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哪個國家的啤酒文化最為發達?哪裡的啤酒釀造水平最好?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啤酒新世界,歡迎關注討論。
以前傳統概念里應該就是比利時、德國、捷克這種地方的啤酒文化比較發達,很多著名的酒都是產自這些地方。但是現在美國似乎也崛起的很快,不知道以現在的水平來比較,哪裡的文化是最發達的?


現代啤酒的重鎮,不管是消費,還是製造,文化,都已不在這些傳統啤酒國家,比如英國,比利時等,特別是德國,被很多中國人誤以為是最牛比的啤酒國家,堅信德國啤酒就是「最好的」,還有人多少聽說過德國有個幾百年歷史的,其它國家都沒有的「啤酒純凈法」,更以為就德國才是最好的,其實在精釀啤酒上,德國早已被很多國家所超過,甚至,其精釀啤酒文化,在某種意義上,還不如中國的北京上海:德國的精釀啤酒先鋒城市,柏林,至到2014年才有了第一屆精釀啤酒節,而北京早在2010年,就有了足夠的人群和規模,舉辦了首屆精釀啤酒節。有機會我會再來介紹德國啤酒,以及那個純凈法,到底怎麼回事。


所以,現在到底哪裡的啤酒文化最發達?哪裡的啤酒最「好」?還可以引申一句:中國的啤酒到底好不好?


第一個問題很簡單,現在的啤酒文化就是精釀啤酒(關於精釀啤酒定義,可參見問題「到底什麼是精釀啤酒」)的文化,而現代精釀的發源地,可以說就是美國,在那裡,人們已把對啤酒的熱愛和自己的文化完美的結合了起來,在各個方面不停的把啤酒和啤酒精釀技術不斷的推向極致。美國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由和極限的嚮往,讓他們在家釀啤酒解禁後短短二三十年時間裡創造了世界上最燦爛的精釀啤酒文化,和最極至的美味啤酒,把美國從啤酒沙漠,變成了一個啤酒天堂,把小型多元化生產,把創新的精神介紹給了世界,激勵了無數熱愛生活的人,利用啤酒,把這個世界變成了一個更加美好的地方。


啤酒是從歐洲傳到的美國,但時至今日,美國人已經開始反作用於歐洲,近些年來許多勢頭很猛的新銳歐洲啤酒廠,都有著深深的美式精釀啤酒的影子。這股風潮甚至還某種程度上「挽救」了英國,德國這樣的傳統啤酒國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喜歡上傳統啤酒,很多已經絕跡的啤酒重新回到了人們的酒桌上。不僅是歐洲,現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現代精釀啤酒的倡導和發起者,也有很多是旅居外國的美國人或是有著北美生活經歷的本國人,這些啤酒的風格也深深的受到美國精釀啤酒的影響。


美國啤酒在歷史上也有過巔峰期,19世紀初的時候全國有2700多家啤酒廠,生產著各式各樣的歐洲傳統風格啤酒,這一切終止於美國臭名沼著的禁酒運動,在那之後美國的小型啤酒廠幾乎消失殆盡,接下來的世界大戰,以及工業化大發展,更是讓啤酒廠數量大副銳減,到上世紀70年代中,全國只剩下了幾十家大型酒廠了,那時候的美國和現在中國極其相象,為數不多的大型酒廠,生產著同一種千篇一律的工業水啤,並且控制著所有的啤酒產量和銷量,絕大部分民眾也渾然不知,覺得啤酒也就這個樣。

但在美國一些發達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人口混雜而富裕的加州,很多人都有了歐洲和生活和旅行經驗,經歷了很多歐洲國家高質量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的葡萄酒,種類繁多的奶製品,各種高質量的新鮮蔬菜,越來越多人開始不滿足於美國當時過於工業化的飲食環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飲食的多樣化,新鮮化,本地化(我們中國還得加一個無毒化),這裡面,當然也包括美國銷量最多的酒類:啤酒的多樣化。


在幾乎同一個時間,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美國還發生了一件事,開始把家庭自釀啤酒合法化,過去美國人就算在家裡自己釀啤酒自己喝,都是非法的。別小看這制度上的一點點改變,它在美國啤酒歷史上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熱愛DIY的美國人迅速的開始了在家裡自釀啤酒,他們都變成了啤酒達人,象一顆顆種子一樣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家釀啤酒知道了啤酒的多樣性,而他們其中的一批人,突然發現,自己家裡釀的啤酒比商業啤酒好喝多了,而過去幾十年,全國竟然沒有一家新的啤酒廠出現,那自己何不去辦一個?把好酒釀出來推廣給大家?


