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改革三年做了哪些切實有效的工作?接下來應當如何去做?

醫改已經持續三年了,誠然其中有種種缺點,導致其與社會期望過遠,但是在醫改過程中有哪些有意義的工作或者嘗試?接下來應當如何做才能更有效的完成醫療改革?


又到了兩會時間,雖然今年「霧霾」分流了不少目光,醫療改革還是關注的熱點之一。那麼,大家最希望兩會解決的醫療問題是什麼呢?


這是微博上的一個投票調查:

看來,「看病貴」仍然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其次是「醫療資源不均衡」、「醫患關係」、「基層醫療」等。


下面再看看一些代表性的評論:

(患方聲音)


「幾塊錢的藥品賣幾十上百,商人、醫生賺的盆缽滿盈,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社區醫院療效差藥房空,去了等於白去甚至更壞,大院挂號難過春運搶票。」

「改什麼改,錢都讓醫院騙去了,現在的醫生太黑了,媽的,怎麼不抓醫生。」

「每年兩會期間,群眾可都從各地電視里聽到看到那天文數字衛生投入的新聞消息了,還把群眾當傻子嗎?這就是為什麼群眾對醫護被打不同情反拍手稱快的原因!」

「兩會期間天天報道醫鬧、無輕微傷的傷醫案,無一例外地顯示醫院的霸道、蠻橫甚至捏造事實、綁架司法!不查清事實真相、不依法查處誣告陷害的不良醫務人員,恐怕是難以向歷史交代的!每年一萬多起醫療事故,無報道、無刑責正常嗎?」


(醫方聲音)


「醫生是打工,別亂想了。錢都在領導那裡,醫院裡的職工醫護人員比例不到一半,這種現象大學也是。這麼多人要養,你說為什麼這麼貴?」

「公益性醫院應該回歸公益性的本質上去,掛羊頭賣狗肉。民眾之所以恨醫院的原因之一。什麼醫改從來沒回歸提到到公益性的,你國家不撥錢,醫院要發展要養人這都是要錢。」

「醫護人員從事的是高壓力職業,長期的超負荷工作,背負的巨大心理壓力,給他們的健康埋下隱患。」

「希望有人會重視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不要讓醫護人員心涼。」

「我為什麼不相信醫改?很簡單,我們的醫改,沒有一句話提到如何改善醫護人員的待遇,只想著錢。」


評論的小老百姓們(大V們都在兩會嘛)討論熱烈,好像期待著下一版的醫改會解決他們這些不滿。

嗯嗯,說得好像醫改真的是為你們而改一樣。

無論在哪個行業,最底層的參與者,儘管是支撐整個行業、數量最大的主體,卻同時也是最勢孤力薄、最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的一群。房地產業最繁盛的時候,建築工人都穿金戴銀了嗎?


醫療行業的基本參與者,是病人和醫生。他們關心的,無非是「看病方不方便、貴不貴」、「今天能不能準時下班」、「今年工資會不會漲」這些樸素的訴求。


然而,簡單的表象背後,往往有更深層複雜的成因,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


行業的走向,取決於真正有話語權的強勢群體的利益博弈。

近三十年來,醫療行業改革的核心,是市場化。

自從醫改將公立醫院推向市場以後,政府省了錢,減輕了醫療支出的財政包袱;醫藥器械商找到了簡單粗暴的遊戲模式,「以葯養醫」也幫政府彌補了投入減少造成的醫生收入下降;大醫院不再受財政約束,規模得以快速擴張,對醫療資源和醫護人員有了更強的掌控力……


更何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人均壽命上升了將近10歲,已經超過了世界中高收入國家的水平。世界上主要的先進醫療技術,在很多城市的大醫院也能享受到。


可以說,我們擁有著遠遠超前於我們國家的發展水平的醫療服務,而且是在接近世界最低的國家醫療投入比例之下實現的!


就這樣,所有強勢群體的利益都得到充分滿足,各方處在一個穩定的生態中,我看不到醫改有任何觸動筋骨的動力。

另一方面,由於補助少以及市場作用,造成醫療資源整體不足、而且向大型三甲醫院的優勢科室傾斜,這就是「看病難」;「以葯養醫」的部分成本也轉嫁到病人身上,這就是「看病貴」。


所以才有了:

「沒有病人、業務水平和收入待遇提升無望、連醫藥代表都懶得找他們」的基層醫生、「病人看不完、長期在超負荷、高風險中工作,用命換錢」的大醫院醫生、以及「排隊大半天看病三分鐘、藥費檢查費一大堆、就醫體驗差到爆」的普通患者。


不過,這些都是副產品,是正確主旋律上的小插曲。醫改的目標主體不是他們,大船的方向不會因此改變。實在吵得不行,就做些表面文章來敷衍一下唄。


實際上,收入低的也沒到貧困線以下,累成狗的睡一覺也許就好點,多兩個夜班咬咬牙也能扛,轉行成本太高,大部分醫生也只能邊罵邊幹活;排隊久點至少還能看上病,態度差點也不是不能忍,藥費貴也勉強在承受範圍之內,生了病,還不是只能邊罵邊看。

「當心以後沒有醫生/當心患者造反」?氣話而已,誰會當真。

大環境的穩態遠比想像中難以打破,更何況我們只是龐大社會機器中的一個小齒輪。

據稱,下一步醫改要推進社會資本辦醫、多點執業,這不還是「深化市場化」嘛?

