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廣幾乎沒有打過勝仗,為什麼卻成了猛將的代表?


應該說,李廣打過很多勝仗,他只是幾乎沒有過以主將身份指揮作戰的經歷。在他的時代,前有周亞夫,後有衛青、霍去病,七國之亂時隨周亞夫平叛吳楚,漢武帝時隨衛青征討匈奴。其間長期轉任上郡、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邊境各郡太守,在守衛邊疆的戰爭中皆以力戰聞名。

漢武帝元光六年,難得的獨當一面統兵擊匈奴的征戰中,李廣以一萬騎兵出雁門後,遭到匈奴大軍圍攻,受傷被俘,成為軍事生涯的一大「污點」,終身未得封侯。但這些都無礙於千古以來,李廣與項羽、秦瓊等一同成為猛將的代表。

雖然李廣論軍功難以在強盛的漢武帝時代步入封侯之列,但是他傳奇的戰場表現,已經足夠成就其閃耀千古的猛將威名,獲得的讚譽令許多王侯將相也難以企及。其中代表性的事例主要有以下兩件:

一是箭術、騎術驚人。公元前129年,匈奴兵入侵上谷,李廣奉命從雁門關出擊,結果遭遇匈奴重兵包圍,全軍覆沒,李廣力戰負傷被擒。後在押送途中從一匈奴兵手中奪下戰馬、弓箭,從數百匈奴騎兵的追擊下,憑藉超凡的箭術和騎術,隻身從大漠逃還。

二是射虎。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更有一次將草叢中的石頭誤以為是虎,一箭射去,箭鏃竟沒入石中!

李廣為人耿直,生不得封侯、死未得善終,50年軍旅歷經大小70餘戰,一身箭術射殺無數敵人,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猛將之名不待言而傳久遠。


這個問題問的好。李廣揚名主要來自於王勃的那首《滕王閣序》,其中有這麼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感嘆的就是李廣與匈奴血戰了一輩子,最後沒有封侯的遺憾。而造成王勃這樣感嘆的不僅僅是因為李廣沒有封侯,主要還是因為李廣是自殺的,這樣無疑給他的人生增添了些許悲壯色彩。

那麼李廣究竟是不是如王勃說的那樣令人遺憾,他的一生是否可以值得封侯呢?我們需要用事實說話。不但要用事實說話,還要對事實進行篩選和鑒別。

表現李廣的英勇有個典故,叫射石搏虎。說的是李廣有一次看到草叢裡一塊石頭,他誤以為是一隻老虎,就搭弓射箭一箭命中。誰知道到眼前一看,原來是一塊石頭,然而讓人驚奇的是箭頭竟然全部都射入了石頭,而搏虎則是說李廣帶傷將一隻老虎射殺,何其勇也。這段記載出自史記,主筆人司馬遷。《史記》當中有太多杜撰的傳說。這個典故也不例外。如果說射石尚可以勉強解釋,那麼搏虎就根本就是謠傳了。單獨一個人射殺一隻猛虎,還是自己主動去找老虎拚命,這樣的描寫根本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維。司馬遷在寫史記時為了行文流暢,採用了許多民間謠傳,他這個習慣也害苦了許多後期讀史記的人。不信我們接著看看下面這個記載。

