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石林景區怎麼樣?


黃河石林的發現可謂是偶然中的偶然,1967年,一個名叫蘇雲來的景泰縣文化工作者在當地逐村採風,他歷經千辛萬苦,從垂直90度的百米懸崖上通過天梯、棧道第一次進入了龍灣村,村內阡陌縱橫、綠意盎然的景色給從小在荒原戈壁中長大的蘇雲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並沒有看見黃河對岸的「石林」。



蘇雲來來過很多次龍灣村,卻一次次與景泰石林失之交臂。直到1983年的冬天,蘇雲來第五次來到了龍灣,這一天雪花漫天飛舞,懸崖上的羊腸小道被積雪封住了,自古出入龍灣只有兩條路:要麼走棧道、爬天梯走旱路;要麼先乘羊皮筏子渡黃河,再穿過峽谷進村。這一次由於天氣原因蘇雲來不得不選擇了第二條更為艱難的水路,當他渡過黃河,沿著河邊由西向北而上,再直轉西去,便進入了世所罕至的黃河石林飲馬溝段。



當黃河石林第一次展現在蘇雲來眼前時,他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峽谷曲折,山傾壁危,如城堡、高牆般比肩而立,雄偉無比。

從此,黃河石林才開始進入大眾的視線。


其實是風與水的傑作,它們聯手繪製了嘆為觀止的崢嶸,奇妙磅礴的景觀,把人文的思考滲透近來就是:望秋月、月下情侶、西天取經、飛來石、五指山、聖誕老人、木蘭遠征、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競發、西天取經、屈原問天等景點,形神兼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走進石林主溝——飲馬大峽谷,古黃河沖刷過的古石林群帶你跨越時空暇思。但見長河抱日,峨峰接雲,石林聳奇,危崖橫斷,陡岩凌空,造型千姿百態,步移景變;黃河石林一尊尊站立起來,站成一排排,一簇簇的精神,那應該是不朽吧。



夕陽西下,沿著崎嶇的山路,盤旋而上,也就是從溝谷爬上了峰端,我們登上了觀景台,放眼一望,目測的方圓百里竟是一個春筍的海洋,眼看著這些筍子節節拔高瞬間長成林子的壯觀,直刺青天,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



石林則依著黃河的彎轉,藐著黃河的水流,這個場面保持著一種驚心動魄的興奮,一看就是飛逝而去的千萬年啊,千萬年。老龍灣像一條長長的、波光粼粼的跑道,黃河拍打著細浪,從聳立的石林中,陡峭的岩石旁流過去,固執地向乾涸遙遠的北方挺進。



黃河文化中羊皮筏子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人在筏上,筏在河中,兩岸景緻似巨幅畫卷,在您面前綿延開來,沿河風情盡收眼底,滔滔黃河水載著千年的沉重滾滾而去。




黃河石林景將黃河的自然奇觀與人文景觀巧妙地結合,山水相依,動靜結合,開發了適宜觀光旅遊、探險獵奇、度假休閑的風情暢玩項目。




驢車將是您代步暢遊石林的最好工具,這裡你可以感受到當地老鄉純樸的民風,興緻到來唱一段西北小曲,讓你真正融入到西部粗獷的文化氛圍中來。




人在筏上,筏在河中,「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兩岸景緻色像一幅畫卷,在面前蔓延開來,滔滔的黃河江水載著我們一路漂浮,伴隨千年的歷史滾滾而去。




滔滔黃河水自西向東,奔流不息,而水車正如黃河母親的珠瓚,千百年來在沿黃兩岸,以其獨有的風姿留傳至今。自明嘉靖年間段續發明水車至今,幾百年來世事蒼桑,水車在原有引流灌溉的主要功能上,同時附加了豐富的旅遊內涵。




這裡的奇特美景。被國內外眾多導演所青睞,成為了西部影視背景題材的首選之地,《決戰剎馬鎮》、《神話》、新版電視劇《書劍恩仇錄》、《少林寺傳奇3》、《風之國》、《大敦煌》、《汗血寶馬》、《花木蘭》、《老柿子樹》、《雪花那個飄》等30餘部影片都是在這裡取景拍攝,因此有著「西部好萊塢」的美譽。


黃河石林的前世今生 因為奇偉 所以熱愛!

