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院派的心理諮詢師的典型成長軌跡應該是怎樣的?相比於非專業背景出身的從業者有哪些優勢?

本題已加入圓桌 ? 成為心理諮詢師 - 更多「心理諮詢」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介紹順便安利一下台灣的心理諮商碩士吧。很標準的學院派路徑。雖然我日常都在黑台灣,但說真的,就心理諮詢師成長這條道路,台灣要比大陸規範化的多,並且獲得同等的資源,所需投入的金錢成本也便宜的多。雖然絕對值上來說還是很貴……

心理諮商差不多是台灣最難念的碩士了,一般的路徑是這樣:碩一:修課;碩二:修課+兼職實習;碩三:全職實習;碩四、五、六……:論文……
台灣的一般學科,大部分碩士的畢業時長是2年。心理諮商,只要日後計劃考證,則至少3年,絕大多數4-4.5年。我還有一堆碩五碩六甚至碩七的學長姐,都是淚,不提也罷…|||||
下面分別介紹修課、兼職實習、全職實習。

一、修課
台灣《心理師法》規定,符合諮商心理師應考資格必修課程有:
1,心理評量、測驗與衡鑒領域相關課程(至少一學科3學分);
2,諮商與心理治療領域相關課程(包括理論、技術與專業倫理,個別諮商與團體治療,至少4學科12學分);
3,心理衛生與變態心理學領域相關課程(至少一學科3學分);
4,人格、社會與發展心理學領域相關課程(至少一學科3學分)。
選修課程,則與各個學校特色——主要來說是在任老師的特色相關。
比如:精神分析、完形治療、藝術治療、家族治療、伴侶治療、遊戲治療、沙游……
這方面,則看個人興趣與精力進行取捨了。

二、兼職實習
兼職實習非《心理師法》要求,但通常是心理諮商所的畢業條件。並且,必須要有兼職實習經驗,才能夠找全職實習。
兼職實習原則上時間為一整年,當年7月1日至來年6月30日,標準為每周1~2天。不過兼職實習的規則一般由學校自行定製,所以每所學校規則上都有所不同,操作上也有所彈性。一般兼職實習的要求,是按接案時數定的。
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我們兼職實習的要求是每學期30h個別諮商接案時數+15h個別督導時數。這是基準分。如果接案時數小於20h,或者督導時數小於10h,任何一單項成立,則當學期兼職實習課直接不及格。
我們學校算規定嚴格的,很多學校在兼職實習階段並不規定督導時數,接案時數要求也沒那麼高。有的學校差不多每學期接案15h就夠了。

三、全職實習
全職實習通常不在學校的畢業要求之內。但《心理師法》要求,報考諮商心理師者,須於修業第三年選修「專業實習」共6學分。
全職實習與兼職實習一樣,原則上時間為一整年,當年7月1日至來年6月30日。根據心理師法要求,全職實習的時數為至少1500小時,其中直接服務時數(既個別諮商+團體諮商+心理測量)為至少360小時、個別督導時數為至少50小時。
此標準相當嚴苛,拿直接服務來說,相當於全年過年都不休假,每周至少7個案,並且個案都不能請假。大多數實習機構很難為實習生分派如此多的案量。所以各所學校有所靈活操作,比如我們學校將接案時數乘以1.5,就當加上了接完案的記錄時間,作為直接服務時間。但我知道也有苦逼學校是耿直的1小時只算1小時的。
督導時間也非常嚴苛,如果按每周1小時來算,除去過年一周,只能請一次假。問題是你不請假,督導有時候自己還要休假呢。像我這種寒暑假還要回趟家的,只能和督導談,每周延時間,算1.5小時。

碩三的全職實習幾乎是按照每周4天,每天8小時算的。剩餘一天工作日,需要返校上課(實習課)。所以通常較少有人在碩三這年寫完論文,常常等到碩三實習結束後,碩四再開始論文。

待論文寫完,其他畢業條件也達成,拿到畢業證書之後,才可以去考諮商心理師證照。拿到證照之後,才可以真正被稱為諮商心理師。

這套制度並不完美,有一些死板的地方,也有很多漏洞可鑽。並且我至今覺得1500小時的工作時間要求簡直無理,萬惡的資本主義里實習可沒什麼錢拿,實習生常常就是廉價甚至免費甚至還要交錢的勞動力。我個人覺得只留對直接服務與督導時數的要求就可以了。不過這套制度還是確保了拿到證照的人,不會是完全的新手,而是有一定實際經驗的專業人員。

