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體育記者是什麼體驗?
謝邀。
老鳥開頭應該這樣寫吧:十年記者生涯,我來說說。不過初來知乎,這頭一篇回答真挺勾人回憶,我決定認真謙虛寫完,不敢得瑟,權當是自我介紹了。
基本的背景,是我在2004年進入《足球之夜》,到2015年辭職,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一線跑。經歷過沒有明確跟隊及跟隊狀態,有中超版權和沒有中超版權的狀態,以出鏡報道為主和以採集素材後期編輯成片為主的狀態。
結論是,電視/廣播/文字記者跑一線的感受是不太一樣的,因為任務不同,最終作品/節目的勞動方式也不同,這決定了在現場的工作狀態也不同,體驗也是相當不同的。
(超長文章預警!)(超長文章預警!)(超長文章預警!)
以同行新人為受眾,以任務為單位,我寫篇流程攻略好了。
1、報批選題和編前會
任務不是一上來就去現場打怪的,而是要找嘆號NPC(領導)。可能你是交上一份任務道具:選題,也可能通過對話就獲得批准了。
當然也可能是領導直接派任務下來。但無論是哪種形式,得在這個環節定下來的是:
所拍攝素材的用途:供幾檔新聞?是否在接下來的足夜(節目)里播出?預想的節目時長?
是否有直播連線任務:具體的時段?走自租衛星車線路還是公共信號?
基本上這些答案都能通過編前會獲得,順便就可以確定和自己搭檔的是哪位攝像,還有沒有其他組一起出任務了。借這個機會可以大範圍的溝通一下,聽聽其他人的意見,畢竟出發後任務就歸自己,與任務無關的同事沒關心的道理。
2、出發前準備
編前會開完還沒有到現場部分。
首先是在確定出行人員之後訂機票和酒店(得統一確定各位的出發時間);酒店除了位置、舒適度和價格,還要考慮具體去球場的線路,是步行還是打車。看起來這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想像一下帶著幾十斤的攝像機和三腳架,烈日當頭步行10分鐘,便是麻煩事了(還有之後的拍攝任務和出鏡任務,還要有回程),特別是出鏡的話是要穿/帶正裝的,像我這樣出一頭汗還好,否則體育場里可不好找地方重新打理髮型。
領設備:攝像機、三腳架、電池、燈、話筒等等等等,考慮有沒有專訪,是否要帶紐扣話筒,手持話筒選擇有線還是無線比較方便(有線手持話筒沒有電池和無線信號制約,是最安全的選擇);
然後是信息確認:給相關俱樂部或足協聯繫人打電話,約定採訪和採訪時間,告知此行任務;一些重要採訪對方也要走流程,得提供帶簽字蓋章的正式採訪申請傳真;
最後是功課:針對這次任務,了解各種背景信息,做多複雜取決於你的時間和具體需求。足夜的歲月里大部分的任務是節目成片而不是出鏡,只有片子拿得出手才會被表揚,所以當時的功夫也都下在這些部分了,這部分非常重要,準備好了一趟任務就成功一半了,所以我會給出例子。
2011年李毅退役,我接手《聽李毅講大帝故事》一片。考慮到大帝經歷之獨特,我們想做個不一樣的專訪。除了劉建宏老師和李毅的面對面之外,我希望讓李毅看看他過去的影像,無論是進球、錯過進球還是那句著名的」天亮了「,與此同時會有攝像機來觀察他的反應。
成片的效果大家可以從網路視頻中找得到。去年第一次和李毅搭檔解說時,他還記得具體播出的年月(我自己都不記得了),滿滿的成就感。
但說回來,從準備素材,到準備播放設備和場地,如何布機位如何布光,都是在採訪之前確定好的,剩下的就是執行和微調了。準備有多足,成片效果就有多好。
3、MD-1
全稱是Match Day -1,也就是賽前一天。一般情況下,賽前發布會、兩隊適應場地訓練會被安排在這天。所以先說這兩件事:
發布會:兩隊主帥各帶一名球員,分兩場開。記者前排坐,後排是攝像機預留地,這是基本搭配。大賽要求比較嚴,前排會留給圖片記者,但只允許前5分鐘進行拍照,或單給出1分鐘時間專門用來拍照。
作為記者,這時最主要的任務是提問,當然有很多答案是可以提前預知的:比如關於明天具體會有什麼樣的戰術,或如何評價對手的主帥、球隊、成績,這一系列的問題通常會被迴避。有用的信息在於傷病情況和可能的輪換承諾,所謂有用,是指可能在成品節目或出鏡時用得上的。
提問的過程也是交流的過程,許多同行會忽略自報家門這件事(雖然大多發布會前都有提醒),我的方式是把「您好,XXX記者」放在提問之前,如果是從未採訪過的對象的話,會把自己的名字加進去。一來這是禮貌問題,二來也讓對方清楚正在回答的是哪家媒體提出的問題,通常會得到更具體及親切的回答。
賽前訓練:一般情況下只開放前15分鐘。賽前一天球隊的訓練內容不會太複雜,全程一個小時。所謂前15分鐘,無非讓各路媒體拍拍熱身,大家有畫面可用,一些針對性部署的演練肯定是不會對任何媒體開放的。所以這個部分記者要做的事,首先是觀察訓練前球員的情況,比如很多教練會找有傷的隊員談話詢問情況,或者單獨找防線/鋒線的球員叮囑,這些都可以用在出鏡內容里。
當然一些特別的場景,保持拍攝狀態會有意外收穫。比如2013年恆大客場對卡達的萊赫維亞,由於我們到的夠早,拍到了米盧和里皮的這段對話。面對米盧的情報偵查工作,里皮完全沒有迴避,而是非常開放的面對,誰知道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可惜當時我還讀不懂這其中的玄機...
