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的時候如何爬坡?
說個有趣的經歷。騎海南時候,領隊說明天爬銅鼓嶺。有人問 難度大嗎?他說還行吧,也就500米。
第二天去了才知道,是高500米。
500米的小山包其實沒什麼的,又不是沒爬過。
可是爬完的感覺卻是非比尋常的,因為盤山路的長度,只有5公里。
每前行10米,就要爬升一米,爬坡率是10%,也就是9度【誤】左右的樣子。
鋪裝的盤山公路全程都是這樣連續的漫坡,沒有可以讓你休息的地方。短短5公里的路,我們互相鼓勁,爬了有接近40分鐘。稍作休息,我看隊員上的差不多了,就駕車衝下山,再次感受下這盤山路。溜車,減速,壓彎,賽場般的酣暢,5分鐘多一點就下到底了。
然而沒過夠癮,於是掉頭上山,再來一遍。這次沒有慢車的牽掛,行程快得多。像這種良好鋪裝的公路,只要穩定踏頻,控制好檔位,不要管車速,就在路邊慢慢騎(嚴禁占左道),隨時留意對面的來車就可以了。跑幾分鐘肌肉適應了這種負載,便可以提一個擋了,但是踏頻不要隨便改變,以免增加心肺負擔。感到疲勞了就從容退檔,保持踏頻,盡量不要停,調整呼吸,終點很快會達到。
假如是越野,檔位選擇要比鋪裝道路低一到兩個,以提供足夠的推力翻越障礙。同時坡度大時要時刻注意重心調整,以免後輪打滑或前輪跳動。
爬坡對心肺耐力是個考驗,長期鍛煉,身體也會變的強健的。分享一下哈。
爬坡呢,根據坡度、路況及自己體力情況,有所不同,但是我認為吃力與輕鬆之間的區別在於檔位的控制。
準備開始上坡的時候,就要開始提前降檔,不然在爬坡途中鏈條受力很大,再突然換擋,很容易斷鏈甚至損壞變速器。
如果是在爬坡途中覺得檔位還是太重,那麼你可以適當用力騎幾下,速度提高了一點點,鏈條運作流暢順滑的時候迅速換擋,換擋後不要馬上出死力踩下去,輕輕地轉半圈,等檔位調整完畢再開始正常發力騎。
或者說你連簡單加速的力氣都沒有了,直接停車,手動把檔位調整了,再繼續騎。
檔位保持自己稍稍用力就能維持速度,能夠平穩發力平穩呼吸的狀態最好。
特別是大長坡上山的那種,節奏對,才最好,上大坡時,我大盤一般都用1號檔位的,小盤看自己喜歡咯。
提醒一個:膝蓋的損傷,大多數是永久性的,所以千萬不要為了逞能或者為了快速通過,而拚命出死力爬坡,短時間的還沒什麼,時間長了,對膝蓋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太專業的也不懂,只是說說自己的爬坡經驗,希望能幫到大家。~自身體重越瘦越好,但不要太誇張,呵呵,你懂的!~~
如果你過重的話,坡段對你來說可是難上加難。控制一下自己的飲食,減個兩、三公斤,你會發覺平常騎不上去的坡段,會突然間變得簡單許多!
盡量練習爬坡。練習是通往完美的途徑,而擺脫你厭惡的事物的一個方法就是征服它!在反覆練習間,你的肌肉會開始習慣,坡段對你來說自然會越來越輕鬆。不良的姿勢也會得到矯正。
短破直接衝刺過去~~
中長距離的破段,大多數的人都會在平坦路段加速,但其實在比賽時,如果你能在平坦路段好好休息,在坡段的攻擊會讓你甩開更多人 。在一開始平緩路段要盡量休息,不要搶頭。此時要保持體力,為大強度的爬坡留體力,盡量跟騎。如果距離較長,你又完全沒有騎過,記得注意路標來預先作準備。如果你知道前面會有硬陡的坡段,可以先放慢速度,等到坡度開始升高時開始攻擊。
進入坡段後,根據個人體力和騎行速度,隨時調節牙盤和飛輪,盡量保持勻速。攻擊時也要保持勻加速,不要突然急加速。
隨著練習的體力、耐力逐漸增加後,可以嘗試提高踏頻,降飛輪來提高速度,增強攻擊效能。
如果不是長度旅行,盡量搖車吧,你會找到樂趣的。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段子
說爬山的時候
先用體力
然後用耐力
然後用意志力
最後意志力都用完了,只能用想像力了。
撇開這個,正經來說,爬坡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踏頻」
是的,沒錯,就是「踏頻」!
