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的「美國人這麼養孩子」一文有道理嗎?

具體內容,見這篇日誌: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f35ea010184cz.html

請教各位對此有研究或有經驗的朋友,這篇文章的養育辦法,是否有道理呢?對孩子是好是壞呢?

文章說是「美國人這麼養孩子……」,觀點摘抄一二:
1)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
2)孩子晚上不需要吃奶。
3)抱起嬰兒的時候不要搖晃,不要來回走動,更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輕輕放在床上讓他自己睡就好。
4)爸爸媽媽穿2件,寶寶絕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
……


你知道《生活大爆炸》艾米的扮演者Mayim Bialik,前年因為主張 Attachment Parenting,並在《時代周刊》發文分享自己踐行這套方法的心得。結果引發了一場口水戰,群嘲的人多一點,也有支持的。這個方法也算一家之言,儘管群嘲的人中大多沒有像她一樣有一個名牌大學神經科學方面的博士學位。

Attachment parenting
這套方法主要主張,不要強行斷奶,要自然斷奶
要哄孩子睡覺,最好母親陪著睡一張床。

基本上就和中國式育兒法差不多,和上面博客中所謂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方法正好相反。

很多育兒方法本身還是和文化建構有關的,至於科學理論么,除了一些生理學方面的內容。大多數主張和許多其它心理學研究一樣,爭論多沒有定論。

另外,由「《當歸中醫學堂》「推薦的「美國人育兒方法「,你覺得會靠譜么?


第一條,沒有道理。自己親生孩子在哭,哪有不抱的道理?沒聽說美國人是這麼帶孩子的。當然,美國也有腦子進水的人。
第二條,沒有道理,因人而異。
第三條,廢話!誰不想讓孩子自己躺床上睡?
第四條,不一定,但中國父母的確給孩子穿得太多。


1.「小孩一哭就放下,不哭才抱」,這個要看你寶寶當時哭的情況,如果沒有真正的放聲哭起來,你是要放下的,但是放下不等於你不安撫他,你要去逗他,哭的時候不抱,我想是不想讓孩子養成一直抱著的習慣。
2.「孩子晚上不需要吃奶」,這要看多大的寶寶了,正常9、10個月的寶寶要睡整覺了,需要我們把輔食放在晚上睡前了,而吃奶,奶裡面80%是水份,這樣會導致寶寶起夜過多,而且當尿排出後,就很快會餓,所以如果晚上吃奶,一般最長也就是4-5個小時,而寶寶晚上的睡眠時間一般在9-10個小時,所以我想為什麼國外會說晚上不需要吃奶,目的是讓寶寶有個充足的睡眠,而睡眠對寶寶尤為重要,遠遠大於晚上不吃奶。
3.「抱起嬰兒的時候不要搖晃,不要來回走動,更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輕輕放在床上讓他自己睡就好」,抱嬰兒搖晃,特別是對剛出生的嬰兒,更不能做這種事情,孩子睡覺是要家長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睡眠程序和習慣,如果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習慣是不需要抱著哄孩子入睡的。
4.「爸爸媽媽穿2件,寶寶絕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這是對的,寶寶剛從母體里出來,他們的皮膚自動調節體溫能力比較弱,這時的父母就會總給寶寶多穿,其實這反到起到了復作用,沒有讓寶寶在正常時間裡掌握到靠自己的皮膚調節體溫的能力,這樣的寶寶反到比那些穿的少的寶寶愛生病。

對於寶寶的餵養,其實書也不過是大家的一些經驗,而作為剛做爸爸媽媽的人來說,我們更多的是看書,我覺得我們除了看書,還要結合自己家寶寶的實際狀況而定,作為父母我們每次讓寶寶嘗試新的東西,一定要看看寶寶的反映,每個寶寶的成長曆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沒必要認為書上哪種方式是對的,哪種方式是錯的,只要是適合你家寶寶的,那都是對的,最主要的是父母的細心,細心去觀察你家寶寶的反映,他才是最有話語權的,他會用他的肢體、行動、成長來告訴你,你的餵養是對的,所以去細心觀察你的寶寶吧,呵呵。


