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生的選擇,應該如何選擇前面的路?

在國企工作了幾年時間,現在人也近而立,恰巧此時一家小型私人公司邀請入職。收入和現在差不多,或者略多,但肯定沒有國企中那麼穩定。前面的路應該如何選擇呢?如果在國企,還是和現在一樣漫漫度日,如果是在私企也許還能有一定自由發揮一下,已成家而未立業,是否應該再去折騰一把呢?


這是一個典型的沒有答案的問題~

答案只在你心裡,別人的建議都是廢話……

給你個「不靠譜」的建議:拋一個硬幣,如果拋完一次,你還想再拋一次,那麼直接就選擇背面的那個吧……

後面是廢話,有耐性,願意讀的就讀吧……

我今年33,最近我在許多答案里都提到了我的年齡,因為我發現你們都在20多歲的時候就考慮自己已經「老大不小」的了,而我還認為自己「非常年輕」,我的人生還沒真正開始呢:)你們被這個社會牽絆的太多了,考慮的太多,但這並不是錯,只是選擇而已。我們這一輩子面臨著太多的選擇,要不要考大學,沒考上理想的大學怎麼辦,是找工作還是考研,在國企混著還是去私企里拼,內褲是買藍色的好還是紅色的好?

這些選擇沒有對錯,人生只能過一次,痛快的活著就好!人,最基本的是生存,我相信這兩個選擇對你來說都不會危及生命和溫飽!

那麼無非就是兩個聲音在你心理鬥爭,

聲音A:「去了私企,萬一經營不順利,倒閉了怎麼辦?你是個有家的人了,你得為這個家著想,穩定最重要!」

聲音B:「你都快三張的一個人了,還沒打拚過,你的人生完整嗎?你難道就想一輩子在國企里混吃等死,有沒有出息啊!」

哎呀,難辦啊…………

我不敢斗膽給你建議,因為那實在「不關我的事!」

去拋硬幣吧:)


為什麼你如此拚命卻還是屌絲?

今兒個,咱們,不寫乾貨,聊點有意思的。


幾周前參加年會,很幸運,成功錯過所有獎項。得不得獎無關緊要,但我驚訝的發現,傳統行業的強大超越了我的想像,一個銷售經理或骨幹,30歲內年入百萬的大有人在,更重要的是,開著豪車,生活有品味,談吐不凡,禮儀有加。再看一看互聯網行業,30歲內要做到年入百萬,需要好起點加上持續努力,一般要做到VP或高級總監以上,99%的人難以達到。即便是BAT,做到總監,也需要加上股票收益,才有可能達到百萬收入。整個年會,完全就是傳統金融從業者吊打我們互聯網從業者,注意,這裡指的不是金融專業人士,而是在金融行業的銷售主體人員。他們並非高學歷或高技能。


聯想到幾天前一次飯局,一家傳統公司的銷售人員想找我聊一聊合作的事。來的都是俊男美女,大約30歲左右,年輕的大約20多歲,聊完後去取車,驚呆了,一輛瑪莎拉蒂,一輛保時捷,一輛賓士S級,而咱們的車只是20多萬的MINI,相比而言,我們好寒酸。

再看一看身邊做銷售的朋友怎麼樣。女友做銷售的,五年工作經驗,總監級別,也近百萬;親姐做銷售的,多年銷售骨幹經驗,雖然不夠百萬年薪,但提成加福利,也有大幾十萬了,經過持續的奮鬥努力,買的中信紅樹灣的豪宅,衣食無憂。


今年,我開始做互聯網金融。老姐很開心,用她的話說,你數學好,腦子轉得快,做金融太好了,然後巴拉巴拉她的哪個朋友做金融銷售兩年就賺了幾百萬之類的。但是我卻不是搞金融的,我搞的是互聯網市場運營,苦逼而屌絲。


