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公知」是怎樣定義的?是不是有很多人不喜歡「公知」?如果是,為什麼?如果不是,為什麼有人這麼說?


 摘自高曉松訪談

「公知」不能臆造一個美國
  記者:「曉說」片頭裡面有「不做公知」,你對公知的理解是什麼樣的?和你剛才講的門客有沒有關係?
  高曉松:公知和門客不一樣,公共知識分子有巨大責任感的,其實公共知識分子本人就是公子,他應該養一個門客。公共知識分子應該是有話語權的大公子,但是在各個國家已經產生變異。
  首先,我認為今天很少有公共知識分子,公共知識分子前提就是你本人得是一個高屋建瓴的大師,你首先是透徹的明白社會是怎麼演進的,人群是怎麼發展的,你讀萬卷書還不行,還要行萬里路,起碼要在兩個以上國家生活,而且是不同社會制度。你才知道你想的那個社會制度在全世界其實沒有。你想的制度在全世界沒有國家是這樣的,你不能臆造一個美國,說美國就是什麼樣的。每當中國出事就說美國怎麼樣,我在美國生活這麼多年,我怎麼不知道美國那樣呢?

  中國現在的「公知」只會吶喊?
  記者:所以你覺得沒有公知?
  高曉松:公共知識分子,民國時代有,戰國時代有,就是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孔子、孟子。但是,平庸年代沒有公共知識分子。
  今天中國所謂的公共知識分子實際上是廣場派的戰士,這種人也需要,但是千萬不要給這些人頭上冠以公共知識分子的稱號。廣場派的戰士是以煽動性語言挑逗民眾情緒對抗他所痛恨的某些東西,這些人是廣場戰士,不是真正的公共知識分子,甚至不是知識分子,因為他們缺乏見識,他們也沒有見過他們理想中的社會是什麼樣的。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大問題,我覺得應該叫他們戰士。這個時代確實需要戰士,因為有些東西看不下去,有戰士出來吶喊也好。


先來貼一下百度百科中對「公知」的定義:公知是公共知識分子(The Public Intellectual)的簡稱,精確定義是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者,進言社會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
可以看出「進言社會並參與公共事務」只是公知的一個方面,具有專業素養、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同樣重要。
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
1.很多人對公知的定義非常簡單,只要是經常對公共問題發表評論就是公知,如果按這標準的話,希特勒都可以是公知。現在「公知」的門檻給部分人弄得太低了,他們主觀上把一些不具備」專業素養、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當作公知,又回過頭來說公知都是怎樣怎樣的。就像本來你們自己一個團隊搞得好好的,但是給硬塞了幾個傻逼進來,整天做一些豬一樣隊友的事,結果整個團隊給當成傻逼。你再乾淨,往你身上塞幾個臭雞蛋你一樣變臭。
2.其實,幾年前,網路上符合」公知「條件的,真的是不少的。他們中有些人,真的很優秀優秀,但他們說著說著,ID就不見了…………在當前,如果有人真很有水平當一個公知,那麼,第一時間,他就會,得到,很優厚的關照。有水平的都給關照起來,我們能看到的自然就是那些相對水平不夠的了。


人口過萬 智商減半。 任何群體人一多必然劣化,滿遺皇漢美分自五公知沒有一個逃得掉。而一個群體給人的印象往往取決於他的下限而不是上限,任某人跟我說多少遍「什麼?你看不起公知么?你看過XXX的書么?」也沒用,只要有一個跳出來喊一句「民主之後殺全家」 (別笑,我還真tm見過這樣的),造成的惡劣印象就是無論看多少本高水平公知的著作都拉不回來的。


這種問題抖機靈真的沒多少意思了。

在如何評價「自干五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公知及其支持者越來越少」的觀點? - 趙乾的回答中詳細說過原因。總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最終只能讓自己的處境越來越糟糕。

國際環境在變,政治經濟形勢在變,輿論方式在變,民眾關注方式及側重點在變,這種情況下,誰還一成不變,誰就會越來越失去支持者。

先說一個錯誤的觀點,即「自干五壯大是因為黨和政府對公知的打壓」。原因很簡單,因為打壓一直存在,為何情況就變了呢?宣傳部門對輿論的監控一般都是緊緊鬆鬆(一直緊撐不住,且效果並不一定好,當然,松和緊都是相對的),今天大家覺得輿論有點緊,那是因為比兩年前略緊,但是放眼近二十年的話,這根本是很普通的情況。當年刪帖風潮怎樣?多少論壇關門整頓(我記得當年連球迷論壇都被整頓多次)?誰還記得五毛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綠壩曾經多大震撼力?河蟹啥意思?維穩多用力?中國這二十年就是緊兩年松兩年過來的,過去公知影響力大不是因為政府仁慈寬鬆,今天自干五多了也不是政府更加嚴厲管控。

從另一個角度說,網路上的主力是年輕人。年輕人往往是叛逆精神最強的群體,打壓太狠實際效果並不好,往往會導致反彈。這也是為何輿論管控看似嚴格實際空子並不少。年輕人只要有需求有想法,很難會被管控輕易嚇住的。比如說,政府打壓網路色情更用力更嚴格處罰也更狠,怎麼沒見人在這方面被管怕了。當年一個情色六月天,網站管理員硬是被判了個無期徒刑,後來也沒見誰嚇得不敢看了,到今天這些網站依舊春風吹又生。

回到最初問題,為何自干五多起來了?個人看到的原因如下:

