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ing Things Done(GTD)是否有效?

我認為人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理性人,一種是感性人。理性人按照規劃和邏輯安排事務,感性人更享受意外和未知。所以前者採用 GTD 工具來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務,會提高效率,提高成功率;而後者如果也同樣用 GTD 工具來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務,反倒可能被 GTD 工具綁架,成為工具的奴隸。

如果一個人原本就喜歡做規劃,做事講求條理,那麼 GTD 就非常適合他。如果一個人原本就興之所致,生活毫無章法,GTD 反而會成為一個沉重的包袱,生活變得毫無樂趣。

決定採用 GTD 工具之前,先看看自己屬於哪類人。


首先,我想拿破崙及成吉思汗並不用GTD,而我身邊許多牛人也不用,我的教練陳朝益老師不認為他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所以我想從兩個部分來討論這個問題,GTD有效及GTD無效

GTD有效
1 GTD的學習過程像是學習圍棋,入手是很快的,但是要精不容易,首先學會的是紀律,能夠短時間處理大量工作,其次學會的是多專案,能夠做好工作上的繁雜任務,效能展現,第三層是角色平衡,把生命中角色扮演好,第四層是長期目標,能夠在逐年累積後,找到一幅人生藍圖。

2 GTD有點像是一種語言,有獨特的文法及單字,學會了以後可以和其他會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溝通,這樣對於時間管理、目標執行的學習者是有幫助的。

3 GTD是一個愛好者社群,我到美國上David Allen的課程,發現許多GTDer,有一個女生拍了youtube影片說明她如何把GTD系統架構在Moleskine上,我和她立刻結為好友,並在facebook上面互動。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有了愛好者社群,就能摩擦生熱,這是從Life hack進入Life is better的層次。

GTD無效
1 許多人研究時間管理,就陷入了學習工具的迷思,花了無數時間閱讀文章,下載並使用工具,大把時間花在工具而非事情上。

2 我覺得許多人自律能力很強,這些人就不需要GTD,GTD有點像是自律習慣不好的人的拐杖,藉由研究工具及方法,逐漸加強自律。

3 像是劉翔、姚明、周杰倫、開復等人,我想他們不會使用GTD,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生命要追求什麼,全力投入就是了,管他什麼Things、Omnifocus

結論

手指月亮,重點不是手指,而是月亮

GTD是一根手指,Life is better則是月亮,想要看到月亮,有千百種方法,可以用望遠鏡,可以帶著啤酒三五朋友賞月,可以製造火箭登陸月球,不用鑽牛角尖在一個方法上。

當然,如果找不到方法,GTD也是一種選擇啦....

就這樣 :&>


很多跨國公司或者大型企業的中高層會更關注do the things right. 張口閉口都是標準、規範、流程等
GTD在這類人群中是有很大市場的,在那樣的工作環境中對他們的工作效率及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幫助


我們大多數人的每一個行動決策都是憑直覺做出的。
問題在於,如何從希望這個選擇是正確的過渡到對她的正確性深信不疑。
GTD這個工作流程管理系統的基本目標是:為你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提供支持。

我相信每一個存在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整套思想體系和行為模式,不管他叫作什麼,不管其是否意識到。
我也相信每個人應該建立自己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統,不管他是什麼gtd.
這樣也會有助於一個組織的核心能力的快速擴張,或許。

我也認為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完善自己的思想行為管理體系,而不是模仿照搬。
蓋有學而不能未有不學而能者也,
自己再聰明,有時也不如須臾之所學。


可以把它理解成項目管理的一種工具。GTD創始人那本書中確實提到寫書,編輯一本書可以用GTD方法,管理很多素材,排列組合等等。
我個人沒用,我發現用的不少是Geek,而且是工具控的那種Geek,還有就是天性就樂於管理的,生活鏈條設計很緊密的人,但符合上述條件的人也很多都沒用。
我只是覺得其思路在有些時候是有用的,每個工具設計背後都有自己的思路。
我見朋友用David Allen的本子和錢夾,據說還有計時器之類的,是個「教課+賣工具」的業務模式。


GTD就好比一本菜譜。
很多廚師不看菜譜,就可以做一手好菜。
但這並不代表菜譜就沒有用。

對於初學者來講,
菜譜是一個極為有效的工具,
讓你比別人付出更少的時間和更小的代價,
從菜鳥走向專業。

當然,要從專業到專家,僅靠菜譜是不夠的。

GTD是術,
你的生活目標和工作目標才是道,
術是為道而生,
如果把術替代道,
 手中有把鎚子,就把所有東西都當成釘子,
那當然是大事不成。


看過GTD那本書之後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
每一個懸而未決的事情都必須存儲於你的收集系統之中,而不是在你的大腦。

