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露營帳篷怎麼選擇?還需什麼裝備?
玩戶外,尤其是要野外紮營的,不比傳統的那種休閑旅遊,戶外各種突發因素難以與預測,因此選對裝備和掌握一些生存技巧就格外的重要。由於每次目的地的不同,面臨的生存環境也不盡相同,所以攜帶的裝備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再做調整。以下就跟廣大喜愛戶外旅行的驢友分享下野外如何選擇裝備,以及營地的選擇和帳篷的搭建。
一、裝備的選擇
1、帳篷
帳篷的作用就是遮風擋雨,為你提供一個臨時休息的場所,因此儘可能選擇結構穩定、抗風、防雨性能較強的雙層帳篷。另外,同樣功能的帳篷,重量越輕價格就越高,如何選擇就依據個人實際情況吧!
2、睡袋
根據露營地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溫度標準。羽絨睡袋輕便,保暖效果好,但必須保持乾燥;環境條件比較潮濕時,人造真空棉睡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3、防潮墊
最簡單的是發泡防潮墊,鋁膜、耐磨層、波浪式任選。選擇時還應該考慮一下墊子的形狀,搓板型、蜂窩型之類有溝槽設計的墊子效果會比較好。
4、炊具
露營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自己動手做飯,因此爐具必不可少。為了防備爐具的電子打火失靈時點不著火,可以隨身帶上打火石。沒有的話打火機、火柴、也可以。
5、其他
如果還有徒步計劃,那登山杖、頭燈等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地圖、指南針等必備用品也需要攜帶。攜帶望遠鏡、多功能刀等等,可在野外獲得更多樂趣。
二、營地選擇
1、靠近水源
營地要選擇離水源近的地方,這樣既能保證做飯飲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如果遠離水源則會給營地帶來很多不便,甚至是危險的。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會遇到野生動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2、地勢安全
A、仔細勘察地勢,營地上方不要有滾石、滾木以及那些風化的岩石,一旦發現附近有岩石散落的跡象,絕對不可以再搭帳篷了,尤其是靠岩石壁越近的地方越要留意,盡量要避免在凹狀的地方紮營。萬一發現滾石,應立即大聲喊叫,通知同行夥伴。
B、不要在泥石流多發地建營。許多石塊有被泥土包裹的痕迹,這是識別發生泥石流的主要標誌。營地不要選在離泥石流通道太近的地方。
C、雨季不要在河灘、河床、溪邊及川穀地帶建立營地,以防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沖走。
D、雷雨天不要在山頂或空曠地上安營,以免遭到雷擊。
3、地面平整
營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樹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這樣會損壞裝備或刺傷人員,同時也會影響人員的休息質量。
4、日照充足
營地要儘可能選在日照時間較長的地方,這樣會使營地比較溫暖、乾燥、清潔,便於晾晒衣服、物品和裝備。
5、防蟲防獸
建營地時要仔細觀察營地周圍是否有野獸的足跡、糞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帶,以防傷人或損壞裝備設施。要有驅蚊、蟲、蠍藥品和防護措施。
6、背風
風會迅速帶走人體的熱量,給人製造寒冷,甚至引發疾病,同時大風會捲走帳篷,至少會攪得人員無法休息,做飯也會比較困難,所以營地一定要避風。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風處、林間或林邊空地、山洞、山脊的側面等等。
關於搭建帳篷,這裡有個細節要注意,晚上盡量不要在野外燒烤,尤其是叢林地帶,很危險的。許多野獸都是夜間出來覓食,燒烤的光源在漆黑的夜裡顯得格外明顯,加之動物們對燒烤氣味非常的敏感,你在明處難以察覺,實際上已經引來一雙雙虎視眈眈的賊眼。如果一定要進行燒烤,那麼請把吃完的骨頭殘渣掩埋在離帳篷較遠的區域,盡量埋深一些。因為作者曾在一次戶外探險時得到過這方面的教訓,當時就因為隨便把吃剩的骨頭淺淺地埋在帳篷旁的草地下,夜晚被一群不知名的動物光顧,差點把帳篷給扒了!第二天早晨一看,被埋的骨頭已經被不知名的動物刨個底兒朝天!所以玩戶外,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多多留意這些細節,在一次次磨練中,成長為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老驢。
1.防水指數。我當年第一次買的帳篷是牧高笛的pro2,金紫尖紮營一夜小雨,早上醒來發覺睡在池塘裡邊。問了一個老驢才知道,這一款的防水指數是底帳3000,外帳是1000,基本上就是個陽光帳。後來就買了雪狼的珠峰徒步營,防水指數底帳7000,外帳3000。24小時中雨能保證基本不滲漏,但是時間再長就不好說了。
