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Sony MDR-1000X 耳機?

http://cn.engadget.com/2016/09/01/sonys-new-noise-cancelling-headphones-block-out-the-world/


索尼利用自己獨有的技術優勢與創新,打造出了市面上最好的藍牙降噪耳機。沒有之一。


長久以來,一提到降噪耳機人們自然而然的都會想到BOSE。數月前各家媒體都把QC35評價為市面上最好的降噪無線耳機。而這次索尼推出的MDR-1000X相對於BOSE QC35所表現出來的不容忽視的巨大優勢,讓人不得不承認BOSE已經被對手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先簡單列一下spec:

  • 重量:275g
  • 藍牙模式續航:20小時(降噪開啟);22小時(降噪關閉)
  • 完全充電時間:4小時
  • 40mm 鍍鋁液晶振膜
  • 慣例的釹磁體
  • 頻響範圍:4 Hz-40,000 Hz
  • 阻抗與靈敏度:
  • 46 ohm,103 dB/mW(1 kHz) 有線連接,電源開啟時
  • 16 ohm,98 dB/mW (1 kHz) 有線連接,電源關閉時
  • BTW,耳罩耳墊都是觸感柔軟的合成革(可惜不是真皮(不過畢竟才400刀的破耳機
  • MADE IN MALAYSIA

配件:

  • 1.6m 鍍銀OFC線(鍍金3.5mm L型接頭)
  • micro-USB to USB-A 充電線
  • 很醜的航空轉接頭x1
  • 還有一個挺有意思的耳機包,可以看到中間有一片立起來的隔板,可以防止耳機相互碰撞刮蹭;隔板上還有一個小袋子用來收納航空轉接頭。對愛惜耳機的強迫症極其友好(

上面所列的參數並不突出,下面這些才是真正讓MDR-1000X變得與眾不同的地方。

01. 觸摸操控

無線耳機使用觸摸來進行音量與換歌等操作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幾百年前就有飛利浦的智障SHB7110採用這種設計,前兩年三星也出了一款。但是總的來說在市場上有這項特性的耳機並不多見。

觸摸操控相對於按鍵來說有不小的優勢,抬起手隨手一划即可,操作非常流暢。而且並不一定要用手,用身體的其他部位(比如腳也可以w)也可以很方便的控制。傳統的按鍵式操作需要用手指以一定的力量按壓,還需要另外的手指按住反方向來固定耳機,在很多時候並不夠便利。

而曾經在其他觸摸式耳機(智障飛利浦)上存在的問題,比如容易誤操作、戴手套就不能切歌等,索尼也解決的很好。MDR-1000X的觸摸板調教極佳,不論是剛洗完的濕漉漉的手還是隔著很厚的布料,都能精確的完成指令,也沒發生過誤操作的情況。

MDR-1000X的觸摸面板在右側耳罩上,操控非常友好。明明這是初次使用,為什麼我一上手就那麼熟練了啊?這就是原因(

雙擊開始/暫停播放
前後滑動切換上下曲(swipe and hold 可以快進/快退)
上下滑動調整音量(同樣,swipe and hold 可以連續調整音量)
長按調用Google Assistant

索尼還在耳機包裡面很貼心的附上了一片操作提示(

02. Quick attention Mode (快速反應模式)

這個功能有多實用想必也不用多說了。用手掌(或者用電影里常見的兩根手指輕觸的帥氣手勢也OK w)按住右邊耳罩,即可開啟Quick attention模式(索尼中國翻譯成的快速提醒模式實在是太...)。在這個模式下音樂的音量會被調的很低,麥克風會拾取外界聲音在耳機內回放,甚至比直接摘下耳機聽得更清晰。在聽歌的時候由於需要跟別人對話而不得不停下音樂甚至摘下耳機簡直不能更煩,而這個功能完美拯救了出門戴耳機的體驗(

03. Ambient Sound Mode(環境音模式)

相比起藍牙時無法關閉降噪的BOSE QC35,索尼貼心的提供了4種模式,由耳機上兩個按鍵操控。
Noise-cancelling On(降噪開啟)
Noise-cancelling Off(降噪關閉)
Ambient Sound Normal(由麥克風拾取環境音與音樂一起播放)
Ambient Sound Voice(由麥克風拾取人聲與音樂一起播放)
這樣一來在外出時就可以一邊帶著耳機聽音樂一邊和朋友交談了,相當方便。並且在地鐵之類的吵雜環境用Ambient Sound Voice模式還會比直接摘下耳機交談聽的更清楚233
MDR-1000X上僅有的三個按鍵,兩個用於模式切換,單擊電源鍵會通過語音告知電量,長按開機/關機/進入藍牙配對模式。三個按鍵有不同長度的突起,在盲操的時候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摸到的是哪個按鍵。

04. 業界領先的降噪效果

作為降噪耳機最核心的部分,索尼表現的非常自信,直接說出了beyond compare、 industry-leading這種話來。不過MDR-1000X的表現也確實無可挑剔,從我個人的體驗來看,MDR-1000X的降噪效果相比QC35有不小優勢,在高頻段的表現尤為明顯。根據索尼的說法,MDR-1000X還會根據用戶的生理特徵和佩戴方式,還有識別不同的環境音特性進行針對性調整。佩戴著耳機時長按NC鍵,會開始播放十幾秒不同頻率的聲音,通過耳機內部的麥克風收到的反饋進行個人化降噪調整。

05. LDAC aptX 支持

藍牙技術的傳輸速度一直以來便是藍牙耳機音質的最大掣肘,索尼獨家的LDAC技術能夠提供高達990kbps的傳輸速度,相比之下高通的aptX也僅有384kbps。而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BOSE的QC35甚至連aptX都不支持。LDAC的低延遲和極佳的傳輸質量與穩定性基本解決了藍牙技術最大的短板,讓藍牙耳機也能夠享受到無損甚至hi-res音源的魅力,是MDR-1000X優秀音質的強力保障。我也是在索尼M2BT1上初次嘗試LDAC的效果之後才開始徹底接受藍牙耳機的。

06. DSEE HX (數位音效強化引擎)

如果你近兩年買過索尼的播放器或者放大器,那你對DSEE HX估計不會陌生。通過對巨量音樂的分析,索尼這項技術能夠通過優化信號與重構高頻信息來把音源升頻至接近Hi-res級別。這項技術對有損音源的提升尤其巨大,初次在UDA-1上聽到DSEE HX的效果時感覺就非常驚艷。高碼率的LDAC與黑科技一般的DSEE HX,兩件快樂的事情重合在一起,確實讓MDR-1000X的聲音不再像其他藍牙耳機那樣粗糙了(
BTW,我在MDR-1000X上並沒有找到控制DSEE HX的開關,應該是只要打開電源就默認開啟的了。根據在UDA-1上的經驗,只要你的音源是低於192kHz/32bit的,DSEE HX都會起作用。

07. S-MASTER HX

索尼 S-MASTER 數字放大器的鼎鼎大名,稍微對音頻產品有所關注的人想必都是耳聞已久的了。能夠打上這個標籤的產品,其素質向來是不會讓人失望的。作為一款藍牙降噪耳機,MDR-1000X的聲音或許並不夠Hi-Fi,在關閉電源的情況下,聲音也略顯單薄與沉悶,想來是針對NC和回放電路調教的聲音不大適合當成普通耳機來用。但是因為之前提到的多項技術的運用,藍牙降噪模式下MDR-1000X的音質相比其他藍牙耳機已經要強出太多太多,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了。

08. NFC (近場通訊)

NFC現在已經是一項很普及的技術了。通過NFC來配對藍牙設備極其省心,特別是在多設備之間切換時,省去了不少麻煩。MDR-1000X的NFC模塊在左邊耳罩上,不管是否通過NFC鏈接,MDR-1000X的藍牙配對速度相比起M2BT1或我所試過的其他所有藍牙設備都要快。或許是得益於體積與充足的供電,MDR-1000X的藍牙連接穩定性也十分不凡。