里。正如戴維·凱克奇所說,焦慮是由於缺乏控制力,組織管理,準備和行動不足所造成的。

這也是我認為GTD思想的中心。

把收集箱從腦海中搬到任何一種你覺得方便的工具上,都會真的讓你感受到內心的平和。


心裡有事則煩,有個專業的術語形容這種狀態,叫做 Zeigarnik Effect(http://www.psychwiki.com/wiki/Zeigarnik_Effect)。

GTD/todo 最有意義的地方在告訴大腦:「這件事我已經知道,並且做好了規劃」。如此,便心安了,腦子也清靜了,效率也就高了。(有興趣的請閱讀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o-Do List and the Psychology of Its Success http://www.brainpickings.org/index.php/2012/02/09/willpower-to-do-list/)所以,說到底,GTD/todo 的核心就是個 list,附加的功能無非是為了提供更多樣化的規劃方式。


個人體會,GTD的方法和習慣,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

1. 專註當下,減少焦慮

通過建立將其他任務記錄在可靠的外部系統中的習慣,可以實現:
- 避免心煩意亂,降低心理焦慮
- 避免多任務,實現對當下任務的專註

2. 節約腦力,減少拖延

通過建立提前規劃好明確下一步行動的習慣,可以實現:
- 節約腦力,在合適的時候可以直接執行任務,而不需要再重複思考「怎麼做」

通過建立「逐個清空收集箱」的習慣,可以實現:
- 不會漏掉不想做或者畏難的任務,減少了拖延

通過建立「兩分鐘原則」的習慣,可以實現
- 讓簡單的事情可以立刻執行,減少了拖延

通過建立日程表的習慣,可以實現:
- 首先完成必須當天完成,不然就會產生不良後果的事情,減少了拖延

3. 建立緩衝,應對稀缺

通過建立日程表的習慣,可以實現:
- 只將極少量必須今天完成的任務加入日程,留出大量的緩衝時間,可以有效應對緊急事務,避免因突發事件而陷入一步慢、步步慢的窘境。

通過建立起回顧的習慣,可以實現:
- 強制構建出用於回顧的餘閒時間,從而關注到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告別救火和終日瞎忙(這也是《稀缺》一書中避免落入時間稀缺陷阱的方法:越是缺時間,就越要留出餘閒時間)


gtd,我的理解是:在看過喬布斯和開復的自傳以後 其實發現表明上是時間的管理,其實是與你自己內心的對話,開復曾經多少引用喬布斯一句話"人生是有很多個點串聯起來的"。在記錄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的點滴的時候,誰知道哪個事情會影響我們的一生呢,愛迪生髮明電燈泡也不一定在是工作時候想到的。個人一點感悟請指教!


非常有趣的是,我見過很多高效的人,但他們從來沒有跟我提過這本書或這套方法。

反而,我沒見過用這套方法做成大事兒的人。



首先要看清楚,GTD是時間管理工具,但是不是精力管理工具,也不是腦力管理工具。

因此GTD真正的作用,不在於能夠使人更加高效,而是能夠讓人更加有條理地了解自己需要做什麼。

換句話說,沒有用GTD之前,往往自己會找一些借口,例如「缺這少那」。用了GTD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當你想要偷懶或者拖延的時候,你可以清楚地知道,「我是在偷懶/拖延。」

所以還是回到時間管理這四個字上。很多人過日子會有一種渾渾噩噩的感覺。一天下來,一周下來乃至一個月下來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麼。GTD的誕生使得大家可以對自己的時間有一個更加理性而量化的認識——看電視劇了就是看電視劇了,看小說了就是看小說了,沒幹活就是沒幹活。

至於說想要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以及提高做很多事情的效率,僅僅靠GTD遠遠不夠。對自己的心神的把握與掌控,做事情時使用的方法正確與否乃至精力是否集中。這些事情本身,與時間無關。因此與GTD無關。


以我這種在個人生活上異常之懶的人的感覺,我的印象是好的工具對GTD而言其實很重要。一般來說至少它得滿足幾個條件:

1 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記錄。我發現隨身帶紙筆的效果遠遠好於任何GTD軟體。 因為即使再方便的GTD軟體也要求鍵盤輸入。Outlook之類的就不說了,開機還得登錄(雖然我也確實見過用Outlook做GTD的);即便是iPhone,在那個小屏幕上輸入一句話還是很痛苦的。

