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應該從前三個月就培養孩子規律作息?
新手媽媽一枚,娃還有幾天滿兩個月,純母乳餵養。之前一直看得都是親密育兒的書,按需哺乳,對孩子及時回應。
但兩個月以來不僅是我自己勞累,娃似乎也並沒感受到「親密」帶來的快樂,孩子體重身高什麼的發育到挺好,但肚子經常脹氣,白天總要抱睡不然就睡不踏實,一兩分鐘就醒,從月子里到現在都是夜裡兩到三小時會醒來喝奶,一天到晚總在哭鬧,哭得撕心裂肺。一家人天天都圍著孩子哄,孩子爸爸和來幫忙的孩子姥姥都叫苦。尤其孩子姥姥天天都埋怨我,她認為是我給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喝奶不規律,造成孩子總是不吃飽一會兒又要吃,腸胃總得不到休息才會弄得腸脹氣;同時她不讓我抱孩子,我沒聽,現在還在孩子不抱不肯睡,並且最近嚴重到抱著不走都不行,我自然也難推其咎。
於是我迷茫了,想改變但又總糾結,看了培養孩子作息規律的「實用程序育兒法」,照著實施,但一聽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就又開始猶豫這樣是不是有點殘酷,這麼痛苦會不會成功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對孩子有好處,而這樣糾結的話,真的很難堅持,希望各位能說說經驗,讓我能多點定力,是該順其自然親密育兒,等待孩子長大後自己改變,還是應該儘早培養孩子有規律的作息?不在乎辛苦,主要希望真的對孩子成長有益處。
謝邀!
關於睡眠訓練,一旦寶寶過了新生兒階段,我以為有必要進行,孩子一旦學會自己入睡,家長省事很多不說,關鍵是寶寶的睡眠質量能提高,睡眠過程不容易醒,或者說夜裡有點風吹草動,自己能調整重新進入睡眠。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我看過,坦率地說,我覺得裡面有部分理論推導過程有問題,不科學也不嚴謹,所以不可全信。
有哪些備孕、育兒書籍值得推薦? - 霍雍的回答 這個回答中,我點評了一些育兒書籍,包括《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可以參考。
下面轉一篇我之前寫的睡眠訓練幾種觀點的文章,最後也包括我家睡眠訓練的操作,僅供參考。
===================
作者:霍雍
鏈接:網傳老外對嬰幼兒的睡眠訓練無比強悍,是這樣么? - 奶爸de自我修養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何讓寶寶好好睡覺?想必是每個爸爸媽媽都十分頭疼的問題。
網上流傳著老外們的各種睡眠訓練神話,讓人既驚訝又心生疑慮,他們真的如此強悍么?
奶爸我看了不少國外權威人士的育兒書籍,卻發現睡眠訓練這一塊,學界其實並無統一的說法,甚至連大方向都是不同的。所以,網傳內容往往只突出了某一個方面。
本文整理了睡眠訓練的3種流派,各有各的道理,且都是美國人提的,供諸位爸爸媽媽參考。最後一部分是奶爸我進行睡眠訓練的一點體會。
1 哭聲免疫派:《嬰幼兒睡眠聖經》
《嬰幼兒睡眠聖經》的作者馬克維斯布朗是全美最為著名的兒童睡眠和發展研究專家、美國臨床醫師協會成員、西北大學科芬堡醫學院兒科教授。有35年的兒科臨床經驗。
該書1987年出版,後經多次修訂。目前仍然在亞馬遜圖書下的parenting分類中,列第23名。可見其影響力長盛不衰。
以該書為代表的這一派,所倡導的哭聲免疫法,即是我們在網上最常見到的一種觀點。
這種觀點的細節步驟不少,但其核心並不複雜,概括起來是三點:
入睡是一種可以學習的能力。
嬰兒從6周開始可以逐漸進行睡眠訓練,從3、4個月開始可以全面進行睡眠訓練。
睡眠訓練的核心操作是,小孩在床上哭的時候,父母不要管。
顯而易見,第三條是十分刺激父母神經的。
我摘抄了幾句關於具體的操作的描述:
『孩子想哭就哭,不要管他』
『對孩子某些情況下的哭泣置之不理』
『當父母進行睡眠訓練的時候,嬰兒在晚上的哭鬧肯定會暫時性加劇。當你的寶寶哭聲變得刺耳的時候,我的意見是「一次耗盡」與「逐步耗盡」相比,前者的哭鬧總量會少一些,因為前者可以更快起效』。所謂「一次耗盡」是指寶寶哭到睡著,父母都不干預;「逐步耗盡」是指每天逐步增加寶寶哭泣的時間,比如今天哭5分鐘父母干預,明天哭10分鐘父母干預。