而這個市場正在迫切的呼喚更多樣性的啤酒,於是,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越來越多的小型啤酒廠(Micro-Brewery)和自釀啤酒屋(Brewpub)在美國全國遍地開花,剛開始大家只是根據本國國情,生產一些傳統風格的啤酒,但很快,各式各樣美國特色的美式啤酒開始流行,新的風格不停的在誕生,新老風格又不停的交匯溶合,無數美國釀酒師,把創新貫徹到了啤酒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從產品定義,到包裝,到生產原料工藝,再到銷售方式,都徹底顛覆了舊世界,過去三十多年,雖偶有波折,但美國精釀啤酒總體上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長,時至今日,美國已有了超過3000家啤酒廠,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全國有上百萬家釀啤酒愛好者,可以說,美國,現在就是當之無愧的啤酒王國~!


除了美國,那些本來就已進入「後現代」的發達國家,比如北歐,日本等,也在過去十幾年,發展起來了自己的精釀文化和豐富的相關產品,他們把精釀啤酒的多元創新的精神,和本土文化完美的結合起來,不僅在技藝上,更在文化上,創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在世界精釀的舞台上,佔據了自己的位置。


就連那些傳統的葡萄酒國家,包括法國,西班牙,也都開始了精釀啤酒的革命,特別是義大利,現在都已變成了世界上最牛比的精釀啤酒國家之一,著重介紹一下:


就在二三十年前,你去義大利,想喝到一杯上好的啤酒---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你只會找到葡萄酒:大量的,性價比極高的葡萄酒,義大利是傳統的紅酒國家,但她更是一個為了美酒和美食而瘋狂的國家,義大利人對吃的重視,對勸說他人也「好吃好喝」熱情,以很多國家的標準來看,簡直到了變態的地步,其多元化,高質量的食材,考究的烹飪技藝,都是人類幾千年來對吃的研究上,最登峰造極的水平,更牛比的是,義大利的極品美食,遍布這個國家的所有地方,特別是鄉下田間,常常能有世界級的美食:這都是當地對本地文化和手工作坊的認同和保護,對新鮮食材的追求。


這樣的國度,當然向全世界所有的地方,輸出了大量的食材,烹飪技藝,還有飲食文化,其中影響最廣的,當然是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 慢食運動不是說讓你慢慢吃,而是對現在「速食」文化的一種抗拒,它強調保護傳統,保護本地特色飲食,鼓勵通過本地特色來種植和養殖,和環境的和諧相溶。這是一個反全球化對飲食的破壞的運動,本地精細生產的食材,當然值得你停下來,慢慢品味。

在這樣的國度里,你可以想像,精釀啤酒想不火,是很難的,她需要的,只是一個引爆點。

這個引爆點,和所有國家一樣的,就是政府管控的調整,1995年,義大利通過新的法律,首先解禁家庭自釀啤酒,接著簡化了啤酒吧和啤酒廠的申辦和運營手續,而這個法律的時間點,和慢食運動的推廣,又不謀而合,又或本來就是相互推廣。


而在過去幾十年,義大利人對酒的需求越來越多,但對酒精的需求越來越少了:大家都想喝到好喝的,有風味的東西,但不想兩杯就醉,而義大利更是個永遠創造時尚和追求時尚的國家,有本地產的充滿風味的精釀啤酒,想不大賣都難。


從1995年至今,義大利已經從無到有,產生了數好幾百家精釀啤酒廠,已經掌握了紅酒發酵技術上千年的義大利人,只需要再熟悉麥芽汁的生產,就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啤酒,這大大的簡化了他們的學習曲線,而他們對藝術,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讓他們在精釀啤酒的生產和推廣上,如魚得水,因為精釀啤酒,她是科學,更是藝術,需要創造力,想像力,和對美的感知,這些,都是義大利人最得意和最豐富的精神財富。『


