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徒步鞋該如何選擇?

需求場景80%以上是已經鋪好水泥路或者步道的徒步或者登山

偶爾爬山中會攀爬岩石

選擇徒步鞋合適嗎?會不會因為水泥路多鞋底硬感受不好並且容易崴腳?

另外我看這類戶外鞋幾大類,越野跑鞋、徒步鞋、登山鞋。。。是不是鞋底硬度逐級增加?哪種更適合上述場景?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玩轉城市周邊 ,更多「探險」討論歡迎關注。


可能是知乎最全的徒步鞋介紹,值得收藏的答案。


全文共7,000字,可以先收藏,有需要時慢慢看。

一、徒步鞋的構造及分類

徒步鞋種類繁多,功能各異。對於剛剛開始徒步的朋友們來說,如何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徒步鞋常常會成為一個令人迷惑不解的問題。


當我們帶著疑問來到戶外用品專賣店時,我們常常會從外觀和試穿感覺上來決定是否購買。然而,如果我們不了解徒步鞋的構造和分類的話,買到的鞋子很有可能無法滿足徒步線路的實際要求。

為了幫助大家選購到稱心如意的鞋子,本次我將和大家一起學習徒步鞋的構造和分類。以便讓大家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需求、經濟條件和身體條件購買到合適的鞋子。


下圖是典型登山鞋的構造,主要包括五大部分:鞋底、鞋面(也叫鞋幫)、鞋帶、鞋舌、內襯。具體的構造我們不需要了解,購買鞋子時需要重點關注的是鞋底、鞋面和內襯。

鞋底主要作用是防滑以及減震。根據我的經驗和廣大驢友的口碑,買鞋子最好選擇V底的。那麼什麼是V底呢?就是採用了Vibram橡膠的鞋底。


我們不需要知道各種牌子的前世今生,我們只需要認準下圖的標誌,在買鞋的時候記著判斷鞋底材質。選用這種材料做的鞋底,雖然價格貴點,但是耐穿而且穿著放心。

沒有這個標誌的話也不用擔心,因為你節省了毛爺爺。但是如果你200塊錢買了一雙帶Vibram標誌的鞋的話,你就真的需要擔心了——你不僅損失了毛爺爺,還極有可能面臨著未曾考慮的風險!比如連續的摔跤或者是掉鞋底。

另外在雨雪環境中徒步時,鞋面、內襯的選材和做工對鞋子的防水性能有極大的影響,最終受影響就是舒適性和安全性了。


為了提高鞋子的防水性能,就需要內外兼修,也就是說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進行處理。


首先,外練一張皮,即鞋面。鞋面材料總體就三大類:純皮面料、皮革面料和紡織面料混合面料(簡稱皮紡面料),以及硬塑樹脂面料。


徒步鞋常用的面料是前兩類,如果你不去滑雪、不登珠峰、喬戈里或者干城章嘉之類的,後頭那個可以暫時擱置不理。


純皮面料在成本和重量方面都要遠高於皮紡,而透氣性也要比皮紡差,但保護性要好於皮紡。所以考慮到經濟性和實用性的話,我會選擇皮紡面料的鞋子。


你要是不知道怎麼區別兩種面料,最簡單的方法,去買鞋時記得帶個打火機,燒燒聞聞就好了。還有,你要真打算這麼做,可記得把錢帶夠!

皮紡面料鞋子

純皮面料鞋子


通常,對皮面料進行打磨並噴塗防水劑,來建立第一道防水屏障。之後就是內練一層膜,形成第二道防水屏障——鞋子的內襯採用防水面料:戈爾特斯(Gore-Tex)面料或者eVent(伊文特),記不住的就直接喊狗特斯。


更準確的來說二者其實都是輕、薄、堅固和耐用的薄膜,具有防水、透氣和防風功能。Gore-Tex這種面料從生產出來到失去功效,一般三年左右,而eVent的評測較少且結果相互違背,所以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結論。


所以,大家買鞋子最好選擇Gore-Texd的,eVent一是貴,二是生產過程式控制制不嚴導致性能不穩定。鞋子買回來了就穿吧,因為穿著或者放著都會漏,不要想著少穿可以延長壽命。

此處高歌打油詩一首,對上文進行總結:


防水之歌

鞋子防水很重要,面料內襯兩因素;

皮紡內配狗特斯,輕便防水皆可得;

純皮貼上狗特斯,雙重防護樂悠悠;

錢多力大買皮靴,二者缺一買皮紡。


在前文我們說過,鞋面的小名叫鞋幫。而鞋幫可以分為前幫和後幫:前幫對應腳尖,後幫對應腳跟。根據後幫的高度,可以將鞋子分為低幫、中幫和高幫。不同的鞋幫高度將直接影響到鞋子的舒適性、穩定性和保護效果。


(1)低幫:鞋幫高度低於腳踝。確保了腳踝的靈活性,但容易崴腳,砂石也容易進入鞋子。適合於平坦且路徑明顯的線路。

(2)中幫:鞋幫的高度剛好在腳踝上方。兼具靈活性和保護性,適合於負重30斤以內的多天線路。

(3)高幫:鞋幫的高度遠遠超過腳踝。增加了身體的平衡性,對腳踝的保護性極佳,適合於負重30斤以上且地面極不平整的線路。此類鞋子很重,而且堅硬,不易變形。買回來後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期,切勿一買回來就直接穿上參加活動,否則腳絕對會起水泡。


學習完了徒步鞋的主要構造後,我們簡單從使用功能方面介紹下徒步鞋的分類。

(1)越野跑鞋(Trail Running Shoes):


為輕裝快速穿越成熟的路線而設計,適合多種地形,比如泥路、高低起伏的砂石路。通常一雙鞋重量在1斤半(650克)到2斤(900克)之間。


特點:低幫,軟底,靈活,輕便,透氣,上腳即走,無需磨合(Break-in)。部分鞋子有快速系(ji)帶系統(Quick Lace Cord Systems)。


缺點:鞋底耐磨性差,防護性差。最佳使用方式:越野跑,地面平坦的短期輕裝徒步。

(2)輕型徒步鞋(Hiking Shoes):


為平坦或地面起伏不大,路跡明顯的徒步路線設計,適合負重20斤-30斤的徒步活動,通常一雙徒步鞋不會比越野跑鞋重很多。

特點:低幫,重量和耐磨性兼顧,基本無需磨合。

缺點:腳踝保護性能差,不適合重裝長距離徒步。最佳使用方式:一天到三天的徒步,長距離輕裝徒步。

(3)徒步靴(Hiking Boots):

為負重超過30斤的徒步運動設計,重量介於2斤-3斤(900克-1350克)之間。

特點:中幫或高幫,對腳踝的保護性能好,鞋底耐磨。

缺點:需要較長時間磨合,較重,腳踝的靈活性差。

最佳使用環境:負重超過30斤,雪線以下的山地路線。

(4)登山靴(Mountaineering Boots):

為高海拔登山和冰雪環境下徒步而設計。

特點:高幫,防水,保暖,部分品牌有冰爪的扣掛點。

缺點:很重(常超過1300克),需要很長時間磨合,不適用與平地徒步。

最佳使用環境:冰雪岩石混合的各類登山活動。

(5)接近鞋(Approaching Shoes):

為攀岩和在較為陡峭的岩石地面行走而設計。外觀與越野跑鞋和輕型徒步鞋相似,也可以用於路況不佳的野外線路。

特點:低幫,抓地好,重量與輕型徒步鞋接近,與腳貼合,鞋底支持力大。

最佳使用環境:簡單至中等難度的登山或是攀岩。

本次介紹的內容,一方面給大家參考,以便合理確定自己需要買的鞋子;另一方面,也請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心理價位合理選擇。

戶外產品,雖說一分價錢一分貨。但是不要盲目選擇貴的,最重要的是合適。

閃米特曾經穿著34塊錢的軍膠鞋,11小時走完了船底頂頗負盛名的石布線,創下了當時的最牛記錄。

所以說到達一定高度後,徒步的功力可以彌補徒步工具的不足,但是二者仍缺一不可。

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功力不夠就花點銀子練功吧。

▲2013年11月閃米特拍攝於船底頂

二、徒步鞋的選購方法

好的鞋子會帶你去好的地方。所謂的「好」,不是貴,是適合你自己。

徒步鞋種類繁多,功能各異。對於剛剛開始徒步的朋友們來說,如何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徒步鞋,常常會成為一個令人迷惑不解的問題。

通常,找朋友諮詢、網上搜索和店鋪推薦是我們買鞋子時的三個主要信息來源。

最終,是否購買還要看外觀、試穿感覺以及自己的錢包了。然而,即使我們頗費了一番心思,買到的鞋子也有可能無法滿足徒步線路的實際要求。

尤其是現在網購盛行,購買鞋子時就更需要注意。朋友推薦的牌子通常是他精心挑選而且試穿過的,但是仍有可能不合適自己。這又是為什麼呢?