以我個人實踐經驗來說,當平地保持26碼的速度,2-6的檔位(車是ATX770,最普遍的3-8檔位),在沖坡的前期,依舊可以保持這樣的踏頻,然後,隨著坡段的升高,阻力的加大,及時調檔,2-6變為2-5,然後依次下降到2-2檔左右。具體檔位視坡的長度和坡陡度來決定。當檔位在2-3位置時,保持基本與平地相同的踏頻或者稍低的踏頻,那麼速度應該會在9-12碼之間,這個時候,腿上的乳酸會迅速累積,造成一定的難度。但是你必須得扛過去,不然它就不能叫爬坡了。
以上就講了一個調檔的問題。在我看來,騎車最重要的就是調檔的問題了。如果你能夠非常了解在什麼樣的路段用什麼樣的檔位,再配合什麼樣的踏頻,那麼長距離騎行或者短距離比賽都不是問題了。
最後說說我自己的爬坡經歷吧。至今印象最深的就兩次1、銀川鎮北堡往賀蘭山風景區方向的一段18公里的上坡
2、從溫州騎去廈門途中經過的無數個爬坡。特別是溫州到寧德這一段三天的路程,基本是天天爬坡。
第一,你要明白一件事,自行車是個省力工具!!不要覺得爬不動就推,你覺得累是因為速度快,你可以變小檔位,當車速和步行速度一致時,騎車是輕鬆的~
第二,不要靠視力看坡度調節檔位,要用感受!檔位是讓你用來保持踏頻的!當你覺得吃力,就變小一檔,輕鬆就加一檔,不過長距離爬坡一般都越來越小。
第三,爬長坡時,累了就把速度降下來,踏頻慢一點。
第四,如果車子檔位少,可以靠晃把,走小s型,能約等於降半檔
祝你騎行愉快~最好的爬坡方法就是多爬!!!!!!!!!!!!!!發動機上去了,再高的坡都玩似的。!!!!!!!!!!!!!!!!!!!!
踏頻跟上並且保持恆定,就很容易上了,檔位的選擇看個人,認識有人川藏全程沒有過最小牙盤的,不過自己是標準的高踏頻黨……
穩定的呼吸加上適合自己的踏頻節奏,上了完開始最難熬的5公里也就沒問題了根據坡的坡度、長度、以及數量來決定如何騎行。
1.長度短、坡度小、數量少的坡——毫無壓力,騎得快慢看你是不是著急趕路;
2.長度短、坡度大、數量少的坡——可以考慮直接加速衝刺通過;
3.長度短、坡度大、數量多的坡——如果騎行者體力與爆發力都不錯的話,可以考慮連續加速衝刺,利用下坡時獲得的額外加速去衝下一個上坡;如果體力水平較低,建議將檔位調低,平穩呼吸固定踏頻上坡,在一個下坡至另一個上坡的中間地帶可考慮適當加減速;
4.長度長、坡度小、數量少的坡——保持正常速度騎行,踏頻穩定,面對這種坡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適應;
5.長度長、坡度大、數量少的坡——有體力的:小檔位,穩踏頻,慢速前行;沒體力的:下來推,推的時候一步一步走,別想跑步前進;
6.長度長、坡度大、數量多的坡——有體力的:小檔位,穩踏頻,慢速前行,適應;沒體力的:龜速前行,給我忍,忍到你能適應了就成功了;半死不活的:叫輛車先走吧。
綜上所述,騎行爬坡的關鍵因素:1.踏頻;2.體力;3.爆發力;4.意志;最後一點要說的,想要膝蓋多正常工作幾年的話,別頻繁大檔位沖坡。
不專業回答,純屬個人經驗。
心理因素。毅力是很重要一部分,在爬坡的時候不要有推車或者下車想法,相信自己能爬上去;不要想一下子衝上去,一步一個腳印;不要總看著前面的長坡,看看路邊的景色,或者其他隊友,轉移注意力。
同時,在爬坡整個過程人放鬆,不用因為騎慢趕不上隊友而緊張。
速度的變化。這個可能按照個人的習慣,通過自己力量和耐力進行調整。我習慣剛開始用較快速度,前變速用大齒輪,不斷改變後變速的速度;後變速變到最小速度後,再改變前速度,降到較小的齒輪。這樣不斷變化。