回到正題,也許有人會反駁我,傳統行業低的薪資多低,你說的只是少數。這一點我承認,傳統行業低的很低,但是年入百萬的比例,遠勝於互聯網職業。

一方面,互聯網行業起步晚,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市值加起來,遠遠低於傳統公司總和,並且相當一部分互聯網公司存在很大的估值泡沫,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小的可憐,即便估值很高,福利都跟不上,只能依靠短期的高薪去留人,注意,是短期,除了BAT以及少數二線互聯網公司,都比較屌絲。另一方面,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還不能創造太多的利潤,互聯網要幹掉中介,給用戶利益,無論是淘寶,百度,360,優步,還有像互聯網金融,很大一部分利益都給了用戶,利益給了用戶,利潤當然要小很多了。


像我參加的這次年會,優秀的銷售可以拿幾十萬的年終獎金,年提成百萬以上,那是因為他們實實在在創造了利潤,拿錢理所當然。但是互聯網端還很難創造這樣多的利潤,絕大多數還是虧損的,拿不到錢也是應該的。


說這些,絕不是看不起互聯網行業。從銷售員創造這麼多的利潤來講,更表明了,互聯網比我們想像的要小,我們知道B端的產品,銷售的臨門一腳是必須存在的,但是在C端,居然還如此的依賴銷售人員,中介不僅沒有被幹掉,反而還很強盛。因為整個社會的互聯網信息化程度並不高,要知道,全世界還有50%的人不知道互聯網為何物。


知恥而後勇,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還任重道遠,才剛剛開始。但我今天絕不是要告訴大家,互聯網的從業者當前是屌絲的,未來是光明的。這是事實,不需要我說,因為隨著移動互聯網深入到我們的生活,隨著5G時代的來臨,隨著整個社會的消費升級,互聯網所創造的便捷(上網購物叫車看視頻就是爽),透明(再也不擔心被黑了,部分取代中介),智能(語音搜索、智能控制/ARVR)將深入人心,到那個時候,互聯網從業者,可以獲得豐厚的收入,然而,能否像傳統成功人士那樣,品質生活,健康生活呢?


繞了個大彎,終於回到我想說的話了。


很多人笑話互聯網從業者屌絲,死宅。不愛健身,不修邊幅,老土,加班多(多到加班至死),不善人際,拒絕應酬。不有句笑話么,程序猿,人傻錢多死的快。錢真不多,工作五年內的程序猿,年入50萬的都很少,百萬那真是罕見。但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身體健康,生活健康。


我一直好奇,為什麼互聯網從業者事業進展緩慢?相比銷售,互聯網從業者大多死工資,今年10K,明年15K,後年25K,這還是好的,很難有質的飛躍。女友告訴我,原因在於圈子。互聯網從業者太封閉。雖說信息接收很快,但是缺少人際交流。我們看了無數篇房價會漲的文章,即便有了錢,真正買的是少數。我們看了無數大佬的奮鬥經歷,但真正付諸行動的更是少數。互聯網從業者,最缺的是走出去,多看一看,多交一些朋友,各行各業,尤其是比自己厲害的朋友。只有聽他們親口說,看他們的為人處世,生活方式,才能學到更多,才能突破當前的困局。要知道,我身邊的許多銷售買房,正是因為人際廣泛,身邊的老闆和成功人士多,在他們的指導和刺激下,狠心買了房。也許你會說,我也認識很多企業主和成功人士啊,但是你們只是網上聊一聊,連見面吃飯的機會都少。還是要多走出去,多看一看。

有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互聯網從業者都太年輕,我們需要一些有生活閱歷,經歷過人生酸甜苦辣的人指點,也需要多跟一些成功人士交流,做朋友。並不是說我們要去搞人脈,而是在人際交往中看到不足,看到機會,提升自己。這也是我的短板,希望能逐步去改變。


拒絕封閉,OPEN自己。不再局限自己,如果是做運營的,可以學學產品;如果是經理,可以站在VP的角度多考慮問題;如果做互聯網的,可以去傳統行業看看。現在傳統行業都在說像互聯網學習,但我認為互聯網也應該多像傳統行業學習,也許你覺得銷售很LOW,但是人家不僅收入高,更重要的是,人家生活過得很好,品味生活,健康生活,不一定說非得要懂互聯網,要知道大部分土豪跟互聯網半點關係都沒。


