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戰爭中士兵的作用是什麼?
不同意士兵突擊這個說法。
這很明顯是國內僵化的軍事思維和陸軍老大哥現象得出的理論。首先假想的就不對,假設應該是一場殘酷的戰役,而不是戰爭。未來的戰爭不會再出現冷兵器時代那樣的以消滅一個種族為目標的討伐和侵略,而都是以爭奪利益為目的的。既然是爭奪利益,最後的結果就是勝負已定的時候妥協。殘酷的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只會出現在單個的戰役規模中。
再者,他說的武器都會耗盡,怎麼可能呢,同時都正好耗盡嗎?這麼準時?這是受了武俠片和槍戰片的影響,子彈同時打光了拼刀劍,刀劍再同時劈斷了轉肉搏。戰役可以出現肉搏,戰爭不會,最後誰能把後方的生產搞好了,運過來武器,那就立馬轉變成屠殺,所說的人的最基本在更強大的武器和生產力面前完全是徒勞。就像八旗兵,在勇猛也抵不過火槍隊。
樓主的問題,未來戰爭中,不知道你說的未來指地是多遠的未來。就說十到二十年吧,士兵還是不可或缺的,因為現在的軍事技術和能力還不足以把人完全從戰場解放出來。但是趨勢肯定是戰場上能看到的人越來越少,最後飛機坦克和火炮全部都是無人的,士兵都是遙控操作手,打完了之後去戰場意思一下表示佔領了,完事。但是現在做不到。
未來的戰爭,就是智慧,意志力和生產力的較量,說不定像奧運會一樣,比比看誰厲害,就完了,那是未來的事情,我們的智力還不足以想像,因為我們現在站著的巨人的肩膀還不夠高,只能看這麼遠了。
摘自:中國青年報
就在其他國家爭相開發各自的數字化單兵系統時,美國的數字化單兵系統——「陸地勇士」已經揚威伊拉克、阿富汗戰場。
2007年3月~8月,200套「陸地勇士」系統首裝美駐伊機步旅、空中突擊隊和特種作戰部隊,隨即被投入一系列重大行動,廣受美軍官兵好評。據美國國防部士兵計劃執行辦公室的綜合評估,該系統能夠提高單兵作戰能力20倍。
由「陸地勇士」這樣的數字化單兵系統武裝起來的「未來戰士」,戰鬥力大幅躍升。仔細分析這樣的數字化單兵系統,其技術躍升主要體現在一體融合、集成火力和綜合防護這三個方面。
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常常討論:陸軍「老大哥」是否真的在現代戰爭中功能弱化了?縱觀從1991年的海灣戰爭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國陸軍似乎少有作為,甚至在科索沃戰爭中坐了78天的「冷板凳」。
其實,不是陸軍自身陸戰功能在弱化,而是海軍、空軍這幫「小老弟」,在擁有制海權、制空權的情況下,對地作戰功能在強化。但是,國內外政治形勢對戰爭的可控性要求日益提高,確實導致陸軍的使用越來越受到政治顧慮的掣肘。
因此,不再謀求「老大哥」地位,突出與海空力量聯合、融合,才逐漸成為陸軍轉型的明確方向。而把陸、海、空、天、電、網等不同維度的力量一體化,並延伸至陸戰的單兵,正是其突破口。各國爭相開發數字化單兵系統,也是基於這種大趨勢。
以美軍的「陸地勇士」系統為例,其配備的單兵信息系統,就是由班長和班組電台及配套的便攜計算機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通信、導航、定位、信息處理及火控計算等功能的綜合系統。
2007年9月,一個在巴格達外圍執行清剿任務的小分隊,遭遇大批武裝分子伏擊。這些士兵沒有像先前那樣向自己直接上級請求支援,而是立即向戰地聯合指揮官發出增援請求。從戰地聯合指揮官收到請求到在臨近空域飛行的F-16戰機接到命令實施凌空轟炸,整個流程用時不到5分鐘。用時之短,顯然不是傳統作戰方式所能比擬的。