一邊是驚心動魄、粗獷凌厲的戈壁石林,一邊是阡陌縱橫、綠意盎然的龍灣村,動靜結合,剛柔並濟,黃河咆哮著由東向西,流轉成一幅太極八卦圖。

曾風靡一時的電影,如《神話》、《決戰剎馬鎮》、《花木蘭》等都不約而同地把這裡作為影片重要的外景拍攝地,古黃河沖刷過的古石林群帶你穿越時空,遐思千萬年的歲月……

乘一隻羊皮筏子,順黃河而下,「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聽筏子客講述一段傳奇的故事,聽他撕破嗓子吼著花兒——該是一段何等逍遙的路程呀!

進入石林必經的盤山公路——22道彎

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東南中泉鎮龍灣村境內,從省城蘭州乘車向北經白銀市至景泰,約兩個小時左右便可到達。

獨特的石林

黃河石林是由眾多峭壁、岩柱組成的峰林和峰叢,在1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呈狹長帶狀分布,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原始、亘古、蒼莽、純粹……這裡是籠罩在濃郁夢幻色彩中超越時空的造物傑作。伴隨著悠悠黃河水的流淌,黃河石林已經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而外人「發現」這一奇景只不過才30多年的時間。

發現石林:多次失之交臂後的橫空出世

黃河石林的發現可謂是偶然中的偶然,1967年,一個名叫蘇雲來的景泰縣文化工作者在當地逐村採風,他歷經千辛萬苦,從垂直90度的百米懸崖上通過天梯、棧道第一次進入了龍灣村,村內阡陌縱橫、綠意盎然的景色給從小在荒原戈壁中長大的蘇雲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並沒有看見黃河對岸的「石林」。10年後,蘇雲來隨景泰縣文化隊第二次來到龍灣,這一次,他開始用畫筆記錄下龍灣村的風土人情,但由於和第一次走的路線一樣,他還是與石林擦肩而過。

龍灣村

1978年,蘇雲來和外地的攝影家一起來到龍灣村,拍下了第一張鳥瞰龍灣村綠洲的照片。

1979年,蘇雲來第四次隨縣劇團下鄉來到龍灣……

一次次的失之交臂,沉寂了千百年的黃河石林在靜靜地等待著宿命中的機緣。

1983年的冬天,蘇雲來第五次來到了龍灣,這一天雪花漫天飛舞,懸崖上的羊腸小道被積雪封住了,自古出入龍灣只有兩條路:要麼走棧道、爬天梯走旱路;要麼先乘羊皮筏子渡黃河,再穿過峽谷進村。這一次由於天氣原因蘇雲來不得不選擇了第二條更為艱難的水路,當他渡過黃河,沿著河邊由西向北而上,再直轉西去,便進入了世所罕至的黃河石林飲馬溝段。

飲馬溝峽谷

當黃河石林第一次展現在蘇雲來眼前時,他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飲馬溝大峽谷是黃河石林中最大的一個溝。進入峽谷內,兩邊全是100多米高的石柱石筍,給人萬山壓頂的感覺。兩旁崖壁千仞,偶有蒼鷹盤旋,峽谷曲折,山傾壁危,如城堡、高牆般比肩而立,雄偉無比。之後的3天時間裡,蘇雲來踏遍了黃河石林的溝溝岔岔,用速寫的形式記錄下了眼前的一切。

1985年,他的第一幅以龍灣山石為素材的國畫《龍灣石林》獲得白銀市美術書法攝影展一等獎,接下來幾年,蘇雲來關於黃河石林的創作一發不可收拾,各種美術作品多次獲得省市級的各種獎項。

直到1990年,《甘肅日報》第一次刊登發現黃河石林的消息……

從此,黃河石林才開始進入大眾的視線。

石林成因:一段滄海桑田的歷史

根據地質專家勘測,黃河石林大約形成於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石林所在地區曾經是幽深的黃河故道,後來由於河床逐漸下降,石林慢慢裸露出水面。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成因一樣,黃河石林也是由於經過黃河水百萬年的沖刷形成的,大約平均每1萬年向下沖刷出1米。

黃河石林最大的溝谷——飲馬溝大峽谷

談到石林,人們往往想到的是雲南的路南石林和關於「阿詩瑪」的美麗傳說。但不同的是,雲南石林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岩,而黃河石林的主要成分是洪積砂礫岩。砂礫岩的結構比較鬆散,形成得比較快,銷蝕得也比較快,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地貌,也是一個非常短命的地貌——這正是它的稀有和珍貴所在。而且,從形態規模上看,雲南石林的平均高度是60米到80米之間,黃河石林的平均高度是80米到200米之間,最高處是210米,比雲南石林要雄偉壯觀得多。