基本上和所有育兒經驗一樣,一半正確一半胡扯。

正確的幾點:
不要搖晃嬰兒,那樣容易腦出血。
嬰兒需要多撫摸,促進其大腦發育。
嬰兒的抵抗力的確來自母乳,但只能維持四個月,4個月後加輔食,減母乳。
頻繁使用嬰兒沐浴乳的確對嬰兒皮膚不好,清水足夠了。
注意不要讓嬰兒看一切活動的屏幕,包括且不限於電視、電腦、手機……

胡扯的幾點:
發燒一定要去醫院做確診,確診為細菌感染必須施用抗生素。
嬰兒的抵抗力是成人的10倍是純胡扯!!!事實上嬰兒的抵抗力只有成人的50%-90%,要注意給嬰兒保暖,我就有嬰兒時期因受寒染上肺炎的,差點死掉的經歷。嬰兒抵抗力主要來自睡眠和食物,4個月內母乳餵養必不可少,4個月後開始加輔食,減母乳。發達國家嬰兒不易受涼並非因為抵抗力強,而是他們的環境清潔。

其他的就無所謂對錯了,中國方法和美國方法對孩子來說沒太大區別。

必須承認,美國人在為人父母上做得是比中國人好一萬倍的,「親子一體化」和「自我喪失」現象在美國母親身上很少看到,但在中國母親身上就很普遍,這點是需要跟人家學習的。一/二/三/九/十四/十六/十七——這幾條對父母親保持自我的意義更大些。


首先我單純想問,為什麼這麼多人默認「美國人這麼養孩子」 = 「用正確的方法養孩子」
我不是說題主哈,真不是。我就是看這個標題抓狂。
真的受不了持續多年的這種文風!原來是讀者啊知音啊特別關注啊上到處都是,現在是網上微博微信朋友圈鋪天蓋地:「美國媽媽這樣對孩子說」 」一位英國爸爸對孩子的十條忠告「 」日本媽媽的一句話讓中國母親反思「 「美國(日本)小學生和中國小學生在夏令營(或什麼中外交流活動)中的不同表現(當然國外的完勝,各種自立自律創造力超強,中國孩子就是一群自私的熊孩子)」
反正就是外國的父母都開明正確睿智寬容,教出來的孩子個個聰明勇敢有頭腦懂生活夠自立,國內的父母都是……哦咱看文章就知道了,一到國內父母,標題都是這色兒的:「十句不能對孩子說的話,看看你說過幾句」 「一句話毀了孩子一生」 「中國媽媽和日本(美國)媽媽對孩子常說的二十句話」(這個不用看就知道哪個說的高大上人生導師型,哪個說的功利短視小家子氣「)
掀桌子……
咱教個育兒方法能不能好好說人話,別說教的那些有一些並不正確,有很多並不真實,還有一些並不一定適合國人,就算是都是對的,也別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非要次次都要開著地圖炮來才行?就直接說「正確的育兒方式」不行嗎?而且這種東西十之八九都是國人寫的,我真想問問你小子TM從小是誰教出來的?!
呼——對不起題主了哈,每次看到這種標題就有小小的不爽,今天終於一吐為快了。
——---------------------------------- 做為一個母親來回答正題的分隔線———————————————

1)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
這種方法早就被證實是錯誤的了,雖然這個方法最初確實是國外來的「先進經驗」,但實際上孩子,我指嬰兒,來到這個完全陌生的世界時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特別是母親所給予的安全感。在初期,第一時間在床邊安撫(倒不一定非要抱著),弄明白孩子為什麼哭,並解決他的問題(餓,冷,孤單,害怕)是很重要的。你可以解決不了,但一定要讓他有安全感,讓他在這個陌生的世界最無助的時候感受到媽媽的愛。哭是他表達情緒甚至排解無聊的唯一方式,也是對周圍釋放信號,希望得到幫助的方式,並不是要和父母「較勁」。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是和孩子角力的方法,就算最後你「贏了",他可能哭的少了,但對孩子的傷害也造成了。而且咱較這個勁幹嘛呢……

2)孩子晚上不需要吃奶。
就事論事,因孩而宜,不能一刀切。
但有一個原則,就是如果孩子睡的好好的沒有吃奶的意思,絕不要把他弄醒餵奶!
如果他都餓哭了,你還不喂他?!