賽前訓練允許拍攝的地點各不相同,中超亞冠會允許在兩個替補席之間的場邊,大賽只能安排在球門後兩側的較遠位置了。前者的情況下,有機會在球隊進場時寒暄一下,問問狀況開開玩笑,當然主要是為了豐富素材考慮,能寒暄的一般也是私下有聯繫的球員。
利用在場內的場景出鏡效果會好一點,背景夠豐富。菜鳥時代最頭疼的是這個部分,擔心一遍說不下來,擔心該表達什麼,擔心會不會說得不好。
實際上,15分鐘的訓練,大概10分鐘左右攝像是要好好拍素材的,一些新聞稿中提到的人要找機會拍特寫(很多時候訓練位置安排的遠機器推不上去所以要找機會),然後調機位調光插話筒再錄出鏡,基本上只剩下3分鐘的時間了。如果要說30秒,這意味著只有5-6次機會。
我的經驗是記點,確定自己要說的是幾件事,每件事的重點和必須要說的細節,別太在意遣詞造句,別把每個字都背下來就行了,如有同行新人可以慢慢體會。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出鏡應該是一遍過的。
如果比賽日有現場連線的話,還要再多做兩件事:
一是和俱樂部新聞官確定連線時的採訪球員和時間(如果對方願意提供的話),二是和自租衛星車/公共信號製作方聯繫,確定直播事項和地點。自租衛星車的情況比較複雜,且遇到的情況比較少,這裡不做更多說明了。
最後,世界盃等大賽時,除了記者證件之外,還要領取相關權益的副證(如圖中上部小卡片)。
在這一天的所有任務開始之前,早一點到球場,找到媒體辦公室領取(以及場地拍攝背心),一個場館去兩三次的話和官員就挺熟的了,比如2014年在里約認識的英國姑娘Tara,一聊之下發現她中文講得相當不錯,細問之下知道原來平時就在北京工作。與這樣的小驚喜不期而遇,也是記者的大樂趣之一。
總之,在賽前一天把路趟熟,確定明天自己要走的路線(從哪兒進場從哪兒去發布會混合區),以及可能會有的路線變更(可能比賽日這條路就封閉了),確定明天哪些工作人員會和自己打交道,是非常重要的事。
有些場館的線路設計比較麻煩,國內的話比如杭州的黃龍體育場,賽後的路線是先從南塔離開內場,再從外邊兜1/4圈,從外側進入發布會,這要多耽誤5分鐘左右的時間,稍微慢一點就趕不上賽後發布會的開頭了。
4、MD
非從業者其實從這裡開始看就好了,滿足獵奇部分的內容主要在這裡。
全流程大概是:
到達球場 → 拍攝球場外景/採訪球迷 → 拍攝球隊到達 → 進場並在開賽前一小時獲得首發名單(這時候記者和攝像可能就分開了) → 記者進行直播連線 → 攝像拍攝場內球迷、賽前熱身等 → 全場比賽拍攝 → 記者進行連線或賽後瞬間採訪 → 賽後發布會 → 賽後混合區採訪 → 賽後球迷採訪/外景空鏡頭 → 結束。
拍第一個鏡頭前60-90分鐘到球場是比較安全的做法,雖然絕大多數情況下,這60-90分鐘不過是在媒體休息室喝水,但保障的是很多意外事件時的播出安全:
比如去年石家莊永昌首個主場比賽,由於當時球場還沒有單獨的媒體通道,我們只能擠過洶湧的人群進場(還會被球迷抓住寒暄合影),之後發現衛星車沒有開到預定的地點,由於高清信號線的長度約束無法接進球場里,在一切問題解決之後,距離直播連線只剩下不到3分鐘時間。
但通常這個時候球迷非常少,採訪球迷的隨機性很大,也是相當好玩的事兒。特別是大賽期間,比巴西世界盃期間那個動圖...這個你們自己去搜吧...
實際情況是,當時的比賽是智利和西班牙的賽前,當這群傢伙衝過來的時候我第一時間要辨別他們是哪頭的,好在胡鬧之後可以直接接提問,結果發現他們是...巴西人...
同樣是2014年世界盃,採訪完阿根廷球迷後有個大爺沒走,問我是哪兒人,我說我中國人啊,大爺就回答我說:啊!太好了,我是汪嵩的朋友。
後來我問了汪嵩,他說我不認識這大爺啊...
所以,我特別喜歡賽前球迷採訪,因為80%的結果都是自己猜不到的,隨機才好玩。
支線任務:所謂直播連線。
站在HB(東道主轉播機構,也就是主播台)提供的攝像機前,拿著他們提供的話筒,戴上他們提供的耳機(有些大耳機不好看又影響髮型,可以要求換成自帶的耳塞式的),到了預定時段就開始切進信號了。
在此之前要確認幾件事,一是後方的電話是不是打進來了:大賽時直播點會配備衛星電話,提前把號碼發回給後方等電話就行了,有時衛星電話不好打,後方也會通過記者自己的手機完成通話,總之讓你能聽見後方主持人說什麼。
二是構圖,根據最終播出效果(可能是你的全屏,或多視窗),要幫助導演傳話給攝像調機位調構圖調光,這部分內容有預先溝通,基本在站位之前就能完成了。
三是試話筒,要後方確保聲音質量沒問題,且聲畫對位,簡單的方式是用手比劃的同時從1數到10,後方很快就知道有沒有問題了。
一切就緒之後就聊吧,其實只要準備好了(參見MD-1賽前訓練部分),直播流程都是很順利的,偶爾的小失誤也有後方主持人幫忙彌補,提出問題的同時也是幫自己理清思路,注意控制表達時長就好了。
但也有一些意外情況,比如後方直播流程走亂,預定的時段內無法直播,需要一口氣把前方情況說清楚,然後錄播。這也是情緒最容易波動,最容易緊張的情況。別為自己的失誤自責,隨著經驗累積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順便一提,我人生的第一次直播連線就是世界盃,2010年的南非。你說能不緊張么?那不也做完了么。
國內比賽的賽前直播連線,通常都能配採訪嘉賓,比如即將比賽球隊的替補隊員。如果是年輕球員的話,通常都是比記者還緊張的,所以多和他們開開玩笑,提前說明要問的問題,給他們時間思考如何更好的回答效果會更好。不要做太明確的行為約定,比如擊掌啊什麼的,一是看起來很傻(真的很傻),二是直播緊張的情況下,經常配合不到位(那就更傻了)。
這個環節多為被採訪人考慮,可以建立信賴關係,千萬別只考慮自己如何出風頭,觀眾心裡都清楚得很。
拍攝比賽的部分,國內限制不多,記者可以和攝像在一起。入行不久時,足夜老攝像P叔曾說:「人人認為足球記者幸福,比賽免費看,殊不知大家為進球歡呼的時候,攝像要冷靜的尋找可拍攝的細節,最是注意力集中的時候。」
這麼複雜的原話我肯定記不住了,反正是這麼個意思。我的習慣是筆記本不離身,開場後雙方的具體陣型站位、發生事件一定要記;直播信號之外觀察到的細節一定要記;看到各種細節和變化之後自己的內心感受和判斷一定要記。
這些都記下來了,賽後發布會和混合採訪區的問題就有了,出鏡時表達的內容就有了,成片的文稿也都有了。如果像個普通球迷似的看球,後邊的工作通常會很慘烈。
另一點是和攝像的配合。攝像兩隻眼睛,一隻盯著攝像機的尋像器,另一隻雖然能略照顧到同一方向,但只能看個大概了。這需要記者隨時幫攝像關注攝像機方向以外的細節,並提醒攝像。提醒的時機很重要,無論什麼性格的攝像,都不會喜歡在自己集中精力拍攝的時候被打斷,所以第一不要拍打,第二不要衝攝像大聲喊。
