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沒打過一仗勝仗,為何還被文人吹上天?


李廣,威震匈奴的大漢名將,匈奴稱李廣是「飛將軍」,獲此殊榮的只有李廣!李廣從軍40多年,做過8個郡的太守,大小70餘仗,有記載的只敗過一次,其餘都是勝仗!李廣在哪裡,匈奴便不敢進犯哪裡!有人說,李廣沒打過勝仗,很難想像一個屢戰屢敗的李廣,文景武三代帝王會用他,還把李廣當救火隊長來用!漢武帝更是給予李廣最親信的職位,郎中令!



所謂李廣沒打過勝仗的說法,源自《史記》記載的,漢武帝時期李廣參加的5次戰鬥。前2次都是針對軍臣單于的斬首行動,第一次,是公元前133年,設計誘使軍臣單于入馬邑,打算以預先布置的三十餘萬漢軍圍捕單于,護軍將軍韓安國、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率主力部隊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單于中計,親率十萬騎兵南下,可是未入馬邑發現路邊牲畜無人放養,頓時生疑,正巧抓住了烽火亭尉史,尉史把漢的計謀說了出來,單于逃過一劫!

第二次行動,李廣和衛青終於有了交集,公元前129年,時隔4年,得到單于巡視左賢王部的情報,而左賢王的4萬精銳還在右北平。漢武帝集中了有限的馬匹,派出4萬全騎兵再次對單于實施斬首行動! 原計劃目標,斬首重任由李廣承擔,單于來視察左賢王部,身邊人不多,李廣是有機會拿下單于的!衛青離左賢王部隊最近,拖住左賢王,公孫敖負責幫助衛青抵擋左賢王,為李廣創造機會!左賢王發現了漢軍計劃,急忙回師救單于,和公孫敖部遭遇。

衛青理應尾隨左賢王部,和公孫敖夾擊左賢王。左賢王部驍勇善戰,是匈奴的精銳,衛青如果協助公孫敖至少能拖住左賢王,不讓他去救單于。可是衛青不想因為損失過大被懲罰,他需要立功,如果李廣抓住了單于,功勞是李廣的;如果李廣敗了,衛青也會被問罪,這樣的結局不是衛青想要的!他要實現自己的志向,就必須立功,他決定犧牲公孫敖和李廣,不去救公孫敖,而是跑去700公里外的籠城去殺700老弱!如果衛青是條漢子,就應該派幾百人去籠城 ,自己帶大部隊幫助公孫敖

李廣在平原的戰鬥能力很強,一萬騎兵直面左賢王也不會落下風,之所以部隊被打散,李廣被活捉,只有一個可能,就是李广部已經咬住單于部隊,展開混戰,公孫敖沒有衛青支援擋不住左賢王!擊潰公孫敖的部隊後,左賢王夾擊正在猛攻單于的李广部,腹背受敵,並且失去陣型的李广部被打散了!

這次行動,漢武帝只派出4萬人,顯然是有針對性的行動,而不是和匈奴全面開戰!鑒於上一次馬邑誘捕單于失敗,這次應當還是以單于為目標,衛青的責任是拖住左賢王,公孫敖和李廣夾擊單于,公孫賀防止單于逃竄!衛青沒有拖住左賢王是必然的,因為衛青沒有和左賢王交戰,面對左賢王的必然是公孫敖,從他損失7千人來看,公孫敖是阻擊了左賢王,但是沒有衛青的支援,沒有擋住! 從單于要活李廣來看,李廣很可能遭遇了單于的部隊,並且痛擊之,單于強調要抓活的李廣,單于要看看把他打那麼慘,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難道有三頭六臂嗎?

匈奴人敬重英雄,單于特意下命令,要活的李廣,第一時間送去單于那裡!李廣被俘時受了傷,還生病,可是逃跑的時候卻生龍活虎,顯然匈奴為他治病療傷,也沒有捆住他手腳,待遇非常好!這李廣得把單于打得多慘,才能享受這麼高的待遇!

