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該不該更換心理諮詢師?
我確診抑鬱症有兩年時間,除去藥物治療外,從去年10月開始系統接受心理諮詢,對方是專業機構背書的職業心理諮詢師,有執業資質和諮詢經驗。到現在為止已經接受諮詢30次,但是從很久之前我就總對諮詢過程有不滿意的感覺,覺得諮詢師總在問我「此時此刻身體有什麼感受」,總在對我說「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鞭撻你」、「你需要從自我鞭撻中解放出來」,但是這並不能解決我所遇到的問題,而且30次過後就不會再對這樣的言語有感覺了。最重要的是,我感受不到諮詢在逐步往深處進行,彷彿永遠停留在上述話題一樣,30次過後感覺自己依然在討論前10次中所探討的問題,給我一種「可能進行到第40次還會在這個問題上糾纏」的感覺。總是想和諮詢師聊這個問題,但每次想到都不太敢說,而且能感覺到以上問題不是因為對方不專業造成的。所以總是想換一個心理諮詢師,但是由於諮詢費用實在昂貴,且更換諮詢師的話又要至少5次課才能大致說清我的問題,又害怕換了諮詢師還會在陷入同樣的境地,成本過高。請問,我是不是過於心急呢?是不是我對心理諮詢的要求有問題呢?我該怎樣才能知道我是否適合繼續與該諮詢師合作呢?十分感謝!
不知道你的諮詢師是什麼流派,如果是動力學派的,那麼30次才是一個開始呢!
看起來你們都在談論過去的問題,這是因為動力性心理諮詢本身是不直接幫你解決問題的,他的工作原理並不是「把所有問題一一解決」這樣的流程。而是通過一步一步加深你對自我的認識,幫助你逐步發展出可以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且每個人的進度都是不同的,不能用次數來衡量。我的個人分析都兩百次了,現在也還在談論最初的那些問題呢!
但是根據題主的描述,我可以看到你們諮詢過程中的進展,並不是陷入僵局。你對諮詢師所說的話,已經沒感覺了,這恰恰說明了諮詢要進入一個新階段了。而你現在對諮詢師的不滿,恰恰也說明你們的諮詢關係也有所發展了。如果你願意去跟他談論你對他的這些不滿,那麼會推動你們的諮詢往更深入的程度發展。要知道,諮詢過程的進展,靠諮詢師一個人是沒辦法做到的,更多時候是來訪者決定了諮詢是否要往更深入發展。
站在諮詢師的角度,我要說點實話。
諮詢是不是該結束,對來訪者和諮詢師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上課的時候,督導的時候,老師都告訴諮詢師們,我們要和來訪者探討為什麼要結束。我們在指導助理和來訪者回訪的時候,當來訪者談到分離的時候,我們讓助理告訴來訪者,諮詢是個過程,需要堅持。
然而,真相併非如此。
真正的心理諮詢,應該是解決問題為第一位的,讓來訪者獲得更好的幸福感和社會功能。但是,現在很多諮詢師,在做的工作就是尊崇嚴格的設置,小心翼翼的不觸犯倫理,一次又一次的讓諮詢在無效的討論和反思中度過。
因為這些討論和反思,是絕對的政治正確,任何大師都提不出毛病的正確。但是卻真實的無聊、無效、無意義。
來訪者的人格完善,確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並不是說,諮詢師給予來訪者適當的心理科普,給予來訪者一些實際建議就是錯誤。如果諮詢師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當然不會犯錯,但是那對來訪者有什麼幫助呢?
