也挺舒服,不過跑完膝蓋會有點不適,果然還是不如asics好穿,下次準備入一雙asics次頂級的。最近又想要玩兒越野,又敗咯一雙Salomon S-LAB Sence 4 Ultra SG(1698),穿著跑咯一次全馬越野跑,跑山路沒的說,一個字,爽,虐爆各種公路跑鞋,一到公路我就哭咯。

總的來說,理論都是屁,只有自己的膝蓋和腳才知道答案。

2015.6.15
更新adistar boost esm穿著感受。
2015.6.30
更新Salomon S-LAB Sence 4 Ultra SG穿著感受。


如果你跑步姿式天生正確,就沒必要花這個錢裝逼。我現在一天平均10公里以上,也就穿四五十元的軍品作訓鞋就行,最多加個防震鞋墊。跑了快五年了,沒什麼不適。


區別就是:穿1000+的跑鞋每踩下去一步都更心疼。


那肯定是有分別的 緩震不說了 支撐和包裹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最大的分別是買對貴跑鞋會令你更能堅持跑步 因為投入大了嘛!


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我知道有區別。

兩三百的跑鞋的鞋底基本上就是一整塊,可能會有一些裁切或者幾層但是它的確很差勁。在跑步的時候腳的感覺是非常差的,基本不會有什麼舒服的體驗(當然需要有穿過高價位的鞋的經歷)。而那些1000+的鞋不會無緣無故賣的那麼貴,它一定是有一些科技在裡面的。比如說nike的zoom、air,或者飛線之類的技術,運用在鞋上之後得到的就是更好的保護性能和舒適程度。

比如說我之前訓練的時候中長跑穿著一雙阿迪的我也說不上來的一款跑鞋,當時打折買的,也沒有氣墊(當時覺得氣墊才厲害),鞋底似乎用的是一個叫我也忘了是什麼的技術(有機會回家找出來看看),穿的時候也沒有覺得多麼厲害。但是後來換了一雙100多的鞋之後突然感覺那雙鞋的鞋底的感覺簡直跟著雙100多的是天上地下。

後來在打球的時候腳踝受了幾次傷才知道一雙好鞋是多麼重要。


看到一大群答友說什麼好鞋,一千多塊的訓練鞋跑馬拉松,你們真的跑過嗎?
單鞋300-400克甚至以上的鞋能跑多遠?
腳不累,30公里後能挪得動?


足底壓力主要來自鞋底與鞋墊,價位相差如此之大當然有區別了。


跑量我每天7.5km 自重85kg

剛開始一周我用的是200多的鞋子,空心軟底,我也不知道啥牌子,總之跑到7天後鞋底幾乎沒有彈性了,跑一次下來整個人都殘廢了。腳痛


換了500某a開頭跑鞋瞬間輕鬆一倍,現在腰也不疼了,腿也不疼了,也能下地幹活了,額。不要在意細節


總之減肥和長距離一定換好鞋,簡直會愛上跑步


跑完第一個十公里,給自己買了雙亞瑟士的K系。跑完第一個半馬,給自己買了雙美津濃的預言,參加了第一場半馬比賽後給自己買了雙索康尼的勝利...還有兩雙安德瑪的...我覺得買好鞋就是在不斷促進自己去跑步去訓練,不然就浪費了這麼多錢!..目前已經跑壞一雙安德瑪,正在跑下一雙...再壞一雙就去入布魯克斯甘油!


跑鞋不是按價格劃分的,適合自己的體重、跑步習慣和腳型就好。當然兩三百的價位對專業跑鞋來說是入門級,的確技術不夠先進,正常400-600左右價位里能挑到適合自己又有好的技術(減震、支撐、保護之類,主要看鞋底構造)的鞋。1000+的跑鞋如果不適合自己也是糟糕的跑鞋。


就買過3/400的跑步鞋,拿愛世克斯和美津濃來說,低端的只有後掌有gel,wave,普通橡膠,越南造。金星,預言是全掌緩衝,防側侵,耐磨橡膠,中國造……不過更適合大體重(80kg+)。就像樓上比喻的寶馬和馬自達,低速差不多,速度快了區別明顯。


如果題主每周跑量在二十公里以內就無所謂啦,但是想挑戰自我或者享受長跑的樂趣的話最好還是買一雙專業跑鞋。
說下我自己感受,現在周跑量差不多十五公里,之前是一雙雙星的慢跑鞋,99塊...很輕,但是包裹性和控制性不夠好,跑了一兩個月之後鞋已經踩的有點變型了。
之後換了一雙亞瑟斯,最大的感受是真輕...然後控制性和包裹性真棒,跑起來腳不會在鞋裡面扭來扭去的。然後後跟著地的話...有種踩屎一般的柔軟...


話說我認識的能跑完全程馬拉松的人,大多數情況下穿的都是一雙來自崑山的多威。


不管穿什麼鞋,買了就盡最大能力去摧殘它,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否則,就是擺設



高中時候天天要求集體跑操,也沒見這麼多事兒。


論裝備的重要性。
5月份體重86KG,穿300多的李寧一周兩次跑5KM,第三次膝蓋就開始疼,疼了好久,休了好久。
於是去敗了個ASICS N17。
7月近70KM,8月120KM,9月初還跑了次半馬。
膝蓋基本沒疼過。

認識到裝備的重要性之後,已經開始研究是不是要敗壓縮褲了^^
--------------------------------------------分割線----------------------------------------------
膝蓋基本沒疼過,但是跑量上的太快,右腳足底筋膜出現問題,目前休養中。
跑鞋的確是好,但是加量要循序漸進。


以前穿的李寧阿迪普通跑鞋,跑完有時會腳疼,膝蓋因為戴著護膝所以差別比較小;現在入了一雙美津濃enigma4,腳步基本感覺不到酸痛,跑完一會疲勞消除了就好了。
還有,你買了你就會覺得不好好跑真對不起這鞋了,逼自己有空多跑一跑。


推薦閱讀:

adidas的boost系列跑鞋這麼多,到底哪一雙好?請知乎大神詳細解答。
回力帆布鞋和正品匡威帆布鞋穿起來的感覺有差別嗎?
匡威鞋為什麼把商標和圖案放在鞋子的內側而不是外側?

TAG:運動 | 跑步 | 男性 | 鞋靴 | 跑步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