此戰以後,衛青算是和李廣結上樑子了,公孫敖和李廣都被衛青坑了,衛青當然擔心被報復,公孫敖和衛青是過命的交情,衛青隨後多次幫助公孫敖,李廣之死也是因為衛青要拉公孫敖一把,這是後話。李廣不是個會溜須拍馬的人,也不是睚眥必報的人,否則李廣去世時,怎麼會聞者流淚!然而害人者往往會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衛青在之後的戰役中一直打壓李廣!

隨後的6年里,得」貴幸」的衛青,非常照顧他的姐夫公孫賀,和救命恩人公孫敖,這兩人都得以封侯。對於李廣,衛青一直不待見,衛青連李廣的堂弟李蔡都用,卻偏偏不給李廣立功的機會。直到公元前123年,漢武帝讓李廣隨衛青出征,可是衛青只安排李廣為後將軍,這麼多年下來,可以看出衛青對李廣的態度,就是不用你李廣,皇帝讓你一起出征可以,殿後,讓你沒有機會殺敵立功!北宋楊業最初也是這樣的待遇,讓楊無敵壓糧運草,宋軍高梁河慘敗,楊業要不是冒死救了趙光義,也不會有機會帶兵打仗!

李廣的第4次戰鬥,是配合霍去病徵河西之戰,之前霍去病800人奔襲匈奴王庭,嶄露頭角,這和衛青龍城之戰有本質區別,衛青是1萬人,是以犧牲李廣,公孫敖,放棄捉拿單于為代價,殺了幾百個無關痛癢的匈奴老弱,霍去病卻是殺了單于祖父,俘虜國相和單于叔叔,殺死3倍於幾的精銳護衛!

但是霍去病的河西之戰開始並不順利,雖然殺死8千多匈奴人,但是自己1萬騎兵,損失7千,按照西漢軍法,損失太多當斬,就像公孫敖損失7千人那次!可見漢武帝對霍去病的確是夠幸。 貼心的漢武帝,為霍去病二次河西之戰,準備了戰力最強的李广部隊,來吸引左賢王的4萬大軍,李廣用4千人拖住左賢王兩天,把左賢王幾乎拖垮,以至於博望侯一來,就把左賢王嚇跑了!

第5仗是李廣的最後一仗,漢武帝看到了李廣的強大戰力,但是又擔心他年紀大了,作戰總是衝鋒在前,禁不住李廣一再請求,讓李廣作為衛青部的前將軍。衛青卻想讓公孫敖父子立功,仗著他和漢武帝的親密關係,號稱漢武帝私下關照不要讓李廣當單于,實際就是想讓公孫敖立功。讓李廣繞路迂迴攻擊單于,可是,他只給李廣步兵,還讓李廣走很難走的遠路。 衛青自己帶著騎兵和武剛載兵車,速度至少快李廣一倍,所以衛青漠北打完,李廣也沒過漠南。衛青沒想到單于兵微將寡,他數倍於單于的兵力,卻還只是慘勝,損失比匈奴大的多,單于也沒抓住,回去很有可能治罪!所以衛青決定拿李廣做替罪羊,反正衛青龍城首戰就干過一回,這次衛青誣陷李廣迷路誤期,他以什麼要挾李廣?很有可能是李敢,李廣只剩李敢這個兒子,他已一把年紀,為了兒子的前途,一個老人會犧牲自己,承認自己迷路。《史記》只看到衛青以諸校尉的生死脅迫李廣就範!

史記記載, 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衛青要向漢武帝彙報了,和李廣談妥條件,讓李廣承認迷路。隨後衛青先派長史送酒食給李廣,李廣沒說迷路,又派長史逼李廣,李廣才說自己迷路! 「急責之」,可見衛青有多著急讓李廣承認迷路!只有做賊心虛的人才會這樣,顯然衛青怕李廣反悔!當初對待蘇建,衛青多麼淡定,請漢武帝處置,這次卻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

李廣死後一年,先是李廣堂弟丞相李蔡被誣陷致死,接著李敢知道真相,找衛青理論,痛打衛青,衛青表面說不聲張,實際卻暗地裡讓霍去病知道,暗殺了李敢,難怪漢武帝以後再也不用衛青!

