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iPhone 回到美國本土製造,成本會提升多少?可能影響 iPhone 的定價嗎?


做美國總統之前,特朗普承諾iPhone要回美國製造_PConline手機資訊_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


特朗普執政會帶來很多變化,iPhone回到美國製造就是其中一點。

不過,很難實現。

不考慮前期研發設計,只計算投廠生產,iPhone的生產流程大致包括採購原料、生產元器件、產品組裝,相應的成本分別是物料成本、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

  • 物料成本(BOM),以32G iPhone 7為例,IHS拆解後給出的評估是215.8美元(註:此處剔除iPhone的轉換成本和用戶界面設計成本)
  • 物流成本,主要是物料基地、元器件基地、組裝工廠之間的運輸成本。距離越遠,成本越高
  • 組裝成本,IHS的評估是4美元左右,雪城大學傑森·戴德利克(Jason Dedrick)教授團隊給出的估算是10美元左右。為了方便後面對比,這裡以戴德利克團隊的估算為準

關於iPhone回到美國製造,《MIT Technology Review》在今年6月討論過三種方案:

  • 全球提供原料,全球生產元器件,美國組裝
  • 全球提供原料,美國生產元器件,美國組裝
  • 美國提供原料,美國生產元器件,美國組裝

如果採用第一種方案,蘋果需要支付更多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原因在於:

  • iPhone的元器件(屏幕、晶元、鏡頭)主要集中在亞洲,回到美國製造將拉長元器件的運輸距離,因此要支付更多物流成本;
  • 更多人力成本的原因在於美國勞動力費用更高,因此在美國組裝iPhone需要支付更多工人薪資

按照戴德里克團隊的估算,採用第一種方案,生產一部iPhone至少要增加30-40美元。這是三套方案最低的。

如果採用第二種方案,即「全球提供原料,美國生產元器件,美國組裝」,除了要支付多出的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還需要支付生產線建設成本。

以半導體晶元為例,除了核心處理器,一部iPhone還需要蜂窩網路數據機、感測器、NFC控制器、觸摸屏驅動器、射頻放大器和接收器等等晶元。這些晶元由高通、德州儀器、恩惠普等廠商提供,它們的工廠分布在中國、韓國、日本多個國家。

如果採用第二種方案,意味著這些晶元商的工廠都要搬回美國。為此它們需要大量工業設備用來建設一套完整的半導體生產線,整體投入規模為數十億美元。

生產線完成後並非一勞永逸,它們在建成幾年後就會過時,因此中間需要持續維護和更新。這又意味著大量成本。

按照戴德里克團隊的估算,採用第二種方案,iPhone的價格要增加60-100美元。

至於第三種方案——「美國提供原料,美國生產元器件,美國組裝」,它基本無法實施。核心原因在於,美國本土原材料不能保證iPhone生產。以iPhone鋁合金外殼為例,它的原料主要來自鋁礦石。但是美國的鋁礦石儲備量非常低,基本靠進口。

(上世紀40-50年代,美國是全球鋁礦石的重要來源之一,現在它的供應量不到全球產量的1%)

即便放棄鋁合金,改用其他材質外殼,iPhone同樣無法完全使用美國本土原料生產。

生產一部iPhone至少需要75種化學元素,其中不少是稀土元素,比如磁性材料金屬釹用於製造iPhone的振動馬達、麥克風、揚聲器,金屬鉿用來製造iPhone中的晶體管,鑭用於製造攝像頭。但目前稀土元素主要來自中國,中國的供應量佔全球85%。缺乏原料資源,美國本土即便投入再多資金也無濟於事。

一些總結

iPhone回到美國製造的話題,在奧巴馬時期就有過討論,當時喬布斯還在世。行業的普遍看法是,iPhone無法在美國製造不僅僅是因為缺乏海外市場的廉價勞動力,海外工廠的規模,工人的靈活性、勤奮程度、操作技巧、熟練程度,以及對管理的配合度……同樣是美國工人無法企及的。

關於海外工人對管理的配合程度,一位蘋果前高管對《紐約時報》做過這樣的描述:

「蘋果在最後一刻更改了iPhone的屏幕設計,導致整條流水線需要改裝。新的屏幕面板在午夜運達工廠。一位工頭在公司的宿舍中立即召集8000名工人,每個人發一塊餅乾和一杯茶,半個小時之內在崗位上就位,開始長達12小時的工作班次。他們把每一塊新屏幕鑲嵌到面板上。僅僅用了96個小時,這家工廠的產量就達到每天1萬台iPhone。」

這位蘋果前高管對中國工人的評價:

「他們的速度和靈活性難以置信,沒有一家美國工廠能夠匹敵。」

庫克在2015年年底接受CBS 「60分鐘」採訪時,也強調了這點:

(主持人查理·羅斯詢問庫克:蘋果為什麼在中國生產iPhone,而不是美國?)

