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如何發展到今天這個局面的?

注意:本問題存在指向性,可能會引導答者和讀者產生有偏見性的觀點。


回看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台灣覺得真是朝氣蓬勃,四小龍之首,影視綜藝充滿活力,成功級護衛艦,idf領先大陸水平一代,從當時的歌曲想想當時的台灣人的風貌,1985年唱出難以超越的經典《明天會更好》,1991年還有首歌《古月照今塵》。。。那麼今天是怎麼從當年的「明天會更好」淪落成「鬼島」呢,又是怎麼從「再創一個漢疆和唐土」變成「小確幸」的呢?台灣的民主制度也不像是被人強加的,是自身經濟發展使得人民群眾要求政治利益,從而與政府的反對和較量中實現的。世界上實行多黨制民主制度的國家很多,也沒像台灣這樣惡鬥不止,毫無凝聚力,社會沒有判斷對錯的基本價值。

回答希望不要把鍋老往大陸這邊甩←_←


和幾位非常要好的台灣朋友,聊各自夢想中的未來,他們抱怨大企業於年輕人的壓榨,並立志要創業

談及打算時,卻聽到了諸如:開咖啡店、開手工蠟燭店、加盟全家超商(超市)等等令人我們陸生詫異的答案。

今年2月和一位台灣親綠朋友碰巧聊到日本,他突然很嚴肅的講:「我覺得台灣慰安婦應該算是性工作者,國民黨污名化日本和慰安婦很無恥。」並告誡我千萬別受到國民黨的挑撥。看著他關愛智障的眼神,我非常尷尬,後來接觸的人,接觸的媒體多了才發現這種非主流思想在一些極端仇中的人心中早已蔓延開來。

台灣什麼時候變成這樣了?本文從年輕人的理念入手,簡單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1.落後失敗的新興產業

首先要放兩組數據大陸、台灣創業者的創業意向。

可以看到,大陸創業者相對於台灣創業者,更願意追求新興行業或與新興行業做結合。兩個調查時間相差不到8個月的數據,行業細分條目差異卻很明顯。在台灣熱衷於加盟餐飲店,搞花卉、創意精品、居家百貨的時候。大陸則傾向於搞雲端大數據、智能硬體、o2o。(有人說市場導向、市場規模不同,淘寶、line的火爆可以很好的解釋這兩個問題,過去台灣也曾經有世界流量前二十的本土社交網站,最終衰落了)

在大陸上門送火車票都見怪不怪的情況下,在台灣上門貼膜卻可以上新聞,

對比大陸和台灣的新興行業布局,大陸瞄準了「互聯網+」,而台灣卻是所謂「文化及創意產業」。何為文創,即:動漫、傳媒、藝術品……

最終互聯網+之下,誕生了許多為投資所追捧的明星企業,硬體方面也連帶產生了革新。而「文創」之下,誕生的是什麼呢?是台灣朋友口中的:貓屎咖啡店、手工肥皂店、手工手提袋店、可以讀書的寵物圖書館。差點忘了說了,還帶來了文創產業園背後,建築商和台灣政府招標的貪腐黑箱弊案。在政府的宣導下,開咖啡廳的浪漫成了台灣年輕人的「小確幸」,而敲代碼、搞硬體、大數據分析之類的在他們看來low到爆。

所以台灣為何變成了如今這樣?其實不難解釋:台灣年輕人競爭壓力小,從小沉浸在文青式的教育中。對於冰冷的代碼數據興趣缺缺,生硬的車床、纜線更是充滿了厭惡,覺得那是外勞應該做。

這種心態成就了台灣優質的服務業,文創也提升了小部分人的生活品質,但也使台灣在許多可以形成規模經濟的新興行業中遠遠落後。

2.領導人的無能
1974年1月26日,行政院會議,蔣經國決定《關於安定目前經濟措施方案》,並同日開始實施。自3月開始視察國家重要建設施工狀況。同時開始要求政府為台灣經濟發展提出新方向,其中行政院秘書長費驊邀請RCA公司研究室主任潘文淵與交通部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商討後,認為台灣應該是 電子科技 發展為未來主要目標。


眾所周知台灣迄今為止可以稱得上有布局產業鏈的,是以半導體、電子設備代工為主導的電子科技產業,以及生技製藥產業。

富士康、聯發科、宏碁等等,支撐了大半個台灣。恐怕你們難以想像的是,其實是台獨所仇視的蔣經國所留下的一份寶貴遺產。而在他之後 ,台灣再沒有一個可以在經濟上使台灣有所建樹的領導人。

而近期台灣最大的產業布局可能就是生技製藥業,當時業界一直在懷疑,每年投資幾十億,最後生技製藥雖然確實利潤極高,但是周期長,而且僅僅能提供幾千個就業崗位,在台灣如今的情況下並不合理。

就在不久前,隨著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生技業領軍人物翁啟惠的貪腐醜聞爆發,蔡英文宇昌案後幾年才剛剛略有起色的生技業再一次遭受重大打擊。

過去幾十年,台灣領導人往往疏於經濟上的產業布局。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在布局電子產業時,同時也努力發展文化娛樂以及電子科技的的上游、下游供應鏈。隨後靠著完整的產業鏈降低成本,以韓國娛樂文化作為推廣手段之一,讓強有力的電子產業邁向了世界。

而台灣呢?政府根本沒能力與意向指導布局國內經濟,導致台灣本土產業空心化。此時政府非但不幫助本土企業,反而卻催著前進大陸的台商拿在大陸賺的錢回台灣投資。

台灣在他們的治理下似一潭死水,回到台灣的資金大筆流入地產業,炒高地產價格,進一步拉高了年輕人生活成本,產生了一系列惡果。

政府不作為還在繼續,台灣的優勢產業也在慢慢被大陸以及韓國分食,所有人都知道衰落只是時間的問題,最近apple財報發布,台灣的幾隻蘋果概念股遭受到了重創。這只是台灣微利的脆弱代工產業鏈漸漸解體的縮影。

相比韓國,台灣領導人在經濟領域的無能,是難以辯駁推卸的。

3.民粹思潮與政治議題捆綁
經濟困境下,無論藍綠都難以在財政上取得亮眼的成績以說服人民支持自己,於是操弄政治議題變成了他們慣用的攝取民意的手法。以至於出現了「用愛發電」、太陽花之類的笑話。

在台灣對於政治正確的追求遠高於大陸,所以操弄一個政治議題很簡單,綠營在過去一方面批評馬英九油價電價雙漲,要求調低電價油價。隨後又批評馬英九啟用核電站,指核電站隨時可能爆炸,要求非核家園,發動地方黨部組織示威甚至喊出了用愛發電的口號。

這就是所謂「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除了這種假議題之外,就是統獨之爭、對外關係了。兩黨都熱衷於利用手下媒體機器造勢,所以出現為「日本強擄慰安婦正名」的運動一點都不奇怪。你不僅僅可以看到小英智庫的姚立明拿著「人民喜迎油價上漲」的謠言諷刺中國,還可以看到媒體完全不求證,直接偽造新聞。

這條著名的「強國人鼎泰豐餐桌上撒尿,尿到小籠包蒸籠里,還要求服務員免費換菜」的假新聞曾經被炒的島內盡人皆知。

為什麼兩黨黨媒熱衷於此?因為議題往往是捆綁進行的。國民黨等於親中,所以要儘可能污名化中國,就可以打擊親中的國民黨。反之在綠營支持者眼裡,國民黨也在儘可能污名化日本,打擊民進黨。所以才會有開頭那位朋友說出的叫人錯愕的話。台灣的「新皇民」、「滯台支那人」,其實只是兩黨媒體攻防的附產品。


4.對大陸的依賴
上一季度台灣的經濟是負成長,也暴露了台灣過去嚴重依賴大陸市場的本質。過去大陸當局一直期望以民間友好來促進統一,不斷的對台灣進行無底線的讓利,甚至台灣水果滯銷,我們就把台灣的水果銷售攤派到各省,再加上補貼,許多產品到岸價甚至比大陸的成本價還低。

我們甚至刻意的把產業鏈的某些高端部分直接委外給台灣,因為我們覺得台灣是自己人。

誰沒學過美麗的阿里山呢?又有多少人以為對岸大多數人和我們一樣敵視「一小撮」台獨呢?

