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睿不是曹丕的兒子是袁熙的兒子,真的是這樣嗎?


魏明帝曹叡是曹丕的兒子,準確的說是曹丕和甄洛兩人的兒子。當年,曹操和袁紹進行了一場「官渡之戰」,結果袁紹被曹操打敗,袁紹和兒子袁熙倉惶逃跑,驚慌之餘撇下了兒媳甄洛和袁熙的母親。此時曹丕還是太子,他也執行了任務,他帶領軍隊包圍了婆媳二人所住的地方,曹丕一見甄洛美麗無比,驚得痴立落劍。他下令不得傷害二人。

曹丕見到如此美人,心裡想娶甄洛為妃,於是請示父王同意這門婚事,其實曹丕的老爸曹操也聽聞甄洛美如天仙,也想趁這次取勝收了甄洛為妃,也就是說父子同時喜歡甄洛。但是曹操還是顧及情面,忍痛割愛讓給給了曹丕,於是曹丕迎娶了甄洛,不久曹丕就上了戰場,過了一年,甄洛生下了兒子曹叡。

後來曹丕在前方打仗,又遇上了美人郭女王,慢慢的冷落了原來的甄洛,雖然曹丕十分寵愛郭女王,一直想立郭女王為皇后,但郭女王沒給曹丕生個一男半女,從道理上說不通,郭女王為了上位皇后,居然誹謗甄洛,說曹丕之子曹叡出生時不足月,也就是說曹丕娶甄洛時,甄洛已懷上了袁熙的種了。言外之意就是曹丕頂缸了。其實這都是郭女王無中生有,詆毀善良的甄洛,曹丕因此和甄洛發生了爭吵,隨之夫妻關係越來越緊張,最後曹丕早就不是當初那個痴立洛劍的曹丕了。夫妻恩斷義絕,甄洛被賜死。死後郭女王用糠塞住甄洛之口,怕她去陰間告狀。

(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和關注。)



曹睿字元仲,這個諧音本身就讓人浮想聯翩。

曹丕的兒子多數早夭,活著的年紀也小,只有曹睿各方面都是最適合的,但曹丕到了彌留之際才肯立儲,甚至一度想立舊妾之子為嗣,這到底是出於什麼考量?陳壽在同一本史書上對年齡的記載卻有兩種說法,最大的可能就是曹家官方造假希望消除民間的懷疑,但這樣做確有些欲蓋彌彰之嫌。

事實已經沒辦法知道了,但是從疑點看來,曹睿是袁紹之孫的可能是存在的。

曹叡究竟是不是曹丕親生子,沒有DNA技術,就只能從史書中找尋點蛛絲馬跡了。

首先要明確的是曹叡的生辰年月,但《三國志》中,查遍武帝、文帝、明帝紀以及魏后妃傳,均沒有明確記載曹叡是何年何月生。

好在《三國志》中關於年月事迹的記載還是有些的,可以把它摘錄出來推算一下。

按《明帝紀》「(景初)三年春正月丁亥......時年三十六......帝崩於嘉福殿」。

景初三年即公元239年,曹叡時年36歲,那麼其生年當為203-204年之間,那麼曹丕是什麼時候納甄氏的呢?

還是查《三國志》,按《武帝紀》「(建安)九年......八月......鄴定」

《后妃傳》「文昭甄皇后......及冀州平,文帝納後於鄴」。

如此看來,入鄴城曹丕方納甄氏是無疑的了,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那麼,疑問就來了,姑且算曹丕是個急色鬼,一入鄴城就納了甄氏,那最快也是204年8月的事了,又如何能在204年就生了曹叡出來?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算年歲,多按虛歲來算,而虛歲往往較其實際年齡大1-2歲,特殊情況下甚至還可能大3歲,那麼曹叡卒年36歲若是虛歲的話,則其實際年齡可能是34、5歲,甚至是33歲,倒推回去,則其生年當為204-206年之間。按此計算的話,曹丕204年8月納甄氏,205或者206年生曹叡則是完全可能的事情。

除上述之外,《三國志》中關於曹叡年歲的記載還有一處,按《明帝紀》「年十五,封武德侯」,

按《文帝紀》「 ( 延康元年 )五月戊寅,天子......封王子叡為武德侯 」 。

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曹叡時年15歲,依前所述,這個15歲,可能是實歲,也可能是虛歲。若按實歲來推算,曹叡生年當為205年,若按虛歲來推算,曹叡生年當為206-207年之間。可以看出,不管實歲虛歲,推算出來的生年,與曹丕納甄氏的時間基本都可以契合。

這麼說的話,可以下結論,曹叡是曹丕所生了?