我會根據發現細節的重要性,決定提醒的時機。一般情況下攝像一個鏡頭拍完之後做提醒,盡量不打斷上個鏡頭(也許上個鏡頭的細節比你觀察到的還有趣),特別重要的(比如場地另一端打起來了或者重傷),會在攝像耳邊說,先提醒關鍵詞「打起來了,有受傷」,再說清楚位置和人,有些攝像無法對上年輕球員的名字和臉,要提醒球衣號碼。
賽後不要急著離開拍攝位置,還有謝場等通常無法在直播信號里體現的好素材等著你拍。選好了地方,故事自然就在你眼前發生了。
世界盃等大賽,場內只允許攝像一個人進入,記者只能上觀察席(如果連觀察席票都沒有的話只能在媒體中心看球了),必要的時候可以準備個小望遠鏡觀察細節,同時拍攝的重點在賽前和攝像溝通清楚,別指望通過微信等方式通知突發情況,有需要還是打電話吧(祝你能撥通)。
中場休息是個很好的溝通機會,有需要可以提前把微信發過去讓攝像中場休息看。另外,一定提前確定賽後你們的會合地點,一場比賽下來攝像的體能消耗非常大,盡量幫對方做些體力活兒。
賽後可能會有Flash Interview,也就是瞬時採訪。也就是跟著直播信號,在賽後第一時間所有觀眾都能看到的短採訪,通常是1分鐘。如果拿到這個權益,你將可以決定自己要採訪的對象是誰,會有工作人員幫著拉球員,所以提前就位準備就好了。
涉及到時間太短,提問長度一定要壓縮,越簡單越好。而且像亞冠以上規模的比賽,是嚴格要求提問者不能入畫的,所以沒什麼可總結的,直來直去爭取多問幾個問題。有經驗的媒體官員會提前和記者溝通兩三種手勢,用以提醒剩餘時間(30秒/15秒/該結束了),盡量把重要的問題往前挪。
賽後新聞發布會,幫攝像安頓好機位後往前坐,想提問就早舉手,舉高點,即使提問記者再多,如此顯眼的每次都舉手的人,新聞官也一定會給提問機會的(無論世界盃歐洲杯按這方式80%都會被新聞官翻牌),別忘記自報家門。特別多記者的場合,在提問前確保教練/球員看到你的位置,這樣方便溝通,可以舉手告訴他們」我在這裡「。
最後就是賽後混合採訪區了,這裡是媒體人工作時比較有戰鬥感的區域。基本規則是:圍欄會將媒體和球員通道隔開,在球隊離場的路上,能攔得住的人你隨便采(禁止拉拽等不禮貌行為)。
在這裡有兩種策略,要想清楚自己是主媒體還是從媒體。
主媒體意味著你足夠強勢,能確保重要球員賞面在你的攝像機前停下來。如果是這樣的話,首先往前(入口方向)站,確保最好的位置。一定會有從媒體想和你一起採訪的(多伸一支話筒),別不情願,混採區沒有獨家新聞。如果確定聯合採訪的話,錯落好彼此的機位,別互相遮擋,有同行因為這些事情爭吵甚至動手的先例,沒必要。
另外要考慮球員的情況,比如年初U-23亞洲杯,糜昊倫出現嚴重失誤。賽後混合區我叫住糜昊倫,沒有拍攝的情況下告訴他:」我覺得你比賽當中表現得不夠勇敢,我希望起碼賽後你可以勇敢的面對媒體,當然,是否接受我們的採訪由你自己決定。「
最終各位都看到了那段採訪,這是我聽過的賽後混合區採訪中最令人動容的一段。糜昊倫忍著眼淚,沒有替自己辯解,而是一直強調:」(有失誤)我覺得特別對不起傅(博)指導,雖然外界很多人質疑他,但是這兩年他特別辛苦的帶隊,你看他頭髮都白了。「
採訪時傅博指導路過,看到糜昊倫接受採訪時表現的很驚訝,然後沒有阻攔笑著離開了。
有時候媒體要有這樣的作用,讓球員在賽後有個表達的平台,而不僅僅是譴責、逼問、勾心鬥角或相互恭維。那之後的比賽,糜昊倫繼續首發,而且表現得很出色,我特別開心。
如果自認與球員不夠熟,或平台較弱,提前選好跟隨的主媒體且溝通清楚,在這裡給大家講個失敗的例子:
2014年世界盃阿根廷和奈及利亞的比賽賽後,混合區被設置成了U字形,絕大多數媒體都涌在入口,通道尾部只有巴西ESPN的一組人,記者梳了個小辮子,看起來挺業餘的。
當時我和搭檔的策略是站在U字型的底部,也就是正中間,原因是當多名球員一起走出時,排頭的大量媒體不可能全都拿下,總有幾個人是因為沒有被翻牌,而產生失落情緒的,這時候我們就成為國內媒體獨家採訪了。
依靠此策略,我們完成了羅霍和恩耶亞馬(那個門柱哥)的採訪,而且效果很好。但當梅西出現的時候,我們發現策略還是出了問題。
梅西一路走過所有攝像機,根本沒停步,所以瞬間所有攝像機和記者都沿著U字型移動,並叫喊著梅西的名字(當然走過我們面前的時候也是一樣)。當大家都以為梅西不準備說話而停止跟隨的時候,他卻在尾部的小辮子面前停下來,主動擁抱。小辮子不慌不忙的從包里掏出個小禮物送給梅西,倆人寒暄了幾句才開始正式的採訪。
當我們發現再移動過去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於是最終的結果,是我們在非常彆扭的角度下勉強拍到了採訪(所以還不算失敗到極致)。等梅西離開後,眾人都向小辮子投去了佩服的目光:原來大神在這裡。
請重點注意自己的選擇:按照排名列出要採訪球員的前三位。球隊輸球的話,球員通常會扎堆離開,能採到一個就夠了。混合區的樂趣就在這裡,很有策略感。
這裡說句題外話,前幾天有網友留言,說2013年亞冠決賽次回合看到我穿著全套正裝,因為那天差不多還有30多度,所以頓時覺得我還挺敬業的。
對於記者來說,這樣的反饋足夠令人幸福了,慢慢會發現,很多成就感是因為平時自己做得夠嚴格夠累,其實大家都看著呢。
5、後期和後續
在足球之夜,MD結束不算完,還得出成片。根據片子的類型不同,做法和流程也都不大一樣。這裡我不具體說了,還是舉例子。
2012年做《岡田武史在中國》,前期拍攝戰線極長,從2011年12月一直到2012年5月。以至於採集了超過120小時的素材之後,留給後期製作的時間只有13天。當時的目標是做3集、每集20分鐘的節目。
在動手的第一天,日本NHK和我們同期拍攝岡田武史的紀錄片成片播出。我在電腦上用極渣畫質看了直播,當時的日文水平只能看懂生肉的2成內容,即使如此,我還是差點哭了(是真的差點哭了),因為對手成片質量給我造成了巨大壓力。
除了包裝,後期編輯的95%都是我一個人完成的。由於編到第3集時覺得對前兩集效果不滿,又重新編了一遍,所以算下來是編了5集片子。最後衝刺的三天基本都是在辦公室度過的,編完片子就住在台邊上的梅地亞酒店,睡幾個小時再繼續戰鬥。
我仍記得熬完最後一夜,早晨把合成好的磁帶交給同事的瞬間。那之後24小時,我回家洗衣服、晾衣服、收拾行李、睡了4個小時,然後拿著行李出門,坐飛機去波蘭報道歐洲杯了。
這便是後期了,滿載製作截止時間和質量的壓力一個人對著鍵盤和滑鼠瘋狂啪啪啪的日子。
另外,還有還機器、報銷的手續和編後會的總結,前兩樣是我最不喜歡的內容。