關於徒步鞋最重要的兩點:

(1)符合徒步線路的要求。


比如,長期蟄伏的宅神,突然想出去走一兩個小時。或是,初出茅廬的新驢打算小試身手,負重徒步並露營。

這兩種不同情況下,所選擇的線路,徒步距離和地形地貌大相徑庭,負重量更是大為不同。前者對鞋子的要求要遠遠低於後者。


(2)符合腳型。

我們買鞋子時,很多時候都是只看鞋碼,卻並未注意腳型。

其實同一個碼數的腳體積是不同的,就是說胖瘦、高低和寬窄不同。

比如同一尺碼的腳,歐洲人的要窄於美洲人的,而後者又窄於亞洲人的,而且男性的腳要明顯寬於女性的。如果不合腳型,很容易出現腳後跟在鞋子內滑動、鞋子磨腳等問題。

所以一定要認真試鞋。毛主席說過:「不打無準備的仗。」

買鞋子也是一樣的,需提前做好物品和時間上的準備。

購買前的準備

(1)需要裝備的物品

襪子,而且是一雙徒步時打算穿的襪子,這樣才能確保穿上襪子後尺碼仍然合適。提醒一點,襪子一定不要選擇棉質的。

棉容易吸汗,但是不易排汗,潮濕後容易貼在皮膚上,導致摩擦力加大,產生水泡。最好選擇羊毛或者化纖材料的襪子,尼龍除外,因為尼龍會導致腳臭。

上述兩類材料不僅吸汗而且排汗性能也好,而且受潮後不會貼在皮膚表面。需要注意的是,穿之前一定要檢查襪子內部是否有裸露的線頭。如果有一定要剪掉,否則襪子一定會磨腳的。


(2)最佳時間

通常,腳碼在下午要大於早上,因為一天的行走會使腳稍微膨脹,夜間生物請自動忽略本條。這也是在徒步時,中途休息不要隨意脫鞋的原因。下午試鞋子,買到的尺碼更加符合運動時的真實情況。

做好了準備工作,我們就可以去挑選鞋子了。

在此處,我們主要講解登山靴的選購方法。其他徒步鞋的選購方法是類似的,需要注意的就是控制重量,眾所周知,鞋重腿就容易累。

而且研究表明,腳上一斤的重量相當於背包5斤的重量。至於如何控制鞋子的重量,請參考本專欄第二篇文章「徒步鞋的構造及分類」。

買鞋子最好選V底的?

沒有V底,咱也不怕。給大家支個招。

首先看外觀,重點是鞋底花紋的走向。絕對不能是同一個形狀或者朝同一個方向分布,否則野外行走時鞋子的摩擦力必然不足。

例如下面三款鞋底的對比圖。圖中,V底紋路豐富,且走向多變,而非V底的紋路和走向都比較單一。

此外,記住下面三點即可。

一摁,就是說大拇指用力壓鞋底無花紋處,最好選在前腳掌和後腳掌的過渡區。如果鞋底不發軟或沒有明顯的下陷,那麼就說明鞋底橡膠的硬度滿足要求。長時間在野外行走,不會被感覺摁腳。

二掰,用力掰鞋子最外側的花紋,如果不發軟,不明顯扭曲,則說明鞋子的花紋強度足夠。抓地牢靠,不易打滑。

三扭,兩手分別握住前後幫(即鞋尖和鞋跟),用力扭轉鞋子,直至鞋面凹陷或明顯變形時,觀察鞋底的變形情況。如果無明顯的扭曲,則說明鞋底的整體性好,因而鞋子的穩定性也好,長期行走不易崴腳。

可到底啥是明顯扭曲呢?想想吃的麻花,如果鞋底變形的幅度跟麻花有點類似,那果斷不能買。

萬事具備,還欠試穿

確定鞋底滿足使用需求後,下一步就是試穿了。


第一項,手指測試。將鞋帶完全放鬆,腳盡量向鞋子前方靠。

如果此時仍能夠塞一個手指進去且腳尖沒有壓迫感,則說明鞋子的尺碼合適。否則,就換大半碼的鞋子重新測試。

因為在下坡時,我們的腳會向前滑動,為了防止大拇指撞到鞋尖,必須預留一些空間。


第二項,光腳測試。將襪子脫掉,光腳試穿。感覺腳趾是否受到鞋子壓迫,尤其是小腳趾和足弓上下方。如果有壓迫感,則說明鞋子窄了。

這一項測試可以直接將與自己腳型不符的鞋子排除。


第三項,穿襪測試。試穿時要確保襪子拉展,腳的任何部位都不應該有拘束感,也不可有松垮感。

這個尺度的確很難把握,不過感覺這東西吧,其實就是這麼模稜兩可的。買一雙合適的鞋子其實就像談戀愛,哪有那麼容易啊!

當你找到那種不緊不松的感覺時,我可以確定這雙鞋子八成是合適你的了。但是如果還是不行,那就加大半碼從頭開始吧。

對於女生來講,尤其要注意。因為很多女生都習慣於穿窄鞋尖的高跟鞋了。如果購買徒步鞋時,還是選擇窄的鞋子話,在徒步過程中腳部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會極大。

因為鞋面長期受到腳的推力,會向外側拉伸和變形,出現大鞋身小鞋底的現象,影響的鞋子的穩定性並增加體力消耗。

嚴重的時候,鞋面甚至會超過鞋底的寬度,導致鞋底嵌入鞋面內,引起腳痛和水泡。


第四項,邁步測試。穿上鞋子,繫緊鞋帶,在戶外店內大步走。

如果明顯感覺腳後跟在鞋內滑動,則說明碼數偏大。需要注意,如果僅僅是有一點滑動的話,碼數通常是沒問題的,因為新鞋的鞋墊摩擦力不足而且鞋子較硬。


第五項,斜面測試。當以上四項測試都通過後,我們就要在斜坡上測試鞋子了,角度選擇20度最好,大一點坡度的也可以。

如果真是估計不出來坡度,那還是果斷自備量角器吧(此處必須點贊,哈哈)。從坡頂走下來,如果沒有感覺鞋子的擠壓腳尖,那基本可以買這雙鞋子了。

如果有條件,最好預先估算下徒步時的負重量,試鞋子時背上相同的重量。


選到了稱心如意的鞋子後,接下來還有最後的一道工序,那就是磨合。


因為新鞋子通常會存在一個壓力點(Pressure Point),就是鞋子前腳掌彎曲的地方。當鞋子磨合好了後,這個點就自然消失了,鞋面上也會留下一道明顯的印記。

然而當你試穿一個牌子的鞋子時,始終無法找到合適的,就需要換一個牌子了。因為不同廠家在生產時會採用不同的模子(Last)。所以,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的道理在購買鞋子是也是適用的。

最後強調兩點。

第一,調整碼數時,每次改變半碼,不然很可能會錯過合適自己的碼數。

第二,兩隻腳的大小是不同的,有些人兩隻腳的長度能夠相差半碼。所以試鞋子時一定要試一雙。

三、徒步鞋實測效果

理論知識已經在一和二總結了,那我們在實際的徒步過程中,使用的效果如何呢?