直到臉書表情包罵戰等一系列事件,徹底揭開了兩岸間的掩藏已久的矛盾。

台灣對大陸的依賴由來已久,阿扁時期為了保持經濟成長,緩解惡性銀行債,默許財閥與大陸之間經貿往來。

而台灣企業在大陸的營收很大一部分計入了財報,體現在了台灣的gdp上。

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這一情形也隨之改變。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April 2016的區域經濟展望報告中提到一項數據令人感到意外:

大陸僅僅是部分取消優惠,自身謀求轉型,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卻是全球之最,可見台企對大陸依賴之深。過去兩岸關係對於台灣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隨著兩岸關係的惡化,經濟的依賴已然成了台灣未來政權亟待解決的問題。

淺見

在台灣,名嘴時常引用「笨蛋,是經濟」來批評政府,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拋開兩岸統獨議題等等,從政治上看。台灣之所以在走下行路線,不是政府做不好,而是在絕大部分決議上,都採用了政治考量(選舉考量)而非經濟或者民生,政客們揣著明白裝糊塗,所以往往結局並不美好。

很好的例子就是:台灣的服務業如前文所提,是非常強的,但是民進黨出於政治考量,為了打擊國民黨聲望,發動318太陽花運動。以種種理由擋下服務貿易協定。而當自己執政的時候,又開始要求與大陸重啟協議,這就是典型的「政治考量」。為了選舉和政治,你先把談好的事情回絕了,然後再把大陸政府掛起來批判一番,最後自己選舉選上了,又回頭和大陸說:希望對岸對台灣人民釋放善意。

用台灣流行的一句話:這不是作,什麼是作。
=========================================

政黨詐騙民眾的惡行我在其他答案也提到了,舉其中一個簡單的例子:

藍營執政,民進黨說:決不允許進口美國含瘦肉精的豬肉,美豬來台,總統下台。

選舉期間,kmt指責民進黨說票投蔡英文就是支持美豬,民進黨說:kmt造謠,小英絕不支持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

選舉後綠營執政,綠營民進黨政府:我哪有能耐阻止進口美豬?

綠營支持者:???

這就是每天發生在對岸的鬼島日常。


台灣今天的局面其實和大陸無關。主要是一件事的後果,叫內鬥。

一切的根源都在老蔣的大陸派和台灣本土派的矛盾。當年老蔣只當台灣是暫居地,沒心思解決和本土派的矛盾。只是粗暴鎮壓。小蔣時代兩派矛盾雖有緩和,談不上解決。

岩里時代開始才是真正的大爆發,才有了藍綠大對決的。

綠派開始是弱勢的,畢竟被壓制了多年,權勢資源都被對方佔去。所以綠派只能以煽動民粹,大聲喊,灌輸下一代這樣的手段來和藍派斗。

為了壓藍派大陸正統的氣勢,綠派必須以更高的視角滅掉藍派的大陸威風。日本一直以只拿來蔑稱中國。以親日和日本視角來對待中國的文化,正好可以打掉藍派的氣勢。

弱勢的綠派,只能走群眾路線,灌輸本土意識,營造國民黨外人的氛圍。這樣綠營有了未來,卻讓台灣失去了未來。過度的本土化灌輸讓下一代目光短淺,越來越狹隘。過度的內部鬥爭和分裂也讓台灣失去了活力和競爭力。

沒有本土化灌輸,同心圓思維,親日,綠派根本無法贏得鬥爭,但是本土化灌輸,同心圓思維,親日,這些元素也必然把台灣人的視線從整個世界拉回到這個小島。這讓現在的台灣人視野越來越窄,越來越小確幸。今日台灣年輕人的戰鬥力的衰退,小確幸橫行,看來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直到今天,遍地天然獨,綠營可以欣慰了。藍綠之爭,綠營大獲全勝。國民黨的大陸意識也基本沒了市場。只可惜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台灣曾經的輝煌可以說是幸運。拜冷戰和美國陣營所賜。一個簡單的問題就看的明白。張忠謀當年創業,不去台灣去哪裡?張忠謀如果現在創業,還會去台灣?

台灣如果當年抓住機會,沒有淪落,現在還是有希望的。新加坡彈丸之地,照樣繁榮昌盛。可惜機會錯過就沒有了。

台灣當年的歷史機遇只有一個人能扭轉。就是岩里同學。岩里的時代,一切矛盾還都有機會化解。如果岩里是個優秀的政治家,身上有點正氣,台灣的歷史可能改寫。只是台灣人不幸,岩里是個操弄的高手。矛盾重重的台灣變成了一盤散沙。

即使今天綠營大勝,路線之爭綠營完勝,也沒有什麼蛋用。時代變了,台灣基本上變成了籌碼和棋子,失去了幾乎所有籌碼。你不進步,誰要等你。

這跟開公司一樣,你公司內鬥,就算某派贏了也無所謂。因為內鬥已經消耗了公司戰力。公司都成渣了,都給你有什麼用。

台灣就是一本教科書,告訴我們,任何組織不要無節操,無底線的內鬥。否則大家一塊玩完。大陸的資源佔有者,最好想想他人的生路,別什麼都想拿走。也要警惕那些無底線的煽動者。

當然,不懂得團結和妥協的組織也算是垃圾,被淘汰也屬自然規律。


台灣在東亞文明體系的歷史價值,就是作為大陸中國對照程度最高的實驗場,認認真真地開展了以下長周期的實驗:


1、出口導向經濟結構的建立與效果

2、「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改革的實施

3、非拉丁化拼音方案的推廣與後果

4、維護匯率穩定為目標的外匯制度演進

5、國土割讓與回歸祖國的痛苦指數研究

6、軍事強人獨裁與開明專家獨裁的制度對比

7、以大選為表現形式的假民主制度的實施效果

8、幾乎完全丟失邦交國情況下的外交工作展開

9、勞動力成本升高前提下,製造業產業升級換代的嘗試與失敗後的社會表現

10、開放黨禁、報禁後的選舉行業生態發展


... ...

我要是台灣人,我都會覺得心理上巨大的不平衡,憑什麼要為了大陸的文明復興,而讓我們承擔家國顛覆的實驗風險,進而還要賣乖,說我們作?


之前看節目聽蔡康永說過,他很難想像像百家講壇這種節目居然在大陸存在,而且有這麼高的收視率,因為這種沒有娛樂性的節目在台灣根本不會有人看。
所以我想,一個從上到下都對文化沒有崇尚感,大部分人只喜歡看娛樂八卦的地方,必然是不會發展越來越好的。
~~~~我是分割線
針對評論我想說下,不是蔡康永說我們的這樣節目沒有娛樂性,是說台灣年輕觀眾覺得沒有,他很羨慕大陸的文化環境。
~~~~我是第二個分割線
評論有很多人說這是人口多少的原因,所以按比例中國當然多,我想說,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是一個國家,而台灣只能是個省。


背景介紹:
我是目前在台灣高雄交換的大陸籍影視學學生
這是台灣高校 電影與社會學 老師上課公放的電影《南進台灣》
這是一部日據台灣時期由日方拍攝講述當時台灣風土人情與社會環境的紀錄片 從北到南一一介紹了台灣的城市 旨在激勵當時日本本土青年響應「南進」東南亞的號召 並把台灣塑造成「南國的夢想寶島」

其實作為大學生 我是覺得學術討論就是學術討論 不用參雜太多意識形態在裡面 不設立場去看待問題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
電影與社會的發展涉及到這種政治層面也無可厚非 殖民時期的歷史與殖民者將自誇式煽動作為內核鑲嵌在電影中 使得電影承載了政治方面的意志 這些都沒有問題 客觀講在影片中呈現的部分的確帶來了現代化。

甚至影片開頭第一句話「台灣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 雖然心裡波動了一下 但還是應當尊重歷史與學術 我有我自小接受的教育 也有我的價值判斷 任何觀點建立在一定邏輯之上都能試著去理解 但還是被電影與社會學老師打敗了。

「精神日本人」 言論按下不表 長吁短嘆儘是對大東亞共榮圈未竟的惋惜。

「日治時期產生了台灣的現代化 注意這裡是日治不是日據噢 除去清朝時期的封建秩序和古舊的建築 產生了新的台灣」
「日本統治時期的美好 可以問問你們(台灣同學)家中的長輩 非常有秩序 現在就很亂 也與當時戰亂的中國差異很大」
「當然也要承認是威權啦 跟新加坡一樣 算是奠定了發達的基礎」

法理上還是「中華民國」的公民 食中華民國的米 居中華民國的土 竟然為日據歷史叫好 暫不糾中國人與台灣人之分 日本人強權統治你們 拍攝了這部電影給本土的日本人看激勵他們促進殖民 你作為電影學老師只挑有利「進步」部分說明 不講實質嚴重的侵略部分 如此有失公允 是否得當?
看待問題有個人傾側沒有問題 可學堂之上 就學術談學術 就電影談電影 就社會談社會都可以 攜帶私貨 自傲「榮民」 就這麼給堂下的學生講被殖民被侵略時期是美好的時期 真替受到這樣教育的台灣大學生擔憂。

訴求獨立我可以理解 長期割裂走向本土化的趨勢
親日親美也能接受 藍營靠美 綠營傍日 維繫今天地位的兩根稻草
可是對自己被侵略被殖民的歷史 不以為恥 不加以訓
反而沾沾自喜 引以為榮 甚至還有點懷念

恕我狹隘 在大陸被洗腦了二十年的確理解不了
身臨其境 真不是個滋味。
個例也就罷了 這樣的「大日本榮民」 恐非少數。

新台幣一百元上的標誌是國父孫中山
代表過去的歷史
一千元上的標誌是四個正在學習的小孩
代表未來的希望
如今 前不能正視歷史 後沒有正確教育
這不是自己作死 是什麼?