漠北之戰行軍分析。衛青西出定襄1000多里,急行軍7天,李廣步兵一天100里就是極限,而且繞遠路,15-20天才能到!衛青到了漠北馬上開戰,根本沒等李廣,他有十萬多人,打單于3、4萬,還需要等李廣嗎?打完單于追擊到趙信城,往返3天,也不過10天,回軍遇到李廣,李廣走了一半多一點的路,當然還在漠南! 說到右將軍趙食其,就有點毛骨悚然了,李廣自刎,趙食其被貶為庶人後,再也沒有記載,人去哪兒了?失蹤了!呵呵,背後有什麼貓膩!

衛青和漢武帝有多親密呢?」以和柔自媚於上」,又有《佞幸列傳》的記載,漢武帝規定大將軍要為皇帝「驂乘」,也就是說,倆人出門要在一輛車裡。


首先吹捧李廣的是司馬遷。司馬遷在李陵兵敗詐降的時候替李陵辯解受到宮刑,當時普遍都認為李陵投降了匈奴,只有司馬遷仗義執言。從另一方面來看,司馬遷和李陵關係不錯,而李陵的爺爺正是李廣。司馬遷在獄中寫史記時,寫到李廣自然會聯繫到自己和李陵的遭遇,對於飛將軍李廣多少就會多一些好感。雖然,李廣軍功乏善可陳,戰績平平,但是他的個人武力值爆表,射術一流,所以司馬遷著重從李廣個人能力下著墨。

另外,李廣一生都奉獻給了對付匈奴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連他的堂兄和兒子都封了侯,李廣作戰一生不得封侯,司馬遷自然會認為是他的仇人漢武帝故意為之。他寫李廣越厲害,就表明對漢武帝越有不滿,可以說他也是借李廣不封侯來影射漢武帝的昏庸。事實上漢武帝不昏庸,李廣也無封侯之能,司馬遷多少有情緒在裡面。

自史記後,文人們終於找到了表達自己仕途不順的出口,那就是:皇上無能,皇上昏庸,我這麼忠君的人不得重用,我就是當朝李廣。

「初唐四傑」的王勃因《檄英王雞》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親路經洪州,恰逢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大宴賓客,吟詩作樂。

王勃在席上即興作《滕王閣序》感慨自己:「時運不齊,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以後很多文人都開始用李廣難封來比喻自己仕途不順和對當朝皇帝的不滿。

我認為,文人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是有失偏頗的,文人們喜歡忽略細節,忽略主次。像李廣本無將才,喜歡射箭,只適合當前鋒,不適合當將軍,這樣的人漢武帝多次委以重任都不能取勝,怎麼可能封侯。文人們就以其勇猛來遮蓋其它的缺點,然後放大到皇帝身上,真是沒有道理。很多文人都有很多的缺點,鮮有說自己沒有當好官的本領。事實上,會寫詩不會當官的大有人在,只是他們不想承認罷了。沒有做官的能力在文人看來這就是恥辱,那怎麼行呢,就自比李廣吧,真實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別人:不是我沒能力,是沒給我機會吶!


李廣出名在景帝時期。他和程不識的軍隊和作戰風格帶點實驗的性質,那現在我們流行的說法,李廣就是朱日和的藍軍。他一生未封侯個人認為運氣實在太差。都說迷路是個硬傷,其實同時期誇沙漠作戰迷路的多了去了,還有個特點就是凡是迷路的都是要求在規定時間與主力匯合。你想想那時沒有實時通信,沒有導航,沒有精確的地圖,沒有天氣預報,要在沙漠地區與主力匯合,我都懷疑主力能不能把自己精確的位置說清楚都是問題。我個人覺得李廣最有機會封侯的一戰是元狩二年那次,霍去病,公孫賀一路。李廣,張騫一路。兩人戰術幾乎一樣,自己帶兵深入腹地吸引敵人,副將帶兵匯合包圍殲滅。霍去病這路公孫賀迷路,結果霍去病還真牛打贏了,不過也是帶去1萬人回來3000不到(從此霍去病打仗就不再硬抗,發揮了騎兵機動力的極致戰果也是輝煌)。而李廣那路你能相信最有旅行經驗的張騫迷路了,結果就是李广部被圍不過李廣也是牛也帶出來3000兵士,不過戰役目標為完成,功過相抵不予封侯,你看好不容易做了主將還有偏將配合結果被張騫坑了。從此以後連武帝也認為李廣運氣太差也就不愛重用他。