說一說我這一年的變化吧:我打60分,沒有升職加薪,但是視野開闊很多,對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認知。


以前假期除了逛街就是看電影,現在經常會去爬爬山,開車逗留在周邊的城市,每周讀一本書,見幾個朋友,講一次線上培訓課,儘管很爛;電影依然愛看,6分以上必看。

以前覺得缺錢,現在錢並不多,但花的越來越多,賺的也越來越多。多了一些業餘收入,理財也增加了一些,湊錢買了房。

以前認識的人少,現在認識了許多牛人,有年紀輕輕就事業有成的90後CEO,也有早已財務自由家財萬貫的投資人,非常牛的朋友,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以前從未接觸的東西,我非常感謝他們。慢慢嗎,我也開始學會總結商業模式,思考所處行業的未來及演變過程,還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保持開放心態,努力結交更多朋友。本周末會去廣州一家大型硬體企業參觀,給他們公司做一次培訓,儘管這對我來說太艱難,但生活總是這麼艱難。


我們讀書的時候,一定都許過這樣的願望:開一家咖啡廳,夜晚的時候,打烊了,自己沖一杯咖啡,與愛人在燈光下看書;開一家公司,賺很多錢,帶上愛人週遊世界,或者是定居在像麗江這樣的小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工作幾年後,夢想早忘了。


我一度非常想創業,想自由,想擁有財富。但是我現在覺得,如果有一天,只做一家小而美得企業,然後讓合伙人打理,去不同的企業當個小顧問,幫助他們轉型,實現更大的成功,這也是很快樂。這是理想,也許現實沒這麼棒,但萬一實現了呢?


我在煙台上的學,山東非常美。雖然現在定居在深圳,但有一天,我也許會去山東呆著。然後一路旅遊,一路拜訪不同的人,要是有企業瞧得起我,我也願意免費去講點課,就這樣,自由的旅行這一生,在前進的過程中,財富也好,名利也好,幸福也好,都自然的跟隨而來。

所以生活可以不可以是這樣的,有一條主線,積極,快樂,開放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收穫朋友,知識,最終收穫財富和愛人。就好像樹一樣,向上伸展是主幹,而財富,名利,愛情等,都像是枝幹上開出的花和果,只要主幹茂盛,枝幹就會有依靠,也一定會開出好的花和果。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在信息透明化,交易電子化的同時,也帶來了行業的激烈競爭,但我們享受這種競爭的樂趣。2016,在新的一年,朋友們,祝福大家身體更棒,朋友更多,財源廣進,OPEN自己,擁抱未來!


聰明人,多替「現在的你」著想

選擇是很大的話題,大到選擇人生伴侶,小到一個PPT的調色;做選擇不容易,越是重要的選擇,常常讓人覺得越難,害怕自己沒有選到最佳答案,害怕後悔卻又回不去了。接下來的分享只是基於自己有限的見識和感悟,並不是教會你怎麼做選擇,因為這也是我自己也在學習的人生功課。

先來說說選擇的「難」

選A還是B很「難」,要麼說明選項本身各有千秋,又不夠盡善盡美;要麼說明你太看重這件事情,不容許自己有1%的失誤,所以就算心裡有了一個略勝一籌的答案,想著能拖一會兒是一會兒,說不定有那麼個契機,像是等待神的旨意,告訴你,放心下定決心吧。比如選擇旅行目的地,如果是你打算向對方求婚,那你花的時間,搖擺甚至變動的次數比平日的度假放鬆肯定是糾結許多。

對於要不要加入逃離北上廣的大流,如果你糾結了,人之常情,我們永遠看不到所謂事情的「全面」,也無法預知事情發展的「未來「,而這也是生活無情和有趣的部分。試想,如果有人,在你每次做選擇的時候,直接告訴你所謂的「最佳答案「,是不是100個嬰兒出生後可能活出了1個人的樣子;又或者我們像智能機器人那樣生活,科學而精確地計算出每一步,到達最後已知的歸宿,可能壯烈但絕對波瀾不驚。

面對糾結怎麼辦?