基礎醫療保障是要吃力又虧錢的,所以它的本質是公益性的,需要由政府主導,但這才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辦法。

社會辦醫的趨利性決定了絕大部分資本都會集中在能賺錢的高端項目上,使得醫療資源和人才更加不均衡,讓看病更加難、更加貴。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醫療環境跟翔一樣,很遺憾,你恐怕還要繼續吃下去。

要吃到何時?我不知道,可能等下一位柴大官人出現吧。

然而,更加令人痛心的是,

醫生和病人,本來是對抗疾病前線上的戰友,現在是同樣處於「被改革」的「天涯淪落人」,居然在互相怨恨、互相傷害。

要讓大環境變好很困難,讓它變得更壞卻很簡單。

所謂「人」字,不過就是相互扶持。日子已經夠難過了,疾病已經夠強大了,如果同伴都不能守望相助,還怎麼走到明天?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旦旦醫學,每日一條靠譜的醫學科普。)


醫改的成效,用一句套話來說就是「客觀上講,還是有的」,但實在是不大。這些年每年的醫療衛生預算比例在增加,醫保範圍在擴大,這應該就是成效吧。不過最大的成效,還是讓大家意識到現在的醫療體系是有嚴重問題的,過去投入的太少了,過去那種計劃經濟下的醫療方式是必須要改革的。
現在已經意識到醫療的財政投入太少的問題了,開始多投錢了,接下來就是這些錢怎麼用的問題了。所以,我覺得以後醫療改革方嚮應該是體制上的,在持續的增加醫療投入的基礎上,進行體制上的改革,讓投進來的錢有個合理的去處。

不要只看到藥品材料費用太貴,以為取消了所謂加成就行了,這不是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公立醫院的壟斷和醫療服務費用過低。現在民營醫院根本沒有生存空間,很多情況下只能靠坑蒙拐騙,然後就喪失信譽,惡性循環。而公立醫院佔據絕大多數的醫療資源,他們壟斷了市場,沒有什麼競爭,那麼有些公立醫院的服務態度差也就可以理解了。醫生的價值應該體現在醫療服務上,比方說挂號費用,手術費用,這些能區別體現醫生價值的收費,統統很低,而公立醫院壟斷了市場,卻不能獨立定價,只能靠政府定價,政府給醫療服務方面的定價有非常低,那麼要獲得壟斷利益,醫院就要靠別的方面來自謀出路,比方說藥品,比方說各種檢查。你把藥品價格再控制了,那就再用其他辦法,因為公立醫院是壟斷的,總能想出辦法來。
所以,政府應該放開醫療市場,打破公立醫院的壟斷,給民營醫院生存的空間,有了競爭就會有發展。同時,即使是政府不放開對醫療服務定價的管制,至少也應該提高這方面的定價,提高醫生在醫療服務方面的積極性,而不是開藥的積極性。而開放醫療市場之後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對醫生定點執業的鬆綁。現在醫生執業,除了執業證,還有註冊證,就是說你只能在指定的醫院指定地點的指定專科執業,才是合法的,而定點之外的醫療活動,除非有官方流程,否則都是非法行醫。比方說你在火車上發現有人出現危機,你挺身而出進行救治,這就是非法行醫了,屬於合理不合法。而如果醫療市場放開,醫生從事醫療活動大可不必被固定到一個醫院一個科室,可以有自己的診所,或者在更多的醫療機構行醫,那麼既可以解決看病難,又可以提高醫生的待遇提高醫生的積極性。
另外,對於價格的監管,我覺得不應該是政府定價,而應該是通過市場博弈來控制。通過健全醫保制度,通過保險付費的形式,來監管醫療價格和醫療活動。比方說,患者就醫的錢可以分兩部分,一部分自己付,一部分醫保支付,而如果你醫生的醫療活動不符合規範,醫保可以拒絕支付,那麼你醫生的收入就會減少。