首先,李廣不是一次都沒有打過勝仗的。李廣打過什麼勝仗,其他問答已回答了,我就不再哆嗦了。著重說說李廣為什麼會那麼多人捧他。

一、李廣的確是為抗擊外族侵略立下功勞的。在衛青、霍去病未出現之前,李廣是漢朝僅有少數幾個拿得出手的,能與匈奴人對抗的將領,且的確多次打得匈奴人不敢輕易犯邊。這樣的將領老百姓是熱愛的、也願意傳頌他的事迹的。李廣在世時,人們就有他的事迹傳頌了,「飛將軍」就是一個例子。這點,史馬遷在記述時當然願意事無巨細了。

二、李廣與漢武帝關係不好,同時,漢朝第一筆桿司馬遷與漢武帝關係也不好(這點很關鍵)。司馬遷利用了自己的筆杆子,通過記述李廣的歷史(基本上是事實,只是遣詞用句多有褒獎),貶損了一下漢武帝,出一出自己被宮的惡氣(罵人不帶髒字的鼻祖啊)。因為太史公的無韻離騷影響太大了,自然就給後人留下了李廣高偉岸的形象,再經歷代文人一再拔高,李廣就火了。


李廣處在了漢景帝和漢武帝時期,而這個時期也是大漢王朝的黃金事情無論文景的文治,還是武帝的武功都達到了一個王朝的鼎盛,對於一個有才能有抱負的人來說處在這個事情是最容易出成果最容易升官發財的,尤其是武帝對軍事的重視,對於一個生處這個時段的高級將領來說也是人生的大幸,武帝的賢明和各類人才都能加已利用讓他們儘可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李廣將軍個人能力自然不必說,而且李廣在對匈奴的作戰中並非大家說的一無是處,在衛青和霍去病沒有出現之前李廣對於匈奴的作戰也是有一定的成效,跟其他將來相比起來還是很厲害滴,首先李廣到漢武帝時期他年齡已經大了,對於一個從青絲熬成白髮長期在邊塞作戰李廣將軍來說不容易,其次武帝對匈奴作戰分格的改變李廣也未必全能領會到,其三李廣作為一個悲情的將軍,也值得大家同情,其次李廣未被分候跟很多因素有關,陞官是跟政治因素有關的,當然軍功事重要因素還並非主要因數,李廣家族在武帝身邊並沒有特別牛逼的人物提李廣說話朝中也沒有李家牛逼人物佔據重要職位,在被衛青和霍去病耀眼的光輝下,李廣的軍功就好像螢火蟲一樣顯的微不足道,李廣本人也比較心胸不太開闊,導致背後也得罪不少高層,打壓你還是戳戳有餘的,李廣本人能力也有限,但是李廣作為忠義的化身,當然被後人稱頌。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小學生都會背的古詩,但是許多人都理解詩中「飛將軍」都錯誤,這裡的「飛將軍」指的是衛青而不是李廣,正史中龍城是衛青拿下的,和李廣一點關係都沒有,李廣因為作戰勇猛,騎兵機動快,來去如風如果飛的一樣,加上和士兵同甘共苦沒有架子所以敬稱飛將軍,兩個飛將軍,一個是匈奴人稱,一個是漢朝稱,因該是理解有誤造成的。如許多人把小說,評書,演義當成歷史一樣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楊家將,說岳全傳,岳飛傳,等等