這裡,我將近年穿過的越野跑鞋、軍膠和溯溪鞋的經歷,分享給大家。


圖片是我剛從鞋櫃里拿出鞋子照的。都是穿過進行長距離徒步的,包括了城市水泥道路和山野徒步,可參考性強。

1,越野跑鞋

越野跑是最近開始流行起來的新興運動,是將成熟且有安全保障的戶外徒步和登山路線,變成一項體育競技運動。

因為越野跑跟普通的戶外運動不太一樣,它是體育競技類的運動,場地對參加者來說是比較成熟和可控的。所以越野跑鞋摒棄了登山鞋的保護性,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把鞋子設計得輕便,以便更好地提高運動成績。

越野跑鞋的特點:

擁有跑步鞋的輕便的同時,具備登山鞋的防滑性。

越野跑鞋構造:

與登山鞋對比,它擁有與蹬山鞋鞋底一樣的深坑紋底設計,目的是在野外泥沙路面,斜坡等路面,起到防滑作用。

與普通城市用的運動鞋對比,越野跑鞋的整個外觀設計,與其大致相同,鞋子的重量也相當,同時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在高速高強度的奔跑中,具有不錯的散熱性能。


因此,雖然越野跑鞋專門針對越野跑運動設計,但它也很適合剛開始接觸戶外運動的朋友。主要是因為他的腳感,跟普通休閑運動鞋非常接近。

適合戶外新人參加低強度和成熟的戶外運動活動。萬一覺得自己不喜歡戶外運動了,平時休閑逛街跑步都可以穿,不怕浪費。


相對於正常登山鞋,越野跑鞋最開始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應付成熟,有安全保障的山地運動。所以在路況不太好的山野活動,或不成熟無法判斷路況的野外路線,不太適合穿越野跑鞋。它在這種路線中對腳的保護性不足,加上鞋底軟,在尖銳,凌亂的石頭路上,對腳傷害很大,要謹慎。

舉個實際案例,香港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四,會舉行」毅行者「活動。全程100公里山路的麥理浩徑,分10段,每段有簽到點和補給站。


專業選手都穿越野跑鞋。但因為其中第三段的路況特別惡劣,所以很多專業參賽隊伍的選手,會在第二段的終點,換保護性好的低幫登山鞋來穿越第三段,然後在第三段的終點,重新換回越野跑鞋。

像我這種非專業選手,沒有後勤提供換鞋服務的,只能選擇一直穿著越野跑鞋,我的成績是22小時完成麥理浩徑,與專業選手相差甚遠。

▲之前一直是輕裝一天穿越麥理浩徑,後來重裝去慢慢走過,風景相當漂亮,算是一條非常經典的徒步路線,推薦大家也去走走。

2.軍膠


最大特點是便宜

軍膠是軍人訓練用鞋,並非作戰用鞋。因軍人的訓練場地,跟戶外登山徒步的場地比較接近,都是在各種沙石土路,斜坡中進行。所以軍膠跟登山鞋一樣擁有很深的坑紋,防滑性很好。(上圖鞋底是被我穿得磨平了,新買是坑紋還是很深的。)

軍膠的優點:

軍膠鞋底是軟底橡膠,所以在濕滑的岩石上以及長青苔的石頭上,擁有比硬底登山鞋更好的防滑性。

登山鞋鞋底與鞋面的皮革之間,是使用膠水黏合在一起的。而軍膠鞋底與鞋面的帆布之間,是通過熱壓著的方式壓在一起。


在高溫高壓下,鞋底的橡膠溶著到帆布上,甚至部分滲透到帆布面料裡面去了。這種工藝的鞋子,一般會因為穿久了把鞋底坑紋磨平而作廢,甚少發生鞋底與鞋面之間脫裂的問題。

而登山鞋穿久了或者放久了,會因為鞋底與鞋面之間粘合的膠水老化,發生脫底情況。單從這方面來說,軍膠比登山鞋可靠。


軍膠在進水之後,不會像登山鞋那樣因為大量吸水而變得沉重。濕水後,也比登山鞋幹得快。因為軍膠比較輕,在戶外山野徒步中,相對笨重的登山鞋,腳的負擔沒那麼大,不容易疲勞。

軍膠的缺點:

登山鞋的硬鞋底,雖然在濕滑的石頭上防滑性比較差。但因為足夠剛硬,在路況惡劣的山野中,特別是在各種尖銳的凹凸石頭路上。能有效保護到腳。

而軍膠因為鞋底比較軟,在惡劣的山野道路,尖銳的凹凸的石頭路上。保護性差,腳比較容易感覺到疼痛。

登山鞋的鞋身設計有比較好的承托性,在石頭路上保護性比較好,能有效防止崴腳受傷。而軍膠的輕便,放棄了保護性承托。在凌亂的石頭路上,容易崴腳受傷。

軍膠的帆布面料不防水。所以在雨天或者雪地,不像防水登山鞋一樣可以防水。

有段時間我非常迷戀軍膠,穿著他爬過不少山。

▲閃米特穿著軍膠攀登雲霧山的照片

3.溯溪鞋

特點:非常輕,鞋底有鋼絲網孔漏水。鞋身是用尼龍紗網設計,進水後能夠迅速排干。在濕滑的石頭上和長青苔的地方防滑性非常優秀。

適用場所:

適合在南方水系眾多的地方使用,尤其是需要經常過溪,或者溯溪線路尤為常用。短距離輕裝的登山徒步路線,如果有濕腳的可能,也可以使用。

水上運動也會使用到。例如野外游泳,下水點和上岸點有可能碰到尖銳石頭或者貝殼,這時候就需要溯溪鞋登場。

另外,各種非冬季進行的皮划艇活動中也會用到。

溯溪鞋的構造,強度以及鞋底紋路,並不適合登山運動。我在珠江漂流和黃河漂流過程中,用溯溪鞋漂流的同時,在河道斷流以及遇到水壩攔路的境況下,背負幾十斤露營探險裝備和漂流艇,穿著溯溪鞋翻山開路,用實踐證明了溯溪確實不適合用作登山活動,特別是負重登山,那感覺太難受了。

本文由山西大寶和閃米特共同撰寫,其中一、二為大寶執筆,三為閃米特總結。


希望理論結合實踐的回答,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期待有一天,與大家在荒野相遇!

感謝點贊的知友!


這麼多年,業界對戶外運動鞋一直未有一個標準的定義。而部分答案將越野鞋、登山鞋、接近鞋等直接籠統歸納為「徒步鞋」,這是有失偏頗的。為了便於溝通,我將在這裡統稱為戶外鞋。因戶外運動類型的不同,根據戶外運動項目的特點,戶外運動用鞋在設計和製作方面是有所偏重。在這裡也給大家一個建議,請根據自己所涉足的戶外運動項目去選擇與之相對應的戶外鞋靴,最大限度的發揮出雙腳的潛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好自己的雙腳。

戶外鞋的分類

根據戶外運動的不同特性,結合大眾戶外群體主要特點,考慮到大家平時的穿著環境和主流戶外運動的特點,我將戶外鞋歸納分為以下幾大類:

  • 輕型徒步鞋:

輕型徒步鞋一般適用低海拔地區的山地和叢林地形下,1-2日的輕裝徒步活動和休閑戶外活動,合適低難度係數的山野攀爬和普通健身活動穿著,也可做日常休閑穿著。該類型徒步鞋是大家平時穿著最為頻繁的戶外用鞋了。

輕型徒步鞋鞋子的主要特點:

鞋子的款型一般為低幫或中幫,鞋面材料採用全皮和皮革與透氣耐磨的尼龍面料混拼,也有全尼龍網布材料的。

該型徒步鞋的透氣性能較好。大底軟硬度適中,底紋較淺,紋齒較淺,間距較密,防滑性較好,鞋子的緩衝性能較好。部分鞋款設有防水薄膜達到完全防水的功能。鞋頭一般都有防踢橡膠塊貼合。鞋子總體質量較輕,穿著輕便。中底一般採用高密微孔發泡材料配以塑料骨架,有較好的抗衝擊性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鞋子的變形。