2 便於查找整理。這一點是紙筆的軟肋。軟體佔優。

3 統計:很多GTD軟體對此給了各種不同的方案,比如項目分類,比如優先順序,比如標籤。但其實這是兩個概念。統計的主旨其實是從數據中挖掘出使用者的生活習慣來,並且指出其中不夠有效的部分以改進效率,而這一點我還沒有看到多少GTD軟體能做到。

我的體會是GTD能讓人得到live better的結果更大程度上要取決於3。原本的教程實際上是把1和2交給了工具,而3留給了自己。對於牛人可能無所謂,但對於懶人(比如我),很多時候往往就忽略了3,這時候GTD就只剩下了無趣地記錄記錄再記錄,跟進跟進再跟進,很難堅持下來。

這個時候我發現GTD最有效的場合是一個短期項目,比如我要用三個星期飛到另一個城市去面試,還要幫同事買東西、回家看父母,這個時候一份列表就特別有效。但是我得說如今我還沒法做到長期堅持。


前幾年我的職位導致我工作極其繁多,且多個大項目與無數瑣事夾雜。
我當時認為:這個世界還有不用G丅D的人嗎?

現在的職位能讓我每天睡到自然醒,手頭項目至多不超過兩個,且幾乎無瑣事。
我現在認為:G丅D這玩意還真有人需要用?


GTD是一根拐杖,有缺陷就需要。


拿破崙不需要GTD,因為有副官和大批臣下;
姚明不需要GTD,因為有助理和經紀人

時間管理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當事情多到一定程度必然需要。
但時間管理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決定時間管理成效的不僅是方法論本身的效率,更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目標管理,知識管理。


架構一套完整的GTD系統是有很大的成本的,收集處理回顧都要耗費時間。而且我本人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尋找工具的時間黑洞中,在找工具的過程中浪費了很多時間和金錢。

至於是否有效,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效果有多大,得看你的事物繁忙程度。以我學生時代三點一線的生活看來,GTD的效果不大,都趕不上我因為看相關的博客、嘗試有用的軟體所耗費的時間。但是如果你需要處理的事物繁雜,並且有深度的團隊合作,以及進度管理,那麼GTD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值得你去嘗試。

不過,不管情況如何,把東西丟到Inbox中後全新投入學習工作,是不會有錯的。


3年多的親身實踐,不講廢話,就兩個字:「有效」。


GTD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東西。
心智強的人,使用它會變的執行力更強;心智差的人,輕則沒什麼作用,重則本末倒置,花時間在時間管理上,做的事情卻越來越少。


掌握GTD的關鍵在於如何使用,如何執行。稍有不慎很容易陷入使用工具的泥潭中,單純為了事無巨細的記錄要做的事情反而浪費大量時間,得不償失。
個人感覺應該把使用GTD養成一種習慣,不止是方法,還包括她的理念。當下不處理的事情應該記錄下來,並且按照優先順序依次處理,當下可以短時間馬上解決的事情就馬上去做。養成習慣,隨心所欲。

個人感覺自律性不強的人更適合用GTD。
但是如何執行,其實還是需要靠自覺:)

ps:推薦GTD的工具doit


1GTD是什麼

https://pic2.zhimg.com/v2-6c92524a5843efdbf17c5f81d5f415a5_b.jpg

我們經常會遇到幾個問題:

  1. 我們想做的太多。
  2. 我們去做的太少。
  3. 我們做了錯誤的事。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GTD,《Get Things Done》於2002年出版以來,已經成為了一個專有名詞,並且帶動了一大批時間管理,培訓師與自媒體人的熱捧。

GTD 並不是什麼人生格言與生活感悟的堆砌,而是一套系統的自我管理方法。

和所有的方法一樣,GTD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按照鄒叔的理解,如果你具備以下幾條特質,或許適合你,可以嘗試學習一下,越忙的人,越需要 GTD。

1.日常事務繁多

2.做事條理之上

3.恪守自己的規則

4.帶點理想主義

2清空你的大腦

https://pic1.zhimg.com/v2-27c157323851b29713587c76ca2d28dc_b.jpg

在鄒叔的學習與實踐中,感覺到GTD主要核心就是三點。

第一,清晰你的目標

關於目標我們又有兩個問題

  1. 我們不知道去哪裡
  2. 我們知道去哪裡,但不知道怎麼去

顯而易見的是,如果你不知道目標,請先確定目標,如果你有了目標,那麼慢慢學會「分析事務的重要性和先後順序」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第二,清空你的大腦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CPU,是用來計算和思考的,我們能有較好的短期記憶,但是不擅長長期記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記憶的事情可以交給工具。