陸軍「老大哥」的地位之所以受到質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陸軍武器彈藥的制導化遠遠落後于海空軍。
以美軍第4機步師為例,步兵班一級行動,自持的武器是M-16或M-4步槍及7.62毫米、12.7毫米輕重機槍,外加40毫米槍榴彈發射器。能夠給步兵班一級行動提供火力支援的,除了「阿帕奇」直升機掛載的反坦克導彈和連排級集中使用的「標槍」反坦克導彈,其他如107毫米迫擊炮、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和多管火箭炮等,均不具備制導功能。這樣的火力,可謂「打得狠」有餘,「打得准」不足。
於是,陸軍的轉型,除了依託信息系統實現與海空力量一體化之外,還特彆強調在火力使用上要與海空對地火力相互補充、相互銜接。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陸戰力量特別是步戰力量,在對點狀目標和有生力量近距攻擊的同時,要對面狀目標、時敏目標和掩體性目標進行近距指示定位,以集成陸、海、空不同維度的火力,確保打擊效果。
各國爭相開發的數字化單兵系統,也是基於此種思想,強調在提高自身火力精度、強度的同時,以抵近偵察、抵近測量的方式把各種火力集成到既定目標上。
美軍的「陸地勇士」系統中的武器子系統,就是依託M-4和M-16槍族,通過組配熱成像儀、數字攝像機、激光測距瞄準器、可裝定彈藥而成。其中,熱成像儀和數字攝像機可以對近距目標實施紅外成像拍照或錄像,圖像可在頭盔顯示器上顯示或通過單兵信息系統上傳至戰術互聯網。激光測距瞄準器,可對2500米距離內的目標進行測距定位。單兵信息系統還能根據對目標的測定,自動解算彈道、自動裝定靈敏彈藥、自動跟蹤瞄準,進而選擇動能殺傷或凌空爆破殺傷。這種即時裝定的靈敏彈藥,幾乎都能使普通射擊手變成戰場「狙擊手」。同時,數字化單兵系統的網路化功能,還為標定目標方位、集成其他打擊火力提供了精確的信息支持。
2008年3月的一天,使用「陸地勇士」系統的一個美軍巡邏隊,在阿富汗南部山區巡邏時發現一個塔利班營地。巡邏隊隨即將這一信息上傳到了聯合指揮所,聯合指揮所根據情報立即指揮在附近飛行的「捕食者」無人機,僅用兩枚激光制導炸彈就一舉摧毀了這個營地。
所以,美軍的評估報告指出:「陸地勇士」系統的初步實戰應用已經表明,步戰人員在信息化戰場中所擁有的巨大火力優勢,已經使他們的軍種屬性日漸淡化,他們在應對各種戰場威脅和完成各種作戰任務時,更加堅定必須依靠聯合力量,而不是本軍種或本兵種的力量,更不是自身的有限力量。
美軍認為,雖然現代化戰爭仍然是政治的繼續,但政治的民主和民眾對戰爭成本的關切,使得戰爭決策者必然越來越「計較」戰爭的生命代價。美軍必須通過技術的領先,先行探索低傷亡或零傷亡的裝備技術和作戰方式。
為此,他們在開發數字化單兵系統時,提出既要通過信息優勢、機動優勢、火力優勢主動保護參戰士兵,也要通過配備性能卓越的防護裝具被動保護參戰士兵。
「陸地勇士」系統的防護服子系統,其頭盔除了具有探測、瞄準、顯示等信息功能,還具備優良的防彈、防激光和防核生化功能。防護服除隔熱、阻燃、保溫,還防彈、防核生化、防紅外探測。
其裝具包柔軟、適體、多用,計算機和電台固定架及電台天線,內嵌內置。其陶瓷板插件式防彈背心,能夠在360度方向抵禦多種輕武器的射彈攻擊。信息系統具有敵我識別和監測周圍敵情的功能,以減少己方誤擊或側背受敵偷襲。整個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以便及時更換或改進各部件。據美軍評估,「陸地勇士」系統對單兵個體的綜合防護性能,不低於單件防護裝具的2~5倍。