6、一些獨特的經歷
最初和被採訪人打交道,雙方的關係只不過是工作夥伴。但有些人會慢慢建立信任,成為朋友。比如拍攝《岡田武史在中國》期間,我已經可以得到允許,觀看封閉戰術訓練了(當然拍攝是不行的),很多訓練內容和細節都躺在我的筆記本里,這是我學習專業足球的寶貴機會。
如今,每年也能找到一次機會和岡田武史先生一起喝頓酒,雖然從工作的角度上已經沒有太多關聯了,但是通過工作建立的信賴感不會變。我是對社交比較冷漠的人,但圈內一些朋友,是可以交心的。
大概是去年,于漢超發來張照片,是當年拍攝《遼足雙子星》時拍的。我不愛拍合影,所以各種大賽下來,除了和貝克漢姆拍了張之外,幾乎再沒有和球星的合影了。包括國內的採訪甚至是朋友聚會,都極少主動拍。所以收到照片時,感慨了許久。
而這份工作有機會讓人行萬里路。從亞洲到歐洲,從非洲到南美,從大城市到小鎮子。見識不同景,結交不同的人,哪怕是一面之緣,彼此坦誠的5分鐘也足以銘記許多年。
2012年歐洲杯,在完成最後一句配音後,我轉過頭,發現HB的法國同行正拿著手機攝像頭對著我。我以為他在拍照就給了個微笑,結果他是在錄視頻。
錄完後他沖我一樂:」把你郵箱給我我把視頻給你發過去「。然後拍了拍我的肩膀說:」你是我見過的編片子手最快的人。「
這一句話就足以讓疲勞感清零了。
最後:
一不小心寫的有教程感了,諸位多擔待,前輩請忽略。難得有興緻,把從業的經驗盡量分享,也怕很多本事過些年不用就忘了。
謝友邀。
其實僅僅一個月的足球記者生涯來冒昧回答這道題實在有些難為情,在辭職之前我負責了本賽季中超相關的一些現場出鏡報道,跟了上海申鑫的新賽季發布會、2015 賽季中超開幕式 揭幕戰,上海申鑫 0-2 上海上港,以及上海上港 2-1 廣州富力的比賽。
*所有照片都經過了馬賽克處理,雖然有點丑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問是哪個單位啦,如果有看出來的知友也不要在評論區透露,謝謝大家么么噠~
- 上海申鑫的新賽季發布會
申鑫的發布會是我的記者生涯首秀,由於本學期我們才開始學習「出鏡報道」這門課,所以我的這第一次出鏡其實是在我對出鏡報道毫無經驗的情況下完成的,車禍現場程度不堪回首。
- 攝像的同事是我的前輩,在發布會才進行了一半多的時候通知我說三分鐘後出鏡。其實關於這件事我和他是有分歧的,我認為既然是對發布會的報道,就應該等全場結束之後在我的出鏡中對整個發布會進行簡單的總結,但攝像大哥認為與發布會同步進行,這樣能突出現場感,發布會具體的內容可以在之後的畫面部分通過配音補充。其次,我內心總認為儘管在發布會場邊錄製,依舊是對現場的一種打斷,有些不尊重發言者,所以即使最終我還是按照同事的指示錄製了出鏡,也一直是壓著嗓子的,與後期的配音形成了鮮明對比。
- 還有一個問題是,在此之前,因為有著一些足球知識打底,我就總想著在出鏡的時候顯擺一下自己的知識儲備,但因為原有的準備被現場的情況打擾,臨時構思的稿件在出鏡時總是會有遺漏、卡殼,所以錄了很多條都沒有過。雖然攝像的老師並沒有表現出不滿的情緒,但是不斷的 NG 讓我越來越緊張,也越來越容易出錯,最終只好把所有繁雜的東西全部刨除,一句話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背景就匆匆結束出鏡部分。
- 發布會後抓到了當時的申鑫主帥兼領隊郭光琪問了一個全場其他記者都沒有提及的問題:對第一場和申花的同城德比的看法,這個問題讓我得到了攝像大哥整個過程唯一的表揚。郭光琪先生很友善,他還主動問我們要不要調整一下站位能方便拍到身後申鑫發布會的背景板。因為那次採訪對他非常好的印象,一直覺得之後他的下課有些可惜。
- 採訪完郭光琪本以為球員已經全部走了,結果申鑫的新聞官說還有幾個國內球員沒走,問我們要不要採訪,我們當然欣然接受。這個時候我就慶幸自己提前做了點功課,他所提及的幾個球員里有個我相對比較了解的剛從國外回來的新援,19 歲的黃威。第一次近距離面對球員的感受還是挺特別的,第一反應是這孩子真高,面容很清秀像弟弟一樣,雖然我僅僅比他大一歲。問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準備了的問題還是挺順暢的,第二個即興問的就比較坎坷了,一直結結巴巴,問的時候黃威一直在偷笑,我們兩個各自領域的新兵的第一次,可能也是唯一一次接觸就是這樣了。
- 2015 賽季中超開幕式 揭幕戰
第一次出差,來到了杭州。新賽季的開幕式在黃龍體育場拉開了序幕,那個周末天氣其實並不是很好,3 月初還不是很暖,我每天都裹著灰色羽絨服像個熊一樣。
- 雖然是中超官方合作單位,但是事前我們沒有收到任何發布會的通知,我只好在綠城官網找到他們的聯繫方式,然後打電話去詢問賽前他們是否會有發布會。綠城的工作人員非常好,他們雖然不太確定但是留下了一個聯繫方式給我讓我晚些時候再打電話詢問一下。幾經周折終於確定在周五舉行例行的賽前發布會,足協沒有單獨的新賽季發布會。
- 賽前發布會是我第一次近距離面對特魯西埃,這個和中國足球糾纏了好幾年的法國老人。他一進發布廳的時候我就對他笑得像花一樣,他本來還是面癱臉,目光掃到我的時候也笑了,發布會結束的時候我對他悄悄豎了大拇指,他看到又笑了,特別感動。
- 開幕式看得我非常光火,那麼冷的天,我們所有記者基本上都是羽絨服的狀態,卻讓一群孩子穿著短袖短褲在場上站了一個多小時,雖然這場開幕式號稱是耗資最少最簡潔的一次,但這種形式主義依舊存在。
- 在球門後側觀戰的感受相當爽,作為門將控可以觀察一下他們在球並不在本方半場時會做些什麼,當對方發起進攻時又會與防守的隊友有什麼樣的互動,特別是看發角球的時候,那個觀感和現場球迷以及電視觀眾都完全不同。
- 上海申鑫 0-2 上海上港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上海東亞的球迷,從中甲就開始關注根寶帶的這支球隊,過去兩三個賽季主場也幾乎場場不落。這是我第一次,以記者的身份,面對這支雖然有些陌生了的「主隊」。
- 作為授權轉播單位,賽前我們可以在球員通道邊進行拍攝,看著我最喜歡的門將顏駿凌,看著孔卡抱著孩子,看著內援標王于海,看著我還在上小學時就認識了的孫祥,看著王燊超、武磊、蔡慧康這些關注了五六年的球員從我面前緩緩走過的時候,突然就會有一種暈眩與不真實感。
