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群體在過去表達過對生育的恐懼和抵觸嗎,這個現象通常由什麼導致?
最近看到很多這方面的討論,是女性群體表達對生育的抵觸和恐懼,想問這樣的聲音在過去,在其他文化語境下是否也同樣出現過?通常是和哪些因素相關呢?
過去男人養家天經地義,如同女人生孩子天經地義。現在女人也可以養家了,生孩子就由天經地義變成了籌碼,這籌碼壓下去是大獲全勝還是血本無歸就要看點子準不準。所以現在女人恐懼生孩子,並不是恐懼生孩子這件事情本身,而是恐懼去鬼門關走一遭換來男人一句天經地義。
有啊,自梳女就是這麼個群體
在清末的廣東有一群自梳女,是指女性把頭髮像已婚婦一樣自行盤起,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死後稱凈女,是古代中國女性文化的一種。中國古代封建禮法嚴苛,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與女伴相互扶持以終老,這就是自梳女的雛形。明代中後期由於蠶絲業的興起為女性提供了獨立謀生的機會,自梳的習俗在封建禮法的壓迫下,得以相沿300餘年,在晚清至民國前期達於高潮,直至20世紀30年代以後,隨著女性社會地位提高和戰亂的影響而漸趨消歇。
事例
男女雙方經濟條件一致,都是中等
在魔都房子還沒這麼貴的時候按照一般習俗,男方買房付首付(現在能全款的真的很少)女方裝修家電汽車。從當時付的鈔票來看,差不多。
目前有一子,離婚。沒有出軌沒有小三,純世界觀發現不一致了過不下去了而已。
男方拒絕撫養孩子,媽媽也總歸心軟。但是離婚啊,哪來那麼多好聚好散,都是撕破了臉。何況剛結婚三四年的呢。
一切按照法律判,房子屬於男方,女方僅僅得到部分經濟補償。要命的是裝修呢?車子呢?車牌呢?這些卻是得按照共有財產來算,並且還有貶值的。如果這樣可能女孩還能就當自己瞎了。當時因為男方拒絕撫養孩子,撫養權歸媽媽。男方僅僅需要付出贍養費每個月3500而已。
於是女孩離婚了,自己養著孩子,因為生育兩年沒有加薪,到手薪資1萬不到。等於是每個月到手1.3萬的單身媽媽養著孩子。
沒有住房,有一輛車,滬牌,以及酌情補償的幾十萬而已。這幾十萬,也差不多是當初他們結婚女方拿出的數額,還不夠通貨膨脹的。公積金充光了,有過了貸款記錄了,在現在新政下就連再買一套房子都成了遙不可及的願望。
算一筆成本,還好女生是上海本地人,家裡能和父母一起住,照顧小孩爸媽來。
否則外地的妹子,帶著小孩租個一室戶魔都稍微好點的3000要不要?保姆白天照顧最便宜的.4000要不要。如果老家父母能過來照顧兩間房需要吧房租4500吧。
拋開這些,孩子奶粉你敢給和三鹿的?都是買進口的吧。一個月最便宜最少500吧。加上各種營養之類的最少總共1500吧。
現在上海這種牛娃滿地的狀況,帶小孩去上個小孩英語班一期下來多少錢?
玩具買不買?一般還是買進口的對不對?各位魔都差不多中產的媽媽們,磁力片多少錢?海淘的辦家家酒的玩具多少錢?買的小兔子多少錢?尿布也是進口的吧?日本的多少錢一包?