關於相比於非專業背景出身的從業者的優勢,更多的實際經驗與更豐富的專業資源我就不說了,畢竟非專業背景只要願意用心也捨得花錢,這些都能得到,只是成本高低而已。
我覺得這套制度最大的優勢在於:在一個心理諮詢師最最慌張的新手階段,有學校、實習機構、督導多方為其背書!心理諮詢並不是一項可以預測的工作,最資深的心理諮詢師,也有可能遇見個案意外狀況。這不一定是諮詢中做錯了什麼,完美的諮詢也擋不住意外。但對於一個新手來說,一次意外發生,可能就是對職業生涯的毀滅性打擊。所以作為新手,畏畏縮縮,什麼都不敢做,因為做了就可能錯,這種狀態實在太常見了。但在實習制度之下,個案的責任,不再由新手諮詢師一個人承擔,而是由學校、機構、督導多方承擔起來,新手諮詢師反而變成責任最小的一方。我認為這種有靠山、有背書的安全感,以及帶來的敢做敢試、敢錯敢糾正的信心,是學院派最大的優勢。


其實區分學院派和非專業背景有些難。

所謂學院派,就是指經歷了臨床心理學的高等教育,並且畢業後一直從事臨川心理治療吧。
對應的非專業背景出身大概是指半路出家,通過自學成為心理諮詢師。

事實上很多情況介於這兩者之間,國內的臨床心理學專業很少,而諮詢心理學我都沒聽說過(修改:評論說還有不少的,特此註明)。基本上只有心理學專業,心理學專業涵蓋範圍非常廣,一個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生畢業後從事心理諮詢,算不算標準的學院派呢?好像差了一點什麼。
有些諮詢師大學並不是心理學專業的,但是在進入社會後上了很多培訓班,考下了證書,並且有了大量的個案經歷。對於曾就職於國外一些心理學研究所或者心理治療機構的的人來說,其專業素養通常都不差。

回到正題,按照通俗的我們的理解,不那麼較真。
我們看一下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錄取和畢業要求:

截取:

3.1碩士研究生錄取

除了要滿足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學心理學系關於碩士研究生錄取的一般條件以外,候選人還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之一方可被選取為臨床心理學碩士研究生:

(1)獲得國家教育部認可的心理學專業的學士學位(第一學位);

或(2)獲得國家教育部認可的醫學學士學位(第一學位);

或(3)獲得國家教育部認可的心理學專業第二學士學位,並提供國家教育部認可高校的心理學系以下課程的修課合格證明: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統計、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測量。

3.2博士研究生錄取

除了要滿足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學心理學系關於博士研究生錄取的一般條件以外,博士研究生侯選者還必須滿足以下條件方可被選取為臨床心理學博士研究生:


3.2.1專業背景:獲得臨床心理學或諮詢心理學相關專業碩士學位;或獲得精神病學(或

者醫學心理學)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3.2.2心理治療實踐:在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認可的心理咨

詢和治療服務機構中接受過專業實習(個體心理治療實習)時間累積不少於150

工作時(提供相關證明)。

3.2.3研究能力:候選者至少有1篇實證性研究論文已經被國內核心專業期刊(中國心

理學報、心理衛生雜誌、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接受或者發表(提供相關證明),

並具有較強的心理學方面的科研能力,包括:良好的英文文獻閱讀能力,初步掌

握臨床心理的研究範式和心理學實驗設計,掌握高級統計知識和SPSS(或SAS)軟

件的操作。

3.2.4英語水平:通過CET 6級。

3.2.5其他能力:良好的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一

定的內省能力。


III. 培養內容(CURRICULUM)

4.1 碩士研究生培養內容(2年)

4.1.1課程要求:

4.1.1.1 心理系研究生必修課:碩士研究生英語、政治、高級統計、心理學研

究方法、認知心理學專題、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專題、臨床心理學專題、

(文獻閱讀與討論、專題研究與實驗1)