- 可能是因為對這兩支球隊都比較熟悉,又或者是有了前兩次的鋪墊,再或者是因為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總之,這場比賽的出鏡是我第一次一遍過,非常平和與順利地交代完了信息,說完了想說的話,才發覺,在職場和學校是完全不同的,在學校的時候,時間很充裕可以允許你一遍遍犯錯、一遍遍重錄,但是當你的身份轉變為一個記者,就需要你迅速甚至是飛速成長。
- 雖然說我很討厭任何的性別歧視,但是我不得不說,體育記者這一行女孩兒似乎更有優勢。幾乎我面對的每個外籍教練都挺喜歡我的,甚至這場比賽的賽後新聞發布會上,提問環節連續三次現場遞話筒的工作人員都沒有看到我舉起的手,反而是埃里克森提醒他把話筒給我讓我提問。
- 哦,最最重要的一點,上鏡後臉立馬大三圈,只想活在自拍的世界裡,你們感受下。(所以那些在屏幕上還是巴掌臉的妹子,你們的臉到底是有多小。
- 上海上港 2-1 廣州富力
回到熟悉的八萬人,我非常錯誤地估計了這個賽季上港比賽的火爆程度,兩點半就開到了體育場附近但死活找不到停車場的我差點經歷了記者生涯的第一次遲到,可惜,這是我的最後一場比賽。
- 停好車一路狂奔到媒體中心,用記者證換好了轉播背心再奔到場內,距離比賽開始還有僅僅十分鐘了。仗著上一場的優秀表現以為自己不需要太長備稿時間的我又一次被自己的小聰明坑了,這次的出鏡雖然並不像最開始那般慘不忍睹,但也並不如我期待般的流暢,由於這場比賽從開始就比較精彩,於是攝像大哥表示,「你好好準備,我們到中場的時候再補出鏡吧。」感覺非常丟人,雖然中場的時候基本上是一次過了。
- 之前說到女記者似乎更有優勢,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別的東西,比如常常會有幾個男記者圍在一起看著你說笑,儘管不能判斷出於惡意,但是依舊令人並不那麼舒服。甚至有個男記者跑過來問了我一句:你們 xx 到底有幾個女記者啊,每次看到的都不一樣嘛。
- 其實作為記者在場邊還是有一定危險係數的,這場比賽的下半場有個球直接就往我們記者區這塊飛來了,一個攝影記者的大炮不幸中槍,好在雖然球是實打實的撞上了他的機器,但沒有造成什麼損壞。
- 中場錄完出鏡之後看場上的替補球員活動熱身的時候,一個射門踢飛了,不過中場的時候小球童們都不在場上了,於是我在穿著高跟鞋的情況下來回跑了十幾米幫他們撿了一下球。感覺自己萌萌的。
- 埃里克森真的超 nice,抱歉我想不到更好的形容了。這場比賽我問了他一個細節:為什麼在第一個進球之後沒有任何慶祝的動作,他聽著翻譯就樂了。回答的時候全程一直都在看著我,非常的親和,這場比賽之後是國際比賽日所以他準備直接去休假,我在去取車路上巧遇他從酒店出來,他還認出了我握了手。
- 每次知道我在現場報道,都會有很多朋友一幀一幀在轉播畫面裡面找我,而且每次都會被他們找到,特別的感動,謝謝你們。
雖然從事足球記者這項工作只有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但我得到的鍛煉與成長卻很多很多。這是第一次我把興趣和職業結合起來,那種你在做的事情是你喜歡的東西的滿足感是很難形容的。如果有可能,我依舊希望能夠再一次回到這個崗位,回到我熟悉的綠茵場,再扎著雙馬尾繼續我的出鏡報道。
update 2015 義大利超級盃
8 月 6 號是我過去一年或許最 lucky 的一天。本來是準備去尤文酒店蹲個點順便看下訓練的我,趕上了前單位獨家報道的球迷見面會,於是以記者的身份參與了。
尤文這一趟中國行的商業活動不算多,但對球迷真的相當盡心。
比如這一場見面會,除了去參加群訪的馬爾基西奧,無論是布馮、巴爾扎利、利希施泰納,還是曼朱基奇、博格巴,甚至受傷了的莫拉塔,全部都到齊了。
球迷互動環節,參與的球員都會主動和球迷擁抱、擊掌、合影,學書法環節每個人也都 real 認真,最後離場的時候好幾個人還樂呵呵地把自己的專屬印章拿走了。
下午尤文的賽前發布會,是媒體第一次與活動組織方直接接觸,體驗確實不是那麼好。
約定好下午四點領證,卻被告知因為拜仁那場比賽泛濫的假採訪證,公安部門要求這場比賽的證件全部添加防偽,現在沒法發記者證。
那幾天上海基本上都是 37 度左右的高溫,而幾十個媒體記者卻是在媒體中心外等待主辦方放行近一個小時。(而這個時候我錯過了拉齊奧在離我大概不到 100 米的一個球衣簽售活動。T T
五點左右進入新聞發布廳,原定六點的發布會結果直到六點半才開始都不算什麼,但主辦方提供的義大利翻譯卻讓我們所有記者都覺得,一言難盡。
比如在發布會前幾小時,尤文官方宣布了下賽季博格巴將身披 10 號球衣,於是發布會上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由中方記者提出的「怎麼看待博格巴新的球衣號碼?」但是阿萊格里給出的回答卻是關於球衣配色問題,這個時候我們意識到了義大利翻譯根本就沒有理解我們的問題,於是那個記者急得用英文又問了一遍。
包括之後中方記者問布馮「你覺得你還能在門將的位置上再干幾年?」翻譯翻完之後,全場面癱臉的布馮居然露出了迷之微笑。讓我們一度以為是,「干」這個比較微妙的動詞又被翻譯錯了。還好,最後他的回答聽下來應該沒弄錯。
在現場的中方媒體確實很明顯能感受到,義大利記者的母語提問,無論是阿萊格里還是布馮都回答得非常長和具體,而翻譯卻基本上是只用一兩句就概括了,以至於文字記者幾乎都快奔潰了,完全沒法寫新聞稿。
經歷了一個有點災難的發布會,又迎來了更奇葩的一個規定,媒體只能在離球場老鼻子遠的指定區域內拍攝 15 分鐘的訓練,而尤文用了整整 10 分鐘全隊集合,剩下的 5 分鐘則是在體育場另一邊跑圈。於是視頻記者也集體奔潰,根本沒有有效畫面來剪片子。
8 月 7 日又是四點讓媒體來拿證,結果發證的工作人員直到四點半才出現,雖然態度一直很客氣,但是做法實在是讓人不太開心。 與此同時,還發生了攝影記者證可能不夠的情況,部分攝影記者只好先拿了一張文字記者證。
尤文發布會那天,媒體得到的消息是拉齊奧的發布會將是皮奧利和克洛澤參加,於是吸取了義大利糟糕翻譯教訓的我找了學德語的小夥伴練習了一天一夜的德語提問,甚至做夢都在學那句德語……
結果,第二天的發布會,來的是皮奧利和比格利亞。
所以後來我乾脆沒進發布廳,而是在球員通道口等著拉齊奧的大巴。看著褶子走下車,經過我身邊時用超水平發揮的德語問了他一句「能合張照嗎?」他笑了一下,往我這邊湊過來,結果他身邊的兩個保鏢把我推倒了…………
這也是我後來和體育館內的保鏢一直吐槽的問題,其實你會發現,這些球員面對球迷大部分情況下都會非常 nice,提出的合理要求幾乎是都能被滿足的,但是他們身邊的中方保鏢卻都非常討厭,一方面你可以誇讚他們盡職盡責,但是當球員本人都有意願,並且確保安全的時候,為什麼一定要暴力性阻攔呢?
