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中宗知道韋後與武三思私通,缺充耳不聞?
謝邀。
唐中宗李顯是唐朝歷史上非常傳奇的一位皇帝,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是武周皇帝、唐朝皇后武則天。
唐朝顯慶元年(656年),唐中宗生於長安,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
在他的兩位皇兄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之後,唐中宗被立為皇太子。
唐朝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死,唐中宗繼承皇位。
唐中宗登基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后,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唐中宗重用韋後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但遭到宰相裴炎和武則天的反對。
唐朝嗣聖元年(684年),李顯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
不久,唐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唐睿宗。
唐中宗先後被軟禁於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十四年,只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嘗盡了人世的艱難。
唐中宗被囚禁後不久,唐睿宗上表遜位,武則天登上了皇帝寶座,成為一代女皇,唐中宗很惶恐,還好韋氏跟他多年同甘共苦。
武周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秘密召回唐中宗及家人,重新立唐中宗為皇太子。
武周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病居迎仙宮,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內。
武周神龍元年(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發動神龍政變,相王李旦也配合行動,唐中宗複位稱帝,復國號為唐,立韋氏為皇后,破格追封韋後之父親為王,並讓韋後參預朝政。
韋後利用唐中宗對她的信任,積極干預朝政,這時,她把目光投向了兒女親家武三思。
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武則天稱帝後,武三思被封為梁王,甚至差點當上了皇太子。
武則天退位後,武三思不僅沒有失勢,反而因他是複位的唐中宗的親家,很快就成為皇宮的常客。
韋後要專權,就倚重武三思,兩人結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甚至產生了曖昧關係。
但唐中宗對這兩個人都非常信任,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戴了綠帽子,還把武三思引為知己,視為心腹。
所以,唐中宗既然不知情,自然就充耳不聞了,也是一個可憐人啊。
首先我不認為韋後真的與武三思私通,其次,就算真私通,唐中宗也不可能知道。
我們來看《資治通鑒》,《通鑒》關於唐中宗之死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皆出入宮掖,得幸於韋後,恐事泄被誅;安樂公主欲韋後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於餅餤中進毒。六月,壬午,中宗崩於神龍殿。」
這裡說馬秦客、楊均擔心自己和韋後私通的事情暴露後,自己會被殺死,所以和想做皇太女不成的安樂公主合謀暗殺了唐中宗;大家請注意,這裡關鍵是「恐事泄被誅」,如果說唐中宗因為當年同患難而對韋皇后私生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麼請問為什麼他只對武三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所以,我認為即使武三思與韋皇后真的私通,那也必然是瞞著中宗的;而韋皇后死後,睿宗以一品夫人的禮節安葬韋皇后,我認為這大概也是韋後並沒有真「穢亂宮闈」的一個旁證。
但是不可否認,唐中宗時期,韋皇后和武氏勢力極大,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唐中宗故意為之。
唐中宗前半生經歷了起伏跌宕,被流放均州、房州等地十四年之久,在朝中沒有深厚的根基,對第二次稱帝有如履薄冰之感。而其弟相王李旦先後接替皇位、擔綱皇嗣,在他身邊,聚集了很強的政治力量。
比如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的「五王」里,桓彥范、張柬之、袁恕己長安四年均為司刑少卿,敬暉長安三年為中台右丞,崔玄暐長安中為文昌左丞。
刑部的三人與尚書都省的二人是如何產生聯繫的呢?