寫了半天,總感覺越來越像廣告了(
不過MDR-1000X確實是今年買的電子產品裡面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了。原本買的時候並沒抱有特別的期待,想著不爽也能退貨才買的,但到手後發現音質和降噪效果都遠超我的期待,觸摸操作和Quick attention Mode更是意外的好用又帥氣,結果讓我把玩了整整一天(
與以往較常買的那些單純追求極致聲音的產品不同,索尼MDR-1000X在保證了良好音質的前提下,實現了極其讓人滿意的用戶體驗。拔群的藍牙音質,順暢的觸摸操作,和便捷的創新功能使得MDR-1000X作為一款便攜頭戴耳機,對於即便是沒有降噪需求的用戶來說,也是一個極佳的選擇。


前兩天剛去香港買了一個,3180港幣。說說感受吧,我對比了這貨與QC35,sony這個降噪效果已經明顯超越了QC35。作為一個多年的bose腦殘粉,這次不得不承認,bose連看家本領降噪也被大法干敗了。下面分項對比(1000x vs QC35):
降噪 90:85 1000x對於環境音的處理有三種模式,降噪/正常/語音。降噪模式下,所有高低頻噪音全部屏蔽。正常模式下,就是普通的耳機。語音模式下,可以加外界語音的清晰度,類似一個放大器的作用,可以把人聲和廣播聽得更清晰。1000x比35對噪音的消除能力更勝一籌。

聲音 90:78 低頻比35有力度,聲音也比較通透一點,基本一耳朵就能分出高低。聲音風格和bose有一點像,討好耳朵,久聽不累。
顏值 95:80 無需討論,碾壓35,高出一個檔次。

功能 90:80 觸控面板,控制音量、上下一曲、播放暫停、接聽電話,基本屬於本能操控,就是說你覺得怎樣劃是什麼功能,它真的就是那個功能,連說明書都不需要。另外就是用手遮住右耳罩,可以立刻停掉音樂進入Quick Attention模式,收聽外界聲音,並且非常清晰,放開手恢複音樂。

佩戴 重量比35重,佩戴舒適感略遜35。但整體也是非常舒服的,對耳朵和腦袋沒有什麼壓迫感,我戴著眼鏡,同時戴著1000x走路坐地鐵坐高鐵,也沒有感覺到什麼不便。

總之,這次QC35面對1000x,可以說是慘敗,降噪、聲音、顏值各方面,幾乎無招架之力,僅能在佩戴舒適度上扳回一成。所以我這個bose腦殘粉也果斷叛變了,索尼大法好


到手不到一周,比想像中要更棒!

本來想說就QC35了,但是實在不喜歡Bose的外觀,beoplay h8評價又不太好還是壓耳設計。這個時候我看到了大法的mdr 1000x,卧槽滿滿黑科技的感覺。


降噪我不太分辨得出來和Bose孰優孰劣,但是肯定是頂級的效果,而且在風中也能有很好的降噪效果。感覺無音樂開降噪的時候索尼的耳壓感比Bose要更小。

舒適度還行,有戴過更舒服的頭戴,但是這個長時間佩戴並沒有什麼不適。感覺重量略重,不能進行劇烈運動,不過也沒人會戴它運動吧。

聲音不做評價,我不燒HiFi也聽不出很細膩的中高低頻的差距,畢竟買這個就為了降噪+無線。

電池絕對夠用,二十個小時不是吹。

最喜歡的,是它的觸控,抬手關閉NC的功能,和ambient voice mode!


右耳觸摸控制並不是索尼最先使用,但是真的 很方便,不需要到處找物理按鍵。而且,想想在耳機上劃拉兩下切歌接電話什麼的,就覺得很炫酷啊!!
右手把右耳一捂,NC關閉;鬆開右手,重回靜謐。這個功能簡直實用的可怕;臨時別人叫你,買咖啡等進行簡短會話的時候特別實用。就是降噪臨時關閉的時候,你從耳機里聽到的噪音比你摘下耳機聽到的還要大,並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更新,是因為並不只是降噪被關閉了,外部麥克風也被打開收聲,所以聽到的噪音更大一點。)

而如果你又想聽歌又想和別人交談,

ambient sound mode!
只會收人聲,而過濾任何其他的噪音。你聽到的人聲甚至比你不帶耳機聽到的還要大聲,清晰!可能之前有耳機有類似功能,但是我第一次用的時候還是驚到了。

簡直破費,還好沒有沒忍住入qc35。


歡迎提問


從個人使用的體驗來談一下這款耳機。可能評價得不夠全面,但使用下來,這款耳機很好地滿足了我的需求。

總的來說,索尼耳機MDR-1000X是一款功能非常齊全的高端降噪耳機。數字降噪,人工智慧優化,無線藍牙,高品質音樂,加上觸控操作,非常智能化。可以說它是專門針對商旅人士設計的,在長時間的空中飛行和高鐵途中可以感受到耳機卓越的降噪水平,不過,日常出門使用的話,可能會略顯累贅。

MDR-1000X是目前索尼出過的最高端的降噪耳機。在降噪方面,MDR-1000X除了數字降噪以外,還加入了AI優化,自動識別用戶所處環境,分析噪音數據,再給出最好的降噪方案。眾所周知,即便是同一款降噪耳機,不同的人佩戴會有不同的效果,就像一副口罩,不同性別、不同臉型的人戴,貼合程度會有很大的區別。這一點就體現出索尼的高明之處了,它考慮到了個體間的差異性,並通過技術手段減小了臉型、佩戴方式等變數對降噪體驗的影響,讓每一個耳機的佩戴者都處於屬於他們自己的最佳降噪狀態,這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體驗。

細化到具體的降噪體驗,索尼耳機MDR-1000X基本上可以消除周圍的人聲、環境噪音等雜聲,但是廣播聲這類還是會保留下來。連接上藍牙以後,通過LDAC的無線傳輸,聽到的音樂差不多可以說是無損級別的。不是專業的燒友,所以對一些術語不太了解,但是作為一個三天兩頭到處跑的人,在這一段時間的使用過程中,它已經成了我行李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前一陣坐晚班飛機,不幸前排坐了對帶嬰兒的年輕父母,當時是晚上11點多,可能是沒有吃飽,也有可能是不適應飛機上的環境,小孩子上了飛機不久就開始扯著嗓子哭,簡直人間慘劇.....幸好帶了MDR-1000X,打開開關以後嬰兒的噪音分貝瞬間下降,累趴了的我馬上就戴著耳機睡死過去了。平時坐飛機或者乘高鐵時,我也會習慣性戴上MDR-1000X聽音樂,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休息放鬆的機會。

過年時,MDR-1000X也可以成為走親戚必備利器(親測有效.....好歹讓我好好過了個年)。戴上它,七大姑八大姨的輪番轟炸,熊孩子們的鬼哭狼嚎,還有客廳吵翻天的打牌聲和麻將聲,都可以跟它們拜拜了。

除了個性化降噪以外,MDR-1000X具有的觸控操作,使它在BOES等其他降噪耳機中更加脫穎而出(這也是我選擇索尼的主要理由之一)。索尼考慮的不僅僅是做一個降噪耳機,而是提供了一個智能化的降噪方案。上下左右的滑動切換使音樂的聆聽更加自由,Quick attention模式使用戶與外界溝通更加方便。

DSEE HX、S-Master HX和NFC這類的音頻技術,其他答案里也介紹得非常清楚了,在此不再贅述。從音質上來看,索尼耳機MDR-1000X也要勝於主流的主動降噪耳機。總體來說,對於那些有長期出差或旅遊需求的朋友,MDR-1000X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6.10更新
去取機了,維修站工作人員說頭梁整體換新,用了新工藝,應該不會再開裂(不過我還是加固了
八卦了下,廣州這邊也有好幾個人這樣頭梁斷裂的,都按保修處理了
有圖有真相(故障代碼說是隨便糊的

-----------

5.17更新

五一之前耳機扔回大法店了,維修單說預計5.13,我看了下還沒動靜就打電話去問

大法店說按保修處理了,但要訂零件,預計到6月才修好


------------------------


注意!!!
已經踩屎,頭梁開裂
情況見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87258extra=page=1

---------

今天去大法店聽了下,剛掏出信用卡,店員跟我說賣斷貨了!
姨夫你快來Take my money啊!!!