在沉寂了幾百萬年之後,黃河石林的出世註定要石破天驚。大自然以萬古之力、變幻之功,賦予了它超凡之氣與浩蕩之神。正是這種獨具雄、險、奇、古、野、幽的原始風韻,使黃河石林成為了影視劇的最佳外景拍攝地。

比如,2008年上映,由成龍、金喜善、梁家輝主演的電影《神話》中有27分鐘的鏡頭取自這裡,另外,《天下糧倉》、《漢武大帝》、《花木蘭》、《決戰剎馬鎮》等影視劇都曾在這裡取過景。

 

在石林里尋找那些出現在電影里的鏡頭,當地人會熱情地給你介紹:那個地方是金喜善墜崖處;那條路上成龍曾經跑過馬;那個峽穀梁家輝曾帶叛兵圍剿——電影《神話》中由成龍扮演的秦朝大將軍蒙毅率千軍萬馬呼嘯征戰的恢弘場景令人過目難忘。那首傳唱至今的主題曲,那種千年不變堅持等待的情懷,在石林數百萬年的沉寂前,不能不令人動容。

石林

黃河石林封存了遠古的蠻荒歲月,遺落了浩浩蕩蕩的歷史煙塵。當你置身其中,有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恍如穿越時空,回到遠古。那些靜靜矗立的石柱,彷彿在述說著古往今來的無數滄桑故事,令人浮想聯翩。你可以想像驚心動魄的戰爭,也可以想像刻骨銘心的愛情。在這裡,你可以騎一匹馬,放開韁繩,尋找馳騁疆場的感覺,遙想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也可以乘一輛古樸的驢車,聽趕車的老鄉吼一段「花兒」,映著滿目的荒涼,真有點不知身向何方的悲壯。

龍灣村:黃河倒流處隱藏著的世外桃源

都說滾滾黃河向東流,可在石林對面的龍灣,大浪東去的黃河突然自東向西來了個「S」的大轉彎,倒回去數公里,經過一番曲折之後,又繞行而去,猶如神龍擺動,繞出了一方塞上江南——這就是老龍灣。

大浪東去的黃河,在龍灣這個地方,突然自東向西來了個「S」的大轉彎,石林與黃河山水相依,綠洲與戈壁隔河相望,對比鮮明,剛柔互濟,動靜結合,一陰一陽。高空俯瞰,宛如一幅渾然天成的太極八卦圖。

不尋常之處,必有不尋常之景。在一派蒼涼的荒漠山丘之中,順著黃河的一灣流水,龍灣村出現了。它猶如荒漠中一片如翠如玉的濃蔭——莊稼平整如織,果樹茂密蔥蔥,土房錯落有致,屋頂炊煙裊裊……一切都宛若世外桃源一般。 山路蜿蜒龍灣村

龍灣村被發現之前一直與世隔絕,它通往外界的路只有兩條:一條是坐羊皮筏子走水路穿過峽谷,食鹽、煤炭要用羊皮筏子一點一點運進來;另一條是峭壁上的羊腸小道,靠的是人背驢馱,這條路被龍灣人稱為「天橋崖」。外地姑娘嫁到龍灣村,騎馬坐轎到了絕壁崖頂,也必須一步一步地挪,戰戰兢兢地走下來。聽龍灣村的老人說,也只有龍灣的毛驢才能從這裡馱東西下來,外地的毛驢絕對不行。

原始的交通工具——驢的(di)

在扼守村外的「天橋古道」上,有一道天然石門可供通過,門上原有對聯:「木柱高撐山拔地,石階陡立路通天」,可見其險要之勢。過橋的地方搭有活動木板,有了匪患,村人撤走木板,「天橋」立刻變為「天塹」,成為絕路。土匪只能望而興嘆,無功而返。因此這裡很少遭遇戰火,大多數人不知道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

水墨龍灣村

站在石林上俯瞰龍灣村,龍灣綠洲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嵌在蒼茫荒涼的戈壁峰林之中。一曲黃河從中綿延而過,平添了幾許靜謐與安詳。