李廣任上郡太守時,漢景帝派到李廣軍中的一個宦官在野外被三個匈奴人射傷,李廣帶了一百多個隨從追擊這三個匈奴人,當將三個匈奴人擒獲後才發現跑到了人家的地盤。數千匈奴已經看到了他們。這時候跑還是不跑呢?李廣很聰明,率領這一百多人故意跑到離匈奴不到兩里地的地方,而且還衝到人家軍隊中射殺了匈奴一名白馬將軍,然後大搖大擺的回到原位,解下馬鞍,隨意卧倒。就這樣嚇得匈奴一晚上不敢動彈,更過分的是匈奴竟然趁著夜色撤軍了。荒誕,太荒誕了。司馬遷簡直是在挑戰讀史人的智商。這樣的事情稍微用正常思維考慮一下就知道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們再來看看李廣的指揮才能,程不識就批評過他,說他:李廣治軍簡便易行,然而一旦匈奴來犯,必敗。可見李廣帶兵,軍紀不嚴。之所以許多士兵喜歡他,一是因為他能身先士卒往前沖,二是他治軍不嚴,讓士兵覺得在軍中安逸快樂。然而慈不掌兵,這樣的長官帶兵打仗,只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李廣在公元前129年抗擊匈奴過程中被匈奴俘獲,後來依靠自己的高強武藝逃脫。回來後被判斬首,他竟然用錢贖了死罪。(又是一件奇聞),後來很長時間李廣都沒有戰功。在公元前120年與匈奴交戰中他奇葩的擺了一個圓形的陣型,結果被匈奴一陣箭雨射來,士兵死了一大半。最後幾乎全軍覆沒。而在他最後一次行軍中更是連匈奴都沒有找到,於是悲憤加上羞愧,李廣自殺身亡。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發現,李廣個人確實是一名武功高強的武將,然而他年少成名,自負心強,又在帶兵打仗方面沒有特殊的天賦。在與匈奴交戰中還被俘獲。因此,他沒有封侯也是在情理之中。然而他自己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覺得自己能封侯,結果承受不了最後尋敵不利的尷尬局面,自殺身亡。他雖然死了,然而帳卻沒有完。他的兒子由於懷疑自己的老爹被衛青故意指示繞遠路去尋敵,結果打傷了衛青,雖然衛青 沒有處理李廣的兒子,但是衛青的侄子霍去病不是好惹的,他射殺了李廣的兒子,為衛青報仇。李廣不但自己自殺身亡,也害了自己的孩子為他而死,這樣的人能讓人說什麼好呢?

奇怪的就是一些文學家很喜歡李廣,寫了很多歌頌李廣的詩句,也許是因為對他報以同情吧。然而文學最終還是代替不了歷史,李廣的身前身後事自有後人去評判。

李廣年少成名,算是一名猛將,但絕不像史記中描寫的那麼誇張。他也做不了猛將的代表,打過勝仗,但也打過敗仗,因此他不能算是一名名將。對他不能讚譽過高。


我想先問下小編,哪來的信息李廣沒打過勝仗?

李廣擔參與過七國之亂,鎮守過邊關,打過匈奴。是真真正正一步步從基層積累軍功爬上去的。

李廣不是常勝將軍,鎮守邊關時期,對匈奴多有獲勝,因而有了飛將軍的名號。而在漢武帝對匈奴大舉進攻過程中,李廣確實吃了不少敗仗。原因如下,首先就是漢武帝重用衛青、霍去病,所以並未以李廣為進攻核心,而是作為牽制和輔助,李廣兵力不足,而且軍團戰力遠低於衛青、霍去病軍團;其二,則是李廣名氣太大,拉仇恨,匈奴將其視為主力進攻 而其實李廣只算偏師,於是李廣總是以寡敵眾,雖然斬獲不少但是自己基本都是全軍覆沒。第三,就是李廣真的點背,生不逢時,一路坑到死,其孫李陵一樣遭遇這樣問題。

以1萬對4萬,能殺低3萬餘,算猛將否?


標題本身有間題,在周亞夫為帥平定吳楚之戰中,李廣為先鋒主將獲得空前大勝,斬將刈旗,本可封候卻因私授梁王將軍印而失去封候機會,在對匈奴作戰中,李廣以三千騎遇匈奴二萬騎,而廣下馬彎弓連射殺匈奴二員戰將,以智勇全師而還。李廣轉戰四郡而囟奴不敢與之戰,這豈是一個常打敗仗的將軍嗎?李廣難封其真實意義是反咉漢武帝的刻簿寡恩。


屢敗屢戰的勇氣更重要所以是猛將而不是長勝將軍,趙雲是長勝將軍,幾乎沒敗仗,夏侯惇打過多次敗仗,你說夏侯和趙雲誰是猛將。。。


成為一個偉人,才幹是一個因素,運氣是另一個因素。李廣也是一個例子,我軍有這樣的例子。有的人運氣極好,跟著跟著也成就了功名。例如,為許世友將軍做後勤,專門背酒壺的老兵(電影里有這個鏡頭),從紅軍時代一直到建國後,都是許世友的「後勤部長」,授勛時軍銜是少將。


李廣難封,是當時漢朝對匈奴的政策不是主攻,時運不濟的問題,等有機會建功立業的時候,李廣的年齡大了

作為猛將的代表,從他一箭射石虎就知道他武藝超群


推薦閱讀:

二战时候,如果美国不参战,现在会是什么样?
為什麼日本的將軍們沒有推翻天皇,而是選擇屈居人下?
李陵真降匈奴是誰的錯?
如果任命毛文龍為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能打贏後金嗎?

TAG:李廣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