  • 重型徒步鞋:

重型徒步鞋一般適用中低海拔山地環境和複雜崎嶇地形下穿著。適用於多日長距離重裝下徒步穿越和簡易攀登等戶外活動,這也是咱們戶外運動群體穿著頻次較多的鞋種。

重型徒步鞋的主要特點有:

鞋子的款型一般為中高幫,鞋面普遍採用皮革,部分鞋款出於增加透氣和減輕重量的考慮也有採取皮面和尼龍耐磨面料拼接的。

該類型徒步鞋的透氣性能相對輕型徒步鞋有所欠佳,鞋大底厚重且較硬。為使加強抓地性能和負重支撐性能,大底紋較深,紋齒粗大,但防滑性能欠缺一些。

重型徒步鞋對人體腳部的支撐較好,緩衝性適中。鞋幫對腳踝能夠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鞋頭設有防踢橡膠貼合,部分鞋款更是採用了360度鞋幫貼合耐磨材料,以增強鞋子對惡劣環境的適應性。鞋子總體質量較重(目前一些品牌採用了增強中底骨架,加大了高密發泡材料的使用,同時貼合耐磨橡膠大底,從而大大減輕了鞋子的總體重量)。該系列鞋子絕大部分都採用了防水透氣薄膜來起到完全防水的目的。

  • 越野跑步鞋

越野跑步鞋和輕型徒步鞋有一些類似,一般適用中低海拔環境下的山地和叢林地帶越野跑步、單日輕裝徒步活動、休閑戶外活動和平時城市休閑穿著。甚至也適用於一些室內和戶外的體育運動項目穿著,這類用鞋也是大家平時穿著最為頻繁的戶外鞋之一。

越野跑步鞋為適應大運動量的特點,鞋子的款型一般為低幫款型,鞋面材料多採用大面積透氣耐磨尼龍面料,也有採用PU皮和皮革與尼龍材料拼接的。越野跑步鞋的大底偏軟,底紋較淺且較密,透氣性能強,防滑性能普遍較好。鞋子的緩衝性能好。有部分鞋款加設了防水透氣薄膜。鞋頭設有防踢橡膠貼合。鞋底一般由TPU骨架、高密微孔發泡材料,和耐磨橡膠組成。TPU骨架和高密EVA是為了增強鞋子的支撐性能和增強抗衝擊力,同時這樣的設計使得鞋底的緩衝性能得到加強。

大底紋路一般採用粒狀、丁字紋和連續的波紋狀為主,這是為了使鞋子有更好的抓地性能和止滑性能。越野跑步鞋對地形的適應性相對較強。但越野跑步鞋的排泥性能相對欠缺,不合適泥濘路況。只能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吧。

  • 登山鞋(靴)

登山鞋也可稱為高山靴,屬高海拔技術型攀登用鞋,可分為輕型和重型。一般用於5千米以上冰雪岩地形的混合攀登。基本特徵是,鞋型採用中高幫和高幫設計,鞋面材料有全皮、尼龍和塑料甚至碳素等等材料組成,登山鞋的支撐性能很強,防護性能也超強。大底多為大齒塊底紋和止滑波紋。登山鞋的保暖性能很強,有的設計有可脫卸式保暖層。為防止雨雪的侵入都設計有防水外殼(層)。為適應高海拔攀登,絕大多數都設有冰抓卡槽。由於此類型鞋較為專業且小眾,在此就不深入了。

  • 專業戶外鞋

戶外運動項目很多,相對應的鞋款也非常之多,譬如,朔溪鞋、攀岩鞋、攀冰靴、沙漠靴、自行車用鞋、越野駕駛用鞋和各種戶外競技體育項目用鞋。由於本文主要是普及大眾戶外鞋,同時也限於篇幅的原因,在此就不多介紹這些較為專業的戶外鞋了。

  • 接近鞋

有一個問題想在此多費些口舌。近一年來,有很多朋友問我,「接近鞋是屬於啥鞋子?」。嗯,那就說說接近鞋吧。

接近鞋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一個戶外鞋名稱。所謂接近鞋,其實就是輕型徒步鞋,鞋型的設計相對普通輕型徒步鞋在鞋型、鞋材和大底設計方面有些許變化,適合輕裝徒步和普通攀爬,所以,接近鞋當屬輕型徒步鞋範疇。隨著戶外運動的發展,隨著各品牌商為細分鞋類市場,吸引更多眼球,爭取更多的商機,還會推出越來越多的新鞋款和新鞋名稱,可謂戶外鞋也跨界,但無論怎麼改變名稱,款型再怎麼變化,其主要功能也脫離不了徒步鞋這一範疇。

如何選擇戶外用鞋

我們在簡單了解了戶外鞋的類型後,我們就來看看如何選購戶外鞋了。大家在選擇時應根據自己戶外運動項目的需要選擇相對應的鞋款,以達到最舒適的穿著效果。在確定鞋子類型後,我們首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款型和配色,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從鞋子的鞋材等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選擇一雙合適自己的戶外鞋。


一、鞋材

  • 1.鞋面材料

鞋面材料一般有牛皮、PU皮(人造革)和尼龍布等材料。選鞋時要仔細注意觀察,質量好的鞋子鞋面應該做到皮面平整光滑,無明顯摺痕,鞋面拼接處無皺褶,皮面毛孔排列分布均勻和緊密。皮面有無明顯起皺和起泡(尼龍鞋面要注意觀察面料有微小破損,織面的經緯線疏密要一致)。

  • 2.防水層(膜)

在選擇具備有防水功能的戶外鞋時應觀察鞋內防水襪套縫線是否平直,膠合是否緻密。鞋子的防水功能是觀察不出的來的,這需要在實際穿著中檢驗防水功能。

防水膜林林總總,防水性能各異,有一些品牌的防水膜雖然防水性能很強,但基本不透氣,個人建議首選戈爾,因為美國戈爾特斯防水薄膜在防水和透氣性能的總體平衡方面是業內做的最好的。

下面這組圖片是我前些年將一雙破損的越野跑鞋進行了解刨後取出防水襪套後的情景,其中黑色破洞就是穿著不當,讓尖銳物刺穿了防水膜,使得鞋子失去了防水功能,貼出此圖片的目的在於向大家提個醒,在穿著有防水襪套的戶外鞋時,應避免尖銳物劃傷和刺穿防水層,使戶外鞋保持持久的防水性能。

  • 3.鞋底

鞋底一般都有兩層,分別稱為中底和大底。

中底一般為混合結構,多採用高密發泡材料和尼龍骨架組成(我們的肉眼是觀察不到的)。當然也有中大底混合大底的,這在越野跑鞋和輕型徒步鞋的大底上可以見到。

大底的材料也很多,但目前大多數品牌都選擇了義大利Vibram品牌生產的橡膠大底,相信大家也對那個八角形的黃色V底標誌情有獨鍾了吧。雖然不少品牌都有自家獨立配方的橡膠合成大底,但始終抵擋不住Vibram大底知名度。

有不少很多朋友對V底不防滑其實是有一個誤區的。大家都明白這麼一個特性,這就是鞋大底的橡膠越硬,就越滑,大底越軟就越防滑。正是這個原因導致大家對V底產生了誤解。這是因為國內或者進入國內的品牌採用的V底基本都是Vibram的高山系列橡膠底,而很少採用V家防滑配方橡膠大底,而高山系列橡膠大底的特性就是比較堅硬,以耐磨而著稱,所以使得大家對V底的防滑性能有所誤解,將V底和不防滑划上了等號。


其實,V家有研發很多類型的防滑V底,只是但還沒有大規模的被接納和採用(在橡膠中填加防滑材料大大增強了防滑性能)。

譬如,Vbibramreg; 的ICETREK配方就是為寒冷、冰凍或雪地表面的最佳止滑表現特別研發。該配方能夠提供在冰凍表面的良好抓地力和止滑力,可用於所有季節,尤其適用諸如冬季遠足旅行的冬季體育運動。