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兩千年

過去,從龍灣村到飲馬溝峽谷的入口只能乘坐羊皮筏子順流而下。黃河濁浪滾滾,羊皮筏子在上面飄飄蕩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描述的正是這種感覺。

筏子客

黃河文化中羊皮筏子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千年筏子百年橋,萬里黃河第一漂」。羊皮筏子古稱「革船」,是一種簡易渡河的運載工具,據史載可查,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後漢書》里的「縫革囊為船」、《水經注·葉榆水篇》里的「乘革船南下」、白居易在《長慶集·蠻於朝》中吟誦到的「泛皮船兮渡繩橋」,都是羊皮筏子的前世。

羊皮筏子的做法是將山羊(因為山羊皮比綿羊皮厚實、經久耐磨)剝皮、浸水、暴晒、去脂、扎口、灌入食鹽和香油——這一過程謂之「渾脫」——之後,並排捆紮在細木架上,羊皮筏子就做成了。在「渾脫」的過程里,最神奇的要數剝皮——只需從羊頸部開口時動一次刀,餘下的全靠撕、拉、攆、扯、挫等一系列動作,一點一點把羊皮從羊身上分離出來,完全沒有一點破損。

乘羊皮筏子渡河時,需將羊皮充氣置於水中,擺渡時皮筏順流而下,返回時,則由筏子客扛於肩頭,步行至上游,古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之說。抗戰時期,當地的一名筏子客用羊皮筏子從四川廣元運輸汽油到重慶,這個轟動山城的故事,成為當地百姓的美談,並留下了一段「竄死一隻羊,剝下一張皮,捂掉一身毛,涮上一層油,曝晒一個月,吹上一口氣,綁成一排排,可賽洋軍艦,漂它幾十年,逍遙似神仙」的順口溜。

龍灣的羊皮筏子是最正宗的,每個筏子最多只能坐3~4個人,張張羊皮都是用嘴一點一點吹鼓起來的。人在筏上,筏在河中,兩岸景緻似巨幅畫卷,在面前綿延開來,沿河風情盡收眼底,滔滔黃河水載著千年的沉重滾滾而去。

在羊皮筏上遠望,黃河兩岸一邊是阡陌縱橫、綠意盎然的世外桃源,一眼望不到邊的棗樹林順著彎曲的黃河綿延而去;一邊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的懸崖峭壁。

古樸潤澤的龍灣綠洲與疏放干亢的石林戈壁隔河相望,兩種生態對比鮮明,反差極為強烈。山的夢幻、河的靈秀、綠洲的靜謐、戈壁的空靈在這裡融為一體,令人在沉思遐想中忘卻煩憂,超脫塵俗……


黃河石林景區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境內,距離白銀市約70公里,距離省會蘭州約140公里,是國家地質公園。主要景區有龍灣古水車、盤龍洞、清涼寺、大神龜等。

這裡的石林形成於約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早更新世,由於地殼運動、風化、雨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岩為主,造型千姿百態的地貌奇觀。

這裡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等多種資源組合,山水相依,動靜結合。近些年,這裡拍攝了許多影視作品,如《大敦煌》、《天下糧倉》、《汗血寶馬》等,尤其是《天下糧倉》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後,對黃河石林的知名度打造起到位積極的推動作用。

景區曾推出過表演節目——軍儺表演,通過《出征》、《霍去病過黃河》等表演真實的再現了西漢名將霍去病西征、絲路興起,通過表演,遊客可以真實地感覺到大漢蒼桑和黃河文化。

目前,景泰黃河石林客源還局限於蘭州或者說甘肅周邊,知名度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平時來這裡體驗一下西北特有的黃河羊皮筏子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由於氣候和環境的關係,這裡將於下個月(11月)進入淡季,比內地和南方的景區進入淡季要早一些,有些項目如羊皮筏子、騎馬包括索道等都要停止營業。雖如此,但門票也執行淡季價格了,喜歡的朋友可以來這裡遊覽看看。

最後推薦一下這裡的美食,來西北了,羊肉自然少不了,另外還是漿水面、釀皮子等等。有機會來的朋友可以品嘗一下,還是很不錯的。


推薦閱讀:

陝北怎麼樣?
有什麼好看的秋葉圖嗎?
偉人名人詩人是怎樣讚美廬山的?
说说你爬过的山,看过的景,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你們所在城市的地標是什麼?

TAG:風景 | 石林 | 黃河 | 旅遊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