羅斯:如果不是因為低工資,那是因為什麼?

庫克:技術。

羅斯:技術?

庫克:沒錯,技術。中國——(被羅斯打斷)

羅斯:中國工人比美國工人技術更優秀?他們比——(被庫克打斷)

庫克:冷靜,冷靜……

羅斯:他們比德國工人技術更優秀?

庫克:是的,讓我說清楚。中國非常重視製造業,也就是我們說的職業技術。美國很久之前就已經停止培育那麼多的工種了。把所有美國機器工人、模具工人召集到一起,我們在的這個房間就能坐滿。中國呢?恐怕要好幾個足球場。

羅斯:因為他們在學校里傳授技能?

庫克:因為他們重視。這是他們教育體系的重點。這是現實。


坐標英國,今年在搞一個無人機科研項目,大部分部件都需要海外採購,中國美國歐洲都有。平均郵寄時間在20天以上,買的降落傘兩個月了到現在都沒收到,嚴重拖慢進度。這還不算,這相對小額的採購都已經交了一萬多軟妹幣的郵費+關稅了。

最近收一套國內寄來的DJI槳+電機,馬上收到31鎊多的關稅通知,英國海關你贏了,你咋不去街上明搶呢?!

今年度假回國的時候感受了一下華強北,頓時想哭。。。物流和供應鏈是大坑。。。


製造業迴流美國是奧巴馬就提出的口號,事實上關於iPhone生產線的問題在四五年前也一度引起過熱議。大約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看到過一張媒體製作的infographic(當時這種形式非常流行),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我就去嘗試搜索那張圖,可惜沒有找到。在這裡大致回憶一下那張圖表達的意思。

簡單來說,那張圖是從勞動力的角度來說明把iPhone生產線遷回美國是多麼的不靠譜。其中有一段給我的印象非常深:iPhone生產線上除了普通工人之外,還需要各類基層管理人員,也就是組長,工段長等等。先不談在美帝上哪兒去找幾十萬的流水線工人,僅僅是這些基層管理人員的數量也要在萬餘人這個級別。媒體估計僅僅是招齊這些基層管理人員,在美帝需要9個月,而在萬惡的中修……

工人們勞動合同還沒簽,已經在工位上幹了三個禮拜了……


看了大家分析的成本產業鏈等部分都很有道理,作為電子製造業從業人員,我這裡只說人的因素吧,而且只說調撥人力方面。
每年新聞里都會播出政府組織的采棉花大軍和採茶大軍在收穫季包下火車奔赴田裡搶收。其實看起來高科技的電子業也一樣的。因為消費特性在旺季來臨時,標準規劃生產線和人力是不夠的,解決辦法就是找政府從勞動力大省組織臨時用工包輛火車,半個月內上千工人到位。接下來就是中國工廠效率了,首先篩選出有類似工作經驗的人由師傅帶徒弟的形式教會,一周內考上崗證開始工作。對於沒有經驗技能的可以做一些包裝運輸的工作。對於上千人的後勤保障也是特別要說一下的,對於部分工廠是有困難的,這時政府會出面解決公寓和食堂,當然,來時的火車票他們也是幫忙了的。
這些高效率基於以下幾點,1.我們有源遠流長的春運經驗和鐵路里程的蓬勃發展,大規模一次性人口遷徙一年都得來幾遍,區區幾千人只是毛毛雨啦。 鐵路修到家門口,速度飛快,哪裡用人第二天就能報道。
2.開發區建設配套設施完善,嶄新的員工公寓食堂電影院,隨時可以接待大批人力到來。
3.政府積極的態度,不再是推三阻四甩手掌柜,而是推動者與參與者,雖然也有各種缺點,但還是比修座橋好幾年批不下來的某國強多了。
製造業很辛苦,但是與國外同行相比,我們是最強的,非常驕傲!