Vibramreg; MEGAGRIP配方適用於頻繁接觸潮濕、泥濘和光滑表面的用戶,具有良好的止滑性能和耐久力,適應各種極端嚴苛的活動,如長途跋涉,背包遠足和綜合運動以及全季的跋涉,

大家在選購時要注意觀察鞋大底的橡膠成型是否規整不要選擇毛刺過多,成型工藝毛糙的鞋款。

二、外觀細節和輔件

  • 1、縫紉車線

一雙做工精良的戶外鞋,面料的裁剪切割應無毛刺,縫紉車線的走線應該順直平滑(以雙車線為佳),車線與面料的邊緣要有一定的間距,沒有跳線和走線歪斜的現象。車線不能出現壓邊現象。

  • 2、鞋底粘膠

鞋面和中大底的粘膠處應該非常緊密無縫隙,不應該出現肉眼明顯能看見的溢膠(不要聽信某些無良商家的解釋,僅僅是影響美觀而已,溢膠多且乾燥硬化後,鞋子在運動中的扭曲和擠壓很容易造成粘膠處開裂脫膠)。

  • 3、防踢頭

盡量選擇防踢頭貼合面積寬大的鞋子,不要選擇防踢頭貼條是硬質塑料材料的鞋子(容易凍裂和踢裂)。應選擇略微厚實的橡膠材質防踢頭(指甲按壓有一定彈性)。需要注意的是,試穿鞋子時前掌著地彎曲下鞋子,防踢頭側邊緣不要在鞋子的折彎處,否則結合部容易彎折破損。

4、鞋帶鉤(孔)

鞋帶鉤是比較容易忽視的地方,選擇鞋子時應選擇鞋帶鉤材料厚實,電鍍工藝好,表面光滑無毛刺的。盡量不要選擇鞋帶穿孔無墊圈的鞋子,可避免穿著時間長後鞋面材料的拉傷破損。

  • 5、鞋墊

一雙好的鞋還得一副好的鞋墊襯,所以請大家在選擇鞋子時還要著重關注下鞋墊的品質。選擇鞋墊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好的鞋墊都具備一些基本特徵,譬如,一次成型工藝鞋墊,採用了高密度發泡材料製成,根據人體腳型的特點預製成型,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鞋墊基有穿著舒適,和鞋底配合使用,能夠抗擊一定的衝擊力,具有較好的緩衝性,而且還能夠較好的起到緩解腳部疲勞的作用。

各個品牌對鞋墊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這裡介紹下美國DANNER鞋的一個專利鞋托,圖中這個白色的東東就是一個放在鞋內底中部,用於托舉腳弓的托架,在一些型號隨鞋盒附送。這個托架對扁平足弓的朋友有非常大的幫助,對長時間徒步的朋友也一樣能夠起到緩解足弓疲勞的功能,這個托架是非常好的設計理念。

三、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俗話說,「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由於人體的差異,每個人的腳型也是有差異的,比如我的腳掌就比較寬,腳背比較高,我們在選擇戶外鞋時不能夠苛求一個品牌或者一雙鞋能夠適合所有人穿著,不能夠完全聽信他人說某雙鞋好就去購買那雙鞋。而且每一個戶外鞋品牌或者說廠商用於製作鞋子的鞋楦都是有所差異的。所以,請大家記住,要想選擇到一雙合適自己的戶外鞋,唯一標準就是試穿!

試穿一雙鞋時應穿著中等厚度的襪子,穿入後首先調整好鞋帶,不宜過緊也不應過松,以腳背沒有壓迫感沒有鬆弛感為標準,如何將鞋帶繫緊,並以下幾個方面去感受。

1.鞋子對腳部全方位的包裹感是否恰到好處。有的鞋子鞋幫內側設有符合腳踝曲線的腳踝襯墊,能夠較好的對腳踝起到包裹和支撐作用。

2.前腳掌左右活動的空間不宜大,以貼合鞋幫略微有壓迫感為佳。行走時以腳跟在鞋後幫處不出現較大活動幅度為佳。整個腳掌在鞋內無明顯前後滑動。不要過於聽信什麼加半指或者一指的傳說(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放之四海皆相宜的標準)。

3.用一隻腳前腳掌部踏在樓梯台階或者路沿直立支撐起身體(也可用前掌部位連續上台階),這時前後擺動身體,感覺下鞋底對身體的支撐感是否足夠好。

4.行走感覺鞋子對腳部的跟隨感是否好,是否有松垮的感覺。腳部感覺鞋子和腳部有較好的整體感,那麼這雙鞋就是合適你的。

5.有條件的話,負重行走幾步或上下台階試鞋,感覺鞋底對腳部和身體的支撐感是否足夠強,感覺鞋子的緩衝性能是否足夠好(越野跑鞋不在此次測試之列)。

6.越野跑鞋可穿上採取跳高下蹲的方式測試下緩衝性能,以腳掌和腳跟沒有明顯衝擊感,著地輕巧,沒有明顯感覺到地面堅硬為佳。

7.建議選擇不對稱鞋帶綁縛系統,這樣的設計符合人體腳部曲線,使腳部感覺更為舒適和穩妥。

8.在實際試穿著鞋子過程中還要注意聽,不要選擇發出異響的鞋子。


完成了以上幾個步奏,如果總體感覺不錯,那麼這雙鞋就十分合適與你了。

選擇戶外鞋和選擇其他戶外裝備一樣,應本著「實用就是硬道理」的原則,根據戶外環境去選擇適應自己需進行的戶外運動項目的戶外鞋。個人建議初涉戶外運動的小夥伴們在選擇戶外鞋時,要在專業做鞋的品牌里去做選擇,不要在產品線較長的品牌中去選擇戶外鞋。

希望一點個人穿著經驗能夠給大家如何選擇戶外鞋起到一些借鑒作用,本文只是拋磚引玉,和大家共同交流,如有不到之處請朋友們批評指正。

文字/供圖 :軍哥(國內資深戶外運動愛好者)


前方乾貨預警。

不論是在城裡逛街、戶外郊遊、遠足徒步、登山滑雪、還是跑馬拉松,選一雙對的鞋,往往是旅途是否舒適的關鍵。在戶外旅途中,鞋和包是兩件最影響戶外體驗的裝備。使用不當,就很有可能導致勞損、創傷,甚至長期的病痛。

2013年徒步科羅拉多步道時穿的是Lowa Renegade, 重2磅。

2014年徒步太平洋山脊的時候穿的是New Balance WO889,總共穿壞4雙。

2015年徒步阿帕拉契亞步道的時候穿的是Montrail Bajada I, 穿壞了3雙。

2016年徒步尼泊爾的時候穿的是Hoka Challenger, 目前穿壞了2雙。


本文是諾婭8500公里徒步+500公里跑步+幾座雪山攀登之後的」短平快「總結:

  1. 如何在10秒鐘內知道一雙鞋是否適合你
  2. 如何在徒步靴、徒步鞋、防水鞋、越野跑鞋之間抉擇
  3. 如何(免費)試穿30雙在商店裡找不到的鞋

首先澄清幾個關於徒步鞋的常見誤區:

誤區1:徒步鞋是可以拿來互相推薦的- 錯。人與人之間腳部結構的差異,就跟臉和臉之間的差異一樣廣。很多人不是不會選鞋,而是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腳!

