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是一個什麼樣的意象?

瀟湘應該來自舜帝的兩位妻子娥皇女瑛的典故。感覺出現『瀟湘』的詩詞大多是和女子思念戀人的感傷有關。

能否簡單說下瀟湘這個意象發展的歷史?


瀟湘之名,源於瀟水與湘江合流。

《水經注·湘水》曰:「瀟者,水清深也。」

瀟水發源於永州藍山縣境內深山,蜿蜒曲折,於零陵蘋島注入湘江,永州因此得「瀟湘」之雅稱。

瀟湘一詞最早出現,是在《山海經·中山經》,其曰:「又東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銀、鐵,其木多柤、梨、橘、櫾(yòu),其草多葌(jiān)、糜蕪、芍藥、芎。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是在九江之間,出入必以飄風暴雨......」

這也說明了,沅澧與瀟湘,是兩個水系區域,現實也是如此。它一開始,並不是作為湖南的代稱,僅僅是永州等湘南地區的雅稱。

溫庭筠《瑤瑟怨》詩云:「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古有湘靈鼓瑟和雁飛不過衡陽的傳說,所以這裡是雁去瀟湘的聯想。可知古人是把衡陽以南算作瀟湘地區的。

看一下地圖,便能明白。

解釋完地理信息,再來談意象。

首先,「清」不必可少,無論是瀟水、沅水、澧水還是湘江,水以清深著稱。而三湘之地,莫不清新明麗之姿,北起洞庭,南下衡岳,天蒼、水清、山麗,儼然世外。

張孝祥《浣溪沙》詞云:
行盡瀟湘到洞庭,楚天闊處數峰青。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夜涼船影浸疏星。

其次,「幽」必不可少,清深而幽;翠峰千疊,雲煙迷嶂而幽。

再者,「迂」,曲也,又可引申為遠。三湘大地,多為丘陵,瀟、沅、澧、湘繞山去遠,九曲縈迴。昔秦少游謂之曰:「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洵屬得其神旨。近有民歌《瀏陽河》詞曰:「瀏陽河 彎過了九道彎 五十里水路到湘江」。古今對此之「迂」,感受皆同。

水縈迴而曲折,見而起悲。這不僅僅體現在瀟湘,也體現在任何地方。九曲迂迴這種景象,在現實中本身就能引發人的惆悵、悲傷或者說哀婉。樂府《巫山高》詩云:「我集無高曳,水何梁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指的就是這種感受。

最後,「哀」之感,日本有「物哀」之美學,瀟湘之「哀」是情哀與物哀皆有,淵源深遠。《史記·五帝本紀》:「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故老相傳,舜嘗登此。」

江南九嶷即為永州寧遠縣境內的九嶷山,舜帝曾南巡狩崩於九嶷,葬于山前。二妃往尋,得知舜帝已死,抱竹痛哭,淚染青竹,淚盡而死,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後世稱二女為「湘夫人」。

而九嶷正好處於瀟湘(永州)地域,這個悲傷的故事就為瀟湘的「情哀」作了基調,情哀又間接催生了物哀,或者說,兩者是相融的。舜作為「堯日舜天」的上古賢君,歷來文人騷客,如屈原、司馬遷、蔡邕、李白、李商隱、何紹基等皆登臨九嶷山,並留下大量詩文。

情哀可謂之曰:「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李白· 《遠別離》)最早體現在文學作品中,是屈原的《湘君》《湘夫人》。只不過從一開始的愛情之哀,到後來的別離、相思、遠行之哀。如「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鄭谷· 《淮上與友人別》)

物哀可謂之曰:「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 《湘夫人》)或「荷花落兮江色秋,風嫋嫋兮夜悠悠」(李白· 《悲清秋賦》)。

除了清、幽、迂、哀,瀟湘還有其他意象。

如瀟湘八景之一,有「瀟湘夜雨」。

夜雨,給人的感覺就是「凄清冷寂」的,無論是雨打斑竹,還是夜雨聽梧,感受一回,就會明白。

古典詩歌有三大手法,謂之曰:賦、比、興

賦是直言其事,比是由心及物,興是由物及心。

而瀟湘之景,最易讓人有起興之意,見「迂」而思遠,見「幽」而哀婉,見「清」而意深,感「凄冷」於夜雨,聽「蕉窗」而寂寥。如「沅湘春色還,風暖煙草綠。古之傷心人,於此斷腸續。」(李白· 《春滯沅湘有懷山中》)

當然,這僅是一個粗略的說法,比如孤寂凄冷並不限於夜雨、蕉窗,還可能是因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人煙稀少和荒涼。或者說,處在瀟湘這片既清麗又荒涼的天地中,本身就會生出一種生命的孤寂感。

因此,清、幽、迂、哀、寂,就是瀟湘的意象,無論是文學中,還是現實中。

我建議詩詞創作者們,在繼承傳統的「瀟湘」意象之時,也應當予以開括,符合時代的審美和特點。

如今的瀟湘,依然美麗,很多地方未受污染,青山綠水雲煙長,正如陸遊詩云:「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也正因此,湘南地區仍有古時風味,仍可以感受什麼是「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仍會有「古之傷心人,於此斷腸續」的感受。

