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果和下廚房各有什麼優劣之處?哪個做的更好?
參與該產品在「i 應用」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的評選的投票,請到: http://iapps.geekpark.net/vote
相比做法 1.0 思維的豆果,明顯更看好 2.0 思路的下廚房。
tony 說過,真的會在家裡動手做飯的這個群體並不大,而且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著增大。這意味著幾家網站是相互搶市場和用戶,占不到人口紅利的太大便宜。在這個過程中,對美食的熱愛和理解、細膩的產品設計、良好的信息架構,真的會成為下廚房的核心競爭力。個人說一下作為一個傳統行業的從業者,或者說是一個普通真實用戶的一點感受吧。
工作時間比較固定,平時經常做飯,周末的話也會做一些新菜、大菜改善伙食,比較關注家人的飲食健康。手機是iPhone,喜歡用一些生活類、效率類的應用。
先說豆果,發現這個站比較早,是通過身邊的朋友推薦,後面他們出了手機客戶端,順利成章下載成為用戶。基本上每周都會上網站轉轉(工作日),每天客戶端都要看看有什麼新菜。
下廚房是看到他們在豆瓣的推廣,進去看了,發現發展的很快,從一開始一個個人站的感覺,很快就做的有模有樣。手機客戶端也是看到有應用推薦軟體推薦,就下了一個試試。
---------------------------此為背景,咯咯咯---------------------------------------------------------------------------------------
其實兩家的界面啊,風格啊都挺好的,作為我個人來說其實並不是最關心這個方面。做為一個做菜的人,我更多的關心能不能給我提供優質和靠譜的服務,要不就是一張皮,也沒什麼意思。豆果在這方面,我感覺更靠譜一些,所以投給他們:
1、不論是食材的信息還是菜譜的步驟,都非常明細和精準,讓人很信賴。
2、社區氛圍很好,尤其是當我對一個菜的做法有問題的時候,這個菜譜的作者真的會來給我講解,這讓我很受用。而且通過手機也可以隨時做這樣的互動,非常方便,這種真實,讓我覺的更加信賴。
舉一例子,其實網上有很多做烘焙的,比如新浪的名博君之神馬的,照片很漂亮,人也帥,文章寫的也好,但是你照著他的方子去做(當然是部分方子),會失敗的很慘很慘!但是你會發現,這樣的方子在新浪也會被推薦,在很多其他網站,也會有N多人跟著叫好,捧場,不知道的人真會覺的這是個好東西,但是真正的用過的用戶受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
豆果在這方面就很嚴謹, 包括他們做的烘焙培訓、中餐基本功教程等一些內容 ,給用戶最靠譜的指導,這些一點一滴讓人覺的很值得信賴。
投給下廚房。
首先slogan寫的好,每次收到下廚房的郵件都會被標題吸引進去,很多其他網站的每周郵件直接點刪除。
其次app比較好用也簡單,連我爸媽我奶奶都覺得簡單好用。收藏及買菜功能對略微健忘的老人家來說很方便。
可惜下廚房沒有iPad版的app,希望趕緊出一個。
今天想下個豆果的iPad版,發現竟然要收費2.99鎊。。(大約30rmb吧,我註冊的是uk的市場)。果斷放棄。每個月我也會在app上花個幾十鎊的,但可有可無還讓我覺得略帶搶錢性質的,還是算了。 有2.99還不如買Jamie Oliver的烹飪app了。
之前寫過一次,不過大部分針對網站,現在從安卓客戶端來對比寫下感受。
1、下廚房頁面設計更為清新簡潔,圖文搭配很舒適,圖片質量明顯較高一籌,是女生喜歡的調調,老闆不愧是設計出身。
2、下廚房將用戶最常用的功能【我的收藏】、【購物清單】放在明顯位置,更為簡單直接方便。
3、因為一級頁面只有三個(首頁、左側欄、右側欄),用戶用的最多的是查詢菜譜和瀏覽首頁各模塊(本周最受歡迎、菜單、榜單)的內容,交互更為直接。不過由於沒有類似於豆果下方的標籤欄,深入的頁面較多時,按返回鍵次數就越多;不如豆果的便簽欄更能把人迅速帶入不同情境。
4、下廚房的上傳早晚餐,打破了作品只能依賴菜譜上傳的限制,有時候不想寫菜譜時就隨手發一張。