英國的「未來一體化步兵」系統,更加註重信息集成。他們認為,通過改進感測器和信息集成所提高的單兵作戰效能,要優於提高彈藥殺傷力所提高的單兵作戰效能,而且通過「系統中的系統」把班作為單兵系統的更高層來構建,能夠使步兵班像一輛坦克或步兵戰車那樣具有集成火力優勢。
德國的「未來士兵」系統,雖不如美國那樣具有技術上的大跨度,但十分講究實用。它的頭盔不僅具有防護功能,還集成有微型受話器,能把顱骨當成共鳴箱。通過頻率過濾,能有效降低射擊和爆炸噪音。
以色列的「阿諾格」系統,重點突出士兵的巷戰能力。其手持式武器掃描器,能夠識破敵人的偽裝。彎轉式射擊裝置,槍管可以左右折彎63度。槍管上的高解析度攝像頭,能把前方圖像傳給躲在牆壁後的射手,射手掌握拐彎射擊要領後,可精確命中150米處的目標。
南非的「非洲勇士」系統,特彆強調人的生物學特性。特製的眼鏡框架,能夠發出與晨曦光譜一樣的白色強光,令昏昏欲睡的士兵覺醒而不影響視力。新設計的靴子,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能夠分散腳掌的壓力,使行進在沼澤地的士兵不會感到吃力。
不過,各國的數字化單兵系統在向便攜化、實用化方向發展的過程中,也都面臨著諸多技術難題。如減重問題。目前的數字化單兵系統,普遍笨重。美國的「陸地勇士」系統,僅服裝就重達十幾公斤,若加上槍械、彈藥、電台、計算機、飲水、頭盔、防彈衣等物品,戰鬥負重近50公斤,這對士兵持續徒步作戰極為不利。
還有可靠性問題。數字電台受到強電磁干擾,其作用距離和可靠性大為降低,甚至會完全失效。儘管美國的「陸地勇士」系統號稱抗干擾能力最強,但實戰中也多次發生斷網事故,甚至因斷網而被支援火力誤擊。
另有電源問題。目前為數字化單兵系統供電的是攜帶型電池。這種電池體積大、時間短。美國的標配電池,其體積和重量相當於兩個裝滿30發子彈的5.56毫米彈匣。每個士兵至少要攜帶兩塊這樣的電池,一個在用,另一個備用。大而笨重的電池讓士兵極為討厭。雖然每塊電池正常情況下可工作6~8小時,且「斯特賴克」步戰車可為其充電,但對於持續時間較長的徒步行軍和作戰,電池沒電仍是士兵的一大心病。尤其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持續作戰,一旦電池沒電,整個系統就成了一堆廢物。
另外,如何處理士兵與系統之間的關係也很現實。在美國陸軍進行的幾次高級作戰試驗中,有的士兵寧願等待上級的指示也不相信顯示屏的信息。有的士兵則過分依賴單兵系統,基本的技戰術反被忽視。所以,美國國防部士兵計劃執行辦公室在其跟蹤調查報告中強調:「技能和戰術是任何系統所不能取代的。如果系統升級而技戰術不能隨之跟進,那麼系統不是『倍增器』,反成『倍減器』。」此言確需中國等後發國家引以為戒。
用《士兵突擊》中的一段話來回答吧,雖說乍一看不很貼切,但意思是一樣的:
飛機終將會被擊落,戰艦最後也會被擊沉。
一場真正殘酷的戰爭,到最後,任何高精尖的武器都會耗盡。
戰爭的根本,還是人和人的對抗,人和人的戰爭。
老A和步兵就是在用人的最基本,對抗所有殘酷和複雜。
在這一點上,他們沒有任何區別。
因為......他們都是沒有沒有最後的兵種,他們都是一群到最後還在堅持的人。
我有個想法,在足夠遠的未來,當虛擬現實技術達到無限接近真實,交戰雙方將所有戰爭資源全部虛擬化,士兵在戰場數字地表面進行模擬戰爭(就像《三體》遊戲那樣),真正實現不流血。各國都會逐漸普遍接受這種做法,戰爭會重新定義為一種沙盒遊戲。為什麼不呢?戰爭本來就是政治的延伸,是手段,一定有代價更小的方式,殺戮最終會是毫無必要的。