書中也寫了很多案例來說明此方法很有效果,摘抄幾個標題:
『「狠心」讓阿瑞斯哭解決了他的睡眠問題』
『要與本性做鬥爭』
『愛哭鬧的勞倫學會了自己入睡』
哭聲免疫法,對父母來說是一個挑戰。我們來看看該書在網上的讀者評價,先看亞馬遜中國的:
再看亞馬遜美國的:
通常來說,一本三十年經久不衰的書,應該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五星評價。但該書無論國內國外,評價都並不那麼高。我看了一下,差評的讀者幾乎都是沒有辦法忍受寶寶長時間哭泣的。
想必作者也知道這樣的做法會有很多爭議,所以書中列舉了一些佐證的文字。
『一項已發表的對7~27個月嬰兒的研究表明,如果家長對孩子抗議性的哭鬧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孩子的安全感會得到提高,而母親也不那麼焦慮。』
『在為人之母8年後,我忽然發現……孩子剛哭的時候並不意味著他需要大人抱。』
『來自所有兒科專家的證據都表明,睡眠時間孩子抗議性的哭泣並不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情感或器質上的傷害。事實上,還有利於孩子。』
2 親密無間派:《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威廉·西爾斯,醫學博士,美國兒科學會會員,全美最知名的兒科醫生之一。兒科從醫經歷近40年,曾撰寫過40餘本懷孕育兒類暢銷書。他現為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醫學院的兒科學臨床副教授。 威廉·西爾斯的妻子是註冊護士,也是育兒顧問和母乳餵養諮詢師,與人合著有25本育兒書,兩人育有8個孩子。
這一派完全不贊同哭聲免疫派的觀點。
『讓寶寶睡覺不應該是一個非人性化的機械過程,例如「讓寶寶第一個晚上哭5分鐘,第二個晚上哭10分鐘……以此類推」——這種育兒方式比訓練寵物還要無情。
『睡得好有時候是天生的,有時候是後天培養的,但不會是強迫出來的。
『這種方法(哭聲免疫法)是不明智的,你會面臨失去寶寶信任的危險,也可能逐漸對他的哭聲失去感覺。
『你不能強迫寶寶睡覺,你能做的是創造一個更好的睡眠誘導環境。
然後所有的方法都是圍繞著如何創造一個更好的睡眠誘導環境。
這裡簡單列舉一些書中所說的方法:
白天都把寶寶背在身上,背著寶寶睡,對於晚上寶寶入睡很有幫助。
推薦寶寶和父母睡在一張床上,兩三歲的時候再逐漸分床睡。
白天有規律的小睡,晚上有規律的上床。
固定的睡前儀式。比如每天晚上都在睡前進行餵奶、洗澡、哼唱搖籃曲等同樣的事情。
抱著寶寶入睡。
奶睡。
爸爸來哄睡。
搖晃著入睡。
睡前餵飽,但不能撐。
睡衣合適。
保持室內安靜。
保持溫濕度合適。
對寶寶做出快速反應。夜間有動靜要迅速安撫。
綜上,可以看出親密無間派建議的方法,都是溫和的,以寶寶需求為出發點的。如果你有一顆柔軟的心,面對這些和寶寶親密互動的建議,幾乎肯定會愛上它們。
3 中等強度派:《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每一派觀點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在我看來美國兒科學會的觀點是比較適中的,需要一點努力才能達到,但也不會讓人覺得很難接受。
美國兒科學會的核心觀點是對寶寶的需求給予適當的反應,以讓寶寶明白,父母隨時關注著他們,準備著給予他們幫助,但卻不會提供一些過分的幫助。
一些具體做法,簡略概括如下:
睡前固定的睡眠儀式是從出生就可以開始做的,要堅持下去。
8個月-1歲開始有強度的育兒訓練。嘗試各種辦法尋找寶寶容易接受的事物,但不能哄和抱。
寶寶對父母有需求,要及時回應。但回應要有尺度,不能做一些親密的舉動(比如抱起或帶到大床上),但要呆在寶寶不遠處。
夜裡寶寶哭了,要即時檢查。在確保寶寶沒有生病,也沒有尿濕紙尿褲之類的情況之後,僅使用聲音安慰寶寶。
4 總結及我家的做法
以上3派,都是美國人提出的,都是響噹噹的專家或專業機構。如果分別單獨看,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截止到目前,他們也都沒有一方勝出,可見老外並非都是一樣的。
既然專業人士們尚未得出結論,那我們這些普通人應該如何選擇呢?
