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喀秋莎」究竟有多厲害?


在二戰中,由於受戰爭的影響,交戰各國發明了很多聲名顯赫的軍事武器,而在蘇聯最為有名的就是「喀秋莎」火箭炮了,幾乎在交戰初期成了蘇軍的秘密武器。

「喀秋莎」火箭炮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款大量用於實戰的火箭炮,它是火箭彈的發射裝置,也是火箭彈的點火裝置,並能給予火箭彈的初始飛行方向。火箭炮是一種多管火炮裝置,其火炮可以齊射,並且威力大、火力猛、射程遠、機動性能優越。在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武器裝備和防禦工事的時候,能夠大面積瞬時提供密集火力,具有很大的殺傷力,並能震懾敵人的精神,瓦解敵人的意志。

到了20世紀初,由於雙基推進劑的發明應運,火箭炮技術得以迅速發展。尤其是在1939年,蘇聯成功研製出「喀秋莎」火箭炮,使得火箭炮一下子盛行至今。

「喀秋莎」火箭炮為軌道式自行火箭炮,口徑132毫米,一門「喀秋莎」火箭炮可以掛置16枚火箭彈。既可以單發,也可以部分連射,甚至能一次齊射。由於它是裝置在汽車上,機動性很強。它最大射程接近9公里,裝填一次火箭彈只需用時5至10分鐘,齊射一次僅僅需要7至10秒,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敵形成迷離的火力覆蓋。

「喀秋莎」火箭炮火力強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為蘇軍贏得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戰爭後期,蘇聯人常常把「喀秋莎」的怒吼看做是向敵人進攻的號角和勝利的禮炮。以至於在二戰結束後,許多國家大量引進並裝備「喀秋莎」火箭炮,為世界軍事裝備技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相當厲害!

剛剛打完了一個問題——火箭炮是如何裝填的。就想著寫個喀秋莎的。

先做回答吧。

喀秋莎用的火箭彈是132mm火箭彈,射程可以達到 8.5公里。同時利用導軌可以在10秒鐘內將16發火箭彈完全傾瀉到對方陣地上。而且蘇聯當年是以至少一個火箭炮營為單位進行發射的,也就是說在10秒內可以像敵方陣地傾瀉2噸左右的炸藥。

另外厲害的敵方在於火箭炮的火力密度很大,在一次齊射過程中一台火箭炮的投送火力相當於傳統122mm榴彈炮18門齊射的效果。

而且彈藥充足的情況下,10分依舊可以再次開火。

大家可以看到,在一個卡車的佔地面積上 彙集了18門122mm火炮的威力。

如果是122mm傳統火炮那麼就是下圖的樣子:

實際上下圖這麼廣闊的空間內也只有12門蘇二戰時期的122mm榴彈炮。

那麼一個火箭炮營的18門火箭炮大約要相當於塗上的多少炮呢?腦補可知:)


喀秋莎多軌火箭炮(俄語:Катюша)是蘇聯二戰時研發的炮兵主戰兵器,最初是由沃羅涅日共產國際工廠生產,因此都刻有沃羅涅日共產國際工廠的俄文首字母「K」。因為其強大的威力而受到前線官兵的喜愛,因此便根據「K」為火箭炮起了女性愛稱「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攜帶16枚М-13(РС-132的改進型)132毫米火箭彈,能夠以很快的速度齊射完畢,與同期美,德軍裝備的火箭炮相比,易於生產,並且威力,機動性,射程上都很優秀。

而且無論是對於德軍野外推進的裝甲集群或是固守在要塞,城市的步兵都有著極大的殺傷力。命中地區能夠短暫產生上千度高溫,但這對於封閉的坦克或是建築內的步兵都已經能夠產生毀滅性的殺傷。德軍稱之為「斯大林的管風琴」。

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同樣讓美軍士兵心驚膽戰,上甘嶺戰役中,我方偵查兵發現美韓軍攻擊部隊的出發集結陣地。志願軍的火箭炮團就立刻對此處進行齊射,打出來384枚火箭彈。結果就是美韓軍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發起進攻,戰後材料顯示當時敵方至少部署超過一個營以上兵力(美軍營級單位編製上相當於我軍當時團級,火力上更要超過),至今沒有解密傷亡數字。


戰爭時期主要是用於加強炮兵的打擊密度,殺傷敵有生力量。但是由於火箭炮的工作原理和機載火箭彈基本一致,特別是裝藥量,對裝甲有一定的毀傷力,喀秋莎是多管聯裝的,如果將敵人壓縮到一個小範圍,再受到如此密集的打擊,絕對是滅頂之災。特別是四號坦克以下的裝甲車輛能被直接擊穿,因此喀秋莎火箭炮不僅能摧毀工事等堅固設施,有效代替傳統火炮,還能充當反坦克炮使用。但是運載火箭炮的載具是卡車,本身防護力弱,不過在他誕生時已經不需要衝鋒了,家裡蹲的咆哮已然讓納粹心驚膽戰。早期的射程較短,但他也開創了火箭炮的先河,射程介於火炮和導彈之間。


推薦閱讀:

多排火箭炮密集發射後會在空中相撞嗎?

TAG:軍事 | 火箭炮 | 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