自己生活需要錢吧,小孩以後上學的補習班需要錢吧……
30%的撫養費真的現在只能保證孩子不死而已……然而想好好養孩子呢,多給撫養費是情分,給這個數是禮法。
看著我是不敢生孩子了,在法律的保護下,孩子真的會成為撫養方的拖油瓶,尤其在女人更加容易心軟的情況下。
謝邀。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看。
第一,女性在過去根本沒有表達的權利,也沒有表達的空間。性別學學者指出,現在整個我們對於世界,對於歷史,對於科學,對於社會,對於人性,對於自然,對於一切的理解,都是從男性視角書寫的男性經驗。
在歷史上,中西女性都從來沒有過自己發言的空間。在任何媒介,女性的出現,都是客體,而不是主體。所以,才很困難的能找到在歷史上,女性群體對於生育的恐懼和抵觸。
一旦女性有了一些發言權,最基本的發言權從投票權開始,女性從沒有過放棄表達對生育的恐懼。包括在西方,最激烈的辯論,常常會發生在,女性有沒有權利墮胎這件事情上。而越有表達權利的女性,即高知女性,即在發達地區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就越自由地表達對生育的抵觸。
第二,在中國歷史上,女性的群體也表達過生育的恐懼。之前有一位回答者提到的自梳女是一個類別。另外一個類別,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就是女性的尼姑群體。
女性在過去是沒有表達的權利的。所以她「表達」的方式就是自我閹割。成為了尼姑,表示她自我閹割生育的這個功能,這是在中國歷史上唯一可以被男權所接受的,女性對於生育抵觸的為數不多的表達方式。
符合人性的東西,讓人心靈和靈魂感覺到自由的東西,一定是讀書越多就越嚮往的。比如,讀書越多就越想往旅遊,因為你明白世界很大,你想去看看。比如,知識越高就越想往獨立的婚姻和愛情,而反對大家族式的婚姻管制。
不符合人性的東西,讓人心靈覺得禁錮的東西,一定是我們越明白自己就越抵觸的。為什麼,知識越多的女性越反感生育?而不是知識越少的女性,越反感生育?從這個邏輯上看,如果直接判定女性自私而不想生孩子,就很不負責任。
這個問題可能永遠無解了,因為人類的歷史到現在21世紀才給了女性表達的權利和空間。我希望在,兩百年後還有一個人在知乎上提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給她很詳細的社會學、經濟學、人文學各個方面的解答。@龍窩裡的倪納說了女性即使覺醒了表達也很困難,大家可以把我的回答當做她回答的一種補充。
我想說的是,可能大家根本無法想像,過去女性意識未覺醒是什麼狀態。
我摘錄余華《活著》兩小段內容。
「家珍是個好女人,我這輩子能娶上這麼一個賢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輩子換來的。家珍對我從來都是逆來順受,我在外面胡鬧,她只在心裡打鼓,從不說我什麼,和我娘一樣。
福貴青年時嗜賭:
家珍又扯了扯我的衣服,我一看,她又跪到地上。家珍細聲細氣地說:
"你跟我回去。"
要我跟一個女人回去?家珍這不是存心出我的丑?我的怒氣一下子上來了,我看看龍二他們,他們都笑著看我,我對家珍吼道:
"你給我滾回去。"
家珍還是說:"你跟我回去。"
我給了她兩巴掌,家珍的腦袋像是撥浪鼓那樣搖晃了幾下。挨了我的打,她還是跪在那裡,說:
"你不回去,我就不站起來。"
現在想起來叫我心疼啊,我年輕時真是個烏龜王八蛋。這麼好的女人,我對她又打又踢。我怎麼打她,她就是跪著不起來,打到最後連我自己都覺得沒趣了,家珍頭髮披散眼淚汪汪地捂
著臉。我就從贏來的錢里抓出一把,給了旁邊站著的兩個人,讓他們把家珍拖出去,我對他們說:
"拖得越遠越好。"
家珍被拖出去時,雙手緊緊捂著凸起的肚子,那裡面有我的兒子呵,家珍沒喊沒叫,被拖到了大街上,那兩個人扔開她後,她就扶著牆壁站起來,那時候天完全黑了,她一個人慢慢往回
走。後來我問她,她那時是不是恨死我了,她搖搖頭說:
"沒有。"」
這樣的事可能發生在現代女性身上嗎?
幾乎不可能。誰敢打我就是侵犯我的人身安全啊!侵犯我的人權我不可能不恨他。
古代女人為什麼要這樣?她們都是受虐狂?