天作孽 猶可活 人作孽 吃藥丸。


問題比較大了,很多答主也寫了許多實證的例子,(づ??????)づ寶寶說一點點政治層面的看法。


明確的這樣說,東亞很多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實行的模式是「經濟成功」,以強有力的「發展型政府」,或者用一個更為明顯的詞語「官僚專制和工業化體制」(BAIR),調集必要的資源以克服落後工業化國家所面臨的高「進入壁壘」(entry barriers)


在這個模式下,台灣當初的設想大致如此:


發展型政府的強有力領導→經濟的快速增長→中產階級和城市化的大量出現→進一步的推動民主化→一個完美的台灣地區


在這個路線中,還包括作為美國庇護,藉助其一定的政治經濟支持,與踐行適合的儒家文化準則和精神作為補充。


這個模式廣泛的出現在東亞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包括台灣,韓國,乃至中國大陸等等的,而這個模式最突出的亮點就是,「高水平」的經濟發展衍生了包括文化,教育,都市化進程,乃至民主化進程等等一系列伴隨物一起快速推進,所以造就了上世紀台灣等地區我們看到的耀眼的「成就」。


沒錯,在這種方式下,台灣的確得到了快速發展,用「經濟奇蹟」形容也毫不過分,而以此為基礎帶動的社會整體飛躍,也極大的加強了那個年代台灣地區的整體實力。


但是以後來的情況來看,學界對此有一個結論就是「繁榮的發展假象」,即高速度的社會經濟變化往往導致政治的不穩定和社會的不穩定,乃至最後經濟的失敗。


套用這個結論我們就很容易舉出很多台灣如今的事例來證明,就如其他答主提到的,領導人的腐敗無能,黨爭內耗,經濟下滑,就業出現問題,社會民粹泛濫出現割裂,這些其實都是這個模式下最終出現的結果。


而追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這個模式有一個很大的弊病就是台灣以經濟作為槓桿來平衡本來作為一個發展地區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經濟發展成了實質上的第一,再加以帶動社會各方面的發展而其實掩蓋了許多當初就應該面臨的社會問題。


發展歸發展,但是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的裂痕和創傷卻被掩蓋了,一種結構性的失衡。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沉溺於這種「奇蹟」當中,政治層面上往往會覺得時機成熟而開展所謂的民主化進程,卻忽視了政府自身已經相當脆弱了。引入西方政治體系的原因,在新獲得選舉權的公民要求下,以往被掩蓋的社會矛盾就爆髮式的出現,政治分裂和兩極分化標榜著回應民意,實質是煽動民粹的作用下,用「民意」這個合法武器來壓垮脆弱的政府。而政府又因為依舊保持著固有的發展模式,沒有意識到需要轉型,以舊有的思路來對抗新的社會情況,最後的結局就是政治層面的崩潰。(這一點極端上可以參照泰國,緬甸)


而那些在「奇蹟」下快速增長,支撐整個模式的企業,私有經濟部門,因為一度的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反而削弱了政府的權力。地方勢力,企業與政府勾結,在上層準備進行更有效率的改革時,不但起不到推動的作用,反而進行阻撓。


這就是台灣現在面臨的大問題,不得不同時應對民眾的要求,實施根本性經濟政治改革,但對固有的利益集團又不能完全得罪的場面。


所以執政者進退兩難,又要在乎黨內,又要在乎媒體,又要在乎民眾,又要面臨大陸以及國際問題。


所以那些亂象,台灣看起來做出的很作的事情,很大一部分植根於這種模式所帶來的困境。或者這樣說,當初這種「台灣模式」的採用,可能那一代人都沒有意識到有這麼大的問題,他們設想的在這種模式下的良序循環,現在看來往往都成了急需解決的困局。


以上一點淺見!


大陸花了幾十年慘痛的教訓,才把重心從階級鬥爭為中心轉換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台灣的情況有點詭異,幾乎是按著大陸的反方向走。

但還是有區別的,同樣處在政治嚴重拖生產力後腿的情況下,大陸玩的是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台灣搞的是反核電用愛發電。。。。。。。。寫這句話的時候我真的是扶額的。

很奇怪的一點,連朝鮮都知道落後就要挨打,中修蘇修這幫子大尾巴狼靠不住。台灣蔣時代開始就一直被老美賣,國民黨雖然沒腦子,但有文化,知道把大陸民眾叫淪陷區的苦難同胞,幾十年的兩岸探親各種交流苦情牌把關係搞得挺好,把矛盾努力壓在兩黨間,以至於淪陷區還出現了國粉。結果綠營上台,舔美也就算了,還舔日。。。苦難同胞變成了老共蛆蟲。。。搶詐騙犯茶葉蛋旅遊亂象好幾個大巴掌沒打著共產黨,反而都抽在大陸屁民臉上了。。。。

唉。。。。。我是第一次看到反動派邊喊你們被包圍了邊空中轉體三百六十度翻騰兩周半跳進人民戰爭汪洋大海的。
———————————————————————
加幾句閑話,其實這個問題很大,本來在評論區里我有一些陸台行政決策的橫向和豎向對比,毛華胡鄧江胡習和蔣蔣李陳馬蔡其實可以做很有趣的對比,但是不出所料被管理員刪了,之前一聲嘆息送給反動派。下面一聲送給同感心累的同志們。

唉。。。。。。。。。。。。
———————————————————————
再加一句,有時候真的心累。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436897/answer/10021450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1
———————————————————————
最後一更,呵呵。。。。。。。。

—————————————————————————————————————
蔡英文上台挺久了,再說幾句。
本來台灣民眾在宣傳里是被國民黨壓迫剝削的苦難同胞。現在在菜政府的努力下,國軍從白狗子直接往日偽軍走了。台灣不被武統的基礎是大陸民意,蔡英文搞死國民黨的計劃一旦成功,會迫使大陸完全放棄和統的幻想,而且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如果內部消化不了,就必須用民族矛盾來轉移,日本的問題要拖,美國的問題也要拖,台灣和東盟是進軍太平洋給民族打雞血的首選,按照現在的狀況,只要蔡能把藍營搞死,就能把整個島綁住一起死。



前不久和幾個在台灣交換學習期間認識的朋友坐了坐,他們和我談了一些對台灣政治生活的觀感,聽完後不禁唏噓——民主雖然是普世價值,但也要操作得當才能為良政助攻,否則一旦淪為民粹,哪怕是一個標榜民主的地區或者國家,也無法逃脫劣政的魔爪。

台灣小夥伴談到台灣目前存在的一個比較顯著的政治問題——藍綠陣營「為反對而反對」的情緒化執政,導致很多政策沒有一貫性。他們給我舉了一個例子,馬英九在台上的時候一直要大力興建核電站,而台灣人覺得,台灣那麼小,一旦核電站泄露,兩千萬人連疏散的地方都沒有,所以一致反對興建核電站。我在台北旅遊的時候就看到地鐵通道裡面,掛著很多藝術家畫的反核宣傳畫。而蔡英文競選的時候就抓住了這個民意的傾向,為了拉選票,還搞了「廢核大遊行」,後來民進黨在大選大獲全勝,於是就遵守承諾開始著手廢核進程,上億的大工程,說廢掉就廢掉了,之前的投入全打了水漂。

現在問題就來了,台灣的政黨輪替已經成為常態——原來國民黨是執政黨,結果因為白色恐怖搞得民怨四起,於是大選中大家把票投給了民進黨的陳水扁,後來陳水扁在任期間又各種貪污腐敗,於是大家又覺得民進黨不好,於是又把票投給了國民黨的馬英九,再後來馬英九的政治無能又被台灣人詬病,於是去年大選,大家又把票投給了民進黨的蔡英文。這個圈是個死循環,執政黨一定要做事,而只要做事就免不了出錯,出錯就會被在野黨抓住不斷宣傳,然後在野黨又順利上位成為執政黨,但在野黨成為執政黨也要做事啊,也會犯錯啊——民進黨國民黨你方唱罷我登台,不斷更替,這一屆的蔡英文廢掉核電站,那麼如果下一次再政黨輪替,國民黨的領袖會不會重新又要搞核電站,就這麼啟用一段時間後廢掉,廢掉一段時間後啟用,像核電站這種曠日持久的大工程,這種折騰除了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台灣人民沒有一點好處。而執政黨他們也根本不關心這有沒有好處,他們只關心選票。

而很多時候,普羅大眾是很難理解一項曠日持久的公共工程竣工後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什麼便利的,他們很近視,就像當年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的時候搞捷運,民眾也反對的不行,說「捷運」諧音「劫運」不吉利,而且每天都各種施工,把地挖的各種坑坑窪窪,讓眼下的生活出行變得很不方便,然後各種阻撓施工,結果後來捷運竣工開始運營,台北所有人又誇陳水扁真是為百姓謀福祉,他們沒想到捷運的開通可以讓他們的交通變得如此便捷。現在換一個更花費時間的核電站大工程,這個工程如此耗費時間以至於長過了政黨輪替的時間區間,在選票的左右下,在藍綠陣營「為反對而反對」的行政思路的引導下,台灣想把這個核電站用起來,簡直難於登天,但核電站真的不好嗎?核電站的泄露真的無法控制嗎?泄露後真的沒法疏散嗎?為什麼全世界其他國家都在建核電站,唯獨台灣覺得這事不能操作呢?