有的人靜靜地拿出一張白紙,列出對自己重要的因素ABCDE,比如工資的高低,業餘生活的豐富程度,陪伴父母的時間,家庭居住的空氣環境等等,用來給「留下」還是「離開」做多緯度的打分,再複雜點,給ABCDE區分一個權重,工資最重要,佔比30%,生活的豐富程度佔20%,一次類推,加權得出一個「科學」的分值。告訴自己,看,留下是更好的。如果你習慣和喜歡這樣的解題,那麼恭喜你,也請你果斷地相信自己,按照自己的答案和思路不斷實踐吧。也往往很多人就算絞盡腦汁算出了個高低,卻會在第一時間懷疑自己的權重和打分分配。是不是少考慮了什麼的因素?是不是不應該把工資給的分數那麼高?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你心裡可能更傾向於另外那個選項。這時候多問問自己的感受,你也不必那麼進行那麼複雜得羅列,因為有的人,就是不那麼科學和理性的活著,每次遇到問題,找各種朋友聊一聊,突然某句話,或者自己的某種心情,讓你想要做那樣的決定,暫時地離開,又未嘗不可呢。

可是這麼衝動,萬一後悔了呢?

首先,不是說完全不思考,而是在了解了一定的信息,自己也有了一些權衡,同時多考慮下當下的心情。我的一個朋友,做技術諮詢,項目總是一個行業的,而且比較輕鬆,但是她不開心,想要跳槽,剛好另外一個相對活多而且客戶行業分布更廣的組要招人,她成功申請轉組。幹了2年,又後悔了,發現其實最後還是要回到一個行業,做深了,才有前途,而且現在的節奏太累,想念以前和朋友隔三差五的聚會。但你問她再選一次呢?她說還是會這樣選。因為這種困難的選擇和經歷也是加深對自己認識的機會。我更理性還是更隨心而行,事業,家庭,金錢還是自由哪個對我更重要?你的選擇背後充滿了你的對世界的認知和自己的價值觀,而且僅代表當下的你,不是過去,也不是將來。

選擇真的很難講對錯

這是一個年過半百的公司高官曾經跟我們小朋友說過的一句話。不管怎麼選,事後你都可能會覺得是不是選擇另外一個更好,尤其是當你選擇了以後,又遇到新的難題的時候,你會對曾經的另外一個機會耿耿於懷,這是正常不過的心態。就算順利走下去了,若干年以後,你也一定會後悔自己的選擇,因為你在成長,10年後的你,價值觀,人生觀,對待生活細節的態度遠比你想像的變化要大。美國心理學家採訪了大量人群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每過10年,雖然隨著你的成熟度的遞增,你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會變慢,但即使這樣,你的實際各項變化還是會遠遠大於你所預期的。

不要用「將來的你」那份不確定性和已經發生的「沉沒成本「束縛了你現在的選擇,變成捆綁你前進的決心。過分糾結,會讓我們錯失做選擇的那個「時機」。既然不管怎麼選,「將來的你」都有可能會嫌棄「現在的你」做出這麼幼稚,不成熟的決定,那你為什麼不多聽聽「現在的你」想要什麼呢?

微信關注youdengsheng01 了解青年成長及迷茫解決方案,還可以向優秀學長學姐提問


追隨本心!!!