古代對女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古代要求好女人的標準是:以夫為天,以丈夫的利益為第一利益。
辜鴻銘曾在《中國人的精神》里講解這種婦女觀念:
「什麼又是中國婦道中的"三從"呢?所謂"三從",實際上指的是三種無私的犧牲或"為他人而活"。
也就是說,當她尚未婚配時,要為她父親活著(在家從父),當她結婚後,要為其丈夫活著(出嫁從夫),而當她成為寡婦時,又必須為孩子活著(夫死從子)。
事實上,在中國,一個婦人的主要生活目標,不是為她自己而活,或者為社會而活;不是去做什麼改良者或者什麼女性感情會的會長;甚至不是去做什麼聖徒或給世界行善;在中國,一個婦人的主要生活目標就是做一個好女兒,一個好妻子和一個好母親。我的朋友一個外國太太曾寫信問我,中國人是否真的像穆斯林一樣,相信婦人是沒有靈魂的?我回信告訴她說,我們中國人並不認為婦女沒有靈魂,我們只是認為一個婦人--位真正的中國婦人是沒有自我的。
正是中國婦女的那種無私無我,它使得納妾在中國不僅成為可能,而且並非不道德。
在日本,一個侍女或妾被稱作"te-kaki"(一個手靠)、"mc-kaki"(一個眼靠),--這就是說,當你累了的時候,手有所觸摸,眼有所寄託。我說過,在中國,理想女性並不要求一個男人終其一生去擁抱她和崇拜她,而恰恰是她自己要純粹地、無私地為丈夫活著。因此,當她丈夫病了或因操勞過度、身心疲憊,需要一個手靠、一個眼靠,使他得以恢復健康去適應生活和工作時,"無我"的妻子便給予他這一切。
一個婦人的榮譽--在中國,一個真正的婦人,不僅要愛著並忠實於她的丈夫,而且要絕對無我地為她丈夫活著。
在此,我要指出的是:正是這種我所稱作的"無我教"可以保護妻子免於傷害,正是中國婦女這種絕對的無我,使得她在看到丈夫帶別的女人進家門的時候,可能不感到傷害。(因為無我,所以所有的利益和情感都是從丈夫角度出發)」
正是這種父權觀念的灌輸,使得女性失去了女性視角。她們只會從男性利益和立場的角度看問題了!
也正是因此,我們看到現在仍有許多女性會指責別的女人「你丈夫出軌要怪你自己沒顏色,活該!」(男性立場)
一個受壓迫群體的覺醒是很難的,在物質生產力達不到的條件下更是難上加難。在當今社會有女權思想的人都是少數,在那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漩渦下,誰能掙脫出來看到問題的本質?
好了,回到本問題:女性群體在過去表達過對生育的恐懼和抵觸嗎,這個現象通常由什麼導致?
知道生育的痛苦但幾乎不會抵觸,她們會說:能給丈夫帶來利益真是女人最大的幸福了,這是每一個女人都應該做的,生育時有痛苦算什麼?即使因為生育而死亡也是應該的。什麼?你說我這種想法是沒有自我?
女人可不能有自我,女人有了自我就是自私。
法國綜合理工學院學生會校刊最近出了一期女權主義專刊。裡面出現了這樣一張圖,是入校的法國學生中女性的比例。該校建校兩百年,第一個女學生被錄取是在1972年。法國這樣一個把「自由、平等、博愛」作為國家格言的「白左」國家,最好的工程師學校里,女性入學率從來沒有超過百分之二十,最近十五年一直尷尬地在百分之十五左右盤旋。
縱使是這百分之十五的女學生,入校以後也會經歷不少因為性別產生的壓力:「工程師學校的女生都丑,你已經算好了」(外表被消費,而且被消費的同時,作為消費品的價值還要被否定),「你穿得這麼性感,我們怎麼能安心聽你作報告」(被要求表現得更男性化),「這麼年輕可愛的一個小姑娘,去學什麼拳擊?」(又同時被要求表現得符合性別的刻板印象)。
我覺得這張圖很好地對應了人類這個社群中女性的地位:有史以來一直是活在地獄之中,不被當作完整的人,只被當作生殖工具和消費品的奴隸。近幾十年來,通過不斷地抗爭,地位略有改善,但是仍然相當不容樂觀。
饒是這一點點微小的進步,還是會換來:「現在的女人是不是社會地位太高了?」「現在的女人是不是要求太高了?」「怎麼現在的女人連生孩子都要抱怨?」
不是以前的女人不厭惡生孩子,而是她們能發出的聲音那麼小,從來沒有被聽到過。
有些人覺得我說女性是生活在地獄之中,實在是太誇張了。給你們看一眼什麼叫人間地獄吧:對話重慶14歲「童養媳」 馬泮艷:「我需要一句道歉」