一、黨和政府輿論政策的調整。

宣傳是我黨一向注重的事業,但是所謂「船大調頭難」,由於種種原因,宣傳工作一直沒有和時代變化相適應,幾乎是幾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建國時候的模式。這種模式到了新時期尤其網路時代就給人假大空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進入網路時代後,官方在輿論陣地節節敗退的原因。但這一情況近些年是逐漸變化的。其一是新時期宣傳應對需要的變化被各級官方所覺察和接受。經過十幾年的折騰,官方自下而上的也摸索出了各種應對輿論的做法,這些方法最終經過匯總,逐步形成官方的輿論應對改革。比如說,五毛這個詞一直被嘲笑,但是誰注意過宣傳部為什麼會讓五毛出現?在原有的宣傳模式下,根本不需要也沒有這個一個人群,這就是對原有宣傳方式的一個改革。當然,改革有成功有失敗。但是,長期的摸索必然會向著找到方法的目標更進一步。其二本屆政府上台後能夠進行統一的輿論改造。本屆政府的強勢非上屆可比。對於一個如此龐大的組織機構來說,如果要真正統一的改革,尤其是面對以往如此多的歷史傳統和內部如此錯綜複雜的各利益方來說,要想真正改,只能是一個絕對強勢的領導來改變。於是,這屆政府在集中了近二十年的經驗,又強力內部整合後,就在輿論方面進行了明顯且有效的改變。這些改變能夠更好突出民族主義、親民、反腐等主題,自然為政府爭取來了更多的支持。

二、公知的信用急劇下降。

公知這個詞出現的不算早,但是從網路時代後,這麼一類身份就開始活躍。一些共性就是:關注社會問題,關心底層人民,譴責政府行為,呼喚民主自由,強調法律建設等等。這些呼喚和訴求都很有道理,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話語屬於網路媒體中絕對的主導聲音,甚至影響到部分傳統媒體。但是,這種情況持續了十年左右後,逐漸發生改變,公知逐漸成了一個貶義詞,隨之也帶來其所提的觀點信用力度大幅下降。造成這種結果,有內因也有外因。

內因在於:
1.缺乏變化。公知型的宣傳模式在十餘年裡變化真的不大。關心弱勢群體永遠都是悲憫型,指責社會上不當的地方永遠歸根體制問題,民主和自由永遠是極高的信仰……等等話語,經過無數次重複之後,只能走向乏味。官方輿論所犯的改變不足的毛病,在公知中也同樣具備。在網路時代,各種新型平台日新月異時候,如果十年時間還缺乏改變的話,只能被一步步走向被調侃被嘲諷的地步——就像網路時代開始的官媒一樣。

2.不接地氣。最初的公知階層往往意味著高學歷、高等教育。這部分人理論有餘、實踐不足,尤其對於中國這種國情複雜、各地區差異巨大的情況缺乏足夠重視。後來,所謂的「公知」規模越來越大,素質參差不齊,但是,不接地氣這個問題作為共性全部保持了下來。在無數次民主自由的呼喚後,當人們看不到具體的問題解決方式,自然對其信服力越來越低。

3.成分雜亂。公知隊伍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雜,形形色色對政府有意見者都很容易的打起這個旗號。微薄上有公知大V,各論壇和網路群中有自己的公知小V。平均知識層次也愈發下降,許多人只是將一些口號性的話語不斷重複。而與人多對應的是,關注的方面也越來越多,結果知識上的匱乏與關注面的增加更導致話語的幼稚。再加上許多公知們的觀點矛盾,死摳字眼,演出鬧劇不斷。身份也一日日墮落,話語也更加不被信服。

4.為黑而黑。在評述政府行為時候,經常會強調其中不好一面,另一面帶過甚至不說。對此,最初的解釋是:知識分子天然就是批評的。但是後來時間久了,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以至於許多時候遇到事不深究就先批判一通,甚至用文字遊戲似的做法證明政府一切皆錯,各種陰謀論當道,最終使得網路戾氣越來越重。

5.不究己過。不少大小公知們在出現各種問題後,很少探究過自己有沒有錯,先做到嘴硬,然後種種推論,還是把錯誤導向黨和政府的迫害。形成了一套完美的雙向論:我做得好,是我確實正確;我做的不好,是你害我了。自身無責,儘是他非。

外因在於:
1.網民擴大化:第一批網民,尤其是希望在網上探討時事的網民,以青年大學生為絕對主力軍。大學生的最大特點就是對自由民主公平嚮往,把世事想的簡單,且認為一腔熱血就能辦事。後來,隨著近二十年網路的發展,如今網民的範圍比當初急劇擴大,很多人已經不再是頭腦衝動對自由無限嚮往的小夥子了。更多的人在經歷更多世事後,對於許多事情有自己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時候再簡單的提一些口號化話語黑TG,他們並不一定太感興趣。

2.網民類型增多:同樣,網民數量增大後直接結果就是各行各業人員都不少,像早期公知那樣一個體制問題概括全部社會問題的做法,必然會導致具體問題方面懂行人的鄙視,並將這一鄙視以網路方式再次發散出去。從而放大了公知流的問題一面。

注意,這裡的外因我沒有說政府打擊問題。因為如前文所說,這個情況一直存在且並沒有加深,並不是這兩年事情變化的原因。

三、近年來國內外環境的變化。

網路興宇九十年代末,在這一時期到之後十年內,中國基本持續高速增產的發展情況。一方面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也享受到一定發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在近似威權體制下,這種成果的分配並不公平,社會法制沒有保障,公平正義無法有效維護。這是一切威權及類似威權體制下,快速發展時期會遇到的共同兩面性。但是,在這十年中,由於中國已經持續發展了二十年,所以大家已經對發展習以為常,認為這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了;對不公和不自由則愈發不滿,覺得是對基本人權的踐踏。這個時候更多人——尤其是網路上的年輕人,期待的是社會制度改進更快進行,讓大家享受更多公平自由,祖國不要只急於發展,也該停下來等等她的人民。