5、下廚房訪問廚友的空間,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和菜譜,而豆果只能看到菜譜。
6、豆果的分類做的不錯,各個類別及下屬類別歸屬情況一目了然,只有一個頁面,操作更為簡單。
7、下廚房的收藏菜譜跟加入購物清單不如豆果直接明顯,有時候看完菜譜才知道要不要收藏它。而且豆果【傳作品】也更明顯。
8、下廚房推出【流行菜單】,運營比較給力,內容一般跟女生比較愛的甜點、烘焙等小美好的東西或當下流行的比如舌尖上的中國相關菜肴,吸引眼球。而豆果中將此跟活動放在一塊,比較亂,我也不會想到主動去打開看看。
9、豆果的【猜你喜歡】是根據用戶搜索和瀏覽記錄猜出來的么,明明是幾個關鍵詞,卻佔了首頁相當大的篇幅,而且不對口味,個人更喜歡好豆裡面的口味定製。
10、豆果會有美食活動,而且跟一些名廚、美食節、美食節目(最近的舌尖上的美食)合作,有時候參與一下也不錯。
11,、豆果美食發布菜譜時可以預覽。而下廚房可以調整步驟圖的順序。
12、豆果的語音搜索很給力,比好豆的好用太多了。
----------------------------------------接下來寫寫建議-------------------------------------------
1、用戶無法收藏或關注菜單,評價菜單或建立自己的菜單,只是每天推送幾個菜單而已,為何占這麼大篇幅??感覺用戶主要看的是菜譜,而菜單呢別人建立的自己也不一定全盤接受,建立自己的菜單很有必要)類似於好豆裡面的,把專輯放在我的收藏下,當收藏菜譜時可以選擇收藏在默認收藏夾或是新的菜單。2、通過基於美食的陌生人社交,或是通過熟人之間的美食社交,或是通過推薦美食達人(或達人廚房故事)來增強用戶的粘性。可以增加基於LBS的陌生人社交,發現好友處增加【附近廚友】一項。這樣我沒準跟樓下樓下交流慢慢發展為朋友,住的近的還可以周末一塊做飯。再往下想,可以發展為類似陌陌的美食群。另外一個類似於微信做法,關注通訊錄、新浪微博、微信等已經註冊下廚房或豆果的人為好友,而沒有關注的可以去邀請。美食應該沒有人會討厭的,這是大家都愛的話題,還可以跟朋友得瑟,何樂而不為。
3、豆果里的圖片帶上作者,即彰顯對原作的尊重,也能滿足用戶的被表揚的心理需求。
4、用戶不知道吃什麼?推薦好豆的【搖一搖】
5、用戶不知道如何進行營養搭配?好豆里已經開始做【營養餐桌】,雖然更新的太慢,還佔了首頁那麼一個重要的位置,但起碼能讓人學著如何搭配營養。
樓上那個寫得真長,但是不知道你平時做不做飯。。
我自己的感覺,下廚房的運營模式比較文藝、比較乾淨,很討喜
豆果的話,從它們在微博買殭屍粉絲轉發軟文微博開始,我就對它們沒有好感了
感謝@maggie 的邀請(maggie的名字一定要加粗,嗯嗯)
我個人覺得都比較好。(真的很難分辨出誰不好,畢竟都有自己的優點,畢竟都有團隊背後默默的努力)
啥也不說了,先上下廚房的圖。
這是進去後第一眼看見的界面。
點開上面的「收藏最多」後看見的
「最新創建」應該是最新的內容了吧。
這是在「最新創建」里打開的第一個菜譜(該菜譜僅作為演示用,不代表我支持該做法和觀點)。
這是點了「收藏」和「購買清單」後的效果(後面會用到)。
這是該頁面最底部,對於喜歡分享自己手藝的人,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是頁面下方的另一個選擇「分類瀏覽」
這是剛才那個頁面里的「畜肉類」里出現的內容(請穆斯林的朋友和喜歡素齋以及其他反感肉類的朋友原諒我,我只是在做演示。。。。。。)
繼續。。。。。。。。(後續的我就不上圖了,請原諒和體諒穆斯林以及素食者還有其他人士的感受)
這是頁面下方的「收藏」里出現的。想必你還沒有忘記我剛才為什麼點收藏了吧,顯示的就是我剛才收藏的內容。該功能可以利用平時零碎的時間,做點事情,很不錯的設計。
這是「購買清單」。很有幫助。
現在該是豆果出場了。主界面很清新。嗯嗯。(這是我的個人觀點哦)
這是第二頁,充分利用了觸摸屏的滑動功能。從設計上來說,很不錯的。
這是主界面下方的「搜索」,依然是很簡潔的界面風格。
這是點開「牛肉:我的今日幸運食材「後看到的」。
這是「黑色:我的今日營養色」後看到的。對於「我的今日」這兩個設計,是很多女性朋友喜歡的。
剛才的繼續。。。。。。。
繼續。。。。。。。。。
請注意小紅心哦