看了一些答案我作為一個男性好奇怪。話扔這裡了,如果出了個黑科技能讓男的和女的一樣生孩子,我是堅決不生的,就是單純不願意承受身體痛苦而已。所以為什麼有男同胞覺得別人必須對生孩子不恐懼?畢竟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而已吧。
所謂養兒防老別說我們二十多歲這一代了,就是爺爺輩養兒防老現在這社會都最多算一半吧。防老這一點比起沒有孩子,我還是認為夫妻雙方有人提前死去比較可怕。
我實在不明白年輕人對要孩子的熱情來自於哪裡,真的沒覺得哪個本能衝動讓我非得有個後代不可,最多到覺得小孩子可愛這一層,性衝動是老天給的不假,但是老天也很包容,沒有阻止你在家自爽啊。
其次我認為女性所謂生不生孩子其實只是一個個人選擇,沒有那麼多他人可議論的。問題是大家還是應該尊重他人這個選擇權,尊重這個選擇權的前提就是首先請各位男同胞承認生孩子是一種付出,其次說大了就是一種包容心。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雖然社會現實不是這樣,但是我覺得盡自己所能去尊重他人就是所有可以做的了。
但是,社會現實畢竟還是要孩子的夫妻比較多,所以現實角度,勸告女性朋友不想要孩子這種大事,還是在戀愛期間就和男方先溝通好。如果是結婚了以後再抱怨,那麼其實是不值得同情的,因為你的不幸你自己佔了一半,甚至男方也可能是受害者。畢竟傳統的人是大多數,你自己的迷糊不可能在最近某些女權什麼的吹吹風就可以在精神上擺脫責任。男女是平等的不代表你弱你有禮,生活是自己的,無論微博知乎請在看文章之前腦子加個過濾器好吧,比起大談主義,生活還是先過好不是?
過去連報紙這種公共媒體都沒有,民間傳媒主體就是走村串鎮的戲班子和說書人,講的都是幾百年前的故事。
有個鬼的群體表達。
誰家媳婦難產死了就死了,埋了就埋了,你能怎樣,還朝著五湖四海走街串巷去傳播自家慘案不成。飯都吃不飽,小孩說賣就賣,說扔就扔的饑荒年代,人權都沒有,談什麼女權。
近代人權意識等等都是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帶來的近代化產生的中產階級生活、群體社交,報紙等公共傳媒事物綜合影響下的結果。
你們以為古時候人真的喜歡孩子越多越好么?你們以為只有女性才可能恐懼生育么?誰不知道生孩子痛,養孩子累,孩子太多家裡窮啊。即使是男性(普通平民階級),也是極受生育所累的,因為過去男性是家庭負擔的唯一承擔者。過去的人是缺乏有效避孕手段,根本沒有可能抗拒生育好不好?無法抗拒的事物有申訴的意義么?
舉個例子,我的外曾祖父母,根據我媽講述,在她有記憶起那二人就是分屋而睡的。她小時候也問過為什麼要分屋,答曰過去人年紀大、孩子夠多了,有條件的就經常會分屋睡。為什麼?沒有避孕手段,只能盡量減少性接觸機會來壓制性慾避免繼續生育啊。
我外公外婆那年代國家是宣傳光榮媽媽的,也沒有普及的避孕措施。我外婆生了6個孩子後,我外公果斷去結紮了。假如那年代有避孕套、避孕藥、節育環之類的東西,我外公那代人作為男性未必會首選去結紮。然而沒得選。
所以不要把生育觀念單純地看做是一種思想產物或者女權意識。事實上生育觀念更是技術和經濟的產物。我在國外的研究所有好多來自孟加拉、印度和中東的同事,家裡孩子數量沒有超過2個的。我孟加拉同事說即使在孟加拉這種超級人口大國,首都城市居民生育率也只有1到3個這樣(也可能他說的只是他所能見到的社會階層),也不想要更多的小孩,狂生的都在農村。至於農村人是真的想生那麼多,還是沒得選只能生,就不得而知了。
反對上面一切說舊時女子不會表達對生產的恐懼的觀點,從前避孕技術不好,醫療技術也不發達,她們也能意識到生產的危險,常常表達對生產的恐懼,列舉一二。
夫死生皆有三日也。古時婦人產,下地坐草,法如就死也。既得生產,謂之免難也。——《醫心方》
還有大家熟悉的《漢書》里霍光夫人顯的名言
婦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我還以為這是道歷史題……不過進來之後發現大家並沒有在聊歷史啊……如果有人感興趣我再慢慢列舉。仔細閱讀歷史的話可以看到舊時的女子也是非常鮮活的,把她們臉譜化成「受三從四德思想的洗腦一心為夫君奉獻」的模樣沒什麼意思。
這本來就是事實有多疼自己清楚,只是被洗腦到什麼義務母愛偉大所以忽略了。
