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90後的買房行為?


90後:

1990——1999年的,年齡18-27歲(實歲)。

按照我國《民法》的規定,年滿18歲的具有行為能力,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能向銀行申請貸款。

90後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成為社會主流的消費群體,買房正常不過的事了。

買房經濟來源:

  1. 父母支持首付,月供自己或父母支持部分。

  2. 90後不乏佼佼者,憑自己的收入買房的也不在少數。

90後的購房時代:

  1. 90後正趕上了房地產業蓬勃發展的時期,高房價背景下的90後,註定是「慘」的一代。不僅繼承了80後的丈母娘經濟「要結婚,先買房」,還要承擔當今較高的房價。

  2. 不管現在購房的90後是站在房價的高崗上,還是新的起點,不得不接受這是時代產物。

怎麼看待90後的買房行為?

相信大部分的90後,買房的目的在於結婚當婚房用;有迫切的需求就可以買,沒迫切的需求就看別人買。

不管怎麼看,房價該漲還得漲,該跌也會跌。


以前就有一句話說90後的孩子是垮掉的一代,現在90後長大了,能買得起房子了,難道某些人會感到有點酸?

90後最大的都已經27歲了,奔三了,都開始禿頂了,00後的孩子都叫90後叔叔阿姨了,年紀還小嗎?無論是哪個年齡段都不乏佼佼者,90後也有很多年收入超過十幾二十萬的人,兜里揣著錢,難道就不能買房子嗎?就算在一線城市,的確買個房子絕大多數90後都要家裡資助,但這個的確是光明正大,沒偷沒搶。

買個房子能給家人更好的保護,同時安全感也提升不少,短期來說,前期的確會比較辛苦,苦盡甘來的道理很多人都懂。月供的問題更是小問題,如果銀行額度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既然能貸款,就不太可能存在工資還不上月供的可能,辛苦某些人擔心90後工資還不上月供的情況,操著銀行的心。

不要以為90後不會為了房子而不會節衣縮食,有時候人到了最後關頭,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出來的。


首先,90後買房很正常。

90後只是一個標籤而已,不必要當真,只要有資本,不管幾零,到了可以在房本上寫名字的年齡,都可以買。

其次,90後買房子更加理性,更加現實。

很多年紀稍大的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一眼扎進市中心,看著高企的房價,買不起,只能罵,到了近郊,房價還可以,但是面積都太小,還是罵,罵開發商黑心要賺更多的錢。但是90後不會,他們知道,從經濟理論上來說,房子作為不動產,始終是有升值空間的,所以他們明白,買得到比買的好更加重要。90後也不排斥小戶型,小戶型的流行,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結果,他們不會想著一下子買一套大戶型然後住到退休,換房這個概念在他們的心裡不再陌生。

最後,90後買房的錢,大多不是自己的。

這句話並不絕對,也有事業成功的90後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買房,但是身處一二線城市的90後年輕人,買房肯定需要家裡的支持,這是房價決定的。身處三四線城市的90後也不用說,地域決定了他們的收入有限,儘管房價低,但是正向分布的收入和價格也讓他們無法靠自己來買房,這是收入決定的。


所謂90後,最大年齡也不過27歲,也就是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三、五年。按現在房價收入比,沒有家庭資助不可能有能力在一二線城市買房。首付就夠他們存半輩子錢,收入付月供都難,還怎麼生活。而90後的生活方式和上輩人已不一樣了,不會為了買房去節衣縮食,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所以說房市有90後買房也是家庭有能力付首付或者要結婚時丈母娘逼的。


人生在世,房子應該是基本保障,而不是畢生追求,為了一個安居之所,花費十年,二十年甚至大半輩子的時光,多少人把自己活得卑微無比,這個世界很大很大,在一件事情上浪費大半生是非常愚蠢的。有那個時間和資本,還不如去真正了解一下自己來到這個世上的意義,買房,結婚,生孩子,給孩子買房,不斷地給自己挖一個個坑,再用時間一個個去填。當世人都追求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先不說對錯,至少,很無趣。


誰能告訴我,90後誰能靠自己買得起房



22歲的包租公微微一笑,收房租就是他媽的爽,哈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我們常用「秀才」來形容一個人很有才學,可為什麼孔乙己那麼有才卻連「秀才」都不是?
有哪位屌絲 (大神 )每次喝酒回來不是以自己認錯告終的?
當校草級別的人是你同桌什麼感覺?
天氣漸冷,喵星人會跟你搶床睡覺么?

TAG:房奴 | 租房 | 社會視頻 | 生活 | 搞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