反觀大陸,大陸從來是TG一黨專政,領導班子會變,但行政思路還是比較一貫性的,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嘛,專家說要建三峽,政治精英覺得好處大大,建!老百姓怎麼辦?遷走!不同意怎麼辦?胡蘿蔔加打棒子,軟硬皆施!不服怎麼辦?讓單位做工作!還不服上訪怎麼辦?壓!壓不住怎麼辦?打!打不死怎麼辦?「內伊組特!」

所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和多數服從少數的精英主義到底哪個更好呢?

This is a big question.

當然,我們只是一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不是那種久經政壇的老油條,大家看到一些現象,然後嘗試著用自己並不成熟的三觀去揣測現象背後的動機,並沒有嚴格的論證過,所以或許和事實真相以及事件背後主人公的內心真實想法有出入。但我認為這依然是有意義的,因為和我們抱有類似想法的台灣人不在少數,大家都這麼認為,而且從表象上看,執政黨的確也在按照「唯選票是從」的路線制定者各種政策,所以這就很有可能是真相了,就像華爾街有句流傳已久的話說的那樣。

「看著像只鴨子、叫喚聲像鴨子,那我們就認為它是鴨子」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獨裁者手冊》,這裡面有個很俗但也很現實的觀點——政治家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儘可能維持以及延長他的統治,而要做到這一點,他只需要照顧好那些「在選舉中,對他上台有決定性影響的人」就可以了。在台灣,這個群體很大,是台灣1800萬選民。在朝鮮,這個人數就少的可憐,可能就是金氏家族的幾個人。在中國,是全體成年公民的?可能不是,他們僅僅是「名義上的選舉者」,是人大代表?恐怕也不是,他們頂多是「有影響力的選舉者」,算不上「不可或缺或有決定性影響力的選舉者」,那麼這個「不可或缺的致勝聯盟」到底有多大?這就不是知乎上應該討論的問題了。

所以台灣的領導人,做任何事都要對得起1800萬選民。

這看起來很美。台灣2300萬人口有1800萬選民,美國3.2億人口中有1.3億選民,從選民人口佔比的角度,台灣和美國相比,致勝聯盟的佔比大很多,台灣比美國民主還徹底,但如果要分良政劣政,我想這個對比就要反過來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台灣民主一系列的問題呢?同樣都是兩黨競爭,怎麼就台灣出來那麼多亂象呢?

我有一點自己的見解,或許有些偏頗,歡迎大家指正和討論:

  • 政黨之間不健康的惡性競爭關係,相互拆台,沒有大局觀。我的台灣小夥伴很多和我表示過對台灣政治的失望,這種失望不是說政黨更替就有希望了,而是兩邊都失望,徹底的失望,「誰上來都一樣,藍綠都是一丘之貉」,對執政黨的缺乏信任就容易導致執政黨無論幹什麼都會被惡意揣測動機,再加上寶島新聞媒體都特別擅長煽風點火,本來可能是善意的政策,經過社交媒體一發酵,都變得面目可憎,民眾開始對人不對事,政治正確掩蓋了事實正確,為了反對而反對,意識形態壓過了事實真相。
  • 普羅大眾民主素養還有待提高,對民粹可能帶來的問題缺乏防範意識,立場不夠穩,容易被媒體和情緒化演講煽動而改變立場,對「集體的麻木」「庸眾的勝利」缺乏必要的警惕,我真心覺得台灣人應該人手一本《烏合之眾》(當然,反觀大陸社交網路上的輿論狀況,我覺得這本書大陸也最好人手一本)。

漫畫《牆》 作者:老培(台灣人)——有牆,但求知慾不減。無牆,而自我封閉中。

  • 相當一部分台灣人視野較狹隘,對島外的世界不太關心,對台灣的一切全盤接受認為理所當然,生活中整天圍繞著藍綠之爭轉,對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根本不在乎,對異見不加思考地摒棄,缺乏一種第三者視角來審視台灣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我在台灣的時候,發現不少台灣人至今還持有「台灣民主,富得流油,大陸專制,人們窮」的觀點,而但凡是來過大陸的台灣同學,沒有人會再持有這種觀點,他們會反思會比較,他們會發現即使在一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架構下,在一塊他們之前認為「不那麼民主」的土地上,大陸的發展態勢依舊迅猛得讓人咋舌,相比之下,台灣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反而顯得緩慢很多,這和台灣媒體對大陸的評價完全不同,大陸不但不落後,在很多地方,甚至要比台灣還要先進一些。我認識的台灣朋友中已經有好幾個人開始在大陸求職了,他們見識到了大陸崛起的速度,也看到了在大陸賺大錢的機會,大囧曾給我這樣橫向比較過,「台灣最低工資標準是兩萬台幣,相當於人民幣四千快,沒有人會比這低,大陸的最低工資哪怕在北上廣也只有兩千出頭,但如果是談論高薪,大陸就比台灣多很多了,在大陸很多做開發的程序員一個月可以賺兩萬,但在台灣,卻極少有人能拿到十萬台幣的薪水,大陸貧富差距比台灣大太多,但大陸薪水沒有天花板,所以想做大事,想賺大錢,像找大市場的台灣人,開始漸漸嘗試在大陸活動。」當然,這是從台灣島走出來的一部分人的看法,台灣島還有很多從沒走出來過,只沉醉於寶島小確幸的人,他們沒有見過更好的,所以對已有的堅信不疑。台灣人應該走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聽台灣朋友講台灣的很多年輕人這輩子的理想就是開一家咖啡店,開咖啡店本身沒有錯,但如果有相當大比例的人都把開咖啡店定為這輩子的理想,這就有點不太對勁了,年輕人總歸還是要有點野心的嘛,不過話說回來,大陸那些整天遊手好閒卻喊著融資做app創業的人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互相批判,互相借鑒嘍。

最後,衷心祝福寶島,希望台灣的明天能更加美好。


有關台灣旅行和遊學的問題,儘管問我。

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23265161837707264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台灣是如何作到今天這個地步的?_World2049_新浪博客


我理解網友所說的」台灣作「,指的是1、台灣國際地位下滑,在中美合作的國際大背景下淪為邊緣角色。2、產業升級失敗,沉迷代工泥潭,產業升級甚至不如大陸表現;3、民間民怨沸騰,抱怨多,奮起少。民風沒有發憤努力。

1、台灣國際地位下滑,在中美合作的大背景下淪為邊緣角色。
台灣最風光的時候,無疑是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有其深刻的國際政治背景。
在中國對抗,哪怕是剛剛合作的時期,台灣作為永不沉淪的航空母艦,是美國對抗中國的重要棋子。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美對抗在媒體和網路上炒作的很兇,但是,中美合作的基礎,遠遠大於對抗的基礎。
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要繼續發展,只有服從、遵從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政治和經濟秩序。中國的經濟既無法領先世界,中國的軍事無法控制全球,中國的政治理念無法成為全球共識,你拿什麼去跟美國全面對抗?
就算是有對抗,也只是局部對抗,大方向還是中美合作。

中國進入了WTO以後,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簡而言之,生產服裝鞋子,賣給美國,賺美國人的錢。掙回來美元,然後買美國的債券,支持美國的投資發展。
目前,這一合作分工體系,仍然沒有根本改變。

美國的蘋果手機,還是在中國生產,雖然廠商台灣富士康。蘋果手機上打著字樣:加利福尼亞設計,中國製造。
美國的三大汽車商,還在中國市場銷售汽車。
中國的阿里巴巴,還是去美國上市。
朝鮮宣布造出氫彈,中國外長和美國外長通電話,最後宣布一起制裁。
這種經濟上的分工格局不改變,中國和美國的合作基調,就不會改變。

以鐵相朱鎔基為例,朱鎔基在90年代訪問美國,公開說:我去給美國消消氣。拿什麼去消氣?自然是買買買。買波音飛機、買微軟軟體、買通用汽車。
現在如何通過中美的經濟合作,來穩定中美的政治合作?