所以義大利的精釀啤酒,從一開始,就是高大上的本地特色,從啤酒的命名,到整個產品的外包裝,就開始極具美感,很多酒,僅從外觀上看,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到啤酒本身,義大利的釀酒師,一開始就借鑒傳統的啤酒風格,然後大量的溶入本地原料和本地特色,美食大國義大利是不會缺各種高質量的香料的,更絕的是,很多釀酒師把葡萄酒的釀造工藝和原料,也完美的溶入了啤酒了,比如,葡萄汁,紅酒酵母,和葡萄酒桶,被大量的溶入到啤酒原料和工藝流程中去,所有的這一切,使得義大利精釀啤酒,從誕生起就充滿了高大上的逼格,充滿了自己多彩的個性,售價也相當不菲。


那麼,是不是就是說,美國,義大利,日本這樣的地方的酒,就是最好的呢?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啤酒「好不好」,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一個合格的啤酒廠,是很難在工藝和原材料上出太大的問題的,做啤酒又不是開發火箭,本身從製造上講不是太難的事情,在酒本身上,只要做到了沒有明顯的問題(這對很多靠譜的酒廠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對消費者而言,很難說誰就比誰更「好」了,只能說,個人喜歡的,就是最好的,你自己就是啤酒好壞唯一的評判師。


在一些硬性指標上肯定也有要求,酒廠的水平肯定也有高下之分,但這裡介紹一個概念:其實精釀啤酒之所以強調本土化,除了文化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啤酒對新鮮度的要求,這就導致了,所謂的好酒,肯定來自己於你身邊的一些酒。


啤酒風格千變萬化,但大多數的啤酒種類,新鮮與否都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除了一些年份啤酒和烈性啤酒,一款脆弱的皮爾森,或是一款精緻的IPA,經過封裝,消毒,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再經過中國低檔次的倉儲和物流條件,大多數早已失去了本來的風彩,而這些東西在釀造本身上並沒有太多的秘密可言,國內現在一部分高水平的啤酒屋,特別是在北京和上海,完全能夠,也正在釀造著同樣水平的啤酒,而這些啤酒先天的「新鮮」優勢,註定了就是「最好」的啤酒。


牛啤堂舉辦過一個我至今難忘的盲品活動,我們找來幾瓶Pliny the elder,這是美國最受追捧的一款啤酒,常常是一瓶難求,在美國常常是排隊限量購買,在很多啤酒網站上被評為「排名第一」的啤酒,我們根據她的特點,也釀了一批仿造版,然後專門組織了一個發布派對,請來十多位啤酒發燒友,然後讓他們盲品,選出更喜歡哪一個,結果不出所料,我們自己的酒取得大勝:這不是說我們已經牛比到「趕英超美」了(當然也足夠牛比),而是說,一旦不再新鮮,再好的戲也出不來了。

所以說,下次你聽見誰說哪國哪國酒「最好」,只喝那裡的酒,或是說哪哪進口品牌的酒「最好」,那我可以向你保證,這人要麼是個偏執狂,要麼壓根不懂啤酒。


您好!希望能盡自己努力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精釀是一個很有歷史和文化淵源的事情,從最早的人們傾向於用啤酒取代水(主要出現在中世紀時期歐洲水源污染,用沸水釀造的啤酒起到了替代作用)或其他飲品,一直到今天這種代表著社交、情感和促進社會釋放壓力的重要地位。目前更多的則是文化意義,但還是不可否認,這種強大的文化背後,缺不了侵略性,文化需要往外擴張才有影響。而擴張最需要的則是資本,也就是商業化運作,商業化背後需要的是本國強大的消費能力,否則,沒有第一批資本永遠運行不起來。

所以,說到這個程度,毫無疑問,目前精釀文化的核心就是美國。美國的啤酒精釀(主要是艾爾,關於拉格題主可以關注我以前回答的問題)運動起源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但當時只是針對美國,世界上其他地區還在玩傳統(其實就是美國精釀想模仿的這些酒)的或大工業啤酒,美國人慢慢的開始折騰起這種更貴但質量更好的啤酒。其他國家一直都保有這些啤酒,但遠遠不像美國這麼火爆。美國普通人也完全消費的起這些在當時看起來高逼格的酒,一些酒廠諸如Samuel Adams賺了不少錢,這股風潮開始火爆,美國的酒廠數量在幾十年內暴增。後來美國的商業又玩起了資本潮,各種行業併購,強強聯合。再加上美國人又成立了各種高大上的釀酒師協會、家釀協會,商業發達,出口旺盛,這股文化浪潮的核心自然變成了美國。