奶爸我建議這種情況選中庸一點的方法,走極端可能有風險更高一些。
我家選擇的是介於親密無間派和中等強度派之間的一個程度。大致如下:
從出生就睡小床,不和父母睡。
0-3個月怎麼能哄睡著怎麼來,哄睡著之後再放到小床。那個階段我最常用的招數是把小孩放在我胸口,我媳婦最常用的招數是奶睡。
3個月開始訓練睡覺。睡前固定儀式天天來,我每天晚上坐在小床邊陪著,直到寶寶睡著為止。陪睡的過程,有個階段用安撫奶嘴,有個階段需要輕輕拍打,有個階段需要握住雙手,有個階段放固定的歌……總之,嘗試各種方式吧,好用就一直用,不好用了再換新的。
夜裡醒了,第一時間回應,檢查有沒有生病、尿尿、餓了。如果都沒有,那就我再陪著直到睡著。
從訓練開始,哭了是肯定不抱的。但我肯定陪著,想各種辦法安慰。
以上就是我家採取的方法。效果還是很明顯,沒幾天就能順利地自己睡著。雖然情況時好時壞,但總體向好,大約到10個月之後,就幾乎很少會哭了,晚上我也可以坐遠點陪。
最後,奶爸我從自己每天陪小孩睡覺持續半年多的經歷來看,我建議一定要讓爸爸來多多參與寶寶的睡眠訓練。因為這一過程中,總會有一些不能心軟的時候,總會有一些需要阻止其他家庭成員干涉的時候,大老爺們更容易抵抗這些,堅持下去。
==========
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微信號:DaddyGrowUp
歡迎關注!
我女兒在四十天開始不喝夜奶睡整覺,我也並沒有進行睡眠訓練,只是給她買了一個泳池,從出生開始每天睡前洗澡和按摩,一周遊泳三次,每次游完之後胃口特別好,吃完就睡得特別沉,幾周時間就完全把我解放了,而且睡覺不需要哄的說,奶一喂往嬰兒床上一丟就ok了。讓孩子習慣自己自己入睡會輕鬆好多,現在我女兒一歲七個月,穿上睡袋之後自己就老老實實睡了,完全不需要我抱著哄,睡眠質量也不錯,睡著之後可以把她當麻袋搬。
謝邀。
我覺得現階段你要解決的不是睡眠規律問題,而是腸絞痛問題。『喝奶不規律』並不是腸絞痛的原因。學會正確的拍嗝手法,孩子醒著玩的時候,多讓他趴著,tummy time好處多多。
還有就是要抱睡的問題。我家熊孩子小月齡的時候也要抱著哄睡,但是睡熟了我會馬上把他放下,婆婆喜歡抱著走動,在月子中心的時候護士查房看見,即使制止了她。現在他只要睡著了,可以隨意搬動,省了不少事。
三個月以後可以開始睡眠訓練了,但是不訓練按需餵養也無妨,育兒不是這麼絕對的事情,唯一的宗旨就是大人舒服孩子也舒服。
謝邀。養孩子這個事情真的沒有個教科書。但腸絞痛就一定要仔細,抱著睡一會兒就醒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孩子吃了奶打不出嗝,睡了一會兒就會想打嗝。當你發現孩子面部漲紅,就一定要及時抱起,豎起來拍嗝,有的孩子很難拍出來,就需要用肩膀頂住孩子的腹部,將孩子雙手甩過自己的肩膀,用扛沙包的姿勢扛著孩子走來走去,以免發生意外:吐奶導致的窒息等。姿勢一定要到位,否則效果不好,總的原則以拍出一到二個嗝為好。
建議新手媽媽操作一定要多看書,不要道聽途說。什麼衝撞了鬼神啊,各種偽科學。
去書店把所有新生兒類的書買回家也要不了多少錢,裡面會有很多的常識。
給你個基本原則:如果孩子吃不下奶,睡不了覺,就要去看醫生了。孩子的睡眠是每個家長都關注的問題,對待寶寶睡眠我們應該注意一些問題。
3歲以內的寶寶大腦發育並沒有完全成熟,這時也是長身體的重要時期。
睡眠中腦下垂體會分泌生長激素,利於寶寶的體格發育。因此,寶寶需要較多的睡眠,即使夜間有了足夠的睡眠,白天活動後體力和大腦依然需要得到休息。