4.1.1.2 臨床心理學專業必修課:發展心理學(PSY-0-009)、人格心理學

(PSY-1-012)、變態心理學(PSY-1-004)、心理諮詢與治療引論

(PSY-0-016)、心理治療專題1、心理治療專題2

4.1.1.3 推薦選修課:實驗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實驗、心理測量、中樞神經解

剖、質性研究、邏輯學

4.1.2臨床實踐:

4.1.2.1見習:臨床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必須在北大心理系(臨床心理研究室)認

可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機構和帶教老師指導下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見

習,見習時間不少於50小時。

4.1.2.2實習:臨床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必須在北大心理系(臨床心理研究室)認

可的心理諮詢與治療機構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實習,實習時間不少於

150小時。

4.1.2.3督導:臨床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在實習的同時,必須在北大心理系臨床心

理學專業導師或者被北大心理系臨床心理研究室認可的心理諮詢和治

療專業人員處接受督導,督導時間不少於30小時。 2

1 此2門課程在畢業前直接由導師給學分。

2 PSY-1-004,PSY-0-009,PSY-1-012,PSY-0-016均為北大心理系本科課程,沒有選修這些課程的碩士研究生將被要求在畢業前選修完這些基礎課程。

4.1.2.4自我體驗:臨床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必須在被北大心理系(臨床心理研究

室)認可的心理諮詢和治療專業人員處接受自我體驗時間不少於20小

時;或參加被北大心理系(臨床心理研究室)認可的心理諮詢和治療

專業人員領導的自我成長小組時間不少於20小時。

以上實踐項目都必須在畢業前提供相關書面的證明。

4.1.3學位論文

臨床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必須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碩士學位論文,論文必須是實證性研究。

4.2.2.3自我體驗:畢業前,臨床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必須在被北大心理系(臨床心理

研究室)認可的心理諮詢和治療專業人員處接受自我體驗時間不少於30小

時;必須參加被北大心理系認可的心理諮詢和治療專業人員領導的自我成長

小組時間不少於20小時。

以上實踐項目都必須在畢業前提供相關書面的證明。

4.2.3 研究論文

臨床心理學博士研究生在畢業前須在導師指導下完成論文1-2篇(具體要求參照心理學系的規定),論文須是實證性研究,並被SCI或者SSCI收錄的學術雜誌接受或者發表。


我忽然覺得沒有必要詳細解釋了,應該一目了然了吧?


如何定義學院派?

1.是本碩博連讀,並且醫學院實習的臨床心理或者精神科方向么?
2.是心理學本科+臨床心理方向的碩士甚至博士么?
3. 是本科應用心理(非臨床心理)或者其他心理專業,然後考出二級諮詢證的心理諮詢師么?
4. 是本科非心理專業,去國內外一兩年拿下一個心理或者諮詢方向的碩士?
5. 是腦科學或者神經科學方向本科或者研究生么?
6.本碩是無關這一行。但是經歷過正規培訓,例如中德,中挪,CAPA類似的課程訓練的諮詢師?
7.或者題主想要說的是國內的上一代諮詢師當中的江湖派和學院派的恩怨糾葛?

除了7以外,以上所有人學習的內容都不一樣,而且都有不同的側重。哪些是學院派?哪些不是學院派?


我記得簡里里曾經在一個採訪當中說過,大概是自己是從認知神經科學系轉到心理諮詢的,十年前沒什麼問題,但是現在似乎就很難入行。 (如果有誤歡迎勘正)所以學院派的定義實在是太寬泛了,

從我個人諮詢而言,半路出家的諮詢師有很多令人尊重,能夠對於來訪者起到作用的心理諮詢師。有些學院派的人(例如註冊系統的前督導王星波是西南大學教育發展和諮詢方向的研究生,也是中德和中挪班的學員)。最終倫理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被開除出了註冊系統。
畢竟就像有些諮詢師在其他答案說過的,他們學習過並不代表他們一定按照相對應的標準進行執業。
系統學習過知識與標準,並且以謹慎謙虛的態度應用這些知識在實踐當中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經驗來說,決定一個諮詢好壞的。在諮詢師一側,底線取決於這個心理諮詢師是否遵守倫理。 而高度在於諮詢師對於各種技術手段是否有效的能夠進行整合。

我覺得不妨把這個命題換成,成為一個負責,相對正規的心理諮詢師,大概都學習那些知識,都有那些路徑?