很難回去了。

美國當年發展的時候,工人在帝國大廈的鋼樑上懸空100多米吃午餐。

做鐳光表的女工收到放射性侵害,20多歲就死掉了。

一個10平米的房子擠幾家人。

現在你讓美國工人想富士康一樣幹活?你準備出多少錢?

蘋果不是一個富士康的問題,一個大產業鏈都要這樣幹活。還需要專業崗位的技能,美國現在的人才培養體系支持的了嗎?

除非美國不做國際貿易,本土人不管多貴都得買本土的產品,還得一點點把產業鏈補起來,把底層吃福利的人培訓成合格勤勞的工人。太難了。

普皇如果能一直不挨黑槍,逼著盟友掏錢給軍事存在付費,省點錢國內搞搞基健,增加點就業是能做到的,其他還是算了。


有些產品可能可以遷回美國,比如說製造周期較長,使用較長的東西。

但是電子產品不行。為什麼?

電子產品有一個特性就是周期短,流行短,搶時間。尤其是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買的手機,明年就可能跌一半價格,越早上市的手機,優勢越大, 這點大家都很清楚,而美國欠缺的恰恰就是這些,也正是因為如此,全世界的做電子產品的都沒能幹過東亞,美國不是今天突然手機被中國搶走了,翻翻歷史,美國何曾搶得過東亞?先是日本人,後是韓國人,現在是中國人,而美國人連日本人都打不過,而今天日本手機廠商都要被中韓驅逐出市場了,美國人想越級打怪?


大家在計算成本的時候一直忘記了時間才是最大的成本。中國有踹一腳就起來幹活的工人,美國絕對不可能的。你可以說中國工人可悲,沒人權,富士康血汗工廠扒拉扒拉,這個我不反對,我只是指出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就是:美國不可能像中國一樣,就決定了蘋果搬不回去。

強行搬也可以,那我們就可以見證另外一個諾基亞,另外一個摩托羅拉。要知道中國還是有小米,華為之類的公司是蘋果的大敵的。


true religion的牛仔褲,美國產的時候一條要給裁縫20美金。一件中國產的牛仔褲前幾年在LA downtown的批發市場能低到3-4美金一條。
然後,兩者質量差不多,都爛得要死,可能3-4美金的還稍微耐穿點。

哦,現在true religion的牛仔褲改中國產了,質量真心提高不少,這我親身體驗。


2013年6月蘋果發布了新款Mac Pro,美國製造
然後一直到2014年年初才能保證穩定供貨——要知道Mac家族一個季度也就500W銷量,具體到Mac Pro,一個季度能有十萬台就不錯了。
就這一個季度十萬台的產量,美國中端製造業還得擠半年才能擠出來……


這個問題的回答讓我越發相信:美國所謂的「紡錘形」社會結構,只不過是把底下那部分轉移到了中國而已。


真以為蘋果在中國就是單純組裝???中國一年智能手機出貨上億台,早就形成產業鏈了,這個供應鏈是全球獨一無二的。

簡單點說,各位請直接百度 蘋果概念股

A股市場上,有至少15家以上的上市企業直接為蘋果提供硬體產品,另外各種間接提供產品的還不算……

從電池,到無線模組到麥克風到無線充電到電感到指紋識別模塊到各種精加工鋁鎂合金、陶瓷邊框外殼……

共達電聲(15.60 +1.36%):公司通過和MWM的合作,成功進入蘋果供貨商名單,為蘋果的ipad、iphone等產品提供微型麥克風。公司產品質量水平已經達到50PPM(每100萬個產品中,最多有50個有瑕疵)。

  安潔科技(32.92 +9.99%):公司是蘋果指定的5家功能性器件供應商之一。據報道,公司供貨總額占蘋果功能性器件採購總額的10%左右,其供貨幾乎涵蓋蘋果系列產品,包括iPad、iPhone、iMac等旗艦產品,公司對iPad的供貨占其對蘋果總供貨量的七成以上。

  立訊精密(20.46 +1.19%):公司在2011年收購同行崑山聯滔,從而間接進入蘋果產品線,為蘋果iPad提供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連接線等產品。

  歌爾股份(29.54 +1.44%):公司為業務涵蓋微型電聲元器件和消費類電聲產品聲學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蘋果,三星,Sony,諾基亞等均為公司客戶。


  水晶光電(25.34 +1.44%):公司研發成功的藍玻璃紅外截止濾光片,從2012年7月起配套到蘋果iPhone5上。

如果蘋果搬回美國生產,這些準備萬里迢迢從中國進口么。。。。。。


為什麼說iphone回歸美國本土,就要全部回去呢?