後來,北歐的一些國家比如丹麥和挪威在大約十年前跟上,這些地區也是經濟和商業高度發達,且氣候決定了人們也喜歡喝這種度數更高的啤酒。這幾個國家的精釀發展的愈發旺盛,形成了第二梯隊。然後是荷蘭,荷蘭人擁有喜力這一次超級航母,還有眾多酒廠,跟上這個風潮毫無壓力,目前基本上已經超過了北歐這些前者,與英國平起平坐。而老牌精釀英國,坐擁各種精釀的酒類型,比如世濤、波特、IPA、艾爾這些,但也是在美國這股風潮刮到本土之後才開始復甦起來。如今,英國人也玩的火熱火熱了。

對於有諸多老牌啤酒的比利時和德國,他們更因循守舊一些。比利時依然是修道院這些風格,德國依然是白啤黑啤這些,但最近5年他們也有了更多的精釀酒廠。

近兩年,歐洲精釀的新市場也在西班牙和義大利蓬勃發展起來,很多精釀酒廠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然後帶動了亞洲的日本,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中北美的墨西哥這些國家精釀文化發展。

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精釀發展更讓人瞠目結舌,也是爆髮式的增長。各種資本湧入,而且中國人現在玩商業絲毫不次於美國人。但咱們的問題是,精釀文化的推廣,比如各種協會的運作,還沒那麼成熟,需要比較長的路要走。但別忘了精釀文化發展的前提和歷史過程,都是從商業、資本和人們的消費能力基礎上,才有能力談文化。所以,咱們的前景還是很好的。

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啤博士】平台,哈哈,各處回答問題各處做廣告的節奏啊!


我接著給銀海補充日本的事……
從酒廠的數量和平均質量來看,亞洲目前最好的還是日本。但是從啤酒文化來看,日本也並沒比中國強到哪兒去。

文化這個東西太虛了,中國人的乾杯走腎也是啤酒文化,日本人的下班讓自己微醺放縱也是文化,你很難比較這兩個東西那個對啤酒更不好。或者說都不是精釀啤酒文化應該有的樣子,都是讓為了自己很快難受的文化。

如果以精釀啤酒文化為標準的話,日本的優勢在於認真,在於客戶角度。日本大多數精釀啤酒是要冷藏保存的,為了讓她保持最好的口感,如果你在網上買了這些日本產精釀啤酒,運送到你手上也是全程冷鏈配送。同時超市和便利店你也買不到常溫的啤酒,全都冷藏。

而中國的優勢在於自釀不違法,也就能夠更像美國那樣從民間發起精釀運動,產生真正的精釀文化。在日本,自釀酒是非法的。之前有人在電視上介紹如何自製梅子酒被起訴(其實就是在燒酒裡面泡梅子,跟咱們泡藥酒差不多),後來引發了大量爭論,日本政府只得允許家庭自製這種風味酒,而且禁止販賣。並根據酒稅法第7條、第43條第11項、同法施行令第50條、同法施行規則第13條第3項做出如下解釋:

1、用燒酒和梅子等腌漬物進行梅酒的製作,可以視為酒類和其他物質混合,混合後的酒類屬於製作新酒(混合前的原酒酒精度必須在20度以上,並已完稅)。
2、但此類酒只允許自己飲用,不允許販賣,因此作為一種例外不算做釀造行為。
3、不允許混合水稻,小麥,玉米,高粱,小米,等澱粉類結構的物質;不允許混合葡萄;不允許混合氨基酸及其鹽類、維生素類,核酸及其鹽類,有機酸及其鹽類、無機鹽,色素、香料或酒渣等。

但這個解釋依然無法使人們在家自釀啤酒,所以日本的精釀啤酒文化只能自上而下,由廠家到民眾。

釀造水平的話,日本整體釀造水平還是比國內高一些的,有些優秀的釀酒師跟歐美大牌釀酒師比也不遑多讓,畢竟從業人員還是比我國多很多的。就像我們一直糾結的中國男足一樣。青訓差,人數少,可選擇未來進國家隊的人數就少,成年隊自然差。

