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比 Instagram 更好的手機攝影+社交產品應該是什麼樣的?

更滿足細分的剛性需求的產品


這個問題我應該有發言權:

在Nokia Share Ovi的時候,儘管在剛進入的時候舌戰群儒力壓眾人,但是孤身之力無法撼動大公司的文化以及6名自以為很牛逼但是幾乎只見他們喝咖啡不見寫代碼的高工讓我實在是無語,我從那個時候就很想做圖片,主要是跨平台,方便分享,利用雲存儲的技術。

我後來再次加入此類產品是在2009年的4月受老闆的一位朋友,某知名投資人所託,和老闆協商後進入了這個項目,項目後來被德國佬收購,沒什麼名氣,就不再說了。

當時這個項目的架構極其爛,概念偏重dropbox, 沒有體驗和性能可言。 由於損失了寶貴的黃金時間,除了share ovi之外,市面上競爭者有不少已經做起來了。我在加入的時候仔細分析考慮了一下當時的市場情況和方向和可行性。

我那個時候的判斷,都體現在當時的文檔上: 走單純的同步路線是沒有用的, 因為即使是蘋果公司,也能有mobileme這樣「體驗如此爛」(這裡打引號是因為並非單純是體驗爛,方向錯誤也是主要問題)的產品。 在這個情況下我的判斷是要做youtube式的以純粹分享和搜索聚合為主體的產品,而不是圖冊。專業人士使用圖冊圖集固然是一個需求,但是絕對拼不過海量的散圖單圖傳播的需求,就算前者有很多增值的利潤可以挖掘,後者才是王道。

我當時想分配較多的資源在搜索,標籤,還有分享上,希望可以集成各大SNS社區(也許這是錯誤的),但是在同步的時候效率出現問題,優化非常不好。 投資方和CEO執意要求保留的多層次的文件夾系統設計(現在看來絕對是敗筆)佔用了寶貴的時間和資源。 當我看到instagram誕生的時候,我就覺得一個很大的競爭對手到來了,因為這個產品和我設想的是如此的接近(分享和傳播上還是有欠缺)。

公司當時的資源比instagram要多,我們有更多的人力,更多的預算,但是不肯放棄PC(尤其windows) 使得我失去了決戰的機會。 如果把公司弄.NET WPC/WPF 的資源集中在ios上, 將前端做好, 集成SNS,我們甚至不需要後續的資金就可以一氣做到百萬下載量。 當然這個已經是無力回天之後的後話了。

5月開始親自上一線戰鬥後產品有了起色,但是團隊的核心人物並沒有足夠集中的執行力去完成我的想法。 公司9月份的時候投資人已經失去了信心,和德國一家同類型的公司談起了收購意圖。 當我知道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


上面的故事主要目的不是要跟大家分享經歷,而是想帶入下面的主題:

雖然最後沒有大獲成功,但是我做產品的時候有一些亮點我想是未來做圖片人士可以借鑒並且成功的:

1. 圖片雲存儲給了一個圖片同源而簡易發布傳輸的機會。 比如說當你發微博的時候可以有一個功能,不讓你上傳圖片,而是讓你輸入一個uid,微博自動就去雲上找到並且共享出來。這個uid永遠不會失效, 好過url,也遠可以解決下載再上傳的繁瑣步驟。 這個跟tinyurl其實是一個道理。

2. 圖片同源,還可以進行數據挖掘,在圖片匹配, 避免重複上圖, 識別一個圖片,以及推薦圖片上都有很大的幫助,都是可以做到的。當時因為沒有相關圖片識別演算法資源,沒有去做嘗試,但是這個想法被提上過日程。

3. 對圖片瀏覽數量統計和追蹤,這個現在都有,但是我們當時有過詳細的追蹤,就是可以知道從哪個引用區被瀏覽的,也可以進行積分排位。 也是因為tinyurl模式帶來的啟發。

4. 圖片的索引,識別,以及通過關鍵字去發掘尋找圖片。 這點在移動平台上的需求是google 圖片根本無法做到的。我最終沒有去加大力度執行這裡是因為這個在早期會破壞SNS化,有可能把2.0往1.0的方向拉,現在來看其實還是有很大意義的。 圖片其實可以跟視頻靠攏, 學習youtube總歸不會有錯。

5. 重中之重就是介面,也是我難以說服投資人花費大量預算去把介面做到完美以及尋找介面合作推廣方面。 拿國內來說,你一張電腦里的圖片,可能要傳到人人相冊,qq空間,淘寶等等很多地方,一旦發現圖片錯誤或者想更改你要去好幾個地方同時更改。之後就不解釋了。


總之,instagram還只是一個創業公司, 遠遠沒有達到完善,在我眼裡他們在某一個方面做到了極致,而 這個他們其實很早就達到了,去年已經做的很好了。


聲明下:這個答案是去年的了 現在有很多新認識 不過不想更新答案

既然拿instagram做參照,那可以來說說i現在的一些設計缺陷 :

首先、我個人覺得i的定位和其實際的產品設計運營是有矛盾的:個人臆測i定位向好友分享生活的點滴,但是在用戶系統設計時卻選擇了自建系統,而不是直接沿用在歐美普及率極高的fb和tw賬號體系,增加了用戶關係導入成本。其和《國家地理》的合作讓我匪夷所思,這並不是一個很「平民化」的社交產品做法。

2、對於移動終端基於lbs的交友應該成為典型,但是i的挖掘做的不夠;

3、可以讓這類垂直服務做的更垂直化(指在產品設計和運營引導上嚴密保持一致性),要麼偏攝影、要麼偏年輕化交友(如dailybooth),或者更path。圖片作為信息介質看似豐富了內容,實質很難把控,而不同信息對於不同的關係級「好友」的價值完全不同 ,i並未處理好