-----------

下班前打電話去大法店問,說有現貨了,趕緊殺過去。

(請各位評論區都朋友注意 2477.70是不含稅,下面大寫才是價稅合計 2899)

大法產品當然要在大法店買,信仰倍增!

效果

LDAC初步測試:

設備:Xperia Z5 Compact,MDR-1000X

地鐵運營途中音質優先沒任何問題,地鐵站、商場等AP多的地方會跳,一般情況下開標準沒問題,少數情況要開連接優先。暫時沒發現連接優先會斷。

然後音質其實沒很顯著的差異…


這是一篇來自有調小夥伴的開箱自測。在Bose、森海塞爾相繼發布新品無線降噪耳機後,一向以黑科技著稱的索尼大法忍不了了,也隨之發布了自家的無線降噪耳機——MDR-1000X。索尼的這款新品在具備雙雜訊感測器數字降噪的同時,還搭載了眾多獨家的音頻(hei)技(ke)術(ji),聲音表現令人期待

我調的程序員大哥在飽受音頻器材的毒害後,按耐不住對好聲音的渴望,購入了大法的這款新品,並借給我體驗了一段時間,於是便有了這篇文章。

話不多說,接下來請跟著琛哥的鏡頭來詳細了解一下這款產品吧~

開箱外觀解析:

外包裝正面,大法LOGO+耳罩側視圖+各項技術標識,左下方寫著主要賣點:無線 降噪。

外包裝反面標明了觸控的操作方式,從第一行文字「下一代無線降噪立體聲耳機」中,我感受到了大法強烈的自信。

附贈索尼掌門人——姨夫照片一張~

底部羅列了一排科技標識,其中大部分是索尼獨家的技術。值得一提的是「LDAC」,這是索尼自主開發的一項技術,可以提供3倍於傳統藍牙傳輸技術的信息量,由此使得索尼的設備能夠無線播放無損音樂。LDAC可謂是無線音頻領域的黑科技,因為LDAC技術的加持,1000X獲得了「Hi-Res Audio「的認證。

抽出外包裝,裡面還有一個黑色紙盒,印有索尼LOGO。

打開紙盒,露出的是耳機便攜包。

包裝盒中的所有內容,包括便攜包、說明書、USB線、飛機插頭、3.5mm耳機線。

耳機線上有很多豎條紋,不易纏繞,質感不錯(不過幾乎很少用到耳機線)。

從耳機線上就能看出索尼的誠意。

便攜包採用了合成皮革材質,看著比較高檔,並且有一個提手。

反面的隔層可以收納耳機的USB線以及3.5mm導線。

1000X有兩種顏色可選,本次購入的為黑色。打開便攜包,1000X已被摺疊好擺在其中,耳罩上印有NFC快速配對的標識。

耳罩也採用了合成皮革的材質,用這種材質做耳罩的耳機比較少見。當播放設備支持NFC時,將其貼在耳罩上便可快速連接配對。

將耳機展開,拍幾張整體圖:

側視圖

俯視圖

正視

一側耳罩上,從左到右分別為3.5mm耳機口、電源鍵、降噪開關鍵、環境音效模式切換鍵。可以觀察到按鍵凸起的長度不同,這麼設計能方便以後進行盲操作。

充電用的Micro USB口位於另一側耳罩下方。

耳罩外側有一個麥克風,用來拾取外部聲音。

兩個耳罩內側,分別配備了用來搜集外界噪音的降噪麥克風。麥克風將搜集到的噪音傳送到耳機內部的降噪電路,分析運算後耳機產生與噪音相反頻率的聲波,從而達到降噪效果。

耳機的左右標示在頭梁內側。

頭梁為金屬材質,耐用度有保障。

頭梁一側突出的1000X型號銘牌,為塑料材質。

另一側的凸起也是塑料材質,突出顯示「Wireless」。隨著iPhone7的發布,無線耳機會越來越火。

頭梁內側同樣也是合成皮革材質,包裹著減壓海綿,以保證佩戴的舒適度。

摺疊轉軸,最大摺疊角度還可以,另外能通過旋轉耳罩使其更貼合頭部。

調節頭梁長度時,阻尼適中。

耳罩內側特寫,耳墊為合成皮革包裹記憶海綿墊。

最後再用一張整體圖來結束開箱部分,下面進入到使用體驗環節。

聲音簡評:

聲音表現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部分,不過聲音作為一個比較主觀的東西,每個人聽到的感受各不相同,所以音頻產品才會引發如此多的討論。以下文字基於的是個人的試聽感受

本次試聽使用的是支持LDAC技術的索尼A35播放器。另有不支持LDAC的iPhone 5S作為對比。

索尼A35支持NFC技術,耳機與播放器分別開機後,將A35貼到1000X耳罩上,即可快速進行配對連接。這裡為了將聲音表現最大化,選擇的連接方式為LDAC-音質優先。

試聽曲目聽感:

以下選取的試聽曲目都是個人比較喜歡的音樂,包含了港台男聲與女聲、歐美流行。另外,個人感覺大多數人在搭乘交通工具或者出街的時候,聽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手的作品吧。

故事細膩

林俊傑《學不會》專輯的第二主打,開頭的吉他與鼓點,1000X量感適中的低頻表現的比較到位,林俊傑開口時,感覺人聲的密度OK,有一點抓耳。得益於密度較高的中頻,林俊傑的嗓音顯得飽滿有感情。不過伴奏中的高音部分中規中矩。初聽的感受就是1000X在三頻整體較為均衡的基礎上,略微偏向於中低頻,走的是大眾較為喜愛的流行路線。

我喜歡

梁靜茹較為早期的作品,如此甜美的女聲可以說是男女通殺,時不時聽上一遍,能讓心境很快靜謐起來。雖說1000X不是女毒耳機,但對女聲的演繹總體來說沒有出現明顯短板。不過回放女聲時的感情是趕不上男聲的,而且高頻的穿透力也不怎麼強。如果港台男聲打85分打話,女聲給75分吧。

Me and the moon

初中時代很喜愛的男團Westlife解散後,其主唱Shane Filan在這幾年發行了兩張專輯。不得不說Shane的實力非常強勁,氣息特別足,因此他的歌聲密度高、穿透力很強(喜歡聽Westlife的朋友應該能感受到)。這種聲音特質與1000X的調音可以說是相得益彰,鏗鏘有力的男聲,配上氣氛恰當的低頻,1000X回放這類唱功優異的歌手時,表現出色。

對比簡測:

從A35切換到iPhone 5S,能較為明顯的感受到聲音信息量的變化,伴奏中的部分高音細節在使用5S時感受不到了,由此可知LDAC技術是起了作用的,這點將會吸引到挑剔的發燒友。

總體感受:

作為索尼在無線降噪領域的主打耳機,1000X在保持三頻較為均衡的基礎上,採用了非常迎合大眾口味的流行調音。空間感方面,雖然1000X是封閉式耳機,但聲場並沒有顯得很狹窄。獨家技術LDAC的加持,滿足了部分既追求無線便攜又渴望高解析度音源的用戶。大法的野心可見一斑,除了征服一般消費者,還要征服一部分要求只高不低的耳機發燒玩家

不過1000X還是沒能避免同類耳機的通病,那就是高頻部分的表現問題,無論怎麼聽,聽什麼,總會覺得高音方面少點什麼,差一口氣。這個問題,我相信以索尼的技術底蘊,是可以解決的,可能相關的產品已經在開發了。當然如果索尼真的發布了這種產品的話,那麼價格估計不會低於5000。畢竟目前來看,高端無線降噪耳機的價位集中在2~4K,相比傳統旗艦耳機6~10K的價位,無線降噪這一塊市場還是比較空缺的,等待著各大廠商來填補。

降噪體驗:

降噪效果也是購買此類耳機的消費者非常看重的一點。為此,琛哥戴著1000X搭乘了公交、地鐵(地下高架),以實際感受降噪效果。

公交上:

發動機的轟鳴聲被降低的很明顯,司機換擋的聲音也小了很多。不過剎車時輪胎與地面摩擦的聲音很容易分辨出,另外就是遇到顛簸時車身晃動的聲音也比較容易感受到。

地鐵(地下):

同樣是地鐵引擎發動與運轉的聲音被降低的很明顯,另外環境噪音小了很多。略為仔細聽的話,車輪運動到鐵軌接縫處的晃動聲,以及靠站減速時車輪與鐵軌的摩擦聲比較容易聽到。

地鐵(高架):

相比在封閉的隧道中,引擎的聲音小了不少。車輪運動到接縫處的晃動聲也小了一些,主要噪音依舊來源於剎車時摩擦產生的高音。

降噪小結:

總之1000X的降噪效果讓人滿意,而且它還具備多種降噪模式可以切換,分為環境模式(由麥克風拾取環境音與音樂一起播放)和語音模式(由麥克風拾取人聲與音樂一起播放)。

值得一提的是,1000X的Quick Attention(官網翻譯為快速提醒)功能十分好用:用手遮住右側耳罩時開啟該功能,此時音樂聲會被降的很低,耳機會通過麥克風拾取外部聲音傳到耳罩內,從而實現不用摘下耳機就能與他人對話,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功能介紹:

無線連接:

官方參數上寫明最大連接距離為10米,經過測試,在不開啟LDAC時,連接距離能達到八九米。而當開啟LDAC-連接優先時,距離下降到只有五六米;開啟LDAC-音質優先時,距離則只有三四米的樣子了。這點也是情理之中的,開啟LDAC時傳輸的信息量是不開的3倍,因而傳輸距離會縮短。不過如果耳機和播放器都隨身帶的話,距離差不多也可以無視了。

至於連接的穩定性,經過較長時間的使用,極少發現有連接斷斷續續的情況,播放時也極少遇到聲音卡頓,整體還是十分穩定的。

觸控操作:

與之前評測過的森海塞爾PXC550十分類似,1000X的右側耳罩表面為觸控面板,可通過簡單的滑動手勢方便的進行播放控制。具體如下圖:

語音通話:

打了幾個電話做測試,撥號時會自動選擇1000X作為語音通話設備。通話過程中,對方表示聽到的聲音很清晰(當時在外面走動,會有一些環境噪音)。同時,我聽到對方的聲音也是清楚的。不得不說行走在冬夜的冷風中時,有一個耳罩能夠擋風,同時在沒有線材束縛的情況下與好友自在的聊個天,體驗還是非常好的。

(路人OS:這個面帶笑意的白痴在自言自語些什麼)

電池續航:

用了十五個小時之後提示低電量,由此推斷續航時間與官方給出的20小時差不多,與同級產品處於同一水準。20小時的續航時間,足以hold住大部分的國際航班了,或者是用於一般通勤,可以做到一個禮拜充一次電。

PK QC35:

可能會有朋友好奇1000X和之前最熱門的無線降噪耳機QC35相比哪個更好。正好另一個同事李大喵之前購入了QC35,於是便有了這裡的對比。

對比時沒帶相機,手機隨意拍了張~

音質方面:

從網上的普遍言論來看,絕大部分對比過這兩個耳機的玩家都認為1000X的聲音表現更為出色,至於究竟好多少,這點就見仁見智了。有人說1000X音質完全吊打QC35,也有人說音質確實1000X好,但總體差別也不是太大。

而琛哥的個人感受是,即使是兩者同時播放質量比較低的音源時(採樣率192Kbps,因為QC35連Aptx也不支持),相比QC35,1000X的低頻更加凝聚,中頻密度更高,整體聲音更通透。如果播放高清音樂,1000X的優勢更明顯,不過此時的對比已經沒多大意義了。總之,作為後起之秀,1000X在聲音方面的確要比QC35好。

佩戴方面:

雖說QC35耳罩比1000X小一點點,但是QC35頭梁和耳墊更軟,所以比1000X戴著更舒適。

降噪方面:

對於Bose的死忠粉而言,流傳著「世界上只有兩種降噪耳機,一種是Bose,一種是其他耳機」的說法,由此可見Bose降噪強的觀念已深入人性。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Bose的降噪優勢在逐步縮小,之前評測的森海PXC550已經在降噪方面不遜於QC35。而這次的1000X,在對比後的感受是兩者的降噪能力旗鼓相當,沒有出現誰明顯超過誰的情況,差別比較小。因此,Bose的粉絲可以改變一下觀念了~

總結:

雖說索尼的產品因為價格高並且跌價快而給人造成不好的印象,但這也說明了索尼的研發實力強,產品更新周期短。這次新發布的MDR-1000X,其實可以看作是MDR-1ABT的降噪版本。索尼就是這樣,將之前已有的技術重新組合一下,就能做出領先於目前同類對手的產品。

長江後浪推前浪,經過整體的體驗,索尼的這款新品替代了QC35成為了該價位目前最值得購入的無線降噪耳機。而且這次索尼的定價算是比較良心的,與QC35等同級產品相差無幾,從1000X的定價上可以看出索尼的誠意,或者說是野心。

優點:

  1. 得益於獨家的LDAC技術,能夠在使用藍牙的情況下播放無損音源
  2. 中低頻表現出色
  3. 降噪效果較為給力,特色的降噪功能易用性強
  4. 同價位中,性能、音質優於同類產品
  5. Quick Attention功能亮眼,不用摘下耳機就能與他人自由對話

缺點:

  1. 相比中低頻,高頻表現一般
  2. 舒適度整體不及QC35

全文完,感謝觀看~

---------------耳機的分割線----------------
如果你總是頭疼,這麼多品牌哪個適合我?

如果你正煩惱,今年生日送Ta什麼?

如果你常抱怨,好東西實在太貴了!

戳這裡擁有&>&>有調,高品質生活指南

用更少的錢和你一起過更好的生活


2017年1月17日更新
地鐵降噪模式下,車廂提示音還是可以多多少少聽到一些,這是在沒有進行降噪優化下的效果,其他聲音幾乎聽不到。

其實說白了,我對於降噪向來不感冒。之前接觸的降噪都是索尼walkman的降噪,耳機自己不帶降噪,要配合機器進行。
後來xperia也支持了降噪。但是覺得都一般般。
再到後來,sony出了100aap的降噪藍牙版,一看就是騙錢的,還定價1999,我更是沒興趣了。
直到索尼出了1000x,我看了外形斷定這貨和100abn一個貨色。
但是去店裡聽了以後我發現錯了,這個貨和之前的定位完全不一樣。
首先 採用了40mm驅動單元,和1A系列一致,保持了不錯的品質,這樣音質就區別於100a系列了。
再次加入了全新的降噪技術,變換佩戴體味,還可以自動識別變換降噪姿勢,降噪水平完全是沖著bose35同級別去的。
最後,自己藍牙協議一個都不缺,最牛逼就是LDAC
再加上皮革質感錦上添花
這個應該是超過bose35的產品。

其實打造這個系列,是因為去年的hea.r系列根本無法撼動beats在美國的銷量,於是想出了積累了30年的降噪技術。年前搶先推出了第一款產品1000x。後續還會有兩款降噪耳塞上市。1000x銷量應該很不錯,上市兩個月了,依舊全網斷貨
等了好久才買到。店員都感慨到這貨是多受歡迎。

z


更新於2016年11月27日:使用一個月左右,補充一些長時間使用得出的新感受。
1.藍牙的連接性,在連接PC時,超過一段時間聲音就會開始卡頓,比較影響使用。不排除是我電腦藍牙驅動的問題,不過在更新多次之後依然存在。出現的頻率在半個小時到幾十分鐘左右。解決方法:耳機關機重啟、或者接線連接。
2.舒適性方面,可能是我腦袋不小的緣故,戴眼鏡使用難免耳朵會有點疼,剛戴上沒什麼感覺的,時間久了拿下耳機還是能明顯感覺到酸痛。

更新於2016年11月08日:

看到大家這麼積極的回答問題,我也來做一些補充。

MDR-1000X,購於馬雲家某店,2500多行貨帶票,黑色預約了幾天就到了,對價格和速度還算滿意。PS.店家已經調價至2800了,所以就不要諮詢購買方式了。
啟初是沒有購置降噪耳機的打算的,直到某天去BOSE專賣店試聽過QC35後被其神乎其技的降噪效果震撼,所以才留下這個念想,後來被諸多的對比洗腦後毫不猶豫的入手大法家MDR1000X(畢竟我是腦殘索粉)。太深奧的東西上面的答友們都有做討論,我就一周的直觀體驗做一些總結。

1.外觀,不多說,索粉本能的選擇了MDR1000X,但心底里我還是喜歡QC35的外觀風格的。我也不怕臟,放地上給大家看看。造型還是比較低調的,走街上遠處看還以為是四六級考場帶出來的。就做工而言,索尼的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做工很不錯,但是塑料感還是很重,對於接近3000的耳機,還有上升空間。

實際體積控制的還不錯,但是實際厚度比預想中更厚,也比QC35更厚,害怕戴成天線寶寶的需要注意了。手頭上沒有對比,比mdr-1A的體積要小,嗯。。。一手勉強能握住。

頭梁的包皮部分也是人造革的,整個機器,我只覺得頭梁是金屬造的,其他部位都有點塑料感。對比mdr1a,索尼mdr1000x的整體做工還是要好不少的。

2.舒適度,索尼家全部採用人造革(蛋白皮)材質,沒一個小一萬,誰給你上真皮啊是不是(BO偷笑)。佩戴久了,會感覺比較悶熱,另外耳機還是有點重量的,長時間佩戴會有點難受,不會夾頭髮,整體體驗還算良好。佩戴體驗不如MDR-1A和QC35。
另外,MDR-1000X和QC35掛在脖子上的體驗都不算好,雖然我脖子有點肉,但也不算粗,正常情況下掛個幾分鐘就受不了,究其原因還是降噪耳機的設計較窄,掛脖子上的體驗不如BEATS(畢竟買beats就是用來掛脖子上的)。

3.音質 我不是啥發燒友,太玄學的東西也說不出來。就直觀聽感來說,我覺得mdr1000x的聲音取向和mdr1a風格類似(同樣的40mm動圈),索尼味還是比較重的,低頻緊實但力度稍欠缺點。可能限制於降噪的結構,無論是QC35和1000X都沒有啥聲場可言(還不如xba-a3這個小圈鐵入耳。總之出街聽個響,該聽啥就聽啥,MDR1000X光降噪一項功能就秒殺市面99%。
說說LDAC模式,日常我隨身都用索尼A15,升級新增LDAC功能,續航也不錯,物美價廉。實際體驗下,LDAC模式的掉電速度還是挺快的,耳機沒測試(拆箱到現在還沒充過電,續航太牛逼了),播放器的電量下的挺快。HIRES音源下,解析力能有半耳朵提升吧(純腦放),LDAC的音質優先模式基本是不可用的,在10cm內的環境下都會出現明顯的卡頓。建議使用HR音源還是用標準和連接優先吧。
在這裡還是特別安利下索尼播放器的均衡器功能,開了clearbass之後能明顯改變耳機的風格,反正帶著玩意出去都是聽個響,能換換口味也不錯。

4.降噪 重頭戲,買這耳機不就是圖個降噪么。就本人體驗來說,MDR1000X和QC35的降噪效果並無區別(業內最高)。辦公室佩戴,可輕鬆進入無人境界。降噪並不影響周邊對話,但是音樂響起,基本就與外界隔絕了。

  • 電源鍵——長按打開耳機,開機後輕觸報電量,長按關機,關機後長按7秒開機後可進入藍牙搜索模式,方便配對。至今未找到在配對設備中切換的方式,有知道的朋友請回復我。
  • NC鍵——默認開啟降噪,按一次可關閉降噪,長按NC可檢測環境自動調節降噪。
  • Ambient Sound鍵——嗯,我個人覺得用不到,單擊可切換環境音模式和人聲模式,直接把降噪關掉好啦。

  • 觸控操作——這個太酷啦,和1abt如出一轍的觸控操作:左右滑動換曲,輕拍2次暫停播放(接電話),長按呼出siri,上下滑動調節音量。配對手機和播放器使用還真的挺方便,這個是qc35所沒有的。別得意,這個功能也有不足,因為無法關閉觸控功能,誤操作的情況還是很多的,尤其是躺著聽歌的時候。
  • 單手撫耳關閉降噪——索尼的炫技功能,實際體驗非常吊炸,單手撫右耳,不用摘耳機就能輕鬆聽取外界聲音,比你自己耳朵聽得都清楚!(音樂也幾乎聽不到啦)個人猜測是1000x藉助自身麥克風將外界聲音引入耳機。

藍牙連接——PC(win10的surface pro4),iphone,索尼a15,均完美配對,但是觸控操作對PC無效(部分軟體可以實現換曲)。連接距離個人估算在10m左右,室內使用走出房間基本就斷連了,想要就帶著耳機在家裡亂轉的是別想啦!
佩戴效果——我就不獻醜露臉了,上一個背影給大家看看耳機的佩戴效果。(忽視我雜亂的毛髮)實際佩戴效果如圖,有沒有網吧耳機的感覺呢?罩住耳朵是沒問題的,推薦冬天想買高端耳罩的朋友們。

總結一下:好貴聽個響,純聽聲的別買,想要買無線耳機和降噪耳機的朋友,沒有比這個更全面更強大的!或者你和我一樣。。。。就是為了買買買!


前幾天終於入了心心念念的MDR-1000X。現在也來發一篇開箱及簡單的測評,作為回答。

Part.1 欣賞湯色
重量:275g
藍牙模式續航:20小時(降噪開啟);22小時(降噪關閉)(PS.我個人使用後的感覺,降噪關閉後可以續航30小時左右,不開25小時。)
完全充電時間:4小時
40mm 鍍鋁液晶振膜
慣例的釹磁體
頻響範圍:4 Hz-40,000 Hz
阻抗與靈敏度:
46 ohm,103 dB/mW(1 kHz) 有線連接,電源開啟時
16 ohm,98 dB/mW (1 kHz) 有線連接,電源關閉時
耳罩耳墊都是觸感柔軟的合成革(由於其材質的問題,1000X在開箱後存在較重的塑料橡膠味,比較刺鼻,大概需要兩到三天才可以完全散去。 )
馬來西亞產

配件:
1.6m 鍍銀OFC線(鍍金3.5mm L型接頭)(線材較軟,但是比較粗,比起QC35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
micro-USB to USB-A 充電線
飛行轉接頭x1
耳機包(中間有一片立起來的隔板,可以防止耳機相互碰撞刮蹭;隔板上還有一個小袋子用來收納航空轉接頭。)

Part2. 聞嗅香氣

1000X的盒子非常大,給人一種買了大件的錯覺感。 不過,畢竟花了近3000大洋,大盒子賣破爛還能多賣點錢呢。

拆開白色包裝後,是一個如下圖的黑色極簡風格的耳機包裝盒,盒子全身漆黑,只有一處SONY logo,個人很心水這樣的極簡包裝設計。

打開包裝盒,裡面就是一個黑色圓形耳機盒。在左邊有一個黑色的隔層,下面有說明書、USB線、耳機線、飛行插頭等配件。此時有撲面而來比較濃重的塑料橡膠味,前面也已經提及過,索尼這次對於耳罩耳墊的選料確實是不得人心。

耳機配件。

耳機盒的內部構造如圖。比較蛋疼的就是,沒有放置耳機線的地方。不過摺疊式的耳機設計和耳機盒的構造還是為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捷。

耳罩可以90度旋轉。此處提一下,我個人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感受到網上說的轉頭就會有的喀嚓喀嚓聲。

耳機整體上造型還是不錯的。但是因為單元模塊確實比一般頭戴式耳機要大,佩戴後顯得有點像外星人。

耳機上顯著的Wireless標識。

簡潔的按鍵與插孔設計。

Part3. 嘗試味道
1000X的賣點即是它強大多樣的功能,下面我將一一介紹:
01. 觸摸操控 一句測評:「就好比你最心愛的女人,她能夠想你所想;而你不愛的女人卻好似老驢推磨。」