1994年日本啤酒產量限制剛剛解除,同年7月24日就成立了日本精釀啤酒協會,1999年成立了精釀啤酒釀造者協會。有這兩個協會的存在大大促進了釀酒師隊伍和從業人員的增加,同時一系列的審核制度和經驗交流也確保了釀造者的整體水平。而我國在這方面確實還非常欠缺。大部分精釀啤酒從業者是通過興趣一步一步走到專業的,就像籃球界的詹姆斯,自帶體系,別人沒法模仿。缺乏一個相對專業的平台供願意從事精釀啤酒釀造的人入門,去學習運球姿勢,投籃手型這些基本的東西。

最後總結一下。世界範圍精釀啤酒文化和釀造水平整體看美國無疑是最高了。亞洲看來,精釀啤酒文化部分,日本是自上而下的普及,更多由廠家推動。雖然日本精釀啤酒銷量近5年增長迅速,但由於不能家庭自釀,所以普及速度並不快。而中國精釀文化是自下而上的推動,只要政策寬鬆,在精釀文化和知識理解上超越日本並不是不可能。如果能夠避免抄襲等一系列劣根性的話,模仿美國的道路成為亞洲第一精釀文化強國確實指日可待。

精釀文化上去了,精釀水平還用愁么?


目前還不能把國內的精釀啤酒和Craft Beer 的文化劃等號。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精釀啤酒這個名字取得是很好,但他的內涵和以前的手工啤酒自釀啤酒有什麼區別?以前德國純釀法這個詞傳播起來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說,我們按照德國純釀法來釀的啤酒,現在精釀啤酒這個詞好,大家就說我們是精釀啤酒。還有的說,我們是按照德國純釀法來著的精釀啤酒。。。

不過也好,十年前,市場上紅酒還不多,消費者鑒別能力還不強的時候,隨便什麼雞巴紅酒都吹牛比吹得震天響。現在喝紅酒的人多了,真正愛喝的人也多了,很多知識也普及了,情況也就好多了。
相信啤酒也是一樣。比起進口啤酒,德國啤酒,精釀啤酒這個名詞帶給啤酒行業的確確實實要多多了,帶給消費者的話題,將消費者往啤酒這個話題的吸引,以及對消費者的知識普及,都是由很大貢獻的。

現在,大家都說要搞精釀啤酒,大的啤酒廠,珠江青島也要搞,其實還是蠻好的,雖然還沒有相應正式的行業規範,規定怎麼樣才算精釀啤酒。如果這樣下去,以後不免落得和~名牌產品~一樣。
古來起義造反,要打一個名頭響的旗號,比如替天行道,反清復明,現代小混混出道都要找一個名頭響的大哥照著。
古來壯士出征,文人出仕,好多都要改個威風霸氣的名字來明志。精釀啤酒算是中國啤酒行業自我革新,順應消費潮流的名志吧。

Craft Beer 這個東西是美國人發明和推廣的,乾的確實很好,給他們自己行業帶來了很多活力和話題。我特別佩服的是美國人在營銷方面的能力。歸根結底,Craft Beer是一個商業噱頭,是小啤酒廠提升自己在行業地位,商品名聲的行為。我只能說,美國人在啤酒文化方面,正是因為還太年輕,所以也更有活力。風大了,連豬都能飛。但是我們來看吧,大浪淘沙,沉者為金。那麼多那麼多的新啤酒,被那麼那麼多人喝多有忘記了,就像沒有喝過一樣。

但是德國人,英國人的Craft Beer的文化確實是不發達。但是他們是有自己的啤酒文化,只是這個文化不叫Craft Beer文化,但是不代表他們的啤酒文化沒有吸引力,他們的啤酒沒有創新。我想說的一個原因是,他們那裡的行業競爭太激烈了,沒有太多精力把自己的視野和聲音投到更遠的地方。另外,德國啤酒英國啤酒比利時啤酒在美國可受歡迎了。。。