男女的不平等來自於好多都是單方面要求女性,比如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卻要求女人貞潔保證孩子血統。現代要求女人經濟獨立才有尊嚴但是生育是女人的義務。
為什麼男女不平等?因為她傻容易被騙容易被洗腦不剝削她不是自己傻嗎?這種把她賣了還給自己數錢真是爽呀!她十月懷胎疼痛難忍以前還有送命的危險孩子還跟我姓氏,現在還可以經濟獨立離婚自己養育孩子,這種明顯的不公平還是有那麼多人去做,這幫傻子不好好利用都對不起自己。
自己傻就別怨別人欺負你了,自己要結婚的要生孩子的不要變怨婦模式呀!感覺女人活的好悲哀。這種明擺的事實都要討論,似乎是自己有錢了剛開始開竅的小孩子一樣幼稚。
古代女人被剝奪了其他生存能力任人擺布洗腦只能靠子宮生存了,自梳女,尼姑,道姑,因該都算是吧?我是女的。大家都在從家庭社會大環境分析,我說說個人角度吧。
不僅僅是對生育,我甚至對結婚也充滿恐懼。
目前的工作雖然不算拔尖,在知乎人群里應該算貧困人群,但是基本可以滿足我自己生活必需以外的買買買以及娛樂消遣需求,周末去看一場話劇,做一個SPA,和閨蜜約出來吃下午茶,存款不多但是也不算慌亂,自由度比較高,看多聽多了結婚後僵硬的婆媳關係和家庭瑣事都讓我對婚姻充滿恐懼,如果幸運丈夫是一個好丈夫還好,但是遇到一個媽寶男真的全面崩盤,而生育除了生理上的痛苦,還意味著我很可能需要放棄我的職場生涯,變成一個只圍繞孩子丈夫打轉的黃臉婆,臉色蠟黃,身材走樣,每天洗衣做飯洗碗,被淹沒在永無停休的家務里。可能買一套心儀的化妝品被指責當媽的人了還亂花錢如何如何。我何苦為了一個不能給予我足夠安全感和生育保障的男人,淪落到這種地步?
我覺得對一個女人來說,婚姻和生育都是將所有賭注壓在別人身上,說到底是對伴侶沒有信心,各位也不用踩我,如果你的女朋友或老婆表達她們不願意生育的意願,請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為她提供了足夠的保障和安全感,也可能只有我這樣想。
但期待那個能讓我全心全意信任,信任到願意為他洗手做羹湯的人,未來真的可以出現吧。
題外話:這裡指的安全感和生育保障並不是指一定要有錢才行,當然經濟基礎也很重要,但是更多的體現在男方在婆媳關係的協調,對工作生活的進取心,對另一半的忠誠,以及生育後對妻子的照顧體貼,女人不是怕你窮,是怕你又窮又直男癌。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知女性生育的機會成本更高。高知女性往往有相對較高的收入和職業追求,孕期可能無法工作,而有子女後又會造成精力分散,間接影響工作。生育使工作與職業發展受到負面影響,抑制女性的生育慾望。
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大部分家庭對女性的要求是養家義務和生育義務,對男性只能要求養家義務(男性不能懷孕),理論上女性義務是2,男性是1,顯然不對等,所以要不就對女性只選一項義務(生育或者養家),要不就各二分之一義務(穩定輕鬆工作+少生乃至只生一個)。中國國情(工資低稅高物價高一人無法養家)導致男方擇偶時不能放棄女方的養家義務,那隻能在生育義務上做讓步。又鑒於獨生子女政策和重男輕女糟粕,越來越多家庭養出了諸如媽寶男等無法承擔養家義務的男性,相對應的就有越來越多女性開始效仿減輕自身義務,不願生孩子是其中一種,好吃懶做只求貌美如花男方來養家是另外一種。其實高房價高物價也是在無形中加重了男方的義務,不過很多男性無力或不願承擔,相應的女方也就選擇不育或者少育,很多房價很高的大都市都有這個現象。
沒有一項合同是無限加重一方義務同時不斷減輕另一方義務的,加重一方分分鐘有撕毀合同的自由。平等才是合同長期成立生效的前提。現在的人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另一半,即所謂的愛情。
不同的是男性為了性慾妥協婚姻,卻可以利用男權社會的便利婚後尋找,即出軌。
女性雖然也可以妥協婚姻,但她們不能夠通過男權社會出軌尋找真愛,所以越來越多的女性不願意妥協,她們更傾向於找到真愛促成婚姻。
最根本的原因是,這特么是個該死的性別歧視社會。
想起一個古代女性的間接表述:里婦寓言