但是,在2008之後,事情逐漸出現變化。次貸危機及一系列後遺症導致國際經濟形勢持續走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經濟高速發展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相反,這種快速發展是很脆弱的,任何折騰都能導致他的中斷甚至倒退。而一旦倒退,對個人利益的影響將遠大於先前的想像。尤其眾多已經走向社會有家有口的人,都會很容易理解財產貶值、失業之類的事情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再之後,時間進入2010年,阿拉伯之春到來了。阿拉伯之春的到來曾引起網上眾多自由派的狂歡,當時在他們眼中,這是最好的「經濟發展不可替代民主自由」例證。但不幸的是,在短暫的春天后,相關阿拉伯國家就進入了嚴冬。國家陷入無休止的動蕩甚至內戰,各派勢力爭權奪利鬧得不可開交,經濟一落千丈,人民深受其苦。這種結果可以說讓很多曾經認為「寧可經濟發展等一等也得儘快推動民主自由」的人轉變了觀點。阿拉伯相關國家的情況不可避免的讓人與中國的北洋時期聯繫起來,許多人突然發現:原來民主自由對自己而言並不是先前想像的那麼重要,「不自由毋寧死」不過是少數知識分子的矯情罷了,安全和平的環境、安穩富裕的生活才真正能讓自己覺得幸福和有尊嚴。這種思潮的轉變,使得大家開始更加寬容政府的威權,也對所謂寧可流血換民主的說法徹底嗤之以鼻。甚至在這段時間後,連許多公知人物,也更多只是提」法制「而更少再提」民主自由「了。

而就網路輿論而言,這種轉變帶來的民意改變也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是所謂自干五顯得大量增加的原因。

而且,至於以後,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這種情況還將持續。因為以上說的各種情況都還將在一定時間內不會有太大變化——無論是宣傳部門的管控、公知們的情況、網民的情況還是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唯一可能有變化的就是黨和政府的宣傳方式了。但就目前來看,這個變化只會導致短時間內自干五更多。因為目前來看,現階段我黨真的對宣傳方面的改進相當不錯,抓住了大家在乎的民族主義和民生問題,有效對待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黨的宣傳是一個有組織的體系。所以,就算再策略上有種種問題,一旦上層統一思想,就能夠逐漸把握調整。而與之相反,公知們並不是統一的群體,是沒有組織性而言的,所以當對手轉變時候,自己並不容易做到普遍有效的改變。所以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黨和政府在宣傳領域對公知們的優勢會持續增加,自干五還會增加。

這種情況什麼時候會改變?較短時間看,經濟發展模式再有變化時候才會改變。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存在瓶頸,要突破瓶頸,必須實現產業升級。而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簡政放權是產業升級的一個必要條件。若是有一天,經濟發展突破瓶頸,彼時也已經將足夠多權力下放,那麼人們看到在和平安穩個人經濟利益不受太大損失的情況下,也有可能獲得民主自由,自然更多網民就會再次右轉。反過來說,若是政府改革不成功,今後再過若干年,經濟依然無法轉型,大家的還是逐步品嘗經濟下行的危機,那麼對政府的不滿映射在網路上,依然會顯得右轉。所以,下一步自干五什麼時候會變少,取決於政府改革是否成功。若是成功,這個時間會來的晚;若不成功,就來的早。

但是,公知作為一個群體,重現昔日輝煌幾乎不可能了。因為以上幾個問題,幾乎全是這個群體無法克服的。一個無組織且實踐嚴重不足的群體,是無法應對自身隊伍擴大後的建設問題,更無力應對宣傳群體的層次複雜數量擴大化。不過,在短時間的集體背鍋後,以後應該會迅速分化,某些務實者重新在某些領域受到人們歡迎,某些夸夸其談者會逐漸被更加擯棄。與官方作為集體不同,公知的集體的標籤逐漸淡化,個人特點逐漸明晰。我覺得,這其實也是非組織性群體的最好路徑。

ps:上文中的」公知「是泛指,包括政府異見者、自由派人士、民生關注者、人權鬥士等眾多群體的統稱,因為事實上這些人在過去是被眾多網民作為」公知「統一看待的。所以此處就用此詞代指了,認為不當者沒必要扣這個字眼了。

這裡補充一點,即「什麼人算公知」?公知這個詞不是科學術語,非得絕對嚴謹且讓大家都接受幾乎無法做到。只能說,大家心中都有那麼一個大概的「公知范兒」,誰的風格類似,且自稱公知或被支持者稱作公知,大概就算公知了。如果出了糗,去指責這些人根本不算真正的公知,那是很可笑的行為。就像溫和穆斯林指責恐怖分子不是真正穆斯林一樣。你自己家大業大了,不去清理門戶,反倒總是讓別人這樣理解那樣理解,有用嗎?


——————————————12.21補充——————————————
評論區有人提到右派如今已經被搞殘了。我不知道這個說法是不是將右派等同於公知?如果是的話,我想說,中國的右派根本沒殘,只不過社會發展中大浪淘沙,淘汰了不少打著公知旗號的蠅營狗苟罷了。58年反右反的哪些人?章伯鈞費孝通儲安平這些人,哪個不是對對社會發展做出重大研究者者?此後又被噤聲幾十年。如今呢?一個網紅被刪掉幾個話題,就是反右又來了?

同理,打著左派旗號的陰謀家多,打著右派旗號的忽悠家多,前者為權,後者為錢,就長期歷史看都會大浪淘沙淘掉不少渾水摸魚者而已。陰謀家哀嚎左派完了時候,好歹還有個西南王倒台做招牌;倒是忽悠家哀嚎右派完了時,連個出手的東西都拿不了,拐來轉去又是言論自由不足這種老強調上。


一群多讀了幾本書的普通人,站在邏輯,歷史,事實,學術,專業等等角度對歷史真相,法制進程,國家形象,百姓民生,新聞事件,政治決策,國際事件等等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才可以在知識分子前頭加上一個「公共」的助詞。

中文縮寫簡稱--公知。

公知區別於御用文人,區別於「讀書」文人,「精趙」文人,甚至區別於嚴格意義上的意見領袖,異見人士。
御用文人:

聽上諭,尊法旨,全然無需思考,命題作文專業。這些人的人生除了作協就是報社。他們的文字文章無關廉恥,無關真假,過去的他們可以年初寫一篇《毛主席是親爺爺,江青賽過親奶奶》,年尾發表《滋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后》,他們可以左手寫出《打倒鄧小平永世不得翻身》右手寫出《高舉鄧小平的偉大旗幟》,後來的他們前年寫一篇《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去年寫《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後來再寫《養老不能靠政府》之後又《喜迎二胎》了。

大清朝崩塌,哭得最慘的是中國最後的那幾千個太監。前蘇聯瓦解之後,戈爾巴喬夫宣布不再給作協任何納稅人的經費。數千名作家曾經聯名上書要絕食抗議。同樣的,御用文人的生命也只能存在於具備特殊需要的環境里。

讀書文人:

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風花雪月,詩詞歌賦,寫出一篇篇美文,著作一部部華章。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的騷氣。社會怎麼亂,他們不關心,誰遭遇什麼難,他們也不會管。當然,哪個領導上台他們不贊,哪個官員落馬他們也不看。

這些人靠著稿費版稅生活得還都不錯,換言之,這個群體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作家。

精趙文人:

這個群體目前在中國文人圈子裡最多,于丹的《論語》,周小平的《不要辜負》,一秒鐘一個學術硬傷不要緊,符合意識形態就可以靠洗腦榮華富貴。滿口荒唐言不怕,只要政治正確可以靠恩賞平步青雲。他們卻別於御用文人,自成一派。(不多說了,目前不允許說)


意見領袖:
公知被稱為意見領袖的時間不長,貌似從新浪微博開始的,代表意見領袖的有大V群體,有公眾人物,他們往往與公知一樣對某些事件提出看法,建議。區別開來的重要一點就是專業與學術。

例如茅於軾算是公知,但他只會對食品安全問題表示憂慮,於建嶸從社會角度、賀衛方從出法學方面來的建議。
公眾人物、大V在發表譴責、抗議、痛斥引導輿論。這些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意見領袖。

異見人士:
這個群體........有某功人員,某活佛信徒,以及某某某吧,沒法子細說,早些年老王也是沒覺得怎麼樣,無關好賴對錯,直到後來發現這群人做下的一些事都被扣在「公知」頭上了,才弄清楚這份滿滿的惡意。

.............................分割線.....................................................
這裡搜集了一些文革時期的罪名,如今都可以掛在公知頭上了,「污名化」這個詞比「抹黑」要透徹一些,「污名」:明知其名而污之。「抹黑」:無論其本質黑白而「抹」之。

反動派、剝削階級、運動對象、牛鬼蛇神、封資修大毒草、幫派體系、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三反分子

歷史反革命、現行反革命、反革命武裝政變、反革命黑幫、反革命暴亂、反共分子、反黨聯盟、反黨集團、陰謀反黨集團、反動學術權威、反黨反社會主義、反馬克思主義、反攻倒算、反軍亂軍

資產階級、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資產階級代表人物、資產階級民主派、資產階級反動路線、資產階級反動思想、新生資產階級分子、資產階級情調、資產階級 生活方式、資產階級靡靡之音、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狂熱病、走資派、一小撮走資派、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正在走的死不改悔的走資派

死硬派、頑固派、保皇派、兩面派、托派、左傾機會主義、極左思潮、形左實右、漏網右派、右傾機會主義、右傾翻案、右傾翻案風、右傾翻案風的急先鋒、右傾翻案風的總後台

黑幫、黑線、黑五類、黑爪牙、黑幫子弟、黑幹將、黑秀才、黑手

投降主義、分裂主義、官僚主義、教條主義、無政府主義、賣國主義、錦標主義、爬行主義、享樂主義、唯心主義、修正主義、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回潮

變節分子、胡風分子、聯動分子、自首分子、頑固分子、階級異己分子、四清四不清分子、五一六分子、投機倒把分子

中國的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式的人物、野心家、陰謀家、叛徒、特務、內奸、工賊、大黨閥、學閥、軍閥、狗崽子、封建地主階級孝子賢孫、帶著花崗岩腦袋見上帝的人、政治騙子、中國的納吉、臭老九、白專道路、洋奴哲學、崇洋媚外、裡通外國、走狗、買辦、變色龍


--
雖然我這麼說很奇怪,但公知不就是稻草人嗎?專門讓人扎了來打的。只要在網上不滿對方批評政府,就直呼對方是公知來表彰對方不可信,頭銜本身就是罪名了XD

另外有一種說法我覺得很有趣:「公知能實實在在做些實事,我還尊重他一點,整天只會機機歪歪,什麼改變不了,還不如去協尋失蹤兒童對社會國家有益。」

他在網路上發言、針貶時弊不算做事,那他能幹嘛?

去俄羅斯組織團體,散布理念?
去俄羅斯組織政黨,變法強國?
去俄羅斯組織人民,遊行抗爭?

公知的知是知識份子的意思,若是批評政府的知識份子全部去協尋失蹤兒童,應該有些組織會很開心的……
--


真正的公知提名一個:殷海光


真正的公共知識分子,通常是攻共知識分子。

公共知識分子作為攻共知識分子,雖然有部分公眾支持,堪稱公貢知識分子,但他們必然會受到恭共知識分子和貢共知識分子的攻擊。

因為從實質上講,恭共知識分子和貢共知識分子,其實是公公知識分子。
因為只有成為公公知識分子,才能成為共宮知識分子。

公公知識分子有共宮支持,越發壯大。
公共知識分子老是攻共,必然受到共宮的污名和打壓。
兩者此消彼長,必然就是今天的局面。


公知是一個明顯泛化+劣化了的詞…而這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

真正的公共知識分子應該是什麼樣的人?首先他們要具備基本的學術素養和社會地位,其次他們要有對公眾社會乃至人類本身的高度責任感,並且付諸實踐去實現自己的抱負,即使不取得理論或實踐上的成果,至少也深刻地影響了世人的觀念,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在歷史上都是些什麼樣的人才算的上真正的公共知識分子?伏爾泰盧梭、薩特波伏娃、盧森堡和奧威爾才能算得上是啊,放到中國社會上就是黃宗羲和魯迅那樣真正各方面都值得欽佩的人啊!