如果每天耗費太多的時間去回憶有哪些事項要處理,哪些做了哪些沒做,大腦就會很累,所以我們應該首先梳理事項,清空大腦,解放思維。

做重要的事情前讓大腦幹凈起來,先把緊急不重要的事情處理乾淨,然後做重要的事情,因為重要的事情往往需要分配大量的時間,所以人不能養成小事情拖延的習慣,然後小事情的拖延會變成大事情無法完成的借口。

第三,分解最小行動步驟

事項會有很多,有大有小,並且跨度還不一,需要把所有「任務」和「項目」都分解為行動,要樹立一種行動觀「下一個行動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把計划具體化落地化,而不是停留在空中。

這樣,在一個限定的時間去完成一個明確的行動,才能心中有數,有恃無恐。

3具體做法

而GTD 的具體做法其實也就是三個動作:收集、處理、回顧(檢視)。

收集:

隨時準備一個筆記本或者合適的APP,在有任何想法或者任何打斷自己的事情出現時,就記錄下來,而不是讓它一直停留在大腦中,這樣我們的大腦可以去處理當下更重要的事。

這裡的收集一定要完整,鄒叔曾經有朋友花了兩三天才整理完,整理了五百多個任務量。

一般人收集一兩百個任務也是可能的。

用GTD的意思就是把所有有用的東西放到「Basket」里。

處理:

把之前收集的事件進行分析,整理,和處理。

能快速完成的,比如2分鐘可以完成,立即完成。

可以委託的,讓別人去做。

不需要完成的,刪除。

不能快速完成的,梳理優先順序,並且進行「行動步驟」的分解,

形成一個一個的可執行步驟。

回顧:

將所有的「行動步驟」進行系統整理,並且定期的回顧,哪些完成了,刪除,哪些要做了,準備,哪些延遲了,記錄。

有一句話「沒有回顧的人生不值得過」

只有不斷的審視與回顧自己,才能不斷的調整與優化,以便取得更大收穫。

構建了這樣的GTD系統後,你需要的就是從你的「Basket"將行動步驟一個一個完成。

讓我們不為了選擇去迷茫,不為了雜亂去糟心。

我們在做大多數事情的時候都明白,現在要處理的是當下最重要的事,並且次重要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如果有遺漏就放在回顧中去操作。

我們就能用最平靜的心態去處理當下。

為什麼GTD大多數時候是有用的呢?

也許是因為它並不是一些雞湯般的道理,而是一套流程,GTD認為人生最大的不安是來自無序,所以他就通過幾個步驟讓你的生活有序,讓事情變得條理,並且確保你現在所有該做的事情都按照順序做到了。

4 變通運用

https://pic3.zhimg.com/v2-a9e28f2f55f3b5987e0d7cfd2e8a28e2_b.jpg

GTD 並不是什麼特殊的發明,它的原則其實都是常識, 正因為他簡單明了,所以行之有效。

但是很是時候,我們的時間並不那麼受自己控制,比如你的老闆讓你去機場接一個客戶,也許這一項工作就要花掉一天。

那麼內心抗拒的你該如何做呢?

其實GTD會告訴你,為這件事找一個目標,只有你對事情本身的看法改變了,發現了價值,你才能心甘情願的去做好他。

其實,接機這個是並非無聊或低價值。

  1. 你可以將你原本的計劃穿插在路程和等待中去。
  2. 你可以在路上閱讀或者聽FM,獲取新的知識。
  3. 你可以熟悉一路的交通狀況,並且做一些記錄,以便不時之需。
  4. 你可以認識一個潛在的高等級的朋友,並且會陪伴他一段時間。
  5. 你可以和客戶聊天,從他身上學到經驗。

如此這樣,與其內心不快的去做一件你認為無聊的事,不如把完成這件事的時間節約下來並且增加其價值,你看,時間管理就是這麼一點點管理出來的。

我們身邊真的有很多人是一邊揮霍著時間一邊尋找時間管理的良方,真是無語呀。

從結繩記事到貝殼畫牆,人類很早就學會了將大腦外包,只有當你清空大腦,有序生活,才是你通往從容之路的開始。

最後介紹幾個GTD的APP,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自行下載

Doit,最符合GTD理念的APP,但是免費版不能同步

Anydo,簡潔輕便,但是功能少
Omnifocus,用著最順手,但是太貴了(鄒叔以前用的是這個,但是現在已經很少依靠軟體了)


推薦閱讀:

大家使用什麼樣的GTD 工具,有什麼好的時間管理心得?
如何協調印象筆記(Evernote)的「標籤」和「筆記本」整理筆記?
如何高效地使用 OmniFocus?
如何節省別人的時間?

TAG:GTDGettingThingsD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