漢武帝時,汲黯使河南,矯制發粟;歸恐見誅,未見上,先過東郭先生求策。先生曰……
……吾里有婦,未笄時,佐諸姆治內事,暇則竊聽諸母談,聞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暢然以悅;及聞產育之艱,則憮然而退,私語女隸曰:『諸母知我竊聽,誑我耳,世寧有是理耶?』既而適里之孱子,身不能勝衣,力不能舉羽,氣奄奄僅相屬,雖與之居數年,弗克孕。婦亦未諳產育之艱,益以前諸姆言為謬。
孱子死,婦入通都,再適美少年,意甚愜,不逾歲而妊。將娩之前期,腹隱隱然痛,婦心悸,忽憶當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媼之嘗誕子者,而求免焉。
市媼知其愚也,欺侮之曰:『醫可投,彼有劑可以奪胎也。』或曰:『巫可禮,彼有術可以逭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測,暮夜潛遁其中,可避也。』或曰:『東海有葯,其名長生,服之不食不遺,可免也。』婦不知其紿也,迎醫,而醫見拒;求巫,而巫不答;趨南山,則藜藿拒於虎豹;投東海,則蓬萊阻於蛟龍。顧有居於窨室焉,遂竄入不復出。
居三日,而痛愈劇,若將遂娩者,且計窮矣,乃復出。偶鄰婦生子,發未燥,母子俱無恙。婦欣然往問之。鄰婦曰:『汝竟痴耶!古稱: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汝嫁矣,乃不閑養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於產者亦多矣,產而死則司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寡居以畢世,而乃忍辱再醮也?汝休矣,汝休矣!世豈有既妊而畏產者耶?』里婦乃赧然而歸,生子亦無恙。」
—— 馬中錫(明朝)
白話文:
漢武帝時候,汲黯出使河南,假傳皇帝的詔令開倉發糧;回來後怕犯殺頭之罪,不敢去朝見皇帝,先去東郭先生那裡討教免罪的計策。先生說道……
……我們鄉里有一個婦人,沒有出嫁的時候,幫著姑嬸做點家裡的雜事,空下來常偷聽她們的談話,聽到她們談些男女同房的事,耳朵一字不漏,心裡不免也舒暢嚮往;但是聽到她們談到生孩子的艱苦,不免又不高興,不願聽下去,私下同婢女說:『姑姑、嬸嬸知道我偷聽,故意騙騙我,世界上真有生孩子那麼苦么?』不久出嫁給同鄉里的一個青年,身體虛弱,好像連衣服也經不起,羽毛也舉不動,只剩一口氣,同他結婚好幾年,沒有能夠懷孕。這位婦人既然沒有經過生育的苦,越發以為以前姑姑、嬸嬸的話是錯的了。
過不多久這個體弱的青年死了,婦人去了大城市,再嫁給一個美少年,心裡很滿意,不到一年就懷孕了。到快要分娩的前夕,覺得肚子隱隱然發痛,心裡害怕,忽然想起當年聽到的話,便跑去市場店鋪地方,一個一個去請教生過孩子的婦女們,請她們教她免去生育孩子的辦法。
這些女人知道她傻,欺侮她說:『可去找醫生,他們有葯可以打胎。』一個說:『可去求神巫,他們有法術可以逃免死亡。』又一個說:『南山有個洞,深得無法測量,你趁黑夜去躲在裡面,可以免去生育。』又一個說:『東海有葯,名叫長生,服了不吃飯不拉屎拉尿,可以不生育。』這位婦人不知道這些話都是騙她的,便去找醫生,醫生拒絕她;去求神巫,神巫不睬她;跑到南山,想躲進草莽卻受到虎豹的拒擋;投奔東海,想登上蓬萊神山,卻受到蛟龍的阻攔。最後只有地窖可以容身,忙不迭地鑽了進去,躲在裡面不出來。
待了三天,肚子愈來愈痛,好像胎兒就要生出來了,自己的辦法也窮盡了,只好再出見天日。正巧鄰居的女人生了孩子,嬰兒剛出世,頭髮還沒幹,母子都很健康。這位婦人高高興興去討教避免生育苦楚的好辦法。鄰婦說:『你真是痴透了!古話說:哪有先學養兒子,再去出嫁的。你嫁都嫁了,難道還不知道兒子該怎麼生嗎?世上的人不死於生孩子的多了,就是因生孩子而死也是命中注定,又逃得了嗎?你既怕死,為什麼不守一輩子寡,卻要不怕人罵而再嫁呢?你算了吧,你算了吧!世上哪有懷了胎又怕生出來的呢?』這位婦人聽了不覺羞愧難當,回到家來,生下孩子,平安無事。」
以前生孩子有好處啊,人口死亡率高不說,一夫多妻制下,不管是妻是妾,只要能過了鬼門關生了孩子就是給家族添丁,生了男孩更是地位更加穩固,生活水平能夠上升,婚姻更加穩固。
現在生了孩子有什麼好?