各人的腳型千差萬別。


誤區2:重量級徒步靴能保護腳和膝蓋- 錯。沒有任何科學研究數據表明,穿靴子導致腳踝受到保護;相反,穿多靴子的人容易崴腳(而且是在靴子里崴腳);這主要是因為皮靴的靈活度和敏感度很低,底厚且硬,很多時候抓地感不強,人和地表情況的連結不夠,大腦不能快速反應,更不能訓練腳踝做出一些靈活的規避動作。久而久之,腳的敏感度下降了,反而不利於增長徒步的技能。

靴子和跑鞋的抓地感是區分二者的關鍵之一。

誤區3:起水泡,全是鞋子的問題- 錯。沒有將皮鞋break in、穿了不合適的襪子、用了不合適的鞋墊、鞋子里進了沙石,都有可導致水泡。


誤區4:GoreTex是萬能的- 錯。防水,有可能是一雙鞋的最大缺點之一。皮靴可能防水一時,但不能防水一世。走多了路,不免遇到下雨、泥濘、雪地等等潮濕地表或是天氣,這時候鞋子只要一旦進了水,就很難在路上變幹了。

「防水」和「速干」不能兩全。

誤區5:靴子適合徒步- 錯。一雙皮靴,且不談合腳的程度,就是放在腳上的兩座大山;,腳上的重量增加一倍,相當於背上的重量增加6倍。

如何在選鞋的時候,快速知道一雙鞋是否適合自己呢?

諾婭在試穿過幾十雙徒步鞋、跑鞋和皮靴之後,有了以下幾個觀察,可以讓我在看到一雙鞋的10秒之內,無需試穿,就知道這雙鞋是否適合自己。

掌型:每個人腳掌的形狀千差萬別。仔細觀察你的腳:你的前足是否比腳跟寬很多?五指是外張的形狀還是收緊的?

足弓:看看腳掌的側面,你的足弓是屬於平足、中等還是高足弓? 足弓可以用鞋墊糾正。

落腳點:你是習慣後腳著地,還是前掌/中腳著地?越依賴後腳跟著地的人,越需要購買高落差的鞋。

崴腳:你的腳是否容易向外崴腳?越容易崴腳(over or under pronation)的人,越需要買「穩定型」(stability)的鞋。

在了解你自己的腳和用腳方式之後,就要開始學會讀懂一雙鞋的標籤:

重量:諾婭認為這是衡量一雙鞋的關鍵。越重的鞋越不靈活、材料越硬、鞋底越厚。諾婭選擇的登山靴一般在900克以下;徒步鞋一般在300克以下。

Paul"s Boots這部短片里,保羅的靴子有4磅多重。


寬度:某些鞋是出了名的「寬鞋」,其代表是Altra的所有鞋、New Balance標記為「W」或「4E」的鞋,適合大腳掌。

上圖:我是一雙窄鞋(三角頭)

上圖:我是一雙比較寬的鞋

上圖:我是Altra, 我超級寬哦!


鞋底厚度(cushioning):簡單直白。一般分為四種:

Barefoot:以Vibram五指鞋為例,這種鞋鞋底最薄、觸地感最強、觸地時間最短、給予的支撐最少。(如下圖)

Minimalist: 以New Balance Minimus和Altra Long Peak為例,這種鞋多半是平底鞋(0 drop),而且鞋底較薄。(如下圖,Inov-8)

Medium: 大多數運動鞋都屬於這個範疇。(如下圖, NB 889)

High: 以Hoka One One為例,30毫米的「小丑鞋」,也是某些越野跑者的最愛。

落差 (differential):鞋底的前腳和後腳的高差,計算公式是 drop = 後腳鞋底高度 - 前腳鞋底高度。一般的幾個區間是0-4毫米,4-10毫米,和10毫米以上。

0-4毫米落差的鞋一般被稱為「平足鞋」,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minimalist即極簡鞋。這類鞋適合腳踝穩健、腿部肌肉發達、善用腳步的中前掌著地的人。有另一種說法是,平足鞋可以治癒腳步疾病,待考證。例子:Vibram五指鞋, Innov-8, Altra Long Peak. (如下圖)。

我是Altra我超平!

4-10毫米高差的鞋適用於廣大後足著地的同學(比如我)。80%以上的徒步鞋都屬於這一種。例子:Brooks Cascadia, New Balance Leadville

10毫米以上的高差的鞋並不常見,諾婭最多見過有12毫米的,再往上就成了高跟鞋了。


以下是諾婭選購越野跑鞋的技巧:

  1. 去http://zappos.com或者runner warehouse, 這兩個網站都保證免費運貨,且90天內包退,自帶UPS退貨標碼。美國的試鞋的實體店(比如REI)往往品種比較單一,所以建議去網站上買個十雙,互相比較,不滿意的退貨就是了;國內的朋友亦可在很多網站上買到可以免費退貨的鞋。
  2. 試鞋的時候,穿上自己徒步的時候常用的襪子,體會:前腳掌是否寬鬆?鞋帶是否能讓腳踝附近被固定?後掌是否能至少放進一個小指頭?一般跑鞋是否合腳,非常容易辨認;特別舒服的鞋子,基本上一穿就知道了,關鍵是鞋的基數要大,十雙鞋拿起來橫向比較比3雙鞋容易;
  3. 寧可買大,不要買小。

有了鞋還不夠,足部系統需要一整套的護理:

鞋墊: 用某位美國老驢的話來說,廠家自帶的鞋墊就是crap, 一定要另尋靠譜鞋墊,比較著名的包括Super Feet, Spenco, 諾婭最喜歡Dr.Scholl』s Active系列;

襪子:透氣、不要太厚;襪子和腳要緊貼,保持一個整體,這樣鞋子就只會和襪子摩擦,而不是襪子和腳摩擦。最能達標的莫過五指襪。諾婭不喜歡Darn Tough那種縫製得特別密集的襪子,因為它們特別不透氣;

綁腳:即Gaiter, 徒步的綁腳一般特別小,跟頭巾一般大,不防水,只是把小石子排除在鞋外;

拖鞋:Crocs是神器。


在徒步的過程中也有一些防治水泡的方法:

  1. 準備好起碼3雙襪子,一雙早上穿,一雙下午穿,一雙睡覺的時候穿(這雙襪子永遠保持乾燥,作為備用襪子);能夠洗襪子的時候,就把它晾曬在背包外面,保持襪子的乾淨能夠減少水泡;
  2. 如果已經有摩擦出來的紅熱部位,用leukotape貼上,duct tape不怎麼管用;
  3. 如果已經有水泡形成,用消毒過的尖銳物品戳破,貼上mole skin再用band aid固定。

最後祝願天下熱愛戶外的男人女人都能找到屬於他們的那雙唯一的鞋~
.

http://weixin.qq.com/r/VkTn-4TEq9nUrcCc9xFE (二維碼自動識別)


以上高票答案中我只認可張諾婭走PCT 的答案,其餘只是在大量圖片中重複編輯了遍布互聯網的對於徒步鞋的通常觀點,甚少實踐。

補充幾點,不加圖片,方便閱讀。

1,徒步鞋不能防雨/水。

最開始我也迷信V底G膜的徒步鞋。隨後發現,指望徒步鞋防水是異想天開。因為鞋舌與鞋面的接縫處,這個點漏水的不可避免的。

基本上只要雨大一點,或者水漫過腳面,鞋子是一定要濕的。

比較軸的徒步鞋廠家會將鞋舌也覆上G膜,然而這種徒勞的努力只會造成鞋進水幹不了。

比較聰明的廠家會接受這個現實,並將鞋舌做成透氣的網面。

徒步鞋防水的正確做法是G膜高幫鞋+雪套。然而這個方案更加繁冗,增加了許多重量,如果天氣不是太冷,不如轉而接受這個現狀,改成跑鞋+潛水襪,追求速干。

低幫G膜是雞肋,幾乎沒有價值。

2,徒步鞋不能防止崴腳。

如果有過滑雪經驗就應該很容易理解,不能再脛骨和腳面之間形成強固定的鞋是不可能防止崴腳的。徒步鞋幫再高,也要給你腳踝一個活動的餘地。這一點和防止崴腳是背離的。同時多次經驗讓我十分贊同張諾婭走PCT 的觀點,那就是笨重的徒步鞋只會在將要失控的時候降低反應能力,反而加劇了崴腳的概率。