說到選擇,其實沒有對錯之分。如果有兩個選擇讓你糾結萬分,那麼隨便選一個,因為兩者必定非常接近,選哪個都差不多。

我們的人生,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不要覺得你的決定是受別人暗示或者環境所逼。致使你走到這個路口的每一個決定實際上都是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果,是本性做出的選擇,跟誰都沒有關係。即便做不到對自己完全誠實,至少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擔當。

很多年過去了,回首過往,升學,高考,就業,婚姻,跳槽等等,每一個人生關口做出的決定,都給自己打開了一扇門,通往下一段人生。有過春風得意,也有過黯然淚下,但是有後悔過錯誤的選擇嗎?沒有後悔過。選擇沒有對錯,只是越來越接近自己的內心。

每種選擇帶給來一種不同的生命體驗。人生在於折騰,生命的最後,我們真正能擁有和帶走的只是自己的經歷和回憶。在自己還折騰得動的時候,儘可能的多嘗試不同的生活,讓經過歷練的生命更加充實和純粹,也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絢麗多彩。

不要迷信成功人士從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們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有勇氣去嘗試、去探求。當選擇一條未知的路,我們會害怕,會迷茫,只是在一路走來的過程中,越來越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越來越積累自信去面對未知。

勇敢的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我是不會選擇做一個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夠做到的話,我有權成為一位不尋常的人。我尋找機會,但我不尋求安穩,我不希望在國家的照顧下成為一名有保障的國民。那將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我要夢想,我要創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我渴望獎勵,拒絕施捨。我要有挑戰的人生,而不是有保障的生存;我要實現目標時的亢奮,而不是陳腐而不真實的平靜。我不會拿我的自由換取任何捐贈,也不會拿我的尊嚴換取任何施捨。我決不會在任何權威面前發抖,也不會為任何恐嚇所屈服。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驕傲而無所畏懼。我會為我的夢想去思考,去行動;享受我的創造帶來的回報;終有一天,我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告:「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已經做到了。」——《企業家誓言》


記得高三的時候,大小考試一次接一次。我讀文科,每次文綜考試結束,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對選擇題答案,而那讓人寫斷手的大題卻無人談及。因為選擇題有客觀的評判標準,對錯分明,能在極大程度上影響總分高低。而在大題的回答上,大家趨向相同,但難以討論出一個完全正確的答案,得分差距並不大。其實在150分鐘的考試中,完成選擇題只需要35分鐘,而大題則要花費大部分時間。那時,我明白了,你在實際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其重要性往往還不如當初作出的一個正確選擇。
後來的生命中,慢慢發現,人生也若一場文綜考試,只是分數評判方式來了360度的轉換。大題,其實就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清晰可觸,常常高下立判,不像試卷中那般模糊。而人生選擇的好壞,卻沒有了統一的標準,其滋味,只有親身經歷過的我們才能體味。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做選擇題,電影《蝴蝶效應》中,主人公一次又一次選擇,迎來的是一個個截然不同的人生。很多選擇,現在看上去微不足道,將來卻可能對我們產生巨大影響。有人問:「那麼我如何把握呢?」,可惜,我們的想像力在未來面前都太過貧乏,既然你不確定能不能滿足未來的自己,那就在選擇時,盡量滿足當下。我們能選擇明天怎麼做,不能選擇明天怎麼想。選擇時,聽聽自己的心聲,想想自己的出發點在哪,減少不必要的妥協,剝離對未來的假想,活在當下,選擇當下。


以大多數人所掌握的知識和信息的匱乏程度,還遠遠談不上拼判斷力和情緒控制。


無知是萬惡之源。


面對生活的抉擇,你是18隻狐狸中的哪一隻?
有時候故事能給予人意想不到的啟發。最近聽到一個18隻狐狸吃葡萄的寓言,透過不同狐狸面對葡萄誘惑產生的心理反應與行為,讓我不經反思現實生活中自已是哪一隻狐狸呢?
故事講的是在一位農夫的果園裡,紫紅色的葡萄掛滿了枝頭,令人垂涎三尺。當然,這種厚味也逃不過在果園外安營紮寨的狐狸們,它們早就想享受一下了。