婚姻會更加穩固嗎?生活水平會上升嗎?職業生涯會更上一層樓嗎?
剛才在另一個答案下面胡扯了一番,感覺大家嘲諷來嘲諷去沒有什麼意義。我放個結論:至少有一部分是因為有人覺得有錢就是大爺。
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觀點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點我覺得沒什麼可否認的,但他們在這個觀點上更進一步,認為誰掌握著經濟優勢誰就掌握著「絕對」話語權,俗稱誰有錢誰是大爺。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情。
首先夫妻雙方收入幾乎不可能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持平,合理看待雙方收入(以及一切資源稟賦)差距是一段長期健康關係的基礎,無法取得平衡的兩個人大部分壓根不會走到一起——我不相信有人真的心甘情願被欺負個幾十年。你覺得你付出了一些東西,你必然得到了一些東西,否則你圖什麼?助人為樂嗎?
某項資源上的劣勢不應該帶來話語權上的缺失,無論你是有錢、漂亮、做飯好吃,還是你的伴侶有錢、漂亮,甚至有子宮可以生孩子,沒有任何理由因此導致你們一方完全受制於另一方。這甚至是不可實現的。如果連話語權都不對等,這種關係我不覺得有什麼可持續性。
如果說不想要這種關係,我就是要明碼標價,我花多少錢,買你哪項資源的所有權,我願開價你願要,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簡直太可以了,白紙黑字簽合同也行。但最起碼你不能假設世界上所有的關係都是這樣的吧?因為我花錢可以買到小白臉,那麼我比我老公多賺個幾千塊,我讓他往東他就不能往西,是你在做夢還是我在做夢?
當然了,這種「我有錢我讓你生孩子你就要生,你不服你去找沒錢的」的看法雖然可笑,還是很有市場的。那麼我們知道,女性(至少職業女性)有一點特殊,就是生育幾乎一定會帶來經濟損失,最起碼年年升職是沒戲了,甚至連已婚未育都會帶來經濟損失。如果經濟損失的直接後果就是話語權喪失,在現代人自我意識和領域意識空前強烈的趨勢下,女性對生育的猶豫態度更加普遍幾乎是必然的。以前的女性地位相當低,沒什麼可失去的,現在的人有了,不能再像無產階級那麼豁出去了。尤其是沒什麼安全感的人,比如說我,在確定自己不會被欺負之前,是絕對不會婚育的。
最後還有一句話送給誰有錢誰是爺的信奉者:如果你和你的配偶都是這一觀點的嚴格踐行者,你們壓根就不會要孩子,這筆買賣幾乎是賠定了的。
作為一個大學畢業剛踏入最適宜生孩子年齡的女孩子,無疑我對生育這件事情是無比抵觸的,甚至是發了誓28歲以後和存夠10萬以前,兩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我才願意考慮生育下一代。說實話,如果到了那個時候,老公和家人不催,我覺得我還會適當往後延遲。但是,儘管再怎麼恐懼和逃避,生育下一代這個任務在如今,甚至是往後一百年的中國現狀來說,都是女性不可逃脫的責任吧。
先說一下晚生的壞處吧。
對於我來說,最大的壞處無非是晚生對我身體傷害更大,恢復困難,將來想要回復到生育前的狀態是難上加難。第二個是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的事情剛好跟我更年期卡在一起,可能導致親子關係不和諧。第三個是以後孩子上學後,我可能比其他家長都要老。
然而以上所有的壞處,都有一個辦法解決,掙多點錢。
錢多了我可以砸錢去月子中心恢復啊,可以請個專業月嫂幫我帶孩子啊,可以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帶他出去玩培養好感情啊,可以保養得比其他小我五六歲的人都好啊。然而,錢不能解決家人的催促,感覺老一輩的下半輩子,都是期盼望著孫子孫女度過的,我終究會敗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思想下的,只是時間問題。
再說一說晚生的好處。
如上,我要掙錢啊!20來歲生完,除了扔給父母養還能怎麼辦,我不認為這是負責任的表現。現在的父母也真是夠搞笑的,一邊讓我們擔起家庭的責任,一邊在我們還不能養好自己的時候生一個小孩出來,拿什麼養?我自己不吃不喝去養活他嗎?生完之後我是不是淪落到買件地攤貨20塊都要講價的地步?
