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Time公路車為什麼冷門?
難道就是因為Time在法國只是一個作坊規模的公司達不到玩家追求的逼格?
還是因為在09年以後不再贊助環法車隊用車導致?
又或者在車架方面推廣做的不好以至於大家只知道time鎖踏?
最後請問還有哪些質量過硬卻很冷門的公路車品牌?
產能不足
以現在法國工廠的規模,TIME車架組年產量不超過2000台。反觀其他任何一個世界範圍有知名度的品牌,或多或少都有在亞洲地區代工,一張代工單怎樣都不止2000台的量了。
這是TIME最大的問題。
技術不足
TIME是干紗直接織管,套蠟模以RTM方式冷壓成型,也就是說它沒有「預浸碳布」這一步。曇花一現的BMC impec也是這個製程,它的優點是……待會兒再想,缺點是無法實現各向異性。
各向異性是碳纖維材料最核心的優勢,無法藉助各向異性進行針對性設計,等於閹割一半。
不是還有AKTIV嗎?不錯,AKTIV的效果非常拔群。然而第一,它很重,橫截面巨大的空心前叉加上質量阻尼,未截管接近600克;第二,它並不能單獨購買。而TIME車架本身的垂直回歸性硬指標並不見佳。
唯一算得上好的大概是它的幾何了,起碼知道很多人需要高頭管的車。
資本不足
這是個資本運作的年代,也是個拼運氣的年代。
先不提TIME產品本身好不好,它離開一線職業賽場已經太久了。器材在職業賽場的曝光情況會極大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就像某些TOUR的低分車架拿幾個環法冠軍,就可以賣到三四萬一樣。
TIME處於沒有廣告-賣不出車-沒錢打廣告的惡性循環里,我實在不很看好它的未來發展因為
貴
Time逼格可一點不低哦,和Passoni 梅花之流位於世界奢侈品自行車品牌之列,其次Time是自家生產碳布,並且同時供應蘭博基尼 法拉利和航天領域,而且這個品牌產品線很短,基本沒有什麼所謂的次頂級和親民級別,pina都出gan開始迎合市場,降低入門門檻,Time依然我行我素。
Time旗下產品氣動車架Skylon和長途型車架Fluidity全是法國原廠做工,而且Skylon的Aktiv前叉可以在高速行駛中過濾地面的震動,並且可以提升剛性,算是眾多品牌中絕對高科技的前叉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雖然Time這個品牌那麼優秀,但是他的售價高昂,產品線短,不像閃電大G這種有專賣店可以保證售後,而且題主也說了09年後Time就不贊助環法車隊了,所以曝光率確實不如Pina cervelo 閃電這些品牌,也就導致了它的保有量少和它的冷門。
類似Time的品牌其實還是有的,單車中的流氓Cipollini,美國Litespeed都是好牌子
誠意回答 不喜勿噴
產品線不夠多吧,以及昂貴的售價讓人望而卻步。
印象里奇波里尼有後下叉打腳的工學問題,time有沒有這類問題不知道
和樓上觀點一致,別的不說,如果買了小眾東西想走個質保真挺難的
比如帕加尼,貴到嚇人,但車真值那價錢嗎?售後服務真的好嗎?個人持保留意見
見得少自然想法就少,而且也沒啥專賣店,售後什麼的都是隱患。我上次在Time,Ridley,Bianchi等一堆「高逼格」(少見)的牌子中猶豫了半天,最後還是選了閃電,因為我家旁邊就是閃電專賣店,有任何問題都能方便解決。
店太少了,沒有渠道不好買,保修也是個問題
雖說玩公路的土豪不少,但是又有多少真那麼土豪的?
價格絕對是個關鍵因素,而且不吹不黑的說,個人認為time之流已經過時,更多的是「情懷」或者說「逼格」
推薦閱讀:
※身高171cm買個大G公路車,s的會不會沒有落差?xs的會不會騎著難受?
※如果我獲得了環法的一個賽段冠軍會怎樣?
※瓶頸!?
※頂級鋁跟入門碳哪個好?
※公路自行車原裝坐墊很硬,長時間騎行,使得大腿內側與坐墊接觸部位很痛,這是與新車磨合的過程還是坐墊本身問題?有沒有性價比高,提高舒適度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