科技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最根本動力,人類的殘忍、爭鬥等等一切困境一定最終會由科技解決,這是我的信仰。
士兵在任何時候都是可更換的基本作戰單元而已,僅此而已。
瀉藥
我認為在未來戰場上,士兵的飯作用會出現在兩種取向,士兵的專業化能力增強,也就是新型兵種和裝備的出現,使士兵在戰場上起決定性作用,而戰爭能力的提高和完備,使士兵的左右戰場的能力越來越大,而自動化的提高,會使士兵的人數會越來越少,而他們在各種專業領域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第二種,單兵作戰能力的擴大化,給你們個參照物,鋼鐵俠打恐怖分子,就是未來戰場上一個對於科技的高度重視的國家打低發達率的國家,單兵作戰能力的提高,對於作戰任務的隱蔽性是有一定好處的,其實也透漏一個特點,兵不在多,強大就行。
其實這兩種想法的結合,在現在也能找到例子,特種部隊的作戰能力,和高科技領悟,對低發達國家的碾壓,太多了,所以我認為,未來士兵的培育成本會越來越高,而作戰能力在相對應的領悟越來越強。
報告完畢,個人意見,謝謝。
當然是用來打仗啊,武器再先進也只是個工具,最終還需要士兵去操作啊!
班長在未來戰爭的作用有多大
反對未來戰爭技術決定論,反對士兵突擊雞湯論。
未來決定戰爭勝敗走向的,一定是技術;但最終將未卜的勝利抓住,將註定的失敗抵禦的一定是人。
有點玄學,只說兩個公理:
1.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世界的資源不會充足,更不會均衡;推論,只要人還有思想,任何無法想像最壞的人的慾望和需求最終都會出現,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2.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不會是絕對理性的,更不會是全知的;推論,只要人還有手足,任何無法想像的最壞的人的武器和行為最終都會出現,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換言之……抱歉不知道學術腔咋說,飈白話了:你憑什麼認為弱者不會開戰,不會殺人?你憑什麼認為敗戰者會認命,會服輸?即使核彈吞沒我的家園,即使侵略者提供了舒適的集中營,即使我的戰友都已經低下高貴的頭顱,但對不起,我要戰鬥,為了我自己的未來,為了冠以我的姓氏的稚童和老者的未來,我要戰鬥到死——這才是人。
這裡是從弱者角度說的,而強者……我更傾向於認為沒有真正的強者,強如美國人也會在911面前露出它的脆弱,然後小夥子們安慰好家鄉的父母妻子,遠行殊死一戰——都一樣的。
因此,在最後一個抵抗者倒下前,戰爭不會結束,而士兵突擊——那是一群真正的戰士,他們會為這種最壞情況做好準備,哪怕它的發生概率小於10%。
注意,是10%不是1%,我並沒有多打個0。至於另外那90%的情況,國家和利益集團會想好的,無關人事。
你所說的士兵指的是步兵吧。真夠狹隘的。
沒有士兵?難道未來可以全自動打仗?
推薦閱讀:
※謝玄軍事才能到底如何?
※法國為什麼第一個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
※蘇俄內戰時期白衛軍的軍銜肩章到底怎麼回事?
※為什麼蘇式武器被打臉,總有人說要麼是猴版,要麼是使用者素質低?
※張良為何殺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