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歡樂頌中樊勝美說的 一個家庭決定一個人的宿命 改變不了?
12-25
如果有她那樣的父母哥哥 你會怎麼辦
家庭決定了你從出生之後三十年內的宿命,如果這三十年內你成功了。那麼很可能你的宿命將改變。如果你失敗了,那麼一輩子可能都要將之前的路一直走下去。然而該努力的還是要努力,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這句話反過來講也是一樣。希望題主能明白,人生苦短,苦中作樂!
「一個家庭決定一個人的宿命,改變不了。」
這句話非常正確
人生來是平等的:是指剛剛生出來的時候平等,之後就不平等了。
想想兩個三口之家,一個貧窮一個富裕。窮和富不僅僅是家庭收入的差別,可以從家庭收入後看到很多別的東西,比如,父母是做什麼的?父母的單位是什麼?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如何?父母能提供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父母的喜好是什麼?因為這些東西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長,以及三觀的樹立。
當父母告訴我們「錢要花在刀刃上」或「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開心」的時候,小孩對待錢的態度是怎樣的?當父母帶著小孩去公園散步或去國外旅遊的時候,小孩是的眼界是怎樣的?當父母給小孩買的東西是地攤貨或名牌的時候,小孩形成的品味是怎樣的?當父母帶著小孩去參加聚會的時候,小孩所受到的熏陶是怎樣的?當父母用的是赫蓮娜或是海洋之謎的時候,他們給小孩用的東西絕對不會差;當父母用的是大寶,那麼小孩用的也就是大寶一類的貨色,那麼小孩的長大長開之後的長相又會怎麼樣?
父母對於小孩成長潛移默化的影響之巨大是非常可怕的。直接可以把小孩培養成一個小氣的性格還是個大方的性格,內向還是外向,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的什麼程度的,他會交到一些什麼樣的朋友。
就算在其中貧窮家庭變富裕了,富裕的家庭變貧窮了,上述問題有些會改變,但是父母的性格不會變,父母的喜好不會變,父母的三觀不會變。因為這些已經在他們當時貧窮或富裕的時候就形成了。
有人會舉反例來論證我,比如出生貧困的人靠自己奮鬥最終成為富人的故事。這些只能當別人的故事聽聽而已,因為太殘忍了。誰知道他途中經歷了多少努力,克服了多少障礙,跨越了多少鴻溝。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像他這樣,我們也不能說「你看他逆襲,所以你也可以逆襲」,誰知道除了努力之外,他有沒有運氣呢,有沒有貴人呢。而且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不能拿特例當常例。努力沒有錯,但努力沒有用。
一個什麼樣的家庭決定一個人什麼樣的內心。努力能夠改變物質條件但不能改變一個人的內心,一個人的內心決定了他對生活的態度,他對生活的態度導致了他生活的發展,他生活的發展即他的宿命。既然內心由家庭決定改變不了,那麼宿命也就改變不了。
上學時,家裡主張打工賺錢,課上時常掉眼淚。工作後,家裡要求存錢,月光族之後被訓,後來結婚才知要我存錢是要作為嫁妝的。幾年之後,家裡要求回鄉在鄉工作,其初衷也是希望我留鄉離得近,他們身體不好,身邊得有個子女。不多的錢拿來做生意,極力反對,理由是:主張打工,錢用了就沒了。生意起色不大,每次來都是你這不行,還不如去打工,誰誰打工在工廠里多少錢一個月....之後還有好多我要提升業績所做的舉措,比如擺在門口路邊(事實比店裡好),也均遭反對,理由:張揚丟人。好吧,我已經快被灌輸成地地道道的農民思想,短淺的見識,知識體系的匱乏,不敢創新,低調。這都是我所鄙視的。困難的時候,資金得不到支持(他們也窮啊!),思想決策上得不到好建議,幫忙他們又不會,?狂得不行。我的青春歲月就這樣稀里糊塗過完了,整個人抑鬱好幾年。現在慢慢摸索有了點起色,但我已很少回家,很少和他們交談。談不到一塊兒不說,還有許多陳舊鄉村觀念我不能接受,簡直是說不通,談一次鬱悶一次。現在他們過來會對我說:我跟你媽這個月藥費又用了多少多少...,我一陣心痛。心痛他們的病,也心痛自己無力改變現狀。就像樊勝美媽媽,讓人恨,可是又能拋下嗎?原生家庭讓人想逃離,讓我心情沉重。避而不見,視而不幫,幫而無力,是為不孝?無能?狠心?我只記得,我一路拿著優秀作文獎,上過校刊,做過班長,這也是平凡自卑的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優勢了,可是每每得到家人的回復是:這有什麼用!我只知道無數個夜晚夢見學校,夢見考試,夢見暗戀對象,夢見同學....,夜裡醒來一片荒涼!甚至時常幻想,如果家裡有錢,我是不是有不一樣命運...
我過的富裕就每個月多打點錢全當報答生育之恩,我過的拮据就少打點錢唄,但是全憑我自願,如果用那些事情逼我,拜拜了您吶。
斷絕關係,消失~當孤兒,過好自己的日子
我相信宿命,因為我會這麼做。而樊勝美不可以,也是宿命的一種形式。
不出意外的話,不中大獎的話,是的
推薦閱讀:
※父母的人格缺陷會對孩子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將「精神贍養」納入法律範疇是否合理?
※「畢業後留在家鄉工作創業,非走不可也不要太遠...」的說法有道理嗎?
※日本將為第一胎提供1000萬日元以應對少子化,該方法是否值得國內借鑒?
※有哪些以家庭而不是以個人為主體的社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