就算現在已經不再有那樣偉大的人物,「公共知識分子」之名也絕不應落到現在社交網路上頂著這個名號的那些人上面,沐猴而冠。也請大家不要再諷刺他們為公知了——這是在抬舉他們,他們哪裡配得上。

小時候還不大上網,看到林達的書中將自己歸類為公共知識分子,才首次接觸到這個概念,當時曾經憧憬不已——誰曾想到短短几年過去就污名化成了這個樣子?唉。


對「公知」這個頭銜和群體的污名化是黨近年來少有的輿論宣傳戰的極大勝利。


我請大家留意 @Gengxin Chen的答案和 @討小厭在其答案後的評論。
@Gengxin Chen 說:先要討論「公知」的定義,我們談論的是否是同一個事物。
@討小厭 說:印象中,真正的第一批公共知識分子和南周有非常大的關係,當年南周推出五十大公知,堪稱知識界的盛事:影響中國的公共知識分子

是的,Wikipedia中文詞條「公共知識分子」下面也說「是《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別策劃「影響中國 公共知識分子50人」首先推出的一個概念,此後自2005年起「政右經左工作室」每年推舉當年度富有影響的「『政右經左』版公共知識分子」。而且在Wikipedia中文詞條「知識分子」下,提到「公共知識分子是近年在中國大陸推出的一個概念,……」。光從中文詞條上看,好像這個詞是中國人首創的。其實並不是。「公共知識分子」是個舶來概念,它成為一個話題是來自Richard Posner的《Public intel-lec-tu-als: a study of decline》這本書。上Google Books搜索public intellectuals還可以找到更多相關的論著。Wikipedia上的相應英語詞條也能找到很多介紹和參考文獻。

從我粗陋地認識水平來看,這詞雖難以定義其內涵,至少是一個討論外延比較確定的概念。如果拿Posner自己的界定,public intellectuals並不是一種好的知識分子,而是指具有知識分子身份(用詞是academic,因此職業記者或寫手是不屬此列的),又參與公共社會事務,並且發表出不專業的聲音(經學術圈內其實經不起推敲),喪失獨立性的那種知識分子。


當然,這首先是Posner本人批評這種知識分子,認為知識分子應該謹慎評論甚至參與公共事務。當然有很多人提倡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以及知識分子儘管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但其社會角色應當是換醒民眾推動社會公平公義的推動代表等等。


然而,後者往往會用更鬆散的表達,例如知識分子的公共角色,等等。特定地提到public intellectuals這個片語時,往往討論的是Posner說的那種不好的情況。至少說,public intellectuals這個詞儘管內涵尚待公認的界定,但其討論的外延是比較明確的,就是略函貶意。


(以上認識只是我的個人認識。我本人專業是自然科學,我妄談此問題本身就不恰當,按羅心澄的說法我就不應該談。但按我的意見,我有權利談,但要為我的無知在此先道歉。然後我就繼續談了。)


使用這個詞,就相當於要與所有這些已有討論聯繫在一起。《南方人物周刊》想要表彰這些「敢言者」,說他們具有社會責任感也好,說他們具有「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氣節也好,說什麼都好,幹嘛非要使用「公共知識分子」這個已有特定的外延,且褒貶不一的名詞呢?不覺得這個詞暗示的東西與那個名單的用意不符么?因此我當初看到《南方人物周刊》搞那個名單的時候就很奇怪。照理「南方系」的人應該不缺少對西方文化特別是近現代文化十分熟悉的人。現在連wikipedia的中文詞條都認為「公共知識分子」是《南方人物周刊》首創的。


在西方,「公共知識分子」再受爭議,媒體是絕對歡迎的。特別是那種「不好的公共知識分子」,其謀生之道就是「與現代媒體共生」。所以,也許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南方系」雖然被認為是一種政治取向力量,但其本質上是一個受西方新聞傳播理念影響的媒體。而其提出的「50人名單」,裡面絕大多數人的本職專業均超出了「新聞學」、「傳播學」的範圍,他們只是為媒體——特別是「南方系」——所熟識而已。在南周的那次50人名單中,其自己的定義用詞是十分光輝的:

一是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者;二是對社會進言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者;三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

這其實是說,作為南方系媒體同所有媒體一樣,都是歡迎公共知識分子,歡迎這種共生關係的。


但是,我更傾向於Posner的看法。不能說這50人都有這毛病,但是:雖「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但是在非本專業領域,僅以「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以本人的「理想」,就去「對社會進言並參與公共事務」,作出「行動」,難免失去獨立性。知識分子的獨立性是怎麼來的?是靠道德自律保持的嗎?不是,光靠道德自律,你只會以為你很獨立。只有屬於你本專業的領域,你才探索真理的能力;具備探索真理的能力,才有堅持真理,保持獨立的資格。是否真理,誠然人類都無法判定,但若連探索真理的能力都不具備,你堅持的是什麼?「擔當」是十分令人陶醉的事情。朱利安·班達在《知識分子的背叛》中說:

存在一個標準,它可以非常準確地判斷出知識分子在公共活動中是否有辱使命;當他妨礙了俗人們的利益時,他立即會遭到俗人們的侮辱(蘇格拉底、耶穌)。我們還可以斷言,被世人誇獎的知識分子都背叛了自己的使命。

這段話也許偏激,但總之人民群眾愛戴與否,從來不是一個知識分子好壞的評價因素之一。


現在我們對社會有很大的不滿。但我們自己還沒有改變過來為好的社會做好準備。因為每每我們總是急於宣傳自己的理念,覺得社會要都這樣就會好。事實上,真正好的社會上,會有一千種理念互不相干。一種理念完全取代另一種理念的做法,我們以前試過幾次了,不是都不行么?很多事情,說的時候都是說說而已。真要人為你說的話流血犧牲?你倒好意思!你只需要希望你不需因「說說而已」而有人要流血犧牲就夠了。