很貼心很細心的設計,建議字體再大一點點,這樣對於視力不好的用戶來說是福音,況且界面空白那麼大。。。。。。。。
OK,由於圖片數目有限制,所以只上到這裡。
現在開始回答誰更好的問題,由於回答帶有很強烈的個人觀點,請自行在手機上安裝這兩個應用後再體驗。
從界面設計以及界面友好度上,下廚房,依舊沿用傳統的逐一點開式的設計思路,而豆果則更好的發揮了觸摸屏的一些優勢。且界面簡潔了很多。尤其對點開「搜索」後出現的界面,很是讓人心動,好奇心和好感陡然增加了許多。我在這方面投豆果一票。
從用戶角度來說,每日的三餐很是讓人頭疼,於是很多人在進菜市場,看見新鮮的應季的和便宜的菜才會選擇今天吃什麼。於是,簡潔明快的界面,就顯得尤為重要。我依然投給了豆果。(由於圖片數量有限制,所以沒有上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安裝這兩個應用,然後隨便在「搜索框」里輸入單一蔬菜名,看看有什麼不同)
從內容上來看,下廚房較為簡單,而豆果則豐富了一些。另外對於一些菜品的製作,豆果還有相應的步驟圖片,也很讓人喜歡。我還是給豆果投籃一票。
下廚房是國內最好的美食網站。
兩個關鍵,「用戶」和「設計」。用戶很多人講過就不多說了,談一點個人對設計的看法。
其實這個設計的關鍵很簡單:下廚房沒有太大的圖片,而別的美食網站的圖片都太多太大了,
嚴重影響畫面設計感,找不到視覺焦點,而且整個屏幕的肉啊菜啊看著真的很膩啊,看得都飽了
我喜歡下廚房。尤其喜歡的是那種菜譜list的推薦,名字好,內容也不錯,而且不需要自己去搜索就把一些相關的菜譜整合起來,比如適合一個人做的,適合便當帶飯的,烘培的,早飯,等等。很多時候就當作消遣看美食,不做飯也很開心。做飯的時候一搜索,想要的都出來了。界面也挺好。菜譜加上了評分,可以在重複的裡面篩選,看其他人做好上傳的評論也很能幫助判斷菜譜到底如何。唯一缺點就是,需要iPad版,沒事的時候看著更爽。
豆果就缺少那種精品內容的選取,還是靠熱門作品而已,總體來說如果做飯的時候搜一搜也是可以的,只不過閑暇時候就不會拿來看著玩了。我覺得這是兩者的最大區別。還有雖然有iPad版,貌似收費(我好像是限免的時候下的),不太爽。如果下廚房出個免費的iPad版,分分鐘秒掉它……
一開始我也先用的豆果,感覺反應有點慢,而且界面設計不好,所以開始用下廚房。就如大家所說的,下廚房的界面好看,顏色明快,很少女。但是用過一段時間之後就發覺有很多功能性的問題,比如說無法刪除作品(或者我沒找到,那就說明不明顯)等。如果現在來說的話,我可能會用豆果,儘管我也期待豆果有更多改善,但是相比之下豆果的功能性更好。(我用的是網頁版,手機版就不太清楚了~親參考別人的意見吧~)
下廚房的營銷是值得學習的
做飯這門手藝多是後天習得,想要做出記憶的味道、精緻的料理,還是得順手摸來菜譜。但烹飪書已經過時了,現在大家更習慣拿起手機,點開APP。不過縱觀各種美食應用,經常是用一用就卸了,有一個卻讓人愛不釋手。
你可以在上面學做普羅旺斯燉蔬菜,還能和同好之人相互切磋下技藝,而就算是再小眾的鵝油,你也能在上面下單後第二天就送達。
這是一個下載率很高的美食應用——下廚房。不管你是美食家,還是一個善於觀察的營銷人員,可能都想知道:為什麼它這麼吸引人呢?這次我們就剖析一下,它是如何通過內容營銷,完成內容—社群—電商的閉環轉化,讓你不能離手的。
想做什麼菜就給你 不迎合粉絲只滿足用戶
下廚房在2011年3月份成立的時候,還是一個網站,以「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的理念,向大家提供菜譜。7月份的時候APP發布了,它的價值理念就是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當你打開這個APP,你會發現它有幾大塊功能:搜索、菜單推薦和廚友推薦,看上去主次分明很是簡潔。如果你目標很明確,直接搜索即可;不知道做什麼菜,那有推薦的供你選擇;熱愛美食,那麼可以廚友推薦里的美食一較高下。毫不啰嗦,直接給你最想要的。
一人下廚也有大師指導 通過社群提升自身價值
如果光做一個菜譜,那不是別人用完即拋?不想落得這個命運,那麼關注人比關注流量更重要。做菜時候難免會有疑惑,我該用什麼廚具?黃油放多少?蝦怎麼開背才能保持肉質緊實?別人用的是什麼牌子電器?