未必

由上述記載來看,曹叡220年15歲封侯,239年36歲崩,中間隔了19年,15+19卻是34而不是36,若要這種情況成立,除非封侯時以實歲記載,而帝崩時以虛歲記載,但同一篇傳紀中記載年歲卻有兩種不同記法,實在不大可能,那麼曹叡的年歲便成一筆糊塗賬了,前面那些推算都無法作準,自然也難以判斷曹叡是否曹丕生子了。

如此看來,要麼是陳壽治史不謹,記載混亂,要麼是陳壽明知故為,暗藏曲筆,陳壽撰《三國志》時已是晉朝,司馬氏又自詡為繼承曹魏正統,因此我們開個小腦洞:陳壽在撰寫時,明知曹叡並非曹丕親生兒子,但又不敢明確寫入書中,不寫又有違史官職責,於是只好暗藏曲筆,留了條伏線讓後人去發現。

只是,袁本初地下有知,不知當笑還是當哭......

近日有幸拜讀金性堯先生所著《三國談心錄》一書,首篇即是《魏明帝生父之謎》,金先生在文中引述了一個極具想像力的觀點——魏明帝曹睿並非曹丕親生。

關於這個觀點,筆者現將金氏原文摘錄如下:

甄氏總算生下一個明帝,能為其屈死的亡母報仇,但這裡卻又留下一個很有興趣的疑問,即明帝的父親究竟是誰?後人為此而議論紛紛,因為甄氏原有前夫的,這疑問倒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史為證。

先讓我們看一看《魏志·明帝紀》: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納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麼會生下明帝呢?如果確是曹丕所生,至早應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說過:「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后,明帝應以十年生,計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鶴亭先生《疚齋日記》因而說:「則明帝為袁氏血胤矣。」盧弼《三國志集解》也說:「竊謂承祚(陳壽)此文,實為曲筆,讀史者逆推年月,證以甄夫人之賜死,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則元仲(曹睿之字)究為誰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盧氏的意思是說,陳壽原是知道應作時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寫上「時年三十六」,這就是故意給讀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種子。

馬伯庸在 風雨洛神賦 的觀點已經不僅僅是時間問題了,還有幾個理由我很疑惑:

1.曹丕既然志在帝位,當然不會說破這位長孫的真實身份。更麻煩的是,曹植那時候也有了自己的兒子。曹丕的打算是,反正自己還年輕,等到有了親生兒子,把曹睿再替掉就是了。可惜的是,在隨後的十幾年裡,曹丕就像是中了詛咒一樣,生下的兒子幾乎全部夭折。

2.曹操對曹睿的喜愛,日甚一日,甚至感慨說「吾基於爾三世矣」(曹家要流傳三代就要靠你了)。為了掩飾謊言,必須要說更多的謊言,當謊言的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曹丕已經無法回頭。他已經不敢向父親解釋,這孩子不是曹家的,是袁家的,也沒法解釋為什麼拖到現在才說出來。

冒鶴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學者,而著有《三國志集解》的盧弼,在三國學界更是享有盛譽,這二位均認為魏明帝並非曹丕親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論斷顯然有相當的權威性。但由於這一觀點並沒有足夠的史料來作支撐,因此不能算作蓋棺定論,說到底還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文章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觀點。

為方便讀者,這裡一併將相關文字摘錄如下:

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釐訂諸家之說,定曹睿生年為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卒仍為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年三十四。即是說,曹睿是曹丕生的。作三十六,是承祚誤記,別無深意。

至於金先生究竟認同哪種觀點,由於文中並未明言,後學自然也不敢臆測,從文章標題《魏明帝生父之謎》看,或許是認為這個問題難以定論,尚需存疑吧。

但經過考證後,筆者認為,冒、盧之說貌似有理,實則無據,有極大的臆測成分,其實只需仔細研讀《三國志》相關原文及裴注,是不難得出「魏明帝曹睿確系魏文帝曹丕親生」這個結論的。