第一隻狐狸
發現葡萄架遠遠高出它的身高。它站在下面想了想,不願意就次放棄。想了一會兒,它發現葡萄架旁邊的梯子,回想農夫曾經用過它。它也學著農夫的樣子爬上去,順利地摘到了葡萄。
(它直接面對問題,沒有逃避,最後解決了問題。而且他也觀察到了身邊可以利用的資源,順勢而為)
第二隻狐狸
發現以它的個頭這輩子是無法吃到葡萄了。因此,它心裡想,這個葡萄肯定是酸的,還不如不吃。於是,它心情愉快地離開了。
(這是心理學中經常提到的「酸葡萄效應」,也可稱為「合理化解釋」,即以能夠滿足個人需要的理由來解釋不能實現目標的現象。)
第三隻狐狸
看到高高的葡萄架並沒有氣餒,它想:我可以向上跳,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夠得到。可是事與願違,它跳得越來越低,最後累死在葡萄架下,獻身做了肥料。
(這在心理學上稱為「固執」,有時也稱為「強迫症」。它說明,不是任何事情的最佳方案都是解決問題,要看自己的能力、當時的環境等多種因素。)
第四隻狐狸
一看到葡萄架比自己高,願望落空了,便破口大罵,撕咬自己夠得到的藤,正巧被農夫發現,被一鋤頭拍死了。
(這行為我們稱它為「攻擊」,因為自已的需求無法被滿足而產生怨恨,進而傷害周邊的事與物。這是一種不可取的方式,於人於己都是有害無利的。)
第五隻狐狸
一看自己在葡萄架下顯得如此渺小,便傷心地哭起來了:為什麼自己如此矮小?如果象大象那樣,不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嗎?為什麼葡萄架如此高?
(這種表現我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倒退」,即個體在遇到挫折時,從人格發展的較高階段,倒退到人格發展的較低階段。它過份關注在自已無法改變的事實上,並認為自已現狀為一種劣勢)
第六隻狐狸
仰望著葡萄架,心想,既然我吃不到葡萄,別的狐狸肯定也吃不到,如果這樣的話,我也沒什麼好遺憾了,反正大家都一樣。
(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中稱之為「投射」,即把自己的願望與動機歸於他人,斷言他人也有此動機和願望,以求得內心的平和。這些東西往往都是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
第七隻狐狸
站在高高的葡萄架下,心情非常不好。它想:為什麼我吃不到呢?我的命運怎麼如此悲慘啊,想吃個葡萄的願望都滿足不了。它越想越鬱悶,最後鬱鬱而終。
(這是「抑鬱症」的表現,過份的關注在被關閉的那道門身上,而沒有看到那扇被打開的窗。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會導致神經性障礙。)
第八隻狐狸
嘗試著跳起來去夠葡萄,沒有成功;它試圖讓自己不再去想葡萄,可它抵抗不了;它還試了一些其他的辦法,也沒有見效。它聽說有別的狐狸吃到了葡萄,心情更加不好,最後一頭撞死在葡萄架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不患無,患不均」的現象。很多人在與別人比較的時候,因為心理不平衡選擇了不適當的應對方式最終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
第九隻狐狸
同樣夠不到葡萄。它心想,聽別的狐狸說,檸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嘗一下檸檬呢?因此,它心滿意足地離開去尋找檸檬了。
(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替代」,即以一種自己可以達到的方式來代替不能滿足的願望。)