大概就是統計學學的更好一些吧……

年紀大一點的人可能都對赤腳醫生這個詞不陌生。赤腳醫生指一般未經正式醫療訓練、仍持農業戶口、一些情況下「半農半醫」的農村醫療人員。赤腳醫生是中國衛生史上的一個特殊產物,即鄉村中沒有納入國家編製的非正式醫生。當時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醫學世家,二是高中畢業且略懂醫術病理,三是一些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赤腳醫生為解救中國一些農村地區缺醫少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來源搜狗百科)。

這有點類似於目前的現狀,社會對心理諮詢有巨大需求,學校系統培養跟不上。

我舅舅就是赤腳醫生,在農村的臨床一線幹了一輩子,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比那些三甲醫院只會看化驗單與檢查單的醫生的姿勢水平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但是時代的潮流滾滾而來,毫不留情。前兩年每個村都設立衛生室,這個舅舅本來以為手到擒來的崗位被另一個學歷更高更年輕的人拿去了。

會不會心理服務行業也變成這樣。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業越來越規範。所有的從業人員必須首先是學院派,才有執業資格。
就好像醫療行業,哪怕是醫學世家,都需要先從醫學院畢業,取得執業證書。才可以從業。你不能說從小跟爺爺學針灸,奇經八脈都認識就能支攤從業。
因此,院校的教育經歷以後可能是執業的下限。或者說底線。

學院教育與自學成才的區別還類似於
以前普通人接受教育只能進入公共教育系統。有錢人能請老師回家教。
區別很明顯嘛。
前者便宜後者昂貴。
當然也有人說後者更有利於因才施教。
但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是。
接受過公共教育的,能更有利於篩選。
人力資源部門面對一個清北畢業生與三本院校畢業生是判斷成本很低。
而如果都是家庭教育出來的,判斷成本增加。
同理,來訪者在篩選諮詢師時,通過看學歷教育經歷也更easy。當然目前完全從學歷教育來評判諮詢師水準也不太科學。

寫累了,想到再補


應邀!


學的系統,資源系統。


偶然看到這個問題,強答一發。學院派和非專業諮詢師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圈子,能夠借著參加各種培訓和活動與其他諮詢師交流,從而快速獲得成長養分。典型的成長軌跡么,我認為就是不斷的學習、培訓、實踐,從最初的心理諮詢師慢慢變成心理督導師,或者成為心理治療師。

我是一個半路出家的「野路子」心理諮詢師,在自我成長這一塊就有非常大的體會,真的很難。參加過三級心理諮詢培訓的人都應該清楚那是什麼水平的考試,整個考試重點就只有12張量表的用法、合理情緒療法的簡單要點以及一些在諮詢上很難實際運用的基礎知識點,用這麼點知識來面對千奇百怪的心理問題真的會讓人手忙腳亂。我們那個培訓班到現在已經2年多了,30多個學員中真正有實戰經驗的只有我一個人,其他的拿了證就永遠壓在箱底了,而我為什麼敢實戰?一方面是以前從事的工作里也有大量和心理健康相關的內容,另一方面是因為愛人的原因和醫院、學校一些專業心理醫生有來往,可以找到督導。更重要的是我並不靠心理諮詢吃飯,所以可以忍受在諮詢量不足時還能堅持學習。

學院派的好處就在於從就業方面就開始有明顯優勢,專業的機構、醫院只會接收經過正規培訓的專業人員,野路子幾乎很難在這些地方找到職位。沒有崗位就沒有資源,沒有資源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你拿什麼去維護你的職業榮譽感?況且心理諮詢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每年都有大量的舊理論被淘汰,沒有專業的圈子上哪去學習這些東西?有一個辦法倒是可以——不停掏錢參加各種培訓。問題是,這樣做得成本大得嚇人。我認識一個獨立執業的諮詢師,自己這幾年光培訓投入就超過10萬了,如果不是因為有點關係可以打折,這個成本更高。而學院派的人有很大機會可以獲得政策支持或者單位的培訓投入,學習成本不會那麼高。