根據《魏志·明帝紀》記載:明皇帝諱睿,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為齊公,三年為平原王。

如果假設曹睿於景初三年正月丁亥駕崩時確實是三十六歲,我們經過反推之後將會得出如下年表: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曹睿一歲 為甄氏所生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曹睿十五歲 封為武德侯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 曹睿十九歲 封為齊公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 曹睿二十歲 封為平原王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 曹睿三十六歲 駕崩

我們不妨再參照一下《魏志·文帝紀》中關於曹睿受爵的相關記載:(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睿為武德侯。

我們知道曹丕繼位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這年十一月他逼漢獻帝禪位,並改元黃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黃初元年事實上是同一年,即:曹睿被封為武德侯是在黃初元年(公元220年),這一年曹睿十五歲。

而我們按曹睿三十六歲駕崩所推出的年表卻顯示他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為武德侯的,與《魏志·文帝紀》中的記載整整差了三年。難道《魏志·文帝紀》弄錯了?

我們知道,建安二十二年時,曹操身為魏王,尚未辭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將以外,並沒有受爵,連曹丕尚無爵祿,那他的兒子曹睿被封作武德侯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繼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時將自己的兒子封侯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紀》的相關記載應該是準確無誤的。

按照《魏志·文帝紀》的記載推算,曹睿應生於建安十年五月至建安十一年五月之間(黃初元年五月封其為武德侯時,已有十五歲,則其生辰必在建安十一年五月前),即使取極限值計算,甄氏懷孕的時間最早也要在建安九年七月,而在這一年五月,曹操已經圍攻鄴城,此時袁煕遠在幽州。

至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曹睿駕崩時年三十六的說法,是絕難成立的,更遑論什麼曹睿系袁氏之後了。

儘管魏明帝曹睿的身世已不再成謎。但還是留下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魏志·明帝紀》會將曹睿駕崩時的年齡記作三十六歲呢?難道陳壽做錯了一道這麼簡單的算術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以為,有必要提及一下陸侃如先生的觀點。

金先生在其文末提及的陸侃如先生,是著名的國學大家,所謂「釐訂諸家之說」,儘管筆者不知道陸先生是如何個釐訂法,但定曹睿生年為建安十一年,深為筆者所認同,很有可能也是依《魏志·文帝紀》的記載來作的推算。只是筆者竊以為,陸先生將曹睿辭世年齡算作三十四歲,尚有值得商榷之處。

因為曹睿雖然卒於景初三年,但具體時間卻是這一年的正月丁亥,如果曹睿生於建安十一而且其生日不是在正月的話(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其生於建安十年的可能),那麼從建安十一開始推算,他駕崩時應當只有三十三歲,需要明確一下的是,這個三十三歲是指三十三虛歲,也就是將他在建安十一年出生時算作一歲,如果換算成公曆的話,這時的曹睿其實只有三十二周歲,還沒有滿三十三周歲。(事實上,由於曹睿曾經在景初元年,根據有司的奏呈「以為魏得地統,宜以建丑之月為正」,將這一年的三月改為四月,曹睿死後,繼位的曹芳又將曆法改了回去,因此,他駕崩的那個月,如果按先前的曆法算,其實應該是十二月。)

因此,筆者認為在計算曹睿生卒年時,是不宜將景初三年也算作一歲的,陸侃如先生算作三十四歲,顯然是將公元239年也計算在內了。如果不算公元239年,曹睿駕崩時當是三十三歲。

如果曹睿果然生於建安十一年二月至五月間的話,那麼筆者再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因為「三」字第一筆為一橫,誤看作「一點」是極有可能的,第二筆為與「六」字第二筆同,而第三筆又是一橫,誤看作「兩點」也是有可能的。即,所謂的「年三十六」很有可能乃是「年三十三」之訛,古人將「三十三」誤抄成「三十六」,這或許才是造成曹睿身世成疑的真正原因。