第十隻狐狸
看到自己的能力與高高的葡萄架之間的差距,認識到以現在的水平和能力想吃到葡萄是不可能的。因此它決定利用時間給自己充電,報了一個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採摘葡萄的技術,最後當然是如願以償了。
(這是問題指嚮應對策略,正確分析自己與問題的關係和性質,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比較好的應對方式。)
第十一隻狐狸
把幾個同伴騙了來,然後趁它們不注意,用鋤頭把它們拍昏,將同伴摞起來,踩著同伴的身體,如願以償地吃到了葡萄。
(這隻狐狸是在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來解決問題的。看起來好笑但其實現實生活中確有許多人這樣做,為了達到目標而損害他人。)
第十二隻狐狸
是一隻漂亮的狐狸小姐,它想:我一個弱女子無論如何也夠不到葡萄,何不利用別人的力量呢?因此,它找了一個男朋友,這隻狐狸先生藉助梯子給狐狸小姐最好的禮物。
(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補償原則」,即利用自己另一方面的優勢或是別人的優勢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第十三隻狐狸
對葡萄架的高度非常不滿,於是它就怪罪起葡萄藤來。說葡萄藤太好高務遠,爬那麼高,說葡萄的內心其實並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漂亮。發泄完後,它平靜地離開了。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抵消作用」,即以從事某種象徵性的活動來抵消一個人的真實感情。葡萄已經不是那麼誘人了所以不吃也罷了。)
第十四隻狐狸
發現自己無法吃到葡萄,它輕蔑地看著地上的已經腐爛的葡萄和其他狐狸吃剩下的葡萄皮,作嘔吐狀,嘴上說:「真讓人噁心,誰能吃這些東西啊!」
(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反向作用」,即行為與動機完全相反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葡萄好噁心呀還是不要吃的好。)
第十五隻狐狸
發出了感嘆:美好的事物有時候總是離我們那麼遠,這樣有一段距離,讓自己留有一點幻想又有什麼不好呢?於是它詩性大發,一本詩集從此誕生了!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置換作用」,即用一種精神宣洩去代替另一種精神宣洩。)
第十六隻狐狸
發現想吃葡萄的願望不能實現後,不久便產生了胃痛、消化不良的情況。這隻狐狸一直不明白一向很注意飲食的它,怎麼會在消化系統出現問題。
(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中我們可以稱之為「轉化」,即個體將心理上的痛苦轉換成軀體上的疾病。)
第十七隻狐狸
發現了同樣的問題,它一撇嘴,說:「這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狐狸中已經有人吃過了,誰說只有猴子能吃到果子,狐狸一樣行。」
(這是一種情緒取向的應對方式,在心理學中稱之為「傍同作用」,即當自我評價值低於他人價值時,尋找與自己有關係的人來實現自我價值。很多父母常會把自已年青時無法完成的事情轉稼到孩子身上,最終取得榮譽感就是這種心理。)
第十八隻狐狸
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別的狐狸也吃不到,為什麼我們不學習猴子撈月的合作精神呢?於是它動員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搭成狐狸梯,這樣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這隻狐狸懂得合作的道理,他看到問題分析問題,並最終以既有利於自己,又利於大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好了18隻狐狸的故事看完了,你有何感觸呢?生活中碰到一些事情時你有做過其中的一隻狐狸嗎?為什麼當初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在下面留言和大家分享下自已的故事與經歷吧。
河南省專業的心理機構:新鄉市心理學研究會
網址:http://www.xlxyjh.com
聯繫電話:0373-2168656
地址:新鄉市和平路公立醫院院內
新鄉市心理諮詢師 新鄉市心理學研究會 新鄉市心理醫生 新鄉市學生心理諮詢 新鄉市青少年心理諮詢 新鄉市學生厭學、網癮心理諮詢 新鄉市心理諮詢


這些年在大型公司擔任過管理,也成功創辦了有影響力的公司。從自己的經驗和商學院的學習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懂兩個選擇理論模型:RBV和MBV

一、RBV(Resource-Based View)

資源基礎理論。基於自我資源的選擇視角。原本是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論,但是我發現幾乎可以套用到所有匠人們的身上。

1、你選擇做什麼與外界無關

基於特殊的異質資源的視角。

說人話,就是把你擅長的東西堅持做下去,做到極致,不考慮外界發生什麼變化,你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2、怎樣才能與外界無關

這是在一個外部相對穩定態的情況下的假設,但實際上外部環境有可能千變萬化。這個時候前提就來了,你擅長的東西在當世是有價值的,模仿是需要大量成本的,隨著時間增長你擅長且堅持的東西是能越來越棒的。那麼基於你的視角,堅持做下去就是最好的選擇。

