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佛經是哪一部?哪一本?哪一卷?甚至哪一句?

佛經,三藏十二部。
浩瀚無窮。
窮其一生,不能讀遍。
總有一些和我們有緣,
被我們聽到
被我們讀到
成為我們最喜歡的部分。

請分享一下吧,順便說說為什麼


謝邀

我最喜歡的佛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十地品》,這一品介紹了從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這十個階段(也可以看作十個級別)中各個階段所證悟的智慧境界;這品經文是大乘佛教道次第的核心;也是我的信仰根基或者說終極目標

這段經文的背景是這樣的:一個凡夫人,從開始發菩提心到最後成佛大致需要經歷如下幾個階段
1,發出離心、菩提心、積資凈障、學習大乘經典
2,得遇明師、努力修持和自己有緣的法門達到明心見性/求生凈土見阿彌陀佛然後明心見性
3,明心見性只是剛剛見到了心性,這還遠遠不夠,還要保持並不斷拓展開發這個心性
4,當心性被拓展開發足量之後,進入初地菩薩階段(也叫一地菩薩)
5,一地菩薩經過修行升級為二地菩薩
6,二地菩薩經過修行升級為三地菩薩
7,三地菩薩經過修行升級為四地菩薩
8,四地菩薩經過修行升級為五地菩薩
9,五地菩薩經過修行升級為六地菩薩
10,六地菩薩經過修行升級為七地菩薩
11,七地菩薩經過修行升級為八地菩薩
12,八地菩薩經過修行升級為九地菩薩
13,九地菩薩經過修行升級為十地菩薩
14,十地菩薩也叫做候補佛,再往上就成佛了

在這十個階段中也會有:跳級」的情況,比如經典記述觀音菩薩當年就是學習了大悲咒法門而從一地菩薩直接「跳級」到八地菩薩

當一個修行者修到十地菩薩的時候,會參加畢業典禮,這時候宇宙中所有的佛會集體同時賜予這個十地菩薩灌頂加持,祝賀他畢業,準備成佛;我最喜歡的佛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中的後半部分就詳細描述了十地菩薩」畢業典禮「時的盛況;這也是我學佛追求的目標

註:十地菩薩也叫法雲地菩薩或者受職地菩薩(受佛的職位,馬上就會成佛的菩薩),大家熟悉的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這些菩薩都是示現為」十地菩薩「

經文原文是這樣的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智慧入受職地已,即得菩薩離垢三昧、入法界差別三昧、莊嚴道場三昧、一切種華光三昧、海藏三昧、海印三昧、虛空界廣大三昧、觀一切法自性三昧、知一切眾生心行三昧、一切佛皆現前三昧,如是等百萬阿僧祇三昧皆現在前。菩薩於此一切三昧,若入若起,皆得善巧,亦善了知一切三昧所作差別。其最後三昧,名:受一切智勝職位。此三昧現在前時,有大寶蓮華忽然出生。其華廣大,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以眾妙寶間錯莊嚴,超過一切世間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知諸法如幻性眾行所成,恆放光明普照法界,非諸天處之所能有;毗琉璃摩尼寶為莖,栴檀王為台,碼瑙為須,閻浮檀金為葉,其華常有無量光明,眾寶為藏,寶網彌覆,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蓮華以為眷屬。爾時,菩薩坐此華座,身相大小正相稱可;無量菩薩以為眷屬,各坐其餘蓮華之上,周匝圍繞,一一各得百萬三昧,向大菩薩一心瞻仰。

  「佛子!此大菩薩並其眷屬坐華座時,所有光明及以言音普皆充滿十方法界,一切世界咸悉震動,惡趣休息,國土嚴凈,同行菩薩靡不來集,人天音樂同時發聲,所有眾生悉得安樂,以不思議供養之具供一切佛,諸佛眾會悉皆顯現。