而對於業務發展來說,心理諮詢又是一個極其不適合獨立展業的職業,因為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隱私,你不能暴露,不能要求求助者幫你轉介紹其他朋友來你這裡諮詢。相對於學院派天然就有一個圈子,像一個大招牌一樣擺在那裡,獨立執業的諮詢師真心很慘,而且越遵守行業規範就越慘,很難找到「業務」,最終心理不失衡都已經很不錯了,想要賺錢還真心不容易。我去一個私人心理諮詢機構看過,那與其說是一個心理諮詢中心,不如說是一個專門進行雞湯課程培訓的學校,心理諮詢搞得跟上課一樣,居然還有群體諮詢就是一個講師在台上面對一群求助者講得眉飛色舞,課程都是成套預售的,一次定幾套還打折……

不過你說學院派有沒有弱項呢?當然有!有收穫必然有付出。在我認識的學院派里就有很早就考了二級諮詢師的人,理論基礎特彆強,但就是不敢實戰。理論堆積得越多,就越不敢接求助。因為學院派是一種師徒關係的上下級結構,你想要獲得上級的認可必然會消耗很多時間去打雜,有時候你大量的工作就是給領導做數據採集和分析,那是純體力勞動,完全不接觸真實的人,實戰水平怎麼上來得了?另外在一些心理醫生身上也發現了國內醫生的通病:對患者極度不耐心。當然我能夠理解這裡面的苦衷,一個上午要看15~30個病人,平均一個案例的接診時間僅有10~20分鐘,這在正規諮詢里連建立信任的談話時間都不夠。心理治療畢竟不同於軀體疾病,求助者更希望自己能被當成一個人來看待,而不是一張被測試結果分解掉的數據表。所以一些心理醫生雖然理論基礎很強,但是連最基本的諮詢要素都無法遵守,僅僅只能維持最低限度的倫理道德水準——其實這也僅僅是醫德,對於心理諮詢要求的倫理道德我認為還遠遠不夠。

現在國家已經有了心理治療師職業認證,相對於心理諮詢師來說,我認為就像是康復技師和盲人按摩的區別,其實兩邊都有明顯的優勢和需求人群。只要走上了心理工作這條路,往圈子靠只是遲早的事,所以糾結學院派和實踐派的區別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想好了要干,那就干唄。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為自己量身打造一般。如果我理解的對的話。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學院派指什麼,我理解的是學校主修心理學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本科心理學,研究生應用心理學,雖然研究生專業不叫心理諮詢,但因為導師是做諮詢的所以一直接觸。畢業後一開始做兼職諮詢師,現在主要做諮詢。
以上為背景交代。
優勢:
1、能想到的是學的比較系統,相對於不是本專業的人來說學這些花費少多了。據我了解的在社會上從零開始學習,培訓機構收費真的是很貴。其他專業的人能夠考諮詢師三級證,但為了考證所學的東西非常少,而且不系統,應該算是皮毛的東西。然後更多的基礎知識需要自己去補充學習吧。這點可能在學校的學習就有優勢。
2、但是!僅有理論知識還是做不了諮詢。也就是說學校出身和半路出家一樣,在學校學了很多理論知識,儲備非常豐富,也是做不了諮詢的,這點可能就體現不出優勢了。這就是很多考了證的人和從學校出來的人一樣,都不知道怎麼做諮詢。必須還得補充其他系統培訓,心理學有很多流派和方法,認知,行為,精神分析,人本,家庭治療,還有好些藝術治療的方法,非常多,你需要選一個學習,當然也有人同時學好幾個。這樣的培訓五花八門,質量參差不齊。最好選擇系統的培訓。要說學院派的優勢,可能周圍人知道的多,選的時候有參考,不會經歷那個亂選的階段,也就省下來一些培訓費。我的感觸是在學校學習中基本就知道自己喜歡哪個流派哪種方法了,所以報培訓有針對性。可能很多半路出家的同行需要通過各種培訓了解自己適合什麼,真的花費巨大。
3、接觸個人成長早。這應該也算優勢吧。因為做諮詢師必須自己進行成長。我的經歷是大學就開始被諮詢了。所以很早就知道諮詢怎麼回事,很早就開始自我成長了。這點可能後來學習的同行們沒有這個條件,有些同行有可能培訓了好長時間,拿證了好久都不知道諮詢室里發生了什麼。而個人成長對成為一個諮詢師來講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精神分析,動力學派這樣的。
4、思維模式。我認為所有優勢都是兩面的,你可以說是優勢也可以從另一面看就是劣勢。學院派思維模式可能很心理學化。畢竟第一次接受就是心理學,就像一張白紙,一開始和一直浸染的都是心理學。所以思考方式很心理學化。這可以是優勢也可以是劣勢。而非專業人士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訓練,比如傾聽,比如避免政治教育等等,很自然的非受訓的人的第一反應。畢竟改變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不簡單。受原來訓練的影響。但他們的優勢可能也在於更靈活吧。
5、花費。業內人士都知道成為一個諮詢師花費巨大。專業培訓,個人成長和督導的費用非常多。學院派在前期理論階段花費較少,但如果想做諮詢師後期的專業培訓,成長和督導的花費應該跟非專業人士沒有太大區別。
多說一點,感覺學院的劣勢,就是同學們不知道是敬畏之心太重還是什麼。學的越多越不敢做諮詢。這點我們很多同學對於有些社會上的亂象痛心疾首,可很多人卻說不敢進入諮詢,覺得責任太大。身邊的同學還在心理學行業的非常少,還在做諮詢的就更少了。
先說這麼多吧