諮詢師有無數的金句,特別是愛談感受。「我理解你的感受」,「你當時什麼感受」,「我的感受是XXX」
這些感受的討論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正是這些本來很重要,而且有作用的討論,最後卻成為很多諮詢師諮詢沒效果或者是掩蓋不專業和無能的借口。口徑是:我沒有犯錯。
真正的好諮詢師,不是一味的諮詢不犯錯,而是幫助來訪者能夠面對問題,接受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給予正確的引導,陪伴,鼓勵。並且讓來訪者感受到,有些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我認為,讓來訪者不再承受,不可接受的焦慮,是一個諮詢師必須要在諮詢中達到的目標。
如果不能讓來訪者獲得,來訪者就有權利拋棄這個諮詢師。
最後,諮詢師是一個良心職業,請找一個有良心的諮詢師。
抱歉,不請自來。
你是求助者,在諮詢師面前,只需關注一件事情:給我我需要的支持,幫我練習、掌握新的有效的思維、行為習慣,使我恢復能應對任何挑戰的心理力量。
但一年過去了,在諮詢師面前表達自己感受,提出自己需要的力量你尚沒有獲得,這不是你的問題,是她的。原因很簡單,你是關係中的弱者,你是尋求她專業支持的來訪者。如果一年的時間不足以帶來基本的力量增長,再長的時間也很難有可預見的樂觀。
看你描述的細節,諮詢師想幫你形成兩個能力:
1、自我覺察能力——「此時此刻身體有什麼感受」
2、思維管理能力——「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鞭撻你」、「你需要從自我鞭撻中解放出來」
這兩種能力的形成,不是靠語言或要求,而是靠具體、形象、可掌握、可評估效果的思維與行為練習。語言幫不到你,但反覆的實踐和練習會,新習慣的養成會。所以,如果你的諮詢師長期停留於語言而沒有具體練習指導,那向她表達你的困惑和需要可能會毫無益處,換一個能明確響應你需求的可能會是個更好的主意。
對更換諮詢師,你心存恐懼,比如5次才能說清問題,萬一重新遭遇這種局面怎麼辦?試試一個解決方法:向諮詢師說出你的需求,讓她推薦或與背後的諮詢機構溝通,將問題拋給他們,這是他們要響應、解決的。
附加一句:對自己問題的反覆說明,尤其是對細節的重複回憶,對你康復可能弊大於利。我們要接納自己的感受,但這不意味著我們要重複感受或陷於感受無法自拔。
祝好!
其實,很難作為第三者評價只有當事來訪者和諮詢師之間才清楚真正發生了什麼的一段諮詢關係。下面簡單談一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1 題主的諮詢師是何流派取向?你們最初制定的療程又是多久?如果是精神動力取向的諮詢,一做好幾年很常見,不過30次通常也可以作為一個短程聚焦式諮詢的時限;倘若是認知行為取向的諮詢,一般十幾二十次就已經完成了。
另外,我注意到題主說諮詢是從去年10月開始的,至今已滿一年。按照每周一次的最低諮詢頻率,除去法定休假和偶爾特殊情況的中斷,理論上至少能完成40次以上的諮詢。所以不清楚題主的諮詢中是否有出現頻率不固定或較長時間的中斷,而諮詢設置的穩定性也會給諮詢帶來較大影響。
2 不管基於什麼原因,題主目前在諮詢里感到困頓停滯,沒有獲得想要的幫助是個事實。然而一方面你對現任諮詢師不滿,另一方面卻又難以表達這種不滿。並且無法表達的不滿轉化成了對自己的攻擊:比如你會有點自責地懷疑是不是自己過於心急,或是對心理諮詢的要求有問題。
其實,題主抱著解決問題的渴望前來,也在失望中努力堅持到30次,我相信你是希望改變和積極行動的,目前你對諮詢30次依然沒有深入進展感到生氣也很正常。
題主說從很久之前就總對諮詢不滿意,並且舉了好幾個例子。諮詢師總問同樣的問題,說同樣的話,你似乎對此有點不耐煩和乏味,恐怕是這些話並沒有說進你的心坎兒去。30次在動力學的諮詢中不算長,倒也不短。即便是長程諮詢,一般30次是可以初步建立起相對穩定的諮詢關係了。題主還是有那麼多的感受不敢表達,或許是你覺得還不夠安全,這可能源自你的諮詢師沒能多些貼著你的感受走。比如TA說:「你需要從自我鞭撻中解放出來」,聽上去你的諮詢師是很善意地想讓你不要再自我懲罰了。個人的對這個片段的理解是:你有多鞭笞自己,就說明你有多憤怒。嘗試理解你內心深處的情感,也許比告訴你怎麼做更能幫助你從痛苦中脫離出來。一旦我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就更有力量掌控自己的人生。