  「佛子!此菩薩坐彼大蓮華座時,於兩足下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諸大地獄,滅眾生苦;於兩膝輪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諸畜生趣,滅眾生苦;於臍輪中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閻羅王界,滅眾生苦;從左右脅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人趣,滅眾生苦;從兩手中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諸天及阿修羅所有宮殿;從兩肩上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聲聞;從其項背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辟支佛身;從其面門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初始發心乃至九地諸菩薩身;從兩眉間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受職菩薩,令魔宮殿悉皆不現;從其頂上放百萬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道場眾會,右繞十匝,住虛空中,成光明網,名:熾然光明,發起種種諸供養事供養於佛,余諸菩薩從初發心乃至九地所有供養而比於此,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其光明網普於十方一一如來眾會之前,雨眾妙香、華鬘、衣服、幢幡、寶蓋、諸摩尼等莊嚴之具以為供養,皆從出世善根所生,超過一切世間境界。若有眾生見知此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佛子!此大光明作於如是供養事畢,復繞十方一切世界一一諸佛道場眾會,經十匝已,從諸如來足下而入。爾時,諸佛及諸菩薩,知某世界中,某菩薩摩訶薩能行如是廣大之行到受職位。佛子!是時,十方無量無邊乃至九地諸菩薩眾皆來圍繞,恭敬供養,一心觀察。正觀察時,其諸菩薩即各獲得十千三昧。當爾之時,十方所有受職菩薩,皆於金剛莊嚴臆德相中出大光明,名:能壞魔怨,百萬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普照十方,現於無量神通變化;作是事已,而來入此菩薩摩訶薩金剛莊嚴臆德相中;其光入已,令此菩薩所有智慧、勢力增長過百千倍。

  「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從眉間出清凈光明,名:增益一切智神通,無數光明以為眷屬,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右繞十匝,示現如來廣大自在,開悟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周遍震動一切佛剎,滅除一切諸惡道苦,隱蔽一切諸魔宮殿,示一切佛得菩提處道場眾會莊嚴威德;如是普照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世界已,而來至此菩薩會上周匝右繞,示現種種莊嚴之事;現是事已,從大菩薩頂上而入,其眷屬光明亦各入彼諸菩薩頂。當爾之時,此菩薩得先所未得百萬三昧,名為:已得受職之位,入佛境界,具足十力,墮在佛數。佛子!如轉輪聖王所生太子,母是正後,身相具足。其轉輪王令此太子坐白象寶妙金之座,張大網幔,建大幢幡,然香散花,奏諸音樂,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內,王執此瓶灌太子頂,是時即名:受王職位,墮在灌頂剎利王數,即能具足行十善道,亦得名為:轉輪聖王。菩薩受職亦復如是,諸佛智水灌其頂故,名為:受職;具足如來十種力故,墮在佛數。佛子!是名:菩薩受大智職。菩薩以此大智職故,能行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難行之行,增長無量智慧功德,名為:安住法雲地。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法雲地,如實知欲界集、色界集、無色界集、世界集、法界集、有為界集、無為界集、眾生界集、識界集、虛空界集、涅槃界集。此菩薩如實知諸見煩惱行集,知世界成壞集,知聲聞行集、辟支佛行集、菩薩行集、如來力無所畏色身法身集、一切種一切智智集、示得菩提轉法錀集、入一切法分別決定智集。舉要言之,以一切智,知一切集。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如是上上覺慧,如實知眾生業化、煩惱化、諸見化、世界化、法界化、聲聞化、辟支佛化、菩薩化、如來化、一切分別無分別化,如是等皆如實知。又如實知佛持、法持、僧持、業持、煩惱持、時持、願持、供養持、行持、劫持、智持,如是等皆如實知。又如實知諸佛如來入微細智,所謂:修行微細智、命終微細智、受生微細智、出家微細智、現神通微細智、成正覺微細智、轉法錀微細智、住壽命微細智、般涅槃微細智、教法住微細智,如是等皆如實知。又入如來秘密處,所謂:身秘密、語秘密、心秘密、時非時思量秘密、授菩薩記秘密、攝眾生秘密、種種乘秘密、一切眾生根行差別秘密、業所作秘密、得菩提行秘密,如是等皆如實知。又知諸佛所有入劫智,所謂:一劫入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入一劫、有數劫入無數劫、無數劫入有數劫、一念入劫、劫入一念、劫入非劫、非劫入劫、有佛劫入無佛劫、無佛劫入有佛劫、過去未來劫入現在劫、現在劫入過去未來劫、過去劫入未來劫、未來劫入過去劫、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如是等皆如實知。又知如來諸所入智,所謂:入毛道智、入微塵智、入國土身正覺智、入眾生身正覺智、入眾生心正覺智、入眾生行正覺智、入隨順一切處正覺智、入示現遍行智、入示現順行智、入示現逆行智、入示現思議不思議世間了知不了知行智、入示現聲聞智辟支佛智菩薩行如來行智。佛子!一切諸佛所有智慧廣大無量,此地菩薩皆能得入。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地,即得菩薩不思議解脫、無障礙解脫、凈觀察解脫、普照明解脫、如來藏解脫、隨順無礙輪解脫、通達三世解脫、法界藏解脫、光明輪解脫、無餘境界解脫;此十為首,有無量百千阿僧祇解脫門,皆於此第十地中得。如是乃至無量百千阿僧祇三昧門、無量百千阿僧祇陀羅尼門、無量百千阿僧祇神通門,皆悉成就。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通達如是智慧,隨順無量菩提,成就善巧念力,十方無量諸佛所有無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於一念頃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譬如娑伽羅龍王所霔大雨,唯除大海,餘一切處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攝、不能持。如來秘密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亦復如是,唯除第十地菩薩,餘一切眾生、聲聞、獨覺乃至第九地菩薩,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攝、不能持。佛子!譬如大海,能安、能受、能攝、能持一大龍王所霔大雨;若二、若三乃至無量諸龍王雨,於一念間一時霔
下,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何以故?以是無量廣大器故。住法雲地菩薩亦復如是,能安、能受、能攝、能持一佛法明、法照、法雨;若二、若三乃至無量,於一念頃一時演說,悉亦如是。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此地菩薩於一念間,能於幾如來所安受攝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不可以算數能知,我當為汝說其譬喻。佛子!譬如十方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其世界中一一眾生皆得聞持陀羅尼,為佛侍者,聲聞眾中多聞第一,如金剛蓮華上佛所大勝比丘;然一眾生所受之法,余不重受。佛子!於汝意云何?此諸眾生所受之法為有量耶?為無量耶?」