據五王傳記,長安中,袁恕己在任司刑少卿時,兼知相王府司馬,當時姚崇為相王府長史,張柬之在長安末被姚崇由司刑少卿推薦為秋官侍郎,或有袁恕己的引薦。桓彥范長安四年遷司刑少卿,與張、袁等成為一個團體成員。
敬暉與崔玄暐兩人雖未在刑部任職,但與刑部也有聯繫,崔玄暐之弟曾為司刑少卿,崔玄暐有條件因其弟的關係結識張、桓、袁等,並推舉與自己同在尚書都省的敬暉與之結交,最終形成了政變中的五人核心團體。
這也就是說後來的唐睿宗,現在的相王和太平公主在中央的力量比唐中宗大得多。
當然,唐中宗不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身為皇帝,出於本能,他也要改變這種情況,雖然這種行為本質上是防禦性質的,但是他還是急需擴大自己在朝廷的力量。
最後他選擇了三股力量成為自己核心力量:東宮舊臣、外戚、諸武。
東宮舊臣:
神龍政變後,中宗將曾任太子左庶子的韋安石召回,升任中書令,封鄖國公,賜實封三百戶,不久改任戶部尚書、侍中。中宗和韋後曾在正月十五日夜,親幸韋宅,厚加賞賜。
召曾任太子右庶子的唐休璟,拜為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郡公。不久,拜為尚書右僕射,再遷中書令。又以東宮舊官,賜實封三百戶,封宋國公。
魏元忠,原為東宮左庶子,中宗即位,立即召其回京,拜為侍中、同中書門下三品。
中宗還封了很多東宮舊臣,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再來說外戚:
韋溫,韋後從父兄,神龍中累遷禮部尚書,封魯國公。
韋溫弟湑,左羽林將軍,封曹國公。
韋後一個妹夫陸頌為國子祭酒,另一個妹夫馮太和為太常少卿。馮太和卒,韋後這個妹妹又嫁嗣虢王邕。
韋湑子捷,娶成安公主,韋溫從祖弟濯,娶原嫁王同皎的定安公主,皆拜駙馬都尉。
景龍三年,韋溫遷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仍遙授揚州大都督。韋溫等「既居榮要,熏灼朝野,時人比之武氏」。
最後是諸武
神龍元年二月,詔以「特進、太子賓客、梁王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加實封五百戶,通前一千五百戶。」武則天在位時所封其他武氏諸王,雖多降為國公、郡公,但仍算受到厚待,當時直臣宋務光、蘇安恆上書勸諫,但「帝不悟」。
其實,不是「不悟」,而是唐中宗有意為之。
在唐中宗看來,在朝廷勢單力薄的自己,為了在三人(李旦、太平公主)聯盟中取得控制權,武則天倒台後人人喊打的武氏是合適的政治夥伴。
綜上所述,唐中宗時期武三思坐大實乃唐中宗有意為之,韋皇后親近武三思除了兒女親家的關係,也有拉攏諸武為己用,為皇帝用的心思,至於中間兩人有沒有私情,實乃末節。
唐中宗天性昏庸,荒唐,懦弱,無能。第一次做皇帝時,就打算將自己的岳父韋玄貞從參軍提拔為刺史,裴炎反對他這麼做,他說:我就是把皇位讓給他又怎麼樣?結果就是這句話讓他離開了皇帝的寶座。這一點反映了他的荒唐。
705年,張柬之等人起事時,要李顯帶著大家一起干,可是他卻畏畏縮縮,結果大家逼著他一起政變,這說明他的懦弱。
當了皇帝之後,在武則天的天威下一直倍感壓抑的韋皇后終於爆發出他驚人的破壞力,不僅干涉朝政,還跟武三思私通,讓中宗帶上了綠帽子。
中宗天生懼內,再加上在外流放時的一起同甘患難,使他對韋後的作為也只是笑笑而已。而這則是他荒唐,昏庸,無能的綜合體現。
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做皇帝的好料子,只不過歷史選擇了他。他的兩個哥哥先後被武則天殺死,而自己也在武則天的陰影下戰戰兢兢的過了大半輩子。
幸好他做皇帝時間不長,不然大唐歷史可能早就重寫了
推薦閱讀:
※《金瓶梅》中鄭愛月給西門慶做的美食「酥油泡螺」,如今是已經失傳了嗎?
※祖逖與石勒軍事爭鬥,絲毫不落下風,為何收復中原大業最終失敗?
※劉邦兒子為何要封自己的妹妹為王太后呢?
※豐臣秀吉當時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羅斯柴爾德家族真的能控制世界經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