3,徒步鞋的意義在於更加艱苦的環境中提供保護,減少腳面的疲勞。隔絕風雪和低溫。

4,你是不可能通過試穿知道一雙徒步鞋是否適合自己的...這是個很無奈的事,就好像背包不負重幾公里你永遠不知道它是不是適合自己一樣... 你看張的雖然號稱自己很會試,但她也只是翻來覆去買自己信任的幾款鞋。這個沒辦法的。

4,徒步鞋有點標誌性裝備的感覺,所以許多驢友入門第一件事就是買雙這個天天穿著出去晃。但其實最後許多強驢都會在沒那麼冷的環境下選擇跑鞋或者越野跑鞋。80%的線路都是成熟小徑,想清楚自己的情況,裝備是為人服務的。


謝邀。
首先明確一點:然和戶外用品的設計理念都是在舒適(便捷)與安全尋求平衡點,這正是不同產品之間有差異的根本原因。
下面就對於戶外鞋底問題來聊一下咯~目前接大部分採用的還是橡膠材料(僅有少部分設計會根據實際用途加入eva、塑料、金屬甚至帆布等輔助材料),而橡膠的特性是其防滑、抗磨損性能與其自身硬度成反比;而對於戶外鞋的抓地力方面,主要是由紋路設計而決定的(注意:防滑能力和抓地能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那麼還是就題主問題先來看看不同分類鞋子的鞋底(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大底)特點吧:
1、徒步鞋——通常使用環境為低強度、長時間自然路面(草地、碎石、鄉間小道、已開發過的山路等等)和人工硬質路面的穿越活動,對於長時間穿著的舒適性要求較高,同時為了保證在不同地形間切換的防滑、抓地需求,一般鞋底相對硬度適中(防滑性與舒適性的平衡),紋路設計相對登山鞋較為細密(抓地力考量);
2、登山鞋——從名字就能看出一般使用場景為環境較為苛刻的高海拔、崎嶇自然環境地面(比如大坡度碎石、泥濘陡坡、高海拔冰雪、裸石地面等等),一旦鞋底喪失抓地力造成滑墜,直接關乎性命安危(徒步環境下滑倒可能只是扭傷或骨折,想貴高山滑墜風險較低),所以在鞋底設計為了保證紋路不會磨損過快和足夠的抓地力,則會採用大齒紋和以犧牲舒適性為代價的硬質橡膠。
3、越野跑鞋——與人工路面使用的跑鞋不同的是,越野跑鞋使用的路面與徒步環境比較類似,但與徒步的區別在於行進速度,在徒步環境中高速行進時,需要在短時間內調整行進速度、方向切換以及不同地段地形的改變,面對上訴條件,顯然紋路細密的徒步鞋不能提供足夠的抓地力,於是越野跑鞋會採用更貼近登山鞋的紋路設計,甚至齒紋更突出,同時為了保證鞋底有足夠緩衝,則會採用比徒步鞋更柔軟的橡膠,如此一來就形成了越野跑鞋鞋底性能的突出以及極易損耗的特性(salomon的speedcross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
---------------------------------------------------------分割線內不答題--------------------------------------------------------
下面來說說其他的:通常所說的鞋底性能更多指的還是大底(或者外底,就是直接與地面接觸的部分),而一雙鞋底的還壞還體現在中低、內底上,正如前所述,硬質的橡膠鞋底會降低穿著的舒適性,那麼為了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就必須在這方面下工夫,中底和內底就扮演了這個角色;
內底主要的職責就是通過形變來達到緩衝的效果以提高腳感,但由於容易發生形變,會對整個鞋底的穩定性造成影響,那麼中底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自身的強度來限制內底對穩定性造成的影響,同時也再次吸收一些腳部的衝擊力,也起到了有柔軟內底向堅硬外底的過度作用。
那麼細心的觀眾就會問了,並不是所有的鞋都存在內、中、外三層鞋底結構,比如看起來比較奇葩的攀岩鞋,只有一層相對其他戶外鞋而言非常薄的一層沒有任何紋路的橡膠鞋底,甚至整個鞋面都只是一層很薄的材料,完全不存在舒適性之說;是的沒錯,這就是我下面所要說的,一雙鞋的設計並比只有鞋底,而是針對不同的使用環境而從每一個細節來考慮的;比如通常情況下徒步鞋會採用中低幫設計,而登山鞋則全部都是高幫,主要原因是對於腳踝的保護(不同環境發生扭傷所帶來的人身安全隱患是不同的,前面也提到了),顯然高幫更有利於防止腳踝扭傷情況的出現,但同時也犧牲了腳踝的靈活性(轉向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越野跑鞋大部分都採用低幫設計(中高幫越野跑也都是使用軟質鞋幫,主要作用是保暖而不是防扭傷,中幫攀岩鞋也如此)的原因(當然,通過諸如鞋帶扣位置的設計、鞋面拼接結構的設計來達到不同的使用需求也同樣有其充分的考量因素,這裡就不展開了);那麼前面所說的攀岩鞋溫和如此設計?根據「優勝美地難度系統」(也不展開了,可自行問度娘),攀岩運動難度係數都在第5級以上,人在如此高危的地形環境行進,不僅有摩擦力的需求,還需要腳步保持相對的敏感性來感知岩壁上細小的腳點,從而儘可能降低生失足脫落的風險,所以鞋底不能太厚,同時對於岩石這樣的硬質材料,相對柔軟的橡膠大紋路完全起不到嵌入表面而產生抓地的效果,所以就像F1的普通車胎一樣,使用相對較軟且沒有任何紋路的橡膠(通過粗糙表面嵌入橡膠中產生抓地力);而單薄的鞋面設計則是為了更好地通過形變貼合腳型,也減輕不必要的重量。
---------------------------------------------------------讓我在分割一次吧--------------------------------------------------------
貌似越說越遠,差點忽略了題主的需求……「需求場景80%以上是已經鋪好水泥路或者步道的徒步或者登山,偶爾爬山中會攀爬岩石」,換作是我,在強度不大的情況下,我比較傾向於選擇使用中低較厚的接近鞋,所謂接近鞋,兼容攀爬與徒步的特性,中低厚會提高舒適度,接近鞋地可提高攀爬效率,基本上目前的各個專業的製鞋品牌都會有接近鞋款型,最終的具體選擇還是看個人口味和實際用途吧~


如果路況不複雜,不存在高難度的路段,徒步距離較短,則什麼鞋都適用,腳感舒適即可。

如果攀爬路段較為陡峭、岩面起伏大、或此路段較長,則必須考慮抓地好、底硬的鞋,才能應對複雜的山地環境,此種情況下登山鞋是有必要的,其它兩種鞋得看具體款式。

如果徒步距離較長,比方說每天四五十公里,持續數天,並有二三十公斤負重,則選擇高幫類的重裝徒步鞋或登山鞋,以在重壓、高強度情形下保護踝關節和腳掌。

一般來說,只要是V底的鞋,一兩千元價位,大致上能夠滿足普通山地徒步需求了,特殊與極限環境另行考慮。

我目前使用的是狼爪的重裝徒步鞋,也是V底,兩年前買的,當時大概是一千四百多的專櫃價,這是個三線品牌了,不管是冬季城市徒步或郊外徒步這種舒適環境,還是西藏等惡劣環境,我都覺得挺好用的。拉薩周邊的山,不走山道,完全徒手山崖攀爬的情況下,提供了很好的攀登支撐,西藏的阿里地區二一九國道重裝長線徒步,這雙鞋也給到相當不錯的保護。

如果預算足夠充分,並且真心愛好極限徒步的話,能夠選擇性能更好、自重更低的一二線戶外鞋品牌,那就更好。一般來說,歐洲的鞋,美國的包,以及,需要充分考慮自己的腳型與體型。