以上想法其實都不是看到這個問題時才產生的,而是來自我2012年在博客里寫的文章關於公共知識分子,只作了少量刪改。


你們不是討厭公知,而是把討厭的人叫作公知,然後再把這種討厭推廣到持有相同觀點的人之上


1、"公知"對於反體系者是個稻草人,如果有人很出名又違逆了反體系者的意思就罵他"公知"。
2、為什麼反感「公知」?因為"公知"和反體系者利益不符,什麼「公知只懂重複幾個符號所以本理客中反對公知」都是宣傳用語。
3、我也不喜歡中國這些「公知」,他們罵的太膚淺了,讚揚西方水平太低,只懂重複那幾個符號。
4、什麼是真正的公知?「研究無禁區,宣傳有紀律」,在中國基本上沒有。你想看點東西的話看看秦暉就好了。


一流公知在監獄,二流公知在海外,三流公知在學界,四流公知在媒體,五流公知在網路。


不知道真正的公知是什麼樣的,因為沒見過。但是,公知怎麼變成一句罵人的話的,我還有一點想法的。

就我看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大眾文化和網路文化的發展導致的,這種發展超越了所有人的想像,以至於無論是誰都先後被潮流拋棄。

事實上公知這個概念,之所以在中國傳播,要得益於網路文化的發展,更精確地說,是博客的興起。零五年之前我是不知道有公知這個概念的。

零五年開始,各大網路公司開始在博客領域混戰。為了流量,大家是各出奇招,木子美這個名字小朋友不知道可以百度。但是,木子美只是博客興起前的預熱,以性的方式博眼球也只是新生事物初期的選擇罷了。真正讓博客登上大雅之堂的一方面是以徐靜蕾為代表的娛樂人士,另一方面就是以韓寒為代表的意見領袖。 這兩種人在博客上發聲,恰好滿足了中國人最關心的兩件事,娛樂八卦和國家政治,一個有影響力,一個有逼格。 當廣大人民被娛樂八卦吸引到博客世界的時候,突然發現還有這麼一批人敢於噴政府還活得有滋有味,立馬感覺高大上有木有。反正當時我的博客連接只有徐靜蕾和韓寒,中二期發作的我覺得自己逼格好高。

在這個過程中,各大網路公司也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網路環境的自由語境,也給了各大意見領袖們極大的生存空間。他們想盡辦法博眼球爭流量,最快的辦法肯定是在公共領域頻頻發聲,搞出個大新聞。與資本不謀而合的意見領袖們就變成了公知,一夜之間意見領袖=公知=社會的良心這個概念就深入人心。公知們享受著大眾的膜拜,散布著各種真真假假的概念和消息。有段時期,某些公知們博客里的小道消息不到一星期就會出現在我七大姑八大姨二舅老爺的酒桌上,成為侃大山的神秘話題,一個個說得是眉飛色舞,好似掌握了什麼國家犯罪的獨家證據和政府故意埋葬的真實歷史。在那段公知的黃金時期里,公知幾乎代表著社會輿論的導向和主流話語權。那些老古板的官樣文章,腦殘一般的政府解釋,蒼白無力,被打的潰不成軍。韓寒在那個時期左衝右突,見誰砍誰,甚至寫出過《文壇算個屁,誰也別裝逼》這樣的文章,打得整個文壇無力招架。

然而,那些屹立在巔峰的公知們還在侃侃而談,以為自己真的是社會的良心,時代的寵兒時,新的變革已經悄然到來,甚至公知們對這個變革是持歡迎態度的,這個變革就是微博的產生。在微博剛出現時,各大公知們都認為這東西會加強自己的話語權,更快的信息傳播速度必然使得政府更加難以隱瞞和控制。事實上這種看法某種程度上是對的,微博剛出現那會兒,政府確實更加焦頭爛額了,薛蠻子、姚晨、李承鵬等新一代公知們也粉墨登場。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隨著微博和移動網路的進一步發展,莫名其妙就出現了一大批反叛的魯魯修。這些人有強迫症,總愛閑的蛋疼的給大V們挑刺,不就是不小心手滑用錯詞嘛;這些人也有考據癖,總是跟歷史發明家們過不去,千古完人空一格怎麼了;這些人也是跟蹤狂,怎麼老子一去大保健就被舉報,男人嘛;這些人同時也是道德帝,捐多捐少捐不捐都挨罵,至於嘛。最糟糕的是這幫貨們還喜怒無常,一會兒說你裝逼,一會兒又罵你粗魯,一會兒眼紅你有錢,一會又嫉妒你有名,前一句還叫你老公,後一句就幸災樂禍看你出醜。

最早,大V們的想法是總有刁民要害朕,於是圍攻的圍攻,拉黑的拉黑。可是,不僅沒有成效,反而自己都覺得越描越黑。 突然間大家發現公知這個詞變成了你們全家都是公知,甚至都不如小鮮肉來得實惠,起碼人家腦殘粉軍團戰鬥力是剛剛的。仔細想想,你還真不如人家小鮮肉,你又不是不知道人家有多麼的努力多麼的認真。隨著韓寒抄襲門爆發,公知這個名詞徹底flop,雖然我根本不信,但是沾上就說不清了,再怎樣證據確鑿,面對群情洶洶的140字都只能敗下陣來。

這一切的一切,難道向偉大的敬愛的永遠正確的某黨身上一推難道就可以解釋一切嗎?當然不是這樣。如果這樣粗線條的邏輯都成立,那知乎還是別說別人反智陰謀論了。這其實都是命,就是某黨的歷史的必然,在微博出現的那一天,就註定了,某黨只不過是反應過來順水推舟了一把罷了。