1000X的觸摸板隔著手套或者布料,抑或是濕漉漉的手都能夠完成較為精準的指令,確實算得上是非常牛逼了。1000X的觸摸面板在右側耳罩上,操控非常友好。但是我在使用的時候仍然出現了比較多的誤碰,比如暫停變切換歌曲,增強音量變切換歌曲,這可能是由於新機上手操作略顯生疏所造成的。
不過,對於我這種手機不離手的人來說,這個功能比較雞肋。

02. Quick attention Mode (快速反應模式) 一句測評:「你愛我嗎?快回答我。」「什麼,你在說什麼,我剛剛在聽歌,我沒聽清。」

QA模式非常實用。用手掌按住右邊耳罩,即可開啟快速反應模式。在這個模式下音樂的音量會被調的很低,麥克風會拾取外界聲音在耳機內回放。不過我感覺像帶了一個助聽器,在一直較為安靜的降噪環境下,忽然切換QA模式後,可能會被噪音吵到。
然而在某些場合,比如在收銀台付賬,你並不想脫下耳機,此時的QA模式簡直是改善生活,拯救人類。

03. Ambient Sound Mode(環境音模式) 一句測評:「隔壁這兩個人啪啪啪的聲音太大了。」「嗯,我知道。我比你聽的更清楚。」

1000X有4種聲音模式,由耳機上兩個按鍵操控。
Noise-cancelling On(降噪開啟)
Noise-cancelling Off(降噪關閉)
Ambient Sound Normal(由麥克風拾取環境音與音樂一起播放)
Ambient Sound Voice(由麥克風拾取人聲與音樂一起播放)
後兩者也就是被宣傳的非常廣的坐地鐵也不會過站的牛逼功能。確實好用。

04. 業界領先的降噪效果 一句測評:離弦的風,冥思的雨,兩者不同,為何生出惺惺相惜的錯覺?

我無法給出BOSE QC系列和1000X的降噪能力孰強孰弱的結論。但是,在我仔細對比了朋友的QC35和我的1000X後,我的直接聽感告訴我兩者真的相差無幾。
如果你要選購降噪耳機,並且在BOSE和1000X之間糾結,我的個人建議就是:長途飛機,QC20,因為入耳式輕便,容易入睡。 追求舒適度,QC35。追求音質,1000X。

05. LDAC aptX 支持 一句測評:有了藍牙耳機,你才可以擁有iphone8。

隨著iphone取消耳機插孔,藍牙耳機將是未來耳機發展的趨勢。但是可能很多水友都會囿於藍牙耳機的音質,選擇傳統的線式耳機。但是1000X在藍牙音質傳輸方面無疑是下了一番心血的。我沒有大法家的任何一款播放器,所以無法對LDAC傳輸下的音質談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在iphone SE作為前端的情況下,個人感覺比我的1A強。偷笑不過感覺1000X在開了降噪的情況下,整體聲音發悶,低頻感氛圍為會有很明顯的增加。
如果在有線連接並且開機的情況下,音質確實得到大幅提高,堪比一款2K左右耳機的音質。
不過要吐槽的是,我將手機放在牛仔褲褲兜竟然會出現連續的卡頓現象,讓我很是蛋疼。

06. DSEE HX (數位音效強化引擎)and 07. S-MASTER HX 一句測評:「讓你耳朵懷孕,你信不信?」

DSEE HX就是通過對巨量音樂的分析,通過優化信號與重構高頻信息來把音源升頻至接近Hi-res級別,這項技術對有損音源的提升尤其巨大。
索尼 S-MASTER 數字放大器的鼎鼎大名,稍微對音頻產品有所關注的人想必都是耳聞已久的了。能夠打上這個標籤的產品,其素質向來是不會讓人失望的。作為一款藍牙降噪耳機,MDR-1000X的聲音或許並不夠Hi-Fi,在關閉電源的情況下,聲音也略顯單薄與沉悶,想來是針對NC和回放電路調教的聲音不大適合當成普通耳機來用。但是因為之前提到的多項技術的運用,藍牙降噪模式下MDR-1000X的音質相比其他藍牙耳機已經要強出太多太多,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了。 (以上引自知乎。)

所以,追求音質的話,用線連,開機。

Part.4 評看茶底
1000X在我連續使用一周後,感覺還是物有所值的。無論是藍牙連接下的音質,抑或是降噪能力和續航能力,都給了我比較滿意的體驗。長時間佩戴也並沒有太多的不適,不過在二月我的耳朵都感覺到了一絲悶熱,這讓我非常擔憂即將到來的夏天。
而1000X的缺點同樣也是存在的,例如塑料味較為濃郁,藍牙放入口袋後就會出現不穩定的卡頓,信號複雜的地方卡的還挺嚴重。
不過,畢竟沒有什麼產品是完美的。MDR-1000X作為當下炙手可熱的一款藍牙降噪耳機,如果您有能力入手,值得體驗一下。


9月5日去試聽過,效果拔群,普通模式下旁邊3-5米有數十人以正常分貝聊天都能完全屏蔽。
操作繼承至1ABT,通過在耳罩上滑動調節歌曲和音量,同時用手包住耳罩即可解除降噪。
和QC35比拼降噪效果孰優孰劣不好說,畢竟BOSE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也是公認的老大。
但如果手頭有索尼手機,walkman的話,1000X是不二之選。有LDAC加成,音質好太多了。


剛入了100abn,表示這類耳機很可能要火起來。索尼已經解決了藍牙帶寬,降噪效果,對音質影響等一連串關鍵問題,也準確定位了它輕度活動時的使用情景。耳機過梁儘可能貼近頭部,耳機殼也儘可能減少凸出部分,走動和扭頭時慣性小很貼伏,公交和地鐵上有人手一副的潛力。
1000x作為看好這一市場的補充,更強調音質,但耳機輪廓凸起也略多一點,不知道是否更重,想吸引一些年紀更大,一般在坐上車後再拿出來聽的顧客。
索尼在「隨身」聽的方向上確實遠走在了Bose之前,也許是對保持自己優勢領域的堅持吧。如果你有LDAC手機或播放器的話,值得來支持一下。我對索尼一直是那種死貴的印象,並沒有什麼好感,但我欣賞這種遇到難題敢於從最基本做起的拼勁,這麼多耳機廠就沒一個敢於去從頭開發LDAC這樣的協議。至於Bose,可能是看索尼如果把這塊做起來了,到藍牙5普及的時候再打翻身仗,讓人覺得沒誠意。
補充一點,
昨天配老婆逛商場,發行100abn還是有效果不佳的時候。商場裡面全是瓷磚,玻璃等聲音反射良好的表面,周末客流高峰,許多商鋪音響,許多人一起十分的噪雜,而且噪音集中在人聲頻段,這時降噪耳機就沒有在到路邊對發動機和輪胎噪音那麼神奇的效果了,雖然也整體削弱了很大一部分雜訊,但還是覺得噪雜。


在圖書館,如果其他同學的細聲細語和翻書聲打擾了你。一旦戴上耳機,你只能通過視覺去判斷別人是否在閑聊。

在寢室,如果你有惱人的室友,一旦戴上耳機,挑一首你愛的,你眼前就是春暖花開,千山萬水。世界只屬於你一個人。

生活需要這一份安靜和音樂的陪伴。畢竟當全世界都拋棄你了的時候,音樂不會。

———————————————————————————————————————

2017.3.27

看了廣大知乎的好友的評論以後,我很抱歉,自己不應該亂圈範圍。因此我就把那句話刪掉了。

評論里有幾句說學生黨現在有錢了,其實我並不是那麼認同,包括我在內身邊的許多同學都不是想買什麼就能買什麼的。。。可能對比十年前,現在的大學生生活是有了質的改變。我的家庭經濟水平是:不知道富人的無奈,也沒體驗過窮人的痛苦。因此很多如我一般的人,在這款耳機的價格面前望而卻步。但某寶可以免息12期付款。我一下就心動了,可能不是很理性。。。這個應該是客觀原因吧