最近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動向,例如百度被貶,google悄無聲息的回大陸市場;twitter宣布在香港成立大中華區公司,其CEO曾經在北京工作過。facebook創始人常來北京,似乎在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路上越走越近......
這說明了什麼?
這些互聯網經濟是美國經濟的明珠,某種程度上而言,google 和twitter、facebook 已經取代了當年的波音公司和通用汽車的角色,將會成為中美經濟合作的下一個領域。
至少,表面上看,雙方都擺出了足夠的姿態。

南海問題?
中國已經在南海造島了,已經形成軍事存在了,美國還能怎麼弄?
日本實際佔有釣魚島了,中國還能怎麼弄?
美國派軍艦」自由航行「,鼓動菲律賓等小朋友跟中國打仗,做做樣子,讓別人去送死,你以為東南亞國家是傻子?

TPP的問題也是一樣。
大多數亞洲國家需要美國的政治友好和經濟開放,但是,同時也跟中國有著密切的商貿往來。很多國家的第一外貿夥伴不是美國,而是中國。
比如美國的亞洲鐵杆盟友,既參加美國的tpp,也跟中國簽訂自貿協議,例如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

在這個中美之間合作基調為主,部分地區和話題對抗的大前提下,台灣的戰略意義大大減少。
美國如果還繼續用 台灣話題,來分裂中國,已經意義不大。
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美國也打招呼不要發表激烈言論,讓美國為你背書。
蔡英文剛剛上台,非洲的小國,台灣的老朋友甘比亞就宣布脫離台灣,跟中國建交。蔡英文的表態也僅僅是諾諾數語:希望不是針對台灣。根本不是選舉時候的喊打喊殺,已經表現的很委屈了。

2、產業升級失敗,沉迷代工泥潭,產業升級甚至不如大陸表現;
今年台灣預計經濟增長率為1%,深陷經濟增長泥潭。
從產業升級的角度來看,當年叱詫風雲的四小龍,已經變成韓國和新加坡領先,台灣落伍了,香港產業發展不均衡。

金融海嘯後,台灣有四年經濟成長率在四小龍墊底,表現最差:

台灣的產業升級失敗,這個不用論證了,除了代工,台灣的自主品牌屈指可數。
台灣產業升級失敗,主要原因在於:
(1)、沉迷於代工的美夢不能自拔,最後代工成為了泥潭。
(2)、對於「大陸經濟崛起」,這個可以媲美當年「美國崛起」的大事件,首鼠兩端,進退失據。融入大陸市場的程度不夠,經濟問題,經常陷於藍綠之爭、統獨之爭。
看看韓國對待大陸市場態度,韓國的三星集團社長宣稱」三星要全力融入中國,三星要做中國的三星。「
反觀台灣,沒有一個企業有魄力,有膽識,跳出政治限制,來全力開拓大陸市場。

就算是融入程度最深的富士康,還是不斷猶豫,一會加大對於越南的投資,結果對於大陸民工的那套壓榨手段,遭到越南民工包圍廠房、痛毆台乾的挫折;一會加大對於印尼的投資,結果印尼的基礎設施和人力質素根本沒法跟大陸比;一會加大對於印度的投資,結果也沒有等到印度製造業騰飛的時候。

其他的台灣企業,就更不用說了。只把大陸當成工廠,營銷和研發留在台灣。美國和韓國企業早就把研發功能放在大陸了,台灣還墨守成規,活在過去。台灣自己主動降低競爭規格,怎麼不會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失敗?
例如在技術轉讓方面最保守的台積電,這下也熬不住了,也宣布要在南京建廠。

產業升級失敗,導致台灣企業在國際上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中國在產業升級方面,布局很大,氣勢很猛,阿里巴巴、華為等明星,是中國轉型(部分,不是全部,轉型也很艱難)成功的一個標誌。

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快速成長起來了,台灣企業發現,現在都在跟大陸企業搶飯吃,你不升級,跟大陸一樣的競爭,怎麼可能競爭過大陸呢?

我們順便看看香港。
跟我們的一般認知不同,香港的經濟增長率還是很高的,甚至是四小龍裡面經濟增長率最好的。
但是,毋庸諱言,香港存在很大危機,例如社會動蕩,貧富分化;

香港的產業升級,不能說失敗,金融業始終是在食物鏈的最高端的行業。
但是產業結構畸形,金融+房地產綁架了香港經濟,壟斷的金融行業+房地產,遏制了其他產業的創新。

香港主動放棄了工業製造,這是戰略上最短視的。因為香港有800萬人口,只靠金融和房地產,無法提供那麼多的就業機會。
不只是中年人,太多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機會,形成民怨的基礎。
香港不是澳門,澳門只憑一個博彩業就可以給全體人民發錢。
香港不是列支敦斯登、摩納哥、盧森堡和聖馬利諾,只靠金融業就可以全民幸福。
反觀其他世界上的跟香港同級別的金融中心,沒有一個放棄工業製造的,英國有航空航天科技,新加坡有石化工業,連列支敦斯登都有跨國水泥集團和高端電工品牌。
瑞士有醫藥、機電行業的一流跨國企業。擁有同樣800萬人口的瑞士,金融和工業製造相互促進,實業企業是金融的根據地。

3、民間民怨沸騰,抱怨多,奮起少。民風沒有發憤努力。
如果有機會看台灣的雜誌報紙、網路媒體,就會發現台灣的民怨很深,嘴巴很毒。
經濟不好,都是大陸在打壓我們。
企業不好,那是我們不能像大陸那樣高壓統治啊,我們是民主國家啊,怎麼比啊?

這種怨天尤人的態度,無助於解決」真刀真槍「的經濟問題。
民風也很重要,例如歐洲的北歐和南歐的民風,北歐人民勤奮工作,經濟繁榮;南歐懶散,經濟沒有北歐好。
就算是南歐之間,也有希臘這樣的異類,國家還不起債務了,人民還不想工作,同時也不想還錢。葡萄牙、西班牙和義大利人民已經算夠懶散的了,還是可以做希臘的楷模。

怨天尤人,抱怨別人,我是清白無辜的。 這是台灣和香港的現狀。
除了抱怨,香港民風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炒。什麼都是炒,都是短期化、短視化,從來不去想如何長期發展。
比如香港音樂,八十年代達到頂峰,但是原創力量不足,很多抄日本歌曲,現在大陸資訊發達了,香港音樂也抄不起來了。
比如香港電影,在最鼎盛的時期,蘿蔔快了不洗泥。大多數明星都是電台演藝培訓班出生的。那麼,有沒有考慮建立權威性、專業性的藝術大學、演藝學校呢?似乎沒有人考慮這些事情。現在藝人資源青黃不接。

過多的抱怨,會招致反彈。過去台灣嘲笑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上廁所一排排的雪白的屁股「,現在大陸開始嘲笑台灣的」詐騙犯「......

台灣形象,從八十、九十年代的高大上、文藝范,到現在已經變成了」作「」詐騙犯「」小確幸「,各種過程,值得我們深思。
對於國人的啟示:1、把握國際合作大勢,順勢而為;2、加快產業升級,尤其是不能放棄工業實業,實業為本;3、無心抱怨,天道酬勤。

http://weixin.qq.com/r/EnXh_UDE3h2hrQSa9yAA (二維碼自動識別)


突然看到這個問題,想從自己的角度寫幾句。我是個晶元設計人員,做了不少年,見過不少台灣人。晶元產業是所謂的台灣之光,當然這裡應該特指台積電。就設計製造這方面,十幾年前很多台灣人到大陸來工作,同樣level,台灣人的工資是大陸人的三倍,現在嘛,我的台灣朋友們時常說新竹的薪水沒有上海高。
就設計水平而言,我現在做得這塊,台灣工程師的水平也就和大陸相當,甚至某些方面還差點。就算是mtk,我也沒覺得比大陸強多少,不用五年,基本就會被這邊超越。剩下的就是最後的台灣之光tsmc了,這個是國之重器,跟基礎研究還有點關係,不過估計也不是個事兒,中低層zf官員雖然蠢貨不少 ,高層的眼光我一向覺得是很靠譜的。雖然現在亂建fab,效率也許不一定高,但怎麼滴,總能砸出個事來。
就做事而言,台灣商人精於計較,利益關係算的很清楚,但總之體量太小,多少有點小家子氣。台灣島內的風俗也給我這個感覺,小清新嘛。也不是不好,至少我還挺喜歡的,台灣妹子那一口軟糯的國語,反正台積的客服mm我是挺喜歡跟她們多聊幾句。
壞就壞在總是想跟大陸搞對立,或者總覺得大陸人意圖不軌,技術上不肯輸出不算,還不想大陸資本進去做股東。老張說了,陸資可以進來,但不許有投票權,也不能技術外流。你當大陸人都是滿口金牙的土財主嗎?估計人家心裡還真是。
小清新到這個份上,我也是服了。
這個島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正視大陸的崛起,放正自己的心態,從更高的角度看待兩岸問題謀求發展",真以為自己永遠是白富美嗎?真以為大陸永遠都是八兩金嗎?
其實我覺得是挺無聊的,大陸都越來越淡化意識形態,島上還老搞這種破玩意。我上次在台灣正好反服貿,我了個去的,台灣電視上的蠢貨比大陸多100倍。就這樣的民主,不要也罷,那是蠢貨的民主,開不出燦爛的花來。
我現在都覺得除了地緣上還有點價值,其他台灣回不回來都無所謂,我周圍一幫人也都是這個看法。當然都是工程師,從技術角度出發的多。早個十年,我們還經常說把台灣收回,大陸的晶元產業能快速提高,現在嘛,呵呵。
再過個五年,人老珠黃就更看不上了,你自己清新,小確幸去吧,就不跟你們一塊玩了。我們的眼裡只有如何趕超燈塔國!