最早學媒體與傳播這門課的時候,學到麥克盧漢的媒介即信息時,覺得這句話實在太裝逼完全不覺得有什麼用。現在真覺得至哉斯言,公知從出名到污名化完全就是這句話的寫照。

公知是隨著博客興起的,博客又是隨著十年前的網路文化發展興起的。十年前網路還不像現在這樣泛濫成災,是頭豬都能說一下大數據o2o,還帶著一定程度的時尚感和潮流性。雖然網吧和家庭網路開始普及,但是,網民的主體尤其是意見性和評論性網民主流依然是收入穩定有閑暇時光的人群。並且博客這種媒體的門檻是比較高的,維護一個博客是很耗精力的,寫博客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這些條條框框的限制使得依著博客產生的公知群體的思想趣味是偏中產和知識分子的,即便韓寒再標榜草根,這些條件也決定了他和真實草根的距離。也就是說,博客時代的草根,是沒法直接產生輿論影響的。

然而微博的出現和移動網路的發展打破了這個距離,任何一個大V面對的審視人群都將是整個社會各個階層。邊站崗邊玩手機的保安小哥和土豪思聰會對同一個八卦橫加吐槽,你搬磚閑暇刷一下朋友圈轉的信息可能和馬雲轉的一模一樣。這種情況下,這樣一個偏向於某一部分的公知群體被拋棄太正常了,就如同知乎流量怎麼也不可能超過貼吧一樣。舉個栗子,對於養狗當寵物的中產階級吃狗肉是無法接受的,但是真正的底層草根的想法是老子吃狗肉你憑什麼管,不是說好的個人自由的。很多情況下,公知們的想法是違逆底層意願的(儘管他們自稱代表底層),只不過博客時代底層沒法在網路形成輿論罷了。再加上微博的實時性和低門檻,使得犯錯很容易而且讓某些大眼一樣的豬隊友也很容易的混了進來,這就更容易被大眾娛樂和消費。大眾的主體本來就是有反智傾向的,群體越大智商越低,他們天然的就反對一切高高在上的權威,不把聰明人變得和他們一樣笨不罷休。公知這個群體在博客時代成功從反叛者變成權威,自然就會被後來的草根們消解,誰讓你站那麼高的,連政府都被噴出翔,你還想當權威?

這是一個娛樂至死權威消散的時代,所有的精英主義都會被這個扁平化的網路逼得放下身段迎合,所以公知的污名化根本不是什麼大事,難道還有沒被污名化的東西?不知道當年韓寒寫《文壇算個屁》攜大眾輿論挑戰文壇的時候,會不會想到有一天也會面對大眾文化的威逼呢?一代新人換舊人,如是而已。


我不知道各位是怎麼定義「公知」的,但我對公知這個詞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公民社會中,充分參與公共議題討論」的人群
既然是人群,裡面就會有各式各樣的觀點和態度,也確實有一些三觀不正的傻X存在,而且還名氣大盛,引導話語。

但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充分參與公共議題討論」,這是個基本點,其合法性和正當性不容置疑。在這個基本點的前提下,公知(或者個別公知)是好是壞已經不重要了。

1.為什麼我們要充分參與公共議題的討論?
在這裡我試問一下,各位從小到大,有多久沒有參與「公共議題」的討論了?這個問題不大,公共議題不僅包括國家方針比如經濟戰略、政府政策比如廉租房配比等。也包括各位生活、工作的社區你家的衚衕兒,社區里的一些公共議題,包括停車位是否充足,垃圾箱是否充足,綠化是否充足,衛生治安等等,遇到不滿意的情況,大家組織起來討論過嗎?投訴過嗎?表達過意見嗎?不組織不反應,你就永遠生活在不滿意當中。

2.公民社會參與公共議題討論的意義:(簡單4個點,自己體會)
1.監督政府『;
2.塑造民意;
3.傳達民意;
4.社會自治(比如任志強等SEE在阿拉善荒漠種梭梭樹)。

3.我們對公共社會茫然,對公共議題茫然冷漠,對公知消極態度,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還處於公民社會初級階段,大家參與公共議題的積極性不高,為什麼?因為我們被剝奪某些權利的時候,同樣會被剝奪某些責任,產生公共責任減弱甚至消失的結果。


4.為什麼個人公知「異軍突起」,在近幾年引起巨大社會效應?


在這裡先明確一下公民社會:
4.1.1介於政府與私域(居民家庭企業單位)之間的公共領域,屬於第三部門;
4.1.2民眾以組織或網路形式,自主探討、自發採取公共行動;
公民社會表現形式:
4.2.1民間結社或其他社會網路;
4.2.2集體活動;
4.2.3充分的討論、辯論。


在我們國家,傳統的、特定形態的公民組織本身是發育不良的:比如工會,有多弱?受政府多大控制?比如教會,……
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產生,為公共議題的討論提供了空間和土壤,這就很自然地形成了個人化公共議題討論者,這部分人群中,自然是有能「部分代表」你意見的,也有「決不能代表」你意見的,但討論本身,是沒有錯的。你的一次轉發微博,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參與公共議題討論/表態。

我們不一定要做「公共知識分子」,我們可以做個「公共知道分子」嘛!
這個社會有多不健康,並不取決於「公知」是好是壞,而是取決於:我們是參與進來表達意見還是冷眼旁觀、公共冷漠。


-----
補充:公共議題原則:如果一個意見,他能達到深化公共討論的效果的話,那麼即使他的內容是負面的,惡毒的甚至攻擊性的,我們也不能夠去剝奪他的言論自由,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可以說是自由社會的一個必要的代價。