發布會之後又是僅僅 15 分鐘的媒體拍攝時間,但是發生了一個特例是,義大利方面的媒體被允許靠近場邊不限時拍攝了。
與七月所有球隊來華的比賽都不同,這一場是正兒八經的義大利超級盃,也是意甲新賽季開始前的第一場正式比賽。無論是兩隊此前訓練的封閉性,還是一天兩練的高強度,都能體現出對於這一場比賽的重視程度。
而紙面實力稍弱一些的拉齊奧更是全隊散發著「我想贏」的氣場,賽前踩場時的嚴肅和尤文相對的活潑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兩種畫風。
這個時候我在替補席上逮到了受傷的莫拉塔,他真的是特別調皮,當我的鏡頭對準他的第一時間,就迅速的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於是在同事對我進行了五分鐘的鼓勵後,我羞答答地跑到他面前和他說了「I"m a Madrista, and we really miss you.」他很開心然後回了我一堆我聽不懂的鳥語。之後我把之前準備的照片拿給他簽,他還和身邊的隊友很認真的看了那張照片還討論了幾句之後很認真給我簽了名,合影什麼的也來者不拒。甚至還把我的話筒拿走了讓球隊的人幫他擺拍,簡直就是沒長大的小屁孩兒。
回到比賽本身,如果有去現場看過中超的朋友會知道,在現場看球和看轉播畫面,比賽進程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現場節奏會明顯快於轉播。所以有時候我和同事在現場看中超高水平的比賽時,會感慨如果是歐洲聯賽,節奏該有多快。
結果,我就被這場比賽打臉了。
整個上半場唯一的感受就是尤文基本上就是 XJBT,中場沒有一個有效的銜接。而拉齊奧則是鋒線無力,沒有辦法創造有威脅的進攻。
而養老院沒有辜負她的美名,場面沉悶到我的搭檔都不想拍了。
於我而言,唯一的安慰就是,我看著克洛澤不斷的跑動,搶點,參與到防守中去。甚至,他在我眼前,完成了一個頭槌,哪怕最後被布馮沒收了。
下半場其實尤文還是保持著 XJBT 的狀態,但是單兵能力上的差距明顯地顯現了出來,上半場失蹤了的曼朱基奇突然出現了,博格巴展現了超人的爆發力和速度,迪巴拉也證明了 3200w 歐的身價。
2-0,比賽結束了。
塵埃落定之後,拉齊奧全隊異常沉默,即使是面對安慰的呼喚也沒有什麼反應。餘光里我看到有球員在一邊偷偷哭了。領完獎牌後基本就摘下來然後回更衣室了。
反觀尤文,簡直是狂歡。所有媒體基本上是跟著他們謝場的,簽名合影來者不拒,甚至有幾張我是被拉著合照的……你能感受到那種不加掩飾的興奮和喜悅,博努奇擠眉弄眼地和我說「I LOVE CHINA, I LOVE SHANGHAI」的時候可愛的不行。
暫時回答完畢,期冀未完待續。
我覺得我可以提供一些體驗。
我不準備講故事——說到故事,但凡做記者這行大概都能抖出些色香味俱全的料來。不過這些細碎的體驗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至少對我來講如此,我沒準備來哄大家開心。我希望的是,可以提供一些經驗給大家以幫助,至少是帶來一些想法,那可能是比獲得點贊同,博大家一笑更有價值的事情。
除去豐富的行業感知,不規律的作息時間之外,記者這份行當的特別之處在於:他會提供一種強烈的錯位感。想想一個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立刻就能得到和我們平常只能遠觀的知名人士談笑風生的機會,這種感覺和剛剛進入這個行當的衝勁混在一起,很容易產生錯覺,喪失理性的自我定位。
這種錯覺最早來自於稱謂的改變。比如說你可能會接到一個電話或者收到一封郵件,措辭恭敬的問某某老師你好——這個時候我們很有可能過早的收穫「老師」這個稱謂,而我們還沒有能力和準備擔負起為他人答疑解惑,提供幫助的心理準備。
我還記得,當別人第一次叫我老師的時候,我是很心虛的。
在剛剛入行的時候,我最想做的是什麼呢?其實很多人都已經演示過了:代表亞洲,搞一個大新聞嘛。
為了獲得一個面對面的採訪機會,你會找各種可能性,和很多人聊天。你會莫名其妙的亢奮,和採訪的對象產生一種對抗感,試圖與他在語言上心照不宣的交鋒,挖出一些猛料,暗自用話術製造陷阱請君入甕,竭盡全力獲得盡量多的採訪資源。你甚至希望營造出一種「藝術人生」式的專訪環境,非要被採訪者痛哭流涕,跟你掏心掏肺才好。
當然我得說我沒一一試驗過,至於朱軍式于謙式鞠萍姐姐式的聊天風格我也就是想想而已。
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如果說一名記者在投入行業的過程中沒受過愛德華·默羅或者水門事件的熏陶,反倒是不合格的,缺乏基本從業理想的表現。但是這些案例實在是太特別。記者當然應該擔負著澄清事實,維護社會公正的道德感,但是對於一位媒體人,尤其是對於一名從事消費產業的媒體人而言,他最基本的工作責任是成為媒介,架起受眾和當事者溝通的橋樑,如孤膽英雄一般對抗某種未知的勢力,揭開不為人知的陰暗反倒是太過虛幻了。
採訪者和受訪者的關係並不是對抗,更重要的是合作。如何轉達受眾想要的,如何傳遞當事人想說的,才是記者應盡的本份。
當然我需要花很多時間來理解這些。就我而言,我在從業之出的表現得略顯熱情和急切,以至於忽略了很多需要思考和判斷的東西。
不過我並沒有像傳統故事的劇情路線里栽了一個大跟頭然後大徹大悟痛改前非。我沒有捅過大簍子,頂多也就是使點小壞,我也得感謝那些經驗豐富的長著在發現我的小伎倆之後沒有痛徹心扉的教我些人生哲理。這些工作熱情反倒幫助我完成了很多還不錯的內容,而造成的最大副作用也不過是聲帶打結而已。
是的,沒什麼爆點。
不少想法是在結束這份職業一段時間逐漸產生的: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實在應該謙虛一點,多向周圍學學。如果我能夠少一些表現能力的熱情,放低自己,多和前輩溝通一下(當然也得分人),也許可以在這份職業中獲得更多價值。