比起德語文化,英語文化和中國得交流要多得多的多,比起太老太傳統的英國,美國給中國的影響也大得多。
德國英國的釀造師一直在做的事情,釀出好的酒,釀出更有新意的啤酒,他們這樣幹了很久,幹了好幾百年了,只是沒有像Craft Beer那樣的大肆宣揚。啤酒文化的推廣,也是一個話語權的推廣。

很多美國Craft Beer的從業人員的資格資歷,經驗值,等級真的是不高的,不能和比利時德國英國的比。不過他們蛋兒大,膽兒正,老美還是發展中的發達國家,創新容易也不容易,瞎雞雞搞也算是創新,但是那麼多新的酒,真正好的能有多少。

Steinbrewery的創立者在柏林也開分店了,我的德國記者朋友很受觸動的說,分店開張的時候, 他打扮得像耶穌基督一樣,渾身散發著聖光,豪言壯語說,以前啤酒從德國傳到美國,現在我們美國人要來教德國人釀酒了。
德國人很鬱悶,他們現在開始反思他們的營銷了。等著看看好戲,看看他們如何反戈一擊!

德國純釀法不能代表的德國啤酒文化的所有,也不能說明德國啤酒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有些東西真的別人不大聲 說,我們不知道。畢竟德語在中國也只是一個小語種,不像英語,懂得人多,隨隨便便搬磚,能搬好多東西回來。放張圖先,以後再講。


啤酒文化,非要扣子眼自然是和文化有關,文化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顯然,新興的精釀和美國式的自嗨不能屬於這個範疇。
然並卵,顯然美國的營銷天下第一,不僅在向全世界販賣精釀這個概念,都試圖在說服全世界啤酒是他們的創造,所以我們可不可以理解為現在所探討的啤酒文化是一種市場認知度,接受度呢。作為快銷品在今天的市場,能賣掉比有文化其實更重要。德國啤酒也是試圖在國內市場萎縮,國外市場激烈競爭的夾縫裡面尋找出路。
至於哪裡的釀造水平好,更是沒有辦法回答的問題,我不是純釀法的死忠粉,就像做菜一樣,尋找新的菜色滿足消費者需求才是手藝人的根本,釀造就是這麼個手藝行當。記得以前念書時候老師常說」口味是個個人色彩很強的問題「,酸甜苦辣總有喜歡的,啤酒因為沒有紅酒的品酒體系,所以口味的穩定性一直是德國釀造師的宗旨,不同年份的麥芽,酒花因為品質的差異會有一定的波動,釀造師的技術就體現在始終如一的口味。而不同的啤酒作坊之間的細微口味差異也許蘊藏了釀造師極大的心血,也是他們自己驕傲的所在,這些只有啤酒坊的老主顧才能感知的。明年就是純釀法500年的慶典了,對德國啤酒業而言無疑是個盛事。再說說面積只有30多平方公里的比利時有140多家啤酒,品種超過10種,配套的啤酒杯比德國還講究,因為沒有純釀法的限制,以及紅酒工藝的影響,自然發酵,以及添加其他輔料,使他們的啤酒更有趣。再有捷克, 擁有年人均144升啤酒的消費量,超過德國,是美國的10倍,當之無愧的消費大國。說到這裡似乎回答了前面關於啤酒文化的問題,論歷史,論資歷,歐洲這些傳統啤酒大國啤酒文化歷史,是誰也無法撼動和懷疑的。
至於釀造技術,這些大國底子厚,系統完整,很是紮實,但是面對craft beer和其他新的啤酒營銷概念的衝擊,如果一味吃老本,勢必是會被市場淘汰,只希望,精釀啤酒的崛起,會給帶來「鯰魚效應」,古老的啤酒體系注入新的血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市場才更有看頭。


我記得2年前連著幾次啤酒行業內國際大獎,是頒給美國的。(為什麼強調2年前?因為我離開這個行業2年了。)
為什麼得獎的不是想像中的德國?成也純釀法,敗也純釀法。

至於啤酒文化,美國存在了多久?啤酒引入中國多久?日本開始做啤酒多久?畢竟我所理解的文化,不是現象,而是長久以來的沉澱。

哎呀呀,我現在是以外行人的身份胡說八道的,說錯了不要罵我啊~


我看來日本、德國和比利時的 的確很值得一喝


推薦閱讀:

TAG:啤酒 | 酒文化 | 啤酒市場 | 精釀啤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