1.取得了那些成果?
2009年
新醫改方案最終定稿公布,經過三年的不斷徵集意見,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醫改方案橫空出世;
2010年
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並將在校大學生也納入其中;保障範圍從重大疾病逐漸向門診小病延伸;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出台,基本藥物價格下降達30%,基層用藥零差率銷售;
2011年
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堅持公益性質,同時民營醫院管制放開,醫藥市場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
基層社區醫院的作用日益突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逐步緩解;
2.接下來怎麼做?
首先新醫改的執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醫改政策和計劃,以適應國情的要求;
其次「以葯養醫」現象仍普遍存在,努力做到醫藥分家,取消醫院藥品加成,國家就要繼續增加對醫院的投入,規範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制度
然後要健全醫療保障體系、規範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人人享有基本衛生醫療服務
最後醫藥領域的健康發展最好的方法就是市場化,引入競爭,利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來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對民營醫院進行政策上的優惠、資金上的支持等等,形成多元辦醫格局;

09年提出新醫改到現在,要說有什麼顯著的成果是不可能的,畢竟要建立一個符合國情醫療制度非一朝一夕之功,,首先全世界都沒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只能靠摸索,這個過程是要循序漸進的,而且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其次中國的政府機構官僚現象嚴重、辦事效率又低,往往是政策制定的美好願景,到基層落實過程中慢慢走了樣,最後醫藥市場在政府的壟斷禁錮下失去了調節價格和配置資源的功能。
新醫改無論從出台還是現在的不斷實行都是一個非常民主的過程,國內政府官員、專家教授、醫生、城鄉居民等所有人都可以提意見,表達自己的訴求,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新醫改的 偉大願景一定會實現~


  1. 基本醫療保險
  2. 基本藥物制度
  3. 基層醫療機構
  4. 臨床路徑
  5. 區域信息化

……
接下來——上面的進一步完善


醫者沒有父母心,所謂的改革,全是浮雲。。。普通正常醫生挂號費,這麼多年還是1-2元,這就是對醫生工作的價值肯定。。。


中國的農村醫療改革到底體現在哪裡?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有什麼其他的途徑來解決類似的問題嗎?難道只能通過社會救濟、捐款?
在這個問題里我回答了一些關於農村醫療改革的直觀真實的現狀,可以作參考


繼續加大醫保薄薄一層的撒雪,讓這個層再厚點;
依序擴大醫保覆蓋範圍,讓這個層再薄點。

中國,千百年歷史,成功的模式都是規模,無論漢唐宋明,皆是路有凍死骨,但GDP全球第一。

中國地理【西有山脈和沙漠,北有沙漠和長城,有黃河和長江貫通,東和南有大海,整個板塊和歐亞大陸連通】。中國地理決定中國農業社會,中國農業社會決定中國人口。中國人口決定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聚集起來很駭人,一平均也很駭人。


彙報一下最新縣級醫院的改革情況,採訪當地衛生部門負責了調查了三個示範縣的服務能力、營收等數據,還算比較客觀公正的一篇文章,歡迎來拍磚哦深度 | 用數據透露縣醫院改革示範縣家底


醫療改革,計劃醫療(不完全),有關基礎民生的由國家統一管理。
構想:
每人每月交醫保,醫保公司安排每月(或半年或一年)免費體檢和兩次免費醫療,日常看病醫保不報銷。

1.國家和醫保公司共同安排體檢場所--建體檢中心,因為人口多,頻率高。大概每個城市按人口數安排體檢中心數量,例如大城市建三個或四個體檢中心等。

2.體檢為全身體檢,每月(半年或一年)一次可以監測身體狀況,可以在疾病早期發現,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小病拖成大病,錯過治療時機,把握身體狀況。(有點像社會提供家庭醫生)

3.體檢費用,國家和醫保公司按比例分攤。或直接國家安排國企做醫保。

4.終身僅兩次免費醫療機會,一般用在急重症和慢性病。避免生大病沒錢治,生一次病拖累全家等狀況。免費即全額免費,包括從看病手術住院用藥到最後恢復健康或死亡的全部費用。

感覺普通疾病,小病,大多人都負擔得起,或者就找親戚朋友借錢,也可以解決。但癌症或其他重病,基本就無可奈何,還有一些慢性病要不斷治病吃藥,無法承擔。我覺得醫保費用應該有針對性地用在這裡和體檢上。同樣每月一次體檢,可以較好地發現身體的問題,即時治療,避免猝死等狀況,避免疾病由早期到中期惡化到晚期,錯過治療時機。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福利待遇提高,可以增加終身免費治療的次數,例如增加到終身免費治療5次等等,畢竟不可能所有人終身醫療免費,那增加免費次數也行。


推薦閱讀:

反對中醫的人和親人用不用西瓜霜、風油精、清涼油、板藍根之類的常用中成藥?
SNH48 唐安琪燒傷程度有多嚴重?最好可以恢復到什麼程度?
為什麼有人質疑中醫?如何看待「質疑中醫」的行為?
為什麼西方醫學發展到現在,連感冒病毒都束手無策,而只能通過輔助手段減輕病人的痛苦?
保護腰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TAG:社會 | 政策 | 醫療改革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