4、強化用戶互動的功能點


我覺得這種問題如果有答案,那麼多公司就不會被罵山寨了。這個問題如果有答案了,所有人也不會來回答這個問題了,早就該有人悶頭去做了。


很多攝影社交,最終淪為自拍炫美比賽,很多文字社交,淪為約炮利器。所以要做更好的,請往如何能更牛逼地方便大家裝逼方面想。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instagram 的模式決定了instagram不可能像path一樣具有很強的社交性 ;instagram不具備很強的lbs屬性,這點倒可以是一個優化點;另外,instagram在移動端應該起到平台的作用,有更多的應用使用instagram的api,為instagram的用戶創造更好的體驗。


Instagram越來越攝影了,我不想要一個色彩後期的很牛逼的濾鏡,也沒想過用手機拍國家地理,我只想拍點朋友的照片,每天自拍幾張搞搞怪,圈人之後@等等功能,然後分享一下,能夠讓朋友們產生反應,那是最重要的
個人覺得濾鏡事小,社交事大,關鍵在於產品對於社交的切入點在什麼位置,是純攝影,還是個人小圈子,又或是近場等等


Instagram最近和Flipboard展開合作,我感覺Instagram一直在努力剋制自己膨脹的慾望,努力將圖片去挖掘到儘可能深的地步,感覺還是偏向有一定社交關係和一定品味的flickr吧,重點還是在「讀圖」上,可能「純粹」和「克制」在現在反而比較難得吧


  1. i屬於先有用戶群,再有產品設計的典範。有使用flickr和iphone類似產品的一群有關係的人在先。
  2. 有一定的社交基礎但又沒有flickr強社交需求(實際flickr很多人也不社交了,除了評論和fav)的一群人有傳圖的需要。
  3. 和email不同,email是先有產品再有用的人。所以,email功能越好,多複雜,對用戶都不是困惑。
  4. instagram和mail工具不同,如果複雜,就不會有這麼多用戶。
  5. 你想一想,在手機上,比i更全面的一個圖片處理工具,你會用到的功能中,最多的三個是什麼?傳圖,加fav和評論。是不是?因為屏幕限制,看大圖都不可行。但未來可通過開放出去,i應該有準備。
  6. 在傳圖過程中,如果想傻瓜化你的圖片,還有比這種方式更簡單的么?應該有,就是在圖片的八個角滑動屏幕,隨機產生效果。但這種操作不確定性比較大,用戶可能會記不住,基本靠懵,也不是很合適的思路。也許未來instagram會做。
  7. 複雜了,用戶就敬而遠之。這個思路,做產品的可學習之。

雖然這兩個軟體都需要建立強關係才能粘住用戶,但是path太強制,過於局限。

而instagram沒有調強關係的必須性,這降低了人們玩起來的門檻。同時通過news慢慢地創建更多機會來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起來,同時也在深挖「拍照」這個很純粹的事情。

所以,給instagram更多時間吧,它能牛逼的。它的比較理想的未來可能是:既是由關係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分享平台,又能聚集一批提供高質量圖片的人群。


此類產品除了重視效果更應該重視社交,特別是周圍的社交

instagram+color是不錯的主意


最專業的攝影社區應該屬於500px了,http://500px.com
最近也想做一個攝影相關產品,已有一些初步想法,有同樣愛好的朋友可以私信聊聊!


手機攝影的主要缺點在於圖片質量不高,但優點也很明顯,就是手機可以隨身攜帶,隨拍隨傳,所以Instagram永遠替代不了Flickr。
一個app如果側重於攝影本身,那社交方面不會有太大的特點,保證圖片的質量才是這個app的目標。
目前Instagram在社交和攝影上的平衡還不錯


我想說的是instagram的成功主要歸功於創始人看到了移動終端的圖片社交機會,因為在這之前大家的眼光還是在pc互聯網。由此看來,這應該是最先吃螃蟹的人的成功模式。除了這些我真不覺得instagram成功原因還有其他的。但是圖片社交領域卻並沒有因此失去機會,所以有了snapchat這樣更加刺激的社交產品,也有了pinterest這樣興趣購物分享的社交產品,也有了更加色情的輕博客tumblr。至於啪啪,點點,我真的是想說產品確實簡潔,但是無法貼近生活,因為人們需要生活,需要分享,需要朋友。需要那種純真而充滿陽光的產品。點點,啪啪,都不屬於這樣的產品。當然,好的產品在推廣時應該更傾向於貼近生活,從情感打動著手,不要總是約炮,色情。


camera360出的照片圈。

作為wei資深用戶,照片圈的修圖還是社交慢慢的都表示出了滿滿的誠意~


EyeEm
用了三年了 濾鏡 社交 lbs一個都不少
沒有ins上那麼多的明星吧 不過也挺好用
web端 移動端都有 至少web端上比ins的強


應該是保留原功能然後全球通用不需要vpn的吧


微信朋友圈,誰用誰知道。


Ins+不翻牆


用了ins近兩年,操作簡單是最大的體會。


你們的nice不是很厲害的嗎


拋開工具去想像,你想和一些人進行如何的社交關係,一些人需要怎麼樣的社交關係,和當前進行比較和設計。


整合其他服務
例如:LBS推薦附近的photo或用戶


推薦閱讀:

如何用手機軟體調齣電影《愛樂之城(La La Land)》的色調?
iPhone 和 Android 上最好的攝影應用分別是哪個?好在哪裡?
如何評價 Hipstamatic 300 ?
為什麼要買單反呢?
2萬以內全畫幅單反加鏡頭推薦,拍照機不拍視頻,人像為主?

TAG:Instagram | 攝影 | 產品設計 | 攝影類應用 | 手機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