主觀因素是購買來那幾天,我和室友處於冷戰的狀態,我是真的不習慣室友差的生活方式。真讓人很惱火。我在寢室很難真正放鬆下來,但購買完這款耳機以後,世界真的改變了。這也是我下定決心購買的理由之一。

其實我平時很節省的。。父母給我1800一個月,我沒有戀愛需求,也不怎麼玩遊戲。基本每一個月都能省下好多。每一個的價值觀不同,所以才有評論里的一些不同看法,所有知友的評論我都贊同。最後我認為在我眼中別人買一雙1000+的鞋子那簡直是土豪了!別人出去吃一頓人均200+的也是土豪了。。但對於購買這款耳機還是分期的。。噓。。


Sony 1000X vs Bose QC35

之前買了qc35和1000x,寫了一些對比。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對某些方面有了新的看法,所以更新一下。
原來1000x買的是米灰色,給老婆聽了三分鐘後直接被徵用了,只好再買了台黑色。可惜這台黑色有些瑕疵,扭頭時咔吱咔吱響。sony說這是工藝差異屬於正常現象,而賣家在我確認並評價後裝死不管了,最後只好吃悶虧。
建議大家還是京東買,萬一出問題還可以在7天內申請退貨。

樣子:都挺好看的,1000X金屬感更強一些,特別是米灰色。耳機大小差不多,1000X稍微重一點,區別不大。

佩戴:1000X偏硬,感覺不像QC35那樣完全貼合你的耳部,不過相對的悶熱感沒那麼強烈。

底噪:1000X略有一點點底噪,不是夜深人靜時很難聽出來,基本沒有影響。不過耳壓感比較強烈,聽久了耳朵會有一點漲,這種感覺是聽QC35時沒有的。

降噪:1000X對高頻噪音的降噪效果更好一些,削弱幅度更大,因此1000X對人聲的降噪效果比QC35好。

連接:兩者都可以使用NFC快速匹配設備,而QC35還可以同時連接兩台設備並且在設備之間快速切換。相比之下QC35更方便一些。

傳輸:1000X支持LDAC,解決藍牙音頻帶寬不足的問題,實現高品質聲音的傳輸。這方面QC35就比較遜色了,並不支持APTX。

音質:拿A35+hi-res flac聽了幾天,1000X的表現令人滿意,聲音層次感強,聲域較廣細節還原佳,人聲甜美清澈,相比之下QC35除了動詞打次感強點外就沒什麼特色了,比較平淡。音質方面還是大法比較厲害,可能和LDAC傳輸方式也有一定關係。

操作:1000X觸控操作簡單有趣,來福四帶二,特別是快速提醒功能只要用手遮住右耳就能臨時取消降噪,方便與人對話。不過觸控的副作用是有時候會誤觸,特別是戴上戴下耳機的時候。

續航:都是20小時左右,不過充電時間1000X寫了4小時,幾乎是QC35的一倍了。QC35充電非常快,一個多小時就搞定了。

總結:除了佩戴舒適度和連接便捷性方面稍為遜色一些,其它方面大法幾乎是全面壓制BOSE,使得1000X成為今年最好的降噪耳機!


看見有好多介紹bose QC35的文章,外界對QC35的介紹也是鋪天蓋地,相反對同級別的Sony MDR-1000X介紹就少了很多,蠻奇怪了,Sony這次咋低調的如此,一點都不像sony一貫的作風。而MDR-1000X的此次素質的的確確是可以讓它高調一把的。

作為一個降噪耳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降噪,也就是如何隔絕、抵消外界的噪音,為擁有者創造一個相對安靜的聽音環境。從這點來說,這麼多年的耳機我只服Bose。它基本就是行業標杆,產品翹首。我也聽過一些其他產品,但降噪對於他們來說都是聊勝於無,能起到一點隔絕的作用,但要像bose做到的那麼徹底基本是不可能。所以這麼多年來我降噪耳機一直用的是一副國行的QC3,出外火車,飛機都會攜帶它。一直到我換了iPhone7P。

我其實也買過幾幅藍牙耳機,包括森海的MM-550X,但藍牙的音樂傳輸素質一直不能讓我滿意,比起傳統的有線藍牙的音質還是差了很多。藍牙耳機的選擇對我來說更多是為了方便,不受線材的約束。所以我在運動時候選擇藍牙比較多。但這次iPhone7的改變也迫使我要去選擇一副讓我自己能滿意的藍牙耳機。還好最新的藍牙技術可以提供類似LDAC 、ATP-X這種高帶寬的數據傳輸模式,可以做到無損的音樂傳輸,大大的改善了藍牙耳機的音質問題。

既然音質改變了可以滿足我一般的聽音要求,而我更多帶耳機會是在咖啡館,地鐵,公共交通此類的場合,一副降噪藍牙耳機肯定是我第一選擇了。按慣例我也是準備選QC35的,但無意中的搜索讓sony 的MDR-1000X進入我的視線。我其實對Sony產品有很大的好感,我的便攜聽音三件套也是sony的ZX-2 pha-3 Z7。正好淮海路的陝西南路那邊即有sony的專賣店又有bose的專賣,就去那邊直接聽音比較了。

直接PK的比較就是我選擇了Sony的MDX-1000X。

Sony的黑科技真是名不虛傳。1000X之前的降噪耳機我也聽過幾耳朵,音質還可以,但降噪是肯定及不上Bose的。但這次的1000X降噪完全可以媲美QC35。甚至還比bose多了一個現場取噪樣本來針對環境進行降噪處理的功能,說的簡單點,就是可以根據現場的噪音不同來發出不同的聲波來對抗噪音,夠高科技吧。Sony叫它Ambient Sound Mode(環境音模式)。作為bose這麼多年的吃飯傢伙,降噪上Sony這輪已經不輸了。

音質方面,1000X是遠遠的把QC35甩在後面。QC35隻能說音質不輸於它的有線傳輸。但Sony本身的耳機總體素質就優於Bose,這次更用了LDAC的技術(好像BOSE都沒採用ATP-X)。LDAC的低延遲和極佳的傳輸質量與穩定性基本解決了藍牙技術最大的短板,讓藍牙耳機也能夠享受到無損甚至hi-res音源的魅力。所以,一般來說,一耳朵的比較就會發現1000X比QC35好聽許多。這之間的差距其實不用專業人士了已經,普通吃瓜觀眾都可以分辨的出來。

作為降噪耳機,最核心的部分Sony已經一平一勝,那我選擇的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1000X可以觸摸板控制。還有個我非常喜歡的功能,用右手覆蓋上右聽筒的時候,耳機會停止播放,然後通過自帶的話筒來拾取周圍的聲音。這點對於需要突然對話或者觀察周圍動靜就非常的方便,也屬於黑科技了。Sony叫它 Quick attention Mode (快速反應模式)

說了很多1000X優點,也說下我覺得的不足。

首先外表太平庸,當然qc35也沒好到哪兒。這次的1000x挺中庸的外表,個頭也不小。反正這貨是完全和我印象中的Sony冷峻、科技感的外貌相差很遠。相比倒是汪峰的耳機這次更合乎我的審美一點,就是我買了1000x之後就連試聽都沒給汪峰耳機機會,直接退貨了。我選擇的黑色版本,sony 的logo小小的刻在頭桿的兩側,低調的不行。完全就不是Sony一貫的做風。

其次是沒有APPS,這點其他耳機都做的很好,但Sony反而是最差的。造成了使用體驗下降很多,你沒法自己調節或者製作音效,設備間的切換也麻煩的一塌糊塗。這個耳機最好的使用就是選定一個設備用到死,你要切換設備要麼就是每次重新配對,要麼就是先斷開設備然後再重新連接其他設備。麻煩的一B!

接下來一點其實也是頭戴耳機的通病,有些夾頭。這點來說,Bose好很多,佩戴起來Bose非常舒適,毫無夾頭感,Sony稍差一點吧。此外就是熱了,此類耳機我完全不敢在夏天佩戴,10度以下的天氣是他們出沒最好的季節,特別是那些起西北風的日子,那個舒坦。

最後一個缺點非常奇怪,這次如果你用了有線模式,會發現音質會遠遠不如藍牙模式。別問我為啥,我自己試下來是這樣的,我也不懂.....