6/3更新:
不知道知乎有沒有編輯記錄,剛剛系統崩潰把我之前的回答和更新內容都刪掉了,我只從網路快取找回了我原本的回答。並憑記憶拼湊出我6/2的更新內容,不過不保證和原本的回答一模一樣
(如果有人6/2有截圖可以提供給我嗎?我也不想給大家一個事後拼湊出的玩意)

有人評論稱:偏激觀點是近幾年出現,但我舉的這些例子,都是起碼十年以上的事情了
(那些事情的關鍵字我都給這麼明確了……)

我想說的是:似乎很多人認為台灣教育如何如何,但到底有多少人看過這邊的課本呢?
也別亂換概念,我從頭至尾沒有說過一次你們的教育如何如何,也不曾說過你們先仇視我們云云
交流這種事情是互相的,我不想說什麼誰對誰錯(這件事情本身也沒對錯),但有果就有因,沒有一個正常人會閒到平白無故對著不認識的人發怒
更別一竿子打翻整條船,我對「並不是我們先仇視你們」這句話非常不喜歡,
(順便說下,有興趣的人可以交叉比較1990年代台灣的民調和時事之間的關係,我就不方便說了)6/2更新:
這幾天和幾位知乎上的朋友以私信聊天,
想想還是上來說些話吧
首先是說明為什麼我一個星期前關閉了評論:

有些很理性,也有些很不理性;所以因為這邊評論的氣氛開始變調了,我不打算再作回覆(一方面也是這評論數也太多...我不可能一一回覆啊),想找我聊天的私訊我吧(不過不理性的話我也會予以忽略);

(這是我一個月前的評論,總不能讓我說話不算數吧?)
再來是回答一些之前沒有回答到的問題:
有人希望我說明台灣的民粹問題,或許是因為我之前回覆評論時有提到過吧

我認為民主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尊重:不以人廢言,不以言舉人,但現在的台灣正在逐漸喪失它

再來,

我想說明的是,我受過的教育沒有告訴過我中國是個該被痛恨的國家,而明清時代的歷史亦沒有少(雖然DPP做了許多阿Q的事情,但用不著這般妖魔化本土化教育)

但無風不起浪……一個把幾千枚飛彈對準我的家鄉(而且很多是無法作精確打擊的,另外台灣目前只有部屬空對空飛彈)、地震時阻擾其他國家前往救災甚至於發生流行疾病時是一句「誰理你們」的同胞,你自己會怎麼想呢?

最後,我還是把評論關掉了,但我還是不會作回覆,這點還請大家見諒了。
另外,我也不想回答政治問題,雖然感謝邀請回答,但也不必邀了。



首先,我是台灣人,第一次上知乎,若是有哪些與此地規矩不符的地方還請告知,多謝包涵。

我認為問題出在內鬥和大多人的盲目和矛盾
內鬥這個問題又會牽扯到民族主義,這個我就不方便多說了
盲目和矛盾呢……舉個例子,最近很多人高唱分離主義,不過卻又抵制和貶低國軍,能夠不當兵就不當兵,整天只想著美帝會來支援我們,你說這不是很矛盾嗎?

唉,也可以說是沒什麼骨氣啦


我個人認為是台式民主出了問題。
不是說民主不好,而是台灣人操作失誤。
比方說,韓國國會我聽說也經常會吵個不停,以前也看過國會打架的視頻,但我們聽說過韓國因為政見分歧就號召大家佔領立法院嗎?
別人家的國會用來解決協商問題,他們的國會自身就是個問題。
台灣立法委員喜歡佔領主席台,然後導致法案無法通過。我很好奇,這違法了沒有。正常國會的遊戲規則這樣野蠻的嗎?霸佔主席台不讓你通過,這是多麼幼稚的政治手段?你就不能私底下交換利益?或者說在野黨就沒考慮過協商這件事?
另外,台灣民主走到死胡同還因為民眾的不自知。台灣經濟民生沒有起色,似乎也沒聽到來自底層的抗議。難道要學日本,等個20年再決定要不要射箭?並且台灣人特別喜歡說,我們有民主。在大陸的論壇遇到的台灣人紅藍綠都有,除了紅,其他顏色特別喜歡拿民主來嘲諷你。你醫療食品出問題,他罵你沒有民主;你飛船上天,還是沒有民主;就連你高鐵滿地跑,他還是質疑,沒有民主程序下盲目發展高鐵是不是急功近利,背離普通百姓?笨蛋,民主只是手段,發展才是最終目的。
所以我有的時候因為反感台灣人的言論導致我對民主這個高大上的名詞也開始反感起來。

實際上大陸有些民主人士也特別無知。當我們在討論民主的時候,他嘲笑你,太監也配談性事。我想這類人只知道民主卻不知道自由,並且他們的自由凌駕於我的自由之上。下次港澳台地區的人民討論社會主義的時候,也請他們閉嘴好不好?之所以公知人人敢打,也是因為無知。你的精神還活在大字報時代,大腦卻開始思考人類的未來,怎麼不令人發笑。我閉嘴了,你的思想就能傳播了?當然不僅僅是民主人士,有些自干五也喜歡逼迫別人閉嘴。中國的左右兩派基本上也是聽不得半句壞話。


GDP以接近9%的速度高速增長了30年之後,人均GDP超過1w美元,隨後似乎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增長率逐步下滑,經濟增速乏力,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符合預期,有些亮點還好於預期。但經濟運行的固有矛盾沒緩解,一些新問題也超出預期。但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基本面是好的。

這才是不作,不折騰的樣子么?

可是這也是台灣,他們大概在1992年,實現了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22年後,中國只有八個省份GDP超過一萬美元,分別是 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廣東、福建,其中廣東和福建排名八個省份最低。注意看這裡有內蒙古哦。這數據怎麼出來的我也不知道。

官媒大概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很嚴肅的談「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人均GDP近7575美元 須全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財經--人民網
這個時候我們的人均GDP是7575美元,與之相比的台灣人均GDP是23442 美元。
您要說大陸這算中等收入陷阱,那台灣這幾年再爛,也最多算個「中高等收入陷阱」吧。
這些數據的統計口徑很多,但大差不大,大概的意思是沒錯的。這還沒好意思比人均收入呢。

不是硬要往大陸身上甩鍋,可是你要硬說人家「作」,那潛台詞總有一個不作的吧。您要硬說人家「堆鬼島」,那總有一個不軌,啊不鬼的吧?您要真覺得台灣是"作"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那麼可以說,大陸有朝一日能作到他那個地步就不錯了。不是我開地圖炮,貴乎盛產這種替人均收入是自己兩三倍的地方操碎心的好人。

台灣這些年經濟的停滯和相對的原地踏步是有目共睹的,這沒有疑問。但問問題也要稍微客觀公正一些,不要帶著預設的,天馬行空的立場瞎問,不然除了能引出來一大堆應聲蟲,想要正經八本回答一些問題都不知道該怎麼張嘴。
他們也經歷過大規模基建+進出口貿易拉動GDP突飛猛進的階段,去看92年的台灣,不論是經濟模式,樓市股市,都和現今的大陸在很多方面都特別相似,連那些剛畢業的學生哀嘆一輩子收入買不起一套公寓的都與今日的大陸如出一轍。台灣的問題很嚴重,但絕非樓上諸位拿著二手的在大陸都已經玩不轉了的古典凱恩斯主義餿主意就能解決的。

我倒是能理解樓主為什麼問這個問題,一來媒體嘛,潛意識裡都想要當那個預言了末日的先知,民主國家的媒體姓啥的都有,p大點事就跟那煽風點火,極其沒有大局觀。二來最近本朝不知道被碰著了哪根麻筋,可勁兒的黑港台。
不過作為個人,還是要有點獨立的判斷力,見識這東西不是每天蹲在網上就能長的。


根本原因是東亞的經濟重心的變動。
當航線終點是日本的時候,台灣是航線上的重要節點。
當終點變成上海和深圳後,台灣就被繞了過去。
這只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進程。


3.40年以後,那時的台灣作為一個文學題材是有得諾獎的潛質的。


台灣永遠不承認大陸已經或者是正在崛起。
媒體永遠在大陸的正面形象問題上沒有言論自由。
永遠看不到自己的位置到底在什麼層次上。

台灣能用的時間不多了。
大陸缺少的時間也不多了。
大陸留給台灣省的包容也不多了!
大陸的資本磁力能把日本震驚覺醒的時候。
作為精神皇民的台灣人會不會哭出來?

