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在絲綢之路上處於什麼地位?
既然是問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那就得先看絲綢之路怎麼來的,簡單來說,這條路開闢的初衷只是為了打架,就是漢武帝為了打跑匈奴,讓張騫去聯絡西域的月氏國,實行夾擊策略,後來任務沒完成,倒是把西域這片新大陸探出來了。
趕跑匈奴之後,就打通了河西走廊這條道,中西往來才日漸頻繁。如果不知道河西走廊具體是哪塊,可以參考下我畫的圖,糙是糙了點,但是大概位置肯定沒跑。黃色區域是河西走廊,中西往返,必經此路。而敦煌就在河西走廊最西邊,就是所謂的「咽喉要道」。
為了扼守這條通道,漢武帝專門在敦煌修建了陽關和玉門關,也就是說,把敦煌這塊牢牢守住了,河西包括中原就舒坦了,可見敦煌的重要性!
中原和西域文化、貿易往來,敦煌就理所當然滴成了中轉站,既是西域來的僧人、使節、商人的落腳點,也是中原人告別故土的地方。各國商人大多在此雲集,造就了敦煌繁榮的貿易市場。
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地區大亂,百姓為求安定,紛紛逃往河西,這時候信佛的多了,中西往來的僧人也就多了,很多高僧如法顯、鳩摩羅什等都在敦煌留下了足跡。莫高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那個時候,西去的人為求平安,會在莫高窟開窟祈福,東來的人為了慶祝平安抵達,也會修窟。這時候的敦煌承載了人們的信仰。
敦煌莫高窟裡面的彩塑、壁畫、經卷等絕對是無上至寶,是千百年佛教藝術的傳承。
唐朝經營西域的各項活動,也都以敦煌作為物資供應基地。
敦煌的輝煌一直延續到唐代中葉,中國經濟重心和政治重心逐漸轉移,再加上海上交通日益發達,絲綢之路也就逐漸衰落,敦煌也顯得不再那麼耀眼。明代直接劃嘉峪關為界,這樣一來敦煌就被划到了關外,變為荒廢之地 ,變得可有可無。後來明政府關閉嘉峪關,斷絕和西域往來,敦煌從人們視線中徹底消失,變成荒漠之地。
總的來說,敦煌在絲綢之路上,特別是漢朝到唐朝年間,都是非常重要的對外窗口,有著無可頂替的地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