但這整個過程最好能保證每分鐘的轉速,也就不要讓自己覺得太費力,特別是剛開始時候;同時速度最好不要驟變。
走S型路線會更省力;或者走外彎道,較緩(不推薦,逆行)。
調整呼吸,跟長跑類似,有節奏的呼吸。
不斷變換姿勢,這種可以採用不同肌肉。
身體向前傾,將重心前移,這樣能盡量避免你的力氣被分散;呼吸與踩踏相協調,如果你習慣右腳用力那麼你在呼氣的時候踩右腳,吸氣的時候踩左腳,可能會累一點,但是這樣能避免肌肉過度勞累;踩踏頻率與呼吸頻率都控制在同樣的節奏,這樣可以使得耐久度長。
騎行拉練絕活--爬坡練習 這是一篇來自微信公眾BikeisAll的文章,很有用。
目前似乎沒什麼人聚焦非鋪裝路面。非鋪裝路面爬坡是XC的必備技能之一好么。
1、長而緩的公路坡或非鋪裝坡,前者例如東方紅隧道、妙峰山,後者例如門頭溝九龍山:用比較低的齒比,保持踏頻,耐心往上蹭,不要鬆勁,也不要猛地發力。
2、短而陡的公路坡,例如……呃……一時半會想不出例子。如果搖車幾十秒能上去,搖車吧。山馬黨請鎖死前叉。
3、短而陡的非鋪裝坡,例如反爬老山速降道的情況,百望山某些路段:把重心壓在前輪上,拚命地踩後輪。因為重心向前移動,後輪可能會打滑,控制好車不要鬆勁。如果不移動重心,前輪翹起的後果是直接導致無法繼續爬坡。另外注意不要壓倒石頭。石頭可以在地面上滾動,這會導致車速瞬間降為0,無法繼續爬坡。
根據爬坡的進程變速,但不需要頻繁變換,只要保持平穩的出力,當力量改變時就變速保持力量均恆。
在陡坡是身體前傾,胸部靠龍頭。
站立爬坡對腿部力量要求挺高的,上坡速度是快,但消耗很大~
注意不要在上坡發力的時候變速,對鏈條和牙盤傷害很大,特別是變前盤時很容易掉鏈。
最後肯定是比耐力和意志力啦,頭望前輪稍前的地面,一步一步踩上去咯~~實在不行就走蛇形,上了一兩次,之後爬坡就輕鬆多了~
我是一個胖子,曾經3年前從常州騎到無錫,前一陣辭職了,以90kg一堆肥肉之軀體從無錫把我自行車騎回家裡了,路程50km,途中遇到N多橋,我的爬坡經驗就是:下車推!!!!這樣最省力了,哈哈哈哈哈
文章來源於:聰明你的騎行,爬坡有技巧-
面對五花八門的爬坡類型,車手們早有自己的應對之道,平緩的上坡或許難不倒你,不過像是東進武嶺這種高難度的路線,可是連專業級的選手都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征服,其中的關鍵就在於節奏。
長緩坡的應對之道
與其起身抽車,建議大多的時間應該停留在坐墊上,將身體略微調整向後,讓雙腿在踩踏當中,獲得更大的伸展空間,進而提升車手的踩踏效率。
車手的迴轉速應維持在70rpm以上,80~90的區間為理想值,狂催猛踩會讓你的體力消耗很快,採用低強度、高迴轉速的方式,有助於肌肉的恢復,也幫助車手養精蓄銳,以面對更陡峭的坡度挑戰。
此時,車手的上身應保持放鬆,可以進行肩胛骨的開合伸展,比起長時間蜷伏的姿勢來說,上身的活動有助於暢通你的呼吸。
在長而緩的坡段當中,間或起身進行抽車的動作,不僅幫助部分肌群的放鬆,長時間接觸坐墊的臀部也能得到緩解;此外,在爬坡時為身體做適當的伸展,如臀部的延展運動,有助於活化車手背部的騎姿,放鬆雙臂,調整坐的位置,進行背部與頸部的伸展。
起起伏伏的路段
在上上下下的山坡地或連綿起伏的丘陵路段,車手應儘力維持爬坡時設定的齒比與迴轉速,如果迴轉速下降,則調整變速系統,維持踏頻的穩定運作,逼近高點的同時,車手便加重齒比,努力攻山頭!