我一直知道什麼叫有恃無恐。
網路上大罵「貴支」到撤僑時會大喊「兩岸一家」
甚至台灣網路上還有人教台灣人怎麼「委曲求全」
佔得便宜卻仍要高高在上擺出「民主的高貴」?

這麼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是這群網路大發粗鄙的暴民,
現實生活的怯懦軟弱妥協者?
民粹披著民主皮的政治盲流?

被資本家分出來的一點殘渣剩飯給養成小確幸
大談所謂「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
做了財閥集團喉舌宣傳洗腦的提線木偶還渾然不知
如果這是民主政治。那我死也不要這樣的民主!

財閥操縱著的民粹主義裹著民主的皮哄騙著社會
沒有人真正懂得鬥爭二字,一堆政客圈養著台灣。
這兩千三百萬人的命運跟他何關?
只是他們這群人的「重要資產」罷了
能撈就撈,撈不到還可以去美加避難。
和平解決了,還可以混個政協副主席。

官僚階級雖然可恨,但是還是有民族主義根基。
例如:蔣公介石。所以蔣公全面抗戰不含糊。
但是買辦資產階級,沒有母國。
甚至想撕裂一切和母國的聯繫來效忠外來政權。
至於台灣政客是什麼階級?大家可以分析分析

至於所謂的「民主」?台灣政治充分的展示了西方民主進入儒家文化圈之後的水土不服。
甚至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還要讓人難以接受
並且,「美式民主」想把「民主」這個詞偷換概念。
「民主」是有模版的東西?是可以複製的東西?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拿到了選民證。
我也順理成章的進行了投票。
政治體驗過就很好,而這不是每個人的工作。

在你眼裡50年前的台灣,30年前的台灣。
10年前的台灣。今天的台灣。10年後的台灣。
你會發現只是一年不如一年而已

愛能解決被剝削的命運嗎?
中國人用一百多年的血淚才明白,國弱,任何人都沒有幸福可言,台灣人的幼稚病是什麼時候才能根除呢?近代以來的的流血犧牲轟轟烈烈的革命。台灣人不懂,精氣神兒裡面就少了一種血性的存在。

台灣人,你們該醒醒了。
而不是被人挾裹著邁向懸崖峭壁

另外「我永遠固執的相信血濃於水」


港澳台問題——買辦政策的興起與沒落
我們先從歷史講起:

買辦的基本定義: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替外國資本家在本國市場上服務的中間人和經理人。原指歐洲人在印度僱用的當地管家。在我國,指外國資本家在舊中國設立的商行、公司、銀行等所僱用的中國經理。「買辦」一詞,明代專指對宮廷供應用品的商人;清初專指為居住廣東商館的外商服務的中國公行的採買人或管事人。鴉片戰爭後,廢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選當地中國商人代理買賣,沿稱買辦。其性質既是外商的僱員,也是獨立商人。嗣後,外商為了減少買辦的中間傭金,逐漸採取與中國人直接交易的方法,買辦遂轉化為單純的外商僱員,稱「華經理」或「中國經理」

買辦為何會在近代中國出現?因為近代中國封閉保守的社會環境導致外來商品和資本難以取得非常大的成效。儘管洋布質量一般情況下比土布好很多,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商品輸出受到了強烈的抵制。列強們對症下藥,在中國尋找一批熟悉外語和對外貿易的人,與合同形式與洋行形成國定的僱傭關係,讓其為固定的代理人,即買辦。


買辦階級在建國以前有巨大的影響。他們與外國人打交道很多,了解外國的情況。買辦階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具有重大影響。著名的蔣介石國民政府,就是建立在「大地主和大買辦階級」上的。蔣介石通過買辦從國外採購軍火(比如武裝自己的德械師),也藉助他們在國際舞台上爭取外交地位。


既然買辦階級已經隨著新中國的建立而被摧毀,為什麼在港澳台問題上,我們將其稱之為「買辦政策」呢?還是從歷史講起。

1989年6月4日舉行議會大選。在大選中,波黨失利,團結工會獲勝,組織政府。
團結工會在眾議院和參議院分別獲得35%和99%的席位,選舉首位非共產黨總理。12月29日,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改國名為波蘭共和國,並更改國徽。1990年1月,波蘭統一工人黨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宣告該黨停止活動。同年的總統選舉,瓦文薩成為首位民選總統。[4]

1989年10月,匈牙利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刪除共產黨領導地位和國家屬社會主義性質的條文,國會還決定更改國名和國慶日,國名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改為「匈牙利共和國」。

氣急敗壞的齊奧塞斯庫下令軍隊開槍鎮壓,但遭到拒絕。22日,軍隊倒戈,與忠於齊奧塞斯庫的保安部隊發生了激烈的槍戰。齊奧塞斯庫夫婦見大勢已去,便在這天中午乘直升機倉皇出逃,當晚在埃列娜的家鄉被捕。
25日,一個臨時成立的軍事法庭以屠殺、破壞國民經濟等罪行,判處齊奧塞斯庫夫婦死刑,立即執行。

1990年2月共產黨自行放棄一黨專政體制,黨名也改為保加利亞社會黨同年6月,保加利亞舉行了1931年以來首次自由選舉,保加利亞成為多黨制國家。同年11月,國名改為保加利亞共和國。

1989年11月,捷共中央連續兩次召開非常全會,試圖通過改組領導班子平息事態,但未能達到目的。12月,在反對派的壓力下,捷政府大幅度改組,捷共在聯合政府中成為少數,總統胡薩克也被迫辭職。
1990年1月,政府總理恰爾法退出捷共,這樣,捷共完全失去了執政地位。在1990年6月舉行的首次多黨選舉進一步確定了捷克斯洛伐克變動後的政治格局,哈韋爾、杜布切克、恰爾法繼續擔任國家的最高職務,而捷共在失去中央領導權後又失去了地方政府的領導權。

看歷史必須看得細緻些。如果我們對「東歐劇變」一詞僅僅停留在「社會主義制度最終演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劇烈動蕩」,或是地毯文學的某些說法,必然無法感受到1989-1990年世界格局的劇烈動蕩。看起來穩如泰山的政權瞬間就垮台,一個接著一個,全部崩潰。人民積累的不滿和怒火瞬間爆發,幾個月的時間就摧毀了希特勒用幾百萬軍隊都打不下來的國家。
同為共產黨政權的中國,難道沒有受到任何影響?XX事件(我們現在也沒有膽量承認它)何時發生?也在1989年。很多同學對此也許沒有什麼記憶了。簡單提一點:事件以後,去北京不會講「政治笑話」混不下去,政權合法性落到歷史最低點,隨時有可能垮台。

山雨欲來風滿樓,1985年5月27日,兩國政府在北京互換批准書,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香港進入了中國恢復行使主權前歷時12年的過渡期。全世界都在關注「一國兩制」這一政策的實行效果。香港在回歸後,會不會衰落?香港的民主法治會不會被侵犯?這都是需要回答的問題。香港此時就是「燈塔」。簡單的比較下香港人的生活水平,香港的民主程度,香港的對外交流開放程度,沒有哪一點會讓人感覺「帝國主義治下的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只會讓人相形見絀。「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在事實面前都只是空談。倘若香港回歸後,沒有「更上一層樓」,而停滯不前,甚至衰落,「一個中國」是哪個中國都很難說!