  解脫月菩薩言:「其數甚多,無量無邊。」

  金剛藏菩薩言:

  「佛子!我為汝說,令汝得解。佛子!此法雲地菩薩,於一佛所一念之頃,所安、所受、所攝、所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三世法藏,前爾所世界一切眾生所聞持法,於此百分不及一,乃至譬喻亦不能及。如一佛所,如是十方如前所說,爾所世界微塵數佛復過此數,無量無邊,於彼一一諸如來所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三世法藏,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是故此地名為:法雲。佛子!此地菩薩以自願力,起大悲雲,震大法雷,通、明、無畏以為電光,福德、智慧而為密雲,現種種身,周旋往返,於一念頃,普遍十方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演說大法,摧伏魔怨;復過此數,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隨諸眾生心之所樂,霔甘露雨,滅除一切眾惑塵焰。是故此地名為:法雲。佛子!此地菩薩於一世界從兜率天下乃至涅槃,隨所應度眾生心而現佛事;若二、若三,乃至如上微塵數國土,復過於此,乃至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皆亦如是。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佛子!此地菩薩智慧明達,神通自在。隨其心念,能以狹世界作廣世界,廣世界作狹世界;垢世界作凈世界,凈世界作垢世界;亂住、次住、倒住、正住,如是無量一切世界皆能互作。或隨心念,於一塵中置一世界須彌盧等一切山川,塵相如故,世界不減;或復於一微塵之中置二、置三,乃至不可說世界須彌盧等一切山川,而彼微塵體相如本,於中世界悉得明現。或隨心念,於一世界中示現二世界莊嚴,乃至不可說世界莊嚴;或於一世界莊嚴中示現二世界,乃至不可說世界。或隨心念,以不可說世界中眾生置一世界;或隨心念,以一世界中眾生置不可說世界,而於眾生無所嬈害。或隨心念,於一毛孔示現一切佛境界莊嚴之事。或隨心念,於一念中示現不可說世界微塵數身,一一身示現如是微塵數手,一一手各執恆河沙數華奩、香篋、鬘蓋、幢幡,周遍十方,供養於佛;一一身復示現爾許微塵數頭,一一頭復現爾許微塵數舌,於念念中,周遍十方,嘆佛功德。或隨心念,於一念間普遍十方,示成正覺乃至涅槃,及以國土莊嚴之事;或現其身普遍三世,而於身中有無量諸佛及佛國土莊嚴之事,世界成壞靡不皆現;或於自身一毛孔中出一切風,而於眾生無所惱害。或隨心念,以無邊世界為一大海,此海水中現大蓮華,光明嚴好,遍覆無量無邊世界,於中示現大菩提樹莊嚴之事,乃至示成一切種智;或於其身現十方世界一切光明,摩尼寶珠、日月星宿、雲電等光靡不皆現;或以口噓氣,能動十方無量世界,而不令眾生有驚怖想;或現十方風災、火災及以水災;或隨眾生心之所樂,示現色身,莊嚴具足;或於自身示現佛身,或於佛身而現自身;或於佛身現己國土,或於己國土而現佛身。佛子!此法雲地菩薩能現如是及余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自在神力。」


