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同物種之間生命的長短為什麼會不一樣?

就算有醫療許多動物也活得沒有人類長,這種生命的長短有沒有某種共性標準來衡量呢?


這是一個投資和回報的問題。在自然界,生物的目的是生存和繁衍。對於某一類生物來說,其他生物都可以看做環境;不同的環境導致生物產生了不同的適應性行為和形態。

比如老鼠容易被吃掉,所以要多生幾胎,所以它壽命短了反而成本低,因為反正數量多。

具體的回答,可以看科學松鼠會的《萬物興歇——衰老與壽命的演化(上)》和《(下)》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6959


這個問題要是能解釋清楚,可以包攬10年的諾貝爾生物學獎了。
目前還沒有一種完美的理論能夠解釋不同物種之間壽命差異的規律,無論是從體型角度、進化角度、端粒長度與細胞壽命角度、新陳代謝角度……都無法完全解釋。


人生時鐘——&<&<蜉蝣的一天&>&>書評

你有聽說過人生時鐘嗎?如果沒有,那讓我來告訴你。

我在一個廣播電台里無意間聽到一篇文章這樣計算人生時鐘:首先把人的一生設定為八十年,與一天24小時進行對照,24小時是1440分鐘,將此分成80年,每等份是18分鐘,一年相當於18分鐘,十年相當於三個小時。以此類推,20歲相當於早上6點,24歲相當於早上7點12分,29歲是上午8點42分,60歲是傍晚的6點??????

按照上面的計算,你正處於一天的幾點鐘呢?

我今年25歲,處在人生時鐘的7點30分。當我換算出這個結果時,我真的驚呆了。我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也是考慮到時間的問題,所以在做一些選擇時就會比較保守。可是7點30分,才是早上起床的時間啊,一天剛剛開始,還有很多機會,還有大把時間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還可以重新選擇,還能重新出發,還可以初生牛犢不怕虎,哈哈哈,一瞬間被這個數字打滿雞血,整個人都是鬥志昂揚的了呢。

這也讓我想到前幾天朋友寄來的禮物,一個繪本作品《蜉蝣的一天》。關於一隻蜉蝣對生命讚美的故事,它來自英國聰明豆圖書獎獲獎搭檔托尼??羅斯與珍妮?威利斯,由青豆童書館陳朝陽翻譯。蜉蝣朝生暮死,生命只有一天,但她享受了其中的每一個時刻,也不曾虛度每個瞬間。她觀察周圍的一切,也為自己的生命感到欣喜。她徜徉天際,沐浴著晨光,踏著宇宙的節拍,偏偏起舞。她優雅從容地過完了自己的一生,還許下了自己最後一個願望,那是關於她的孩子們的願望——小寶貝們,我只願你們的明天和我的昨天一樣完美。

托尼??羅斯用柔美的色調和筆觸,描繪出孩子眼裡的大千世間,平凡中多了點生機和趣味,珍妮?威利斯用詩一般的語言思考著生命的意義,享受著生命的饋贈,他們簡直是一對畫家和作家的夢幻組合。

當我打開這本書,我笑了。扉頁只有一句話,「這本書屬於:」,於是我含笑寫下自己的名字,特別開心,就像小時候在自己心愛的筆記本上籤上自己的名字的那種開心,久違了。我捧著屬於我的這本書,讀的津津有味,陶醉在每一頁所描繪的場景里,那些場景溫暖又熟悉,陶醉在彩色的童年中,童年的記憶總那麼清晰和明麗,還有那簡單的幾行小字,稚嫩又貼心。我一個成年人,看到這個繪本尚且如此歡喜,那孩子看到,該會是怎樣的雀躍啊。這個繪本適合3~6歲親子共讀,6~15歲獨立閱讀,15歲以上珍藏閱讀,一家老小都屬於適用群體呢。

這本書用最生動活潑的一個個小事例告訴我們時間還有很多,我們要盡情的用心發現和體驗這世界上所有有意思的事情,我們要體驗很多很多美好,才對得起很長很長的生命。


如果各物種都看作是一種有壽命的耗散系統,那麼決定耗散系統穩定性的就是它一開始儲存的負熵值以及之後的消耗常數。一般來說,成年後體積越大的物種,負熵值越高,行動越遲緩的物種,消耗常數越低,同時擁有這兩類性質的物種,壽命最長了,比如水杉,或者陸龜。


推薦閱讀:

經常扭動脖子發出響聲有沒有壞處?
想找下「生物醫療」相關的創業網站,比如移動醫療的市場分析,項目融資情況,國內外政策等等?求推薦。
得知生物前景後十分抑鬱,熱愛生物科研的我該怎麼辦?
為什麼動物配種都是用雄性配種而不是雌性?
草原上的蒙古牧人們,平時不怕蚊蟲叮咬么?

TAG: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