把標籤里的【公共知識分子】去了好么


某答主的答案正好現身說法的幫我解釋了為什麼我不喜歡部分公知。
總結起來就是:愛亂扣帽子,愛陰謀主義,愛混淆視聽,愛以偏概全,愛言辭誇張,傳播觀點時多用「非黑即白」的洗腦言辭好像他反對的某些事一取消就什麼都會好起來。同時善於貼標籤,你跟他就事論事,他拿起「你是xxxx」的標籤大旗開始攻擊你,完全不理性。
甚至有些公知在舉例時用造謠和虛假信息擴大影響力和傳播面。被打臉後渾然不覺繼續造謠,比如很有名的袁xx律師,地產大亨任xx。不過打臉打多了轉發明顯慎重一點。
推動民主和改革不需要造謠,你開啟民智卻又虛偽信息,你也一樣在愚民,而且更噁心。我有時甚至覺得他們是高級黑。
關於造謠舉個新鮮栗子。
這是新截圖的某微博。何教授一般只轉發不評論,所以在此我也不評價他,請看原博。

然後這是部分網友的反應。

但事實上。請看第一和蹉跎老封的回答。如果你覺得都不可信,自己查閱更好。

所以說。民智這回事,需要自己看書去開啟。等著別人給你傳播觀念又不思考的人,只會成為別人的工具。早些年你被黨洗腦,這些年你被公知利用,你永遠都開啟不了「民智」。

哦對了還有點。部分公知最愛說別人奴才,有時前面還加個狗。自詡言詞鋒利擊痛麻木不仁的民眾,其實自命不凡優越感十足,誰和他觀點不一致那誰就是愚民就是煞筆就是奴才。這類人我真的覺得是狗高級黑。嗯沒看錯,我也決定加個狗。


==再嘮幾句。
有人對公知就行了嚴格的定義並表示一些人不算公知,說實話也算同意,很可惜現在公眾對公知的認知並沒有採取那麼嚴格的標準,自然也混進來一大堆臭蝦爛魚。就像有的律師可以為了堅持追逐真相被有關地方抓起來,但有的律師什麼不做整天在微博造謠,以至於他的微博罵聲打臉聲一片,他們都是律師,也都被稱為公知,但後者的行為直接抹黑了整個群體,且後面的因為善於宣傳等原因關注度遠高於前者。
至於所謂被黑,我感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拋開人云亦云的人不談,想來大多數人還是有判斷自己是不是支持某些人的能力的,你做過什麼事別人會記得,與其埋怨被抹黑,不如仔細看看自己的行為。我很喜歡有的民主人士,但不喜歡有些公知。
有件事要特別說明的就是,你立場對不代表你說的話就永遠沒錯。撒謊罵人混淆概念的人不管什麼立場都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我很希望這種人可以自覺退出公知行列。
ps,不喜歡有的公知部分原因就像回答里的id周三的蛇精病那樣,他們不具備平靜討論和就事論事的大腦,好像瘋狗,你舉例子舉事實,人家二話不說什麼例子不舉什麼事實不說就直接罵你,貼標籤地圖炮滿嘴飛翔,這種人才是真正搞臭公知的人,也是他愛用的形容詞「蠢」和「煞筆」的具體表現。我懷疑有些公知是高級黑也多因於此,當然這位仁兄肯定沒資格做公知的,不過無所謂你開心就好,畢竟我不負責你的骨頭,只能默默去打個狂犬病疫苗而已。不過罵人這臭毛病不慣你,堅決默默舉報刪除了~


我為什麼不喜歡公知。我在廈門BRT縱火案之前,一直是憤青,喜歡公知,感覺他們是民主鬥士,一個個都是東林黨人、賽魯迅……看了他們的言論,真有我國怎我陷思定體問的感覺,當時我認為再不革命就gg了……而且當年溫州動車事故我雖然沒有轉發但也是給「停下來等等你的人民」點贊的。
那輛被縱火的BRT,我都坐過N次,可以說如果進島必坐的,發生了那事,一堆燒焦屍體堆疊在車前門下車位置…那場景我一輩子忘不掉。然後第一天網上都是噴縱火者的和哀悼的,然後第二天媒體發現縱火者陳水總原來有故事,各種什麼擺攤擺不下去被城管欺負啊,上訪被打啊之類,結果奇蹟發生了,微博上的各種公知,齊刷刷的開始為陳水總洗白,什麼縱火者,兄弟啊,反抗體制的英雄啊,我們都是陳水總啊…………我TM驚呆了! 之後發生了昆明暴恐,一樣,一開始各路律師公知質疑了警察竟然敢開槍射擊恐怖分子!中國警察竟然敢真的把手槍掏出來打!卧槽人權何在!恐怖分子也是人,為什麼要擊斃不打腿啊,為什麼不耐心聽聽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訴求啊,他們也是父親啊兒子啊……看了視頻和參考燈塔國類似行動發現真的應該槍斃時,他們開始說體制,什麼惡之花開滿在罪惡土地,他們從不告訴你發生了什麼……然後噴警察開槍竟然射殺不了,格鬥水平差……
馬拉松爆炸後,他們都是波士頓人,點滿蠟燭,卻在同胞的死亡上盡情宣撒自己的「政治理念」,之後馬航又是………然後我發現,自己真不喜歡公知了,有時候真感覺他們是在拿錢辦事,在他們眼裡,實現自由民主可以以葬送整個國家來作為代價。


我最早關注李開復,是希望看到他談IT的

最早關注潘石屹任志強,是希望看到他們談地產的

最早關注幾個法律屆人士,是希望看到他們談法律的

袁立孫海英我從來沒關注,但我覺得他們應該是談表演的

崔永元李承鵬我也沒關注,因為我至今不知道他們專業是啥。小崔好像開始研究轉基因了,不知道論文到啥程度了,會發在哪,李承鵬我知道去美國了然後就沒信了。

結果他們談的都是聽大排檔鄰桌、計程車司機講過一百遍的

啊摔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掩蓋自己是外國人?
怎樣看待《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的劇情?
到底有多少兩面三刀的台灣藝人在大陸賺錢,回台灣卻辱罵嘲笑大陸人?
如何在精神病證明自己是正常人?
如何才能有效的反擊方舟子質疑韓寒時所謂的「嚴謹邏輯」?韓寒與方舟子對薄公堂,是否已經可以預見韓寒能夠贏得官司了?

TAG:文化 | 社會 | 公共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