綜合來說,目前的無線藍牙降噪耳機,我就是推薦Sony MDR-1000X了,雖有瑕疵,但瑕不掩玉。綜合素質目前來說是一覽群山小。唯一可以打打交手的就是Bose的QC35,但我覺得就音質來說,Sony還是領先了太多。


? 「索尼大法好」
「為信仰充值」
「降噪旗艦巔峰之爭」

Merit:
【1】外觀設計精美 高端霸氣 低調沉穩 阻尼感適中 米黃色在陽光的照耀下略呈金黃色 類似土豪金 儘管沒有H9那麼騷 但還是比qc35潮了不少 部分採用的是人工革 和某髮夾品牌一樣,也是個出街利器
【2】音質感人 與H9相比毫不遜色 某種程度上完勝qc35 ;低頻頗有力度 中頻表現出色 高頻總體通透
女聲甜美玲瓏 男聲低回濃厚
BTW,最近循環雷子的《成都》和Sandy的《我最親愛的》每每聽完, 「雙照淚痕干」。。。
【3】降噪實力雄厚 已經到了可以撼動業內標杆大佬qc35了 對人聲的處理更加智能 ;與qc35可以並稱目前業內最高水平的「旗艦機」了
而且含有預設演算法 能夠AI智能降噪優化
【4】滿滿的「黑科技」帶來了操控性的全面提升 這點完勝qc35 與H9一樣帶有觸控板 Quick Attention Mode,Ambient Sound,NFC,LDAC技術帶給佩戴者一次又一次的驚喜
【5】配件齊全 收納盒 飛機插頭轉換器都有 光是耳機的音頻線就能看到大法的誠意 那光澤 那音質 簡直想狂tian 不像某*的廉價線

Demerit
【1】舒適度差評 這無疑是這款年度旗艦機最大的敗筆 與qc35相比 光是那41g重量就讓人寒心 耳機整體粗大笨重 最重要的是:!!短時間佩戴就出現了不適感 十分悶熱!!夏天無解 !冬天至少要到零下才會捂的舒服!真的是無比失望!不到一首歌的時間就要摘下來擦掉耳朵的汗!正是因為它的夾頭,十分鐘以上耳朵就疼痛不止!這個設計缺陷減了不少分!根本不適合長時間佩戴!旗艦機就差那麼一點就Perfect了!希望下一代好好改進!畢竟,音質誠可貴,科技價更高;若為舒適度,二者皆可拋!
【2】多設備連接不方便 必須斷開重連 qc35可以同時連兩部設備
【3】包裝盒味道賊大 放了一個星期還是可以熏暈人 這點太不「大法」了 這讓我開始這是不是大法的產品了。。。
【4】在開降噪時,耳壓挺大,有時莫名的脹痛!

In Brief
顏值:80
音質:95
降噪:90
操控:95
佩戴:60
綜合評分:84


佩戴舒適感相對於QC35差很多,帶半個小時左右就會夾著耳朵疼,相比QC35戴著半天都不會有什麼感覺。開降噪時白噪音比較明顯,沒有QC35的multipoint藍牙連接,不會報連接到了什麼設備,而且提示語音的音質好像很差?除此之外各方面都比Bose強。

索尼給的3.5mm線質量很高,與Bose給的地邊攤質量的線對比極其明顯…


我只說一句話:正常使用一個半月,頭梁裂了,不給保修


看了前幾個答案補個 iPhone 用戶黑科技:單指長觸觸摸板呼出 Siri 問天氣!問時間!設鬧鐘!聽完一個 Siri 回答雙觸可以問第二個,無操作繼續放音樂!全程使用耳機自帶的麥,不用拿手機就能用 Siri 有沒有逼格很高…

附1,開機狀態短按電源鍵可以報電量,快速說明裡好像也沒寫…

附2,同為英文女聲,Siri的聲音就是沒Sony配的聲音好聽 ( ̄▽ ̄)

------
更新:不開耳機電源插上有線可以直接聽,音量正常(Lab電腦無藍牙,手機又恰巧紅電的新發現…


先說結論:這是我2016年個人最滿意的一次購物

下面開始說個人主觀感受:

  1. 外觀:從外觀上來說不是很拉風的外形,是比較中庸和普通的風格。在購買之前有過猶豫選擇哪種顏色,後來看見海報上帶米色耳機的都是女性,所以我選擇了黑色。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看,黑色最多不出彩,但是也不會差。
  2. 佩戴舒適性:本人頭大並且佩戴眼鏡,在這種情況下佩戴該耳機覺得舒適性還可以,沒有很嚴重的夾頭現象,但是個人覺得耳罩的材質,不如1ADAC 的耳罩舒服。
  3. 聽感:聲場不如1ADAC 宏大,但是層次分明,沒有明顯的偏音。
  4. 降噪效果:本人沒有其他主動降噪耳機,只是之前短暫借用過 bose 的降噪耳塞,所以不能進行比較。從雙11前購入使用到今天,戴著它晃過馬路,坐過星巴克,搭乘高鐵和公交車若干次,我覺得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降噪效果對我來說是非常可以接受的。很多情況下,當我脫下耳機的那一剎那,我會突然很不習慣原來外面這個世界這麼吵。

另外說幾點:我覺得續航能力也還不錯,有個耳機包出門也還是挺方便的,現在唯一擔心的是夏天帶這麼一副耳機出門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我在3月初入手了Sony MDR-1000X,次日乘坐汽車在高速公路上打開耳機時,發現右邊的耳機(標識為R)在降噪模式下有嗡嗡的雜訊(低頻噪音),而且有壓耳感,然後把頭稍微向右轉動一個角度,這個聲音及壓耳感消失,再次轉回來,又出現了。我測試了一下,這種正常的角度只有10度左右,超出這個角度就有嗡嗡聲。我把耳機左右交換戴在頭上,仍然是R這個耳機有嗡嗡的風燥聲,我在車內變換不同的坐姿,躺著或倒座著,都是R這個耳機有這種情況,標識為L的耳機一直都正常,沒有嗡嗡的風噪。隨後我重置為出廠設置,優化降噪後,問題依舊存在,然後申請換貨處理。3月中旬拿到新換回來的耳機,次日出差去機場的路上測試了一下,新拿到的耳機也有這種問題。然後在飛機上測試,依然有類似的情況,只不過低頻噪音的頻點有所改變,但問題基本上是一樣的。對了,上述所有測試都是沒有播放音樂的情況下進行測試的。播放音樂時這種低頻噪音的情況有所減弱,但依然會感覺到很不舒服。目前在糾結是否退貨,不知其他人有否類似的問題,供參考!

/////////////////////////////////////////////////////////////////////////////////////////////////////////////////////////////////////////////

最新反饋: 之前於三月初和三月中旬分別搶購到該款耳機,生產日期分別是20170210和20170301,都因在高速行駛時右邊耳機有嚴重的胎噪和耳機轉動時摩擦的吱吱聲等諸多原因退貨,期間也把這些問題向Sony售後進行了反饋,本人也一度失去了對該款耳機的信心。抱著再試一試的態度於3月底再次下單搶購了一台,到手後發現耳機軟罩部分跟之前的兩台有所不同,現在的似乎更厚實,海綿體彈性也更強,更欣喜的是轉動耳機時非常靈活,沒有絲毫阻力,也沒有任何吱吱的聲音。昨日上高速公路測試,以前遇到的右耳嚴重胎噪的問題也沒有出現,換了幾台車測試,表現都很好,看來值得長期擁有了。對了,新到的這款耳機生產日期是20170313,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嘿嘿!


推薦閱讀:

適合慢跑時佩戴的耳機有哪幾款推薦?
如何選購一款適合聽交響樂的入耳式耳機,最好在1000-1500內?
為什麼我的耳朵戴不上入耳式耳機?
那些花幾百、上千塊錢買副耳機的人是什麼心態?
如何評價Sony MDR-1000X雙十一到手價1499?

TAG:耳機 | 索尼Sony | 降噪 | 耳機選購 | 頭戴式耳機 |