華中師範大學臨床心理與心理諮詢方向研究生畢業,臨床小時數1200+
我覺得所謂學院派應該是系統地接受諮詢方向學習與實踐三年以上?
諮詢心理學只是其中一門課程,與心理諮詢定義其實是不同的

我前面說的三年其實是一個概括化的說法,只是指浸潤在學院氣氛中。
學院派也好,拿到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也好,時間過去了,其中水分有多少,都是很難說的。看到前面寫著北大畢業要求,心理諮詢如是,講小時數的。三年,就算一個研究生,有多少時間在諮詢,多少時間在自我體驗,多少時間在接受其他方面技術培訓,多少時間在做研究做課題,多少時間在看書看文獻?看似都是三年,個中差異可能非常大。如同駕照和司機,不看司機年齡和架齡,公里數才是王道。只不過連年齡和駕齡都不顯長的,一般來說就更不放心些。如果我雖然沒當過司機,我坐了40年副駕駛了,我50歲了,能不能上來就開車,額…現如今,半路出家的人很多,教育,文學,人力資源,各種各樣都很多,但是這其實是雙刃劍。終究國內系統性培訓心理諮詢與臨床的學校少,輸出慢,可是需求擺在哪裡,都靠學院派(還不一定畢業都去諮詢),不夠用的。

那麼,人生經驗可以轉化為諮詢嗎?我求助的時候應該怎麼選擇?

我贊同前面另一位的說法,底線。我認為如果不是學院派(有學歷證書),至少要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至少讓你學會,什麼不可以做。我但求你的諮詢p效果沒有,不要給來訪者二次傷害,這個是要跪求所有邁入這一行的人士的。

高度的話,有很多東西可以融入進來,譬如人生經驗,譬如教育學生經驗,譬如員工關係經驗,譬如不斷學習,但是津巴多說過,時間對大家都是公平的。你晚入行,你沒有經過博導碩導這樣的「老司機」「演藝界前輩」帶,沒有浸泡在那個氛圍里,沒有被「強制」上課讀書實踐做課題寫文章做研究報告講課,那你靠你的自覺性去補,永遠都不晚。

當大家站在諮詢室的起點時,其實基本都是一樣的。縱使不是商業性的諮詢(建立咨訪關係後,中長期的諮詢才能維生,給來訪者更徹底的改變,給機構更好的口碑),就是學校免費心理諮詢,你建立咨訪關係水平技術不行,人家都不想長期找你。另外的都是一樣的,就是無論學院派還是半路的,剛開始的幾百個小時(假設300?)都是摸索期,經歷新手必然經歷的過程,但是過了某個階段之後(而且在摸索期之內也是不斷的探索與學習),而且一定是有督導的(自我督導,上級督導,同輩督導。督導沒花時間,報告整理看書自我反思接受培訓也可以算時間),以前的東西逐漸轉化為效用。

有人在摸索期就很平順,有人剛開始各種不順,但是只要堅持學習思考,只要有倫理底線和對來訪者的真誠共情無條件積極關注,諮詢師終究會成長起來的,專業學習也好,思想工作經驗也好 ,可以轉化為效用,只是這些經驗如何負面影響在諮詢室內的判斷,也要始終警惕。

我尊重並敬佩每一位用心為來訪者諮詢的諮詢師,不論他學歷高低,不論他是否賺到不少錢。但是設身處地想想,誰不想找到一個既匹配又性價比高的諮詢師捏?