自動化程度高,高耗能的回美國就好了啊。。。

例如,玻璃面板,金屬件,塑料件。。。

反正美國天然氣已經便宜的離譜了。。。現在特朗普還要解禁化石能源,高耗能企業的天堂啊


罔顧經濟規律的玩法都是作死。別忘了以前強人政治時代大鍊鋼鐵趕英超美畝產萬斤違反規律的不良往事了吧?
Apple要是為了讓Trump開心,回遷美國,利潤率暴跌,Apple的機構投資者,也就是大股東們會毫不猶豫地把Cook趕下台...


本人從事行業,美國公司需60%的毛率利才能做出10%凈利潤,中國公司30%毛利率就能做出10%凈利潤,以上為上市公司公開信息。這裡面的相差的30%都為可變成本,就看你在哪裡經營、在哪裡製造。


很多人一提起「製造iPhone」

就反射性的想起富士康的血汗工廠

不用富士康,價格漲2倍~~

組裝iPhone啥時候成了主要成本了?

2009年,1120萬部蘋果手機在富士康組裝完成,每部手機以出廠價179美元(大致相當於製造成本)出口到美國,在美國大約以每部500美元的價格上市銷售,毛利達到每部手機321美元

179美元的出廠價格中,只有6.5美元來自於最終組裝過程。這些成本包括在代工工廠從事組裝工作的員工的工資,以及這些公司的管理費用和利潤。其餘的172.5美元中,大部分來自於日本、韓國和德國等國生產的組件

321美元的毛利中,大概有160美元供應鏈中的分銷商和零售商獲得。

其餘的160美元蘋果公司獲得,用於營銷和市場推廣,以及為蘋果手機工作的成千上萬個工程師所提供的技術和設計,其中大約100美元將用於該產品的技術開發。扣除這些費用後剩下的就是凈利潤


以上數據參考新工業革命 (豆瓣) 第十章。


影響國際流通的產品定價的不是成本而是外貿政策,同樣made in China。歐洲亞洲 美洲的售價為什麼都不同呢???如果特朗普的第一目標真是振興美國經濟,那拉回本土製造是非常可能的,至於成本上升怎麼辦?降稅啊,特朗普可是深諳中國經濟思路的,弄不好補貼也是有可能的,這會成為他連任的必然籌碼。


沒各位說的那麼困難。
實際上在台灣IT代工企業發展起來之前,IT產業就是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日本的。IBM、德州儀器、通用電氣、康柏、戴爾、蘋果……N多企業都是在美國製造、美國組裝和美國銷售的。
今天的iphone製造難度,不會比30年前麥金塔難度更大,組裝、包裝、物流成本不會比麥金塔更高。
今天,apple在全球有18家組裝和代工廠家,其中在美國本土就有兩架,分別是廣達電腦加州福利蒙廠和偉創力德州奧斯汀廠。此外富士康在巴西聖保羅還有一個廠、蘋果自己在愛爾蘭還有一個廠。
中國當然是重要的生產基地,但並不等於蘋果就不可能恢復在美國的生產。這四個廠沒聽說因為成本過高而倒閉的……

在中國生產的好處,除了中國的產業配合、工人生產能力之外,最重要的也包括了中國本土的需求能力、亞洲區域的需求能力和後續的服務需求等等。
完全搬回美國可能沒必要,但是增加美國的就業、擴大在美國的建廠等等,並不是不可能的。如果本屆政府給予一些優惠和扶持,並且互相取得一些諒解,都不是不可能的。
有困難,但是可以解決。