於是,買辦政策出現了。中國以全大陸的財力為支撐,發展供給香港,讓香港(和澳門)在回歸後發展的更好。以此暫時穩定人心。
譬如澳門:大陸完全禁止賭博業,然而澳門可以。愛好賭博的富豪貪官給其貢獻了多少財富?恐怕誰也說不清

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網站查詢得知,第三產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89.1%上升至2010年的92.6%。其中,博彩業的比重較2009年大幅攀升8.9個百分點,由32.0%上升至2010年的40.9%;

香港的買辦,則是以李嘉誠為代表的,熟悉西方世界,而又願意與中央合作的資本家。他們富可敵國,穩定住香港局勢自然不在話下。而大陸也投其所好,在政策上多有扶持。香港的經濟局勢也「蒸蒸日上」。

但是「虛假的繁榮」總歸是虛假的,結構性問題不改變,大資本家大買辦控制的社會,不會把底層人當人看的。
如何評價「香港正在淪為二線城市」的說法? - 匿名用戶的回答

底層階級固化嚴重。香港的底層可以說是真底層,說句實在話除了中六合彩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翻身的可能。國內你看外面的乞丐,分分鐘鍾比你還有錢,但是香港那些收紙箱的老伯老太是真的可能就是買紙箱的錢就是今天飯錢了(有人說沒看過香港老太賣紙箱,我可以說我看過很多次,我以前還送給一大板紙箱給老太,地址就在新界粉嶺樂業路豐樂工貿中心樓下,還有香港的退休金【香港說法是強積金】2000年才開始弄【還是董生】,老頭老太沒退休金很正常,不是年輕不努力)。PS:強積金我同事覺得很坑,說是政府強迫屁民買股票。
一,知識壟斷,香港只要少部分人才能享受高等教育,大多數人能讀到中六(國內的高三)算不錯了。香港的大學錄取率非常低,能上大學享受高等教育,要麼是家裡非常有錢讓子女出國留學。要麼是一般中產出錢能讓孩子去讀私立學校或者去上補習社(香港補習社是高大上的行業,估計以後國內也會這樣)。
二,資本壟斷,高昂的房價洗劫個人財富,在香港無論是買房還是租房都是一個巨大的支出,這讓底層能夠有富餘的資金進行創業和投資的可能性基本為零,大陸很多人嘴裡說沒房,但是父母至少有一套房,大城市沒有老家也有一套。香港人說的沒房是真沒房,三代人租房住過幾十年的例子很常見。
三,政治壟斷,選票基本沒有辦法對抗利益階層,這個不細說,你們懂的。。
四,法制壟斷,封堵了灰色道路。香港是英美法系,遵循的是判例原則,司法裁量是參照案例扯皮。國內是大陸法系,在國內就算不是法律人士,但是如果涉及一些法律糾紛,你只要肯花少許時間,百度一下相關法律條文,基本上能明白個大致,法官判決也是基於這些條文下判決。香港這種則完全不可能,遵循的英國,美國數以萬記的各種案例,不要說一般人了,新手律師都容易抓瞎,我曾在香港看人打官司,雙方律師上台都都是帶著一大疊案例資料,打官司途中律師還要不時翻書,翻案例。這種意味著這司法成本昂貴。你很難知道自己在面臨一些事情的時候是合法還是不合法。一般人也不敢觸犯法律,哪怕再輕微的,因為隨時法官扯各種案例幫你加大罪行。最簡單一點,國內底層再搓,去混個擺地攤,只要不遇上城管,也能掙不少錢。香港你去做無牌小販試試看。。
所以為什麼香港底層的民粹那麼嚴重,混黑社會的那麼多。因為怨氣真心大,還有就是混黑社會算是底層逆襲不錯的道路。。。

港澳台問題並不相同,但是從根本上,都是買辦政策的後果。大陸供養724萬人(2014年數據)的香港都非常吃力,底層人民生活和舊社會的上海差不多,而上流社會揮金如土,享盡奢華,階級矛盾社會矛盾又因為政治原因被刻意引導,導致底層老百姓把自己生活的困苦歸咎於統一,歸咎於大陸,極為吃力不討好。

(對習馬會的胡編亂造)

類似的新聞還有很多。底層群眾對生活希望的破滅是政治娛樂化,民粹化的根源。台灣問題就更嚴重。台灣人口2300萬,是香港的3倍多,而最關鍵的!台灣有自己的政權。這就非常尷尬了。大陸想盡辦法省出些錢促進「友好團結」,然而台灣的政客拿來做自己的政績,而台灣經濟一旦出什麼問題,就把它簡單歸結於大陸的鴨霸。這就是為什麼大陸對台灣每年一千多億美元逆差(而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都是順差)的情況下,「天然獨」越來越興盛。事到如今,反應不夠敏捷,總以為以前買辦政策行之有效的那批人被換掉,買辦政策徹底崩潰。
台商要國民待遇 陳德銘:海峽兩岸尚處戰爭狀態

據台灣媒體報道,在成都一帶一路座談會中,台企聯副會長謝慶源直言,希望台商可享有國民待遇;他透露,過去曾在東莞辦國際學校受阻,就是因大陸不開放讓台灣人辦學。

而陳德銘在座談總結時指出,大陸逐步走向法治,但在很多經濟商業領域的細節,特別是兩岸關係,尤其複雜。陳德銘說,大陸了解台灣企業家不想完全比照外國人,希望能稍微享有一點優惠,但客觀上,兩岸沒有結束內戰階段,「大家做不到像真正的兄弟一樣一起坐下來。」

另據中評社報道,陳德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為了讓台商更好地發展,大陸為其提供了一些超國民待遇。但由於目前兩岸在和平發展過程中「還有一層紙沒有捅破」,還未簽訂和平協議,台灣企業確實還沒有享受到一些大陸國營企業、民營企業享有的國民待遇。

陳德銘同時指出,不論兩岸形勢如何改變,大陸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台灣企業在大陸的發展,積極解決台灣企業在轉型升級、市場開拓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未來具體會發生什麼,現在尚難以下定論,但可以肯定,長期積累的過分拔高的「台灣同胞」之形象,會被重重的摔到地上,無人問津。


台灣還是不錯滴。
只是大陸相對崛起了,而且對於一線沿海來說,很多方面甚至都超過了台灣。
人家人口不過2300萬,土地不到1/50,能做到這樣算是不錯了。
台灣變的不那麼牛氣,也就是本世紀的事。
你覺得台灣不牛氣,是你自己的相對感受罷了。
你以前覺得人家朝氣蓬勃,四小龍之首,現在不覺得了,因為咱們現在坐擁世界第二經濟體量,不覺得人家有多牛了。
你以前認為人家影視綜藝充滿活力,現在不行了,是因為咱們自己的影視綜藝起來了。
你覺得人家之前有成功級,有idf,很牛氣,現在不覺得,是因為咱們有殲十,有殲二十了,造艦下餃子了。
一個這麼大的地方,只有那麼大的潛力可以發掘,一旦步入發達社會,經濟等等就會慢下來。但是你還是不能忽視,人家很發達。
要說台灣有沒有作,當然是有的。
1.作的就是台灣的民主制度。為了反對而反對,執政黨做事,在野黨使絆子,為的就是把你拉下來而已。凡事國民黨主張的,我們都反對,凡事國民黨反對的,我們都要支持。
2.族群問題的炒作。台灣的藍綠劃分是按族群劃分,而不是按階級劃分的。
3.處理不好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各位不要小看中國,現在中國是要誰死誰得死,讓誰活誰就能活的地步。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中國要搞誰,簡單得很。不讓你的產品進來同時與你的競爭對手合作,就能讓你相當難受。由於歷史原因,兩岸關係很複雜,而台灣方面沒有處理這麼複雜關係的能力。把一頭獅子當凱子耍,找死啊。現在共產黨也是老實,要是老毛在世,早就一輪炮火連天了。
以上三個問題,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台灣的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分裂的族群之上,越是反對而反對,族群問題越嚴重,越是族群利益矛盾大,越是反對。同時族群認同的台獨、民國正統觀念,讓中國共產黨很不滿意,特別是台獨理念,更是讓整個中國大陸所不容。因此台灣各種問題接連不斷。
但是目前台灣本位主義佔據了主流,主張愛台灣的基礎上,構建統一的族群認同。這本是好事,但是卻捅了更大的簍子。由於拋卻了中華民族觀念,放棄了原有的種族認同,社會意識形態越來越獨,這讓中國大陸甚為不滿,兩岸矛盾由政權矛盾激化為族群矛盾。也就是說,本來是兩個政權爭奪代表地位,現在變成了整個中華民族內部的獨立與反分裂鬥爭。台灣方面顯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搞不好有一天就會引爆火藥桶。中共和大陸人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給你政治地位(「一國兩制」)你不回來,經濟讓利你也不回來,接下會用什麼招數,可想而知。台灣方面自以為搞什麼「天然獨」,以為拉著國際上的幾個大腿可以讓中國大陸讓步,也是不要太天真,台灣統不統一,事關民族復興的生死大事,哪裡是你要獨就能讓你獨的?

台灣的意識形態是不統一的,換句話說,台灣是不團結的。不團結,政黨相互傾軋,就會事倍功半;而團結了,台灣就會走上一條不歸路,台灣人又會恐懼。這個社會意識形態是混亂的,撕裂的。而台灣政界和媒體就偏偏愛炒作這種議題,相當的不務實。

醉心於意識形態的鬥爭,族群內鬥激烈,我認為這是台灣無法持續向前追趕的根本原因。這也值得我們自己引以為鑒。文革的噩夢剛過不久,經濟也才基本小康,要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搞意識形態鬥爭,把蛋糕打壞了,得不償失。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美國的無薪產假制度?
為什麼東亞國家和地區會出現財閥模式?中國以後會向這個方向發展嗎?
為什麼李嘉誠名下上市公司註冊地一年內全部遷離中國?
內地同胞是不是喜歡強迫香港、台灣同胞做他們認為對的事情?
為什麼台灣人碰到和大陸有關的問題就會失去理智?ptt 在台灣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TAG:中國歷史 | 政治 |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