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趙恆真的是一個軟蛋嗎?


我們似乎不應該如此感性地去給一個歷史人物下定論。不過,客觀地說,這個評價並沒有太大的偏差。如果從個人性格和執政風格兩方面來看,宋真宗確實是一個風格偏軟的皇帝。

宋真宗給人造成「軟弱」的印象,主要 「澶淵之盟」中給人留下了印象。

景德元年(1004)九月遼朝大舉進攻宋朝,初期宋軍遭遇不利,由於遼朝騎兵的縱深前插,河北前線一度與朝廷失去了聯繫。前方戰事緊張,宰相畢世安和次相寇準均主張真宗親征迎敵,但是大臣王欽若和陳堯叟則分別勸說真宗退往建康(南京)和成都。真宗一度猶豫不決,在寇準等人堅持下,才硬著頭皮御駕親征。景德元年十一月,真宗抵達澶州,當時的澶州分南、北兩城,橫跨黃河。真宗到南城後,不想再到北城,心理上總覺得過了黃河更危險。經過一番催促,才勉強答應去北城。可一到河邊,又開始反悔了,在殿前都指揮使高瓊的催促下,方才進了北城。

此後,在宋朝和遼朝議和,真宗告訴使者曹利用,設定談判底線為每年給遼朝歲幣100萬,在寇準的干預下才變成30萬。曹利用果然以30萬談成,在回來稟報時,真宗急於知道最後結果,派宦官去問情況,曹利用賣了個關子,伸出3個手指示意。宦官回去告知後,真宗以為是300萬,剛開始覺得太多,後來覺得能了卻戰事,也算不錯。真宗在得知最終以30萬談成後,不禁大喜過望。

可以說,從戰事應對到雙方和談,真宗的畏敵懦弱、優柔寡斷都通過「澶淵之盟」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當然,歷史不會因為一件事就給一個人下斷語,真宗在其他很多事情上也表現出了軟弱的一面。

比如,在處理西夏李繼遷侵犯靈州的問題上,他在主守和主棄之間猶豫不決,最後導致靈州失守,西北邊防更加吃緊。在李繼遷被藩族首領潘羅支所殺,真宗也沒有抓住機會反擊西夏,錯失良機。再比如,真宗對自己的后妃也失於控制,胸有城府的劉後乘勢崛起。在真宗後期,劉後甚至開始參與處理朝政。真宗去世後,仁宗尚年幼,劉後實際掌控政局,開啟了宋朝歷史上第一個垂簾時期。

甚至在處理內部政務時,真宗也是顯得較為「軟弱」的,澶淵之盟後,真宗想進行「封禪」等活動來誇耀太平盛世,但這祭祀天地、修建宮觀之類的活動很耗費錢財,恐怕無法得到宰相王旦的同意,他居然用贈與財物的方法來換取王旦的支持。封禪開始後,消耗了大量國家財富,許多大臣上書反對,而且言辭激烈,真宗既不糾正,但也沒有懲治上書之臣,甚至給予嘉獎。

應該說,真宗確實是一個缺乏血性和決斷能力的皇帝,但軟弱並不意味著昏庸、殘暴。他為政寬和,也分得清是非,在為期間並無明顯大過錯,算是一個守成之君吧。

感謝大家的閱讀、點贊和評論,歡迎關注公眾號「野狐狸講宋史」(yhlsongshi)


據史書記載宋真宗聽說遼軍打到黃河邊上嚇得不輕,大臣中有的主張遷都,而宰相寇準關鍵時候主張堅決打一仗,還要皇帝親征,最後被主戰:派的大臣連哄帶騙過了黃河,在澶淵城打了仗,將士用命小勝一仗,宋真宗見好就收,主動派人議和,生怕小命不保,沒啥主見,更沒啥軍事才能,宋朝的皇帝基本上膽小怕事,沒什麼野心,國土面積不大,從頭到尾漢族都被少數民族欺侮,皇帝窩囊老百姓跟著倒霉!主要是垃圾書讀多了,男人沒了血性!


軟是軟的,跟他上一輩比起來。他大伯趙匡胤是個老軍頭,敢打敢拼,也會打能打。他爹趙光義的基本盤在文官系統,打仗本事和他大伯比起來差不少,不過有著一顆搞事的心,滅了北漢兩次攻遼,可能是因為得位不正特別想證明自己吧。不過趙光義攻遼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裝逼被人照臉呼,乘驢車倉皇而逃。到了趙恆,蕭燕燕打上門來,最後來個澶淵之盟,也不算太差吧。不過他讓人瞧不起的是,澶淵之盟之後他覺得丟人,不想著哪丟的面子哪找回來,而是搞什麼祥瑞封禪,以此證明自己得天命,令人嘔吐。


趙恆一改其父趙炅窮兵黷武的國策,為民生考慮,主張宋遼之間永息戰火,全力發展經濟。和平崛起的政策就是從他的時代開始的。他執政期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大宋從此開始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黃金百年(1004-1115)。


推薦閱讀:

岳飛的死真的是秦檜造成的嗎?
宋孝宗替岳飛平反,追貶秦檜,身為太上皇的高宗為何不反對?
如果穿越到宋朝成為潘金蓮,你想過上怎樣的人生?
歷史上趙匡胤是怎麼一步一步成為大宋開國皇帝的?
岳飛和戚繼光這兩位名人有何異同?

TAG:宋朝 | 歷史 | 宋真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