感覺一個字都不捨得去掉的一段。
真是呵護備至,不但引導去了極樂世界,還確定了怎麼去,還強調到那邊以後的情況,甚至連成佛都給寫上了。
要知道,(上品上生才能立刻見阿彌陀佛蒙佛授記)

《普賢行願品》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得,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銷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槃荼,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啗肉,諸惡鬼神,悉皆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羣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服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覺林菩薩偈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圓覺經》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


「願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房屋。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佛果」。出自《悲華經》,觀世音菩薩發菩提心。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普賢行願品》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得失從緣,心無增減」,《佛說八大人覺經》,《菩提達摩傳》
「由愛生憂患,由愛生怖畏,離所愛無憂,何處有怖畏?」《法句經》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心經》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楞嚴經》
《圓覺經.彌勒章》中佛說「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慾,及除渴愛。」
不好意思,比較貪心不只一句


謝邀。

「佛經、三藏十二部、浩瀚無窮、窮其一生,不能讀遍、總有一些和我們有緣」這句話已道盡真相,因為這句說話本身已經是答案。

2500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說了45年的一段段言教講座,被後世人化成文字記錄,叫「經sutra」,據文獻記載《佛經》是來自「梵文及巴利文」,如果記錄「梵文及巴利文」的人失誤、聽錯、曲解,亦即是梵文及巴利文所記載的文字記錄都可能會出錯,現在再把《佛經》被翻譯成地球不同國家的文字。

1400多年前的唐代僧人去翻譯古印度的「梵文及巴利文」,翻譯出「翻譯者所理解」的部份,再成為唐朝民間文化所能理解的文字,現在2017年要理解2500年前的古印度文字,如果仍然此刻能夠產生正面影響,達到佛陀言教的本有效果,這是一個奇蹟,因為構成了「傳承」。

佛法上傳承真義只是踏實的引導,將如來教法栽種在人心識里,這是「傳授」,人心將如來教法激發了自心智慧,救助自己,這是「承受」,說到底就是「傳授」與「承受」,並不是用俗世凡夫思想去界定「喜歡、排斥」,這種「二元對立」的分別心,完全是「執迷」。佛法猶如葯,「」的意義在於「治病」。

A君的病,跟B君無關。
B君的病,跟A君無關。

葯的意義在於「醫治」。佛經的意義在於「破執」。
研究喜歡什麼經文,正等於為研究喜歡吃那一種葯,這個問題值得研究嗎?

如此一來,現在問及《你最喜歡的佛經是哪一部?哪一本?哪一卷?甚至哪一句?》這句話其實已經偏離了佛經的意義。

如果改成問《你最喜歡的電影是哪一部?哪一角色?哪一劇情?甚至哪一對白?》這樣回答就有意義,因為娛樂是可以研究一下,純粹娛樂,但是牽涉了離相破執的聖人言教,就不可能用「喜歡、不喜歡」去討論,因為有「喜歡」,就一定有「不喜歡」。

  • 回答「喜歡某佛經」的人,其實內心一直有「不喜歡某佛經」,這不是著相又是什麼?
  • 一切佛經都不是教人「覺醒」、貫穿「般若波羅蜜多、破執離相」嗎?
  • 為什麼此刻竟然會「著相」於個人喜惡?