這大概是記者這份工作帶給我最重要的體驗了。
工作和愛好絕對是兩碼事,成為足球記者並不風光,油水也幾乎沒有,如果把近距離接觸球員作為目的,我敢說接觸多了你一定會感到厭煩,中國足球圈所謂的黑幕不少,球員的素質也是良莠不齊。以我來說,我很不喜歡現在的中國足球氛圍。
不請自來,在一家網路單位也實習了差不多兩個月了。主要回答一下網路視頻媒體的,主要說中超。
體驗:首先就是可以近距離見到很多球星。特別是跟隊的話可以和球隊的球員成為私下的好友。不要以為跟球員成為好友是為了出名賺錢什麼的,成為好友的話,以後有需要對他進行採訪或者爆料,一個電話就搞掂了。關係不好的都不會鳥你。也可以學到一些基本的新聞行業運作流程,個人覺得在學校讀的那麼多新聞理論都不如出來實習半年學得多,切身體會。還可以跟很多足球新聞界的老前輩討論請教,很多新聞界的老師都是很好人的,只要虛心一點就能學到很多東西,同時也會傳授經驗。老師跟我們說不要看著做體育新聞的那麼風光,經常要熬夜編片,很耗身體。比賽結束後回到編輯室都差不多十二點了,還要剪片子。所以不要把足球記者想成一種很風光,很簡單的工作。風光的背後同時也充滿著付出和辛酸。
也簡單說一下中超的一些流程吧。
賽前:一般比賽的前一天會在主隊體育場的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兩隊主教練會協同一位隊員出席,先主後客。記者向主教練或者隊員提問。
賽中:一般比賽前提早一個半小時到體育場的媒體工作室領取下場背心,文字記者的話就坐在記者席上。還可以取閱出場名單。媒體工作室也有一些香蕉麵包咖啡礦泉水提供給媒體。入場儀式開始前要到球員通道兩側站好準備拍攝。開場後就站到龍門後面拍攝。
賽後:主教練直奔新聞發布廳舉行賽後新聞發布會,也是先主後客。一般會談及本場比賽的表現,總結。球員可以直接回家,經過混合採訪通道時媒體可以對其進行採訪。
圖為出場名單。
圖為場邊拍攝。
圖為中超廣州德比賽前新聞發布會。
圖為中超恆大對上港賽前訓練。
圖為採訪上港主教練埃里克森。
圖為恆大球迷開放日採訪恆大隊員于漢超。
好了,大清早起來說一說我的故事吧,成為籃球記者才一年不到,所以實際上並沒有很多的經驗,而且我本來就不是科班出身,成為了記者之後也是自己一個人摸爬滾打慢慢摸索出來的,路上也少不了不少前輩和同事的幫助,非常感謝。
第一次報道的比賽是奇才季前賽在巴爾的摩舉辦的對陣鵜鶘的比賽,其實我是先成為奇才球迷,再成為記者的,所以當我從媒體通道進去,看到了那麼多熟悉的球員就這樣站在我的面前的時候,感覺很不真實。
第一次進更衣室,由於臉盲除了首發剩下的基本都分不出來了,實在有愧我看了幾年的奇才比賽,第一次採訪也沒敢問什麼問題,所以基本上都是跟著別人後面錄音而已。
後來慢慢的熟悉了這份工作,也就更加柔韌有餘,發布會經常會提問題,更衣室也會抓住球員單獨侃,於是也與不少球員聊的很熟,我本身是內內粉,所以當我真的跟內內聊天,採訪,握手的時候,那種激動時難以言表的,但是,一年見了三四十次,也就這樣了。
那大概說一下比賽日的採訪流程吧,首先是早上會有投籃訓練,一般在十一點左右,但也會根據比賽時間調整,如果比賽早的話可能就不做訓練了,訓練結束之後會有記者採訪環節,這裡一般都會比較松,來的人也不多,然後下午七點的比賽,大家大概會四五點到,我一般也會四點左右到,比賽前90分鐘和75分鐘會分別有兩隊的教練做賽前發布會,一般就在更衣室門口就做了,然後更衣室會開門,但是我一般也不去,因為賽前大家也不是很喜歡說話,比賽前45分鐘更衣室會關門,比賽結束之後,教練會首先進行發布會,這裡兩隊是同時進行的,所以我這種一個記者的,一般只能抓一邊了,但也出現過波波老爺子這種一分鐘結束賽後,這邊奇才的還沒開始,也是我僅有的幾次兩邊都採訪到的時候,發布會結束之後,更衣室也就開了,大家擁擠在更衣室里,等著一個個球員洗完澡做完理療然後接受採訪,而一般被採訪的都是首發或者表現比較好的,所以我經常去抓一些角色球員聊天,相比主力,他們會更好說話,而且公關也不會管太多。採訪完我一般不在現場寫稿子,開車一個小時回家,大概就12點了,寫完稿保守估計兩點,因為我本身也不是文科出身,本來功底就不好,其實採訪的時候會有很多碎片想寫出來,但是當真的做到電腦前的時候就基本無從下筆了。
這份工作只是個兼職,如果不是愛好,真的很難堅持下去,但是我仍然熱愛這份工作,而且當我想到每年能近距離接觸各種球星,我也就覺得不那麼累了,而這一年我能夠跟我最愛的火花聊天,握手,簡直像做夢一樣。。。
話說休賽期真是無聊。。。。。
去北京看南美超級盃德比,蹲酒店的時候,遇到了央視的足球記者,他們問我們都哪裡來的,買的票都多少價位的,然後說我才不會花這麼多錢浪費這麼多時間來看一場足球賽,管他梅西還是內馬爾的。
這得問 冬日娜
抖個機靈
[匿名用戶]他奪冠了。
他受傷了。
他傷愈了。
他又奪冠了。
他摔倒了。
他又摔倒了。
他退役了。
他歸娛樂版同事跟了。
同事說
他娶了個小婊砸。麻痹
同事說
他和小婊砸離了。歐耶
一旦答題就暴露年齡
所以就說一句:挺棒的!我覺得我自己的體育記者生涯特別完整,想採訪的大賽、人、項目,基本都轉過了,喜怒哀樂也都嘗過了,累而充實!當然,那些熱愛的比賽不能全情投入,看到自己喜歡仰慕的運動員教練或大亨俱樂部老闆也不能像個粉絲一樣追星,人必須隔著一層將情緒放到一邊去工作,但不管怎樣,當一名體育記者都是一件特別棒的事。
(必須要說的是,常年被國內同為體育記者的男同行歧視,會被同報社的社會新聞調查記者歧視,也會被男運動員教練歧視,被球迷歧視,也是這些豐富多彩體育記者生涯里歡樂而複雜的體驗了。)
在某省級黨報當了五年體育記者。淺談幾大感受,手機打的,知友大概看看第一:可以刷比賽看了。當然不是所有比賽,得看是啥級別媒體,又具體分啥線口,畢竟人的精力有限。