3)抱起嬰兒的時候不要搖晃,不要來回走動,更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輕輕放在床上讓他自己睡就好。
理想狀態是如此,盡量做到吧,但是……呵呵我也說了這是理想狀態……


4)爸爸媽媽穿2件,寶寶絕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
孩子絕大部分都怕熱,純陽之物哈哈。不需要穿很多,和正常大人穿的一樣足矣。我指的是正常大人哈,我妹這種大冬天零下七度穿個小羊毛裙加個小風衣就敢出門的媽媽就不能當孩子的穿衣參考!另外孩子冷熱不能摸手,手不是過熱就是過冷(和真實情況比),不能做為標準!摸摸孩子後背脖子下面那塊兒,如果很暖和,手涼點也不用加衣服。

一一都寫太多了,答主一會還得回家看孩子,就不多嘮叨了,題主可以多買些靠譜的育兒書看看,也可以諮詢一下醫生,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看看就好,不能當標準哈。


不可否認國外有一些比較好的育兒方法,但是並不是全部適合寶寶或者說中國寶寶。之前在微信關注了一個好像叫麥田國際寶貝計劃的公眾號,裡面都是介紹國外育兒知識的,可以借鑒。但是育兒還是中西結合好


根據美國兒醫學會的權威著作,大概是這樣的:
1、新生兒是不會被「寵壞」的,1歲以前的孩子需要的是親密的照顧和良好的習慣,應該多與父母進行皮膚接觸。孩子哭了要及時響應,解決孩子的問題,比如渴了餓了、尿了拉了還是熱了冷了。響應及時能夠幫助寶寶建立更好的安全感,這樣他以後才不會用大哭大叫來解決問題。說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應該是針對更大一些的孩子,特別是他們哭不是因為想表達自己的需求,就是發脾氣的情況。
2、新生兒應該至少每3小時一次,夜裡4小時一次餵奶,即使睡著了也要叫醒。因為新生兒體小力弱,如果沒吃飽的話很可能陷入昏睡,不會自動因為餓了就醒來,長期這樣會造成新生兒營養不良甚至脫水。但是脫離「新生兒」這個階段以後,比如到3個月左右,寶寶晚上就應該能睡比較長的時間了。我家寶到3個月的時候晚上就能連續睡6-8個小時了。這時候首先不應該晚上叫醒寶寶餵奶,這樣不利於寶寶的胃有正常的休息,也會打斷生長激素分泌,不利於寶寶成長;其次應該用一些方法來幫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白天寶寶小睡的時候不用刻意放低說話聲音或者放輕腳步,晚上即使餵奶換尿布也應該只開小燈、盡量輕聲,這樣來幫助寶寶更好的區分白天和夜晚。
3、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一直跟著媽媽動來動去,所以會對小幅度的搖晃覺得比較舒適,但抱小寶寶的時候絕對不能大力搖晃,新生兒的大腦還很脆弱,容易腦出血,後果非常嚴重!抱著寶寶慢慢走一走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掌握不好這個度,最好安全第一。等到寶寶長到自己能把頭立起來了,這個問題就沒有那麼嚴重了。哄睡方法還有白噪音(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一直會聽到媽媽腹腔的各種聲音)和輕輕拍打寶寶的屁股(胎兒頭下腳上的位置剛好會在屁股附近感覺到媽媽的心跳),都比搖晃寶寶更安全。
4、寶寶不需要比大人穿的更多。寶寶的循環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不能用手腳的冷熱來判斷寶寶的體溫。如果穿的太多把寶寶的手都捂熱了,那寶寶的體內溫度一定已經過高了。寶寶的肚子、脖子等位置是判斷寶寶體溫更好的監測對象。
5、寶寶發燒很大可能是因為感冒病毒(特別是美國人很多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會送去託兒所,而託兒所絕對是大染缸,剛開始去的時候一定三天兩頭感冒)。捂汗不會對流感有任何療效,只會使寶寶體溫升高的更快,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寶寶發燒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降溫,包括物理降溫(涼毛巾或者冰袋、喝涼水)和藥物降溫(小兒泰諾和布洛芬都是OTC,家裡要常備)。如果體溫超過38.5度要儘快就醫,如果退燒藥無法控制體溫要及時就醫,如果連續低燒超過3天要及時就醫,如果伴有嘔吐腹瀉等其他癥狀也應該聯繫醫生——這些癥狀意味著存在流感之外的其他致病因素。如果只是發燒流鼻涕的話醫生也會告訴你物理降溫+吃泰諾就好了,不會有什麼其他的處置方法。流感么,吃不吃藥都是一個禮拜,吃藥只能緩解各種感冒癥狀而已。