詩詞欣賞:

一、李白· 《悲清秋賦》

登九疑兮望清川,見三湘之潺湲。

水流寒以歸海,雲橫秋而蔽天。

余以鳥道計於故鄉兮,不知去荊吳之幾千。

於時西陽半規,映島欲沒。澄湖練明,遙海上月。

念佳期之浩蕩,渺懷燕而望越。

荷花落兮江色秋,風嫋嫋兮夜悠悠。

臨窮溟以有羨,思釣鰲於滄洲。

無修竿以一舉,撫洪波而增憂。

歸去來兮人間不可以託些,吾將採藥於蓬丘。

二、張孝祥· 《浣溪沙》

行盡瀟湘到洞庭,楚天闊處數峰青。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夜涼船影浸疏星。


原瀟湘

看到這個很有意思的題目,決定好好答一下,權當拋磚引玉。

瀟湘這個詞,在士大夫階層崛起之前還不算一個意象,只是地名而已。
對於這個地方,山海經有記載,說:

又東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銀鐵,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蕪芍藥芎藭。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是在九江之間,出入必以飄風暴雨。

大概在地圖上這個位置。

瀟湘之所以出了名,是因為很久前曾經發生在這裡的一段浪漫的卻悲傷的故事。

說上古時代,帝堯的女兒們,娥皇、女英嫁給了帝舜。舜出巡於南方,死於蒼梧,二妃悲慟至極,在湘江邊上抱竹痛哭,淚盡而投江。淚滴在竹上竟凝而不去,遂成湘妃竹。

其實讀到這裡,還沒有瀟水什麼事情。這時的瀟湘,實為一水———湘水。

水經注湘水載:
大舜之陟方也,二妃從征,溺於湘江,神遊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瀟者,水清深也

(我不清楚酈道元此言是否可信,是當時只有湘水一江,且美名之而作瀟湘這個說法、後來劃分出的瀟水;還是酈此語有誤?請各位前輩告知一二,感激不盡)

這段故事起初不被大眾看中,後世士大夫階層崛起,文人們見感於這段悲劇,紛紛作詩文以吊之。

謫仙李白就曾作遠別離,詩云,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
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
我縱言之將何補?
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堯舜當之亦禪禹。
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或云:堯幽囚,舜野死。
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
帝子泣兮綠雲間,隨風波兮去無還。
慟哭兮遠望,見蒼梧之深山。
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

在這些流芳後世的文人手中,瀟湘一語逐漸化為了文學中的意象。今妄列先賢作品於下。

南朝沈休文曾有《八詠詩 夕行聞夜鶴》
自此別故羣。
獨向瀟湘渚。

可以看到這裡的瀟湘已經不只是地名了,有了些蕭索的味道

江淹文通有
悼室人詩
二妃麗瀟湘。
一有乍一無。
佳人承雲氣。
無下此幽都。
當追帝女跡。
出入泛靈輿。
掩映金淵側。
游豫碧山隅。
曖然時將罷。
臨風返故居。

無疑此處瀟湘是含蘊著愛情的悲傷意象

謎一樣的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有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碣石與瀟湘南北相望,千里之隔,雖然看上去只是地名,但也體現了遊子的落寞思歸。

後百年有劉夢得,連作瀟湘神二

瀟湘神其一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雲霧至今愁。
君問二妃何處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其二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大致也是弔古以抒心頭遺恨相思

又百年,杜牧之作早雁,詩云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尾聯我們可以看出,瀟湘之所以會同孤寂聯繫,蓋以此地空曠少人。其中隱含的宮闕陛上之人的冷漠,人民的流離失所,怎一個凄慘了的

鄭谷守愚曾作淮上與友人別,雲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仍是用於兩地之遠,令人不禁好奇,他們怎麼那麼愛去永州?細想之下可以推出,他們不一定是往永州瀟湘之地,而是為了借瀟湘這個少人煙而又流傳已久的悲涼意象,抒發自己的離別愁緒。當為文人手法,而非一定是去了瀟湘。

我們都學過范希文先生的大作,岳陽樓記,其中有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瀟湘這一名地,在其中作為一個地標,彰顯洞庭盛景。非選擇巫峽與瀟湘不可的原因,便是因為這兩處風景,長久被文人歌頌,變成了文韻十足的名勝,便於讀者產生對於地理界線的共鳴。

蘇東坡有這樣一首水龍吟,
露寒煙冷兼葭老,天外征鴻寥唳。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應念瀟湘,岸遙人靜,水多菰米。望極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風驚起。
須信衡陽萬里,有誰家、錦書遙寄。萬重雲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仙掌月明,石頭城下,影搖寒水。念征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

瀟湘又用在了羈旅懷人的主題上,東坡此時思念家眷之情,借瀟湘二字更能抒發。

同時期,被東坡引為萬人何贖的秦少游,有一首踏莎行,詞雲,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
為誰流下瀟湘去