如果 80% 以上都是鋪裝路面的話完全沒有必要去選徒步鞋,只是給自己的腳增加負擔罷了。選擇一雙舒服的跑步鞋就好了。或者越野跑鞋增加一點防滑性能。

徒步鞋設計上是為了給非鋪裝路面,土路,石頭路,泥路這些路面上設計的。鋪裝路面穿著完全是自己找罪受。


一二百塊錢的某寧、某踏、某度的慢跑鞋,頭部帶著巨難看橡膠保護的那種。
1.輕便,透氣,足底保護和足弓保護足夠了。
2.新鞋不需要試穿磨合,
3.徒步到小縣城哪裡都能買到,
4.穿髒了,穿爛了直接扔,不用背著備用鞋。
5.鞋墊多買幾雙,休息就換,濕的放在背包外袋自然風乾。
6.帶著幾個小別針,鞋帶走一段調整好鬆緊度後用小別針連帶鞋舌一起別上,永遠不會松。
7.襪子最少隨身六雙,有空就換,保持腳步乾爽非常非常重要。


三十幾天,一千多公里,僅穿壞兩雙而已,成本還不到那些大篇幅專業推薦的一雙鞋子的零頭。雖然扔掉每雙鞋子的時候都有一點失落感。。畢竟並肩走了那麼久。。

Tips:
*所謂防水,快排水,護踝等等細想都是偽命題。
*搞清你徒步的目的,純粹的徒步還是出去裝?,這對選鞋很重要。


戶外徒步跟跑步一樣,鞋子是由很多種的,就像是公路跑、越野跑,為了適應不同的場地和需求,需要選擇不同的鞋子一樣。

戶外徒步鞋的選擇,有一點喝跑鞋是一樣的——那就是合腳,舒適,這是最重要的。

「需求場景80%以上是已經鋪好水泥路或者步道的徒步或者登山」,這種情況下,一般的徒步鞋都是可以勝任的,本身徒步鞋的鞋底是偏硬的,一是,鞋底的溝回能夠有效的防止打滑,二是,增強耐磨性,通常情況下,徒步鞋的鞋面穿破了,鞋底的磨損還相當少。

當然選擇的品牌的可能會好一些,主要是好在鞋底的工藝和鞋面的透氣性能上。至於究竟選哪家,這個就要看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對於鞋子樣式的偏好了。

一雙好的徒步鞋,打理得好的話,一般可以穿到3年左右。

不建議穿著全新的鞋子外出徒步或者登山,新鞋到手最好在平時多穿一下,體驗一下腳感,順便讓鞋子變得軟一些,到了正式的徒步遠足中,不至於會磨腳。


有一點需要注意,徒步鞋和登山鞋,是不一樣的,是不一樣的,是不一樣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lz所說的這種情況基本是不需要穿登山鞋的,因為沒有必要,登山鞋即便是低幫的,也比徒步鞋厚重很多,會比較耗費體力。如果不是登山需要,不建議穿著登山鞋去徒步。

當然如果是個人喜好的話,這個沒人管得著。


如果是長期的徒步+登山,建議準備兩雙鞋,一雙徒步,一雙登山,這樣比較好。但前提是能背得動的情況下。

另外平原徒步和高原徒步,平原登山和高原登山,需要準備的也是略有區別的。

但只要注意好透氣保暖,舒適行走,一邊都不會崴到腳之類的情況。

ps:哦,補充一點,登山鞋還是建議買高幫鞋,因為山路凹凸不平,很容易崴到腳,高幫鞋對於腳裸的保護作用,不是低幫鞋能比的。當然重量也要重很多了。


如果只是平時比較普通的徒步,其實沒必要過分糾結鞋子的問題,舒適輕便合腳,就是最好的。


我覺得部隊配發的作訓鞋性價比最高。


我的需求跟題主差不多,住深圳海邊,時不時穿越海岸線,攀爬礁石,但大部分時間都是水泥地和泥地。

我選擇的是lowa的中邦戶外,平時還當雨鞋穿。同時配了它的襪子,有人說的對:不同的襪子,完全不一樣。


襪子比鞋重要,切記


自從買了第一雙lowa,從此只買這個牌子的戶外鞋,理由:
1、外形符合我的審美觀,這個很重要,畢竟我不是職業戶外探險家;
2、戶外徒步、騎行時,透氣,坎坷的路面行走不會腳痛;
3、耐操。
防水方面,試過中雨中行走2小時,確實鞋裡進水了。


個人覺得講的太專業,一般人其實用不上,不然那些造鞋廠是幹啥的,品牌又是幹啥的。基於這個層面,個人在這裡推薦幾個品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實地去看看,包你滿意。我推薦的都是以性價比為原則,價格實在東西好用。

薩洛蒙又叫所羅門,法國牌子,越野跑鞋最強,徒步的也行。樣子有特色,穿著舒服是沒得說。

哥倫比亞,哥倫比亞這個牌子,號稱戶外班尼路,在圈內多遭人詬病,他的服,褲等確實有點那樣,但出人意外的是鞋子不錯,怎麼個不錯法,樣子能找到好看的, 性能夠用,價格實在,推薦。

北面,北面大牌子了,鞋子么中規中距,價格么不高不低,自己選選看吧。相比狼爪價格好一點。

鞋子么名牌多,看你個人需求。比如阿迪耐克那些阿,我是從來不看的,東西貴還粗糙,因為極期發達的山寨行業,真偽很難辨別。所以我也就不操那心了。還有些高端的什麼LOWA之類個人認為價格上不親民,也就不寫了。對了還有近些年勢頭猛的一些牌子,探路者呀,駱駝呀,這些我基本也不看,價格比我推薦的少不多少,專業性和牌子上還是有差距,以上,謝謝。


列不出來那麼多的理論知識,就自己的使用經驗來說。

我穿Merrell的moab系列,覺得不錯,適合初級中級,價錢也還可以。


閃米特,磨房有名的人物,又在這裡看到你了


根據你的要求建議入patagoniaRover徒步鞋
該鞋獲得2014年《戶外》雜誌年度裝備大獎
獲獎評價:
Rover鞋模糊了跑步、登山和徒步之間的分野。它使用了耐磨網布與合成革作為鞋面,加上腳趾墊襯,對足部的保護與輕巧的透氣性得以平衡。自動調節中心、伸縮楔形的鞋舌可以阻擋沙粒進入鞋內。前足底板設計可以在岩石地面保護腳部。此款高科技多功能鞋採用了巴塔哥尼亞的專利Nanotrak 橡膠:前腳掌底部的淺層特粘橡膠可以抓住光滑的岩石表面;而鞋跟處填充的更深更耐久的橡膠,以加強耐久性及在鬆軟地表的附著力。
宣傳片:
https://m.v.qq.com/x/page/w/g/h/w0128rnl7gh.html

為了證明不是廣告而是親身體驗後的推薦給你看看我買的:


我就想問,題主是建築專業的學生/從業者嗎?買鞋參觀或者調研。。。
=======如果猜對了=========
建議絕對是一雙帶緩震的跑鞋,asics saucony nb mizuno那種。徒步鞋和越野鞋在雨天的城市路面/瓷磚更容易滑,而且透氣性不如輕便的跑步鞋,還沉。


推薦狼爪的溯溪鞋,價格不貴,堅固,防水,保護腳踝以及長時間可耐用性都不錯


還是買正規的v底高幫登山鞋吧,記得買大一兩號的,用襪子塞滿,合腳的鞋很容易擠壞腳趾。
有些平時穿起來舒服輕便的鞋,由於缺乏對腳的支撐,長途跋涉之後腳會很累。
至於牌子,大牌的戶外品牌的都可以,比如北臉,哥倫比亞,樂飛葉,奧索卡。我推薦一款性價比極高的,特瑞達-treksta,工廠就在天津,鞋子絕不輸給任何大牌。


不,主要是耐磨度的問題,登山鞋一般最好但低價的舒適度較差,此後徒步鞋完全OK,但個人認為越野跑鞋更為時候抓地較強,鞋底比較耐磨,如果想要舒適我個人認為還是買個好鞋墊吧,以上


推薦閱讀:

造成登山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速干衫速乾衣原理是什麼?
求推薦一些好的戶外裝備(騎行)?
The North Face在戶外品牌里是什麼樣的一個定位?

TAG:徒步 | 戶外運動 | 鞋靴 | 專業戶外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