李廣見了匈奴就敢打,僅憑個人的勇猛就打得匈奴不敢進犯他的防區,可謂才氣無雙,橫勇無敵。文人手無縛雞之力,就崇拜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箭能穿石的猿臂將軍。與李廣同時代的衛青是個放羊娃,靠他姐姐的關係才當的將軍,而李廣卻是個身經百戰,每戰必衝鋒在前的英雄好漢。文人也夢想想躍馬揚鞭,馳騁疆場,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自然非李廣莫屬。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盧城是指盧龍城,詩也寫作龍城飛將,與衛青偷襲的籠城毫無關係。三國時期的呂布勇猛無雙,騎射第一,才和李廣一樣被人稱為飛將,而象衛青這種在士兵後面動嘴的將軍,是決不可能稱之為飛將的。龍城飛將,無論是古代的翰林大學士,還是今天的教科書,都解釋單指飛將軍李廣。


光打敗仗也能做將軍?是漢武昏聵還是李廣運氣太好。司馬遷對李廣太過於褒獎,言過其實?那為什麼還如實記載李廣的幾次敗仗?漢武帝應該是司馬遷的仇人了,為什麼漢武給人的印象是雄才大略?李廣無能也就罷了,兒子孫子居然都是將軍,是文.景.武三代皇帝都瞎了眼?史官記載歷史,不是自娛自樂,難道除了司馬遷,別人就不能看?不能評論?就算司馬遷有什麼個人好惡,大體事實結論應該不會錯吧!畢竟寫的是自己同一時期的人,見證人可謂比比皆是。 這些漢奸摸黑中國的歷史人物是為了什麼哪?想來無非三點。一,為了出名不要臉。二,自己或孩子都加入了外籍,貶低中國歷史,做投名狀。三,漢奸。欲亡其國,先滅其史,替洋人效勞跪舔。


李廣沒打過勝仗?你是不是只看漢武帝時期李廣的兩次失敗了?太狹隘了。

李廣在漢文帝時期就開始參軍了,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在漢景帝時期,李廣在邊疆守衛,整天和匈奴打。打的匈奴相當的蛋疼。後來周亞夫評定七國之亂的時候,李廣又是周亞夫手下的將軍,奪了敵軍的帥旗——軍功裡面第一。

第一次,漢武帝派遣了四路人馬去試探匈奴,沒路人馬都是一萬人。分別是李廣、公孫賀、公孫敖、衛青,結果是李廣一出去就被當成了漢軍主力,匈奴主力都他媽去干李廣了,結果李廣全軍覆沒,自己被俘,後來李廣逃了出來;公孫賀、公孫敖一個在大草原旅遊了轉了一圈,一個碰到匈奴部隊,損失了7000兵力。衛青奔襲龍城,殺敵700,把龍城攪了個一塌糊塗。

第二次是漠北之戰,漢武帝認為李廣的「命奇」,就是運氣不好。告訴衛青在遇到匈奴主力的時候,把前將軍李廣調開。在衛青深入漠北的時候,衛青抓到了一個俘虜,得到了大單于的位置。於是衛青把李廣調離,調到了右路軍趙食其一路,因為沒有嚮導。所以迷路延誤了和衛青匯合的的時間。當時衛青詢問原因,李廣拒絕回答;衛青就讓李廣到大帳中做筆錄,李廣此時已經60多歲,所以為了尊嚴自殺。當時士兵和百姓知道後都痛哭流涕。

河南大學歷史學教授王立群講述的——李廣難封,告訴你真實的李廣。

http://tv.cntv.cn/video/C18571/17550e3f7e6d4fa44c771fbcd0c0fc76


李廣未打勝仗,未封候那是客觀原因造成的。不只是文人把他吹上天。武人也敬他為神,文人武人都不用吹憑李廣之能也能上天。他命不好,時遠差。但英靈常存,人心是碑。人神共敬是出必然。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人過聖誕節就是對自己文化的不熱愛」的言論?
上聯:拆破磊文三石獨。請對下聯?
溥儀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悄悄的問下推薦量有什麼用?為什麼推薦量一仟多,閱讀量是個位數?

TAG:西漢 | 李廣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