2.搭建方式。基本上分兩種,一種是穿桿式的,一種是掛扣式的。兩者各有優缺點。穿桿式的搭建麻煩,但是抗風性比較好。掛扣式的搭建比較方便,但是抗風性能差。但是話又說回來,這兩者在抗風性能上的差別也是有限的,戶外紮營,抗風主要還是靠地丁和防風繩,但矛盾的就是,並不是所有情況下都有拉防風繩的條件,或者打地釘的條件。我本人更傾向於掛扣式的,主要是能快速搭建帳篷,這在下雨天就很有用,你可以先依靠地席和帳桿先支起外帳,然後再不慌不忙地內帳而能保證乾燥,而穿桿式的帳篷就悲催了,往往帳篷搭好了之後,裡面也已經全濕了。
牧高笛的帳篷都是穿桿式的,雪狼的全是掛扣式的。至於其他的品牌,luxe,msr等價格貴,但是性能也好不到哪裡去,有錢的可以買,沒錢的別浪費錢了。
3.雙層還是單層?老驢可能要鄙夷我了,這個還用得著說嗎?但實際上許多初級驢友都不知道這個問題,以至於經常會發現有人背了個三季帳出來,然後碰到各種問題。即使是對於老驢,也有犯錯誤的,有一次一哥們背了個msr的單層帳,2000多大洋,可實在是不好用,因為不透氣,悶得要死,其實也不是不透氣,只不過是很難在透氣和防水之間兼顧。所以毋庸置疑,戶外紮營一定要雙層帳,兼顧防水和透氣。
4.重量和體積。一般戶外線路都是重裝,你要帶的東西很多,而登山包的容量以及你個人的負重能力都有限,所以帶的東西一般都是在重量和體積上要精打細算,雪狼和牧高笛的雙人帳一般都在2.1到2.6kg之間,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區間,主要還是在於面料,帳桿直徑,地釘方面的差別。面料厚的好處是耐用,但是重量也重,帳桿有六毫米的也有八毫米的,後者自然會重一點,但是其強度也高。地釘一般都採用鐵釘,也挺重的,而且很容易彎折。我一般都是自己單獨配菱形鋁合金地釘,重量輕而且強度高,但是體積大。luxe出了好幾款輕量性的帳篷,最輕的一款單人帳1.3公斤,但是真心不好用,除了要上高海拔地區非常在意重量外,不推薦。
5.雙人還是單人?這個問題實際上跟第四個問題有一定程度的重疊。因為雙人帳的重量自然會比單人帳要重不少,雪狼曾經出過一款1.6公斤的單人帳,但是因為由於過度追求輕量化,導致耐用性太差。所以在每一個維度選擇的時候,也一定要兼顧其他方面的功能或者性能。雖然我各種家裡有好多個,但低海拔地區一般都是帶雙人帳,空間大,穩定性好,舒適性也比較高。一般紮營睡覺的時候,為了防止下雨,或者安全,都要把登山包和各種東西放到帳篷內,如果是單人帳的話就空間很局促。
6.設計。其實帳篷的設計都大同小異,沒什麼好多講究的。但是還是有一些細節會影響實用性。比如防風繩的勾掛點,這麼多年來的使用經驗告訴我,帳篷外帳四條邊中間一定要設置防風繩的穿掛點,否則的話下雨天,外帳中間很容易和內帳貼合,導致雨水滲進來。可能有人要疑問了,外帳不是防水的嗎?怎麼還會有雨水滲進來?其實防水是個相對的概念,7000的防水指數防得了24小時的中雨,但不一定防得了24小時的大雨,長時間下雨滲漏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內外帳能完全分開的話,那麼滲進來的那一點點水就會順著外帳流淌到地面上,如果內外帳貼合的話,水就滲到內帳裡面了。
其他。除了以上的這些常規帳篷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帳篷,比如棺材帳,露營袋等,這些都是極其追求輕量化以及抗風的東西,低海拔地區一般不建議用,因為實在是大大犧牲的舒適性。而且露營袋的話面部是敞開的,搞不好就爬進來的蟲子,蛇什麼的。不過我有一個朋友牛逼,低海拔地區露營從來就是一個天幕搞定,連帳篷都省了。
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正要去走戶外徒步線路的話,千萬不要買自動打開的那種自動帳篷,重量很大,累死你,而且收縮後體積也巨大,攜帶極其不方便,過個叢林灌木什麼的就被樹枝卡住或者勾住了,防風性能又極差,而且還不防雨。帶這種帳篷出去走戶外,你就等著遭罪吧。
先就說這麼多吧。掛一漏萬,歡迎補充。
帳篷在野外露營裝備中非常重要,若是自駕游,一般帳篷就可以了,若是徒步驢行,就需要一個非常好的帳篷。通常情況下,一是帳篷防風防雨指數要高,這個非常重要,如果在戶外遇到惡劣天氣,帳篷的防風防雨實際效果直接關係到你的生命。二是重量要輕,重裝徒步,攜帶的物品都是按克精確計算,每減少一克重量,就會減少一分痛苦,戶外必須堅持輕量化的原則。但是輕量化的裝備很貴,意味著你要多出錢。建議選購帳篷時盡量選購國外大的品牌,比如希爾伯格、MSR等等,這些經過驢友多次使用,經受住考驗的!
此外,還需要墊子,睡袋,頭燈,鍋,灶,汽等等。戶外有風險,出行須謹慎!一定要循序漸進,向老驢多學習後再出行!
沒啥講究,看看重量、空間就行,錢多買msr、big agnes,錢少買凱樂石,錢再少買牧高笛,錢多加喜歡小眾加愛國貨買自由之巔。除了帳篷,還要地墊和睡袋。有錢買therm-a-rest的墊子加土撥鼠的羽絨睡袋。錢少買山之泉加黑冰。不過睡眠系統建議還是買好點,tar的墊子加黑冰700克羽絨睡袋可以滿足大部分夏秋季節徒步露營的需要了。
一般野外露營的帳篷以輕便、結實、牢固為選擇標準。固定帳篷的樁釘不要特別尖銳的。繩子宜細不宜粗,但一定要結實耐用。野外露營最好準備一把標準的工兵鏟。可以挖掘,可以砍伐,可以當鋸子、鎚子等各種工具使用,必要時甚至可當武器。
如果你是一個初級戶外愛好者,我建議循循漸進,從入門級的帳篷開始買,逐漸升級,現在的帳篷一般都是三季帳,徒步帳篷越輕越好,當然了自駕帳篷那就另說了,無論是入手那種帳篷的都有,防潮墊,氣墊,跟睡袋這是標配,還有帳篷燈,摺疊桌子,茶台等一些輔助裝備,根據所需慢慢添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