學歷低怎麼了?學歷低跟學歷低的來訪者還有共同話題呢!不過就像赤腳醫生和博士學歷醫生一樣,只要有職業道德在,他們會把自己接不了的案子轉介出去的話,甚至能介紹適合的人(而不是「治死」在我手裡),我想這樣的人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不過我越做諮詢,越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現在想稍停一段時間。我覺得各行業無不如是,要不中小企業家怎麼狂補課呢?越向上提升,你會發現理論起著必不可少的指導性作用。就像課本說的理論與實踐是缺一不可的。學院派多的是對理論學習的浸潤,實踐部分的保障有賴於學校學院和導師對自己心理諮詢學生的嚴格要求,更依賴於自己不斷的實踐,回歸於理論,再奉獻於實踐。
希望中國的心理諮詢越來越好,我做的諮詢越來越好,啦啦啦


大一上了general psychology, abnormal和neuroscience. 暑假上了social psyc. 大二上了cognitive和一個clinical方向的discussion,討論self in virtual community,期末交了一篇21頁的research proposal. 下學期上psychotherapy和clinical lab。

同時大二還進了兩個research lab,整理整理數據,裝一下confederate,下學期可以run participants了。

認識的大四學長學姐都在寫thesis和申請grad school。實驗室在讀phd的boss基本就整天做實驗,整理數據,發文章,偶爾在學校counseling center見見客戶做做諮詢。

反正本科現在就知道這麼多吧,也不知道以後是做諮詢還是走學術。國內不了解


其實單純在學習的角度上來看的話,非學員派出身並沒有什麼劣勢,甚至有的非學院派學習的內容要比科班出身的心理諮詢師更專業和系統,同時也可以有大量的機會。

最大的不同,我感覺是環境不一樣。學院派出身的諮詢師是經歷幾年甚至十幾年走出來的,在一個周圍人都是心理學人的環境裡面,諮詢師自己可以變得更接納自己,看事情更客觀,這也算是學院派的一個優勢了吧。

不過相比於此,非專業出身的諮詢師,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和精力入行,也算是一種優勢吧。

孰好孰壞,各位看官自有定論~


並不能代表廣大學員派心理諮詢師的成長.........
目前心理系大二,還在糾結以後是選擇諮詢還是其他的,比如工商。
以後如果選擇了諮詢,就來更新。

大一學習普通心理學,這是所有心理學有關專業入門必修的吧。介紹了心理學學派、分支、各種領域各種方法。給了個心理學學科大致的面貌。

統計學。學的是與心理學相關的統計。描述統計,推論統計等。

大二學習發展心理學,人的一生從受精卵開始一直到死亡,我們都可以從發展心理學裡面學習到。

心理實驗法。這門課貫穿了大一和大二。學了整整一年。學習APA格式,如何寫出一篇可以發表的論文,學習如何做出一個實驗。以及認真嚴謹的態度。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心理測驗法。學習如何編製一份測驗。從定好一個測驗主題開始到編寫測驗、收集資料分析項目再到寫出一份完整的測驗。測驗絕對不是網上qq上微信上等等流傳的那種,不正規。

人格心理學。這是對以後學習諮詢的理論前提。比如Freud的精神分析,Rogers的個人發展。

———————未完待續———————


我想主要在「學」和「練」兩方面吧,優勢和劣勢是相對的,最終是如何能更好的與來訪者一起工作,殊途同歸。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心理患者,是否能夠被治癒?
做獨立執業的心理諮詢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家活得累嗎?感覺好累,好累!?活著到底為什麼?
心理諮詢後心理諮詢師會做些什麼?
產後第一年真的很難熬,請求心理幫助?

TAG: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