如果寶寶中午能睡個小覺,他醒來後精神飽滿、情緒更好、不容易發脾氣、食慾也好。1~2歲內的寶寶最好能讓他上午、下午各睡一小覺。2~3歲甚至3歲以上的寶寶,每天中午能睡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最好,這樣更有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
有的寶寶不午睡,有的睡很久,這都正常
的確有些寶寶不午睡也精力充沛,有些寶寶每天午睡甚至超過3個小時。我們尊重個體差異,每個寶寶所需睡眠的時間與寶寶的年齡段、環境的影響、睡眠習慣的形成有密切關係。
有些寶寶不午睡也許是由於家庭中沒有注意安排相應的環境,或者父母認為想睡就睡,不想睡就是不困,而忽略了寶寶自身的需求。
有些寶寶經常午睡時間很長,比如3個小時,可能寶寶太累了,也可能是夜裡沒睡好,如果一切正常,且不影響晚間睡眠,午睡時間我們不硬性規定。
但是建議寶寶午睡醒來的時間最好在下午4點以前,因為寶寶夜裡的睡眠是寶寶恢復體力、腦力、免疫系統和分泌生長激素的大好時段,必須給予保證。
習慣養成最重要
我們不主張強迫寶寶午睡,但我們可以幫助寶寶建立午睡的良好環境和午睡的條件反射,鼓勵小寶寶中午小睡一會兒。
從小給寶寶養成每晚定時上床睡覺、中午在床上睡一會兒的好習慣,比如保障寶寶的生活作息有規律,建立良好的睡眠環境,寶寶睡覺前不進行激烈的活動,以免讓寶寶神經太興奮等。
習慣養成了,寶寶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到了該睡覺的時間自然就會睡覺了。
寶寶入睡需要先滿足心理需求
睡覺是人類恢復精力、修復身體機能的最自然與最佳方法。即使是大一些的寶寶,經歷了上午4個多小時的活動後,身體也是需要休息與恢復的。
寶寶是最能聽從自己身體聲音的人,他們表達睡眠需求的形式也非常簡單明顯,比如困了就會哭鬧或煩躁等。
從生理的角度看,應該是困了就睡。可是從心理的角度看,寶寶能讓自己倒頭就睡,需要先解決心理上的許多需要:比如睡覺的地方是否安全、情緒是否已經安撫了、地方是不是所熟悉的、是否有熟悉的人或熟悉的感官記憶等。
如果這些條件不能滿足,寶寶可能就很難入睡。因此,即使午睡非常重要,也要看寶寶是否能夠安心睡覺才可以。
不能入睡的因素:環境、心理、養育習慣
如果寶寶不能入睡,可能是環境的因素,比如環境是否夠安靜,周圍是否存在干擾因素,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比如寶寶的情緒是否得到了安撫等。父母可以從環境以及觀察寶寶的情緒等方面排查影響睡眠的因素。
還有一個最常見的因素,是父母養育習慣造成的寶寶喪失了讓自己入睡的能力。
因為當寶寶發現自己已經很累了,可是卻無法找到一個讓自己入睡的姿勢或讓自己自然入睡的狀態時,就會有煩躁的動作、聲音等,這樣的聲音與動作就會讓父母也開始煩躁起來,因此,父母一般會採取幫助他們入睡的方式,如搖晃、撫摸等,久而久之,這種行為會讓寶寶誤以為睡覺前就必須有一系列的安撫動作才可以入睡,如搖晃、撫摸等。所以要改善養育習慣,慢慢嘗試讓寶寶獨自入睡。
特別提醒:有兩點是父母需要知道的
1 熟睡的寶寶是不應該被叫醒的,因為小寶寶的大腦會在睡眠中出現一個修復、鏈接的時刻。因此,在寶寶熟睡時把他們喊醒,實際上是很「傷腦筋的」。
2 不願意睡覺的寶寶不應該被強制睡眠,因為強制是無法讓寶寶入睡的,只能讓他們更焦慮,甚至憤怒。