3 然後題主講到很關鍵的一點——你想和諮詢師聊你的感覺但不太敢說。到底是什麼讓你那麼害怕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接著說感覺不是因為對方不專業,聽起來你把諮詢缺乏進展的責任都歸結到了自己身上,借用你諮詢師的描述,在諮詢里你彷彿也在自我鞭笞。
矛盾的是,儘管你說覺得不是諮詢師的問題,可又總想換一個諮詢師。有沒有可能當你結束諮詢的時候終於能表達一把長期以來積累的對諮詢師的憤怒呢?潛台詞大概是「你的諮詢一點用都沒有,所以我把你炒掉。」實際上,諮詢工作中,往往由於來訪者的憤怒以及更多更複雜的相關情感沒法在諮詢里通過言語的方式表達出來並得到討論,才會以離開諮詢的行為來展示。我個人是會在初始訪談中告訴來訪者:歡迎在諮詢的任何時候表達對於諮詢的任何想法和感受。當然,諮詢師確實不專業或是不合適也很常見,本回答暫根據題主素材假定諮詢師在專業上是合格的。
另外,從頭開始一段新的諮詢關係,也讓題主得以避免和現任諮詢師去探討目前的諮詢僵局。這種探討勢必伴隨著強烈的憤怒、懷疑和沮喪。而關係里的逃避,從動力學的思路來看,多半要追溯到一個人的早年經歷,在和家庭中照顧者最原始的親密關係中失去了被看到被接納的體驗,因此便將這份未滿足的期待投進生活、帶入諮詢。受過傷的人總會不自覺地導演出重複的情境,儘管祈禱有所不同,卻又擔心重蹈覆轍,正如題主害怕更換諮詢師還會陷入同樣境地。這種害怕里不僅有諮詢帶給你的失望以及退縮,還像是樓主有一點意識到自己可能在重複著一種災難性的關係模式。
話說回來,不管你有多生氣,生氣了多久,你依然還留在諮詢中。拋開現實的經濟因素,我想也同樣是一個蠻值得在諮詢中探討的話題。
4 最後,一個現實的小建議:嘗試和你的諮詢師談談你那些未曾說出口的想法,包括避而不談的原因。至於在該不該更換心理諮詢師這個問題上,來訪者跟著感覺走也許是最合適的選擇。
祝好。
對於自我感受和想法不敢表達出來,這個可能是你的諮詢受到阻礙的因素之一,建議你主動說出自己在諮詢過程中的真實感受,看看接下來的情況會怎樣。
感覺在原地踏步就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和諮詢師進行深入交流。
另,心理諮詢需要雙方具有比較好的匹配度,所以建議你還是和諮詢師談談你們的諮詢,這樣你才能判斷究竟是由於不匹配還是自己心急,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目前的狀態和感受。當你主動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
可能你就真的需要換個諮詢師了
看到了問題,本來想當個路人。但是還是說兩句吧。
你問,我是不是過於心急呢?是不是我對心理諮詢的要求有問題呢?我該怎樣才能知道我是否適合繼續與該諮詢師合作呢?~~我的建議是你把這幾個問題(包括你想換諮詢師的想法)直接和坦誠的告訴你的諮詢師。這是他和你需要共同回答的。
如何判定該不該換諮詢師,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真的。選擇權在來訪者,似乎也沒有什麼判定標準。對於諮詢師來說,如果諮詢陷入你描述的狀態或者階段,諮詢師應該需要找督導老師來為他做督導了,看看是什麼卡住了諮詢?是否你的問題(尤其是你潛意識層面的感受)激活了諮詢師自己的未處理好的情結(致使諮詢師覺察不到來訪者的情緒模式)?
僅供參考
好的諮詢師應該有能力帶你往更深處走,有比你更好的覺知力, 聽你的描述,你的諮詢師自己也蒙著眼睛跟你在迷宮裡打轉呢,再做下去應該只是徒勞無功。
諮詢師說的話沒有錯,但並不重要,要看他的話讓你停在了哪個點,要不然話語毫無力量和意義。
心理諮詢和管理諮詢一樣特扯淡
書本知識能救人救企業嗎?
那好了,都說管理諮詢是董事會借刀殺人的刀,我同意。
那麼,心理諮詢就是用來合法開藥的,對吧?
那你跟他廢什麼話
推薦閱讀:
※心智化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情緒聚焦療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EFT)靠譜嗎?
※為什麼國人在遭遇心理困擾的時候總是羞於求助?
※有沒有關於心理諮詢師的電視劇或電影?
※作為心理諮詢師,你會怎樣幫助來訪者區分情緒和客觀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