不要說iphone回到美國是可能的,Nike回到美國都是有可能的。3000塊錢的運動鞋,沒理由在美國生產就不賺錢。實際上新百倫就是美國本土生產的。

這麼說吧。在美國造汽車都還能賺錢,生產個iphone的手機就不賺錢了?這個結論太搞笑了。
賺多賺少的問題罷了。


下圖是IPONE6的零件來源國。就算中國那349個都是不值錢的塑料零件,你想搞出來也是要費把子力氣的吧。


說那麼多沒用的,不如說說富士康自己為什麼跑到印度去設廠


美國的最低時薪大約是 8 美元每小時,加上工會,環保主義者,人權組織... 要在美國搞富士康這樣的工廠,幾乎是不可能的,何況 iPhone 背後是龐大的,錯綜複雜的供應鏈系統,要打造這樣一個系統,也需要長久的磨合和累積。

有些美國投資公司分析,如果 iPhone 的生產線搬回美國,單價會上漲 2 倍。即便是發達國家,這個價格也是很難承受的。

或許有人會說,人工智慧,用機器人自動化,但像這種電子商品,工藝迭代的速度和它本身的精密性和複雜性,一下子也不可能用機器人替代,即便替代短期也很難降低成本。

就像中國的一句古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便中國工資上漲,人口紅利不在,政府對投資者的優惠政策正在縮限,但想要一時半會搶走世界工廠,也沒有想像的這麼簡單。商人都是逐利,那裡本來沒有利,強行把它抓過去,結果就像蘇聯,就像我們自己搞過的集體,搞過的大躍進。中國當然會受傷,中國有很多普通工人的生活很依賴對美國的出口,但美國自己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畢竟,它們才是整個生產鏈的最大獲益者。


繼續歪樓。說中國工廠的優勢。看其他方面都有人說,我就講講沒大有人願意說的「量的暴力吧」。
什麼是「量的暴力」,說起來很簡單,三句話,
中國很大,
中國非常大,
中國非常非常的大。
好了我講完了……,……好吧我正經點。
可能會有人覺得不就是量多嗎?有什麼啊!不代表水平。但事實上它不但代表水平,而且起決定性作用。
問一個問題,以富士康為代表的眾多「血汗工廠」一直說要走,說了十幾年了,直到現在還沒走,為什麼?
中國勞動力便宜?是,沒錯,中國工人現在的工資不高,但從世界範圍看,他們真的還便宜嗎?他們有非洲的貧民便宜?他們有印度的低種姓便宜?遠的不說,他們有東南亞便宜?
答案是,沒有。去年我在建築工地問一個工人,他說他上個月都月薪過萬了,當然這是人家幹得多,加班加點掙出來的,但這已經無論如何都不算便宜了。
這其中的答案其實有很多。
有我們勞工權益保護得不充分,各種保障勞工的制度法律沒有得到落實的原因。
也有中國人踏實肯干,不動不動就要求七小時工作制,更不會沒事罷工的原因。
當然,主要也是八十年代那批高質量的高技術工人,和改革開放保就業的政策的原因。
不過在這裡我還是主要講「量」。
這其實是一個十分關鍵的主因。
凡事要走普通人市場的商品公司,首先要關注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規模――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時間裡你到底能生產出多少個一模一樣的產品。在這點上,中國具有巨大的優勢。
因為大概只有幾個國家可以在一個國家甚至一個省內就以極低的物流成本為你配齊你需要的絕大多數零件,而這幾個國家只有一個可以將這些零件在幾個月內生產上億個。
如果你是這些企業的老闆,那麼請選擇吧,你可以選擇留在中國,提供漲高了的工人成本,或者離開中國,然後將企業的年產量削減到現在的幾分之一。
聽說你們要離開中國?奧,走啊。
(ps,吐槽一下你們張口就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是血汗工廠,不值得自豪」,你們家是工人家庭嗎?經歷過都沒有工作的時期嗎?如果你們經歷過,那你們就應該知道,再怎麼血汗工廠也比沒有工作好一萬倍。不靠勞動密集型產業,不靠它,你打算怎麼解決上億人的就業?你知道幾千萬人失業是個什麼後果嗎?)


推薦閱讀:

維基解密公開的 DNC 郵件中有哪些美國民主黨不可告人的內容?
如何看待 2017 年 10 月 1 日夜间美国拉斯维加斯市发生的枪击事件?
如何看待美國封殺表情包 Pepe?
如何看待「反特朗普遊行者打砸在美華人商鋪:抱怨其助特朗普當選」?
美國專家說川普(Trump)可能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知乎的專家們對此有何看法?

TAG:iPhone | 製造業 | 美國 | 富士康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