生活、官場的洪流如同這江水一直流向瀟湘,流向幽然的遠方,如何不凄涼,如何不寂寥。

縱觀文化史,除了這些詩文,還有郭沔 的瀟湘水雲曲

楊顯之的瀟湘夜雨劇

宋迪的瀟湘八景圖

曹雪芹書中的瀟湘館和黛玉

從瀟湘此一點破面,也能大致看出文人雅士是如何將風物名勝發展為意象。這些意象其實就是中國詩文迷人的一大原因,它們長久流芳而時用時新,不失優雅而貼近生活。

綜上所述,當你看到瀟湘二字,大概可以聯想到
相思 悲痛 孤獨 寂寥 凄涼 遺憾 思鄉 愛情 蕭索
(排名不分先後)

學生才疏學淺,於此姑妄言之,班門弄斧。還望語義不詳抑或訛誤之處,列位能指教一二。

再拜


一個詞是一個名相

映射到心裡

有一個或清晰或模糊的樣子

叫作行相

一個詞能引起一群人共同有一個行相

是一種共感

我們說地球

大部分人腦子裡第一時間映射出一個藍白相間的球狀體

這是因為我們都看到過衛星拍攝的照片

說到瀟湘

也是因為一代代文藝的熏染

全方位的熏染

詩文比如屈原的歌賦

繪畫比如米家的雲山

音樂比如瀟湘夜雨

逐漸的 傳統中對於瀟湘這個詞的行相就越來越清晰

這個意象的基調是氤氳的淡墨色

濕潤

微涼

這種涼意

有身命的悲涼感和宇宙的蒼涼感

淡而悠遠

淡而遠是中國古典藝術的終極追求

但這種淡而遠 不是哀傷的淡而遠

哀而不傷

傳統中的淡遠最終要在儒家哲學的引導下走向中正平和

是不能落在「傷」上的

所以屈原的歌賦

山水中的枯冷殘剩

美是美

不是可以長期涵泳的對象

多看於人有損


瀟湘本是永州地名,自從做為意向被人傳頌之後,便被湖南全省和長沙廣泛使用………現在人說起瀟湘必然是指湖南或長沙……甚至還在東北聽過人說瀟湘應該指的是江南一帶……
小地方就算出了名名氣也會被大佬奪走……唉……悲哉我永州旅遊業。


娥皇女英為瀟湘之神的說法成型於秦漢,是後人的附會。而和湘水有關的愛情傳說,在先秦就有了。

《楚辭·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揖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褋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當時的回答真的是跑題萬里,題主問的是文學中的瀟湘,而我回答的卻是瀟湘八景在平民大眾中的影響和源起,以及湘南海岸的名氣來自中國的湘南(也就是瀟湘)……

之所以這麼回答,主要是受到兩個影響,一個是梁文道的《開卷八分鐘》中提到的宋代畫家宋迪開創的『瀟湘八景圖』,怎麼傳到日本,進而成為鎌倉幕府北條德宗用以反對皇室的方法,類似於千利休以簡樸素雅的日本茶道反動皇室推崇的中國茶道。

另一個是對日本『湘南』之名的追索,以前查閱到在神奈川的海岸有個地方豎了一塊碑,刻有『湘南發祥之地』,最早將那兒稱之為湘南的,是來自中國的專營糕點的自稱為『陳外郎』的後代,陳外郎的糕點後來發展成日本和果子中著名的『外郎糕』(Uiro Cakes),他的孫子將神奈川海邊的居住地稱之為『湘南』,此後這一帶就叫湘南了。

當時離題萬里地在公交車上匆忙答了此題,如果你們覺得有用,那就UP一下吧。


好像跟南宋有關。

在宋代之前,瀟湘代表遙遠,「衡陽燕去無留意」,「永州產異蛇」等等,在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只是偶爾出現,都是荒野邊陲,是官員的流放之地。宋代南移之後,瀟湘八景才流行起來,成為一個意指世外山野的文化意象。好像到了明代,是個文人騷客都會掛一幅瀟湘八景圖於室內,以示雅趣。

順帶地,瀟湘這一文化也流傳到日本,以致神奈川的南海岸,被形容為「湘南」……據說也是來自湖南南部的禪宗和尚給取的名。

我猜那會兒的瀟湘,有點類似九寨溝、喀納斯湖在今天的意思。


昔我往矣。所謂伊人。西窗共剪。千里嬋娟。


瀟湘,即所思之處。
很早看過柳永的一首詞。「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玉蝴蝶》)
這裡的瀟湘就是所思之處的意思。
如果以後看到其他的另外還有的意向再來補充_(:з」∠)_


等我老了,就住在那兒,然後死去。


說點現實的。粵西某市口語常說瀟湘,是漂亮,著妝艷麗的意思。


推薦閱讀:

如何用詩經體改編潘長江的《過河》?
孫子兵法有沒有文學價值??
為什麼《聊齋志異》中出彩的形象大多是女性?
周邦彥的詞的境界如何?
宋詞中的意象有著怎樣的審美傾向?

TAG:中國文學 | 中國古代文學 | 中國古代文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