《金剛經》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sakyamuni釋迦牟尼

大意指:不應該滯留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識」的感知而去面對一切。

以上經文清清楚楚告訴人不要滯留個人感知,此刻為什麼會去研究「喜歡、不喜歡」的佛經?是否落筆打三更?

我進入過醫院七次大手術,作出全身麻醉之前,都會看見手術室內的所有工具,非常恐怖的,怎會喜歡、不這喜歡些工具呢?這工具是用來治療,重點是效果!!!!!!有效果才是有緣、相應!如果有人覺得我無情,但細心一想,就會知道我才是認真,這叫「觀照、覺察」,這是「道心」。

  • 佛法不是茶餘飯後的娛樂,葯就是葯,怎會覺得葯優美?更遑論什麼喜歡、不喜歡?
  • 難道完全忘記葯是拿來治療嗎?
  • 難道完全忘記佛法是拿來破執嗎?

重點是效果,喜歡葯、手術工具,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 著相就是「無明」,將會引發「十二因緣」的生死流轉、痛苦萬千,著相只會使人帶來煩惱,生死大事,不容有失,生命在呼吸中,學佛應該要重新正視什麼叫「出離心」,共勉。阿彌陀佛......

P.S 某一佛經、某一經句,如果令自心產生「破執」效果,就代表「相應、有緣」,而並非憑個人喜惡去作出種種分別,不可用「著相的心」去研究「離相的法」,佛法不是拿來茶餘飯後的娛樂,否則修行路上難以進步,回答暗示自己內心存在「不喜歡的佛經」,知道問題所在未?

【佛法所指的「著相」究竟是什麼?】
Handsome:法國名牌「hermes愛瑪仕」,一個手袋可以為賣200,000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6845773/answer/103199162?f3fb8ead20=45a04ebbf5a195c35ee2f0b58754591b


《金剛經》第一品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不同於其它大乘經典開篇恢宏的菩薩羅漢天龍鬼神皆來集會,金剛經的開頭只是平淡地描寫了世尊的日常生活。


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我不是佛教徒,不過對佛教文化有點興趣,最喜歡的,大概是金剛經了吧,摘錄最喜歡的一段。
金剛經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讀來凄涼,但也明白這就是人生的真相。自己修行不夠,道理明白,卻仍然放不下塵緣,不知還要在這世間漂泊多久。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謝邀,貧道很喜歡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句話這句話說成大白話就是人在覺悟之後,會畏懼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是人生的經歷,是我們所體會感知的世界。人只有真正的去感受這個世界,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才能從容自在。

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換成,漢傳佛教最喜歡的道經是那一本。答案是南華真經(莊子)。


長夜安隱,多所饒益。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琉璃妙華。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莊嚴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離塵垢。次名舍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無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華。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華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蓋行。次名凈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鸞音。次名師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皆悉已過。


《法華經》這句: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

  • 這一句理事雙具,理事無礙
  • 後半句「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有大勢力。給人大信心。
  • 我今行道已,來世必作佛。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看見《心經》裡面這一句,豁然開朗,然後潸然淚下。

放下,放下!我想得到什麼,我想緊緊抓住什麼?抓得越緊越會為其所累啊。

用而不有,悟到這一點,從此心裡清涼澄澈許多。


推薦閱讀:

吃素,抄經與現代放生真的像佛經裡面說的那樣功德無量嗎?
用刻有佛祖的手機殼 會不會對佛祖不敬?
不读佛经如何学佛?
感覺我學佛後。痛苦還是揮之不去,我該怎麼辦?
為什麼釋迦摩尼在涅槃之前發出這樣的感慨:我一生從未說法?

TAG:心理學 | 文學 | 人生觀 | 佛經 | 文學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