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父道究竟險在何處?
感覺亢父所處位置離泰山還很遠,微山湖在明萬曆黃河決口前只是一片低洼地帶,為什麼古人覺得亢父道難以通過呢?
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陽。太祖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據東平,斷亢父、泰山之道乘險要我,而乃屯濮陽,吾知其無能為也。」——《三國志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
「……徑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騎不得並行。……」——《戰國策·齊策》
這個問題嘛,分兩步解決。
我先截個全圖
呂布奪濮陽之時,曹操正在徐州襄賁(按《武帝紀》),曹操若要返回兗州鄄城(荀彧守,家屬在,州治)顯然,需要走亢父(兩點之間距離直線最近,這是數學常識)。
曹操說: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據東平,斷亢父、泰山之道乘險要我,而乃屯濮陽,吾知其無能為也。
這裡的「泰山之道」就是途徑梁甫縣(如圖黃色箭頭所示),這也是一條返回兗州的路,距離嘛,一看就知道比走亢父縣遠。
多說一句,曹操一伐徐州走的是亢父縣,二伐徐州走的是梁甫縣。
解決了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亢父的險到底是如何體現的。
- 近兩千年過去了,我不知道當地還有什麼遺迹可以體現出來。
- 按現在的地形圖看,也確實看不出有什麼能比泰山(梁甫)更有優勢的地方。
亢父在兩座山脈之間的空曠地帶(兩座山脈之下有金鄉、高平兩縣。),從地形圖看,亢父無險可守。
那麼我們只能從史書中尋找答案了。
研究地理,我覺得應該檢索一下《水經註疏》,以下就是檢索出的信息。我整理排列如下:
《史記》蘇秦說齊曰:過衛陽晉之道,逕於亢父之險者也。
今陽晉城在廩丘城東南一十餘里,(守敬按:《括地誌》,在乘氏縣西北三十七里。)與都關為左右也。
張儀曰:秦下甲攻衛陽晉,大關天下之匈。
徐廣《史記音義》云:關一作開。東之亢父,則其道矣。
這一段是說,在稟丘和乘氏縣之間,大野澤之西岸,有個「衛陽晉」城,是位於亢父之險。
大家可以看圖一,可以得出:這個沒有標出的「衛陽晉」應該是在亢父至鄄城的直線上。
《開山圖》曰: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
會貞按:《齊策》秦攻齊,過衛陽晉之道,徑乎亢父之險。《開山圖》以泰山、亢父對舉。《魏志·武帝紀》,太祖亦言,呂布不能據東平,斷亢父泰山之道,乘險要我。則亢父本山名也。
這一段內容,有題主提到的《齊策》內容。另外《開山圖》的「梁父」即「梁甫」。
綜合一下:亢父在古時就是與泰山樑甫並列的兵家必爭之地。
至於從現在的地形上看,沒有山脈,得不出「依山傍險」的依據。
熊會貞依據「亢父與泰山並列於《開山圖》」,推測亢父是山名。
也就是說,熊會貞認為:古時的亢父周圍有山脈,故有「依山傍險」的可能。
我不知道熊會貞這個推測有沒有歷史地理學上的研究成果來支持,僅從各種史書地理介紹看,我沒有找到一條「亢父周圍有山脈」的記載。
假設古時亢父縣周圍和如今差不多都是平原,我開啟腦補模式:
平原之險在於荒蕪。
很可能亢父方圓百里人煙稀少,沼澤遍地;若要經過兩座山脈之間(金鄉與高平),能走的「好路」只有亢父這一條路。
由衛地廩丘攻齊,過陽晉會經過大野澤的一片沼澤地(此地不僅僅一個單一湖泊),從此北道可循濟水攻齊(鞍之戰路線),中道則經泰山博關(泰安東南)、齊長城攻齊(長勺、艾陵之戰路線),而南道則經金鄉山(金鄉北,又稱金山)入亢父,過今南四湖之窪地(古泗水谷地),經魯、莒之地過齊長城(楚國向泗上十二諸侯拓地路線)。
亢父之道當即金鄉山、泗水谷地一帶比較危險。
亢父之險在於沼澤
推薦閱讀:
※文藝復興的北方南方之分有無具體說法?
※為什麼清朝可以撐到20世紀才滅亡?
※為何三國時期從不見由交州進攻益州?
※陝北古代地緣與交通地位如何重要?
※楚漢相爭時存不存在比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勢力或江湖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