我老是拿一個我不了解的郎朗跟人打比方,他喜歡彈鋼琴,不知道未來世界會怎麼樣,只知道鋼琴家會很好,人類需要這種音樂文化,那麼把它做到極致,就能很棒。

二、MBV(Market-Based View)

基於市場的選擇視角。可以說是趨勢視角。

1、趨勢或風口

如果這是一個趨勢,而你又不明確自己擅長什麼,那麼先扎進去再說。

2、風口上的豬

進去以後,你已經被吹起來了,儘管什麼都不會,你還是比其他豬要站的高。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歷練自己合適的能力。

我又經常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馬雲站在電子商務的浪潮上面,所以他成了馬雲。阿里巴巴上空盤旋的鷹成為了他後來最好的定位。

喜愛+擅長+堅持+時運=?

5月聽李明遠在混沌研習社的大課和5月在貓王音響私董會與超級內容CEO黃振宇的討論加深了我對之前理論更深入的理解。

1、喜歡+擅長+堅持=成功概率大

這是李明遠PPT上的原話。也是我看到有人把RBV從一個高抽象的理論落到一個個案例的很好的解說。三者缺一,那麼這事很可能成不了。

2、如果加個兜底

如果舉個例子,2009年你做滴滴打車,或者2011年你做國漫的話,你很喜歡、擅長、堅持估計也死了。因為那時你的堅持得不到價值的反饋。所以需要「時運」,也許有更恰當的詞。

總結到這裡,其實發現RBV的對內驅動+MBV的對外價值能在某個節點更好結合,世界會更加不一樣。
亦如:Elon Musk+SpaceX


獨立書寫自己人生故事

如何運用自己天賦,做出怎樣的選擇。

在作最後決定之前再仔細考慮48小時

不會為嘗試過後的失敗而遺憾,

而自己根本不去嘗試自己的選擇,也許一輩子都會為此備受煎熬。

深思熟慮,選擇那條風險相對大的道路,去追隨自己內心的熱情。

隨波逐流,還是追隨自己內心的熱情?

墨守成規,還是勇於創新?

選擇安逸的生活,還是一個充滿奉獻與冒險的人生?

屈從於批評,還是會堅守信念?

為錯誤狡辯,還是會坦誠道歉?

會因為害怕拒絕而掩飾內心,還是會在面對愛情時勇往直前?

想要波瀾不驚,還是想要搏擊風浪?

當有困難時,你會選擇放棄,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前行?

要做憤青,還是建設者?

會為了展示自己的聰明而傷害別人,還是選擇善良?


面臨抉擇,彼此彼此
其實拋硬幣只是一種考驗自己內心天平的方法
建議,闖闖!大丈夫生當立世,怎能如此受羈絆?!



確實,人生只有一次,怎麼活都沒有錯,所以遵循自己的本心,快樂就好,如果這個選擇讓自己不快樂,當初又何苦提這個問題呢,豈不是違背了本意?
同意拋硬幣做選擇的態度,其實一開始古人在面臨抉擇時,當兩者厲害相當,那就由天做決定吧!這可不是簡單的迷信,易經的產生正是源於此,真正懂得人生不是僅僅會趨利避害,更需要順勢而為,化被動為主動。


如果你要去進行所謂的人生奮鬥,人生激情,必然會付出代價即放棄你現在的安穩生活,順從內心的感覺沒錯,多考察考察那個公司靠不靠譜才是關鍵。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很多事情因不了解而感興趣,等你真正進入了,也許發現不過如此。


推薦閱讀:

一個不甘平庸的人,如何才能戰勝時光流逝?
迷茫於去學室內設計還是平面?
國企還是私教,我該如何選擇?
未來想做攝影師,作為大學生我該如何去發展?
想從事室內設計,有一定繪畫基礎,應該怎麼樣開始?學習到什麼程度才能進入到這個行業?以及該有什麼樣的職業規劃?

TAG:人生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