沒事,這些答案你都可以在社區里找到,廚友們會分享自己的心得,告訴你雷區,曬出自己的菜式。社區很容易聚集有共同愛好、特點和理想的群體,之間互動性強,依賴性高,即使平台有瑕疵,你也會因為這些人而留下來。
想買的食材這裡就有 電商模式的轉化
我們喜歡「所見即所得」,就是想了,看了,還能買到。當別人給你推薦一個麵粉攪拌機,你卻要找個時間去網上扒拉時,那興緻就減少很多。下廚房在2014年開發了一個服務類電商「市集」,以此滿足大家購買食材和用具的需求,初心是「讓每一種名不見經傳的食材,找到懂它的料理人。」
如果你是廚友,那麼你可以在上面直接購買東西;如果你是商家品牌,即使再小,也可以在上面做出銷量。最為「心機」的是,如果你打開一個蛋撻皮食物,點擊進去,你不僅能看到商品介紹,還能看到網友們的鮮活的評價,曬出一張張做好的美味食物。而且頁面裡面還幫你加入了烘焙用具等相關物品的購買鏈接。誰能忍住不下手呢?
美食家的專業聚集地 微信公眾號的內容輸出
除了網站,下廚房還在微信公眾號上做持續的內容輸出。不討好所有人,只針對愛美食的群體。堅持原創,大多數內容都是來源於APP上的用戶UGC。大概分為美食菜譜、專題課堂、人物故事和推廣廣告幾大版塊,優質的內容是積累粉絲的關鍵原因。
你想學做菜了,那麼打開菜譜文章,生動的文字、誘人的圖片、步驟清晰的短視頻,都會讓你的胃蠢蠢欲動;實在手殘就根據興趣,選擇一期付費課堂;
而你平時圈子裡的大牛,可能就被選上做一期訪談,介紹沒美食技巧;
廣告打得也很有技巧。比如一塊牛排,會讓大V測評一下,做出一道菜,精美的擺盤加上軟嫩多汁的牛排,讓人垂涎十足。在商品品質之外更強調人文內涵,畢竟現在的消費者更關注這些了。
留住用戶並不斷互動 獲取粉絲和平台的雙贏
粉絲的多少並不是最重要,能夠帶來轉化的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用戶。下廚房的公眾號每隔一周一個月,就會舉辦一些活動,這些活動參與門檻不高,方式不複雜,沒什麼風險,還有一定的誘惑,效果就比較好。通過這個將普通用戶轉化為積極的用戶,提升相互間的黏度。
這些核心用戶,尤其是一些標杆性的資深用戶,對文章閱讀、點贊、轉發、在線購買、活動參與等更高,也更能促進內容到電商的轉化。
為一群人提供價值,將他們聚集起來,更好地發展平台,通過內容營銷活動,下廚房一步步將內容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效益,讓人離不開手。
本文由「一品內容官」微信公眾號原創,轉載請加微信:iloveneinei ;投稿合作郵箱:info@daedalchina .com。
用下廚房好多年了。以前還沒有app的時候就上網頁用了,後來下了app後也對比過其他的,來來回回還是下廚房簡單好用~
別的不想說,其實個人覺得豆果美食里的菜譜更好一些,但是不能不說下廚房這個名字起的好,簡潔明了朗朗上口,而且logo醒目清晰,每次找豆果都得找半天
下廚房app現在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差了,發郵件反饋也沒有回復。功能越來越多,但真的不如幾年前好使了,印象中極少出現閃退,現在每天都會閃退,和微博一個德行。
想吐槽的是有的活動是赤裸裸的黑幕,獲獎的那幾個的內定的。賺錢嘛,可以理解,但這樣一眼就看出來的做法很傷害用心做飯積极參加活動的用戶的感情。
不過下廚房確實是個很不錯的網站。
下廚房用的順手,特別是在市集一塊,豆果需要學習
推薦閱讀:
※老鴨湯的做法?
※一般學滷菜要多少錢?
※蒸餃怎麼和面?
※潮汕韭菜粿的粿皮是用什麼薯粉做的?
※糯米粉做什麼好吃?
TAG:下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