———————————————————————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主頁:黃穎
謝邀
這個問題,老實說,我也沒有一個能夠讓題主和自己滿意的答案。
我家寶寶現在已經5歲多了,一直是和我們睡在1米、1米5兩張床拼成的一張大床上。
因為2歲才斷奶,所以在那之前一直都是奶睡,半夜還要吃很多次,我並沒有給他特別做過睡眠訓練,因為白天上班沒辦法餵奶,只有夜裡,他才一次一次地尋求或是精神上,或是其他某些需要。
事實上,從出生到現在,我家寶寶的睡眠習慣都不好,不滿周歲時,一般白天是兩個小時一覺,一覺半個小時,我指的是睡著之後放在小床上的情況,如果是抱睡,就能一覺睡兩個小時。但是,很可惜,我很少在白天抱睡。晚上呢,在6個月之前,還是不錯的,20點半睡著,0點需要吃奶一次,下一次基本上就到5點左右了。7、8個月的時候,從老家回到工作所在的城市,正直暑期,每晚每晚哄睡都要兩個小時以上,半夜可能還會醒,仍要哄將近兩個小時,那段時間簡直要崩潰了,他也不是持續哭鬧,就是哼哼,睡不著,別人哄還不行。
2歲以後,斷了奶,不再奶睡,就開始在他旁邊輕拍著哄睡,終於解放了雙臂。但是通常也需要哄好長好長時間,一直到現在5歲了,半夜還要尿一次。
我一直以為,我家寶寶就是西爾斯所說的高需求寶寶,所以通常情況下,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耐心,他想法很多,在晚上躺在床上之後,會和我聊很久,在我們都不說話之後,自己還在想東想西,所以很久才能入睡,我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是提早躺在床上。
但是也好也不好的一點在於,這樣的時光真的很快就會過去,我現在想起那時候艱難的哄睡也是輕描淡寫,他總會有一天,不再喜歡讓你陪他一起睡,不再和你分享他的秘密。
也許到那時,焦慮少了,失落多了。
科學認證,當你在發現懷孕時,每晚睡前聽一首舒緩的鋼琴曲,當寶寶出生後,沒到睡眠時你播放這首鋼琴曲寶寶就會有意識的睡眠,所以,我認為培養幼兒習慣規律不一定是在新生兒期,胎兒時期就可以做起(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多看看多想想然後自己決定,我覺得沒有正確的選擇,只有適合你們家的選擇。
現在的主流是嬰兒必須睡小床,睡小床的基本都傾向於要訓練。
睡大床的好像需要訓練的少,至少我家和我接觸到的都沒有訓練睡眠的苦惱。
我家基本上關燈5分鐘內睡著,不吃夜奶之後一覺到天亮,最長超過12小時中途無需小便。
提供三篇支持睡大床的文章供參考和批判。
國際母乳會的一篇21世紀的同床睡眠 Co-sleep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哈佛醫學會副教授的一篇 兼聽則明 哈佛醫學院副教授炮轟AAP,親子同床,真的不...
我自己寫過一個,但寫得太羅嗦了,可讀性較差,炮打既反人類又反動物的aap - 唐看看的文章 - 知乎專欄
謹供參考
推薦閱讀:
※適合孕婦在家打發時間的有趣事情有哪些?
※在幼兒三歲以前,母親親自帶孩子重要嗎?
※有哪些值得買的育兒神器?
※嬰兒在用力時有些氣促,這個要緊嗎?
※嬰兒吃母親的奶要用多大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