反正,孩子只應該在物質富足的情況下,作為錦上添花的幸福而降臨,這樣他才會被當做一種祝福來珍惜。否則,因為有了孩子生活質量指數型下降,每天雞飛狗跳摳這摳那的,還會產生「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才不會這麼慘」這種怨念,你覺得孩子會感激你將他帶到世界上嗎?
再者,不同於以前,現代女性的人生觀里更多想要為了自己而活。在我最珍貴最美好的年華里,為什麼不好好享受職場、生活和戀愛,而非要把屎把尿成為黃臉婆。
不要跟我說那種生了孩子依舊橫行職場活出自我得辣媽例子,首先大部分辣媽都是有物質基礎的,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然後就是少數真的非常有毅力有能力,能晚上邊帶孩子邊工作到三點早上依舊準時爬起來上班、每天還堅持運動節食瘦下來的女人。現實生活中,生了孩子之後,各種月子補湯催奶餐只會讓你更肥胖,自己帶孩子也會累得站著都能睡著談何學習與上班。
我身邊的在22-28歲之間就結婚生子的例子中,幾乎沒幾個女人是感到特別幸福的。不是因為生了孩子不得不辭職在家,變成了黃臉婆後對自己的厭惡;就是因為太早結婚,女方沒有足夠的閱歷判斷男方是否渣男,結果哺乳期出軌,拋妻棄子。更多的,是她們都拋棄了自己還沒開始的精彩,只能在孩子嚎啕大哭的時候看著別人週遊世界的朋友圈干後悔。我不止一次聽到我堂姐跟我說,好羨慕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到處見識世界,其實她已經是我見過的初孕家庭中最幸福的人了,但仍然會在30歲不到的年紀就覺得人生沒有了其他可能性。
我想,總結為一點,現階段的我們對於生育的恐懼,大多來源於我們還沒達到願意安穩下來為家庭奉獻自我的階段吧。我們花了20多年去讀書,離開書籍的世界很精彩,我們還沒體驗夠。我們還在浮躁地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怎麼可能定下心來照顧一個孩子。等到浮華沉澱,經歷了起落,終於領悟到精彩的另一種形式就是安逸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一起歡迎小寶貝見證我的成長。畢竟,我得先照顧好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才敢去影響另一個人的一生啊。
當然,我只表達我的觀點,任何一個母親都是偉大的,願天下的母親都能幸福。
原創文字,轉載請聯繫作者。
以上內容將整理在微信訂閱號「安莉喂」中,「安莉喂」一個將用來記錄環球旅行點滴的日記本,歡迎參與!
http://weixin.qq.com/r/5zoJEWvEZDYbrS9y92-1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有鑒於當時大部分女性根本沒有發聲空間,只能找到一個例子,
維多利亞女王在生了幾個孩子之後給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過:生育讓我非常痛苦。
似乎,她對女兒夏洛特公主也說過類似的話。
避孕套和避孕藥的發明真是感天動地→_→。
劉慈欣的一部小說曾經詳細描寫了什麼叫以母換子,和愚昧。我一直覺得他其實非常有人文情懷和悲憫心,可惜腦殘粉太可怕了。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會喜歡上另外一個人?
※同學中,那些長得一般但學習好的女生,最後都做了什麼?
※女人懷孕多久可以測出來?
※有女色狼(痴女)這樣的存在嗎?
※女明星怎么保养全身皮肤白皙的?普通人有何方法能美白腿,手臂脖子,和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