第二:可以較隨意的看比賽,但觀看體驗比較差。因為得惦記寫稿,尤其晚上的比賽基本要邊看邊寫,過程可想而知。
第三:一有本地比賽就頭疼,因為無數人會找你要球票,在別人眼裡,你肯定能拿到免費票,而且不少!但票並不是那麼容易就搞到。
第四:大部分人覺得你過得很好。因為你可以免費看球賽,經常出差,見體育明星。具體好不好呢?總得應該是好的,因為絕大部分體育記者,都是熱愛這個行業的。
中國體育記者的良心——陳馳
大概就是在報道南非世界盃時被人用槍指著頭;
為了搶劉翔的頭條在看台下跟防暴警察蹲在一起,不動就好,一動就一堆警察按到你;
為了報道攀登珠峰跟爬山隊員一起爬,用那種很粗很粗的鋼索(記不清了,大概是)抓著爬上去,蹭掉一層皮加肉;
看著舉國為男足戰勝卡達出線歡呼時,卻知道這裡面有外交壓力的水分;
…
這是一個畢業多年做體育記者的學長跟我們分享的他的故事……
他的微信名叫十一浪,一個徹徹底底的浪子,在聽他講述的時候,會覺得這個男人就是活的這樣的洒脫,叫人羨慕…
學長現在離開報社了,中國媒體機構的條條規規還是不適合這樣瀟洒的他…
阿里給了他一份工作,不用坐班的工作,他去了山區,看著孩子們的純真笑容,為山區的教育做貢獻……
很佩服他,我大概還是沒有這樣的勇氣吧……
知乎處女答。謝邀。
從2013年夏天至今,零零散散的做著一份報紙的體育記者,非專項記者,跑大綜合。
體育賽事,根本上,也是屬於娛樂產業。所以它一般都在正常人工作之餘的時間發生,這也就意味著干這行的話,你的作息會與一般人有出入,一般情況下沒有周末。綜合口,也就意味著可能你周五在忙著CBA,周六就得切換回中超,周日再轉其他項目。
要把其中一項準備好其實也會需要大把時間,比如收集賽前運動員的一些quote,比賽數據等,以方便給稿子增加可讀性,來得及可以備個稿,賽後慢慢修改,當然這個經常會受賽時細節的影響。比如你的備稿預判寫的A隊勝B隊,但場上B隊完全佔優,這時如果你是個有責任心的記者,你就應該大幅修改你的備稿了。這種情況,還不是最嚴重的,當然這裡不擴展開了。
賽時,簡單說需要拿個小本兒記錄一下比賽期間的重要時刻發生了什麼。不然到截稿時間前你交不出料來,就等著編輯跟你慢慢聊吧。
賽後有兩種採訪,一時坐在新聞發布廳等著教練和球員來說兩句然後跟著敲字,這是比較輕鬆的。還有一種叫混合採訪,球員進入休息區前在混合採訪區把他攔住讓他跟你聊聊比賽的事兒,當然,這種情況球員有權力不接受採訪。如果這頭沒撈到採訪,回到新聞發布廳就該懵逼了,因為那時候發布會一般都結束了。
把一場比賽的比分填上容易,把它的細節講清楚太難。特別是在紙媒,一有截稿時間的壓力,二有版面限制,所以要在盡量有限的時間空間里把故事講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練。
非比賽日,可以跟運動員約專訪,也可以寫寫賽事評論分析之類的。現在紙媒對於賽事的報道必然是比不過新媒體,所以非比賽日策划下專題也是一個好辦法,畢竟深度才是紙媒生存的根。
在朋友眼裡你可能很牛逼,因為你總是能夠和N多偶像級別的球星運動員合影。但其中的苦逼,只有你自己體驗了一番才知道。如果愛這行,估計不會覺得這麼累,但是把愛好和養家糊口的東西劃等號,就意味著你總是會有新的東西要去學去了解。
大概情況就是如此。有機會接近體育明星,比如劉翔、姚明、李娜、常昊之類。有機會看到他們明星光環之後的平常生活。
養成一種「我要依據你的知識結構來跟你聊天」的習慣。而對方也是如此。學會聊天。
出差極多,每年三分之二的時間不在家。周末比平時忙。
喜歡運動。相比起多數人,更傾向於用努力來面對困境。喜歡看網球,不論是薩芬,奶牛還是小德,喜歡看籃球,不論是艾弗森、鄧肯還是詹姆斯,喜歡看F1,不論是舒馬赫、萊科寧還是維泰爾,喜歡看羽毛球,不論是鮑春來還是蔡贇,喜歡看乒乓球,不論是孔令輝、王楠還是丁寧,畢業那會一直想成為一名體育記者,但總覺得距離感太強,之前也找不到什麼門路,現在眼看就奔三了,覺得自己沒什麼膽量再去嘗試這個職業了,只默默關注我熱衷的比賽,喜歡的球員。之前有在虎撲寫過帖子但沒有堅持下來,真心羨慕那些一直在體育記者道路上堅持的朋友!
今年開始跟長春亞泰的主場比賽。
首先的感受就是南北方媒體的差異實在太大。亞泰主場對富力,比賽結束後,有多家廣州的媒體在混合採訪區採訪富力球員,亞泰一個沒有。另外,長春本地媒體在賽後發布會幾乎不會向亞泰主帥高敬剛提問,記得對舜天和富力,江蘇和廣州的媒體都會向自己球隊的主帥提問。本賽季目前為止,長春媒體,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貌似沒有一家跟隊到客場去采比賽。。。
再就是紙媒和網路媒體,新手和菜鳥的差距。發布會,有紙媒記者使勁地用筆記,有用錄音筆錄音的。門戶網站完全不同,有次旁邊坐著網易的體育記者,高洪波邊說他邊寫,高洪波說完,稿子也幾乎完了。對於在紙媒實習的我,當時感覺好「寒摻」啊。還是富力對亞泰的比賽,當時有足球報記者提問,年紀在40歲左右,提出的問題以及提問時候的神態,姜還是老的辣,原諒捧臭腳。
補充我是汪嵩的球迷,賽前熱身前,站在場邊喊他,他轉過頭,可能我太不起眼了,他的眼光掃過我,停留在另外一個人身上。賽後在混合採訪區又遇到他了,他被一群廣州媒體記者圍著,採訪結束,臨走時,我瞅准機會拍了拍他肩膀,他回過頭對我笑笑,感覺不錯。
ps為啥老說富力對亞泰那場呢,因為廣州來的記者有一個長得不錯的萌妹子,可愛類型的,可惜稍微有點矮。。。需要扛著攝像機倒退跑趕上運動員。
一定要跑得快
怎麼沒見幾個籃球記者?
推薦閱讀:
※高強度體育訓練會對身體發育有影響嗎?
※NBA 分區排行榜是怎麼計算排名的?
※現在中國有哪個未退役的運動員的成績在全球是遙遙領先無法超越的?
※看看我這個水平和現狀怎麼樣?(力量舉)望指教?
※吳悠和教授單挑,哪個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