將迴轉速維持在70~90rpm有助於提升爬坡能力,過低將阻礙你的進步,太高則浪費你的體力;建議車手爬坡時採用「漸進」的方式,接近山頂時才火力全開,接續的下坡路段會讓你得到充分的休息。
這種地形起伏不定的特性,有助於訓練車手發起攻擊,或回應賽事當中對手的進攻的能力,建議當踏頻下降5rpm時,再考慮起身抽車。
短而陡的爬坡功力
起頭時,齒比一樣維持在平路的設定,不過請隨時淮備好變速的打算,以維持迴轉速的穩定(60~70rpm),面對這樣的坡段,踩踏時消耗的體力很大,此地不宜久留,速速通過才是上策。
車手面對短陡坡的挑戰,應隨時預備發起攻擊,同樣可以進行胸部的伸展,調整坐墊的位置略微向後,達到最佳的踩踏效果。
要不要抽車?
端看賽程的距離而定,當坡度加大、則起身抽車,與坐姿踩踏相互調配,變速時的踩踏請稍微收力,以確保傳動系統的運作穩定。 藉由爬坡動作的微調、伸展,維持穩定的踏頻,就能有效瓦解對手的攻擊;此外,賽事當中也不忘觀察對手的騎乘姿勢,將會為你的成績帶來最大的幫助!短上坡且上坡後為平路或下坡:全力往上沖,速度快一點,可以選擇搖上去。
起伏路段:可以選擇下坡的時候休息,上坡的時候衝刺,較長的上坡搖上去。
長上坡:這個重點說一下,你要選擇一個你覺得合適的檔位,合適的意思是你覺得你的腿部不需要怎麼發力就能夠踏動踏板,然後提高踩踏頻率,如果上坡超過五公里,可以在你覺得合適的檔位基礎上再調低一個檔位,要不然可能會堅持不住,長上坡關鍵在於持久而不在快。
姿勢:屁股坐在坐墊後部,雙手拉住把手,腳踩踏時要有一種向前發力的感覺,這個姿勢能夠讓你省力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過於陡的坡或者是沙石路段的坡,千萬不能用力拉把手,親測會翻。
如果你有一雙好腿和一對好膝蓋的話,上面的話都不用聽,低於10度的坡都是可以用2/9檔騎的。
爬坡與否看時機。
一天的長途騎行中,上午,中午吃過飯後,體力充沛,可以拼一拼。
遇到體力不支的時候,下車推行不是不可接受的選擇。原有有二:
1.自行車是個費力槓桿系統,上坡要用更多的力量才能踩上去。
2.上坡推行的過程即是休息。
曾經美國最好的爬坡手之一的Martin
Shea說,她在第一次西部的自行車之旅——科羅拉多就發現了對爬坡情有獨鍾。這個我想一般人肯定很難相信,那麼她到底有什麼秘訣呢?
「第一次登莫納克山口的時候,我對距離或海拔高度一無所知」她說。「新英格蘭的大多數爬坡,十分鐘以內我就能上到頂。當聽說最大的爬坡來臨了,我覺得只要用上兩倍的時間就行了。二十三英里後,通過點海拔達到了11,300英尺,我獲得了兩大教訓:一,路上有彎道的並不意味著山頂就在轉角;其次,縱然我喜歡爬坡而且爬坡能力似乎也不弱,還是有很多東西要學。即使我曾三次贏得Mt.
Washington Hillclimb的冠軍,我還是經常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改善我的爬坡技術。」就她所說的,這裡有三個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改善之計。
》》》第一:向前,負重訓練
與其他任何一種騎行方式不同的是,爬坡更傾向於身材瘦的人。但這並不是說當你有一點點負重的時候(尤其是非賽季)就不爬坡。不管什麼情況都去爬你附近的那些坡。當你減重了,甚至只減了三磅那麼少,你會發現你的騎乘表現有明顯的進展,因為用同樣的力你只需移動更小的重量。
》》》第二:用小齒比
》》》第三:少做點功
更詳盡詳盡的騎行知識:http://www.xiayizhan.cn/zhuanti_6.html
停止發力,減檔,空猜兩圈,發力。
爬坡本人認為最重要的是保持踏頻,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弱乳酸堆積帶來的疲勞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每天騎山地車40公里上下班的人,在騎行的路上遇見什麼事情最讓人憤怒?
※購買樂視超級自行車的理由是什麼?
※高端自行車愛好者騎行的時候是不是真的在大腿內側塗潤滑油,以減少踩踏板時的摩擦力呢?
※騎行新手入門自行車選擇?
※六月騎行海南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