養孩子真是因人而異,切勿照抄哪裡哪裡的養法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天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情況
比如

1)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
你要知道孩子是生病了哭,還是任性了哭,還是委屈了哭,還是撒嬌,還是……
總之要觀察不同的情況,不能一味的說抱或者不抱

2)孩子晚上不需要吃奶。
有道理,但是如果晚餐沒吃好呢?????

3)抱起嬰兒的時候不要搖晃,不要來回走動,更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輕輕放在床上讓他自己睡就好。
同意

4)爸爸媽媽穿2件,寶寶絕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
關鍵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體制,身體狀況也不一樣,你怎麼能用大人狀況決定孩子呢????


凡是打著「美國人都這麼做XXX」旗號的文章,基本都可以理解為土鱉的個人想像。


雖然教育里有普遍經驗、規律和原則,但是還是講究個體。
似乎每個人都有對教育表達觀點的話語權,因為廣義來說每個人都有被教育的經驗(無論何種形式),並且每人都對教育或多或少關心,從未來時,進行時到過去時。國內教育在某些地方的確差強人意,但是這也並非意味著它毫無優點。生長在不同文化歷史背景的人適合不同方式的教育。教育怪誕是:我們一定要內向性格的孩子發展成外向。

美國人這樣教育孩子,這樣的題目本身就是綁架式的。因為做過電影新媒體營銷策劃,這些文章多在「抓人眼球和心理」營銷策略,之於科學性和理性存在幾分,還是需要甄別的。

從另一方面看,這也是本國教育學話語權的喪失。國民對自身國家教育的不信任。就如一些標題黨「韓寒說…」,抓人眼球,但另一方面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該文章的原作者喪失了自我話語權和身份認同感。再者,也是市場經濟等的推動。販賣西方理論和教育產品。和美國同學聊過一些,她用「intresting,we never heated it before 」來描述我們對他們教育的理解。

不太清楚嬰幼兒教育,所以對文中所提及的幾個道理也不能提出反駁。
但個人認為教育本身不能「過度化」了。當然題主文中所提及的幾點可能更多還是與發展心理有關。早期嬰兒對世界的感知和心理發展。家長孩子之間不可能沒有矛盾。也太會存在完美的教育。


推薦閱讀:

有的地方有綁嬰兒腿的習俗,目的是為了長直,防止羅圈腿。請問有科學依據嗎?
為什麼產後有的媽媽很多奶水,有的媽媽沒什麼奶水?
國產奶粉比進口奶粉質量好,你信嗎?
寶寶輔食需要銀鱈魚什麼的,上海進口超市太貴了,有哪裡買便宜一點嗎?
嬰兒白天睡眠不好怎麼回事? 混合餵養和單一餵養哪個好?餵養時間不規律有什麼壞處!?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嬰兒餵養 | 媽媽 | 嬰兒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