其實並不重要,因為曹睿自己又沒有留下後代,他死之後繼承帝位的是養子曹芳。這個曹芳肯定是曹操的後代,至於是曹操哪個兒子的後代就說不準了,因為沒有記載。有史書提到是曹彰的孫子,曹操的曾孫。所以,即使曹睿不是曹丕的後代,那等他死了之後皇位還是回到了曹操後代中。只是曹操的後代已經不行了,很快就要被司馬取代了。


袁熙作為頂級官二代超級貴公子,但他的一生卻是極其悲催的。

袁熙的正妻——甄宓,同樣也出身名門,上蔡令甄逸之女,是三國最有名的三個絕世美人之一,擁有傾國傾城之姿。

建安九年(204年),冀州鄴城被曹操攻破後,被曹操之子曹丕納入後宮,為曹丕生下後為魏明帝的曹叡。

一直有一個陰謀論,曹魏的明帝曹叡其實並非曹丕的親生兒子,而是袁熙之子!這一點似乎從一些史書的記載中也形成了旁證。

袁熙最後的結局很凄涼,在袁紹戰敗死後,袁熙並未參與袁譚、袁尚兩兄弟的爭權。還在曹操平定河北後,接納敗給曹操後前來投奔的三弟袁尚,最後因由於屬下的背叛,他與袁尚逃往遼東太守公孫康帳下, 卻被公孫康殺死, 二人首級則被獻給曹操。

袁熙的一生是極其悲劇的,家族被滅門,老婆被搶,下屬部將集體背叛,連最後走投無路投靠別人,都被當做投名狀獻於敵人。可謂三國十大悲劇人物之一。

但袁熙在歷史上是絕不容忽視的,就因為那個魏明帝是他親生兒子的陰謀論傳聞。

雖然一些史書里可列舉一些旁證,但真實情況是什麼,我想就算當時那個時代的人也不可能有誰知道的,一個帝王的血脈絕密怎麼可能叫任何人知道?還有傳聞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呢,這些事關帝王隱私根本是無從考證的,只能憑猜測,所以都只是傳聞。想想把。


這個問題主要就是因為陳壽的《三國志》中沒有明確記載曹睿出生時間,所以只能從史料中查找。先說一下古人算年歲,多按虛歲來算,而虛歲往往較其實際年齡大1-2歲。

按《明帝紀》「(景初)三年春正月丁亥......時年三十六......帝崩於嘉福殿」。景初三年即公元239年,曹睿時年36,那麼生年當為203-204年之間,再看曹丕納甄氏時間,《武帝紀》「(建安)九年......八月......鄴定」和《后妃傳》「文昭甄皇后......及冀州平,文帝納後於鄴」,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以上可知曹丕一進城就納了甄氏,那也是204年8月份的事情,怎麼可能同年生了曹睿?但是以36是虛歲往回推算那麼,205年或者206年生曹睿完全是可能的了。

《三國志》中關於曹睿年歲的記載還有一處,《明帝紀》「年十五,封武德候」,按《文帝紀》「(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封王子睿為武德候」。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

這就是三國志的矛盾處了因為以封侯年齡無論是實歲還是虛歲都可以說是曹丕的兒子了,但是220年15歲封侯,239年36歲崩,中間是隔了19年,但是15+19是34而不是36,要想這種情況成立,只能是封侯按實歲記載,而帝崩時按虛歲記載,但同一篇傳記有兩種記法,實在不太可能,那麼曹睿的年歲便成了糊塗賬。

因為沒有DNA技術,所以才會給大家無限的遐想,以繼承來說曹睿即使是袁熙的兒子,但是他死之後繼承帝位的是養子曹芳,這個曹芳肯定是曹操的後代,所以問題並不重要,可嘆的只是曹魏很快就要被司馬取代了。


曹睿是曹丕的兒子,那會兒袁熙早就死了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史稱魏明帝,中國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從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愛。公元226-239年在位。曹丕與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孫。


推薦閱讀:

園林賞石,太湖石都來自太湖嗎?
上聯:討論討論論論論論論出其中奇妙,求下聯怎麼對?
走了十萬八千里都沒敢扔,沙僧的擔子里到底是什麼?
賓士C級,九速和七速有什麼區別?

TAG:曹丕 | 曹叡 | 文化 | 歷史 | 袁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